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资本论》中的市场理论
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基于《资本论》主线视角的探析
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基于《资本论》主线视角的探析◎何爱平 徐 艳内容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使“中国式现代化”由政策话语正式升级为具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范畴,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选择。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论》的主线,在范围、结构、属性和目的四个维度分别呈现出线索性、枢纽性、宣示性和导引性的理论特质。
文章以此为参照系考察发现:“中国式现代化”在范围上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能够明晰历史线索、聚焦研究对象和主题;在结构上作为中心范畴,以其蕴含的综合性内涵和逻辑性思维特征将经济运行各个方面的理论成果联结成为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在属性上凸显出不同于其他经济学科的价值立场和制度背景;在目的上作为揭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题眼,有助于推进学说最终目标的实现。
因此,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主线的作用与意义,新时代的理论研究应沿着这一主脉络不断丰富和拓展。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逻辑主线 《资本论》〔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4)03-0037-12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实践为基础、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行规律的理论学科,是我们党在经济建设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对外经济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理论成果,但关于逻辑主线这一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尚未达成共识。
①当前,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主要观点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②①刘伟、邱海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研究》2022年第1期。
林岗——《资本论》导读
•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 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 马克思产生了将其以“资本”为题单独出版的想 法。这就是《资本论》的书名的由来。
• 1867年4月马克思会见出版商,议定将全部《资 本论》分三卷出版,其中原计划的第二册和第三 册合成一卷,即第二卷,而将原计划的第四册, 即理论史部分作为第三卷。1967年9月14日, 《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在汉堡由迈斯纳出 版社正式出版
4、《资本论》体现了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方法和正确 分析规范
恩格斯:“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 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 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可见,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持 《资本论》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 论。我们研读《资本论》,深入地体验它的方法, 比记住它的精彩篇章,比寻找直接可用的理论和 观点,更加重要。
剩余价值理论是贯穿《资本论》各卷的主线
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流通过程为前提的资本的直接生 产过程,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在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基础上的流 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重点在于剩余价值的 实现; 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 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 地租等),这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重点 在于剩余价值如何在剥削阶级内部进行分割
第二,指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产关系又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狭义的生产关系特指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范围内形成 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机构中资本 家与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则指包括生产、 流通在内的整个社会经济关系体系。
马克思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学习导读《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写作背景《资本论》的写作和问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马克思研究写作《资本论》,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为新世界观提供科学的根据。
1842—1843年,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和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发表意见的“难事”。
在研究这些“难事”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步认识到,国家和法的实质,根源于社会的物质关系或生产关系,因此,“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之中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于是,1843年10月起,马克思开始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着手创建旨在“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的诞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德等欧洲主要国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充分暴露出来,并导致了1825年开始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及其基本矛盾的激化,为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客观条件。
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将研究从流通领域深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
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它把资本主义当作自然和永恒的社会制度,因此不可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古典政治经济学虽然没能真正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却为马克思创作《资本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资本论》与中国社会经济
1《 资本论》 的重要地位 上 的 马 克思 主 义 经 济 学 ,才 是 指 导 我 国 建设 有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 资本论》是一部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巨著 。《 资本 行 动指 南。 只 有 坚 持 马克 思 主 义历 史 观 、 法 论 , 能 与 时俱 进 地 推 方 才 论》 是马克思经济学说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 , 历来是中国经济理 论 进 我 国经 济 学 理 论 的 创 新 和 发 展 。 工作者 的必读书 目。《 资本论》 判地继承 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 批 3 在新的角度学 习《 资本论》 学 的积 极 成 果 , 证 了 资本 主 义 产 生 的 历 史 必 然 性 , 定 了它 的 历 史 论 肯 31要注意学出新的理论视角。与时俱进是 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 .
