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

合集下载

《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的剥削体系,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面临着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此外,《资本论》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如资本的无限扩张导致过剩产能、生产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为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提供思想支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其理论和思想为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是剥削,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则是以劳动者利益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为此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以劳动者利益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此外,《资本论》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为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三、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多项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如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价值理论、生产力理论等,这些理论和思想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此外,《资本论》的分析方法和思想也为当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资本论》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理论资源的再开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关键词】《资本论》; 理论资源;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常云飞 ( 1971 ~ ) ,男,河南柘城人;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终生心血和智慧凝成的一部博大 精深的划时代巨著。它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 科学社会主义等学说为一体,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而且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 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再生产 过程和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所以,《资本论》并不仅仅是资 本主义历史命运的判决书,而且还是一部蕴含着丰富理论资 源的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然而,十分遗憾的是,我们在学 习、研究和应用《资本论》理论的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和强 调了《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结 论性原理,似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资本论》已经完成 了它的历史使命,甚至已经“过时”了。但是,当我们步入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后,市场经济发展所出现的一系列 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资本论》不仅 没有过时,而且具有强大的理论生机。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 地位,是任何其他经济学著作都不能代替的。它所蕴含的丰 富的经济理论资 源,对 于 指 导 人 们 正 确 认 识、研 究 和 对 待 当 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仍然具有真理性的 理论价值和历史性的实践意义。 二、问题的说明 ( 一) 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论 。马克思在 《资本论》序言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 “我的观点是: 社会经济 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这里所讲的“自然历史 过程”,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革,受到社会发展 内在规律的支配,具 有 不 以 人 的 意 志 为 转 移 的 客 观 必 然 性, 从而是一种“自 然 历 史 过 程 ”。一 是 就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形 态 的 发展来说,由 人 类 社 会 生 产 力 与 生 产 关 系 的 矛 盾 运 动 所 决 定,奴隶制社会的 经 济 形 态 代 替 原 始 社 会 的 经 济 形 态 ,封 建 社会的经济形态代替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的 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形 态代替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经 济 形 态,都 是 一 种“自 然 历 史 过 程”; 二是就人类社会实现社会经济联系或经济调节的基本 形式而言,商品经 济 代 替 自 然 经 济,未 来 计 划 经 济 代 替 商 品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

从《资本论》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依据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

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依据《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中并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内容。

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资本论》并没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供直接的理论基础。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资本论》为它提供了间接的辩护,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利用。

所以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一、《资本论》相关内容《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经典著作,耗费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半个多世纪的心血。

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经济问题,一直到1883年3月14日去世时仍在修改《资本论》的手稿,可以说,它是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成的一部科学巨著。

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集中体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论》共分三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一卷主要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和货币入手,阐释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二卷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之间的矛盾运动,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第三卷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浅谈《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浅谈《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作者: 王新华
出版物刊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7页
主题词: 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资本论;劳动者;生产资料公有制;联合劳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摘要: <正>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

它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资本论》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

它的最终目的,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说明其历史的过渡性和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所以,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系列重要范畴时,沒有局限于对这些范畴本身的研究,而是着力刻划了它们所包含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根本性矛盾,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辯证转化和历史归宿,设想了它们的对立物。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探析摘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之一,对我国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有选择地借鉴先进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典的理论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资本论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资本论》;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剖析一、《资本论》的科学先进性马克思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哲学与西方经济,《资本论》这本集其思想于大成的著作一经出版,遍震惊了西方学术界。

虽然当代的经济发展飞速,与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资本论》在当今时代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地位。

这是因为马克思结合了科学性与革命性,批判性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体系,把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

在这本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规律,这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动力与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更突显出其先进性。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最为全面深刻的证明与应用。

一些资本主义学术界少数学者认为《资本论》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了,要求用西方经济学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的地位。

但是无数的实践证明,《资本论》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先进性,马克思经济思想并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我国把握时代趋势的理论基础,也指导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

研究好《资本论》的理论内涵,立足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实情,对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大意义。

《资本论》提出科学的经济分析法,揭示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阐述合适的经济原理,这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先进性。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与社会问题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与社会问题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与社会问题1. 引言概述:在当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广泛存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规律和社会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资本论》对于理解这些规律和问题提供了独到的分析和观点。

