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资本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莩 脚 右 2年第5 ’ 02 期
政
法
社 会 学
本论》 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他们 的共 同控制 之下 ,而不让它作 为盲 目的力量 来统治 自己;靠 消耗最 小 的力量 ,在最无 愧于 和最适 合
于他们 的人类本 性 的条件 下来进 行这种物 质变换 。 ……在这个必 然王 国的彼 岸 ,作 为 目的本身 的人类 能 力 的发 展 ,真正 的 自由王 国 ,就 开始 了。 ”阁应 当说 ,马克 思关于人 、 自然 、社会 三者关 系的理论 ,是我 们建立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论 基础 。人 是社会 的 主体 。是改造 自然 界 的主体 。但 人 又是受社 会 、 自然
作 者 简 介 刘 景 泉 , 广 东省 社 会 科 学 院研 究 员 ( 东 广 州 ,5 0 1 ) 广 160。
—
—
4 — 5 .
界制 约的存在 物 ,社会是人 与 自然 界 的有机 统一 。只有 把人 、自然界 、社 会三者 有机统 一 、协调发展 的 时候 ,才 能构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正如胡锦 涛 总书记 所说 :“ 我们 要构 建 的社 会 主义和 谐社会 。是经 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 设 、社会 建设协 调发展 的社会 ,是人 与人 、人 与社会 、人与 自然整体 和谐 的 社会 .要贯穿 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的整 个历史过程 。 ”同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立特 别是 17 9 8年 改革 开放 以后 ,我 国人 民成 为 国家主人 ,掌握 了大 量 自然资 源 和物 质财富 ,克服 了旧社 会那种人 与物相异 化 、人与 自然 相对立 、人与人 相 冲突的局面 。极大 改善 了人 与 自然 、人与人 、人与社会 之 间的相 互关系 ,从 而大大提 高 了人 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不断 提升人 自身 的 科学 、思想 素质 。推动 了社会 经济 飞跃 发展 。据报 导 :从 14 8 0年鸦片 战争 到 14 9 9年新 中国成立 前夕 , 中国在世界生产 总值 中所 占的比重 只有 3 %到 4 %,但 改革开 放以后 .中国在世界生 产总值 的比重上升 至 1 — 1 。( 阅 2 0 / 4 / 3 参 0 8年 1 0月 9日 《 参考 消息》 )从 2 0 0 0年 到 2 1 0 0年 1 0年 中 ,中 国经济 规模 已先后超
《资本论》给了我们什么?
《资本论》给了我们什么?
李成勋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北京 ) 100078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不仅给了我们认识资 本主义经济本质及其发展的理论武器,给了我们追求未来社会的伟大理想;而且给了我们研究经济现象的科 学方法,还给了我们无畏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和高尚的友谊典范。总之,《资本 论》及其创作历程给予我们的既有理论又有方法;既有知识又有精神;既有学术又有文化等丰富的精神财富。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 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 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 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2]874
马克思这个著名的科学论断,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历史趋势的指路明灯,它给了作为资本 主义制度掘幕人的全世界无产阶级以极大鼓舞,从而使全世界劳动人民更紧密地团结起来。
哲学创新生长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前提
从单纯 的传统 中、也不可能从诸 多的外来物 中发现 自
己的最终依据 ,甚至不可能从一般所谓现代性 中找到 自己的归宿 。从上述不可能性 中产生 出来 的实践可能 性是 :一种新文 明类型 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 的实现
唯依赖于理论 和实践 的创新 。就此而言 ,如果说 中国
创新 ,那么毫无 疑问 ,它们 同样是 以中国道路 的创新
石 :“ 无可争辩 ,我们是生活在两个时代 的交界点 ;因 此 ,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 时代 的客
观条件 ,才 能理解 我们 面前发 生 的各种重 大历 史事
,
_
马克思主义 论苑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 曩 ,
都有而且总会有各种偏离运 动的一 般型式 和一般速度 的情形 。我们无法知道 ,一个 时代 的各个 历史运动 的 发展会有多快 ,有多少成就 。但是 我们 能够知道 ,而
且确实 知道 ,哪一个 阶级是这个 或那个 时代 的中心 , 决定着时代 的主要 内容 、时代发展的主要方 向、时代 的历史背景 的主要特 点等等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即 首先考虑到各个 ‘ 时代 ’的不同的基本特征f 而不是个
、
三大 潮头 的耦合作 用 。形成 了世界
历 史 在 当代 发 展 的 “ 空前 加 速 机 制 ”
在新世纪 、新千年 的起点上 ,有三个最为显著 的 时代潮头 ,比任何伟 大人物 、强大 国家更有力 、更深 刻地改变着 当今世界的历史面貌 : 第 一 ,以劳动社会化 为根基 的经济全球化 潮头 。
别 国家的个 别历史事件) ,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 自己 的策略 ;只有 了解 了某一 时代的基 本特征 ,才能在这
《资本论》的现代意义
《资本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国有一位专栏作家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著作就值得阅读"。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只要社会主义存在,马克思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就应当认真阅读。
”然而,有些人提出这样的疑问:马克思的《资本论》是100多年前写的,是针对资本主义的,难道对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还有指导意义吗?事实证明,凡是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揭示客观规律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不会因时间流逝而丧失其存在价值,反而会显示出其弥足珍贵的生命力。
马克思以毕生心血写成的《资本论》,其“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不仅适用于分析现代资本主义,而且对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一、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毕生着力研究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要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合理关系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指出:社会发展第三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的神秘的纱幕揭掉”。
这个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应当说,马克思关于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论,是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改造自然界的主体,但人又是受社会、自然界制约的存在物,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有机统一。
只有把人、自然界、社会三者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时候,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资本论》与中国社会经济
1《 资本论》 的重要地位 上 的 马 克思 主 义 经 济 学 ,才 是 指 导 我 国 建设 有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 资本论》是一部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巨著 。《 资本 行 动指 南。 只 有 坚 持 马克 思 主 义历 史 观 、 法 论 , 能 与 时俱 进 地 推 方 才 论》 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 , 历来是中国经济理 论 进 我 国经 济 学 理 论 的 创 新 和 发 展 。 工作者 的必读书 目。《 资本论》 判地继承 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批 3 在新的角度学 习《 资本论》 学 的积 极 成 果 , 证 了 资本 主 义 产 生 的 历 史 必 然 性 , 定 了它 的 历 史 论 肯 31要注意学出新的理论视角。与时俱进是 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 .
23 《 . 资本 论 》 提供 了 我 国经 济 学 研 究 和 创 新 的世 界 观 和 方法 论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经 济 理 论 研 究 呈 现 出 “ 花 齐 放 、 家争 鸣 ” 我 百 百 的新 《 资本论》 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 的经 典著作 , 管诞生距今 已有 是 尽 局 面 , 其 是 我 国 建 立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目标 的提 出 , 使 理 论 尤 促 1 0年 的历 史 , 其 包 含 的基 本 原理 和 科 学 方 法 论 , 然 闪耀 着 真理 4 但 仍 工作 者 对 经 济 学 研 究 进 行 了重 新 的 反思 。 反 思 过程 中 , 逐 渐 出现 在 却 的 光辉 , 不仅 是 我 国 改革 开 放 的行 动 指 南 , 是 推 进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它 也 了 对 西 方经 济 学 的盲 目崇 拜 和 对 马 克思 主 义 经 济 学 的 指 责和 批 判 的 主义建设 的理论之源。《 资本论》 的生命 力和理论价值在我国改革开 局 面 。 大 学 的 经 济 学 教 育 中 , 克 思 主 义经 济 学 成 了“ 门货 ” 然 在 马 冷 。 放不断走 向深入的今天 , 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 用。 而 , 如 前 文所 指 出 的 , 正 中国 改 革 的 实 践证 明 , 立 在 唯 物 史 观 基 础 建
《资本论》对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及现实意义
