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4)调节讲课稿
生理循环系统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课件
身体通过自动调整心脏输出和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血液循环的调节
神经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影响心脏的输出和血管的收缩来调节血液循环。例如,交感神经刺激会 增加血管收缩,从而提高血压。
体液调节
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等)会影响血液循环。例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会增加血管收缩,而肾素和血管紧张素会促进水的重吸收和钠的 排泄,从而影响血液循环。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等危险因素。
介入治疗
通过介入手术开通阻塞的血管,如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搭 桥手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 治疗是必要的。
康复治疗
通过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和生活自理能力。
心脏的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 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
03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具有弹性 膜和肌肉层,可调节血流量和血压。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组织回流到心脏,具有较薄的弹性 膜和较少的肌肉层。
血液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和血浆等成分,负责 携带氧气、营养物质和激 素等物质到全身各组织。
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
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 液泵入动脉,推动血液在血管中 流动,以供给全身组织所需的氧
气和营养物质。
物质交换
血管中的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中 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被释放到组织 中,同时组织中的代谢产物被运
第四篇循环系统课件
调节血压
通过调节心输出量和血管 阻力来维持血压稳定。
循环功能
使血液不断循环流动,为 身体各部位提供氧气和营 养物质,并带走代谢废物 。
心脏的电生理特性
心电产生
心肌细胞在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 作电位,从而形成心电。
控制危险因素,如降脂、降压、戒烟 等,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 药物等药物进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的解剖结构
01
02
03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胸腔中部,呈倒置的 圆锥形,主要分为四个腔 室,分别为左心房、左心 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心脏的瓣膜
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 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用于 控制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 方向。
心脏的血管
主要有冠状动脉、腔静脉 和肺静脉等,为心脏提供 营养和氧气。
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
机械特性等。当心肌收缩力增强或舒张期延长时,心输出量增加或减少
。
03
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
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平滑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平滑肌的机械特性等。当血管平滑肌收缩或舒张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或减少。
05
循环系统的疾病与防治
心肌炎
心肌炎症性疾病,可影 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03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血管的解剖结构
动脉
毛细血管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
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与组织液交 换物质的主要场所。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返回心脏, 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
循环系统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循环系统二、授课对象:医学专业学生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循环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兴趣,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2. 教学难点: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与应用。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分析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循环系统相关话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循环系统相关内容。
2. 实体模型:循环系统器官模型。
3. 病例资料:循环系统疾病病例。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循环系统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循环系统组成教师讲解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组成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讲授血液循环途径教师讲解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强调血液循环途径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加深对循环系统疾病理解。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循环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讲授循环系统疾病教师讲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九、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循环系统知识的理解。
循环系统特色讲课稿范文
循环系统特色讲课稿范文循环系统特色讲课稿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重要系统之一,它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为身体提供必要的氧气和养分,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循环系统的运作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讲座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循环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一、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它由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组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将含有氧气和养分的血液送到全身各个部分。
2. 血管:血管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
3. 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液体介质,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多种细胞和成分组成。
红细胞主要负责携带氧气,白细胞主要参与免疫和抵御病原体,血小板主要参与血液凝固。
二、循环系统的特点1. 封闭性循环:人类的循环系统是一种封闭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会离开血管系统。
2. 双环系统:人类的循环系统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
体循环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肺循环将富含二氧化碳的血液运输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3. 高效性:循环系统能够将血液迅速分配到全身各个细胞,确保细胞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时将废物运除。
4. 动力来源: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提供循环系统的动力,这个过程称为心脏搏动。
5. 协调性: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密切配合,确保人体的正常运作。
例如,呼吸系统通过气体交换提供氧气,消化系统通过消化和吸收提供营养物质。
三、循环系统的功能1. 运输功能:循环系统能够将氧气和养分快速、高效地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确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运作。
2. 免疫功能:循环系统中的白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并清除废弃物和死亡细胞。
循环系统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循环系统【授课对象】(年级、专业)【课时安排】(课时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 了解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 熟悉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
2. 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血液循环的基本过程。
- 能够识别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循环系统重要性的认识。
-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3. 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1. 血液循环过程的理解。
2. 心脏瓣膜功能的掌握。
【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帮助学生理解循环系统疾病。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循环系统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循环系统结构图、心脏瓣膜图、血液循环图等。
2. 教学模型:心脏模型、血管模型等。
3. 案例资料: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循环系统?它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2. 回答:循环系统是人体内负责输送血液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二、讲授新课1. 循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和心脏瓣膜的作用。
- 介绍血管的类型和功能,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 解释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 心脏的四个腔室及其功能- 展示心脏模型,讲解每个腔室的功能。
- 通过动画演示血液循环过程。
3. 血液循环的途径- 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 强调心脏瓣膜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1. 展示循环系统疾病的病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2. 分析病例,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四、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相关问题,如心脏病的成因、预防措施等。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模版(3篇)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模版中毒总论讲稿一、中毒的定义: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达到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称中毒。
包扩三个层面意思:。
学习中毒的目的:了解中毒的途径和引起人体致病的规律,指导预防和诊治疾病。
