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专题七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练习
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通关练习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1918年,苏俄各地区黑麦的生产成本在6-12卢布/普特,而国家采购价格约4卢布/普特,工业制品价格上涨与战前相比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2-3倍。
这说明( ) A.固定粮食税稳定农产品价格B.余粮收集制牺牲农民利益C.农民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良好2.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A.取消了自由贸易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C.鼓励私人办企业D.征收固定粮食税3.一段时间里苏俄曾经允许农民和小商人自由买卖,只有国民经济的主要控制力如银行、工厂、对外贸易和交通保持在国家手里。
这些政策的实施( )A.维护农民利益以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B.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以恢复发展经济C.集中一切力量支持红军在前线作战D.形成了计划经济和新型工业的发展模式4.1920年,列宁曾约见一位老农。
老农说:“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坏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
”这反映出当时苏俄实施( )A.余粮收集制B.按劳分配制C.农业集体化D.固定粮食税5.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 )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6.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
这同样是一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
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苏联模式奠定理论基础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7.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专题七第 1 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单选题1. 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
”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
这种做法( )A. 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斯大林模式”3•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4. 斯大林模式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 )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5.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 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 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6.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 , 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 ,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 , 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 ,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 , 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人民版必修二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二 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单选题1. “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
”但是 ,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 ,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 , 巩固苏维埃政权 ,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 不已。
这种做法 ( )A. 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B. 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C. 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D. 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 斯大林模式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 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 扩大集体农庄规模 4.有学者把苏联某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归纳为 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 ; 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 制形式存在。
符合这一特征的政策是 ( )A. 战肘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改革D. 勃列日涅夫改革5.“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 , 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 ?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 活状况 ,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
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 , 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由这方 面引起的。
” 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苏俄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戈尔巴乔夫改革6.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 : 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
” 这里 , 列宁主要强调 ( )A. 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 生产资料公有D. 按劳分配产品7.“我们还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 列宁实行这一政策本质特征有 ()① 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A .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 .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3.1918 年, 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 苏维埃政权控制的地区仅占全国面积的 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
最新人民版必修2历史课时作业:专题7 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七第1课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2016·浙江湖州期末)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而是战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需要,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该学者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A.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是特定条件下的军事性非常措施C.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相符合D.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成于斯大林时期,故A项错误;由材料“战时客观现实的反映和需要,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措施,故B 项正确;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可看出题目并没有强调与生产力水平的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帮助苏俄渡过了难关,但危机过后很快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化了矛盾,故D项错误。
故选B。
2.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D)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解析】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和沙皇复辟势力的武装叛乱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符合题意和史实。
3.(2016·江苏扬州期末)“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指(A)A.借助商品和市场进行调节B.实行余粮收集制C.允许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大中小工业国有【解析】注意题目中的信息一是新经济政策,二是城市和商店,所以这里的“学会做生意”实际上就是强调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和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A正确;B、D均不符合题意,故B、D错误;C项是A项具体内容,排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题: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2.下列有关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民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两种政策的实行都与布尔什维克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有关D.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3.“(二战前夕)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调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C.“斯大林体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4.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①苏俄(联)新经济政策②苏联斯大林模式③美国罗斯福新政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5.苏俄(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农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粮食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征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7.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
最新精编高中人民版必修2高一历史专题七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达标习题及解析
专题七训练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基础达标]1.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时期2.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于是就有了……。
‛这里省略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D.新经济体制3.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农业集体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5.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D.帝国主义国家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能力提升]6.下表为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此表说明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重大成就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正确和重大成就.农业合作取得重大成就D.指令性计划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7.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能够促进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主要在于它( )①具体措施调动了工人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适应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③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④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②③D.①②④8.有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2016_2017年高中历史专题七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抢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化C.取消自由贸易D.强制劳动制度解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拿走了农民的所有余粮,甚至包括一部分必需的口粮和生活用品,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答案:A2.1921年春,苏俄一些地区发生饥荒。
列宁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
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争带来的灾难B.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导致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
A项当时国内战争已结束;B项表述符合材料,但不是最准确的理解;C项未能理解材料的历史背景,只是表面现象。
答案:D3.1921年,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来到苏俄,后来在莫斯科郊外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
哈默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苏俄(联)推行的( )A.重工业优先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据材料中“1921年”“美国企业家”在苏俄建成“铅笔厂”等信息,结合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企业可知B正确。
答案:B4.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④完成了农业集体化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D.①②③解析:注意题干中“新经济政策实施”这一信息,并观察表格中数字变化情况——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耕种面积和产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该政策符合苏俄国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精编作业.doc
(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
”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撒)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工业化解析:选A。
根据材料“战争条件下” “实行余粮收集制”等信息可以判断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不符合“战争条件下” “实行余粮收集制”,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政策和工业化都属于斯大林模式,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D项排除。
2.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A项正确。
3•“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
”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苏俄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四月提纲》B.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施新经济政策D.推行斯大林模式解析:选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俄决定调整政策,这种政策的调整就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
A、B、D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4.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实行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解析:选C。
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作业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1921年1月,苏俄政府确立了统一分配市有住房的原则:所有居民不分年龄一律人均8平方米。
如果一套住宅中的人均面积超标,就必须允许其他人搬到这套住宅里共同居住,即“紧凑使用住宅”原则。
