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中-东方问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三、这两封信引发的问题


1、如何看待这两封信中马克思未公之于众的内容 2、这两封信是否提出了东方社会主义的理论 3、马克思的“跨越”设想与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关系 如何 4、俄国、中国等较落后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进程是不是 对“跨越”设想的验证
公民,我以我的同志们的名义,恳请您给予我们这种 帮助。要是时间不允许您就这个问题比较详细地阐述您的 思想的话,那么敬请您至少以书信的形式谈一谈您的看法, 同时还请允许我将它译出来在俄国发表。 ——查苏利奇
二、这两封信主要的观点

第一,针对米海洛夫斯基的曲解和查苏利奇的疑问,马克 思断言:“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没有提供肯定 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没有提供否定农村公社 有生命力的论据”。因为《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起源 的必然性的分析是针对西欧而言的。《资本论》中有这样 一段话:“因此,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生产者和生 产资料彻底分离了……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 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但是,西欧的其他 一切国家都正在经历着同样的运动。”这段话把这一运动 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因为在这种西方的运 动中,问题是把一种私有制形式变为另一种私有制形式, 既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被以剥削他人劳动即以雇 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所排挤。相反地,在俄国 农民中,则是要把他们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
如果与此相反,公社注定要灭亡的话,那么社会党人本 身就只能去进行多少有些根据的计算,以便确定再过几十年 后俄国农民的土地才会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再过几百年后资 本主义在俄国才能达到西欧那样的发展水平。那时他们就只 需在城市工人中间进行宣传了,城市工人将经常被因公社瓦 解无以为生而到大城市里找工作的大量农民所淹没。 最近以来我们经常听到一种意见,说农村公社是一种陈 腐的形式,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总而言之,所有一切最不 容争辩的东西,都已断定这种陈腐的形式必然灭亡。宣扬这 一论点的人,都自称是您的真正的门徒,是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最有力的论据是:马克思是这样说的。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发表时间:2021-01-05T07:27:06.465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4期作者:胡觉文[导读] 马克思在探索东方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等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也对东方社会理论做出了一个新的思考。

本文主要对东方社会理论作一个更加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探索其中存在的价值意蕴。

胡觉文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南岸 400074摘要:马克思在探索东方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等主要内容。

在此基础上,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也对东方社会理论做出了一个新的思考。

本文主要对东方社会理论作一个更加深入的分析,同时也探索其中存在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价值意蕴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一)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背景最开始马克思关注的是西方社会理论,在当时,他发现资本主义的肮脏性和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希望通过对这个制度的解剖,来探寻出一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他认为可以通过在西方的几个国家内部同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并且通过这种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但正是由于在1848年发生的欧洲革命破产,彼时资本主义社会变得相对的稳定,马克思在这个时候又发现,遥远的东方国度正在面临着一个水深火热的状况,那里革命的步伐也在渐渐的提速。

于是他的关注重心也不再仅仅停留在西方社会,而将批判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转向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东半球、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都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阶段的东方。

因此,东方社会理论可以说是马克思对西方社会的一种延续,是他作出的一部分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考量。

