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42页PPT
合集下载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
![第一章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论第二卷课件山东大学,李增刚)](https://img.taocdn.com/s3/m/d4254148a45177232f60a235.png)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4
第一章 货币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简短的导言,讲述三方面内容: 1、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及其内容。(31) 简述资本的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上的 内容。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6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2、本篇的研究对象。本卷研究的对象与第一 卷是同一的,都是研究产业资本。但是研 究侧重点不同。第一卷侧重于揭示本质, 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 阶级关系。这里侧重于资本运动形式的分 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何通过运动 来实现。
19
Ⅰ.第一阶段 G—W
从以上马克思的论证,可以看出,资本 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数量关系, 不仅仅由技术关系决定,更主要的是由剩 余劳动的数量决定。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本质,这种反映着剩余劳动量 要求的比例,当然就成为“最具特征的量 的关系”。
《资本论》选读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1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 及其循环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2
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在第一篇里,马克思把现实的资本运动 抽象为三种循环形式,从各个角度全面地 研究了资本的运动,揭示了通过资本的运 动所展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方面特 征。 第一篇的内容使“资本不是物,是体现 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这一原理变得更加具 体。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3
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篇共包括六章: 从第一章至第四章是一个从分析到综合的 过程,前三章分别研究货币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 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说明资本的运 动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以及这种统一对资 本运动的要求。 第五、六章是补充说明,说明资本流通过 程在资本增殖运动中的作用。
第一章 货币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简短的导言,讲述三方面内容: 1、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及其内容。(31) 简述资本的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上的 内容。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6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2、本篇的研究对象。本卷研究的对象与第一 卷是同一的,都是研究产业资本。但是研 究侧重点不同。第一卷侧重于揭示本质, 说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生产中的 阶级关系。这里侧重于资本运动形式的分 析,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如何通过运动 来实现。
19
Ⅰ.第一阶段 G—W
从以上马克思的论证,可以看出,资本 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数量关系, 不仅仅由技术关系决定,更主要的是由剩 余劳动的数量决定。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本质,这种反映着剩余劳动量 要求的比例,当然就成为“最具特征的量 的关系”。
《资本论》选读
第二册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1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 及其循环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2
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在第一篇里,马克思把现实的资本运动 抽象为三种循环形式,从各个角度全面地 研究了资本的运动,揭示了通过资本的运 动所展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各方面特 征。 第一篇的内容使“资本不是物,是体现 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这一原理变得更加具 体。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章 3
第一篇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一篇共包括六章: 从第一章至第四章是一个从分析到综合的 过程,前三章分别研究货币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第四 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说明资本的运 动是三种循环的统一,以及这种统一对资 本运动的要求。 第五、六章是补充说明,说明资本流通过 程在资本增殖运动中的作用。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https://img.taocdn.com/s3/m/7959bb0faa00b52acec7ca5b.png)
镑货币又回到第Ⅰ部类资本家手中。这次流通的结果是:第Ⅰ 部类1000v的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第Ⅱ部类资本家的2000c的一 半在物质上得到了补偿。
第二步:第Ⅱ部类资本家拿出5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 买生产资料,使第Ⅰ部类500m的产品价值得到了实现。然后第 Ⅰ部类资本家再用这500镑货币向第Ⅱ部类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 这样,第Ⅰ部类资本家得到所需的消费资料,第Ⅱ部类500c在 物质上得到了补偿,而500镑货币又回到自己手中。
取得生活消费品和奢侈品,以及资本家如何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用来满足个人消费,又把另一部分用于积累,即剩余价值流通问 题。
其次,社会总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 的商品流通,资本流通与一般的商品流通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例如,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对资本家来说,是资本流通;但对工 人来说,只是一般的商品流通。因此,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就要研究单个资本运动中发生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现象, 必须涉及到一般商品流通,从而探索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条件和规 律。
根据上述交换情况,可以用图式表示如下:
接下来马克思就分别分析这三大要点的具体交换情况,如何 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从而探索再生产过程的比例平衡的 规律。