2021年第4期(总第886期)丈敖冬‘科《资本论》对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及现实意义黄文博(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要:《资本论》以对劳动与剩余价值的独到分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对国际分工的参与,提供了深刻启示与指导。
本文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现实,梳理和总结《资本论》揭示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资本论》理论价值工业社会技术革命马克思的《资本论》内容极其丰富,不仅包括经济学的内容,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
从对物质世界的分析入手,马克思主义理论延展到了政治、法律、历史、教育、道德、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各领域。
整部著作不仅给予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历史公正的评价,还根据资本社会大生产的矛盾与特点,规划了未来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蓝和大的——“的联合”。
其的思留下了理论的宝库、科学的预见,有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以的和理的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和社会大生产的本质,物主义的不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有的和理论&一、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影响“资本的,即资本的历史,究和,的,生产的,即的有制的”,1-(297)。
马克思《资本论》第的了资本的历史,即与身生产与成果的分离&生产的被剥削既然不是单纯的,那么触及生产者根本质的生产资料的移,有了现代社会[的“贫民”。
资本的快速积累使从前耕的生活受到了毁灭打击,自给自足的生活遭到了破坏,使小阶级。
“有消灭村手业,才使-的国内市场获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范围和稳固*[1I(295)O真正的工厂手工业成的初期,社会阶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虽厂拥有高于分散足的小农经济确的分工,但对于资的绝对需致还没有足够的量撼古来便存的小经济的坚:础。
后大厂生产机器的加入,改了小及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
高效的机器淘汰部分的同时,使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廉,生产品质平均,市场价格的竞争以小农经济的完败告终。
《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现实启示
《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现实启示日期:•引言•传播历程•现实启示•挑战与问题•对策与建议目录CONTENTS01引言介绍《资本论》及其作者马克思,阐述《资本论》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和影响。
背景说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目的背景与目的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梳理和分析《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本研究的时间跨度自20世纪初至今,重点关注《资本论》在中国传播的主要事件、代表人物和思想演变。
研究方法与范围范围研究方法02传播历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论》被介绍到中国,开启了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传入中国初步研究有限影响中国学者开始对《资本论》进行初步研究,形成了一批早期研究成果。
由于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限制,早期传播主要在学术界和少数进步人士中产生影响。
030201早期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03指导实践《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01全面推广新中国成立后,《资本论》得到全面推广和普及,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的必修课程。
02系统研究中国学者对《资本论》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深度的学术成果。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学者对《资本论》的研究更加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
深入研究在坚持《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理论创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指导新时代深化与创新(20世纪90年代至今)03现实启示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解,认清其剥削本质和历史局限性。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资本论》阐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和思想史考察
想史考察2023-11-07contents •《资本论》的理论分析•《资本论》的思想史考察•《资本论》的方法论探讨•《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资本论》的继承与发展目录01《资本论》的理论分析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而交换价值则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形式。
商品交换的范围和深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和复杂性。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使得商品能够更方便地进行交换。
然而,货币也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工具,因为工人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生活资料。
商品与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而这个价值超过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
要点一要点二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区分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指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再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特殊形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它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为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追求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市场竞争和资本的积累等。
再生产的循环过程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循环过程,认为再生产包括物质再生产和价值再生产两个方面。
在物质再生产中,资本家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来维持生产的持续进行。
在价值再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得利润,并把一部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阶级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摘要:由美国XX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
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但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等言论,以及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的背景下,《资本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备受冷落。
随着XX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不断地思索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大家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
1国外的共有产权制度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X X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不断加深,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资本论》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
《资本论》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作者:蔡万焕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年第03期[内容提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市场经济运动的一系列客观规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掌握和发展这些科学经济理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有效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同时降低其消极影响。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重点需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收入分配制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等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入手,以《资本论》提供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基础,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资本论》;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方法论[作者简介] 蔡万焕,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找到方法论指导。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资本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深刻剖析。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要以《资本论》提供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基础,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有學者认为,《资本论》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是革命的经济学,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需要的是建设的经济学。