(二)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是以俄国、中国、印度这个三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对社会问题的不断探索、发展、丰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设想及东方社会主义的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设想及东方社会主义的实践
当西欧的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和生产资料转归公有之后那些刚刚踏上资本主义生产道路而仍然保全了氏族制度或氏族制度残余的国家可以利用这些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民风尚作为强大的手段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并可以避免我们在西欧开辟道路时所不得不经历的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 国家发展道路 的设想及东方社会 主义的实践
早在 1 世纪 5 年代 , 9 O 马克思就开始关注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 。6 年代后期特别是 7 年代 以后 , 0 O 马克思
和恩格斯 对这一 问题 的探 讨越来 越 深刻 。 后人 把他们 研究 的这一 问题 , 或者概 括为关 于 “ 方社会 ” 东 发展 道路 问 题, 即关 于经 济文 化相 对落后 国家 社会 发展 道路 的 问题 ; 或者 概括 为关 于跨 越 “ 卡夫 丁 峡谷 ” 问题 , 即关 于走 出 条“ 不通 过资本 主义 生产 的一 切可 怕的波 折而吸 收它 的一切 肯定 的成就 ” 的发展 道路 的可能性 问题 。 天 , 今 东 方社会 主义 国家 的政 党和人 民要想成 功地解 决好 自身 的现代 化建设 问题 ,就 必须 从理论 和 实践 的结合上 反思 非 资本 主义道 路 问题 , 深入剖 析跨 越资本 主 义制度 的“ 夫 丁峡谷 ” 卡 与东方 落后 国家社 会 主义实 践得 失成 败 的
【 收稿 日期 】 070—4 20—92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 ( 9卷)人 民出版社 , 6 年版 , 1 —3 页。 , 15 9 第 3 11 0 【乍 {者简介】喻冰( 96 )女 , 宁沈 阳人 , 16- , 辽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 阳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 究方 向 沈 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及 中国现代 化。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的理论谢双明(湖南科技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湖南 永州 !"#$$%)摘要!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马克思 恩格斯没有看到农民占优势的国家小生产者的集体努力 对农民问题采取一种 轻视的态度 没有把 革命 的农民结合进自己的理论 轻视农民革命的作用等等 该文通过对马克思 恩 格斯晚年著述 通信等文本的挖掘和梳理 首次概括了马克思 恩格斯晚年关于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 这 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有 东方农民处于最底层的社会地位 东方农民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农民斗争推动资产阶 级革命前进 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政治力量 东方农民应获得国家的帮助 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 马克 思 恩格斯的这些理论或观点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农民问题 理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农民天赋的 根本不应该予以剥夺的权利 这真是不平凡 的 时 代 啊 俄 国 的 专 制 君 主 道 地 的 又宣布了人权 农奴可以购买 土地 但是不能购买依附于土地之上的人 换句话说 农民 在购买他们所附属的领地时 并没有购买他们自己的自 由 恰恰相反 他们仍然是农奴 而且是全部交易只有得到 原来地主的同意才能有效 改革并没有提高农民的法律 地位 使他们成为平等的人 俄国财政大臣维特都承认 农民是不受民法和其它法律保护的 当时对农民的 看法是 从法律观点来说 他们不是人 而是半人 他们不 再是地主的农奴了 但成了受地方自治长官监护的农民 管理机构的家奴 在波兰 沙皇成了土地的所有者 波兰 农民遭受着压迫 沙皇的专制把自己的统治建立在地主 和农民之间的仇恨上的 沙皇对波兰进行不断的残酷迫 害 其残酷程度甚至使过去许多世纪的专制暴君都不寒 一$ 东方农民处于社会最低层的社会地位在近代文明史上 东方同西方相比较 至少落后了百 余年 世纪中期之前 英 法 德 美等西方大国完成了 工业革命 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制度 在俄国 印 度 中国等东方国家 由于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 还有 一个人数众多的农民阶级 东方国家人口众多 主要是农 民多 马克思 恩格斯晚年对东方农民的社会地位 东方农 民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不平等地位 进行了深刻的分 析一 马克思 恩格斯分析了东方农民受到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压迫 处于被统治的不平等的政治地位世纪下半期 西方的一些国家的农民或多或少地 获得结社 罢工 游行示威 参与议会活动等方面的权利 但是东方国家的农民却没有这些权利 东方的农民 就其 人数和经济作用而言 农民 几乎决定一切 而他们在法 律和政治上又处于根本无权地位 在俄国 从 世纪彼得 改革以后 就建立了绝对君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沙皇独 揽国家的最高权力 不受任何限制 这种统治一直延续到 年的二月革命 恩格斯说 从印度到俄国 它总 是产生这种专制制度 总是在这种专制制度中找到自己 的补充 不仅一般的俄罗斯国家 并且连它的特殊形式即 沙皇专制制度 都不是悬在空中 而是俄国社会状态的必 然的和合乎逻辑的产物 年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数 千万农民获得了做人的权利 但农村继续保留着农奴制 残余 马克思指出 请设想一下 亚历山大二世竟宣布了而栗 在中国 中国专制制度的历史有两千多年 在这漫 长的时间里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总代表的皇帝掌握着国 家大权 广大农民是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任意宰割的对 象 在朝鲜 越南 土耳其 印度等东方国家 也都有漫长的 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 印度 埃及 阿尔及利亚 伊朗 等则成了英 法等国的殖民地 广大农民受到宗主国的残 酷政治压迫二 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东方农民遭受残酷剥削和 掠夺 处于贫穷和受剥削的经济地位东方农民由于地主经济的存在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广大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加上沉重的赋税 