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劝子
诸葛亮与诸子思想
诸葛亮与诸子思想本书谈到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但不系统。
诸葛亮曾写过一段论诸子的文章:“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
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
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
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
许子将长于明藏否,不可以养人物。
此任长之术者也。
”可见他诸子兼修,博采众家之长。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了所谓“九流十家”。
纵观诸葛亮生平,与“九流十家”(去之以小说家,代之以兵家)皆有契合点,暂且罗列如下。
一、儒家。
诸葛公之所以被后世帝王推崇,是因为他恪守君君臣臣之道。
身为两朝丞相,尤其在刘备死后,他大政独揽、权倾朝野,但始终绝无二心,“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刘禅与诸葛亮这一对少主老臣,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君臣关系。
《论语》中所谓“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实乃孔明之谓也。
二、道家。
正如本书所说,“诸葛亮的主静思想源自道家”。
《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正是老氏所云“致虚极,守静笃”吗?且此句与道家经典《文子》所载“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极似。
在文学影... 显示全文本书谈到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但不系统。
诸葛亮曾写过一段论诸子的文章:“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
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白起长于攻取,不可以广众。
子胥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
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
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以事暗主。
许子将长于明藏否,不可以养人物。
此任长之术者也。
”可见他诸子兼修,博采众家之长。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了所谓“九流十家”。
纵观诸葛亮生平,与“九流十家”(去之以小说家,代之以兵家)皆有契合点,暂且罗列如下。
一、儒家。
诸葛公之所以被后世帝王推崇,是因为他恪守君君臣臣之道。
身为两朝丞相,尤其在刘备死后,他大政独揽、权倾朝野,但始终绝无二心,“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初中语文诫子书
本文节选自《诸葛亮集》。
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二、重点字词⑴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以----来。
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⑺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⑽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⑾险躁:轻薄浮躁。
险,轻薄。
⑿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⒀年与时驰:年纪虽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4)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5)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6)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
(17)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8)将复何及:又怎么还来得及。
三、翻译句子1.夫君子之行,。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能做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要想增长才干就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没有办法学有所成。
3.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没有办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室,到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作者诸葛亮写这封信得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3.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淡薄名利宁静致远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上的特点。
专题08 《诫子书》(典题精练)(解析版)
专题08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诫子书》『典题精练』一、(2021·河南郑州市·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子书》)(二)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
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
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①,竟不入学。
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
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
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②,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释:①丁艰:旧时称遭父母之丧为丁艰。
②受黜:受到罢免或遭到降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B.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乎/ 夫君子D.夫君子之行./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把语段(一)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这两封家书,劝勉对象有什么不同?作者信中强调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4.为了达到劝勉目的,两个文段的作者分别是怎样劝勉的?【答案】1.C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劝勉对象看,文段一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而文段二是曾国藩嘱咐弟弟的。
从内容看,都强调了进德、修业(或者说培养品德、学习)两方面内容。
《诫子书》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四)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不仅从正面进行教导,还从反面 进行劝诫。
活动:1分钟快速背诵词语及解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书