本文将以《资本论》为基础,探讨其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目的和结构;其次,我们将深入剖析《资本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市场和工资问题以及市场竞争和垄断问题;然后,我们将关注社会问题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重点探讨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不均、社会阶级与贫困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方面;接下来,在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部分,我们将提出思考与建议,包括政府政策实施与监管措施、公平正义观念的普及与提高,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资本论》的经济规律和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促进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理解。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建议,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便是本文引言部分的内容,概述了文章的背景、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将详细讨论《资本论》的经济规律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社会问题。

2. 资本论的经济规律:2.1 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他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经济规律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价值减去其自身工资所得后剩下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力进行商品生产,从而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和获取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属性。

劳动力作为商品被买卖,其价格即工资与其实际创造出来的价值之间存在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并成为资本积累和利润增长的基础。

《资本论》第三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资本论》第三卷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

作者: 肖灼基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系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探索
页码: 71-77页
主题词: 剩余产品价值;社会平均利润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商业资金;社会生产价格;资本论;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过程
摘要: <正> 《资本论》第三卷是这部伟大著作理论部分的完成。

这一卷所要揭示和说明的,是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形式,以及各个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这里所阐述的各种资本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相互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①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存在着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社会。

资金运动也仍然采取工业资金、商业资金、借贷资金等具体形式。

由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工业、农业、金融、商业之间有着不同的物质利益,剩余产品及其价值也必须在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合。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资本的积累过程和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用——资本的积累过程和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
( 一 ) 对 就 业 的 不利
全卫生教育 ,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 ,减少 职业危害 ” 。 三 、利用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保障劳动者权益 资本积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消极作用是资本积累会对无产 阶级的 价值分配乃至命运 不利 ,最终 结果 是两极 分化 严重 ,最终造 成社 会动 荡; 而积极作用是资本积累是扩大再 生产的源泉 ,追加资本来 自于资本 化 的剩余价值 。所以 ,工人阶级用剩余 劳动 的价值贡献给 了雇佣 追加劳 动 的资本 ,其 中不变资本投向厂房、机器类生产资料 ,可变 资本 用于雇 佣劳动力 ,这样就有了规模扩大的再生产 。总结起来 ,资本积 累的积极 作用能够先把生产规模扩大 , 让 更多的劳动者得到工作机会 ,或者 是既 定 的劳动者得到更多分配。也就是我们平常讲 的先把蛋糕做 大 ,再利用 税收 、转移支付等财政分配制度保 障劳 动者 的分配更合理 ,切实 提高劳 动者的生活水平。下面就介绍 如何就非财政角度 ,分配做大了的蛋糕 : ( 一 )执 法部 门增 强 劳 动 执 法检 查 ,优 化 劳动 合 同 管理 制 度 。 从制度上 ,劳动执 法部门要杜绝拖欠和克扣工资 的现象 ,加 大对违 规企业 的惩治力度 ,建立拖欠 工资黑名单 。并在技术上建立工 资支付的 保证金制度和监控制度 ,严格 执行劳动合 同约定 ,定时定期发清 劳动者 报酬 。在监管职责上 ,执法部必须切实履行劳保监管职责 ,监督企 业配
( 作 者 单位 : 四川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马克思 在 《 资本论 》 第二 十三章 “ 资本 主义 积累 的一般 规律 ” 中 通过分析和研究伴 随着 资本 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供 求关系 的影响 ,深刻 阐述 了相对过 剩人 口产生的根本 原因 、相对过剩人 口的形 式和作用 。 ( 二 ) 资 本 积 累对 工人 创 造 价 值 的剥 夺 在简单再生产过程 中 ,剩余 价值伴 随着资本周期 性地产 生 ,这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 占用 的收入 成为 了资本家 的消费基 金。 “ 周 期性地 获得 , 也得周期性地消耗 ” 。虽然资本规 模并没 有扩大 ,但 这不改 变工人 得到 的货币收入只是其创造价值 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 ,维持 工人生活 和繁衍 的可变资本用 于个人 消费时,有 给蒸汽机添煤 加水 ,给机轮加油 的残酷 意味 。 ( 三 )资本积 累与休息休假权 的博弈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