农民开始贫困化东方农民生活的艰难程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分析俄国年改革后指出至于农民他们的份地不仅数量比从前少了而且常常是少到在俄国的条件下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地步这些份地多半是从地主土地上最坏的部分从沼泽地或其他不无毛之地划给的而过去属于农民并经他们用劳动改良了的好地却转归了地主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处境比以前大大恶化了利亚疗养期间写的一些书信痛斥了法国殖民当局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实行的殖民压迫制度掠夺土地没收财产移民等使几百万阿尔及利亚农民丧失土地年马克思在谈到埃及农民遭受的剥削时指出农民国家中常见的历史在那里重演从爱尔兰到俄国从小亚细亚到埃及在农民国家中农民的存在为的是受人剥削从上述事例看出广大东方农民构成农业社会的下层阶级他们被剥削的不仅是创造的财富而且更是农民直接的生产资料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殖民国的侵略使广大东方农民面临的是饥荒破产和死亡!三"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农民进行严厉的思想文化控制$ 东方农民处于无知识落后的文化地位由于长期受压迫和剥削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东方各国的农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文化信奉宗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等崇拜鬼神敬畏皇权造成农民至今在多数场合下只能通过他们那种根源于农村生活闭塞状况的冷漠态度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政治力量的因素人口的这种冷漠态度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最强大的支柱同样也是东方各国专制制度的基础这样在专制制度筑起的相当牢固的精神万里长城所封锁的国家出现各种最不可思议的和离奇古怪的思想是不足为奇的恩格斯还指出俄国人民的主体农民千百年来在脱离历史发展的泥潭中世世代代愚昧地过着苟且偷安的生活而打破这种荒漠状况的惟一变动便是零星的毫无结果的起义以及贵族和政府的新压迫而很早的时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中指出在中国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封建统治阶级禁固农民的思想控制农民的行动东方农民渴望从落后和精神痛苦的境况中解放出来文化上东方农民虽然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群体但是东方农民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希望推翻旧制度总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东方农民是社会的最低层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是国内外反动派剥削和奴役的主要对象是民族压迫和阶级矛盾的主要受害者农民群众将成为东方革命最深厚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农民也被弄到既不能死又不能活的地步马克思写于年底年的关于俄国一八六一年改革和改革后的发展札记中有几组重要数字自年以来人头税大约增加了在年俄国税收总额万卢布中有即万卢布是由贫农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负担的同时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和外国商品的输入俄国农民遭受到极其猛烈的打击俄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最后波及的国家同时又是农民人口最多的国家这种情况必然会使这种经济变革引起的动荡比任何其他地方强烈得多俄国农民则一下子就掉进了大工业的激烈漩涡如果说工场手工业是用燧发枪打农民那么大工业则是用连发枪打他们正当个体农民要立定脚跟的时候却有人把它脚下的土地挖掉在亚洲的印度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它进行野蛮的征服和残酷的掠夺马克思在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第一册年莫斯科版一书摘要中对印度农民的土地状况及遭受的各种压迫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指出自年孟加拉总督进行第一次土地登记后土地便成为柴明达尔的私有财产大莫卧儿皇帝只要拿到每年的税收便不管土地的占有形式柴明达尔便极力压榨农民这便造成农民的状况并没有改善相反地他们开始受到更甚的屈辱和压迫整个税收制度陷入紊乱英国笨蛋们任意歪曲公社所有制的性质造成了有害的后果他们得到的结果不过是破坏了当地的农业使荒年更加频繁饥馑更加严重在中国农民没有土地或者拥有的土地很少不得不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从地主那里租来的土地把收成的交给地主中国农民进入近代以后便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沉重的地租和苛捐杂税使农民世世代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菲律宾伊朗土耳其朝鲜越南等国同样是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同样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多重压迫和剥削在菲律宾大量肥沃土地直接被西班牙殖民者侵占伊朗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土地属于国王贵族王公大臣高级僧侣大地主所有伊朗年的大灾荒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饿死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土耳其经济陷于危机农业处于衰落之中农民收成极低还要向地主纳租和向国家交税朝鲜仍是一个封建国家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国王王族及大贵族手中在越南农民私有和公社所有土地常为法国殖民者侵占马克思年初在阿尔及二! 