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__《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二篇“资本周转”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ppt课件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21
三. 扩大再生产积累所需货币的来源
关于这几种积累货币的形式,马克思指出:
“1.银行存款。银行实际支配的,是一个较小的 货币额。这里仅仅在名义上积累了货币资本。实际积 累的,是货币索取权,它们之所以会转化为货币(在 它们一旦转化为货币时),只是因为在提取的货币和 存入的货币之间出现平衡。在银行手中掌握的货币相 对地说只是一笔很小的金额。 2.公债券。这根本不 是资本,而是对一国年产品的债权。”(Ⅱ385)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22
三. 扩大再生产积累所需货币的来源
“3.股票。如果没有欺诈,它们就是对一个股份 公司拥有的实际资本的所有权证书和索取每年由此生 出的剩余价值的凭证。
在所有这些场合,都没有货币的积累,而是一方 面表现为货币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断的实 际的货币支出。至于这个货币究竟由它的所有者支出, 还是由其他人,由他的债务人支出,这并不改变事情 的本质。”(Ⅱ386)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7
二. 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来源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货币流通公式决定的, 所以,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从何而来的问题,实际上 是在问流通中用于增加的商品实现的货币从何来。
资产阶级经济学仍在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从何来 这个提法上回答问题,他们的回答大体有以下几种:
1.认为资本家之间互相购买使他们能把剩余价值 实现为货币。这种说法实际上是以这部分货币存在为 前提来说明这部分货币的存在。
第二卷第二篇
2023/10/3
8
二. 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来源
2. 一部分资本家用自己的消费基金支付另一部分 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这一回答的错误和上一种相同。 3. 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可以帮助其他资本 家的剩余价值实现。马克思指出,作为收入的工资和 剩余价值同在市场上用于消费,这就要求资本家手中 必须已有用于实现剩余价值的货币。 4. 还有人认为是购置固定资本的货币存留于流通, 可实现剩余价值。但是购置固定资本就要支付固定资 本中的剩余价值,这笔资金就已经存在。
资本论2卷2篇8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八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章的中心,是研究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由于周转方式的不同而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目的是为了分析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全章共有两节,第一节阐述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科学依据;第二节对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和修理等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这里仅节选第一节。
Ⅰ、形式区别一、固定资本及其周转在不变资本中,如机器、厂房等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期间,始终保持它原有的使用价值形态,它只是帮助产品的形成;它的价值则按其损耗程度,逐步地转移到产品中去,这部分资本就是固定资本。
固定资本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是按照社会平均的职能持续时间,每年平均的磨损程度来计算的。
固定资本有哪些特征呢?(一)固定资本的价值具有独特的流通方式。
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它进入生产过程时的使用价值形态,直到它完全损耗、不能再使用、必须进行物质替换为止。
而它的价值则按其在使用时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总有一部分仍固定在继续使用的劳动资料上,同它帮助形成的商品相对立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地位。
越是耐用的劳动资料,它的价值固定在生产过程中的时间越长。
由于这种特性,这部分不变资本取得了固定资本的形式。
在生产过程中预付资本的其他一切物质组成部分在价值流通方式上则与此相反,形成流动资本。
判断一种生产资料是否属于固定资本,应以它的价值流通的独特方式为准。
这里必须注意两种情况:(1)作为辅助材料,如照明用的煤气,只是帮助产品的形成,不在物质上加入产品,在这一点上很像固定资本,但在价值流通方式上却不相同,它的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耗而全部转移,所以把辅助材料作为固定资本是错误的。
(2)作为固定资本的物质承担者的劳动资料,一般属于生产消费,不进入个人消费,但不能反过来把不进入个人消费作为列入固定资本的依据,例如运输工具在劳动过程中执行职能的结果,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使旅客发生地点的变动,它包含着旅客的个人消费,但按它的价值的流通方式来看,仍是固定资本。
资本论》第二卷讲义精品PPT课件
• 第一章 货币和资本的循环 • 本章研究货币资本循环G—W—…P…W —G 。货
币资本循环既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种特殊形式, 又是其最一般最典型的形式。首先考察货币资 本循环有利于揭示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特征和 实质,也符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 本章由一个前言和四个小节组成。前言简述了 本章(实际是第一篇)的研究对象和分析的必要 条件,扼要指出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货 币资本循环公式以及本卷研究的流通与第一卷 涉及到的流通的区别所在;还扼要指出了进行 分析的必要条件。