第三节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 Ⅰ(v+m)和Ⅱc的交换
一、Ⅰ(v+m)和Ⅱc交换的必要性 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之间的生产要互相平衡,这 就要求Ⅰ(v+m)必须和Ⅱc相等。为什么相等呢?因为Ⅰ(v+m) 的产品都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但他们所需要的却是消 费资料。Ⅱc的产品是以消费资料的形式存在,但他们所需要的 却是生产资料。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Ⅰ(v+m)由生产资料的 实物形式转化为消费资料的实物形式,使Ⅱc由消费资料的实物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精品PPT课件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8aa5e9312b3169a551a416.png)
• 第一章 货币和资本的循环 • 本章研究货币资本循环G—W—…P…W —G 。货
币资本循环既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 又是其最一般最典型的形式。首先考察货币资 本循环有利于揭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特征和 实质,也符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 本章由一个前言和四个小节组成。前言简述了 本章(实际是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分析的必要 条件,扼要指出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货 币资本循环公式以及本卷研究的流通与第一卷 涉及到的流通的区别所在;还扼要指出了进行 分析的必要条件。
• • (四)小结。
• 把握处在资本循环第一阶段上的货币资本的职能, 一方面要把握住它的资本属性以Pm 和A的资本主义 分离为前提,另一方面要把握货币的购买职能和支 付职能;只有这样才不会把资本的本质混同于它采 取的形式或者把其形式当作本质,才能使货币资本 的职能与其他形式的资本职能相区别。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运动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采取的不同 形式以及实现运动的条件。本篇是考察资本流通过程的基础, 因此十分重要。
• 第二篇:资本的周转,侧重从量上对单个资本运动进行考察。 考察的重点在于剖析决定资本运动时间和速度的各种因素以及 资本周转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
• 2、第二部分即第三篇研究的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在研究单个资本运
• 一、第一阶段 G—W • 需要把握第一阶段的性质、货币资本的职能以及对第一
卷中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的深化分析。 • (一)G—W 作为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不在于货币购买商
品的行为,而在于它的物质内容。 • 1、它的物质内容表现为 • G—W(A+ Pm)即G—A 和G—W(A+ Pm)。
资本论选读完整(新)ppt课件
![资本论选读完整(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9a999752ea551811a6871b.png)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三部分(第七篇,原文共五章,这里节选了其 中4章的部分内容),这部分考察资本的积累过 程,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资本的,揭示资 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 2、方法 ▪ 本卷着重运用了矛盾分析的方法: ▪ ①分析商品的内在矛盾; ▪ ②分析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
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商品、货币理论的过程中,创立了劳动 价值理论,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 第二部分(第二至六篇,原文共17章,这里节选了7章的 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 过程,通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考察,揭示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是本卷的核心和主体部分。
精选课件
▪ 5、预告《资本论》分卷出版计划及其内容。
精选课件
第二版跋
▪ 第二版跋写于1873年,讲了四个问题: ▪ 一、指出第二版的修改情况。 ▪ 二、《资本论》的创作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具
有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以后,资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的丧钟就敲响了。因为这时随着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 济学就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理论了,无产 阶级也要求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就应运而生,《资本论》就是为此目 的而创作的。
精选课件
思考题: ▪ 文中主要讲了几层意思? ▪ 原文理解:P38第2段最后一句。
P38第3段。 P39第1段第二句。 P42第3段最后一句。
精选课件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 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 ▪ 1、体系结构和内容 ▪ 这一卷共七篇25章。从体系结构来说,共分成三部分: ▪ 第一部分(第一篇,原文三章,都作了节选),这部分的
历史趋势,是全部资本论的主题。
资本运动理论详述PPT课件(74页)
![资本运动理论详述PPT课件(74页)](https://img.taocdn.com/s3/m/78afb9d019e8b8f67c1cb961.png)
Ⅰ.购买阶段:G----W
“奴隶的买卖,按其形式来说,也是商 品的买卖。但是,如果没有奴隶制,货 币就不能执行这种职能。有了奴隶制, 货币才能用来购买奴隶。相反,买者手 中的货币无论怎样充足,也不会使奴隶 制成为可能”。(《导读136页》)
资本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Ⅱ.生产阶段:W----P-----W`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资本
Ⅰ.购买阶段:G----W
• “正好相反,使货币职能同时成为资本职能的 这种货币职能的特殊内容,被认为是从货币的 本性产生的(因此,把货币和资本混为一谈了)。 其实,货币要执行这种职能,例如这里完成 G—A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而这种社会 条件在简单商品流通和相应的货币流通中是根 本不存在的”。(《导读135页》)
• “由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 对价值的形成,从而也对剩余价值的生 产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它们作为预付 资本价值的存在形式,就区分为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43)
Ⅱ.生产阶段:W----P-----W`
“正如人类劳动力并非天然是资本一样,
生产资料也并非天然是资本。只有在一 定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生产资料才取得 这种独特的社会性质,正如只有在一定 的历史发展条件下,贵金属才获得货币 的独特的社会性质,货币才获得货币资 本的独特的社会性质一样”。(44)
资本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Ⅲ.售卖阶段:W`----G` 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实现剩余价值的速度和规模对资
本的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Ⅲ.售卖阶段:W`----G`