东方国家农民阶级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政治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东方农民的革命性农民在经济上遭受封建统治阶级外国占领者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剥削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生活上极端贫困他们非常渴望推翻旧制度只有推翻旧制度他们才能获得解放因此他们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东方农民有其特殊性在东方的俄国中国等农民国家农民不仅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具有众多性 而且同西方国家的农民相比较他们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一" 农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由于东方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弱 小 具有妥协性 软弱性 他们容易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妥协 而农民阶级人数众多 且政治上受压迫最重 经济上 受剥削最深 农民中孕育着深刻的反抗精神 因而参加革 命斗争坚决 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 主要承担者和积极参加者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主 体作用 农民斗争推动革命前进 恩格斯指出 俄国无疑 处在革命的前夜 财政已经混乱到了极点 捐税额已无法 再往上提高 旧国债的利息用新公债来偿还 全部农 业生产 这是俄国最主要的生产 都 被 年 的 赎买办法弄得混乱不堪 大地产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农民 没有足够的土地 他们遭到捐税压榨 受到商利贷的洗劫 农业生产一年比一年下降 所有这一切只靠东方专制制 度在表面上勉强支持着 这种专制制度的专横 我们在西 方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这里 革命的一切条件都结合 在一起 这次革命将由首都的上等阶级 甚至由政府自己 开始进行 但是农民将把它推向前进 很快就会使这超出 最初的立宪阶段的范围尽管专制制度同 开明阶级 首都资产阶级 发生剧烈的矛盾 甚至不可容忍 但推动 运动前进的却是农民 俄国农民现在所处的环境本身 正 推动他们投身到运动中去 这个运动诚然在目前还刚刚 产生 但是 农民群众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 将不可遏止地 推动它朝前发展 农民的愤恨不满 现在已经是政府以及 一切不满意的党派和反对党派都不得不予以重视的事实 了 年 恩格斯在分析俄国的情况时指出 总的说 来 我们已经看到了俄国的 年的种种因素 在这以后 必然会有 年 不论战争的结局如何 俄国革命已经成 熟了 并且很快就会爆发 也可能就在今年爆发 但 是革命一爆发 就会吸引农民参加 那时你就会看到连 年也要为之逊色的场面 对于当时俄国革命的性 质 恩格斯曾多次指出 它是俄国人自己的 年 是一 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首要目标是推翻反动的沙皇专制 制度 争得民族的思想和政治运动的自由 同时废除大地 主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 恩格斯也分析了波兰 中国 印度 土耳其等国农民斗争对于资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的 重 大 意 阶级同资产阶级以及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 殖民地人民 同宗主国的矛盾等等 社会矛盾激烈而交织在一起 工人 革命和农民斗争就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 恩格斯开始注意 到落后国家特别是东方国家工人革命与西方国家工人革 命之间有区别 在西方 尤其是西欧 英 法 德等国的农民 都没有起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 而在东方 农民没有获得 过西方农民那样的 小块地 不留恋过去 容易接受革命 思想 他们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 使革命的攻击力量异常 强大并与工人阶级革命结合在一起 这些国家有人数众 多的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又具有较强的革命性 马克思在 谈到法国农民时指出 法国农民除了那块小天地 对社会 运动一无所知 一直痴情地迷恋那一小块地 于是 法国农 民就陷入同产业工人阶级相对立的极可悲的境地恩格斯也说 年二月革命的朦胧的社会主义的激情很快就被法国农民的反动投票一扫而光 单是农民的 这一勋业就索取了法国人民多少代价 法国人民至今还 深受这一勋业的后果之苦 马克思 恩格斯曾指出 无 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农民斗争的配合 那么 它在一切农 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 城市工人 阶级革命和农村农民的斗争在俄国同时发展着 是因为 在这个国家里 形势这样紧张 革命的因素积累到这样的 程度 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日益变得无法忍受 社会 发展的各个阶级 从原始公社到现代大工业和金融寡 头 都有其代表 这种专制制度日益使那些体现了民 族智慧和民族尊严的青年们忍无可忍了 亚洲的中国 越南 朝鲜等国以后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 实质上就是无 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没有农民作为革命的主体 就不 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恩格斯 年指出 资产阶级和 反动的政党 对目前社会主义者突然到处把农民问题提 上了议事日程 感到非常惊奇 按理说 我们倒应该对这件 事情没有早已发生而感到惊奇 从爱尔兰到西西里 从安 达卢西亚到俄罗斯和保加利亚 农民到处都是人口 生产 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农 民已成为东方各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政治力 量 由于俄共 中共等东方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了农民在革 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革命取得了成功 这已为历史实 践所证明义 根据波兰 年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在 三! 东方农民获得国家帮助才能走上正常的发展 道路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东方农民主要是小农 它的基本 特征是 是小块土地的所有者 租佃者 使用的是落 后工具和传统技术 与机器 先进的农业技术无缘 生 产是自给性的 人与人之间缺乏社会联系 生活水平是 低下的 马克思指出 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 心的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同样在印度 俄罗斯存 在 这种小农的经营存在巨大危机和风险 土地随时被年 月 日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 没有农民的起义就不可能有波兰的恢复但波兰资产阶级却软弱 年恩格斯说 在资产阶级 波兰独立在今天至少是件无关 痛痒的事情 在此后发生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伊朗 资产阶级革命 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埃及和印度的反英起义等 农民都起着主体作用!