行:行为操守
静: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 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通译全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反复朗读“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体会诸葛亮讲的本 意和言外之意。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叮咛中的严肃,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 要集中精力。
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对比来帮衬。
(五)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劝儿立志,要早行动,要 珍惜时光,方能成就学问,早日成才。
他说:时光匆匆,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像枯叶一样衰败零落,对社会毫无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 着那穷困的居所,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结合书下注释重点引导理解“驰”和“去” “接世”在 语境中的意思。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 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书中。
诫
夫( fú ) 淡泊(dàn bó) 淫慢( yín )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以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
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最近在看三国,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三国人物的志向远大,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等特性,真让我叹服啊!中国的历史真是博大啊,应该好好学学!《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诸葛亮劝戒简洁的名言
诸葛亮劝戒简洁的名言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2.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诸葛亮《诫外甥书》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4.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
——诸葛亮《后出师表》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6.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将苑·卷一·将刚》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前出师表》9.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湖,欲求游洋之势,奔涛戏浪,何可得也。
——《将苑·卷一·兵权》10.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将苑·卷一·习练》11.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12.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诸葛亮《后出师表》13.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14.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
——诸葛亮《后出师表》15.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
——《将苑·卷一·将器》16.夫为将之道,必顺天、因时、依人以立胜也。
——《将苑·卷一·智用》17.以众击寡,利以清晨;强弩长兵,利以捷次——《将苑·卷二·便利》18.赏于无功者离,罚加无罪者怨——《将苑·卷二·自勉》19.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将苑·卷一·将材》20.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将苑·卷一·习练》。
历史趣谈:诸葛亮劝刘备杀儿子 刘备言听计从把儿子赐死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诸葛亮劝刘备杀儿子刘备言听计从把儿子赐死了导语:刘备这厮,每逢危机时刻,总是弃妻子走,结果是数丧嫡室。
到了刘备投奔刘表之时,他依然没有儿子。
当时长沙刘氏有个外甥,名叫寇封,《三国刘备这厮,每逢危机时刻,总是弃妻子走,结果是数丧嫡室。
到了刘备投奔刘表之时,他依然没有儿子。
当时长沙刘氏有个外甥,名叫寇封,《三国志》记载他武艺不错。
刘备膝下无子,就收养寇封为儿子,将他改名刘封。
刘封成了刘备的儿子后,追随刘备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
刘备攻打四川刘璋之时,刘封与诸葛亮张飞等人齐头并进,为刘备占据蜀地出力良多。
但是这个时候刘禅慢慢长大,刘封的地位就显得非常尴尬,刘封却全然不知危险在向他步步逼近。
刘备派刘封统帅孟达部攻打上墉,上墉太守投降,刘封被刘备封为征北将军,达到他人生的巅峰。
刘封平定上墉的时候,关羽正在攻打襄樊,关羽让刘封派兵助战,刘封置若罔闻。
关羽兵败被杀后,刘备迁怒于刘封孟达。
孟达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投奔曹魏。
孟达给刘封写了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告诉刘封说:“我们对关羽见死不救,刘备不会放过我们,你带兵投曹魏,这边已经答应给你封侯之位。
”刘封认为刘备是他爸爸,虎毒不食子,刘备不会杀他,就拒绝了孟达的劝降。
恰在此时,上墉太守造反投奔曹魏,刘封被上墉太守打败,逃回成都。
刘封回来后,刘备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儿子。
诸葛亮对刘备说:“刘封为人刚猛跋扈,连关羽的面子都不给,恐怕易世之后,没人制得住他。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觉得阿斗武功不如刘封,心狠手辣也不如刘封,无论哪方面都不如刘封,将来要是自己去世之后,阿斗肯定制不生活常识分享。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诫子书》
,介绍《诫子书》背景、诸葛亮的心态以及对儿子的劝告。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自己三个儿子的一封信,出自《三国志•卷十六•诸葛亮传》,也被尊称为“三国教育宝典”,是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一本书。
诸葛亮曾经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因为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智慧,帮助刘备称霸天下。
在战乱年代,诸葛亮深知尚武是孩子们竞争的利器,于是就给儿子们发出这封信,旨在指引他们谨慎地掌握武艺,而不是将心思完全放在身材上。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以慈爱的父亲形象,劝谕儿子们以信用来赢得人心,以自律来守信,以和气来消界,以明智来明辨,以宽厚来化解,并提醒他们不要害怕死亡,充实自己的内心,为将来做好准备。
诸葛亮说:“人性之所以可变,在于他们害怕死亡,而也渴望生存。
如果不惧怕死亡,就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不会去做错事。
