水处理生物学实验9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菌落形态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观察菌落形态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观察不同菌种的菌落特征,学会鉴别菌种。
二、实验原理菌落是指单个微生物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形态是指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边缘、表面等特征。
菌落形态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纯培养菌种。
2. 仪器:显微镜、接种环、接种针、培养皿、培养基、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菌落培养将纯培养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菌落观察(1)无菌操作:将接种环、接种针等工具在火焰上灼烧灭菌,待冷却后进行操作。
(2)挑取菌落:用接种环或接种针挑取少量菌落,置于显微镜载玻片上。
(3)制片: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生理盐水,用接种环将菌落涂抹均匀。
(4)观察:将制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镜头,观察菌落形态。
3. 菌落特征描述根据观察到的菌落形态,描述其大小、形状、颜色、质地、边缘、表面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菌落特征(1)形态:细菌菌落多为圆形、不规则形或椭圆形。
(2)大小:细菌菌落直径一般为0.5-5mm。
(3)颜色:细菌菌落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绿色、红色等。
(4)质地:细菌菌落质地有粘稠、粘稠带皱褶、粘稠带颗粒、粘稠带膜状等。
(5)边缘:细菌菌落边缘有整齐、不规则、波状等。
2. 放线菌菌落特征(1)形态:放线菌菌落呈放射状、扇形、菊花形等。
(2)大小:放线菌菌落直径一般为0.5-5mm。
(3)颜色:放线菌菌落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红色、黑色等。
(4)质地:放线菌菌落质地有粘稠、粘稠带皱褶、粘稠带颗粒等。
(5)边缘:放线菌菌落边缘有整齐、不规则、波状等。
3. 酵母菌菌落特征(1)形态:酵母菌菌落呈圆形、不整齐、菌丝状等。
(2)大小:酵母菌菌落直径一般为0.5-5mm。
(3)颜色:酵母菌菌落颜色多样,如白色、黄色、红色、黑色等。
水产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与菌种保藏

实验四微生物的分离、纯培养与菌种保藏一、基础知识(一)微生物的分离自然界中各种微生物混杂生活在一起,即使取很少量的样品也是许多微生物共存的群体。
人们要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首先须使该微生物处于纯培养状态,也就是说培养物中所有细胞只是微生物的某一个种或株,它们有着共同的来源,是同一细胞的后代。
使用显微操作器单细胞挑取法可以直接得到纯培养。
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浇注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是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常规方法。
后几种方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进行,达到好的效果。
微生物的平板分离纯化技术自1880年Koch发明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该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为人类获得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以及在工、农、医、环境、动植物细胞培养等方面的应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由此可见,一项新的重大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建立会对整个生命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包括两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获取单个菌落的方法可通过解释涂面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技术完成。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乎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二)微生物的纯培养不同的微生物在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能表现出各自特有的培养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不同种类微生物的鉴别特征之一。
了解它们的培养特征、掌握其生长规律对识别、控制和利用微生物具有重要价值。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实验五微生物菌落形态观察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1)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三大类微生物具体菌落的形态特征。
(2)总结三类微生物菌落的一般特征并能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大小、颜色、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2、实验内容或原理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区分和识别各类微生物可从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个体形态)两方面进行,菌落形态是无数细胞形态的集中反映,因此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一定的菌落特征,可通过这些特征差异区分和识别。
特征描述:形状、大小、颜色、边缘、隆起、光泽、质地等。
细菌菌落特征:凝胶状、表面较光滑、湿润、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取,正反颜色一致。
酵母菌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 :比细菌大而厚,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粘稠,易用针挑起。
多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霉菌的菌落特征:比细菌菌落大,由菌丝组成疏松的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的无固定大小,延至整个培养基中,产色素,使菌落显色。
3、需用的仪器和试剂(1)培养基:PDA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EPD 培养基(2)菌落观察:(a)霉菌:黑曲霉、黑根霉、青霉、犁头霉、毛霉(b)酵母菌:酿酒酵母菌(c)细菌:大肠杆菌4、实验步骤1.细菌菌落形态观察包括:菌落大小、颜色、形状(圆形、不规则、假根形)、边缘(整齐光滑、叶状、波浪状、锯齿状、丝状)、隆起(扁平、低凸起、高凸起)、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油脂性光泽)、质地(油脂状、膜状、粘稠状)、表面状态(光滑、褶皱、颗粒状、龟裂状)等。
2.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相似,呈圆形,湿润有粘性,不透明,表面光滑,有油脂光泽。
多数为白色或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培养时间长了,颜色会变暗。
与培养基结合不紧,易被挑起。
质地粘稠,边缘皱褶状。
3.霉菌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菌丝粗而长,形成菌落疏松,菌丝有绒毛状、棉絮状、蜘蛛网状,菌落很大是细菌的几十倍,表面蔓延,有多种颜色,菌落正反面颜色多有不同。
纯培养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纯培养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通过观察不同微生物的纯培养形态,了解其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选择待观察的微生物,如细菌或真菌等。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2. 准备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液体培养基等。
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3. 进行无菌操作,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使用无菌技术将待观察的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中。
4.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或试管密封,放置于恒温箱或培养箱中,以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进行培养。