• "因此,这里要指出两点。第一,资本价值最后 再转化为它原来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第二,这种职能包含着剩余价值由原来的商品形 式到货币形式的第一形式转化。因此,在这里, 货币形式起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原来以货 币预付的价值的复归形式,就是说,回到过程开 始时的价值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原来以商品 形式进入流通的价值的第一转化形式"。(51)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的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52d9394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a.png)
供需不匹配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供需不匹配上,即生产的产品不符 合消费者的需求或偏好,导致市场销售不畅。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但 如何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关键问题。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和价格。
2
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起点,它决定了生产的规 模和方向,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
3
资本家在购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价格 变动、产品质量等因素,以确保所购买的商品能 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生产阶段
01
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到的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等 生产要素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过程转化为新的商品。
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 做准备。
生产阶段
资本家组织生产,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形 成剩余价值。
销售阶段
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 价值的增值,并回收预付资本。
资本循环的必要性
资本循环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过程,只有通过循环,资本才能不断实现价值的增 值。
资本家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价格策略等因素,以 确保销售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04
资本循环中的矛盾与问题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过度生 产,导致产品过剩,无法被市场完全消化。
消费不足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导致有 效需求不足,消费者无法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循环是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循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等环节得以相互连接和协调。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供需不匹配上,即生产的产品不符 合消费者的需求或偏好,导致市场销售不畅。
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剩余价值生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创造剩余价值,但 如何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一个关键问题。
市场竞争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份额和利润,需要不断创新和 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成本和价格。
2
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起点,它决定了生产的规 模和方向,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水平。
3
资本家在购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价格 变动、产品质量等因素,以确保所购买的商品能 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生产阶段
01
在生产阶段,资本家将购买到的原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备等 生产要素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过程转化为新的商品。
资本家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 做准备。
生产阶段
资本家组织生产,劳动者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同时形 成剩余价值。
销售阶段
资本家将生产出来的商品销售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 价值的增值,并回收预付资本。
资本循环的必要性
资本循环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必要过程,只有通过循环,资本才能不断实现价值的增 值。
资本家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状况、价格策略等因素,以 确保销售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
04
资本循环中的矛盾与问题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过度生 产,导致产品过剩,无法被市场完全消化。
消费不足
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财富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导致有 效需求不足,消费者无法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资本循环是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循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 费等环节得以相互连接和协调。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e15a31b52acfc789ebc95d.png)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资本 的循环”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资本论》第二卷前四份写于1865-1870年之间,后 四份写于1877-1881年之间。
• 所谓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一系 列形态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 研究资本的循环,关键在于说明要使单个资本的生产 和流通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 第一,三个循环过程的前提都表示三个过程的结 果,都表现了原因和 结果的相互关系。
• 第二,三个循环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 点、通过点和复归点。
