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与法规(环境法-4)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一、引言环境管理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为了规范环境管理行为,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中国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 法律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定了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责任,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多元主体。
2. 环境保护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各级政府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改善和保护环境质量,预防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 环境影响评价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对建设项目、规划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4. 污染物排放与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要求,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措施,以及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 法律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于2003年颁布实施,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建设项目与环境相协调。
2.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该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听证与公众参与等。
通过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 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5年颁布实施,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2.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包括燃煤电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等。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罚款、责令停产等处罚措施。
五、其他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其他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环境法学(第四版)
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 第二节环境法的创制、发展和完善
第一节预防原则 第二节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节原因者负担原则 第四节公众参与原则
第一节环境利用行为与环境法律关系 第二节公民(自然人)与公众 第三节开发利用行为人
第一节国家环境保护义务概述 第二节环境行政 第三节环境司法 第四节执政党中央与中央政府履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政策手段
环境法学(第四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材
措施
环境
内容
物质
环境
法律
环境
保护
制度 法
概念
版
制度
海洋
保护
国家
环境法
利用
内容摘要
2014年通过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之后又相继修订了一些各领域的单行法规进行了修订,对中国环境 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做出了新的安排和部署,本书稿在此基础上对前版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力求全面反映新形势 下环境保护法新的理论研究水平与立法成果。全书分总论与分论两部分共计11章,对环境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 容、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以及各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论述。本教材适合高等院校法 学专业学生使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环境公益诉讼的实现方式
第一节危害环境犯罪概述 第二节我国刑法有关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罪的规定
第十六章国 际环境法的
一般原理
第十七章国 际环境法的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与国际环境法的实践
第一节大气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 第二节海洋保护 第三节自然保护 第四节废弃物及危险物质管理 第五节贸易与环境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范本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范本一、引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范本进行详细介绍。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一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基础的法律法规。
它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内容,为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提供了基本框架。
2.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了规范。
它明确了大气污染的监测、排放标准、治理措施等内容,以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和健康。
3.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规范。
它包括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违法行为的处罚等内容,以维护水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了规范。
它规定了土壤污染的控制与修复、土壤环境监测、责任追究等内容,以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噪声污染问题进行了规范。
它规定了噪声排放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噪声污染防治的责任等内容,以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宁。
6.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要针对固体废物排放和处理问题进行了规范。
它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方式、责任主体等内容,以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三、生态保护法律法规1.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主要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它规定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以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自然保护区法自然保护区法主要针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进行了规范。
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的分类、管理措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内容,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森林法森林法主要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它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木材采伐和销售、植树造林等内容,以保持森林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
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加强环境管理和治理,保护环境,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为此,各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以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本文旨在介绍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
一、环境管理法环境管理法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5月1日颁布施行。
环境管理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管制、环境监测、处罚等。
环境管理法还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专门针对大气污染制定的法律,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该法除了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外,还规定了大气环境质量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大气污染的排放限值和排放许可制度,对于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针对水污染制定的基本法律,于1984年颁布施行,此后经过多次修改。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制定了水环境质量标准、排污许可和排污者承担的责任等。
水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水污染的应急预案,强调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制定的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律,于1996年颁布施行。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基本原则、管理制度、处置许可和责任等。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各种固体废物的处置方法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固体废物治理和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我国专门针对放射性污染制定的法律,于1990年颁布施行。
该法规定了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控制和管理,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核事故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确保了核与辐射事故的迅速处置和处理。
六、其他法律法规此外,环保领域还有大量的法律法规,例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环境标志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管理条例等。
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和政策法规