5. 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可以通过肉眼或放大镜进行观察,也可以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6. 打开培养皿或试管,仔细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可以观察其颜色、形状、大小等。
7. 记录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并与已知的标准形态进行对比。
可以用图像或文字描述形态特征。
8. 观察微生物生长规律,如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等。
记录生长的时间和观察到的变化。
9. 实验结束后,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微生物的传播和污染。
实验结果:在观察微生物纯培养形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形状:观察微生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圆形、椭圆形、菌丝状等。
2. 颜色:观察微生物的颜色特征,如无色、白色、黄色、绿色等。
3. 大小:观察微生物的大小特征,可以通过目测或显微镜下测量。
4. 生长方式: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方式,如点状、斑状、涂片状等。
5. 生长速度:观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可以通过观察生长的时间和观察到的变化来判断。
6. 特殊结构:观察微生物是否有特殊结构,如胞囊、孢子等。
7. 产生的代谢产物:观察微生物是否产生代谢产物,如气泡、颜色变化等。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种类。
2. 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方式也各不相同,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特征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3. 一些微生物具有特殊结构,如孢子和胞囊,这些结构对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

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研究水处理微生物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自来水、废水、细菌培养基、平板、试管、显微镜等。
方法:1. 取自来水和废水样品,分别装入试管中。
2. 对试管中的样品进行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样品。
3. 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稀释后的样品,均匀涂抹在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4. 将涂抹后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25培养24小时。
5. 取出培养好的平板,观察菌落的形态和数量。
6. 用显微镜观察菌落中的微生物,记录种类和数量。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自来水样品在平板上的菌落数量相对较少,且菌落颜色较浅。
而废水样品在平板上的菌落数量较多,菌落颜色较深。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菌落中存在大量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实验讨论:1. 自来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这是因为自来水经过消毒处理,微生物已经被杀灭或大量减少。
2. 废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多,这是因为废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质,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
3. 废水中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细菌、真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特点,对水中有机物质进行分解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4. 废水处理中常使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进行废水处理。
通过培养和筛选适宜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实验结论:水处理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长和降解特性,可以优化水处理工艺,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同时,对自来水中的微生物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了解水质的健康和安全情况。
因此,对水处理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观察菌落实验报告

观察菌落实验报告引言观察菌落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实验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透明度等特征,可以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
该实验在医药、食品、环境和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初步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并培养培养基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和试管等实验器材。
2. 用微量吸管将需分离的微生物样品取出,分别点于培养基表面。
3. 把培养基上的样本均匀涂抹,使之均匀分布,避免菌落之间相互干扰。
4. 将培养基培养皿翻转,放置于恒温箱中,温度设置为适宜微生物生长的范围。
5. 维持培养皿内相对湿度,避免培养基蒸发。
6. 观察培养皿内菌落的情况。
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观察的培养皿上,出现了多个菌落,这些菌落具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菌落所属的微生物种类。
菌落形态的观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般而言,菌落可以分为点状、膨出、充盈和蔓延等形态。
例如,点状菌落呈现为微小的圆点,膨出菌落呈现为凸起的圆形结构,充盈菌落呈现为凹陷的结构,而蔓延菌落则呈现为具有枝干状的结构。
除了形态,颜色也是菌落观察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菌落的颜色可以从无色到白色、黄色、红色、蓝色等多种颜色。
颜色的差异可以反映菌落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
菌落的大小和透明度也是观察的重要内容。
菌落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透明度的差异可能与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代谢产物有关。
实验总结通过观察菌落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菌落形态、颜色、大小和透明度等特征与微生物种类之间的关系。
这些观察结果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观察菌落实验在微生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医药领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样本中的菌落来判断细菌感染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在食品和环境领域,可以通过观察食品和环境样本中的菌落,判断食品卫生和环境污染程度。
实验九 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结果观察

实验九水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结果观察一观察方法1先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若其中一个平板有较大片状菌态生长时,则不应采用,而应以无片状菌苔生长的平板作为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若片状菌苔的大小不到平板的一半,而其余的一半菌落分布又很均匀时,则可将此一半的菌落数乘2以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然后再计算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2首先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当只有一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以该平均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即为该水样的细菌总数。
3若有两个希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按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