《资本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作用摘要:由美国XX年8月“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如洪水猛兽一般,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

危机产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新自由主义理论行不通。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

“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

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

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对我们准确地认识金融危机,进而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金融危机;市场经济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但是,在苏东剧变以后,伴随着一些西方国家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等言论,以及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的背景下,《资本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备受冷落。

随着XX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人们开始不断地思索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危机的对策,这时大家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

1国外的共有产权制度由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自X X年3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了两年多,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危害也不断加深,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如雷曼兄弟公司的倒下,以及大量银行的倒闭,使得许多企业的融资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受次贷危机拖累,英国北石银行遭遇挤兑,瑞银蒙受巨额损失,各主要世界性银行的利润大幅下降,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增加了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加大了国际协调处理次贷危机的难度。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

《资本论》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作者:吕新沛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9期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有必要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与再思考,本文着重从发挥劳动者积极性、深化劳动范畴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来对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分别进行阐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经济应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在增加实力与活力的同时,许多新生事物也对原有的机制和理论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该如何坚持与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注意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指出价值的本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它的形成实体是抽象劳动,只有人类劳动才会凝结成价值,土地、机器设备、自然资源等非劳动要素,尽管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价值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并没有创造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

对于政府而言,首先,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宏观调控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扭转当前物价过快上涨的趋势,严厉打击各种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最终将物价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尤其是那些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诸如楼市、大宗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等,更要严格控制,从而保障劳动者的正常生活,为充分发挥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要逐步解决我国贫富悬殊的问题,目前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平,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都是极其不利的。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税收、财政补贴等措施,打击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利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行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扩大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和最低工资标准,避免拖欠劳动者工资尤其是农民工工资的事件再次发生,初次分配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平,二次分配更要注重公平,让广大劳动者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8期(总第405期) 2017年8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8(General Serial No.405)August,2017㊃理论研究㊃‘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㊂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要构建科学严谨的系统化经济学说,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更好地体现出对‘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㊂关键词:‘资本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经济运动规律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7)08⁃0003⁃06‘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而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著作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那种认为‘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不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是肤浅和错误的㊂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多以‘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资本论“等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设想为主要依据,①同时受到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刻影响,对‘资本论“的理论㊁逻辑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得非常不充分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实践和政策内容,虽然在理论内容上已大不同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苏联范式”,但就目前已经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著和教材等成果来看,一方面,还存在着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明显痕迹,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上仍然以社会主义所有制为出发点;②另一方面,仍然未能体现出对‘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㊂①②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别代表不同的理论流派,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列宁明确地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㊂根据马克思关于所有制㊁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有关论述,从所有制出发理解生产关系和构建理论体系,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1]㊂收稿日期:2017⁃06⁃10基金项目: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A170401)作者简介:邱海平(1962-),男,湖北孝感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研究㊂E⁃mail:1255596484@ 4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8期 总第405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需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设想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现实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的理论指南,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不仅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资本主义为前提,而且这些论述更多地属于一种设想或推论,不是一种严格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只有‘资本论“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体系,‘资本论“不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而且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实情况来看,需要深入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借鉴和运用‘资本论“的理论㊁方法与逻辑㊂从这个认识出发,本文着重从‘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㊁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等三个方面进行讨论㊂ 一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所以首先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对于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无论是从整个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研究目的的确立,是影响理论形态的首要因素㊂就‘资本论“的研究目的之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来说,毫无疑问,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经济学,但是,马克思当年的理论任务与当前这一时期理论任务的历史性差别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地指出: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1]㊂然而,‘资本论“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目的,即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的历史性,进而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最终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㊂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什么?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并对社会存在的发展有重要的能动作用㊂所谓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各种社会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学㊁政治学㊁法学和哲学等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和意识形态,其理论形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的客观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及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服务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在研究目的上存在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因而在揭示运动规律这一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是完全一致的;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论“面临的任务又存在重大差别,具体来说,‘资本论“的任务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服务㊂另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而且马克思把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理解为一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经济制度㊂然而,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某些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表现得不充分,换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在某些方面的规律性可能不是十分明显㊂从根本上来说,客观实践发展的成熟程度决定了理论本身的成熟程度㊂假如承认这一点,那么就不能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完全像‘资本论“那样,只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而是必须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运行状况及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而提出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主张㊂综上所述,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概括为: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建设性对策主张㊂必须把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才能体现出科学性㊁现实性与建设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需要㊂ 二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㊂可以说,整个‘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正是围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来构建和布局的,其中,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㊁流通与分配相统一的过程㊂由此可见,研究对象规定了理论体系及其内容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种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㊂在前一种解读中,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中国特色”;在后一种解读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理解或界定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种理解仍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线性发展和延伸,未能充分反映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具有的巨大理论创新含义和价值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这种理解面临的问题是,按照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通行的理解,政治经济学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一特定国家的经济运动作为研究对象㊂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属性上具有一致性㊂然而,在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同或相通之处的同时,更应该充分认识它们的重大差别㊂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㊂共同点在于,二者都以社会主义研究为目的㊂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差别则一目了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社会主义”,而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㊂问题在于,马克思是如何研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呢?