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精品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咏竹(1935年1月)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
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出示课件3】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江西弋阳人。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
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
4.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生活清寒贫苦。
)5.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方志敏的“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清贫》,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清贫,体会清贫的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和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清贫》的主题,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体会清贫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2.难点:运用归纳法和对比法分析清贫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课件:包括文中的重点内容和示例分析3.活动:讨论小组活动、朗读表演等4.评价办法:口头表现、书面作业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或图片引出清贫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对话和探讨。
2. 学习篇1.讲解《清贫》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读懂文章。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清贫对人的影响。
3. 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就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2.朗读表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情感。
3.写作练习:就清贫的价值观点写一篇小作文。
五、示范课在示范课中,教师通过展示文中例句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清贫的内涵。
六、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类似题材的文章,进一步拓展对清贫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强调清贫对人生的启示和影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拥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清贫的含义,明白清贫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塑造他们的正面人生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12.* 清贫【教学内容】教科书 P63~64 内容。
【教学目标】1.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显示如下材料:王守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副司令员。
2006 年 63 岁的他因贪污一亿六千万元人民币,被中央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他是解放军目前为止公布贪污赃款数额最高且职务最高的军官。
在他作案的五年里有四年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干部”,还立过两次三等功。
文强,四川省巴县人,前一级警监,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
以受贿罪(受贿1211 万余元)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 10 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 8 年。
2010 年 7 月 7 日,文强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正局级公安局局长。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罪犯都是国家高级官员,都是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金钱、权力、女色的诱惑下没能经受住考验,最终锒铛入狱甚至是走上死亡之路。
而在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旧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更需要金钱的给养,但他在金钱面前却保持着领导者的一身正气,在威逼利诱面前临危不惧。
他就是共产党的楷模——方志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清贫人生,感受他的高尚品德。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方志敏,江西弋阳人。
1922 年 8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三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 10 军、红 11 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清贫》,课文主要讲述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坚持清贫生活,以身作则,教育同志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方志敏烈士的崇高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深入挖掘方志敏烈士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志敏烈士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4. 课文解析: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7.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清贫》2. 内容:(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生活(2)清贫精神的内涵(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答案:(1)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坚定信仰、严于律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方志敏烈士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清贫》。
文章讲述了革命烈士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诱降,始终坚守信仰,保持清贫,英勇不屈的故事。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方志敏清贫的原因,体会他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方志敏会变得清贫?他的清贫与一般人的清贫有什么不同?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方志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
讲解过程中,穿插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典型的例句、段落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同时,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清贫的原因、清贫的表现、清贫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方志敏清贫的原因和表现。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清贫的理解。
2. 答案:(1)方志敏清贫的原因:为了革命事业,他舍弃了家庭和个人的利益;清贫的表现:生活简朴,不接受敌人提供的优厚待遇。
(2)对于清贫的理解:清贫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是对金钱和物质的淡泊,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优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优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清贫》,主要围绕方志敏的清贫生活进行讲述。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生字词,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志敏的崇高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品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分析方志敏的崇高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方志敏的图片,简要介绍方志敏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生活,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崇高品质。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讲解,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
5.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有哪些清贫的人,他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话:“他从不向人借钱,也不向人要东西,他总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引导学生理解方志敏的清贫精神。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一句话,体现方志敏的清贫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清贫2. 方志敏的崇高品质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方志敏清贫精神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方志敏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清贫》写于1935年,身陷囹圄的方志敏以自述的方式叙述了自己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
课文以“清贫”贯文,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文始开门见山,提出“清贫是共产党员的美德”这一主旨;接着重点描写了自己被俘时遭国民党兵士搜身、威吓、逼问,最终对方分文未获这一“趣事”,具体说明共产党员确实清贫;再延伸到家庭财产这个角度,进一步表现自己两袖清风的生活作风;结尾再次说明生活洁白朴素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强调主旨,表明心迹。
全文以直接陈述与事件讲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位从容淡定、信仰至上、矢志不渝、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员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用词意思直白,浅显易懂,又不失幽默诙谐。
文中多处用到了夸张、讽刺、反语、双关语等特殊的语言手段,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让读者在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引发深思,领悟内在的严肃思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描写方志敏和国民党兵士举止神态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方志敏内心的真实想法,加深对课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这一阅读方法是学生在四下第七单元习得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能力基础上的巩固和提升,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更细腻,更丰富。
教学目标(一)会读“筹、俘、矜”等9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吓”;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洁白朴素”等词的意思。
(二)借助具体事例,把握文章结构,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中作者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深入理解课文和人物形象。
(四)通过文章中的具体描写和关键词语,理解“清贫”的内涵,感受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朴素的生活作风和清廉高洁、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12* 清贫[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
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
(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提出目标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毛主席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一)出示对话: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1)“哼”,表达了轻蔑。
(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
(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方同志的照片:这就是革命烈士方同志。
板书:方同志2.方同志是谁?你们知道吗?3.听了方同志的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清贫方同志1.交流预习收获。
2.阅读信息窗中方同志简介。
3.学生自由谈感受并由文题质疑。
如《清贫》的内容,什么叫“清贫”?方同志为什么要“清贫”一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清贫”具体指哪方面?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三、课堂练习:形近字组词率( )摔( )区( )驱( )躯( )岖( )骗( )编( )篇( )偏( )蔽( )弊( )搜艘嗖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看出方同志甘于清贫?2.讨论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1.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多读几遍。
2.交流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二、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感悟“清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中“趣事”部分,加深理解。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体会“清贫”的内涵。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方同志的清贫?3.指导分角色朗读。
