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电影史汇编-菲律宾电影简史word资料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特供】菲律宾电影简史

菲律宾是亚洲最早拥有电影的国家之一,产片数量在亚洲也名列前茅。19世纪末马尼拉已有人放映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20世纪初,美国人曾到菲律宾拍片。1917年,菲律宾人J.内波穆塞诺和他的弟弟们创建了菲律宾第一个电影公司──马来亚电影公司,并拍摄了一部根据音乐喜剧改编的故事片《乡村姑娘》(1919),在放映时请演员在银幕后配对白、歌曲和音乐。

马来亚电影公司在20年代的头5 年垄断了菲律宾的电影生产,并在1930年摄制了根据J.黎萨尔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不许犯我》,颇受欢迎。1932年,马来亚电影公司的J.内波穆塞摄制了菲律宾第一部有声故事片《金色的匕首》。有声片的出现提高了电影的娱乐价值,观众剧增,使电影生产有利可图。于是电影公司纷纷成立,电影事业兴旺起来。有人把 1934~1941年称为菲律宾电影的黄金时代。由于美国的殖民统治,在这个阶段生产的菲律宾影片,如滑稽片、武打片、歌舞片、爱情片等,都完全抄袭美国影片,象好莱坞一样也以明星为中心,用一些皮肤白晰漂亮诱人的混血女郎招徕观众。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菲律宾被日军占领,影片生产几乎停顿。战后,菲律宾电影事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比较重要的影片有M.孔德的《成吉思汗》(1950),这部影片于1952年在世界范围发行;L.阿韦利亚纳的《忧伤之子》和《海上流浪》;G.de莱昂的《西莎》等。娱乐性的商业影片仍然沿

着战前以明星为中心的制片路线在发展。50~60年代,影片的数量增长了,但是艺术质量却没有提高。

自60年代以来,菲律宾影片年产量约在140~250部之间。最高年产量是1971年的 251部,1982年的产量是148 部。这些影片绝大部分是纯娱乐片,丝毫不反映菲律宾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那种以性与暴力为主题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一度盛行根据色情连环画拍摄的黄色影片,吸引了大量观众,卖座经久不衰。如影片《被污的人》在马尼拉放映,头3天就赢利数百万比索。

70年代以后涌现了一批创作态度严肃的中青年导演,他们的作品使菲律宾的电影面貌有所改观,有些成为国际知名导演。他们大多数坚持电影要反映社会的创作原则,摄制了不少具有一定水平的电影如L.布罗卡在1978年拍摄的《霓虹灯光下的马尼拉》,描写到城市谋生的贫困农民遭到的苦难,这部影片被认为是70年代最重要的菲律宾影片。他的另一部影片《英香》(1977)写一个年轻姑娘在贫民窟中的遭遇,影片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到好评。此外,M.de莱昂拍摄的心理影片《漆黑》(1976),描写上层社会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的《偷欢》(1977)等片都在国外得到好评。E.罗梅罗在1976年拍的《一如既往》,通过一个青年从农村到马尼拉的遭遇,探索了在西班牙和美国殖民统治交替时期的文化特征和民族性问题。但是在菲律宾年产一百多部影片中,好的和比较好的影片一般不到10部。

菲律宾全国有电影院1200家,每天观众约165万。外国片从战后就泛滥菲律宾影院,但由于政府采取措施,进口影片从50年代的每年 800多部下降到1982年的 205部。即使如此,进口影片的数量仍然比国产片多。

为了鼓励提高国产影片质量,设了各种奖和机构。马尼拉时报于1950年设立了玛利娅?克拉拉奖,两年以后由菲律宾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所代替。1981年成立了菲律宾电影发展委员会和菲律宾电影学院。1982年 1月又成立了菲律宾实验电影部门以促进菲律宾电影的发展。此外,菲律宾还设有一种最高荣誉奖,即国家艺术家奖,获奖者有L.阿韦利亚纳和G.de 莱昂。

菲律宾于1982年初举办了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有几十个国家参加。1983年1月举办第2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比前一届规模更大更隆重。

上世纪70年代它的鼎盛时期,菲律宾曾经年产超过500部电影,仅次于美国以及印度,位列世界第三。而且,它其实制作了不少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算得上是高质量的电影,《Kandelerong Pilak》、《Ifugao》、《Anak Dalita》、《Badjao》、《Anak ng Dagat》等影片囊括了柬埔寨、亚洲和柏林等电影节的大奖。

近年来,菲律宾的电影虽然每年只有30部左右的产量,但保持了非常鲜明的本土特色,很多电影也开始引起关注。当代菲律宾电影更关注菲律宾人现实的生活背景、梦想以及价值观,和亚洲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影片相比拥有浓郁的本土风情,并且善于把主题放到非常现实的生活场景中,通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反映菲律宾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菲律宾人喜爱电影可以从埃斯特拉达的事情上看到,他曾是菲律宾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以扮演罗宾汉式的好汉和下层人物著称,在普通百姓中享有极高知名度。 1998年6月30日,埃斯特拉达被选为菲律宾总统。(2000年埃斯特拉达被指控受贿下台)

大马尼拉电影节创办于1975年,在走过29年的历程后,不仅是票房收入的催化剂,也是菲律宾佳片的发源地。大马尼拉电影节成功的一个原因在于,影院在电影节期间只能播放菲律宾电影,不许放映外国影片。拉克萨说,如果让外国影片与菲律宾国产影片同台打擂,实力较弱的菲国产影片可以说是没有还手之力。

2002年底,大马尼拉电影节就推出了系列影片《吻手》第一部《我的家》。影片反映菲华人奋斗及与主流社会融合的艰辛。扮演家庭叛逆角色的演员阿拉米娜以出色的表演荣获当年大马尼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第二部《我的族》讲述的是华人企业家与3个妻子及孩子之间的家庭纠纷。影片在2003年大马尼拉电影节获最佳编剧奖、最佳制片设计奖和最佳发行奖。可以说,大马尼拉电影节让这部影片产生了轰动效应,连续3年在影院上映座无虚席。

实际上,许多菲律宾国产影片和影星都是因大马尼拉电影节而出名,去年,11岁的童星希罗·曼尼奥在大马尼拉电影节上成为最年轻的最佳男主角,华人题材影片《哭丧女》的男主角埃里克·基桑屈为最佳男配角。

菲律宾电影业的泰斗、资深制片人埃斯皮里底昂·拉克萨表示,如果没有

大马尼拉电影节的推动,菲律宾电影业的状况可能更糟。许多菲律宾娱乐圈的人士赞同此看法。

可以说,菲律宾的电影制片业近几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据拉克萨提供的数据,2000年菲律宾国产影片在164部左右,但2003年生产和上映的影片仅为82部。拉克萨说:“2004年能有55部就不错了,这已经包括入选大马尼拉电影节的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