二" 农民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东方农民国家 由于存在农民同地主的矛盾 无产地主和殖民者掠夺 封建国家和殖民统治的地租和捐 马克思强调 要使集体劳动在农业本身中代替小地 块劳动这个私人占有的根源 必须具备两样东西 在经济 上有这种改造的需要 在物质上有实现这种改造的条件税过重 各种沉重的徭役 高利贷的盘剥 这种手工业竞争不过西方的大工业 小农随时可能破产 无 任何民主权利可言马克思在 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中指出 英国入侵 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 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从而给印度 农民以致命打击 恩格斯指出 俄国农民的土地比以前更 少 质量更差 捐税大大提高 而且要用货币来交税 还要 支付巨额赎买土地时国家所垫付的赎金 又加高利贷的 盘剥 同时大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民为满足自己需要而 进行的家庭手工业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 他必然注定要灭 亡 但是在俄国 农民差不多占全部居民的十分之九 因而 农民的破产也就是 至少暂时是 俄国的破产 在印度 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对农村公社的破坏 造成 失掉了自己 土地的公社所有者和农民所有者一方和英国政府另一方 之间的对抗 印度的小农也濒临破产的地步 在阿尔及 利亚 法国殖民者掠夺阿拉伯人的土地 彻底剥夺他们和 促使公社农民的土地转归高利贷者私有 马克思指出 在 伊斯兰政府时代 农民最低限度不能被高利贷者 投 机者剥夺 关于剥夺阿拉伯人的法律的目的是 保 证法国殖民者能够得到大量土地 借助于使阿拉伯人 脱离他们和土地的自然联系 来摧毁本来在瓦解的氏族这种靠自己力量来耕种的小块土地经营 有助于向集体耕种过渡 马克思针对当时俄国农村公社处于危险的境地时指出 公社受国家勒索的压制 商业的掠夺 地 主的剥削和高利贷从内部的破坏 那它怎么能够抵抗得 住呢 当时的俄国农民面临国家的财政搜括 商业 地 产 高利贷的盘剥马克思反对东方社会走西欧国家发展时剥夺农民的 道路 即通过消灭农民 把个人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 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 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 大财产 马克思设想革命后 新国家如何集中 自己的一切 力量 来保证公社 正常发展 的措施 例如国家提供巨额 贷款 使公社 获得正常数量的耕地 帮助农民应用机器 的大规模耕作等等 只有这种国家的帮助 东方的农民才 能走上正常发展道路参考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谢 尤 维特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维特伯爵的回忆 新华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 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人民出版社宋圭武 中国经济发展与乡村开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沙皇俄国 人民出版社联系的最后力量 从而消除任何暴动的危险马克思以俄国公社为典型 在 年致维 伊查苏 利奇的复信中指出 要使这种小块土地的家庭经营的农 民免于破产 就要使这种公社处在正常的政治经济条件 之下 在推翻专制制度后 国家要采取帮助农民的各种措 施 成立各公社自己选出的农民代表会议 这种会议代 替乡这一政府机关 成为维护农民利益的经济机关和行 政机关 主要靠农民偿付的巨额国债 以及通过国家 仍然要靠农民来偿付 向那些转化为资本家的 社会新栋 梁 提供的其他巨款 都用于进一步发展农业公社 马克思 指出 关于经济上的需要 只要把 农村公社 置于正常条 件之下 就是说 只要把它压在它肩上的重担除掉 只要它 获得正常数量的耕地 那么它本身就立刻感到有这种必 要 俄国农村公社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 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 国家要通过设备 肥料 农艺 上的各种方法等等为公社提供集体劳动所必需的一切资 料 马克思指出 至于最初的创办费用 包括智力的和物 质的 俄国社会有支付的义务 因为它长久以来靠 农村 公社 维持生存并且也必须从 农村公社 中去寻找它的 新生的因素责任编辑 刘凤刚。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东方”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东方”概念
项 目基 金 :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2 0 0 6年 一
笔 者 查 阅 相 关 资 料 ,一 般 认 为 , 在 地 球 上 的
东 经 1 0度 和 西 经 2 6 0度 围 成 的 “ 线 圈” 为地 经 球 东 西 半 球 的分 界 线 ,处 于 东 半 球 的 地 域 称 为 世
亚 、 日本 等 等 。
在 马 克思 、恩 格 斯 的著 作 中 ,未 见 就 “ 东 方 ” 的 概 念 下 准 确 的 定 义 。 可 是 ,就 他 们 使 用 这 个 概 念 的 情 况 和 他 们 赋 予 这 个 概 念 的 意 义 看 ,他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在 其 著 述 活 动 中 关 注 东 方 问 题 ,各 个 时 期 的 著 作 中 均 有 “ 方 ” 的概 念 。 整 东
们 对 “ 方 ” 的 理 解 ,同 上 述 西 方 人 对 “ 方 ” 东 东
的理解 是 一致 的 。 1 9世 纪 中 期 ,西 欧 已 经 完 成 了 工 业 革 命 , 资本 主义 生 产方 式 有 了一定 程 度 的 发展 。这 时 , 在 世 界 的 东 方 ,包 括 近 东 、 中 东 和 远 东 的 国 家 ,
理 和 研 究 他 们 关 于 “ 方 ” 的 概 念 ,充 分 而 科 学 东
地 认 识 其 内涵 以及 相 关 的 思 想 ,是 学 习 和 掌 握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关 于 东 方 社 会 发 展 理 论 的 需 要 ,也
有 利 于 以 他 们 的 理 论 为 武 器 正 确 地 把 握 当前 东 方
维普资讯
明— 袷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 “ 东方”概念
口 俞 良早 ( 南京师范大学公 共管理 学院教恩 格 斯 关 于 “ 方 问题 ” 的 概 念 ,含 义 指 沙 皇 俄 国 与 西 方 一 些 大 国 为 东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是一般的社会历史观,而且是包括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各自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占世界人13的大多数的广大东方国家为对象,特别是以印度、俄国和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典型,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虽然这一理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更多的人所重视,然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阐述的东方社会理论,它的实质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东方社会由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特点,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俄国及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结成工农联盟,积极参加并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可以在取得革命胜利后,跨越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涉及到怎样理解人类社会演进的一般规律的问题。