难道脱离开一定国家的具体经济过程就可以认识这一问题吗?显然不能㊂事实上,马克思在那句话的后面紧接着指出: 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㊂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1]㊂在‘资本论“第一卷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 这个人的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1]㊂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表明,‘资本论“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对英国经济现状及经济史的研究㊂当然,在研究现实经济材料的同时,马克思又通过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继承创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㊂很明显,这里涉及到国家与社会经济形态的关系问题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问题㊂概括地说,政治经济学所要揭示的是关于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形态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更多的是通过理论抽象所得到的范畴,其实际运动则总是表现为一定国家的经济运动过程㊂因此,从来不存在脱离以一定国家的经济运动作为考察对象而得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㊂换而言之,政治经济学总是通过对具体国家经济运动的研究,进而得到关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一般理论,这一点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说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也是全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客观事实㊂①由此可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和范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第一次明确地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为一门学科,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研究对象㊂这一点至少在5‘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①恩格斯曾经指出: 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2]㊂6财经问题研究 2017年第8期 总第405期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相对于已有的相关认识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㊂其创新性表现在,这个概念非常明确地重新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对具体国家经济运动过程的研究,进而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运动规律㊂这里实际上涉及到另外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究竟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㊂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逐步充实和发展㊂由于现实社会主义都是起源于不发达国家,而不是起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且表现为一个一个国家的现象,而不是超越国家的现象,因此,现实的社会主义一开始就面临着究竟如何对待和处理具体的实践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理论的关系问题㊂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把现实社会主义理解为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实现,也正因为如此,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较多地受到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重大影响㊂例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㊁取消商品生产等㊂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毛泽东,虽然他们都对落后条件下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们都没能突破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规范性认识和规定㊂笔者认为,离开或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就不存在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但是实践表明,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行性和可能性的角度来看,完全囿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规范性理论和规定,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同社会主义的目标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㊂正是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发展道路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不断深化和升华,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㊂随后,中国共产党历任领导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观点,并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㊂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㊂在承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同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相比确实存在很大差别的前提下,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仅仅理解为只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这样的理解会淡化甚至掩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差别,从而大大地削弱或淡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独创性和普遍性价值,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范畴和理论的巨大创新价值和意义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为重大的差别在于,它们体现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本身的不同理解和方法论差异㊂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又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的实践性㊁创造性和民族性,贯彻的是一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理论指导性与实践创造性并重的思想方法,体现着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及一般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逻辑㊂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更多地贯彻的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思想方法,更多地体现着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的逻辑,更多地采用一种规范的思维方法,更多地侧重说明社会主义 应该如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需要更多地分析现实的社会主义究竟如何巩固和发展,发展的形式㊁道路和规律是什么等问题㊂从这些方面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个范畴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㊁对照㊁批判㊁吸收㊁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㊂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㊂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3]㊂习近平总书记实际上已经非常深刻而明确地揭示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之一,即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既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经济学尤其是西方主流经济学㊂因此,需要创建一种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新政治经济学㊂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才能满足这样一种需要㊂当然,这样的理解,决不排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坚持和运用,更不排斥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不排斥对于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和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借鉴和吸收㊂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㊁面临的理论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对象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扩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且还要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而这种分析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也就是说,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层扩展研究对象㊂除此之外,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仍然处在建设和发展之中,改革仍然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必须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政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直接的建设性主张和建议㊂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必须体现科学性(规律)㊁实践性(实际运行)和建设性(战略与政策)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㊂ 三㊁‘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众所周知,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以新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为前提的㊂而要创立一个完全不同于现有各种理论体系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同样必须以新的历史哲学为前提㊂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界都确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教条主义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运用唯物史观强调 生产力标准”,用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什么只能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不能搞高级阶段的或完全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不能彻底贯彻同一个 生产力标准”来解释中国为什么要搞公有制和社会主义㊂因此,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和逻辑上的不一致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际历史过程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相应的上层建筑不是建立于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相反,它是通过政治革命先建立起上层建筑(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然后再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㊁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以这种独特的路径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㊂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演进,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范式的发展逻辑㊂这里自然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理论或认识上的问题,即究竟如何看待和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㊂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与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这样的理论范式不一致,是否必然陷入这样的两难困境:要么说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要么说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根本就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㊂笔者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两难选择㊂要想科学地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身及其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样两点: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具体国家的发展规律㊂例如,从世界范围来看,有的国家或民族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并不完全依次经历全部五个社会发展阶段,而是有可能跨越 卡夫丁峡谷”或其他 峡谷”,现代中国历史和美国历史就是最典型的例证㊂人类社会发展的极为丰富的历史本身表明,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否则根本无法正确认识人类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㊂第二,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来看,一方面,它是马7‘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