23 《 . 资本 论 》 提供 了 我 国经 济 学 研 究 和 创 新 的世 界 观 和 方法 论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经 济 理 论 研 究 呈 现 出 “ 花 齐 放 、 家争 鸣 ” 我 百 百 的新 《 资本论》 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 的经 典著作 , 管诞生距今 已有 是 尽 局 面 , 其 是 我 国 建 立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目标 的提 出 , 使 理 论 尤 促 1 0年 的历 史 , 其 包 含 的基 本 原理 和 科 学 方 法 论 , 然 闪耀 着 真理 4 但 仍 工作 者 对 经 济 学 研 究 进 行 了重 新 的 反思 。 反 思 过程 中 , 逐 渐 出现 在 却 的 光辉 , 不仅 是 我 国 改革 开 放 的行 动 指 南 , 是 推 进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它 也 了 对 西 方经 济 学 的盲 目崇 拜 和 对 马 克思 主 义 经 济 学 的 指 责和 批 判 的 主义建设 的理论之源。《 资本论》 的生命 力和理论价值在我国改革开 局 面 。 大 学 的 经 济 学 教 育 中 , 克 思 主 义经 济 学 成 了“ 门货 ” 然 在 马 冷 。 放不断走 向深入的今天 , 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 用。 而 , 如 前 文所 指 出 的 , 正 中国 改 革 的 实 践证 明 , 立 在 唯 物 史 观 基 础 建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与社会问题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与社会问题1. 引言概述:在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广泛存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规律和社会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资本论》对于理解这些规律和问题提供了独到的分析和观点。
本文将以《资本论》为基础,探讨其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其次,我们将深入剖析《资本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市场和工资问题以及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然后,我们将关注社会问题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不均、社会阶级与贫困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方面;接下来,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部分,我们将提出思考与建议,包括政府政策实施与监管措施、公平正义观念的普及与提高,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资本论》的经济规律和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促进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理解。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建议,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本文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了文章的背景、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问题。
2.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2.1 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经济规律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减去其自身工资所得后剩下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从而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和获取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属性。
劳动力作为商品被买卖,其价格即工资与其实际创造出来的价值之间存在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并成为资本积累和利润增长的基础。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资本的积累过程和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
全卫生教育 ,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减少 职业危害 ” 。 三 、利用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保障劳动者权益 资本积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消极作用是资本积累会对无产 阶级的 价值分配乃至命运 不利 ,最终 结果 是两极 分化 严重 ,最终造 成社 会动 荡; 而积极作用是资本积累是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追加资本来 自于资本 化 的剩余价值 。所以 ,工人阶级用剩余 劳动 的价值贡献给 了雇佣 追加劳 动 的资本 ,其 中不变资本投向厂房、机器类生产资料 ,可变 资本 用于雇 佣劳动力 ,这样就有了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总结起来 ,资本积 累的积极 作用能够先把生产规模扩大 , 让 更多的劳动者得到工作机会 ,或者 是既 定 的劳动者得到更多分配。也就是我们平常讲 的先把蛋糕做 大 ,再利用 税收 、转移支付等财政分配制度保 障劳 动者 的分配更合理 ,切实 提高劳 动者的生活水平。下面就介绍 如何就非财政角度 ,分配做大了的蛋糕 : ( 一 )执 法部 门增 强 劳 动 执 法检 查 ,优 化 劳动 合 同 管理 制 度 。 从制度上 ,劳动执 法部门要杜绝拖欠和克扣工资 的现象 ,加 大对违 规企业 的惩治力度 ,建立拖欠 工资黑名单 。并在技术上建立工 资支付的 保证金制度和监控制度 ,严格 执行劳动合 同约定 ,定时定期发清 劳动者 报酬 。在监管职责上 ,执法部必须切实履行劳保监管职责 ,监督企 业配
( 作 者 单位 : 四川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马克思 在 《 资本论 》 第二 十三章 “ 资本 主义 积累 的一般 规律 ” 中 通过分析和研究伴 随着 资本 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供 求关系 的影响 ,深刻 阐述 了相对过 剩人 口产生的根本 原因 、相对过剩人 口的形 式和作用 。 ( 二 ) 资 本 积 累对 工人 创 造 价 值 的剥 夺 在简单再生产过程 中 ,剩余 价值伴 随着资本周期 性地产 生 ,这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 占用 的收入 成为 了资本家 的消费基 金。 “ 周 期性地 获得 , 也得周期性地消耗 ” 。虽然资本规 模并没 有扩大 ,但 这不改 变工人 得到 的货币收入只是其创造价值 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 ,维持 工人生活 和繁衍 的可变资本用 于个人 消费时,有 给蒸汽机添煤 加水 ,给机轮加油 的残酷 意味 。 ( 三 )资本积 累与休息休假权 的博弈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摘要:由美国XX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
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但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等言论,以及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的背景下,《资本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备受冷落。
随着XX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不断地思索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大家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
1国外的共有产权制度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X X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不断加深,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是一门伟大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学说。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并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现实应用及发展前景。
一、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原理马克思资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深刻剖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资本理论主要包括商品与货币形态的分析、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与原始积累等内容。
首先,马克思从商品与货币的形态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
他指出,商品社会是商品和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社会形态,而资本主义则是商品经济的特殊形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不仅仅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被看作是获取利润的手段。
货币作为唯一的交换媒介,使得商品具有了普遍等价物的特征。
其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资本论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明确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必然存在的。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生存所需,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从劳动者身上剥削获得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阶级矛盾的根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分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最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与原始积累理论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原始积累的现象。