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总结了西方和东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概括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演进的几个时代的一般进程和顺序。

否定这个一般演进的秩序,把历史看作是杂乱无章的或可以随意摆布的东西,也就否定了历史的规律性,这显然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

但是,马克思也从来反对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裁剪世界历史,坚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在过程是一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因此,概括出历史的一般演进秩序,并不是要求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必须一丝不差的依次经历一番,并且每个时代必须经历同样长的时间,遭受同样多的曲折,不容许有任何的跳跃。

可以说,马克思正是基于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原则,才创立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

所以马克思在提出东方社会理论的同时,就批评了有的人将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括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观点,批评了那种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的机械论观点,明确指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0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的问题。

阐述了深刻的理论。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的这一理论研究不够,基本上见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鉴于此,笔者愿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对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认识与批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印度都是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而且农村都保存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66农村公社”。

俄国农村公社的特点是:土地公有,分配给农民使用。

定期轮换,农民不得放弃土地,不得买卖土地:农民的住房、菜园以及生产工具个人所有: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劳动,劳动成果归个人所有;国家通过村社向农民征收赋税。

印度的农村公社除具有上述特点以外。

突出地表现为它像一个地方自治体。

在它的内部。

由推选出来的人管理村社事务,调解居民纠纷,收取农民的捐税;也由推选出来的人管理耕种、收获等生产上的事务:还有专人负责祭祀事宜,或者负责对儿童实施教学。

不论是俄国的农村公社还是印度的农村公社,最根本的特点和弊端是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即农村公社与农村公社之间缺少联系。

这样的结果,一是农民的思想不开化,不思进取;二是农民不能形成群体的力量或阶级的力量,不能够有力地表达和追求自己的利益要求。

与此种状况相适应,在这些国家里出现了高度集权的专制的中央政权和政府。

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

”恩格斯1875年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一文中指出:“各个公社相互间这种完全隔绝的状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因此他们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理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东方革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标签: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土地一、马克思、恩格斯从提出东方革命必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到提出争取土地民主制和土地国有化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东方,由于存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殖民主义对东方的侵略,广大农民没有土地或租种地主的小块地,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

东方农民没有或丧失土地已阻碍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1877年,恩格斯在谈到俄国农民土地问题时指出:“至于农民,他们的份地不仅数量比从前少了,而且常常是少到在俄国的条件下不足以养家糊口的地步,……农民的处境也比以前大大恶化了。

…农民也被弄到既不能死又不能活的地步。

”在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东方国家,农民的土地问题也存在大致相同的情况。

马克思、恩格斯从民主革命的角度,提出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争取土地民主制的思想;从社会主义角度出发,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理论。

这是后来东方许多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二、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解决东方农民土地问题思想的完善和发展·从土地革命、土地国有到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平均使用”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土地问题的一般原理运用于俄国的特殊条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列宁把土地问题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

列宁认为,土地问题是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俄国革命的關键。

俄国1905~1907年的历史表明,土地问题在确定俄国资产阶级发展道路上具有根本的、头等重要的、民族的意义。

列宁科学地分析了俄国的土地关系,阐明了俄国土地问题的实质。

列宁指出,俄国的土地问题和西欧的土地问题不同。

在西欧,资产阶级土地制度已经完全建立,农奴制早已消灭,农奴制残余微不足道;在俄国,纯资本主义关系在广大范围内受到农奴制关系的压制。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东方社会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东方社会发展问题

【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东方社会; 发展问题 [ 中图分类号】A [ 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7 88(O60 一 O4 0 0 — 4720)3 O0 — 3 0

东方社会在历史发展 中停滞 、 落伍的根本原 因 在于独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方” 社会 的概念 。马克思 在《 纽约 每 日论 坛报》 上发表 的两篇论文 , 讨论 了亚 细亚社 会的性质 及其逐 步 瓦解 的可能性 。他认为 印度是 “ 古老的亚细亚社 会” 的代表 国家。 印度人和 “ 而 所有 东方 民族 ” 在某 些重要 制度上
础” 。他观察 到 :在东 方 , “ 由于 文明程 度太低 , 幅员太 大 , 能产生 自愿 的联合 , 不 因而需要中央集权 的政府进 行干预0 “ ”这些 田园风 味 的农村公社 不 管看起 来怎样
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 言》 中指出 :资产阶级 使农村屈服 “
于城市的统治 。它创 立 了巨大 的城市 , 城市 人 口比 使 农村人 口大大增 加起 来 , 因而使很 大一部 分居 民脱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村社 在中国也是原 始 的形式 。[( ) ” J 尽管 俄 国地理 3嗍
上属于欧洲 , 然而 其社 会本 质上 都具有 非西方 国 家的
到亚细亚社会 的概 念 。此 后 , 为《 约每 日论 坛报》 在 纽
撰稿 时, 由于评论欧 亚美 大陆发 生的重 大政治 经济 事
件, 马克思开始利用 当时能 找到 的关 于印度 和 中国的
素外 , 东方社会是否有其 自身的原因?印度 、 中国等拥 有独特 的文化与悠久 而灿烂 的 历史 , 世界 古代文 明 在 历史 占有非常重要 的位置。1 世纪 5 年代初 , 9 O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04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04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社会和东方社会发展

