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合集下载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

考研历年真题答案与解析(艺术学)——艺术概论万学海文考研专业课教研室一、名称解释1、克莱夫·贝尔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20世纪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创建人。

《艺术》是其代表作。

其有关艺术的观点:(1)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

(2)有意味的形式来自艺术家的创造.。

贝尔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形式,如在艺术中运用得当,也是有意味的,不过优秀的艺术家却要创造形式,而不仅仅是摹仿形式。

(3)艺术是精神生活之必须。

贝尔认为“艺术是精神生活之必须,也是精神生活的产物”,“艺术既丰富了精神生活,同时也从精神生活中有所汲取”。

2、科林伍德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曾执教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任研究员和教授,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

其重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心灵德思辩》、《历史哲学》《牛津英国史?第一卷》、《新利维坦》、《自然概念》、《历史概念》。

表现主义美学经科林伍德的着力宣传成为20 世纪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理论被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论”。

美学观点:(1)艺术“是表现性的”。

科林伍德认为真正的艺术不是再现。

(2)艺术“是想象性的”。

他指出:艺术品是艺术家“想象的创造物”,艺术家的想象绝不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活动,而“是一种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

3、《美育书简》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

是1793—1794年作者写给丹麦王子克里斯谦公爵的27封信,1795年经整理出版。

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

本书是"审美现代性"创生的划时代文献.它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深刻批判了启蒙理性的弊端,提出恢复感性的合法性,解除理性对感性的粗暴专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美和美育范畴.弘扬人的感性本质、揭示和批判现代社会人性的分裂和异化、赋予美和美育鲜明的现世性和此岸性、把美和审美作为人的生存范畴来理解,构成了席勒美育理论现代性的基本特征.4、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艺术作品都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召唤接受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去补充发现和创造,这种留有空白、虚空和不确定性的作品称之为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

美术概论复习题名、简、论、感1.说出一本美术理论类着作,简述内容,对主要观点予以评价。

600字2.“有意味的形式”是谁提出的?简要说明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P39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主要内容:贝尔在《艺术》中提出着名命题,即: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把关于艺术的定义的重点落在了“形式”之上,强调形式的第一重要性。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能够“激起我们的审感情”、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为“有意味的形式”。

意义:开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看到了形式中的审美因素,看到美术是一种有审美意味的感人的形式,是具有理论价值和启发性的见解,纠正了以往理论中忽视艺术形式的弊端。

3.美术与政治的关系(举例分析)P56首先,从社会历史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即承认政治对美术的影响关系,又承认美术最终由经济决定,是历史唯物主义独特观点。

(“四人帮”时期的“黑画”。

反面举例,柏拉图就很强调艺术家为政治服务;儒家美学也强调政治对艺术的影响作用,所谓“成教化,助人伦”等,在理论方面都不完全。

)另外,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政治处于关键地位,和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而美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远离经济基础,通过政治的中介联系于经济基础。

(元代倪云林、清初朱耷等人,表面上画山水花鸟,但画后的政治倾向性是显而易见的。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简述“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简述“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简述“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以及艺术与形‎式的关系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都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

现代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说:"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或称为‘蕴意形式')。

"贝尔认为:艺术中必存在‎这某种特性,离开他,艺术品就不能‎最晚诶艺术品‎而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也没有,。

他强调,这种“形式”是指艺术品内‎各个部分和质‎素的关系,这种“意味”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难以言传的审‎美感情。

照现代主义美‎学原则的观点‎,对蕴意形式的‎追求,是所有时代艺‎术的真正追求‎。

如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一样,“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句话也不例‎外,克莱夫•贝尔在对这句‎话进行解释的‎时候,就不免有些片‎面与绝对。

我的理解是:“有意味的形式‎”,排除了再现性‎因素和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的因素。

所谓的“有意味”,指的是能唤起‎人的特殊的审‎美情感,而与艺术内容‎毫不相干。

而“有意味的形式‎”说和其他形式‎主义的艺术本‎质观,共同注目于以‎往摹仿说和表‎现说所忽略的‎艺术特有的形‎式与结构,这对推进人们‎对艺术本质的‎更全面的认识‎有其积极意义‎。