• • (四)小结。
• 把握处在资本循环第一阶段上的货币资本的职能, 一方面要把握住它的资本属性以Pm 和A的资本主义 分离为前提,另一方面要把握货币的购买职能和支 付职能;只有这样才不会把资本的本质混同于它采 取的形式或者把其形式当作本质,才能使货币资本 的职能与其他形式的资本职能相区别。
• 二、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运动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执行的不同的职能、采取的不同 形式以及实现运动的条件。本篇是考察资本流通过程的基础, 因此十分重要。
• 第二篇:资本的周转,侧重从量上对单个资本运动进行考察。 考察的重点在于剖析决定资本运动时间和速度的各种因素以及 资本周转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
• 2、第二部分即第三篇研究的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在研究单个资本运
• 一、第一阶段 G—W • 需要把握第一阶段的性质、货币资本的职能以及对第一
卷中的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的深化分析。 • (一)G—W 作为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不在于货币购买商
品的行为,而在于它的物质内容。 • 1、它的物质内容表现为 • G—W(A+ Pm)即G—A 和G—W(A+ Pm)。
《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论》第二卷概述•本卷是由马克思写作、恩克斯整理出版的,出版于1885年。
由于马克思先后留下了八分手稿,但都残缺不全,故本卷的一些节、段落之间联系不太紧密。
《资本论》第二卷结构•本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分别从宏、微观角度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实现条件。
共包括三篇21章。
•第一、二篇从微观角度分析资本运动;第三篇分析宏观资本运动。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包括1-6章。
•Ⅰ.1-3章考察三种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Ⅱ.第四章综合分析三种形态变化及实现条件;•Ⅲ.第5-6章考察资本的流通时间,分析了流通费用问题。
•特征:个别资本的运动过程个别资本的形态变化资本运动与流通费用第二篇:资本周转•包括7-17章,可分四部分。
Ⅰ.第7章为导论部分,对资本周转作基本介绍;Ⅱ.第8-11章考察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方式及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并分析了古典学派的有关理论;•Ⅲ.第12-14章研究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的影响;•Ⅳ.第15-17章从不同角度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特征:以动态分析为基础•具体——抽象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包括第18-21章。
•Ⅰ.第18章分析研究对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Ⅱ.第19章批判古典学派的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二卷结构•Ⅲ.第20章阐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Ⅳ.第21章阐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特征:以社会总资本为研究对象以均衡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方法•1、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企业资本运动——社会总资本•2、均衡分析微观与宏观均衡相统一•3、动态分析以资本的持续运动为基础研究方法同主流经济学的比较:目标:当事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过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及判断标准一般标准:社会福利最大——帕累托最优特征: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不同标准缺陷:垄断、外部性等资本循环1、资本循环个别资本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循环过程。
即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不同阶段的运动,以更大数量的货币资本返回的运动过程。
资本论第二卷
• 另一方面要组织好技术上的分工协作,调动职工积 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 (3)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即售卖阶段告诉我们, 加快商品销售是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如果售 卖过程受阻,商品积压,会造成企业生产过程中断。 所以,企业要视市场为生命,努力开拓和扩大市场, 不断更新产品占领市场。 • (二)产业资本三种循环的统一 • 这是第四章的内容。中心是将产业资本循环综合起 来分析,揭示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之间的对立统 一关系,说明产业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条件。 • 1、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包括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 的各项费用支出。商品只有通过运输变更使用价值 的存在地点,它的使用价值才能进入消费。因此, 商品的运输过程应该看作是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 即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与保管费用一样, 运输虽不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它却是完成使用 价值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所必需的,因而也是一 种生产性的费用。保管费和运输费这些生产性费用, 会追加商品的价值,因而通过商品出售即价值的实 现而得到补偿。 • 3、流通费用原理的现实意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也要花 费生