这种观点首先将革命同建设对立起来,而且缺乏一般和特殊结合的分析视角,忽视了中国现阶段的具体现实。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8期(总第405期) 2017年8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8(General Serial No.405)August,2017㊃理论研究㊃‘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㊂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严谨的系统化经济学说,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对‘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㊂关键词:‘资本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8⁃0003⁃06‘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著作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那种认为‘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不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是肤浅和错误的㊂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多以‘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资本论“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设想为主要依据,①同时受到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刻影响,对‘资本论“的理论㊁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得非常不充分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和政策内容,虽然在理论内容上已大不同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苏联范式”,但就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和教材等成果来看,一方面,还存在着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明显痕迹,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上仍然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为出发点;②另一方面,仍然未能体现出对‘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㊂①②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别代表不同的理论流派,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列宁明确地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㊂根据马克思关于所有制㊁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有关论述,从所有制出发理解生产关系和构建理论体系,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1]㊂收稿日期:2017⁃06⁃10基金项目: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A170401)作者简介:邱海平(1962-),男,湖北孝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研究㊂E⁃mail:1255596484@ 4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8期 总第405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需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设想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现实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的理论指南,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不仅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资本主义为前提,而且这些论述更多地属于一种设想或推论,不是一种严格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只有‘资本论“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体系,‘资本论“不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实情况来看,需要深入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借鉴和运用‘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㊂从这个认识出发,本文着重从‘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㊁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㊂ 一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所以首先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无论是从整个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研究目的的确立,是影响理论形态的首要因素㊂就‘资本论“的研究目的之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来说,毫无疑问,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经济学,但是,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任务与当前这一时期理论任务的历史性差别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地指出: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1]㊂然而,‘资本论“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即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的历史性,进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㊂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并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重要的能动作用㊂所谓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各种社会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学㊁政治学㊁法学和哲学等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意识形态,其理论形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的客观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及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服务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在研究目的上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因而在揭示运动规律这一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面临的任务又存在重大差别,具体来说,‘资本论“的任务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服务㊂另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而且马克思把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理解为一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㊂然而,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表现得不充分,换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在某些方面的规律性可能不是十分明显㊂从根本上来说,客观实践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了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㊂假如承认这一点,那么就不能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全像‘资本论“那样,只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而是必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主张㊂综上所述,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概括为: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主张㊂必须把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体现出科学性㊁现实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㊂ 