• 第三,研究了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演进。从三种土地所 有制的原始形式的性质来看,它们是在空间上并列的, 都是从“原始形式”向“派生形式”的过渡形式,属 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而不是在时间上依次更替的。 而从“原始形式”向“派生形式”的过渡来看,马克 思认为由这三种所有制的“原始形式”产生出来的 “派生形式”,又是在时间上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 的,即它们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马克思在19世 纪4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两个思想:一个是人类社 会早期是公有制,后来公有制过渡到私有制;另一个 是越是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性越 强,后来个人对共同体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 第一,研究了原始所有制形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 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把原始所有制分为三种形 式,即“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 式”、“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与这三种所有制形 式相适应,形成亚细亚公社、古代公社、日耳曼公社 三种人群共同体。他认为,这三种所有制形式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相比较,彼此之间具有一些共同点,如 都是劳动者和劳动的客观条件相结合、个人在不同程 度上依赖于共同体等;但它们之间又有区。
二、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
• 1857—1859年,马克思对亚洲社会和欧洲社 会进行了比较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他在19世纪40 年代中后期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这 反映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 8年手稿)》中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 言》等著作中。
• 第二,研究了从所有制的“原始形式”向“派生形式” 的转变。马克思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 所有制形式,虽然都是所有制的原始形式,但已经不 是最原始的形式,而是或多或少改变了形式的原始形 式,最原始的形式马克思当时尚发现。他指出:这些 公社“已经是历史的产物,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人 们的意识里也是如此,因而是一个产生出来的东西”。 这些公社既是原生的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最后 阶段,同时又是从原生的社会形态向派生的社会形态 的过渡,即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向以私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从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而派生 的社会形态则包括奴隶社会、农奴制社会(封建社会) 等。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政权与政府的理论作者:俞良早来源:《江汉论坛》2008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

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

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俄国等东方国家集权的政权与政府往往帮助新生资产者剥削农民;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往往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使本国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

列宁提出,沙皇政权实行的是专制君主制或无限君主制,由沙皇独掌全部政治权力,残酷统治和压迫广大人民。

十月革命时期及其以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对建设新政权与新政府进行了探索,形成并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观点:在十月革命过程中,列宁主张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权与政府;1918年春,列宁主张建立坚强有力但受到有效监督的新政权与新政府;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建立有文化的国家机关和精简与节约的国家机关;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1919年共产国际建立以后。

列宁主张在东方一些国家建立农民代表苏维埃——这些国家的新政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列宁;东方;政权与政府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3-0028-0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东方国家的政权与政府的问题。

阐述了深刻的理论。

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的这一理论研究不够,基本上见不到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

鉴于此,笔者愿以此文抛砖引玉。

一、对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认识与批评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俄国、印度和中国的材料,研究和阐述了东方国家旧政权与旧政府的特点,揭露和批评了其弊端。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旧政权与旧政府是与农民生活的孤立性相互适应的。

19世纪中期,俄国、印度都是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国家,而且农村都保存着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组织——66农村公社”。

俄国农村公社的特点是:土地公有,分配给农民使用。

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国家革命道路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国家革命道路的认识

【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国家革命道路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对欧洲和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尤其是对于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这些观点对今天的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东方国家的特殊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进行研究时,首先强调了东方国家的特殊性。

在他们看来,东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结构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使得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 依附性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东方国家受到西方列强的殖民和控制,导致了东方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依附性,因此东方国家的革命需要更多的考虑到这种特殊的背景。

3. 形式上的民主与实质上的专制在对东方国家的政治状况进行分析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东方国家在形式上可能存在民主结构,但实质上却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治权力的专制体制。

这一观点为理解东方国家的政治特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 革命的全球化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了东方国家革命的全球化意义。

他们认为,东方国家革命的胜利将会对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东方国家革命的意义不仅局限于东方国家本身,更涉及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可以看出,对于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我们需要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东方国家的革命历程,也为我们探讨当代东方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总结回顾: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东方国家革命道路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东方国家特殊性的重视,强调了东方国家的依附性革命、政治体制的特点以及革命的全球化意义。

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东方国家的革命历程,同时也为我们认识当代东方国家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个人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观点对于理解东方国家的革命道路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关于如何评价马恩的东方社会理论?

关于如何评价马恩的东方社会理论?

关于如何评价马恩的东方社会理论?关于如何评价马恩的东方社会理论?有关马恩在晚年有没有形成东方社会理论,学术界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随着研究的领域的逐步深入,文献的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学者形成共识,马恩晚年对东方社会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所谓东方社会理论,传统认为,它是相对于西方社会理论而言,主要以占全世界人口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东方世界为背景,特别是以印度、俄国、中国三国为典型,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没有大部头著作,其主要思想散见于马克思研究印度、俄国和中国的文章、通信以及《资本论》和晚期的《人类学笔记》中。

正因为如此,对于著作等身的马恩来讲,才造成了学术界的极大争议。

事实上,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一、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东方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特别是那些马克思主义领袖者的思想,它是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该套理论始于马恩,成于列宁,丰富化于铁托、毛泽东、邓小平等一批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

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无本之木,寻根溯源,马恩的贡献功不可没。

马克思的探索。

19世纪40年代以来,马克思就开始关注东方社会发展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原理》等著作中,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外扩张时,涉及到对东方民族的看法。

50 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对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为此写了大量的著作及文章。