这种原始积累主要通过掠夺、剥削等手段来迅速积累资本,进而实现更大的利润。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则是通过调整资源配置的方式,达到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用市场调节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
它既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和提高效益。
《资本论》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
《资本论》对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作者:蔡万焕来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年第03期[内容提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市场经济运动的一系列客观规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掌握和发展这些科学经济理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有效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同时降低其消极影响。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重点需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收入分配制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理论等若干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入手,以《资本论》提供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基础,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资本论》;市场经济;政府与市场;方法论[作者简介] 蔡万焕,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中找到方法论指导。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资本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资本主义制度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深刻剖析。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要以《资本论》提供的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基础,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资本论》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有學者认为,《资本论》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是革命的经济学,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需要的是建设的经济学。
这种观点首先将革命同建设对立起来,而且缺乏一般和特殊结合的分析视角,忽视了中国现阶段的具体现实。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作者:吕新沛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有必要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与再思考,本文着重从发挥劳动者积极性、深化劳动范畴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来对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经济应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在增加实力与活力的同时,许多新生事物也对原有的机制和理论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该如何坚持与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注意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指出价值的本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它的形成实体是抽象劳动,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土地、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尽管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没有创造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
对于政府而言,首先,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扭转当前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严厉打击各种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最终将物价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尤其是那些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诸如楼市、大宗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等,更要严格控制,从而保障劳动者的正常生活,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要逐步解决我国贫富悬殊的问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都是极其不利的。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税收、财政补贴等措施,打击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利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行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扩大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避免拖欠劳动者工资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再次发生,初次分配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二次分配更要注重公平,让广大劳动者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资本论》中的市场机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资本论> 中的市场机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经 济 论坛
《 本 论 的市 场 机 制理 论 及 其现 实 意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成阳 7 2 0 100)
【 摘 要 】 本文研究了马克思在《 责本论》 中对 市场机钢理论的论述, 主要 包括价格 形成和 变化机制 、 供求平衡和 变动机制 、 竞争和风险 机制、 利润分配和调节机制等 问题, 为马克思在< 认 资本论>中都对这些问题做 出了深刻、 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 于我 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马克思 ; 费本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虽然没有 直接提出 ‘ 场经济 ’ 市 一词 , 然而 , 适应 。 当我们认 真阅读《 资本论) 就会发现 , 资本论》 时, 《 分析的商品经济 , 并 3 竞 争 和 风 险机 制 、 不是简单商品经济 , 而是人类社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阶段、 商品生产成 马克思对于市场机制的阐述是必须是 以竞争的存在 为前提 , 深刻 为社会生产的普遍形式的高度发展 的商品经济 , 这样 的商品经济 便是 揭示 了商品市场经济中竞争 的必然性、 性质及其地位和作用。 市场经济 。马克思的《 资本论》 以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 象, 对经 他指出 , 社会分工。 使各个 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 立, 他们不承 济运行的机制进行 了分析和阐述。它提出和分析了价格 、 供求、 竞争等 认任何别的权威 , 只承认竞争的权威 ;竞争显示出生产和消费的社 。
《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与社会现象分析
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与社会现象分析1. 引言《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被视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本文将详细讨论《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以及对社会现象进行的分析。
2.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2.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和资本生产过程的剖析,揭示了剥削和利润形成的根源。
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一理论的内涵和意义。
2.2 商品与货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商品和货币进行了广泛研究。
他解释了商品交换背后隐藏着的价值量问题,并阐述了货币作为价值媒介和流通手段的重要性。
文档将展开讨论这些内容并联系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2.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变迁的核心。
他详细阐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这一部分将探讨马克思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相关观点。
3. 《资本论》中的社会现象分析3.1 资本主义社会结构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他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
文档将围绕私有制、雇佣劳动等方面,从不同角度解读《资本论》中对于资本主义结构的分析。
3.2 劳动力市场与阶级斗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力市场是阶级斗争的舞台,它反映着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我们将探讨《资本论》如何揭示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中所涉及到的阶级斗争问题。
3.3 市场经济危机与批判马克思笔下描绘了市场经济中周期性危机和矛盾激化的情景。
文章将详细解读这些观点以及马克思对于市场经济的批判,亦可将现实案例与理论进行联系,深度剖析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问题。
4. 结论《资本论》中的经济理论与社会现象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视角。