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和政策法规环境污染一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健康隐患。
为了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法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法律和政策法规。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于1989年首次颁布实施,之后进行了多次修订。
该法规定了环境的基本保护原则、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等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护环境等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环境监测、防治污染等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5年颁布实施,主要针对大气污染进行了详细规定。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治理原则、监测评估等要求,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
该法规定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排放许可制度等具体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三、《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水体环境保护制定的法律规范,于2008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水环境监测、污染源监管等工作,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该法还规定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和控制要求,对于维护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我国专门规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于2004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监管等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该法还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有效遏制了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五、《绿色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绿色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是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法规,于2017年颁布实施。
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
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评估法、环境治理法和环境监管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最基本的环境管理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内容。
各国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规定了相应的行政执法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二、环境评估法环境评估法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用于评估新建项目或政策、计划对环境的影响,以便在决策时综合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评估法规定了环境评估的范围、程序和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众参与、审批程序等。
环境评估的结果对决策者有指导作用,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管理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三、环境治理法环境治理法是针对具体环境问题制定的法律,旨在解决污染、废弃物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具体问题。
各国环境治理法规定了环境质量的控制标准、治理方法和责任分工。
例如,大气污染治理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排放标准和管控措施;水污染治理法规定了水质标准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环境治理和减少环境污染。
四、环境监管法环境监管法是保证环境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法律。
它规定了环境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明确了监督执法的程序和方法。
环境监管法对违反环境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
环境监管法还规定了公众参与的权利和环境信息的公开,保障了公众对环境管理的监督和参与。
虽然各国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体现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共同宗旨。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以确保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日益走上法制轨道;而且中国已 经加入多项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公约, 并将继续积极参与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 立法。因此,需要加速与可持续发展有关 的立法与实施。
13
目前,中国已制定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 9部资源管理法律,以及多项环境、资源 管理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行政规 章和规范性文件、法律解释,400多项 国家环境标准,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保 护的法律体系框架。
9
生态思想对环境管理的启发
1.对实现双赢原则的启发 力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与恢复两边兼顾。应
用生态思想,洞悉过去 考以往的环境状况), 考察现在(调查现有的环境现状),以此为基础, 预测未来(抓准环境发展规律),积极防御(提出 切实可行的环保对策),通盘考虑环境问题, 精心规划环境保护对策,可以实现双赢的目的。
14
中国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有关条文
刑法有关条文
国际环境公约
环 境 标 准
海 洋 环 境 保 法
噪 声 污 染 防 治 法
固 体 废 物 污 染 环
水 污 染 防 治 法
大 气 污 染 防 治 法
环 境 保 护 法
野 生 动 物 保 护 法
渔 业 法
森 林 法
草 原 法
土 地 管 理 法
矿 产 资 源 法
6
环境监测?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影 响人类和生物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质量的某些代 表值实施现场监测和测定,做出正确的环境质 量评价的过程。
程序: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测定监测项目; 确定监测点布置及采样时间和方法;选择和测 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和结果上报等。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制度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科研、教学等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第三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四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五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批准,并按照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施工、生产和服务。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定期对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管理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进行生产和服务。
第九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不得擅自变更排放污染物的方式、地点和数量,确需变更的,必须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章环境保护监督第十一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现场检查、监测、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情况。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保护行为进行信用评价。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共35张PPT)
浏阳镉污染事件
2021年8月6日上午发生浏阳镉污染事件, 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双桥村。以湘和化工 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 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 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透着 黄褐色。离工厂300米开外,就是著名的 浏阳河。
原油泄漏事件
2021年7月16日晚18时50分许,大连新港 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级的油轮在卸油附 加添加剂时引起了陆地输油管线发生爆炸 引发大火和原油泄漏。大连新港输油管线 爆炸起火事故,至少已造成附近海域50平 方公里的海面污染。
我国首创,是总结我国 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根 底上的法律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分析建设工程实施后的环 境影响,提出对策和措施, 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 度。
排污收费制度
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 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开展, 是污染者付费政策的具体 表现。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规定各级政府领导人的 责任,被认为是八项环 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环境保护标准 大连新港输油管线爆炸起火事故,至少已造成附近海域50平方公里的海面污染。
CODcr<80mg/L 政府统一负责人负责,各尽其职,分工负责。
BOD5<20mg/L 以湘和化工厂为圆心向外500米延伸,周围田野里的庄稼渐次呈现出深黄色、黄绿色、绿色三种不同颜色,晒在水泥地上的稻谷谷壳透着 黄褐色。 “三同步、三统一〞方针 将有关污染源汇总,合理组合,集中处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定量考核制度
政府统一负责人负责,各 尽其职,分工负责。
污染集中控制制 度
将有关污染源汇总,合 理组合,集中处理。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 度
提前申请经营活动,颁 证后才可从事该项活动。