• 第三,三个循环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第四,三个循环都以价值增殖为目的,也就是都 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这 是因为货币资本, 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 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和最一般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产业资本的动机和 目的,即赚钱发财表现得最醒目;最片面是因为 它强调的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是强调资本家 金银数量的增加;最一般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 复,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 环。
•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能够生产出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 品,也就是通 过生产阶段使生产资本变为具有更大价 值的商品资本。“因此,产品不只 是商品,而且是孕 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 P+M,等于生产这 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 本产生的剩余价值 M。”(第2卷第45页)
• 3、销售阶段
• 资本家把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去 出卖,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其公式 是: W'—G',就是销售阶段。
• 这里的W',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它不仅包 含原有价值的补偿, 还有个剩余价值。“W'这个 价值,等于生产它时保存的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 供的剩余价值。它的价值大于这个资本价值,多 了这个剩余价值 W。”(第2卷第47页)因此,W 代表了预付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也就是包含 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表示一种价值关系, 表示商品 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 值的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 和剩余价值构成的。”(第2卷第47页)
第一篇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资本论》第二卷前四份写于1865-1870年之间,后 四份写于1877-1881年之间。
• 所谓资本循环,就是资本从一种形态出发,经过一系 列形态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 研究资本的循环,关键在于说明要使单个资本的生产 和流通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 第一,三个循环过程的前提都表示三个过程的结 果,都表现了原因和 结果的相互关系。
• 第二,三个循环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 点、通过点和复归点。
• 第三,三个循环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第四,三个循环都以价值增殖为目的,也就是都 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 这里研究的资本循环侧重于货币资本的循环。这 是因为货币资本, 即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是产 业资本循环最典型、最片面和最一般的表现形式。 最典型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把产业资本的动机和 目的,即赚钱发财表现得最醒目;最片面是因为 它强调的是这个过程的货币形式,是强调资本家 金银数量的增加;最一般是因为货币资本循环的反 复,已经包含着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 环。
•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能够生产出一个包含剩余价值的商 品,也就是通 过生产阶段使生产资本变为具有更大价 值的商品资本。“因此,产品不只 是商品,而且是孕 育着剩余价值的商品。它的价值= P+M,等于生产这 种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本的价值P,加上这个生产资 本产生的剩余价值 M。”(第2卷第45页)
• 3、销售阶段
• 资本家把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去 出卖,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 其公式 是: W'—G',就是销售阶段。
• 这里的W',是包含了剩余价值的商品,它不仅包 含原有价值的补偿, 还有个剩余价值。“W'这个 价值,等于生产它时保存的价值加上生产资本提 供的剩余价值。它的价值大于这个资本价值,多 了这个剩余价值 W。”(第2卷第47页)因此,W 代表了预付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也就是包含 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表示一种价值关系, 表示商品 产品的价值和生产它所消耗的资本的价 值的关系,就是说,表示它的价值是由资本价值 和剩余价值构成的。”(第2卷第47页)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https://img.taocdn.com/s3/m/e0ef8f27915f804d2b16c138.png)
扩大再生产
• 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 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 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 规模。相对比的概念是简单再生产:规模 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
•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如上例中我们所举的皮鞋 生产商,如果他在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生产流 程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靠增加工具、设备、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外 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 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 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厂房、机器设 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主 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 质量等方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
生产性停工时间,包括职工正常的休息、机器 设备的检修或夜间停止使用等。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指原材料虽已进入生产 领域但未投入生产的那段时间。如原材料在工厂 仓库里的正常贮存时间,这种原材料的储备,是 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生产时间比劳动期间要长。劳动期 间始终属于生产时间,但生产时间不一定都是劳 动期间。
G-A
• 2,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根本特征 (13-17)P36 G-A被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是因为劳 动力提供剩余价值或工资的不合理形式,而是劳动 力成为商品的事实. G—A被认为是所谓货币经济的特征或标志,是因 为在这里劳动是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因而货币是买 者——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这种货币关系(即人类活 动的买卖).但是,货币很早就已经作为所谓服务的 买者出现了,而G并没有因此转化为货币资本,经济 的一般性质也没有因此发生变革.