若其比值小于2应采取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取其中较小的菌落总数。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则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二观察数据记录细菌总数实验结果三思考及讨论1从水样的细菌总数结果来看,是否合乎饮用水的标准?答:水样中细菌总数为1520000个/ml,不符合我国规定自来水100个/ml的标准。
2你所测的水源水的污秽程度如何?答:所测的水样大肠菌群的菌落数为180000个/mL,污秽程度严重。
我国规定每升自来水大肠菌群不超过3个;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个;经净化处理及加氯消毒后供作生活饮用水的水源水,其大肠菌群数平均每升不得超过10000个。
3 也许实验过程中存在很多差错,如没有完全无菌操作或者是水样的原因等,所得结果令人有点吃惊。
水产微生物实验—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七酵母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基础知识酵母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 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下列二种: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染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盖玻片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及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三、实验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les cerevisiae)培养的2d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斜面培养物,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根霉(Rhizopus.sp)和毛霉(Mucor.sp)培养2-5d的马铃薯琼脂平板培养物。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观察与革兰氏染色

二、材料和用具
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 2. 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 2.染色液:结晶紫,路哥氏碘液,95%酒
精,石炭酸复红染液,吕氏美兰染液。 3.其他: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
环,香柏油,二甲苯,火柴,擦镜纸, 吸水纸,洗瓶,洗缸,生理盐水或蒸 馏水。
无菌操作:防止目标物体中微生物进入的方法 要求:
1.操作前将界面上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杀灭。
2.操作过程中是界面与外界隔离,避免微生 物的侵入。 细菌染色观察 油镜的使用
一、目的和内容
目的:1.了解油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 的使用方法。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涂片 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内容:1. 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二)细菌的一般染色法 1. 涂片:取洁净无脂载玻片,滴加少许蒸馏水,挑
取少许均匀涂片 (如果是液体培养物则不需加生 理盐水或蒸馏水)。 2. 干燥:在火焰高处烘干。 3. 固定:将涂片快速通过火焰,以免损坏细菌形态。 4. 染色:染色时间长短随不同染色液而定。 5. 水洗: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冲在涂片处。 6. 吸干:用滤纸小心地将水吸干,以免菌体被擦落。 7. 镜检:按使用显微镜油镜方法观察菌体形态。
油镜的使用注意
(四) 油镜的使用注意: 1. 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 察的程序操作。 2. 下降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镜 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 碎玻片损环镜头。 3. 观察完毕,擦净镜头,将各部分还原。
Gram’s 染色结果
阳性
阴性
枯草芽胞杆菌
(三) 革兰氏染色法
1.涂片:不可过于浓厚; 2.干燥、固定:通过火焰1-2次(温度不可过高,以不烫手为宜); 3.染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1分钟,水洗; 4.媒染:加路哥氏碘液覆盖1分钟,水洗; 5.脱色:滴加酒精20-30秒(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
菌落的观察及处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
1、目镜 放大物象 2、镜筒 连接目镜与物镜 3、转换器 调换物镜 4、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5、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 6、镜臂 连接 7、镜柱 支持 8、物镜 放大物象 9、载物台 放置玻片
10、通光孔 光线通过
11、压片夹 固定玻片 12、反光镜 反射光线
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及黑根霉菌
实验三
菌落形态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基的处理
制作人:
落的描述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 明程度等。每一种 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 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细菌是原 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 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 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 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 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形状:标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状,假根状,纺锤状 大小:小,较小,中,较大,大
培养基的处理
这些是生物危害 垃圾,是要灭菌 处理的。建议用 121度灭菌30分 钟,然后作为普 通垃圾丢弃。
“
谢谢观看
”
表面及质地:干燥,湿润,蜡状,粉粒状,絮状
隆起程度:扁平,隆起,凸透镜状,垫状,脐突状 透明度:透明,不透明 边缘:完整,波状,裂片状,丝状,卷曲
菌落的观察
菌落 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 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 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一个菌落是一种细菌,一个培养皿上可以有多个菌落。就可以 有多种细菌。
校园湖水微生物计数实验小结

校园湖水微生物计数实验小结一、实验目的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
2.了解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则。
3.了解水质评价的微生物学卫生标准,明白其应用的重要性。
4.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5.了解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规的配制、分装培养基的方法。
6.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制(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7.从湖水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掌握常用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8.学会接种技术。
9.观察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10.通过观察和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测细菌总数原理:水中的细菌总数越多,说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就越高,水体被污染的程度越重。
水中细菌的种属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水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的细菌的总数实际上是一种近似值。
肠道中的绝大多数腐生性和致病性的细菌,可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进行生长。
因此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来测定水样中的细菌总数基本上能代表水样中细菌的数量。
2、培养基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制而成。