然而,“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学说,仅仅向世人强‎调了形式的一‎面,而忽略了内容‎,对于艺术本质‎的规定意义,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品的基‎本性质,有助于对其本‎质问题的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谈‎及“形式”二字,那到底什么是‎形式呢?形式既为空洞‎的抽象之物,又具有自己的‎内容。

它是明确表达‎情感的符号,并传达难以捉‎摸却又为人熟‎悉的感觉。

作为基本的符‎号形式存在于‎与实际事物不‎同的范畴之内‎。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ppt课件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ppt课件
尼采 贝尔强调完全自由没有限制的艺术,受尼采狂欢的 酒神思想影响。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 ??
意味 = 意蕴 = 寓意 为艺术而艺术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1 贝尔认为艺术品能激起观者的审美情感。这是种怎样的 情感?
2.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将艺术品与其他一切作品 相区别的本质属性。贝尔用此术语有何用意?是否能更加 简洁明了地解释何为“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所有美学体系的出发点,必须是某 种独特情感的个人体验。能够唤起这种 独特情感的物品,我们称为艺术品。
这种情感就是“审美情感”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有深意的形式:每一件艺术品,线条和色彩以不同
的方式组合而成,特定的形式以及这些形式之间的特定关 系,触动了我们艺术情感的神经。所有这些线条色彩的组 合和他们之间的特殊关系,是让我们产生审美感动的形式。
线条和色彩的完美结合,让人体会到一种审美角度的感动。
能够激发出有审美能力的人的审美情感
Hale Waihona Puke 克莱夫 贝尔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在此指的是艺术品的色彩和线条等要素所构成的纯粹 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种简化 性,就是"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艺术 形式是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这种 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以其抽象性和非再现性区别于日常 生活中的一般形式。而所谓"意味"则指的是消除了任何利 害关系、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日常情感的任 务是叙述、记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宣扬道德,是现 实的和功利的,而审美情感则是完全非功利、完全超越的 情感。审美情感是由对艺术的纯粹的形式关系的凝神观照 所引起,而不是由艺术品的种种表现、再现和思想内容唤 起的。

奥鹏2020年6月福师文学艺术产业在线作业二_

奥鹏2020年6月福师文学艺术产业在线作业二_

1.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是()的艺术定义。

A.贝尔B.苏珊?朗格C.卡西尔D.莫扎特【参考答案】:A2.传统的传播学专著中提到过六种传播媒介,其中()是六大媒介中历史最悠久的媒介。

A.书籍B.报纸C.期刊D.广播【参考答案】:A3.专家已经把()视为“第四媒体”。

A.报刊B.广播C.电视D.网络【参考答案】:D4.()的艺术生产论的基本观点是艺术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经济基础属性,艺术生产既是意识形态的生产,又是经济性质的生产。

A.马克思B.本雅明C.马歇雷D.伊格尔顿【参考答案】:D5.()忠于原著的改编,被称作是中国“新文坛与影坛的第一次握手”A.《家》B.《申屠氏》C.《狂流》D.《春蚕》【参考答案】:D6.古希腊哲学家()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

【参考答案】:DA.托马斯?阿奎那B.柏拉图C.业里士多德D.赫拉克利特7.(),广播、电视相继问世,新闻传播由以印刷传播为主的时代, 进入印刷传播与电子传播并驾齐驱的时代。

A.十九世纪上半叶B.二十世纪二十年代C.二十世纪四十年代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参考答案】:B8.“现代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特征是()A.现代性B.传统性C.多样性D.复杂性【参考答案】:A9.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电影剧本是戏剧家洪深于1925年编写的()A.《家》B.《申屠氏》C.《狂流》D.《春蚕》【参考答案】:B10.公元1455年,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A.哥白尼B.古登堡C.伽利略D.欧几里得【参考答案】:B11.传统文学与影视文学的主要区别是()A.采用的语言技术不同B.采用的表现手法不同C.采用的文学作品不同 D.采用的媒介不同【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D12.超文本”(hypertext)这个词的创造者是()A.范尼瓦?布什B.道格?英格尔伯特C.米勒D.泰德?纳尔逊【参考答案】:D13.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提出了传播学上著名的“媒介就是信息” 的命题。