• 固定资本的流通和周转,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就 是价值与物质相分离。固定资本的价值运动并不 同它的物质运动相一致。它从开始周转的时候起, 价值便分割为二:一部分留在自身的物质形态上, 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前者随着磨损程度而 逐次减少;后者经过生产和流通,以折旧形式逐 次提取折旧费,以货币形式收回。直至前者减为 零,全部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经过流通领域购买 新的同类物资,来替换已经磨损报废的固定设备, 完成它的一次周转,重新进入下一次周转。
资本论教学讲义(ppt248张)
![资本论教学讲义(ppt2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42ed8c62fe4733687f21aa25.png)
四 怎样学习《资本论》
1 、掌握精髓思想, 即不僵化教条也不全 盘否定 2、完整准确地把 握基本理论。不强加、 不曲解、不死报、不 误传。
五 《资本论》研究的发展态势
1、《资本论》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2、《资本论》研究的多维性 3、《资本论》研究的辐射面 4、《资本论》研究的纵深度 5、《资本论》研究的新方法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的主 要内容。《资本论》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3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 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 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 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是指价值形式和更有内容、更 为复杂的资本、工资、地租等形式相比较,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 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 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
经十分明显。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 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 程度而定。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 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 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因此,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 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 其他国家学习。警告欧洲的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也应参加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碍工人阶级发展障碍除去。一个 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 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 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e15a31b52acfc789ebc95d.png)
• 5、商品资本循环也是一个再生产过程,它的起点 是前一个生产过 程的结果,它的终点是第二个生 产过程的开始,它实际上联系了两个生产 过程。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1、商品资本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
循环,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 2、商品资本循环既包括补偿生产资本的那部分产 品的运动,而且 包括形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产品 的运动。
•
•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所谓产业资本, 就是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的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 两种形式, 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 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 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 一个形式中执 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 产业,包括 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 门。”(第2卷第63页)产业资本的正 常循环,一 方面要求资本价值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 种形态;另一 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又要把资本固 定在一定的形式上。也就是资本既 要不断变化, 又要每时每刻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
• 这个结合进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任何商品生产的 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 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 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第2卷第44页)
• 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 剥削方式。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 主义结合,由于劳动组织和科学技术的巨大 成就, 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并且 大大地超过了以前 任何社会。
• 由W’—G’,也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对资本家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惊险 的跳跃”(第1卷第124页)。这是因为,第一, 如 果W’卖不掉,资本家就会破产,资本的再生产运 动就会中断。“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 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第1卷第124 页) 第二,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会以 不同程度扩大或缩 小。卖的速度快可以扩大再生 产规模,卖的速度慢,就可能缩小生产规 模。第 三,如果W'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够补偿预付的 资本价值,而不 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很少, 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 能补偿资 本价值。
• (三)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1、商品资本循环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
循环,并且相互交错在一起。
• 2、商品资本循环既包括补偿生产资本的那部分产 品的运动,而且 包括形成剩余产品的那部分产品 的运动。
•
• 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的循环。所谓产业资本, 就是投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门的资本。 “资本价值在它的流通阶段所采取的 两种形式, 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它属于生 产阶段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在总循环过 程中采取而又抛弃这些形式并在每 一个形式中执 行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这里所说的 产业,包括 任何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生产部 门。”(第2卷第63页)产业资本的正 常循环,一 方面要求资本价值不断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 种形态;另一 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又要把资本固 定在一定的形式上。也就是资本既 要不断变化, 又要每时每刻同时表现为三种形式。
• 这个结合进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任何商品生产的 经营都同时成为剥削劳动力的 经营;但是,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 个划时代的剥削方式”。(第2卷第44页)
• 只有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才成为一个划时代的 剥削方式。这是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 主义结合,由于劳动组织和科学技术的巨大 成就, 使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并且 大大地超过了以前 任何社会。
• 由W’—G’,也就是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对资本家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这是一个“惊险 的跳跃”(第1卷第124页)。这是因为,第一, 如 果W’卖不掉,资本家就会破产,资本的再生产运 动就会中断。“这个跳 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 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第1卷第124 页) 第二,如果卖的速度不同,资本的再生产规模会以 不同程度扩大或缩 小。卖的速度快可以扩大再生 产规模,卖的速度慢,就可能缩小生产规 模。第 三,如果W'只卖掉一部分,有可能只够补偿预付的 资本价值,而不 能实现剩余价值;如果卖掉很少, 有可能不仅不能实现剩余价值,甚至不 能补偿资 本价值。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https://img.taocdn.com/s3/m/8dc7c3205acfa1c7aa00ccec.png)
