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 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唐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_1

《唐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_1

《唐诗二首》教学设计5篇《唐诗二首》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熟悉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依据诗意,绽开合抱负像,培育同学的想象力量、思维力量、语言表达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依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爱好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登鹳雀楼》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争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同学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察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同学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沟通自己的学习成果:轮番读生字词,沟通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尽更三、质疑拓展,争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同学自学,仔细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番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订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同学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同学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关心同学理解“尽”就是“完、消逝”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下沉、消逝,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慢慢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宏伟壮丽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读三、四两行。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唐诗二首》教案范文精选5篇(一)以下是一种可能的《唐诗二首》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 学会欣赏和鉴赏诗歌,理解诗歌中隐含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对《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2. 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3. 学会正确朗读和表达古诗。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唐诗二首》的课文及相关资料。

2. 画有相关插图的课堂展示。

3. 录制了《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插图,引发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

2. 老师播放《唐诗二首》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美感。

步骤二:探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自读《唐诗二首》,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江南春》和《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并展示讨论结果。

3.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学习诗文特点(20分钟)1.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江南春》和《静夜思》的诗句,分析句法和修辞手法。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唐诗的常见艺术特点。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四:朗读表达(1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把握句子的意境和情感。

2.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优秀的朗诵者。

3. 选几位学生朗读《唐诗二首》,进行诗歌表达评价。

步骤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分小组选取其他唐诗进行欣赏和鉴赏。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首唐诗,进行背诵和朗读表达。

步骤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唐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发表对于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唐诗二首》的内容和意境,并学会欣赏和鉴赏唐诗的艺术特点。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二十一、唐诗二首将进酒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唐诗二首(优秀教案)共3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唐诗二首(优秀教案)共3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优秀教案)共3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优秀教案)1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初期诗歌发展的背景及流派;2. 能理解并背诵《夜泊牛渚怀古》和《悯农》两首唐诗;3. 能分析两首唐诗的主旨、诗意,感悟唐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唐代初期诗歌的发展背景及流派,掌握两首唐诗的词汇、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两首唐诗的主旨、意境,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1. 唐代初期诗歌的发展背景及流派;2. 《夜泊牛渚怀古》和《悯农》两首唐诗的分析;3. 两首唐诗的联想和体味。

四、教学过程1.唐代初期诗歌的发展背景及流派唐代初期的诗歌,以开元、天宝年间为主要成熟时期,随着唐朝的国势逐渐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教育普及,诗歌得以繁荣发展。

唐代初期的诗歌流派可以分为:(1)气韵派:追求通达自然、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意思领略的诗歌风格,代表诗人有王之涣、崔颢、谢灵运等。

(2)律诗派:主要包括四声、七律、八股等,代表诗人有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

(3)田园派:以田园和农事为主题,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2.《夜泊牛渚怀古》和《悯农》两首唐诗赏析(1)《夜泊牛渚怀古》夜泊牛渚怀古,星河滚烫,若出其中。

上窥轩冕,下睨百川。

东一苇素,西风几时候?悠悠生死别,经年一络纬。

本诗描写的是诗人夜泊在牛渚江边的情景,用“窥”、“睨”等动词清晰地表现出诗人对水天一色的领悟,闻鸡起舞,籍夜越江,怀古复思,借领悟天地之色和历史悠久的繁华胜景,来唤起自己的品味和情感维度。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

(2)《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本诗是一篇处世意味极为浓烈的田园诗。

深刻地表达了农民的辛苦,展现出诗人深厚的罕见的同情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窘迫和农业生产的萎靡不振。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

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6篇小学二年级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主要板书方案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苦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解释“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解释字意。

2、老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老师用小黑板提醒: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老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老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出示《山行》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出示图,揭题、解题:诗题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学习研究。

三、学习诗文1.初读古诗,以不同形式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注意:“斜”的读音在教学时应读“xié”。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找资料理解。

(2)逐字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不懂的小组内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指出:“坐”意思是“因为”,“于”意思是“比”,“径”意思是“小路”;“白云生处”意思是“飘浮白云的地方”。

(3)学生根据词义大致说说诗的意思。

大意:深秋季节,山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篇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2篇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古诗两首语文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一:《登鹳雀楼》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于山水风光的感受和表达才能。

2. 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才能。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才能。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掌握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教学准备:1. 精心准备《登鹳雀楼》的课件或者纸质教材。

2. 预先理解诗人和这首古诗的背景知识,做好相应的注释和解释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使用图片或者视频等媒体资,让学生感受一下宏伟壮丽的鹳雀楼,引导学生描绘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2:课文理解通过分段讲解和课文注释,引导学生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包括描绘鹳雀楼的风光,夸奖楼的美丽和壮丽,表达诗人可惜兴废的情感等。

Step 3:学习诗歌韵律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韵脚,让学生理解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和韵律。

Step 4:欣赏与赏析结合诗歌的表达和音韵之美,让学生欣赏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读诗歌。