环境法学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空间、条件、状况。
2.人类环境: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二、其他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要依赖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②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其更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章环境法的概念一、名词解释1.环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环境法律关系:由环境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法规范确认和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其他1.环境法的三层含义(内涵):①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②环境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来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发展;③环境法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包括组织)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同保护与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2.环境法的任务和目的:⑴任务:①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公众健康;③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⑵目的:①目的一元论:环境法唯一的目的是保护人群健康,即应强调环境保护,抑制经济发展;②目的二元论:环境法的目的首先是保护人类健康,其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客体;①主体:指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环境法律关系参加者。
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
②内容: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③客体: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三种。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第一章:总则一、背景介绍二、法律目的和原则三、定义和解释第二章:环境保护主体一、国家环境保护机构二、地方环境保护机构三、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职责四、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和程序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和审批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管理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措施三、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第五章:水污染防治一、水环境质量标准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三、水体保护和修复第六章:土壤污染防治一、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土壤污染物调查和评价三、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第七章: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一、噪声和振动的标准和管理二、噪声和振动源的环境影响评价三、低频噪声的防治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二、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利用三、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第九章: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标识二、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三、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第十章:核与辐射安全一、核与辐射安全的法律原则二、核与辐射设施的安全监管三、核与辐射危险事故的应急处理第十一章:自然资源保护一、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二、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三、草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第十二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区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繁育三、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二、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三、生态建设和环境教育第十四章:环境监测和执法一、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二、环境行政执法的职责和权限三、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和补救第十五章:公众参与和环境信息公开一、公众环境权益的保护二、环境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三、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参与第十六章:国际环境合作和法律适用一、国际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机制二、跨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国际环境条约的执行和适用附件: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范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环境管理与法规
(三)、营运期
进一步加强管理,搞好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 常运行,杜绝超标排放和超标排放(案例:九江、上饶等等,媒 体、民众和环境督查、监察部门)。
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更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尽可能把事故 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推进清洁生产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在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 效益的同时,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国家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主管部门的职能部门制定、公布(如发改 委、工信委制定的行业准入条件) ●地方规范性文件:无立法权的政府及有立法权的政府职能机构制定、 公布(如省、市环保局制定的一些系列范性文件)
6、其他要求
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方、上级公司、有关部门、本组织、产品性能等要 求。
法律法规的更新
南昌的环境概貌 建设期和试产期
环境保护审批前置特点,勿未批先建。 日常环境监管 持续改进
营运期
(一)、南昌市的自然环境概貌
气象 主导风向,北北东,次主导风向,西南风;小兰工业园夹在市、 县城市发展区中间。 水文 赣江,大河,自西东流;潦河下游有九江永修取水口,上游在 奉新建有印染集控区;青岚湖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城市内河、 湖泊污染严重。 存在问题
环境影响后评估 清洁生产审核
环境友好企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 与国际接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论证,持续改进。 退役期:环境评估、修复。
谢谢!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吴 少 林 南昌航空大学 2011.8.30.南昌
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了解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律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企业建设营运过程中的相关环境管理 问题
环境保护行业管理规则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行业管理规则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管理和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环境保护行业管理规则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排污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行业管理规则的核心法律法规,它是指导和保障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法律。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随后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该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规范了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处罚制度。
二、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是指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污许可的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事业单位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的要求进行排放控制和监测。
排污许可制度有效地监管了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行为,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启动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和监管要求。
项目申请人在规划和实施建设项目时,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四、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是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并编制相应的环境报告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相关企事业单位也需要配合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环境状况和排放情况,以便日常监测和评估。
五、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指对环境破坏和损害责任进行界定和赔偿的制度。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造成环境损害的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对环境损害进行赔偿。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四版)第二章
这项原则在2014年 《环境保护法》中的体现如下
1.
多元共治。
2.