《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简论《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洪灏,雷菁(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摘要:《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

《资本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南,学好用好<资本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5)07一O009—05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特一、《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殊。

义的基本观点,是邓小平同志制定中国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的理论前提改革方向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兼容。

邓小平同志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理论根据就是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强调市场经济只是手段,不具有决定经济制度的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性质,市场经济不能与资本主义等同。

“市场经济产力。

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理论界有很济。

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国际化大疑问。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例这个客观需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如苏联的瓦解证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的形式和手段。

也可以说,市场经济即是发达的另外,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鼓吹市场经商品经济,或者说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商品济就是资本主义,他们总是力图把二者等同起来,经济;是市场充分发育,形成了完备的市场体系,抹杀二者的区别。

因此,只有从理论上弄清市场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资源配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把一般商品经济与资本置的主要力量的商品经济。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1. 引言在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

然而,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经典著作《资本论》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著作之一,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2.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影响我们需要了解《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影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剖析,为我们理解资本运行规律、市场机制和生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不仅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启示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和市场调节。

深刻理解《资本论》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3.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度影响我们需要探讨《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度影响。

《资本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商品生产、货币流通、资本积累、利润率规律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确立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如何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等问题,都可以从《资本论》中寻求启示和指导。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广度影响。

4. 《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基于《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

可以指导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引导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辩证关系。

可以指导我们更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点和难点,推动我们更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可以指导我们更灵活地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推动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经济挑战和风险。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毕业论文作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集大成,《资本论》问世已经一百多年,资本主义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原则仍未过时,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创造性运用《资本论》理论和方法的典范,充分彰显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

编辑。

一、《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源流”关系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理论的“硬核”。

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研究中得到详尽的证明和具体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有机统一,既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促进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也是设计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点所在。

《资本论》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部理论体系严密而完整的经济学巨著,并自始至终贯穿了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要从理论上回答怎样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突破集中体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领域。

简历大全/html/jianli/ 《资本论》的科学原理是同其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紧密交融的,是唯物史观视域中抽象的一般原理与具体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克服不顾社会和历史条件变化,僵化、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者:雷桂贤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4期摘要:《资本论》作为一部光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含有丰富的涉及到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例如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市场经济主体理论、市场经济分配体制理论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07-02《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光辉著作,它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经济作出了正确的科学分析,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指南。

《资本论》问世已经一百多年,资本主义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它的基本原则仍未过时,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有力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资本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资本论》虽然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没有专门研究和阐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有关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在《资本论》中也有很多设计,其中不乏被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科学预见。