• 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因此,减少流通费 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社会物资财富的一个 重要方面。 • 二、 关于资本周转理论(第二篇)7-17章 • 目的要求:通过对第二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本 周转与资本循环的关系,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特 点、区别以及预付资本总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 这是第七章的内容。中心是阐述资本周转的概念以 及同资本循环的关系,对资本周转时间、速度作了 一般的规定和说明。
• 这三种资本循环形式共有的特点是; • 第一、“总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 一。”[183] • 第二、“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点、经过点和复 归点。” [183] • 第三、“价值增值是决定目的,是动机。” [163] • 2、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 (1)必须把资本按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使它们 在空间上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即资本的并存性。 • (2)资本的每一部分在时间上必须相继通过循环 的各个阶段,完成各自的循环,即资本的继起性。
《资本论》第二巻介绍
货币资本的循环本身表现为G…G′。从这个循环结 果的G′本身,看不到其形成过程。但G′是作为资本 关系存在的,G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明显 地成了货币资本,它表现为一个已经自行增殖的价 值,因而也具有自行增殖的属性。G′表现出的只是 结果,而没有表现出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 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本身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 正来源,把剩余价值表现为单纯货币循环的结果。 只有在G′本身执行商品资本职能的地方,在它本身 就是生产过程的直接产物而不是这个产物的转化形 式的地方,就是说,在货币材料本身(金)的生产 上,它的奇怪的形式才会消失。
E.由于消费与收入相联系,w—g—w 和W—G—W就 一般形式来说,都属于普通商品流通的范围,所 以很容易像庸俗经济学家那样,把资本主义生产 过程单纯地看作商品生产,看作用于某种消费的 使用价值的生产;并且把不进入资本循环的流通 ,即价值产品中作为收入消费的那个部分的流通 ,说成是资本特有的循环。 • 其实,工人的收入和消费都是整个资本再生产过 程的一部分,而资本家的消费也是从属于资本循 环过程、受其制约的。
三、第三阶段:W′—G′
• W′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的实物存在形式,即商品 资本。作为资本的商品与一般的商品一样,都是为 市场生产的,必须卖掉,转化为货币,经历W—G运 动。
• “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 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资本 的性质。” •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只要现在已经增殖的资本保留商品资本的形式, 停滞在市场上,生产过程就会停止。所以,商品资 本能否全部顺利转化为货币资本是整个资本运动中 极为重要的一环。
四、准备金
• 准备金和P…P循环中看到的购买手段或 支付手段的基金不同,“它是处在积累 的预备阶段中的资本的组成部分,是 还没有转化为能动资本的剩余价值的 组成部分”。因而,它不像货币积累那 样可以使再生产规模扩大,相反,它 只是保证资本循环和再生产过程的照 常进行。
《资本论》导读第2卷
《资本论》第2卷导读导言一、研究对象与方法《资本论》第2卷的研究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这里的流通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资本运动的总过程。
资本的运动总是首先采取货币形式,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这形成资本运动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运动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资本也处在流通中。
这个阶段完成后,便进入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使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结果是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再进入流通领域,通过销售行为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取得货币,这些货币又重新转化为资本。
这是资本运动的第三个阶段。
因此,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还包含流通过程。
这种周而复始地不断通过这个过程、三个阶段的循环,形成资本流通。
这样,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资本流通实际上也就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是一种运动。
第1卷考察这种运动背后的经济关系,本卷则考察这一运动所采取的形式和遵循的条件。
《资本论》第2卷所研究的资本同第1卷一样,也是产业资本。
但是,由于已经转入流通过程的研究,资本既作为生产资本出现,又作为流通资本出现,由此引起一系列形式变化。
首先,剩余价值表现为不仅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也是流通过程的结果。
这样,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就被掩盖了,从而预示着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
其次,资本在其循环中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阶段,也预示着这些不同形式和不同阶段有分离和独立化的可能。