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
本实验配制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与液体相同,仅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使呈固态。
通常加入质量浓度15至20g∕L的琼脂为固体培养基。
3、灭菌原理:本次实验采取加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法。
加压蒸汽灭菌器是能耐一定压力的密闭金属锅,加压灭菌的原理在于提高灭菌器内的蒸汽温度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包括干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灭菌等以干热方法杀死细菌达到灭菌的目的。
干热灭菌法适用于干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的灭菌,也适用于玻璃器皿(如试管、平皿、吸管、注射器)和金属器具(如测定效价的钢管、针头、摄子、剪刀等)的灭菌。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讲义凌琪陶勇年月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目的.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本实验学习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
.通过对教案生物标本玻片或曝气池活性污泥的观察,认识微生物的形态。
二、实验器材.教案生物标本玻片或曝气池活性污泥。
.显微镜、目测微尺、物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三、实验步骤(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图—所示,是微生物检验常用的显微镜,其构造分机械和光学两部分。
机械部分主要包括:.镜筒镜筒长度一般是160mm。
它的上端装有接目镜,下端有回转板。
回转板上一般装有个接物镜。
.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
使下面的光线可以通过。
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玻片。
有的载物台上装有自动推物器。
.调节器镜筒内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镜筒。
调节接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光学部分主要包括:.接目镜一般使用的显微镜具有—个接目镜,其上常刻有“×”、“×”或“×”等数字及符号,意即使用时可放大倍、倍或倍。
观察微生物时常用放大倍或倍的接目镜。
.接物镜接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种,其相应的放大倍数常是、(或)(或)。
通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接物镜与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用放大倍的接物镜(高倍镜)与放大倍的接目镜时所得的物象的放大倍数为×=,如果用放大倍的接目镜则放大倍数为×=。
接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在使用过程中并不经常变动,所以通常所谓的低倍镜、高倍镜或油镜的观察主要是指使用不同的接物镜而言的。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或)。
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就很短,直径就很小,所以自标本玻片透过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从玻片至空气,再进入油镜)不同,有些光线因折射或全反射,就不能进入境头,致使射入的光线较少,物象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中间加入和玻璃折射率()相仿的镜油(香柏油,)。
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菌落形态,了解不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形态特征,从而对不同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琼脂平板•不同菌种的培养物方法1.准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溶液中,混合均匀后加热至溶解,再将溶解液煮沸1-2分钟,待冷却到约55-60摄氏度时,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凝固。
2.实验前消毒:将培养皿连同琼脂平板一起加热高温箱中,加热30分钟以上,消除细菌和真菌。
3.菌种接种:取一根铂丝,消毒后在接种架火焰上烧红,然后粘取菌种,沿琼脂平板表面画∞形线,避免接种过多或过少。
4.培养:将接种好的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合菌种生长的温度。
5.观察和记录:在培养一定时间后,取出琼脂平板,观察并记录不同菌种的菌落生长形态特征,如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记录到了不同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观察结果:1.菌落大小:不同菌种的菌落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有些菌落很小,直径只有几毫米,而其他菌落可能非常大,直径超过1厘米。
2.菌落形状:菌落形状也是区分不同菌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有些菌落呈圆形,有些呈不规则形状,还有些呈分支状或星状。
3.菌落边缘:菌落的边缘也可以提供一些有用信息。
有些菌落边缘光滑整齐,有些则呈现锯齿状或毛状边缘。
4.菌落颜色:菌落的颜色在不同菌种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有些菌落呈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等等。
结论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不同菌种在琼脂平板上的生长形态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
然而,菌落形态观察只是鉴定菌种的一个步骤,更准确的鉴定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和技术。
实验结果对于细菌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王某某, 张某某.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张某某, 李某某. 《细菌学实验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讲义终

实验一水中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菌落总数的测定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用途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其常规配制程序3.学习和掌握细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基本原理】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
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种类很多。
不同培养基一般都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值。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材料与用品】1.材料与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Cl、NaOH溶液(1mol/L)、pH试纸。
一、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成分牛肉膏0. 3g蛋白胨1gNaCl 0.5g琼脂 1.5g水100mLpH 7.2~7.42.配制方法(1)称量及溶化: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的所需量,置于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
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倒入上述烧杯中。
(2)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3)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7.4。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到培养基完全凝固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思考题】1.制作平板培养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2.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马上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不能及时灭菌时,应将培养基暂时放置何处?3.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2 细菌的分离和培养【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稀释分离技术。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讲义(2015)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讲义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大多是微生物,因此必须严格贯彻“无菌观念”,防止实验中自身感染和环境污染是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最重要原则。