通过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梳理和解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经济问题的本质,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文章在此做出总述结尾,强调马克思对于经济和社会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性。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洪灏,雷菁(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摘要:《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
《资本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南,学好用好<资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7一O009—05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一、《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殊。
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理论前提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邓小平同志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理论根据就是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强调市场经济只是手段,不具有决定经济制度的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性质,市场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等同。
“市场经济产力。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理论界有很济。
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大疑问。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例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如苏联的瓦解证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的形式和手段。
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即是发达的另外,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鼓吹市场经商品经济,或者说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济就是资本主义,他们总是力图把二者等同起来,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抹杀二者的区别。
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把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1. 引言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
然而,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经典著作《资本论》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2.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影响我们需要了解《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剖析,为我们理解资本运行规律、市场机制和生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和市场调节。
深刻理解《资本论》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3.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度影响我们需要探讨《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度影响。
《资本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商品生产、货币流通、资本积累、利润率规律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确立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问题,都可以从《资本论》中寻求启示和指导。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广度影响。
4.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基于《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可以指导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辩证关系。
可以指导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点和难点,推动我们更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可以指导我们更灵活地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推动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和风险。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者:雷桂贤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4期摘要:《资本论》作为一部光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含有丰富的涉及到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例如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市场经济主体理论、市场经济分配体制理论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07-02《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光辉著作,它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作出了正确的科学分析,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指南。
《资本论》问世已经一百多年,资本主义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原则仍未过时,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资本论》虽然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没有专门研究和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有关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在《资本论》中也有很多设计,其中不乏被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预见。
《资本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资本论》对市场经济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研究,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他使用了很多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词语或者市场经济的同义词,如商品生产、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等概念,特别是其中有关商品价值和货币的理论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
第二,马克思在研究资本运动的《资本生产过程》、《资本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对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运行理论、市场经济宏观平衡理论和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理论,在市场经济体系理论中对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作了深刻的论述,为我党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养料。
《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论我国革命》重点难点解读
《资本论》、《帝国主义论》、《论我国革命》重点难点解读吉林大学韩喜平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大家好!非常感谢教育部给我跟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按照要求,主要是讲解和解释大纲,统一思想,所以要求较为系统的讲解。
我就《资本论》(节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这三篇文章跟大家做一些系统的交流、探讨。
一、《资本论》(一)选读理由《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不仅仅经济学,哲学、法学等等,应该讲所有的理论如果研读完《资本论》之后,各个学者可能从各个学者的角度能对《资本论》有不同的见解。
比如我们学校,我的老师(詹连富教授)老师能从经济角度解读《资本论》,孙正聿老师从哲学从逻辑的角度解读。
《资本论》是个严密的体系,我们现在也想是这个问题,政治经济学是从《资本论》中提出来的理论,讲完《资本论》之后,我们即便不看书,也能够想到由商品、劳动、货币、剩余价值等一系列基本概念串起来,一环套一环的,而我们现在好多理论可能就没有这么严密的理论体系了。
当然这些理论都在逐步完善,比如我们讲很多科目,你能够找出这么严密的逻辑体系的东西也是很难的。
当然恩格斯讲,工人阶级的圣经,那时候确实是主要思想,探求人类社会工人阶级解放的,所以说是工人阶级圣经。
我国学者王亚南曾经指出,《资本论》是一部关系人类历史命运的著作,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面讲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但是那个时候只是从论证,从原则上提出了这个原则,而具体的为什么,它的具体解释应该说在《资本论》才充分展开。
从理论上来说,实际也是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学习的东西,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或者是要求自己达到一种什么境界,而没有从理论上来探讨为什么非得达到,所以你看《资本论》里面,我觉得从说理的角度来讲,它关系人类历史命运,但从理的角度上来讲,比如他讲为什么要争取缩短劳动工作日,因为资本家有资本家的道理,购买了劳动力,买到劳动力我就随便使用,我买了一天就一天随便使用。
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源自对《资本论》的误读
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源自对《资本论》的误读摘要: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不相客的。