这一政策( )A.深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B.推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C.集中全国力量进行国内战争D.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解决住房问题2.列宁说:“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迫使我们实行的……符合这一思想的具体做法是( )A.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B.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里的“特殊历史条件”包括( )①国内外反动力量过于强大②俄国处处受帝国主义威胁③俄国的相对落后贫困④巩固苏维埃政权是最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D.①②③④4.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
”这一时期应是( )A.农奴制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解体时期5.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列宁的话表明( )A.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没有理论可循B.新经济政策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好C.按共产主义原则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没有现实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探索6.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
”这一措施实行于(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7.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士兵说:“在青天白日里就进行抢劫。
把我爸爸的粮食抢走啦,磨坊也没收啦,命令上是说要这样对付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义务劳动制8.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
2021-2022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后作业: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阅历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究一、选择题1.1920年,苏俄农夫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夫的利益B.挫伤了农夫的乐观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解析:题干材料表明苏俄农夫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猛烈不满,这一政策是苏俄在战斗逼迫的特定环境下实行的格外措施,虽解除了政权危机,但却挫伤了农夫的乐观性,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2.图片是历史大事的鲜活体现,对下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夫》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夫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夫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峻不满C.列宁倾听农夫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夫对优先进展重工业的看法解析:1921年国内战斗已结束,排解A项;C、D两项中的农业集体化和优先进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排解;国内战斗结束后,苏俄连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夫》正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答案:B3.20世纪20年月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情愿要卢布。
这是由于()A.农夫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全部B.私人商业已经被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转变D.废除实物安排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材料信息“不情愿要卢布”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影响的一个折射。
答案:B4.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月初一位农夫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
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农业进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C.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D.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宽敞农夫的欢迎解析:依据“20世纪20年月初”“农夫的骷髅化”等信息,可推断A项符合题意;B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符,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
高中历史 专题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7.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优化训练人民版必修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基础达标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是一项临时性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A.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B.调整了生产关系C.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拆散了工农联盟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不适合当时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失败了。
答案:A2.(2014·永州一模)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解析:据图文信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D项为计划经济,排除。
答案:A3.(2014·广东省六校联考)《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私人商店“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可见作者肯定私人商店的作用,也就是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因此B项符合要求,A、C、D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
答案:B4.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
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D两项是对农民的剥夺,引起农民的不满,不利于工农联盟,C项工业化运动利用“剪刀差”也是对农民的剥夺。
2020-2021学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加强训练题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是( )A.苏联模式缺乏活力B.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C.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D.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2.列宁认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这一失败表明( )A.外来武装干涉阻碍了苏俄发展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国情D.苏俄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这表明苏俄将( )A.征收所有余粮B.废除各种农业税费C.允许商品买卖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4.列宁在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
列宁旨在( )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 )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6.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就市场角度而言,其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了农业产品的商品化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消除了农民对政府的不满 D.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购到两亿两千万普特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联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
这说明两个政策( )A.都有利于农村发展B.都为经济建设募集较多粮食C.都有利于巩固政权D.都为战争募集到了足够粮食8.内战时期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交换和流通方面,基本上取消了市场关系,这表明苏维埃共和国正在实施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社会主义工业化9.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专题七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单选题1. “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
”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
这种做法( )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斯大林模式”3.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4.斯大林模式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5.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6.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
”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7.1918年9月2日,苏维埃中央发出“一切为了前线,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呼吁,宣布在战争形势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必须无条件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国内所有的资源都必须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这信息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应国内战争需要而产生B.从开始实施就是错误的C.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D.无法真正建成社会主义8. 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
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9.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10. 有学者把苏联某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模式归纳为: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 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符合这一特征的政策是( )A.战肘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勃列日涅夫改革11.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12.《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
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13.图片是历史事件的鲜活体现,对下图《1921年列宁会见上访农民》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农民向列宁汇报前线战况B.农民向列宁倾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严重不满C.列宁倾听农民对农业集体化的建议D.列宁听取农民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看法二、材料题14. 20世纪是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世纪,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世纪。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材料二“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罗斯福谈到的“彻底的革命”、“新运用”分别指什么?进一步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实质。
2.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怎样的重大突破。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
……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二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对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依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罗斯福就职总统后实行了“新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一个重大的突破”源于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千克石油而惋惜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故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故选B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
“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
A项实行余粮征集制,遭到农民的是强烈的不满;C项是在1925年后,列宁已经去世;D项是在1936年确立。
3.答案:B解析:4.答案:A解析: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 故D 项符合。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根据人物来看,这段建设除与苏联建设初期,由列宁来领导。
结合所学知识,这段时期很可能处于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或者新经济政策的时期。
再结合材料,我们可知这段时期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内忧外患,因此需要人民起来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作贡献。
因此本题选择D 选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7.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等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为A项。
8.答案:A解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
列宁的话中最关键的信息是“按共产主义原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列宁当时是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反思,故A项错误,符合題意;B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之所以列宁这么说,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水平,故C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项也正确;不合题意。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列宁领导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史实。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结果导致政治经济危机,所以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0.答案:B解析: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
由“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得知农民对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
所以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答案:C解析:从材料“雇佣劳动力”“列宁”可知是新经济政策,选择C项。
13.答案:B解析:1921年,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于斯大林时期,排除C、D两项;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图片中农民上访的目的是反映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故B项符合题意。
14.答案:1.“彻底的革命”: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新运用”:国家干预经济。
背景: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或大萧条)。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2.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民众严重不满,引发政治危机。
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
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15.答案:1.问题:解决就业。
特点:国家干预。
2.政策:新经济政策。
内容: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外国资本家和私人开办企业;恢复货币流通与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发展商品、货币、市场机制。
3.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认识: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各国根据国情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