《资本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资本论》对市场经济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研究,马克思在这部巨著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他使用了很多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词语或者市场经济的同义词,如商品生产、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等概念,特别是其中有关商品价值和货币的理论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基础。

第二,马克思在研究资本运动的《资本生产过程》、《资本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对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运行理论、市场经济宏观平衡理论和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体系理论,在市场经济体系理论中对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都作了深刻的论述,为我党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养料。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其 次 , 助 于 形 成 我 国改 造 传 统 产业 、 升 产 业 结构 的指 导 有 提
思 想 。虽 然 马 克 思 再生 产理 论 所 关 注 的是 物 质 生 产 部 门 两 大部 类 之 间 的 生产 与交 换 关 系 ,两 大 产 业 的 划 分 与 现 代 经济 中三 次 产 业 的划 分 有 本 质 上 的不 同 , 是 , 论 是 对 两 大产 业 还 是 三 次 但 无
马 克 思 的社 会 资 本 再 生 产 理 论 揭 示 了在 当 时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条 件 下 资本 发 展 的 自我 内在 张 力 ,以 及 社 会 生 产 协 调发 展 的 内
仅 搞 产 品 经 营 , 且 搞 资 产 经 营 , 有 效 地 提 高 企 业 总 资金 的整 而 更 体效益。
策 的合 理 指 引 下 , 国 经济 一 定 能 实 现 又好 又 快 的 发 展 。 我 最 后 , 强 企 业 的 经 营管 理 , 步 实 现 管理 现 代 化 。 业 资金 加 逐 企 循 环 、 转 速 度 的快 慢 , 取 决 于 生 产 中 的 物 质 技 术 条 件 外 , 周 除 又 同企 业 的 经 营 管 理水 平 密 切 相 关 。在 自然 条 件 和 物 质 技术 条件
分 , 马 克 思 社会 再 生 产 地基 本 理 论 的 前 提 。 会 总 产 品 的价 值 是 社
产 业 , 是 对 国 民经 济 总 体 产业 的研 究 , 是要 加强 产 业 之 间发 都 都
展 的协 调 , 进 产 业 的合 理 化与 运 行 的高 效化 。 一 理论 思 想 在 促 这 今 天仍 然 有 指 导 意 义 , 助 于我 们 改 造 传 统 产 业 , 力 发 展 现 代 有 大

《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部鸿篇巨制。

这本书科学地说明了雇佣劳动与资本制度的社会经济结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指出这一过程的实质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新社会的产生;阐述了单个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不断被破坏,引起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分配理论,进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结构。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它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基本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吸收了很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包括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但是摒弃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坚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得出了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革命结论,使无产阶级有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此外,《资本论》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唯物史观的典范,是活的辩证法。

《资本论》又是一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

剩余价值是贯穿《资本论》的红线,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了科学。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强大武器,指出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指出了解放的道路。

《资本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已经从自由竞争时期进入了垄断时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论》的普遍原理仍然适用,并没有完全过时。

《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指路明灯。

资本论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例如,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等等。

不仅如此,它还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一、货币理论概要马克思从根本上回答了商品怎样、为什么和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等问题,提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全面地论证了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从而制定了科学的货币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

关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05页指出:“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商品交换是个人过程和社会过程的对立统一运动,只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达到统一,交换才能实现。

正如马克思在104页指出:”同一过程不可能对于一切商品所有者只是个人的过程,同时又只是一般社会的过程。

”这样,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分离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成了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商品上,货币便产生了。

在历史上,贝壳等都曾做过货币材料,但相比于贵金属,它们的属性优势相对较小。

于是,货币形式就日益转到那些最适合的贵金属身上。

金银终于成了执行货币职能特殊商品而成了货币。

所以,货币是固定起一般作用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它的职能上,而货币的职能体现在它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方面。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05页指出:“金的第一个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或者说,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

”这就明确了价值尺度的功能是怎样产生的。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实现价格,通过实现价格,把商品所有权转让给买方,转让给提供交换手段的人。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正是这两个基本职能的统一。

货币贮藏的对象的金银或者金银饰品,货币贮藏职能在货币流通中自发地起着一种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上产生的,它包括了二个方面:一是现金交易,一是赊账交易。