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在方法上是以矛盾分析为核心展开的。
根据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对资本流通过程的考察,首先是把单个资本的循环当作一次过程来考察,而把这一过程的连续性问题存而不论;然后考察资本的连续循环,即周转,考察周转的各种规定性;最后引入各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从而揭示它的规律。
《资本论》第2卷的内容共分三篇:第一篇研究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第二篇研究资本周转;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二卷)课件2-2-8
2021/4/20
10
一. 形式区别
关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总结:
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在于生产资本的不 同组成部分周转方式不同。固定资本是价值一次性投 入,逐渐转移回收入,其使用价值反复参加生产过程, 待使用价值全部丧失后一次性更新;流动资本价值和 使用价值在每个生产过程中投入,消耗和更新。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2
一. 形式区别
生产资本按其价值周转方式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 与流动资本。
㈠固定资本: 从使用价值上来看,作为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 资本在反复进行的劳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开始时的 物质形态,反复执行相同的职能,并与产品保持相对 的独立。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3
一. 形式区别
“这种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使用而得到的保存,是 活劳动的无偿的自然恩惠。而且劳动的保存力是二 重的。一方面,它保存劳动材料的价值,把这种价 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它不把劳动资料的 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但通过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 中的活动,通过保存劳动资料的使用价值而保存其 价值”(Ⅱ193)
第二卷第二篇
固定资本的周转性质决定了固定资本在生产中发 挥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价值已经转移到商品中,并 随着商品售出而转化为货币。资本家可以利用这部分 折旧基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是不同于资本积累的一 种扩大再生产的方式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15
二.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固定资本的维持:固定资本的维持首先是以劳动 对固定资本的正常合理使用为前提的。
第二卷第二篇
2021/4/20
9
一. 形式区别
流动资本中的不变资本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转 移,再现在产品上,可变部分则通过工人的劳动再 生产出来,也成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它们之所以 都被归于流动资本的范畴之下,是因为它们作为价 值在周转中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一次性进入产品, 一次性实现和流回。
资本论》第二卷
扩大再生产
• 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比原来扩大的 再生产。具体来讲,就是社会生产的新产 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 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扩大生产的 规模。相对比的概念是简单再生产:规模 不变的再生产被称作简单再生产。
•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如上例中我们所举的皮鞋 生产商,如果他在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生产流 程都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是靠增加工具、设备、 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形成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外 延式的扩大再生产。 • 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 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在厂房、机器设 备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数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主 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 质量等方法,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
•
生产性停工时间,包括职工正常的休息、机器 设备的检修或夜间停止使用等。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指原材料虽已进入生产 领域但未投入生产的那段时间。如原材料在工厂 仓库里的正常贮存时间,这种原材料的储备,是 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般来说,生产时间比劳动期间要长。劳动期 间始终属于生产时间,但生产时间不一定都是劳 动期间。
G-A
• 2, G-A是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根本特征 (13-17)P36 G-A被看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是因为劳 动力提供剩余价值或工资的不合理形式,而是劳动 力成为商品的事实. G—A被认为是所谓货币经济的特征或标志,是因 为在这里劳动是它的所有者的商品,因而货币是买 者——就是说,是因为有了这种货币关系(即人类活 动的买卖).但是,货币很早就已经作为所谓服务的 买者出现了,而G并没有因此转化为货币资本,经济 的一般性质也没有因此发生变革.