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而资本主义只能实行市场经济、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误读。
通过再解读马克思的经典理论发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1978年至今,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而全面地改变了我国的发展进程。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与发展过程,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问题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理论根源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否定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并且,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深刻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
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认为未来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
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比较发达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
所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搞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发展必然要实行计划经济。
即使这样,他们的理论还是为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和有益的思路,《资本论》就是研究商品和市场问题的百科全书,因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分析商品经济,而分析商品经济是研究市场经济的基础,且《资本论》涉及到市场经济的所有基本问题,如资源配置的涵义,资源配置的条件,资源配置的机制,资源配置的规律等。
《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
作者: 陈承明;陈伯庚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出版物刊名: 红旗文稿
页码: 18-2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0期
主题词: 经济体制改革;资本主义经济;中性论;要素收入;西方经济学;对立论;全面深化改革;马克思经济理论;收入分配;按要素分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和用好政治经济学",就是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从根本上讲,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资本论》在中国现阶段的实际运用和创新发展。
过去,人们仅仅认为《资本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理论,忽视了《资本论》同时也是揭示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
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依据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中并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资本论》并没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本论》为它提供了间接的辩护,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
所以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一、《资本论》相关内容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耗费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半个多世纪的心血。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一直到1883年3月14日去世时仍在修改《资本论》的手稿,可以说,它是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成的一部科学巨著。
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论》共分三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和货币入手,阐释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二卷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之间的矛盾运动,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三卷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本文主要围绕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来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创立的。
邓小平同志认为: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和市场
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3.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阐明并重新定位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将市场看作是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从而解决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不相容的问题,打破了以往国内外经济学家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看法。
从理论上来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资本论》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
三、《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提供了间接地理论依据——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但经常出现一些像“商品经济”、“商品生产”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词语。
二者虽相近,但仍有不同。
商品经济强调的是商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所有者将自己的商品按等价进行交换、分配,它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相对应;而市场经济则是强调自由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利用市场机制,如价格、价值、竞争等对资源进行配置,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但事实上,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市场经济从属于商品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结合就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就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在这里看,市场经济属于共性、一般的事物,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则是个性、特殊的。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作为一般的商品经济并不决定社会制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并不单纯的是一般的商品经济,它与一般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区别。
(二)《资本论》中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
《资本论》的第一卷第一章就是从一般的商品出发,通过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逐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1.根据劳动价值论,通过对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进行分析,得出商品货币关系转变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结论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具有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的二重性指的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的是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的是价值。
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商品通过简单的物物交换到不断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最后一直到货币的出现,这时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商品货币关系。
但是一旦货币再进入流通领域,去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那些在市场上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计这一部分人的劳动力)的时候,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这时雇佣工人的自由、
平等等政治权利及经济利益被剥夺。
一般意义上的商品货币关系也就转变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由平等、自由的关系转变成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根据剩余价值论,分析劳动者和资本家对产品的占有关系,得出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的结论
资本主义的剥削表现在经济方面就是资本家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
在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成资本后,劳动者直接进行生产却不占有自己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而资本家不进行生产却占有他人的部分产品。
这时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就必然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