最后,当商品流通领域越过国家的界限产生了世界贸易时,货币就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复制链接]witland该用户从未签到14万 主题 13万 帖子 15万积分管理员积分158519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6 08:32:00 | 只看该作者 试论《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 杜人淮 孙 峰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坚持和正确运用《资本论》理论的“硬核”,继承和发展了《资本论》的一般原理和规律,拓展了《资本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关键词]《资本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解读《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集大成,它不仅逻辑地表述了资本主义特定的经济规律,而且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经济规律。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创造性运用《资本论》科学方法和理论的典范,并充分彰显了《资本论》的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

解读《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源流”关系,对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指导地位和应用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持和正确运用了《资本论》全部理论的“硬核”著名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Lmrelakator)认为,任何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均有一个公有的“硬核”。

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研究和论证中得到详尽的证明和具体运用,是马克思《资本论》全部理论的“硬核”,并被马克思看作“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1]32。

恩格斯在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明确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1]38列宁也清楚地表明了《资本论》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之间的密切关系:“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2] 10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为理论支撑,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唯物史观告诉人们,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为主线,人类的一切发展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主线。

马克思《资本论》沿着唯物史观这两个主线,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发展生产力是以牺牲人本身的发展为代价的本质,而且把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有机统一明确为资本主义替代社会的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有机统一,既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同时又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实现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点,也是设计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点所在。

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372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结晶。

“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成为衡量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而且是设计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同样把握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本身的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一基点。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江泽民同志及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提出来的,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后,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的各种不平衡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平衡以及经济发展本身出现的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发展和以人为本恰恰是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更加闪烁着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

不仅如此,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体现着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撑。

《资本论》以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部理论体系严密而完整的经济学巨著,并自始至终贯穿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我国社会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仅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而且也没有成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关系。

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远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扬弃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后所建立的那种社会主义,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应当也必须是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按照唯物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要从理论上回答怎样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某些不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基于这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并集中体现在所有制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领域。

在所有制关系上,明确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为了适应较高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能从全社会角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为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多层次特点,应当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分配关系上,明确了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不仅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而且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交换关系上,公有制占主体并允许非公有制存在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个别劳动不能直接作为社会劳动来交换,而必须折算成社会劳动才可以交换。

这种交换就是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能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优势,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资本论》的科学原理是同其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紧密交融的,是唯物史观视域中抽象的一般原理与具体的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不断克服不顾社会和历史条件变化,僵化、教条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它一方面坚持了《资本论》提出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的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不难看出,历史唯物主义在以下三个层面内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之中。

其一,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和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其二,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其三,把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其它方面的建设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使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范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承和发展了《资本论》中的一般经济原理和规律人们通常认为,既然《资本论》发现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4]776其得出的经济理论观点和结论,反映的就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不可否认,马克思创立的《资本论》,其批判的目标指向非常明显,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资本论》中包含一切社会都适用的一般经济运动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5]10尽管这里的“现代社会”特指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但《资本论》是把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它的特殊社会实现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为此就必然要阐明有关社会经济运行的许多一般原理和规律。

即使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阐述的一些原理与规律,如果抽去资本主义的特定关系,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适用性。

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资本论》的一般经济原理和规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1.继承和发展《资本论》中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一般原理和规律。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是从商品开始的,抽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性质,其揭示的有关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许多一般规律,对于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中国仍具有一般性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揭示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一般规律,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并不直接调节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而是以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衡量标准,靠竞争、供求和价格三大市场机制为外在作用形式来强制地迂回地发挥其作用,从而迫使企业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资本的有机构成,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马克思通过一再批评穆勒,指出商品、价值、货币、市场、市场机制等范畴本身都不具有阶级性,可以与多种社会经济相结合,不能与特定性质的社会经济划等号,也不能用商品经济来说明和判断任何生产方式的特点。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6]4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与完善阶段,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了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充分尊重和发挥价值规律,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等一系列市场配置资源的论断和理论。

2.继承和发展《资本论》中所有制概念下的产权理论。

马克思是最早在所有制概念下涉及产权理论的经济学家,西方产权学派代表人物S?佩乔维奇甚至认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理论的社会科学家”[7]36。

《资本论》在所有制概念下对产权理论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