艺术概论新整理答案

艺术概论新整理答案

1、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专业,谈谈艺术与形式的关系。

由英国艺术家克来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

”“意味”是指那种不同与对自然物的美的感情,而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不可名状的审美情感,“形式”是艺术的核心,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一种纯粹的关系,意味与形式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西方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问父亲:什么是抽象?父亲想了半天回答道:“抽象就是不能触摸的东西。

”孩子似有所悟,喊到:“我明白了,抽象就是上帝和毒漆树一样的东西。

”这个故事说明,人们习惯用“抽象”来形容无法感知的事物,而把“具象”当作平常所能看得见的物理事物,即其“意味”。

事实上,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东西,是人们认识主客世界的需要,也是人们反映世界的一种方法。

在文艺作品中,抽象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

如毕加索的名作《格尔尼卡》,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张支离破碎的被打散而重组构成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画”,作者并不是以绘画再现的情节象征某种精神,而是运用变形、分解几何形体的抽象形式去揭露法西斯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

同样都反映法西斯暴行,《格尔尼卡》的艺术感染力比起中国同时代用具象写实手法表现灾难题材的作品《流民图》就要强得多。

这个例子说明,抽象的东西反而能给人提供一个更大的心理补偿空间,让人按照自己对美的追求来领会和完善。

抽象的成份越大,它的包容量就越大。

艺术创作中的“具象写实”是指面对自然对象写生,达到立体的三度空间逼真效果,其主要理论来源于古希腊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绘画大师达芬奇说“镜子为画家之师”,三度空间的逼真幻觉一度成为古希腊人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理想。

情感、知觉和实在:“有意味的形式”解读

情感、知觉和实在:“有意味的形式”解读
[1]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第4页。 [2]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3]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第5页。 [4]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第6页。 [5]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第8页。 [6]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第15页。
[1]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7页。 [2] 李泽厚:《美学四讲》,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31— 252页。 [3]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4] Schaper, “Significant Form,” 33. [5] George T. Dickie, “Clive Bell and the Method of Principia Ethic,”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5, no. 2 (April 1965): 142. [6]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薛华译,第3页。
接着,贝尔用排除法对“美的对象”一词进行分析, 并进行了两次排除。第一次是将能够唤起独特的审美 情感的对象从其他对象中挑拣出来,将非审美对象排
除出去。他指出:“我们中多数人还是会将‘美的’ 这一形容词用到某些并没有唤起那种独特情感的对象 上。”[4]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的”这一形容词应该 修饰的是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要唤起独特的情感。 因此我们要注意这个“独特”,如果不独特,也就不 是美的对象。在贝尔看来,能够唤起独特的审美情感 的对象包括诸如教堂和绘画、庙宇、雕塑、陶瓷等艺 术品;而排除在外的是“自然美”的对象,如蝴蝶、 鲜花、禽鸟等。那么,是否所有的艺术品都作为审美 对象而存在呢?换言之,是否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具有 “有意味的形式”的特征呢?非也。于是贝尔由此进 行了第二层排除,即将“描述性”的艺术从具有“有 意味形式”的艺术中排除出去。艺术作品中的“描 述性”绘画不能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这种绘画有时 令我们爱慕不已,但却无法在情感上打动我们,因为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暗示和寓意,即它指向的是情节、 主题和内容,而非形式本身。“在‘描述性的绘画’ 中,形式不是用作表达情感的对象,而是用作暗示情 感或传达信息的手段。心理和历史取向的人物画像、 地形学作品,讲述故事和暗示情境的画以及各种各样 的插图都属于‘描述性绘画’。”[5] 贝尔由此对古典 主义绘画、皇家绘画、甚至当时出现的意大利“未来 主义”绘画进行了尖锐地批评,因为它们无从激起人 们的审美情感,而仅仅用来传达信息。再现性或描述 性绘画被贝尔认作“是一位艺术家的缺点的标记。一 位低能的画家……必须运用再现的手法”[6]。这些绘 画往往迎合了“不能感受审美情感的人”的需要,他 们是通过画面的主题来欣赏艺术作品的。相反,“有 意味的形式”的绘画,则只关注形式,即线条和色 彩的组合和安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量和质量。