二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㊂可以说,整个‘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正是围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来构建和布局的,其中,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㊁流通与分配相统一的过程㊂由此可见,研究对象规定了理论体系及其内容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种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㊂在前一种解读中,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中国特色”;在后一种解读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理解或界定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种理解仍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线性发展和延伸,未能充分反映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具有的巨大理论创新含义和价值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种理解面临的问题是,按照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通行的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一特定国家的经济运动作为研究对象㊂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属性上具有一致性㊂然而,在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同或相通之处的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它们的重大差别㊂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㊂共同点在于,二者都以社会主义研究为目的㊂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差别则一目了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社会主义”,而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㊂问题在于,马克思是如何研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呢?难道脱离开一定国家的具体经济过程就可以认识这一问题吗?显然不能㊂事实上,马克思在那句话的后面紧接着指出: 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㊂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1]㊂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 这个人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1]㊂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对英国经济现状及经济史的研究㊂当然,在研究现实经济材料的同时,马克思又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继承创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㊂很明显,这里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㊂概括地说,政治经济学所要揭示的是关于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更多的是通过理论抽象所得到的范畴,其实际运动则总是表现为一定国家的经济运动过程㊂因此,从来不存在脱离以一定国家的经济运动作为考察对象而得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㊂换而言之,政治经济学总是通过对具体国家经济运动的研究,进而得到关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理论,这一点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说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也是全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客观事实㊂①由此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和范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第一次明确地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一门学科,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研究对象㊂这一点至少在5‘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①恩格斯曾经指出: 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2]㊂6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8期 总第405期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相对于已有的相关认识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㊂其创新性表现在,这个概念非常明确地重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具体国家经济运动过程的研究,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运动规律㊂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另外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究竟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㊂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逐步充实和发展㊂由于现实社会主义都是起源于不发达国家,而不是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且表现为一个一个国家的现象,而不是超越国家的现象,因此,现实的社会主义一开始就面临着究竟如何对待和处理具体的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理论的关系问题㊂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把现实社会主义理解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较多地受到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重大影响㊂例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㊁取消商品生产等㊂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虽然他们都对落后条件下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们都没能突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规范性认识和规定㊂笔者认为,离开或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就不存在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但是实践表明,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行性和可能性的角度来看,完全囿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规范性理论和规定,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同社会主义的目标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㊂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发展道路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升华,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㊂随后,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并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㊂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㊂在承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别的前提下,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仅仅理解为只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这样的理解会淡化甚至掩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差别,从而大大地削弱或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独创性和普遍性价值,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范畴和理论的巨大创新价值和意义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为重大的差别在于,它们体现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本身的不同理解和方法论差异㊂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的实践性㊁创造性和民族性,贯彻的是一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性与实践创造性并重的思想方法,体现着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及一般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逻辑㊂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多地贯彻的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思想方法,更多地体现着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的逻辑,更多地采用一种规范的思维方法,更多地侧重说明社会主义 