• 固定资本的流通和周转,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就 是价值与物质相分离。固定资本的价值运动并不 同它的物质运动相一致。它从开始周转的时候起, 价值便分割为二:一部分留在自身的物质形态上, 一部分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前者随着磨损程度而 逐次减少;后者经过生产和流通,以折旧形式逐 次提取折旧费,以货币形式收回。直至前者减为 零,全部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经过流通领域购买 新的同类物资,来替换已经磨损报废的固定设备, 完成它的一次周转,重新进入下一次周转。
资本论2卷2篇7章资本的周转
第二篇资本的周转第二篇是研究资本的周转,着重分析单个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过程。
中心是分析单个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本篇共有十一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七章,是全篇的总论,着重说明周转时间构成部分和周转次数的计算方法;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着重分析生产资本的构成及其对周转的影响;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着重分析周转时间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着重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影响。
这里仅节选第七章、第八章第一节、第九章和第十六章第一节。
第七章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本章是第二篇的总论,中心是对资本周转作一般性的说明,同时概述周转速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一、考察资本周转应以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为对象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性目的,是追求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
运动的起点是预付价值,它只是可能性的资本;经过运动得到增殖的预付价值才是现实的资本。
所以,要研究周转对价值增殖的影响,必须分析这个预付资本是怎样在周而复始的周转过程中实现增殖的。
在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中,应当以货币资本循环(G…G')和生产资本循环(P…P)这两种形式作为研究资本周转的基础。
因为这两种形式都明显表示出以预付资本价值开始,在过程结束时得到增殖;都是从一定形式的预付资本价值出发,又回复到原来的形式。
商品资本循环(W'…W')这种形式就不同,过程开始的资本价值不是预付资本价值,而是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
这种形式对第三篇关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分析来说是极重要的,但在研究资本周转时是不适用的。
不过,在运用G…G'和P…P 这两种形式时也有所区别,如果是“研究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形成的影响”,应当用G…G';如果是“研究周转对产品的形成的影响”,就要用P…P。
资产阶级学家既不区分不同的循环形式,也不分别考察它们和资本周转的关系,因而就不懂得应当以哪种形式作为研究资本周转的基础。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 七八九十六
二、形成年剩余价值率与m’差别的原 因:
1两者的差别在于预付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的可变 资本的差别。 2预付可变资本的周转速度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P248/4生产剩余价值的, 只是劳动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资本,一切有关剩余价 值的规律,包括在剩余价值率己定时剩余价值量同 可变资本相对量决定的规律,也只是适用于这种资 本。
预付资本总额去除一年内固定资本实际周转 额与流动资本实际周转之和,所得的商数就 是一年预付总资本的周转次数。 用公式表示如下: 预付资本一年的平均周转次数=年周转价值/ 预付资本量。
3意义:
预付生产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要受到固 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以及它们在总 资本中所占比重的影响。
二、周转周期(242/5)
n=U/u
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 关系
是同一资本周转速度的两种表示方法,而不 是两个不同的周转速度。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中心:研究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 主要因素
结构:分两节,教材节选了第一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形式区别
中心: 指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形式上的区别而 非本质区别 一、固定资本的特征及其周转:(P223/1~237/1) 1固定资本定义 生产资本中的不变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厂房、 机器等劳动资料的形式进入生产领域,并长期固定 在那里以其使用价值实体帮助产品的形成,其价值 随使用价值的逐渐磨损而陆续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第二卷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 周转次数
中心:资本周转的定义 资本周转速度的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结构:是节选
一、资本周转必须以货币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必须以货币资本循环、 生产资本循环为对象
考察预付资本周转对价值增殖的影响,应以 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为对象。 其循环过程能够体现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 而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不是预付资本,而是 资本价值增殖的结果,其循环过程主要体现 单个资本在物质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它的第二篇内容“货币转化为资本”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
这一篇主要分析了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它只有在这种连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
《资本论》首版出版于1867年9月14日的德国汉堡。
在当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社会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固有矛盾愈发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呈现复杂化的趋势。