”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言简意赅,用理性的语言,把自己的理念贯穿到每一句话中,激励儿子们勇敢前行、进取神清,同时也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谦虚谨慎、心怀大智、志存高远、诚实友善。
关于诸葛亮的十个典故
关于诸葛亮的十个典故
1.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次拜访刘备,以劝其投奔刘表。
2. 诫子书:诸葛亮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写下了这篇著名的《诫子书》,其中提到了许多人生道理。
3. 七擒七纵:诸葛亮为了挑战魏国名将张郃,设计了七擒七纵的计谋,最终成功地将张郃擒获。
4. 草船借箭: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计谋,奇袭魏军,使得曹操大败。
5.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是一种机械运输工具,可以加快军队的行军速度。
6. 空城计:诸葛亮在对付司马懿时使用的空城计,让敌军惊恐不已,最终取得了胜利。
7. 合纵连横:诸葛亮提倡的合纵连横的策略,使得各个诸侯国之间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外敌。
8. 祭黄天:诸葛亮每年都会祭黄天,以祈求天命之力帮助自己的事业。
9. 神仙姓刘:诸葛亮在刘备的帐下,曾经说过“神仙姓刘”,意思是天命所归,刘备会成为天下霸主。
10. 辞官归隐:诸葛亮在武侯祠宣布辞官归隐,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隐士。
- 1 -。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惜时的句子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惜时的句子
《诫子书》里,告诫儿子要修身治学要惜时的句子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从反面提出要珍惜时间的。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
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诸葛亮--《戒子篇》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作者:诸葛亮诫子书介绍:《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此文曾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夫(fú)君(jūn)子(zǐ)之(zhī)行(xínɡ),静(jìnɡ)以(yǐ)修(xiū)身(shēn),俭(jiǎn)以(yǐ)养(yǎnɡ)德(dé)。
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ɡ)志(zhì),非(fēi)宁(nínɡ)静(jìnɡ)无(wú)以(yǐ)致(zhì)远(yuǎn)。
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ɡ)也(yě),才(cái)须(xū)学(xué)也(yě),非(fēi)学(xué)无(wú)以(yǐ)广(ɡuǎnɡ)才(cái),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chénɡ)学(xué)。
淫(yín)慢(màn)则(zé)不(bù)能(nénɡ)励(lì)精(jīnɡ),险(xiǎn)躁(zào)则(zé)不(bù)能(nénɡ)治(zhì)性(xìnɡ)。
三国 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原文:诫子书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淫(yí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什
么
在诸葛亮的《劝诫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不静则不能远。
诸葛亮劝子女,只有静下来,才能陶冶身心,静心反省,不能静下来,就不能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有一个安静的环境。
这既是诸葛亮人生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儿子的要求。
这封信要告诫儿子要养成健康节俭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品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志存高远。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清新淡雅,简单合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本文的特色。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信。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蜀汉民族事业日夜操劳,帮助自己教育儿子,所以写这封信警告诸葛瞻。
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这篇文章阐述了修身养性、学会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也算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后来成为修身养性的名篇。
诸葛亮的家训
诸葛亮的家训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20年第43期诸葛亮勤于教育子弟,在处理政事、军事之余,写下了《诫子书》等家训经典名篇。
其家训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劝勉子侄成为国之重器。
诸葛亮早年无子,曾要求过继兄长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
后来,诸葛亮有了两个亲生儿子,即长子诸葛瞻和次子诸葛京。
诸葛亮对子侄都很喜欢,希望他们成为国之重器。
他在《与兄瑾言子瞻书》中说,诸葛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短短几言,生动反映了诸葛亮疼爱儿子的殷殷之情与担心他成不了国家栋梁的隐隐忧虑。
为了使子侄能成为国之重器,诸葛亮让他们都担任一定的职务,在兵战中锻炼成长。
他在《与兄瑾言子乔书》中说,诸葛乔本来该回到成都,但现在诸将子弟都要参加后勤运输,我考虑他宜与大家荣辱与共,故现在派其督率五六百名士卒,与各位将军的子弟一起在山谷中运输粮草等军用物资。
诸葛乔跟随养父诸葛亮在汉中征战,成长十分迅速。
二是静学广才,养德明志。
诸葛亮幼时失去双亲,颠沛流离,经受了许多磨难,这锻炼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
在隆中隐居耕读期间,他又提高了自己在道德文章、兵法韬略等方面的修养。
他用自己的这些体会训诫子侄,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德、才、学、志的关系。
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一个人格高尚的君子的操行,便是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生活节俭来涵养品德的。
不能淡泊就无法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能宁静就无法达成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有安静的心境,而才干必须从学习中得到。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
诸葛亮很注意教导子侄立志,在写给外甥庞涣的家信中,他说一个人“志当存高远”,如果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便会碌碌无为地拘泥于世俗,默默无闻地束缚于情欲,永远处于凡人之中,甚至沦为庸俗下流之辈。
三是励精治性,戒逸除骄。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以内
《诸葛亮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呀,是一个特别聪明、特别厉害的人。