应该如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需要更多地分析现实的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巩固和发展,发展的形式㊁道路和规律是什么等问题㊂从这些方面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范畴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㊁对照㊁批判㊁吸收㊁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㊂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㊂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3]㊂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已经非常深刻而明确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之一,即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既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㊂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新政治经济学㊂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才能满足这样一种需要㊂当然,这样的理解,决不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坚持和运用,更不排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不排斥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和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借鉴和吸收㊂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㊁面临的理论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对象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扩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且还要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这种分析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也就是说,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层扩展研究对象㊂除此之外,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仍然处在建设和发展之中,改革仍然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必须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政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直接的建设性主张和建议㊂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必须体现科学性(规律)㊁实践性(实际运行)和建设性(战略与政策)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㊂ 三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众所周知,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以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前提的㊂而要创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各种理论体系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同样必须以新的历史哲学为前提㊂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都确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教条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运用唯物史观强调 生产力标准”,用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什么只能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不能搞高级阶段的或完全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不能彻底贯彻同一个 生产力标准”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搞公有制和社会主义㊂因此,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和逻辑上的不一致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际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应的上层建筑不是建立于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相反,它是通过政治革命先建立起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然后再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㊁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以这种独特的路径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㊂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演进,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范式的发展逻辑㊂这里自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理论或认识上的问题,即究竟如何看待和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㊂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与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这样的理论范式不一致,是否必然陷入这样的两难困境:要么说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要么说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根本就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㊂笔者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两难选择㊂要想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两点: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具体国家的发展规律㊂例如,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的国家或民族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并不完全依次经历全部五个社会发展阶段,而是有可能跨越 卡夫丁峡谷”或其他 峡谷”,现代中国历史和美国历史就是最典型的例证㊂人类社会发展的极为丰富的历史本身表明,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否则根本无法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㊂第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来看,一方面,它是马7‘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洪灏,雷菁(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摘要:《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
《资本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南,学好用好<资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7一O009—05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一、《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殊。
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理论前提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邓小平同志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理论根据就是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强调市场经济只是手段,不具有决定经济制度的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性质,市场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等同。
“市场经济产力。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理论界有很济。
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大疑问。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例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如苏联的瓦解证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的形式和手段。
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即是发达的另外,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鼓吹市场经商品经济,或者说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济就是资本主义,他们总是力图把二者等同起来,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抹杀二者的区别。
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把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资本论》的当代意义摘要:一、引言1.介绍《资本论》的作者及背景2.阐述本文探讨的主题及其重要性二、《资本论》的核心观点1.劳动价值论2.剩余价值理论3.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三、当代社会现象与《资本论》的联系1.贫富差距加大2.金融资本的统治3.劳动者权益受损四、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挑战1.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2.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冲击3.资本主义制度的新矛盾五、我国应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策略1.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全面深化改革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六、结论1.总结《资本论》的当代意义2.强调继续深入研究《资本论》的重要性正文:在当今社会,马克思的《资本论》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部著作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运行规律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资本论》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在书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剩余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揭示,揭示了资本家如何通过剥削劳动者来获取财富。