一、每次实验前必须对实验内容进行充分预习,以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楚。
二、在实验室内应保持安静、整洁、有秩序,不得高声谈笑,随便走动或拆卸仪器、搬弄标本。
三、实验室内严禁吸烟、进食、饮水,严禁用嘴吸移液及润湿标签,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头面部及身体其他暴露部位。
四、实验时小心仔细,全部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如遇不慎而打破菌种管或使有菌材料污染皮肤、衣物、桌面等情况,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切勿隐瞒或自行处理。
五、实验过程中,切勿将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药品接近火焰。
如遇火险,应先关掉火源,再用湿布或沙土掩盖灭火。
必要时使用灭火器。
六、被污染过且需要回收的吸管、滴管、试管、玻片等物应用完后立即投入已准备的消毒液中,不得放在桌面上或水槽内。
七、爱护公物,节约试剂材料,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私自带走。
如遇仪器、用品损坏,应报告指导教师并按规定予以赔偿。
八、认真、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对于当时不能得到结果而需要连续观察的实验,则需记下每次观察的现象和结果,以便分析。
九、每次实验的结果,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填入实验报告,力求简明准确,认真回答思考题,及时上交教师批改。
十、实验完毕,整理桌面,值日生打扫室内卫生,最后离开的同学应注意关好水电、门窗,洗手后离室。
实验一、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基本原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
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
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9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九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上一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就是菌落特征。
所谓菌落就是由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
菌落的外观特征和培养条件有关,也与细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是不一样的,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培养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细菌的分类依据之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2 上一实验培养出的各种细菌
3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四、实验步骤:
(一)细菌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1、接种斜面培养基
2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3、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
(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的比较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记录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结果
六、思考题:
试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七、实验体会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实验一、显微镜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 实验目的
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学习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和保养方法
• 实验器材
显微镜 载玻片、 载玻片、盖玻片
liuq1217@
显微镜构造
liuq1217@
显微镜使用方法 • 低倍镜使用方法
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同时眼睛注视接物镜, 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同时眼睛注视接物镜,以 防接物镜和载玻片相碰, 防接物镜和载玻片相碰,当接物镜尖端距载玻片 0.5mm时要停止 时要停止; 0.5mm时要停止; 粗调节器缓慢向上旋转, 粗调节器缓慢向上旋转,同时眼睛向接目镜中观 如标本显出但不十分清楚, 察,如标本显出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 节到完全清楚; 节到完全清楚; 如因向上旋转粗调节器过快,致使超过焦点, 如因向上旋转粗调节器过快,致使超过焦点,标 本不能显现。 本不能显现。不应再眼睛注视接目镜的同时向下 旋转粗调节器,以防接物镜与载玻片接触, 旋转粗调节器,以防接物镜与载玻片接触,应重 复上述操作。 复上述操作。
• 实验器材
显微镜、擦镜纸、镜油、二甲苯等 显微镜、擦镜纸、镜油、 示范装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示范装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酵母 霉菌、放线菌、轮虫等。 菌、霉菌、放线菌、轮虫等。
liuq1217@
实验二
•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严格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严格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依次逐个观 察酵母菌、霉菌、放线菌、 察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后 生动物的形态,分别绘出其形态图。 生动物的形态,分别绘出其形态图。(每 次观察均应记下使用的目镜和物镜的放大 倍数) 倍数)
liuq1217@
实验安排及要求 • 实验分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九纯培养菌种的菌体、菌落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上一实验分离出来的几种细菌的个体形态及与其相应的菌落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达到初步鉴别上述微生物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原理: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就是菌落特征。
所谓菌落就是由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繁殖起来的,由无数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
菌落的外观特征和培养条件有关,也与细菌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
不同细菌的菌落特征是不一样的,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培养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细菌的分类依据之一。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 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2 上一实验培养出的各种细菌
3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
四、实验步骤:
(一)细菌菌落形态和菌体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1、接种斜面培养基
2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
3、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
(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特征的比较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记录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结果
六、思考题:
试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七、实验体会及对实验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