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概述

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概述
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
------克莱夫· 贝尔
克莱夫 · 贝尔 (Clive
Bell ,1881-1964)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当代西方形式主义艺术的 理论代言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后来 对绘画产生强烈兴趣。曾参加英国著名学术团体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 (The Bloomsbury Circle),并 成为其主要成员之一。主要著作有 : 《艺术》、 《自塞尚以来的绘画 》、《法国绘画简介 》、 《 19 世纪绘画的里程碑》、《欣赏绘画》等。其 中《艺术》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形式主义理论。




4.贝尔认为大多数人并没有以恰当的审美方式体验艺术 ? 人们的确欣赏艺术,对此,贝尔是如何认识的 ? 你同意贝 尔的看法吗?为什么? 5.请解释摄影术的存在对贝尔观点的影响。 6.贝尔对“什么是艺术”的解释清楚吗?他的解释与康德 的解释有何相似之处?


线条和色彩的完美结合,让人体会到一种审美角度的感动。 能够激发出有审美能力的人的审美情感

形式在此指的是艺术品的色彩和线条等要素所构成的纯粹 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现实形式的地方在于它具有一种简化 性,就是 "把互不相干的细节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 " 。艺术 形式是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的形式,这种 灌注了审美情感的形式以其抽象性和非再现性区别于日常 生活中的一般形式。而所谓 "意味 " 则指的是消除了任何利 害关系、不同于一般日常情感的审美情感。日常情感的任 务是叙述、记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宣扬道德,是现 实的和功利的,而审美情感则是完全非功利、完全超越的 情感。审美情感是由对艺术的纯粹的形式关系的凝神观照 所引起,而不是由艺术品的种种表现、再现和思想内容唤 起的。

对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认识

对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认识

对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认识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一种审美假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在贝尔看来,审美的情感不同于生活中的情感,只是一种纯形式的情感,人们在审美时,不需要生活的观念和激情,只需要对形式、色彩感和三度空间的知识,审美是超然于生活之上的。

基于这种认识,贝尔否定叙述性的艺术品,认为这类作品只具有心理、历史方面的价值,不能从审美上感动人。

他尤其称赞原始艺术,认为原始艺术通常不带有叙述性质,看不到精确的再现,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之有意味,是因为形式后面隐藏着物自体和终极实在本身。

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就是把握这个“终极实在”,人们不能靠理智和情感来把握这个“实在”,只能在纯形式的直觉中,才能把握它。

贝尔的假说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意味的形式”成了美学中最流行的口头禅。

贝尔首先在回答“什么是艺术”问题时,提出了艺术乃“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审美假说。

他认为,所谓的艺术品,会给反应敏捷的人以特殊的审美感情。

他想找到的正是“唤起我们审美感情的一切审美对象中普遍的而又是它们特有的性质”,这样“就会找到艺术品的基本性质,即,将艺术品与其它一切物品区别开来的性质”(P3)。

于是贝尔提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地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没有。

”即贝尔是由情感出发来探讨审美和艺术本质的。

“有意味的形式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有通过形式来表现,因为唯有形式才能调动审美感情”,“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之基本性质”。

论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

论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

论克莱夫.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克莱夫·贝尔是现代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艺术作品中将形式抽象出来,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艺术应具有自身的意义和目的,艺术世界应与生活世界相分离。

于是,他在艺术与日常生活世界划了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

我们可以将他的艺术理论归结为艺术的自治原则,并以此为视角对其形式主义美学进行解读。

一、贝尔美学思想的基本理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在20世纪西方的造型艺术理论界,克莱夫·贝尔的艺术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是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为后印象派绘画及现代派绘画艺术进行辩护,反对强调造型艺术的再现功能,从而忽视了艺术的自身特性。

贝尔的主要观点集中体现于其《艺术》一书中。

在贝尔看来,艺术作品本身的东西就是艺术品中的某种共性和特性,这种共性及特性一方面使得艺术品成为艺术;另一方面又使艺术区别于非艺术。

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风格的艺术的考察,贝尔认为这种共性和特性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即:“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form)。

”[1](P4)贝尔所谓的“形式”(form)并非传统意义上再现的形式,而是一种纯粹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并不具有生活世界的内容;所谓的“意味”是艺术作品中引起的某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与我们所理解的意义、含义不同,它消除了任何的利害关系。

在贝尔看来,艺术的目的不在于传统的再现或是表达传统美学所规定的美,而是在于创造有意味的形式。

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引用了贝尔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即“significantform”,并翻译为“有意味的形式”①。