这两个理论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当代社会现象与《资本论》的联系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资本流动加剧,贫富差距加大,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的统治日益明显。
这些现象都与《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机制密切相关。
此外,劳动者权益受损、劳动价值被低估等问题也再次证明了《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呈现出新的变化。
全球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事物对传统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挑战,也使得《资本论》的研究更具现实针对性。
面对这些新变化,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挥《资本论》的指导作用。
总之,《资本论》的当代意义体现在其对资本主义本质、运行规律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
《资本论》在中国百年汉译出版与研究考释
《资本论》在中国:百年汉译出版与研究考释 *◎ 付文军摘要:《资本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南。
国内的《资本论》译介和研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得以蓬勃开展起来,一系列译本和研究著述纷纷问世。
通过考察发现,国内《资本论》的译介与研究始终是与“时代课题”紧密相联的。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仁人志士们从事《资本论》译介与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找到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资本论》的全面传播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资本论》的系统传播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探索相适应的。
经过百年的译介和研究历程,国内的《资本论》的研究和传播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关键词:《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译介出版中图分类号:A811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重要的著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指南”。
《资本论》之所以有此“功效”,除了这一理论自身具有的科学性以外,还在于中国人民结合“中国”这一最大的实际。
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使《资本论》成为带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科学理论。
在《资本论》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涉及它的研究与传播问题,只有研究好《资本论》的理论和传播好《资本论》的声音,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资本论》在中国研究与传播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1]的思路来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1921—1949年:《资本论》的自觉译介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随着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天朝上国”的迷梦就此被打破,“唯我独尊”的状况也得以改写。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就此遭受列强的百般欺辱,“这极大地激发了有志之士为强国而求知识于西学的潮流”[2]。
《资本论》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资本论》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对于分析当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人民对国家的渴望”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以《资本论》的理论为依托,结合中国新时代的实际情况,分析《资本论》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我们需要理解《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导致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劳动力和资本的矛盾,私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充满了斗争和矛盾。
这些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深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以前,人民最关心的是国家的发展和安定,对于食品、衣着、住房等方面的需求相对较低,更关注的是国家的全面建设和强大。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此过程中,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需求,更加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如教育、医疗、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
这种转变表明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也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在新时代中国,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资本论》的理论成果,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我们应当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还应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当代价值解读
马克思《资本论》当代价值解读作者:陈爱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0期摘要:马克思《资本论》解读了资本的野蛮与文明,看到资本最终自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的野蛮需要批判,但它的确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可以用资本作为推动发展的一种手段,以资本为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便利,寻求高层次发展。
《资本论》还探讨资本发展路径,揭示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及无产阶级贫困理论。
当代中国需要意识到运用资本只是一种手段,完全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制度和道路范围内主动引导资本,发挥并挖掘其全部能量。
关键词:《资本论》;资本逐利性;生产力;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10-0011-05“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这是《资本论》中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它形象地表达了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态度。
马克思从商品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剩余价值规律,揭示资本的内在趋势,批判拜物教,把资本看作一个历史范畴;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就会成为自己的限制,进而自然消亡。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维度解读,尽管资本生性逐利附带着的就有野蛮,但它兼具文明的一面,即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曾经发挥过无法替代的生产力推动作用。
一、用资本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原理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财富《资本论》是马克思全面考察资本本质及其历史使命的理论结晶,对资本的认识辩证而又现实,对其内在矛盾的认识客观而又深刻。
首先理性认识资本的逐利本质。
马克思用深刻而又犀利的文字,将资本野蛮扩张和罪恶本性揭露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深谙历史辩证法的他也充分认可了资本的文明。
资本贪婪逐利本质驱使资本家从最初攫取绝对剩余价值过渡到榨取相对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从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把科学技术的进步挤进生产过程,在日益将生产工人物化的同时,客观上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推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学习《资本论》坚定自信加速发展
2 0 1 3年 第一 期 ( 总第 1 1 5 期)
学 习《 资 本 论》 坚 定 自信 加速 发 展
● 黄 国雄
党 的十八 大指 出 . 马克 思主 义是 党必 须 长期 坚持 的指 导思 想 。 马克思 主义 最 主要 的代表作 就
要 的理论 基 础 。“ 绝 大 部份人 的作 品经 过 一段 时 间 就过 时 了 但 马 克思 的作 品把 伟 大 和 生命 力
进一 步 学 习研 究 《 资 本论 》 , 具 有 重大 的现 实 意义
和深 远意பைடு நூலகம்
一
主义 的 巨著 :是 从 商 品讲 起 的市 场 经 济基 础 理
论 的 巨著 :是 马 克思 主 义 三个 组 成 部 份—— 哲 学 、政 治经 济 学 、科 学 社 会 主 义充 分 展示 的 巨 著 :是 运用 逻 辑 和辩 证 唯物 主 义认 识论 正 确 结 合 的科 学 方 法 论 的 巨著 :是鼓 舞指 导工 人 阶级
二、 学 习《 资本 论》 更 好 地坚 持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两 千 万 贫 困人 口的 计 划 目标 ( 《 经 济 日报 》 2 0 1 2 . 1 2 . 6 ) 。如 果 按此 推 算 。 船决 1 . 1 9 6亿 穷 人 . 欧盟需 要 4 0多年 时间 。更具讽 刺 意义 的 是昔 日 最大 的债 权 国美 国 。如 今 成为最 大 的债务 国 。 正
放 斗争 的 巨著 。所 以 , 《 资 本 论》 应 是社 科 界 同仁