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等论著中。

当历史进入到19 世纪70 年代以后,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民粹派围绕着《资本论》中所提出的,由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和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以及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浅析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摘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马克思西方社会理论,是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思考。

其核心主要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影响和指导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关键词:东方社会理论卡夫丁峡谷对现代化发展路径的思考是马克思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这个主题在马克思那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马克思对现代化的思考主要限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本性,揭示现代化的本质、内在矛盾及历史进程,从而形成了他的西方社会理论,即资本主义理论。

第二阶段从70年代到80年代,马克思思考现代化的视野由西方扩展到东方,探讨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路径问题,从而形成了其东方社会理论。

一、马克思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马克思晚年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并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第三卷“地租篇”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印度、中国、阿尔及利尔等西欧之外的东方国家的资料。

其中奇特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引起了他极大兴趣。

马克思一度中断《资本论》写作,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做了大量的笔记(学术界称之为“人类学笔记”)。

在这些笔记中包含着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二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青年革命者之间频繁的通信,使他们注意研究俄国问题。

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等著名论断就是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提出来的。

二、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质东方社会理论,它是相对于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主要以占世界人口绝大数国家和地区的东方世界为背景,特别是以印度、俄国、中国三国为典型,是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以及未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质是探讨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后发展中国家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的理论构想。

对东方社会的探索

对东方社会的探索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轮》,讲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读物——《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些都是恩格斯撰写的,而马克思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读书上,他关注最多的是东方社会。

今天我们讲一个专题: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探索晚年的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特别关注。

所谓东方社会,主要是指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

其中俄国是马克思尤为关注的国家,为此,他专门学习了俄文,研究官方发布的材料,以便对俄国经济发展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1872年,《资本论》俄文第一版在彼得堡出版,引起了俄国先进知识分广泛关注。

然而,俄国的革命者在对俄国历史的发展前景、对农村公社的作用和命运的看法上发生了分歧。

一派认为:必须消灭农村公社才能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派则认为:俄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而通过农村公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877年10月,《祖国纪事》杂志社登载了俄国民粹主义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一篇文章,此文误解了《资本论》。

把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为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认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

马克思认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给我过多的侮辱。

”为此,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社编辑部写了一封的信。

在信中,马克思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信件没有邮寄出去,马克思担心,光是他的名字就会使刊登他的这篇答辩文字的刊物遭到危险。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从马克思的文件中发现并复制了这封信,并将其寄给了在日内瓦的“劳动解放社”成员查苏利奇。

1886年,信件第一次用俄文发表在日内瓦的《民意导报》第5期上。

1881年2月16日,俄国民意党代表查苏利奇,请求马克思谈谈他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前景,特别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的看法。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问题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问题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期问题一古代东方的特点与中国《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书共有三编,第一编是:《古代东方的特点与中国》。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论述。

结合《文史哲》发表的《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一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会起重大的作用。

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的特点,首先是氏族制度和农业公社制度的长期存在。

作为古代亚细亚的基本生产形态,没有过真正的土地私有制,每一单个人只是作为个别小集团之一环,作为这个集团之一成员而出现。

君主作为高居一切小集团之上的结合的统一体,作为最高的所有者或唯一的所有者而出现。

和被束缚于土地上作为土地的附属品的主要对立物,不是土地私有主而是国家,以土地所有主资格同时又是以君主资格出现的国家。

每一单个的人,事实上已被剥夺了财产,或者说由于这许多小集团之父而体现为专制君主的结合的统一体,通过各个人所属的公社而赋予各个人。

这种存在,的确是古代东方和古代中国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亚细亚生产形态的基本要素,也是使古代东方社会发展迟滞的重要条件。

虽然有这些特点存在,通过这些特点并没有构成独特的东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它的社会经济构成之进步的过程,仍然是随着低级社会机体之被较高级的形态所更替。

随着原始共产社会的崩溃,有奴隶制的产生,在奴隶制社会以后,有着封建主义社会。

当它们还没有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时候,由于别的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结果,亚洲的一些古老国家已经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化了。

在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的号召下,在中国解放事业成功的影响下,这些被压迫的民族,也一定会通过民族解放运动而走向社会主义。

在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下,东方的社会发展有其特点,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来的,也是完全符合客观现实的。

问题是,这东方的以及中国的历史特点,究竟存在到历史上的哪一个时期?在印度,这是很明确的,到英国人以统治者和地租占有者的资格出现的时候,才使用自己直接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势力,以破坏这些小规模经济的村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献中"东方问题"
作者:孙兴杰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刊名:
北方论丛
英文刊名:THE NORTHERN FORUM
年,卷(期):2011(1)
1.佩里·安德森;刘北成;龚晓庄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200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58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1
6.Clayton,G.D Britain and the Eastern Question:Missolonghi to Gallipoli 1971
7.Marriot,J.A.R The Eastern Question:An Historical Study in European Diplomacy 194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2
9.stephen Pierce Hayden Dugga The Eastern Question:A Study in Diplomacy 1902
10.Talcott Williams Turky:A World Problem of Today 192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65
12.Luisi Villari The Balkan Question 19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bflc20110101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