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次,曹操带着好多好多的士兵来攻打刘备他们。
大家都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诸葛亮站了出来。
他不慌不忙地想了个好主意。
他让士兵们在城门口扫地,自己坐在城楼上弹琴。
曹操来了一看,心里直犯嘀咕:这城里怎么这么安静,会不会有埋伏?诸葛亮弹着琴,一点也不害怕。
曹操觉得太奇怪了,不敢进攻,最后带着士兵走了。
这就是有名的“空城计”。
还有一次,刘备想要去打东吴,为他的兄弟关羽报仇。
诸葛亮劝他别去,可刘备不听。
结果打了败仗,刘备也生病了。
在他快不行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可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刘禅,帮着他管理国家。
诸葛亮还发明了一种很厉害的东西,叫木牛流马。
这东西能帮着士兵们运粮食,可方便啦!诸葛亮总是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袍,手里拿着一把扇子。
他一摇扇子,就会想出好点子。
小朋友们,你们说诸葛亮是不是特别聪明呀?《诸葛亮的故事》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小村子里。
他特别爱读书,每天都刻苦学习。
他的家里没有很多钱,但是他还是想尽办法找书来看。
后来,刘备听说了诸葛亮很有才华,就想去请他帮忙。
刘备带着他的两个兄弟关羽和张飞,去了诸葛亮住的地方。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第二次去,还是没见到。
张飞都生气啦,说:“这人也太难请了!”可是刘备没有放弃,第三次又去了。
这次,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打动,决定帮他。
诸葛亮帮刘备出了好多主意。
比如,和孙权一起合作,在赤壁打了一场大胜仗。
那场面可壮观啦!火烧连营,把曹操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还有呢,诸葛亮知道怎么观察天气。
有一次要打仗,他算准了会有大雾,就派士兵坐着小船去曹操那里“借箭”。
曹操的士兵看不清,只能乱射箭,结果诸葛亮这边得到了好多好多的箭。
小朋友们,诸葛亮是不是很厉害呀?咱们要向他学习,多读书,多动脑筋!《诸葛亮的故事》小朋友们,今天再来讲讲诸葛亮的故事。
诫子书中修身的意思
诫子书中修身的意思“君子”一词在《诫子书》中的意思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从《诫子书》这篇文章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教育儿子做人的道理和培养孩子成才的心血。
劝诫子女勤学苦读,要从小立志,勤学苦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里作者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对一个人的人生来说很重要。
作为当今社会的我们,自然不用像古代圣贤那样,三岁熟背四书五经,七岁精通十三经。
但我们却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习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
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目标,勤奋刻苦地学习,长大后才能干一番事业。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诸葛亮更注重实践。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去锻炼自己,积累知识,增长见识,磨砺意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点滴做起,切莫因为坏习惯的形成而去为它辩护开脱。
同时又要去除内心的杂念,使自己的心灵纯洁。
做到不因贪图小便宜而受骗,不因自己不喜欢或不习惯的事情而不去做。
修身也指个人品德,名节,气质,操守,品行。
而品德和名节,气质,操守,品行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些含义看,把它归结为个人品德也未尝不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勉励。
诸葛亮淡泊名利,勤学好问,是智慧的象征;宁静致远,志存高远,是精神的象征。
具备这些优秀品质,我们才能全面发展。
《诫子书》中也阐述了如何立志、修身、处世、为学等方面的重要原则,被誉为“修身养性”的佳作。
如果你有了真才实学,就要趁早施展出来,千万不要摆架子,故作清高。
才华出众,可别自鸣得意。
这一切都是我们从古至今所说的修身养性。
《诫子书》不仅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对他儿子的期望。
一篇短短的书信集,既能显示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又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诸葛亮的家风
“淡泊持志远,宁静致远长”——请看诸葛亮的家风(遴选公选笔试面试素养积淀)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氏是琅琊望族,家风清正、英才辈出,不仅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卓然的成就,还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家风建设。
诸葛氏子弟们杰出的才智,忠厚的信德,与其质朴俭静的家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的家风主要体现在《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生书》等家书之中,为古代中国绵延不绝的家风传统注入了一脉哲思清流。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涉及立志、勤学、修身、养德等方面的内容。
《又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养子诸葛乔的家书,专门谈论饮酒问题。
《诫外生书》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书,谈论了立志的重要性。
诸葛亮劝诫子弟心志拳拳、意境旷远,在传承了诸葛家风的基础上,熔铸了自身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家国情怀,是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正气的典范之作,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的家风,以“修身”“养德”为核心要义。
《诫子书》开篇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回顾自己的一生,风云际会、跌宕起伏,是什么让他坚定不移地坚守志向,使人生意义有了超然致远的浩然之象?他认为,总离不开淡泊、宁静的心境。
纵然世事纷纭,淡泊持志远,让人从容应对成长路上的坎坷;宁静致远长,使人安然迎接建业路上的艰辛。
建安二年,诸葛亮17岁,叔父诸葛玄病逝。
这一家庭变故,是诸葛亮继失去双亲后的又一次重大打击。
从此,他在襄阳顿失依靠,政治上无人扶持,经济上陷入窘境。
于是,诸葛亮决意与弟弟搬到距离襄阳不远的乡村居住,这样既可通过耕耘土地,在经济上基本达到自给,还可以利用农闲到襄阳游学,汲取教益。
“俭以养德”,节俭的生活作风,可以塑品格,正家风,养廉洁。
诸葛亮在《诫子书》提出要“俭以养德”,自己身体力行,为后辈作出了表率。
他在为官期间,不敛民财、不置家产、生活俭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
年青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
」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
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
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
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