有《 资本论 》 , 就 没 有 今 天 的世 界 。 ” ( 德里达 ) 。
1 9 9 9年 . 外 国媒 体 曾开展 了评 选 千年 风 云人 物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纪念《资本论》出版140周年
卫兴华张宇 2007-12-5 9:45:52 来源:光明日报140年前,马克思出版了光辉的著作《资本论》,这一伟大著作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资本论》所揭示的科学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指导。
《资本论》虽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及其运动规律的,但它所阐明的原理和规律,特别是它的方法论,对于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资本论》充分体现和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即客观的必然过程。
列宁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
”马克思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原理构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进行革命和建设,认识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认识和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既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又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角度说明资本主义兴衰的内在机理。
并提出不要资本家和地主个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负责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这与以往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要剥削阶级的后代为其祖辈的经济关系负责的“唯成分论”是不相容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也是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
《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生产关系中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等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法律上的所有权与经济上的所有权的分离。
我们进行改革也需要以马克思的产权(财产权)理论为指导。
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资本论》揭示了有关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规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多方面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如关于劳动时间的节约是人类首要的经济规律的理论,关于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理论,关于生产的首要性以及生产与分配、交换和消费相互关系的理论,关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的理论,关于劳动过程的一般内容和基本要素的理论,关于分工协作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理论,等等,这些规律反映了社会再生产的一般条件和一般要求,对于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是适用的。
《资本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认为《资本论》主张计划经济,对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指导意义的观点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恰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此又需要首先阐明有关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许多一般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
这些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生作用。
商品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它可以与多种社会经济相结合。
商品经济与生产力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我们的发展与改革,是与对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分不开的。
《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可以为我们准确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轨迹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有助于我们健康有效地推进对外开放,处理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大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警惕和防范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再次,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中包含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发达市场经济的一些一般要求,如关于增加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方法,关于扩大再生产中内涵与外延型、集约与粗放型的界定和相互关系,关于利用和改进分工协作、利用科技进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关于加快资本循环周转的方法等,这些原理和规律如果抽去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定关系,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所作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篇章,但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与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对比时,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论述,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实行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等重要思想。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阐明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方向,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成为了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南。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已被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所证实,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科学理论,已经通过革命与建设实践而变为现实。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又是结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是一脉相承中的创新。
《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
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一问题上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观点,由于种种原因过去被忽视或简单化了,如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作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关于多种财产权及其内部构成关系的观点等,这些观点的重要价值目前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释。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有一些与当时现实相符,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已与当前现实不符的具体观点,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改变。
例如,《资本论》中讲作为世界货币的只能是贵金属货币,这符合当时的实际,目前金本位崩溃的条件下,美元等纸币也可充当世界货币,需要理论上予以阐明。
3、我们在社会主义实际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面临的新任务,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与时俱进的新的探索与研究,作出科学的说明,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4、需要力求准确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减少误解与错解。
应当区分哪些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哪些是需要随着实际情况变化而改变的具体观点,哪些是附加于马克思的甚至错解了的东西,特别是要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坚持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体现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整体系。
这一理论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等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包括《资本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不是否定而是体现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新的更加辉煌的成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转载务经授权并请刊出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