到了1857年,更是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可能是革命,在这之前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
于是,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发狂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阅读了2000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4000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多达100多本。
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但是在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撇开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之后,我们会发现作为资本的最后产物的货币才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
但同为货币,却还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货币可以是作为货币的货币,也可以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它们二者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其直接形式是W—G—W,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特殊形式是G—W—G,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
对于这两个形式来说,都分成同样两个对立阶段:W—G(卖)和G—W(买),都是同样的两个物的因素。
资本论第2卷
《资本论》第二卷教学提纲孔陆泉总体介绍和第一篇一、总体介绍1、研究对象《资本论》第二卷,由恩格斯整理出版于1885年,距第一卷的出版相隔18年。
其副标题:资本的流通过程,表明这一卷研究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流通中的表现及其运动规律,它是第一卷的继续和补充,又是第三卷的基础,构成一、三两卷的桥梁和纽带。
2、体系结构第二卷共3篇21章。
从资本运动角度看,第1篇资本循环,揭示资本运动的连续性;第2篇资本周转,研究资本运动的速度;第3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揭示资本运动内在规律和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从社会再生产角度看,第1、2篇属微观经济范畴,主要研究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第3篇属宏观经济范畴,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从资本的角度看,第1篇侧重研究货币资本的运动,第2篇侧重生产资本的运动,第3篇侧重商品资本的运动。
3、研究方法动态分析的方法;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数量分析的方法。
4、现实意义斯大林曾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
文中还有许多地方直接提到将来社会主义社会应当如何处理再生产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本篇研究资本的形态变化和循环。
共6章,第1一4章研究资本形态的变化,先分述三种资本的循环,再综述三种循环的统一,第5章研究资本的流通时间,第6章研究流通费用。
这里的资本是个别的产业资本,又侧重于货币资本。
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本章研究货币资本的循环,包括序言和4节,前3节分析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第4节总结。
序言:(1)指明货币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2)指明货币资本循环的总公式:G -W…P…W'一G';(3)指明本卷研究对象;(4)指明研究时的假定前提。
A1、第一阶段:G一W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1)G-W A和PmPm二者的质的区别和量的关系;(2)货币资本G向生产资本P的转化;(3)货币的一般职能向资本职能的转化及其条件。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 第二卷 第二篇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篇 资本周转
目录
第七章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第十、十一章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重农学派、斯密和李嘉图 第十二章 劳动期间 第十三章 生产时间 第十四章 流通时间 第十五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第十六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的流通
Subtle Touch
Immense visual appeal – Premade PowerPoint Templates
Design Inspiration
Design Inspiration
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根据其在生产中的不同功能,往往采取不同的价值转移式。其中,以设备、厂房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在使用年限内的多次生产中逐向新产品转移其值;面以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在其参与劳动过程时一次全部转移其价值。
TEXT HERE
Demographic-based data sets could transform search marketing ROI in 2013.
TEXT HERE
资本周转的速度,可以用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周转次数两种方式表示。 资本的周转时间,表示资本从预付价值形式开始,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后・复归到原来的价值形式并完成价值增殖所经历的时间。可见,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等量资本完成价值增殖的职能越大,资本在一定时间内搜攫取的剩余价值越多。
从物质形态看,流动资本首先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本与活劳动相结合,其结果是这些资本的使用价值被全部消费掉,而其价值则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是另一类流动资本。对于这类流动资本,马克思特别指出,“和固定资本相对立而取得流动资本的规定性的,不是工人的生活资料,也不是工人的劳动力,而是生产资本投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由于它的周转形式,取得了这种和不变资本某些组成部分相同,但和它的另一些组成部分相对立的性质。”因此,资本家投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会随着劳动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而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读《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第二篇杨奕经济学 0812451《资本论》第二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马克思在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的基础上,将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分析单个资本的运行过程。