4.质疑讨论,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九自然段对方同志“家底”的交代有什么表达作用?(2)方同志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1.读“趣事”部分。
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2.通过两个士兵和方同志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
4.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了解“清贫”的内涵。
可以四人一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
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
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兴“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
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习习惯还在培养中,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
6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清贫》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大意,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汇,并能正确使用。
3.掌握本文的语言运用技巧,如描写人物、环境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反思贫困和富裕的含义。
情感目标1.通过《清贫》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与富裕,培养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关系。
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清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中心思想等。
2.多角度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例如老头、小男孩等。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寓意和人物内心变化。
2.正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谈论贫困与富裕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清贫》这篇课文的主题有所了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清贫》这篇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课文分析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清贫》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物形象。
4. 语言运用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语句进行修改或补充,练习语言运用的能力。
5. 课后讨论让学生就文中的贫困与富裕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贫困与富裕的含义,并通过《清贫》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帮助他们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教案4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教案4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廉洁自律、坚持原则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不贪污、不受贿,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态度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廉洁自律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廉洁自律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受到课文主人公的感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坚定信念和廉洁自律的品质。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相关图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学习卡片:制作学习卡片,上面写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廉洁自律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廉洁自律,为什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目标】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
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
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
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
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清贫)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秀教案1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勤劳朴实,孩子聪明可爱,一家人虽然生活困苦,但依然乐观向上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生活的艰辛,学会珍惜,同时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家庭情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对于通过阅读感悟人生、体会亲情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感悟人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难点:通过课文阅读,学会感悟人生,体会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家庭的温暖,珍惜亲情。
3.自主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3.课文重点句子、段落的解析4.课堂讨论话题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贫穷吗?贫穷意味着什么?呈现(10分钟)1.出示课文标题《清贫》,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情感。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间的情感。
巩固(10分钟)1.针对课文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拓展(10分钟)1.讨论:课文中的家庭虽然贫穷,但他们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精品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自卑,反而以贫穷为荣,认为贫穷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
课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贫穷并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财富,能教会人们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贫穷有一定的误解,认为贫穷是一种不好的状态,需要纠正这种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贫穷并不是一种罪过,而是一种财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从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到贫穷的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b.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a.呈现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b.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a.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b.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巩固(10分钟)a.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强调贫穷的价值。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贫》部编版
在本次教学《清贫》这一课时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反思。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清贫的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但在时间的把控上,我觉得可以适当缩短,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环节留出更多时间。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清贫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理解方志敏烈士坚守清贫的精神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容,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清贫的内涵。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部分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之前的讨论不够充分或者对讨论主题理解不够深入。为此,我打算在之后的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适当增加个人发言环节,鼓励每个学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习生字词,如“贫、脊、陶、谦、俯、碌、凝”等,并理解其在课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教师需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文章结构与主题:重点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展现出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生活和崇高精神。通过分析,使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清贫背后的深刻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贫的基本概念。清贫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简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崇高。它是方志敏烈士等革命先辈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和对人民的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贫》精品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方志敏同志的生平及革命事迹。
2.过程与方法:结合古今实例理解“清贫”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新时期的“清贫”的新内涵,将廉洁奉公的正义感纳入到生活的实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乐于清贫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形象,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清贫”在新时期的特殊意义。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方志敏同志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
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清贫》。
二、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字词障碍
奢侈(shē)筹集(chòu)矜持(jīn)金镯(zhuò)抛掷(zh ì)威吓(hè)山坞(wù)
三、整体感知
1.文章咱们读完了,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被捕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2.那么现在思考下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当中涉及到哪些主要人物?
国方兵士方志敏
3.先来分析这两个国方兵士,读了文章,联系上下文,大家来说说,你觉得这两个国方兵士是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各抒己见,这点很好,现在咱们来重点讨论一下“贪婪”。
4.回到课文当中,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种贪婪的?
先可以从动作上来考虑,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动词。
搜摸捏抢
动作描写咱们先讲到这,除了动作描写,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贪婪?(语言)现在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师根据角色语言特点,指导阅读)
5.讨论了动作,讨论了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国方兵士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回归到课文,用课文中的语言来概括。
热望激怒企望失望
6.我们从动作、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两个国方兵士,那么在整个搜身的过程中,方志敏是怎样表现的?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
既然方志敏有这样的表现,大家说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做为共产党的高官,廉洁奉公,被俘时的表现是非常的正义凛然。
7.分析了国方兵士,又分析了方志敏,我们想了,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怎样的写作手法
对比的手法
8.那么咱们现在一起来看文章的第9段
作者的财产都有什么?汗褂衫,线袜
那么大家思考,这里作者采用了哪种语气?
讽刺。
既讽刺了两个国民党兵无耻的企图,也对国民党高官及当时的一些富豪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9.文章题目是“清贫”,读过课文,你对清贫思想有了怎样的认识?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方志敏的“清贫”还有价值吗?谈一谈你的理解。
节俭朴素、高洁朴实、克己奉公、秉公无私、坚贞不屈、舍生忘死。
更是为革命奉献自己的信念和浩然正气。
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美德,是需要代代传承的。
四、课堂小结
斗转星移,半个世纪过去了,《清贫》成了人们反复诵读的名篇,其中极富哲理的话语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在我们在《清贫》中体会方志敏的革命精神,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加以运用,成长为有骨气的新一代的中国人。
五、布置作业
谈一谈你对“清贫”精神的理解。
板书设计动作:搜摸捏抢
国方兵士贪婪语言:自然段③⑤⑥
对比心理:热望激怒企望失望
方志敏廉洁清贫——节俭朴素
舍生忘死克己奉公高洁朴实坚贞不屈秉公无私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