管理体制。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27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五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三、 综合治理原则
(二) 产生和发展
我国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工作的32 字方针 中就有大家动手、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提法 ,这是综合治理原则的雏形,并在环境保护工 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20
星蓝海学习网
第五节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 保护优先原则
(二) 产生和发展
这项原则的前身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 协调”原则,它们都旨在确立和调整环境保护与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保护优先原则使这种 关系的法律表达和规范更加清晰与合理。
2014 年环保法中有关生态红线、环境健康、生 态安全、基本国策以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 考核评价制度等,都是以保护优先原则为前提 和基础的。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9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三节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 律关系
一、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一) 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二) 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
社会关系 (三) 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
社会关系 (四) 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4
星蓝海学习网
第一节 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 环境法的概念
环境法的概念可整合为:我国环境法是国家制定 或认可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 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
环境法规与环境管理参考文献:1. 环保法2. 环评法3. 环保部门网站近年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都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环境法规和环境管理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的优先议题。
环境法规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法律工具。
在中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这些法律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保障,保证了公众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
根据该法律,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计划,建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控制等法律制度。
这些制度确保了企业和公共机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管理环境影响的专项法律。
根据该法律,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必要的程序。
通过对项目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影响方式等综合评价,可以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
除了法规制度以外,环境管理还包括监管和执法工作。
环保部门是国家环境监管的权力机构,负责制定环保标准、执行环保法规、开展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等。
同时,环保部门还可以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环境安全。
在实际环境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
公众可以从多个角度参与到环境管理中,如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等。
这些参与方式可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建立社会共识和合力。
总之,环境法规和环境管理是促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对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以评估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情
况和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制度。
输标02入题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推动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管 理水平。
01
0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实施应当加强监督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改进。
规定了噪声污染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机制。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要点一
总结词
旨在防治放射性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经 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法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放射性污染防治中的 责任和义务,要求建立放射性环境监测制度,加强放射性 源的监管。同时,该法规定了放射性物质运输、处置和废 旧放射源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措施,禁止或限制产生放射性 污染的活动及其相关措施。此外,该法还规定了放射性事 故的应急处置机制和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
环保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社会组织培育
鼓励和支持成立环保社会组织,为其 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推动其开 展环保活动和项目。
公众参与平台
建立公众参与环保事务的平台和机制 ,如环保听证会、环保决策咨询等, 让公众能够参与到环保决策和监督中 来。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
倡导绿色消费
鼓励公众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消费,推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环评审批与验收
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申请环 评审批,并在项目建成后进行环 保验收,确保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
环评监测与监管
企业应建立环评监测机制,对项 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实 时监测,并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
环境法4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三、我国环境管理体制问题 • (一)纵向职责划分不清 • (二)横向职责划分不明; • (三)政府对环境管理机构的干涉 • 反公地悲剧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四、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完善 • (一)落实“统一监督管理” • (二)对地方利益进行疏导
田保护区、草原、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实施 监督管理。 • (16)、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保 护、水土保持实施监督管理。 • (17)、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渔业资源、 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此外,建设、卫生、海关、工商等行政主
管部门,可依法对某些环境污染防治或者 自然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 (12)、土地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
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 (13)、矿产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矿产 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 (14)、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森林资源、 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防沙 治沙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15)、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耕地、农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三、1988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国
务院直属机构(副部级),是国务院环境 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 四、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 级),撤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 五、2008年,环境保护部。成立后,增设 三个司。
第四章 环境管理
第四节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 一、特点 • 横向: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和各 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 • 纵向:中央政府的统一监督管理和各部门 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四章 环境管理
• (7)、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对部队在演练、
武器试验、军事科研、军工生产、运输、 部队生活等对环境的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 理。 • (8)、各级公安机关。对社会生活噪声、 放射性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破坏野生动 物和破坏水土保持等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 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给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物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管理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意义、分类以及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
二、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意义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 保护环境: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环境,通过规范和限制各种活动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维护生态平衡。
2. 提高环境质量:环境管理法律法规通过监管污染排放、废弃物处置等行为,促使企业和个人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
3.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和个人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鼓励节约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保障公众健康:环境管理法律法规通过规范空气质量、水质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行为,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分类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可以根据其内容和目的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环境保护法律: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和管理各种环境污染行为,要求企业和个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 资源管理法律: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能源法、固体废物管理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和管理各种资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态保护法律: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生态破坏和生物灭绝。
4. 环境评估法律: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补偿制度等。
这些法律法规要求对各种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进行环境评估,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重要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1. 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责任和管理体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与法规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Law
尹海龙
第二部分:环境法规
第八章环境资源法律实施
第八章环境资源法律实施
¾环境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
¾环境民事诉讼
¾环境刑事诉讼
第一节环境行政执法与
环境行政诉讼
第一节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行政诉讼
一、环境行政执法一、环境行政执法
二、环境行政诉讼二、环境行政诉讼
第二节环境民事诉讼第二节环境民事诉讼
仲裁: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争议提交第三者审理,由其作出
第三节环境刑事诉讼第三节环境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