而单个资本的运行过程就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书中运用了直观而明确的语言揭示了剩余价值生产的奥秘。
一.资本循环论第二卷中的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主要研究的就是资本循环问题,马克思用了三章的篇幅分别阐述了产业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以及这三种职能形态在购买、生产、售卖这三个阶段中各自的具体的循环过程,即:1.货币资本循环:G—W…P…W’—G’在马克思看来,货币是一切商品的共同等价物,所以我认为这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一种最典型的形式。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先用货币G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W,然后进行生产P。
(这里的“…”表示资本循环过程的暂时中断,即进入了生产过程)待生产出附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W’后,将商品出售从而获得更多的货币G’。
货币资本循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产业资本家的生产动机是最明确、最赤裸裸的。
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贯穿于整个资本循环的过程。
而货币作为一切商品的共同等价物,是价值的一种表面化的、最易察觉的表现形式,所以货币资本循环就成为产业资本循环中的最一般的形式。
但货币毕竟只是一种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并不包含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以货币为开始,以更多的货币为结尾,这种循环方式从表面上看具有欺骗性,让人以为是货币本身就可创造更多的货币,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生产资本循环:P…W’—G’—W’…P’这个循环过程比起货币资本循环要更加深刻一些,也更有趣。
这个过程以生产P为开始,生产出附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W’后,将其售卖,获得更多的货币G’,再用这些货币够买更多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W’用于更大规模的生产P’。
由于这是一个以生产资本为主体的循环过程,所以这里的“—”即流通过程是为生产过程的中断,是为下一次生产过程的开始做的准备和枢纽过程。
资本论(超值白金版)
17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份并使之系统化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奥地利学派(心理学派)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卡尔·门格尔 [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维塞尔[奥]《自然价值》1889年● 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洛桑学派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的奠基人美国学派较心理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财富的分配》1899 年● 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 “纯产品”理论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帕累托[意]《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年● 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上半叶18世纪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19世纪下半叶数理学派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以折中主义手法糅合古典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建立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全新体系。
马歇尔[英]《经济学原理》1890年●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威廉·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年)●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 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威廉·罗雪尔[德]《国民经济学体系》1854—1894 年● 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864 年● 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卡尔·克尼斯[德]《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 年● 系统阐述该学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资本论——资本周转
劳动期间>流通期间
假设:劳动期间=4周,流通期间=4周,周转期间=10周 生产规模:100磅/周 资本Ⅰ=100磅×6=600磅,追加资本Ⅱ=100磅×4=400磅,预付资本=1000磅
第一个周转期间 流通期间1 资本Ⅰ回流, 200磅进入劳动期间, 400磅游离出来劳动期间1 NhomakorabeaA
追加资本Ⅱ进入 执行产资本的职 能
资本Ⅱ用于生产储备的部分
预付资本量
产品本身价格变动
下跌
资本经过流通期间后回流的货币资本少于 预付资本,资本家会损失一部分资本,为 了补偿这笔资本以维持生产的连续续进行, 资本家会对货币市场施加压力(借贷) 资本家将流通过程产生的多于预付资 本的货币资本作为后续生产的追加部 分
上涨
原材料价 格上涨引 起
第二部分
1
2
3
其他条件不 变,流通期 间发生变动 对预付资本 量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 变,原材料 价格变动对 预付资本量 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 产品本身的市 场价格变动价 格变动对预付 资本量的影响
流通期间变动
缩短
流通时间一旦缩短, 为维持生产的连续性 而追加的资本量减少, 就会有一部分资本以 货币形式分离出来, 形成一个新的、寻找 投资场所的货币资本, 成为货币市场的一个 新的组成部分。
流通期间3=劳动期间4=5周
第 二 个 周 转 周 期 商品资本Ⅰ回流→生产资本Ⅰ' 生产资本Ⅱ→商品资本Ⅱ
流通期间2=劳动时间3=5周
第 一 个 周 转 周 期 生产资本Ⅰ→商品资本Ⅰ 追加资本Ⅱ→生产资本Ⅱ
1 2
流通期间1=劳动时间2=5周
预付资本Ⅰ→生产资本Ⅰ
劳动期间1=5周
在劳动时间=流通时间的情况下,只有资本Ⅰ和追加资本Ⅱ的交替, 不发生资本游离,因此,资本总是依次预付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这是本篇第九章的内容。主要讨论:
A.预付资本总周转要用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来计算。
B.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的计算必须化为货币形式。 C.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公式。 D.预付资本的价值周转是和它的各种组成部分的现实 周转时间相分离的。固定资本的周期性更新是资本