李泽厚以实践论美学为视角,对贝尔的艺术理论进行改造。

他从人类实践的历史来进行探讨,将贝尔的纯粹的“形式”改造为一种从写实的形象演变来的抽象形式。

解读艺术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解读艺术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解读艺术中的“有意味的形式”【摘要】“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形式之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形式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给作品赋予更多的意义。

这种形式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外表,更是内心世界的折射和表达。

对于观众来说,“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引发共鸣和思考,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有意味的形式”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但其核心思想始终是一致的。

深入理解“有意味的形式”有助于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也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使其创作出更加有内涵和意义的作品。

可以说“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之一。

【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艺术、观众、影响、价值、艺术领域、艺术创作、概念、欣赏、灵感来源。

1. 引言1.1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一个艺术美学概念,指的是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与形式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艺术创作中,形式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主题或情感,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通过形式本身所传达的元素或结构来传递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换句话说,艺术作品的形式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或表现,而是具有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有意味的形式”强调了形式与内容之间的互动关系,形式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而是对内在世界的一种表述和呈现。

通过形式的精心设计和运用,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引导观众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有意味的形式”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赋予作品独特的内涵和价值,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体验。

在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作品的形式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带来的魅力和震撼。

2. 正文2.1 “有意味的形式”在艺术中的运用“有意味的形式”在艺术中的运用是一种重要的美学概念,它指的是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构成和符号意义之间的结合。

艺术学 重点名词解释

艺术学 重点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这是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有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他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是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抽象的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2、陌生化“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也是形式主义文论中最富有价值而且至今仍有启迪意义的思想。

所谓陌生化就是讲对象从正常的感觉领域中移出,通过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新构造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的创作方式。

文学的价值就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过程中产生审美快感。

如果审美感觉的时间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3、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的直接源头是俄国形式主义。

广泛来讲,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通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被表达出来。

通常大家将索绪尔的作品当做一个起点。

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开始盛行,法国文学研究由于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文论,他同列维·斯特劳斯、福柯以及阿尔都塞等人被称之为结构主义文论的“巨头”,在文论界和整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读艺术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解读艺术中的“有意味的形式”

解读艺术中的“有意味的形式”【摘要】"有意味的形式”在艺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形式的外在表现,更是艺术家传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符号和象征意义的探究,观众可以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

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让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深度。

观众的主观解读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体会作品的内涵。

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决定了作品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多重解读为作品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揭示作品背后的思想与情感,呈现艺术作品的丰富性,体验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富有想象力和感知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艺术,有意味的形式,符号,象征意义,形式与意义,观众解读,表现手法,多重解读,思想,情感,丰富性,互动。

1. 引言1.1 什么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中既包含形式美感,又含有深层意义和隐喻的形式。

在艺术创作中,作品的形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学表达,更是一种追求意义和内涵的方式。

通过形式的表现和符号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在“有意味的形式”中,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外观,更是一种寓意和象征的表达。

通过形式的包容和寓意的延伸,观众可以在作品中发现更多的信息和内涵,进而得到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

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有意味的形式”不仅仅是追求形式美的表现,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方式,让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更多的信息和情感。

2. 正文2.1 艺术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在艺术作品中,符号和象征意义扮演着重要角色。

符号是一个代表着特定含义的物体、行动或者情节,在艺术作品中常常被用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一只黑猫可能被用来象征不祥之兆或者厄运;在绘画作品中,太阳往往代表力量和光明。

这些符号让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而象征意义则更加抽象和多义,通常需要观众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理解来解读。

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提出“美”是“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的著名观点,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如线条)的审美性质,给后期印象派绘画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就是所谓的“审美积淀论”。

举个例子来讲,如: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经比较清晰的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

即:由再现(模拟)到表现(抽象化),由写实到符号化,这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

通俗点说,人的审美感受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由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

他把艺术品作为审美对象,提出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也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会使人产生审美感情。

它为塞尚以来的后期印象派,以及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马帝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现代派艺术的出现作了极力的辩护。

它对现代艺术,甚至当代艺术的理论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

因此,被公认为现代艺术理论的柱石。

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已成为流行的口头禅,以导致西方一度泛滥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