Step 5:综合拓展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理解更多关于登鹳雀楼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创作理念。

Step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登鹳雀楼》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于楼的风光和美感的感受。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们通过对《登鹳雀楼》进展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通过学习韵律和理解背景知识,进步学生的文学鉴赏才能。

同时,通过启发学生的考虑和创作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才能。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一:古诗《登鹳雀楼》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古诗《登鹳雀楼》,培养学生对经典诗词的欣赏才能和感悟才能。

2.使学生理解古代建筑和文化。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板书:春晓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开火车读,指名读)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⑴加笔画、加偏旁组字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烟口──知⑵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岁──多放──散4、读词语巩固读音两首古诗冬眠到处见闻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⑴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今天俺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同学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

今天俺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知生字“庐、瀑”,并引导同学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⑴ 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知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 用自身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

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⑶ 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俺会认”,同学自愿认读自身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身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同学,激发同学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同学体验胜利的喜悦,调动同学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

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让同学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身最喜欢的字,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古诗》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紫川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绝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三、读《绝句》把下面的字音读准:鸣行泊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三篇

【导语】《古诗两⾸》可以利⽤⽂中的插图,引导学⽣想象诗中描写的画⾯,感受⼭寺的⾼耸⼊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活经验与⾳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式,进⾏理解积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古诗⼆⾸ ⼀、教材分析 部编本教科书⼆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雾在哪⾥》《雪孩⼦》3篇课⽂。

这是继⼀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可以利⽤⽂中的插图,引导学⽣想象诗中描写的画⾯,感受⼭寺的⾼耸⼊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活经验与⾳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式,进⾏理解积累。

《夜宿⼭寺》是唐代诗⼈李⽩所作,诗⼈⽤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动地勾勒出⼭上的寺院楼⾮常⾼。

前两⾏“危楼⾼百尺,⼿可摘星⾠。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后两⾏“不敢⾼声语,恐惊天上⼈。

”从听觉上进⼀步烘托出楼⾼。

《敕勒歌》选⾃《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热爱家乡热爱⽣活的豪情。

开头两⾏交代敕勒川位于⾼耸云霄的阴⼭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分雄伟。

接着两句⽤“穹庐”作⽐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以此来形容极⽬远望,天野相接,⽆⽐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描绘了⼀幅⽔草丰盛、⽜⽺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调雄壮,语⾔明⽩如话,艺术概括⼒极强,⼀直受到历代⽂论家和⽂学史论着的⼀致好评。

《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第⼀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 的教学,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要注重引导学⽣感受诗词⾳韵之美,不必在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法等⽅⾯讲太多。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四班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解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伴侣依依惜别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许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嬉戏,好吗?我说上句,你接下句。

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1、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又快又好,果真名不虚传啊!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伴侣,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

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留意左边略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1、一起来读读: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留意节奏。

你看,留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知大家: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楚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猎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赏这首古诗。

四、读精确、读流利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情愿读给大家听听。

还有想读的吗?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通用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古诗两首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⑷ 粗略讲讲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二首 精品教案
24 唐诗二首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时,他已经49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年8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

〖JP3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JP
《卖炭翁》: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十分的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怒号.(háo)三重.茅(chóng)挂罥.(juàn
塘坳.(ào)俄顷.(qǐng)布衾.(qīn恶.卧(è)
丧.乱(sānɡ)广厦.(sh大庇.(bì)突兀.(wù)辗.(niǎn车辙.(zhé)两骑.(jì)敕.(ch
何时眼前突兀见.晓驾炭车辗.
秋天漠漠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读通诗意。

八月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
【文本探究】
1.诗人为何长夜难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联想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然后又回到现实,忧国忧民,加上
“长夜沾湿”,怎能入睡呢?“何由彻”与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
诗人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同时,“长夜沾湿何由彻”还有更深层
的含义,诗人从眼前景想到过去事,再想到未来,自己、国家都在风雨飘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
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
《卖炭翁》
1.请学生朗读全诗,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疑问后共同解决。

2.

1.这首诗给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
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
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之情。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用词生动准确。

如第一节中“风怒号”三字,用词生动准确,犹如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而无情。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可见秋风之猛。

还有“渡”“洒”“挂罥”“飘转”,这一个接一个的动态描写,
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2.逐层蓄势,转笔陡然。

本诗的艺术构思极有特色。

诗人先以铺陈叙述的笔法逐层推进,极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待蓄足势后陡然转笔,以抒情议论的方法表达内心的愿望。

《卖炭翁》
1.巧设诗眼,总领全诗。

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这是全诗的诗眼。

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

2.陪衬和反衬,相得益彰。

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衬和反衬。

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接下去,“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用一系列动词描述一个事件(如削苹果、打球、收拾课桌等)的过程。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的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了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个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投中了篮球筐。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中我很注重当堂背诵古诗,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一起来背诵。

对于不同的篇章我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