主义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3.流通时间
A.出售时间。 B.购买时间。 其中,对资本周转 速度影响最大的是出售 时间。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本量的影响 2.可变资本的周转 3.剩余价值的流通
1.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马克思的研究结论是: A.为了使资本的一部分能够在其他部分处在流通期
A.固定资本的磨损和补偿。 ⑴固定资本的磨损。 ⑵固定资本的补偿。 B.固定资本的维修费用。 ⑴固定资本维持中劳动力对固定资本的保存力。 ⑵日常的维修及其劳动支出。 ⑶真正的修理或修补劳动需要支出的资本和劳动。 ⑷对维修费用性质的分析。 ⑸保险费用和维修费用的性质完全不同。 C.固定资本的折旧基金。
间时不断处在劳动期间,必须把资本分为生产资
本和流通资本两个不同部分。 B.由于资本分成两个部分,在资本周转时两部分有 时交错、交替,必然会有一部分资本游离出来, 形成货币的游离资本。
1.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C.社会总资本也会游离出货币资本,而且随着资
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游离资本的量还与生产
规模一起增大。 D.如果资本不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两个部分, 生产过程就会中断,生产就不能继续。 E.由资本周转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是形成
这一章作为第二篇的总论,界定了资本周转 的含义,阐明了表示资本周转的两个指标:
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的含义及其与资本循环的关系。
2.关于资本周转速度的两个指标:周转时间
和周转次数。
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对周转速度的影响
这包括第八至十一章的内容。研究从考察固
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入手,强调固定资
信用制度的基础之一。
2.可变资本的周转
A.年剩余价值率 ⑴年剩余价值率及其假象。 ⑵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剩余价值率的差别来源于
预付的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区分。
⑶由资本周转不同所引起的年剩余价值率与实际 剩余价值率的差别。 ⑷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角度看资本预付的性质。
2.可变资本的周转
B.从社会的角度考察的可变资本的周转。 ⑴资本周转周期不等,为推动同量的生产流动资 本和劳动所必须预付的货币资本量不同。
4.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这是本篇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的内容。是对
重农学派、亚当· 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固定资 本和流动资本学说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帮 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本篇的理论。
三、资本周转时间对周转速度的影响
这包括第十二至十四章的内容。
1.劳动期间
A.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劳动期间的差别。
生产资本的构成和周转时间。本篇第八至十
一章分析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 动资本的问题;第十二至十四章分析周转时 间对周转速度的影响,分别从劳动期间、生 产时间、流通时间来进行分析。
本篇的第十五至十七章,将分别讨论资本周
转速度的快慢对预付资本量、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实现的影响。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第八讲
讲授内容为《资本论》第二卷的第二篇“资本 周转”。
资本周转指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形式。本
篇的研究对象依然是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不 过将以其中的生产资本作为研究范例。研究的 主要内容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和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主要有两个因素:
B.劳动期间存在差别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C.劳动期间存在差别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D.不同产业部门缩短劳动期间,不会抵销其在劳 动期间持续时间上的差别。
2.生产时间
A.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 生产时间中的非劳动时间包括: ⑴自然作用时间。 ⑵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存在差别的各种情况。
本在生产资本中的所占比重是影响资本周转
速度的最重要的因素。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区别 2.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3.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周转的周期
4.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理论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区别
A.固定资本的形式规定和周转特点。
⑴固定资本的含义。 ⑵固定资本流通的特点。 ⑶固定资本周转的特点。 B.流动资本的形式规定和周转特点。
⑴流动资本的内容。
⑵流动资本周转的特点。 ⑶可变资本属于流动资本。
1.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形式区别
C.关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小结。
⑴由于两者的价值转移方式不同,因而流
通方式和周转方式也不同。 ⑵两者的周转时间不同。 ⑶两者的价值回收期限不同。 ⑷两者的物质更新方法不同。
2.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
⑵资本周转周期不等,对货币需求以及危机的影
响也不同。 ⑶资本周转周期不等,使流动资本本身的供给呈 现出不同状况。
3.剩余价值的流通
A.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流通所产生的影响。 ⑴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剩余价值流通的速度也不同, 必将引起资本家在个人消费基金预付上的差别。 ⑵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造成的剩余价值流通的快慢, 还会引起固定资本维修所必需的追加资本的差别。 ⑶信用发展以后,原预付资本和资本化的剩余价值的关 系更加复杂。 B.简单再生产。 C.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⑴实现追加剩余产品的货币来源。 ⑵先行的货币积累的货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