贝尔的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的。

其一是对艺术品的定义,“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

而把能唤起这种特殊感情的物品称之为艺术品”.也就是说,不能唤起这种特殊感情的物品,我们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即使这件作品很好看,技巧很高,或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那么什么是“特殊感情”呢?贝尔是这样回答的,“大凡敏感力很强的人都会同意,由艺术品唤起的特殊感情是存在的。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指一切艺术品均唤起同一种感情。

相反,每一件艺术品唤起的审美感情都是独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1)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

这些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艺术品作为能够唤起人的审美感情的对象,其具有的共同性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他还认为,“有意味的形式”由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一是形式,一是意味。

所谓形式,是指作品各个部分和素质的纯粹组合关系;所谓意味,是指艺术品的形式所唤起的一种不可名状、不可言传的特殊的审美感情,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美和美感。

它是审美观照艺术品时才有的神秘的感情体验。

艺术是通过固定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音乐,雕塑等表达作者个人观念的行为。

艺术的表达形式有无数种模式,但所有的模式都是为一点,即表达作者的思想而服务的。

(2)讲到艺术,不可能离开艺术所具备的特征,即它的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而“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则把这三的系统性连接到一块。

先论述它的形象性,形象性指艺术作品给人的生理感官或是心理感官的印象,普列汉诺夫说:艺术“既表现人的情感,也表现人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象,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是艺术的最主要特点。

而“有意味的形式”就体现着形象的生动性、感情性、思想性,“有意味”可以说容纳了艺术的形式可观赏性和思想性。

再就是它的主体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但是这种反应决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创造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的流露和反映,在艺术作品中的释放和表达必须是观赏者能够看得见,并且愿意看得见,但是作品要具有这种样感觉就要让作品能“说话”,具有感情性、趣味性、审美性,总结一起就是让作品变得“有意味”起来,这种有意味可以说涵盖了艺术形式引人的主要特点。

再就是它的审美性,审美性作为艺术特征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形式依托,是作者(艺术家)与欣赏者达到和谐的重要应激点,如果没有了审美形式,艺术便会黯然失色,了无生趣。

而“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则把形式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把“有意味”作为形式的一种标准加以界限,让我没透过这种形式,真正享受到美之所在。

仔细分析“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中的“有意味”,其实这种“有意味”的创造并不是那么简单,他同样是艺术家的感情、理念、思想、信仰的种种显现,所以说“有意味”的创造本质上是作者个性的创造,是艺术家的内在表现特征,这样一来也就顺应了艺术作为表现
起源的理论构架。

(3)“有意味的形式”中谈到了线条与色彩,我们可以从马蒂斯的作品中得到印证。

在亨利马蒂斯著名的作品《红色的餐桌(Harmony in Red)》中,用了纯色和线条去表达空间的深浅,并没有过多的复合颜色,桌子与墙都是红色,颜色之间没有变化,一般很容易被看作是平面的错觉,而桌上和墙上扭曲的花纹吧桌子和墙的空间感很好的分开了。

大块的红色映衬出黄色的水果十分鲜艳,马蒂斯在画面上远与近的表现是用颜色,和线条的互相呼应。

使画面视觉上达到一种舒适感。

用马蒂斯的画说是用色块的交相辉映,营造出平和、宁静而优雅的节奏,体现出一种人间乐园般的情调。

尽管没有过多的语言,色调十分简单,更有点形式主义的倾向,但无可否认,马蒂斯的作品中有令人感动的东西。

这就是所谓颜色与线条组合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4)在我看来,克莱夫贝尔的理论有他一定的局限性。

他过于强调从“有意味的形式”来进行审美。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艺术形式是为艺术内容服务的。

艺术内容离不开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离不开艺术内容。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

一般说来,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内容,并随着艺术内容的发展而发展。

但艺术形式可以反作用于艺术内容,既可以有助于艺术内容的完美展示,也可以阻碍艺术内容的充分表现,影响艺术社会功用的有效发挥。

艺术形式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同样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艺术形式去表现,艺术形式在艺术发展中有继承性等等。

衡量一部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看内容,而且要看其形式是否完满地表现了内容。

艺术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杰出的艺术家总是根据艺术内容发展变化的需要,批判地继承改造旧的艺术形式,创立与新的艺术内容相适应的新形式,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富于形式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