15. 在这里,被当作特征的,也不是形式的不合理。相反,这种不合理正好 被忽视了。这种不合理在于:作为价值形成要素的劳动本身不能具有价值, 从而,一定量劳动也不能具有在它的价格上,在它和一定量货币的等价上表 现出来的价值。但是我们知道,工资只是一个伪装的形式。在这个形式上, 比方说,劳动力的一日的价格,表现为这个劳动力在一日中付出的劳动的价 格,以致这个劳动力在6小时劳动内生产的价值,表现为这个劳动力12小时 的工作或劳动的价值。
《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
《资本论》第二卷包括三篇,共二十一章。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资本循环是单个产业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资本的 形态变化,是பைடு நூலகம்资本由货币资本形态转化为生产资本形 态,又由生产资本形态转化为商品资本形态,最后又由 商品资本形态回到货币资本形态。
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
➢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论述货币资本的循环。这里研究的货币资本的循环具有 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把它当作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就是说,货币资 本的循环作为反映产业资本循环由预付货币资本到收回更多货币资本的一般 特征的形式。另一方面又把它当作产业资本循环的特殊形式。就是说,货币 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整体(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 循环的统一)中的一个特殊形式。
13.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一个具有特征性质的因素,因为它是以货 币形式预付的价值得以实际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的重要条件。 G—Pm所以必要,只是为了实现在G—A中购买的劳动量。本书第一卷第二篇《货 币转化为资本》,已经从这个观点对G—A作了说明。这个问题,在这里还要从另 一个观点,即专门就货币资本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这一方面加以考察。
第一节 第一阶段 G-W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
![《资本论》讲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e56074647d27284b7351c9.png)
9
厦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南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厦
先门
生大
从学
北师
京生
开欢
会迎
回王
校亚
南
10
郭大力教员自存的1938年版《资本论》
11
12
13
内容提要
一、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与《资本论》写作简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资本论》第一卷引发的思考
14
一、马克思 经济学思想的理论来 源与《资本论》简介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0
叙述方法:从抽象到具体
从商品入手—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 (从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价值—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表面上呈现出的 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 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 力来代替。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全集》23卷、8、7
28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思想内容
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为揭示剥削奠 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9
研究方法:从具体到抽象
表面现象: 产业资本家—产业利润; 商业资本家—商业利润; 借贷资本家—利 息; 大土地所有者—地 租; 劳动者(工人)— 工资。
本质上: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
所有矛盾都包含在“细胞”—商品形态中
商品拜物教
38
二、《资本论》的主要思想内容之 第一卷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 规律。主要要求、
作用形式、作用 条件、主要作用。
价值规律
39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资本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因素”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
![《资本论》第二卷 第一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ee15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7.png)
■ 现在,资本家就不仅支配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要素,而且 支配着一种更大的劳动力的使用权,即支配劳动力进行劳 动的权力;而劳动不仅能创造价值,还能创造出超出劳动 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样,资本家的资本,就由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了。生产资本是作为能够生产价 值和剩余价值而发挥职能的资本。
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转化的关键
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本的形式 相结合
■ 结合的前提:必须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高度发 展为前提 。具体包括:
■ 资本家不仅是货币所有者,而且必须是商品生产 者 。因为他投入货币,目的是为了取的更多的货 币,而更多的货币的取得只有依靠商品生产实现价 值增值。这就需要商品生产的广泛和高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 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 段的相互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 资本的形式相结合→生产资本的职能
一、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相互 关系
■ 货币资本循环经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 产资本,资本价值取得了A和Pm的实物形式,这种 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必须进入生产阶 段。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一定 时间内的使用权,而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资本 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卖,而劳动力的使用 权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同时,资本家购买的 生产资料也只是作为劳动吸收器来使用,而不是 为了转卖。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 段,即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劳动力与生产 资料的结合,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
四、货币执行资本职能的前提基础
■ 对货币资本理解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把货币 资本采取货币形式而执行资本职能,理解是由资 本性质产生的;第二,把作为资本的货币执行资 本的职能理解为是由货币的本性决定的。这两种 错误既平行地谈资本与货币,又是交叉地谈它们 的职能。
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转化的关键
二、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资本的形式 相结合
■ 结合的前提:必须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高度发 展为前提 。具体包括:
■ 资本家不仅是货币所有者,而且必须是商品生产 者 。因为他投入货币,目的是为了取的更多的货 币,而更多的货币的取得只有依靠商品生产实现价 值增值。这就需要商品生产的广泛和高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二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
■ 主要内容: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 段的相互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以生产 资本的形式相结合→生产资本的职能
一、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相互 关系
■ 货币资本循环经过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 产资本,资本价值取得了A和Pm的实物形式,这种 形式的资本价值不能继续流通,必须进入生产阶 段。因为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在一定 时间内的使用权,而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资本 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卖,而劳动力的使用 权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同时,资本家购买的 生产资料也只是作为劳动吸收器来使用,而不是 为了转卖。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是进入第二阶 段,即生产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劳动力与生产 资料的结合,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
四、货币执行资本职能的前提基础
■ 对货币资本理解的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把货币 资本采取货币形式而执行资本职能,理解是由资 本性质产生的;第二,把作为资本的货币执行资 本的职能理解为是由货币的本性决定的。这两种 错误既平行地谈资本与货币,又是交叉地谈它们 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