病例____二、毒物的来源据来源和用途分:1.工业毒物:硫化氢,砷2.药物:感冒药,降压药3.农药:百草枯,有机磷农药4.有毒动植物:曼陀罗,毒蛇,野蜂三、中毒分类及病因急性。
短时间内吸收大剂量毒物可引起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不积极治疗,可危及生命。
如急性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慢性。
长时间吸收小量毒物可引起慢性中毒,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缺乏中毒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容易误诊和漏诊,如化妆品导致的重金属中毒。
病因分为。
职业性中毒及生活性中毒,生活中自____物占比较大。
四、中毒的机制:(难点)1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如强酸、强碱。
2缺氧。
co、____等。
3麻醉作用:如有机溶剂和吸入性____。
4抑制酶活力:如有机磷农药、____等。
5干扰细胞膜和细胞器的生理功能:如百草枯、酚类。
6受体的竞争:如阿托品阻断毒蕈碱受体五、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收入血的毒物较消化道快____倍,故患者中毒症状严重,病情发展快,如一氧化碳中毒。
代谢。
主要在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进行代谢。
多数毒物经代谢后毒性降低,少数毒性反而增加,如对硫磷氧化为对氧磷毒性增加____倍排出。
气体和易挥发的毒物吸收后,一部分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大多数毒物由肾脏排出。
很多重金属及生物碱由消化道排出,少数毒物经皮肤排出,此外,铅、汞、砷等可由乳汁排出。
六、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理化性质:化学物的毒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空气中毒物的颗粒愈小,挥发性愈强,溶解度愈大,吸入肺内的量愈多,毒性也愈大。
个体的易感性:对毒物的敏感性不同,这与性别、年龄、营养、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等有关七、诊断(重点):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问诊。
循环系统说课稿
循环系统说课稿Xxx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
教材中还设计了两个讨论和两道课堂练习,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地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确定依据】1、学情: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显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教法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直观式--多媒体演示;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高中生物课件:人的循环系统及调节与协调
滤过和重吸收
肾脏滤过和重吸收确保身体 正常水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双重循环系统的优势
人类循环系统的双重循环结构允许氧气和营养物质有效地传递到全身,并将 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肥胖和血糖调节的关系
肥胖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从而影响血糖的调节,增加糖尿病和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
循环系统的作用
协调体温、保持水平稳 定,对病原体进行防御, 以及提供代谢废物的移 除等。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内外结构
心脏由心房、心室和心瓣组 成,心肌收缩和舒张,推动 血液流动。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瓣膜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泵血, 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 身。
心脏瓣膜控制血液流向,确 保血液不会逆流。
血管的分类及结构
白细胞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 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 疾病。
循环系统的运动学原理
循环系统利用心脏的泵血作用以及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确 保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
1 原因
2 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 吸烟、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等。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 式、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
高中生物课件:人的循环 系统及调节与协调
本课件将介绍人的循环系统及其调节与协调机制。包括循环系统的概述、心 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等。
循环系统的概述
血液循环
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和 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 个部位,并携带代谢产 物到达排除的器官。
循环系统的组成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 成,它们共同协作以保 证营养和氧气的供应, 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排尿和血液滤过的相关机制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嘉宾,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的讲稿。
循环系统是人体内各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它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
在进入2024年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今天我将从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健康问题和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2024年循环系统的总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带回到肺脏进行排泄。
血管是循环系统的通道,它们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流动。
而血液则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同时参与免疫和凝血等重要生理功能。
然而,循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一些严峻的健康问题。
首先,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压力等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其次,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疾病会对循环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健康问题。
此外,心理压力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循环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关注循环系统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面对以上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提升循环系统的健康水平。
首先,我们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系统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大众需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明白保护自己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简单的保健知识和技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
其次,我们要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个人的生活方式对循环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量的体力活动、良好的作息习惯等都对维护循环系统健康起着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要加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让更多的人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4生理学课件PPT循环系统共4
生理学课件PPT循环系统共4contents •循环系统概述与功能•心脏结构与工作原理•血管分类与生理特性•血液成分及其运输功能•微循环与物质交换过程•循环系统调节机制•常见循环系统疾病简介目录01循环系统概述与功能循环系统定义及组成定义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输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等。
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泵血;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输送血液;淋巴系统则辅助循环系统,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
生理功能与作用运输物质循环系统通过血液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排泄器官。
维持内环境稳定通过调节血液成分和温度等,循环系统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等免疫成分在循环系统中巡游,对侵入体内的病原体进行识别和清除。
血液循环路径和方向路径血液由心脏左心室泵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返回心脏右心房,再经右心室泵入肺循环,最终返回左心房和左心室,完成一次完整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方向血液循环始终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确保血液能够流经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实现物质交换和运输功能。
03肺部气体交换在肺部,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实现呼吸功能。
01组织液与血液交换在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之间,组织液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包括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
02淋巴系统与血液交换淋巴系统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将其重新输送到血液中,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内外环境交换场所02心脏结构与工作原理心脏位置及形态特点位置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下方,夹在两侧肺脏之间,前方正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对第5-8胸椎。
形态心脏外形像桃子,大小约和成年人的拳头相似,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二篇)
2024年循环系统总论讲稿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论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一)心脏:1.心脏位置。
前后略扁圆锥体,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后方,胸椎第5-8追体前方的胸腔中纵隔内。
4.心脏血液供应: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营养心脏的前壁、左室侧壁和室间隔的前2/3;右冠状动脉(猝死动脉):营养右心室的后壁、左室下壁、后壁和室间隔后1/3和窦房结。
(二)血管:1.动脉(阻力血管/后负荷):输送血液到____器官2.毛细血管(功能血管)。
血液与____液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场所。
3.静脉(容量血管/前负荷)。
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从____器官将血液送回心脏。
(三)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1.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2.体液:二、护理评估(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三、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常见症状:1.心源性呼吸困难:气急和气促(1)定义。
是各种原因心脏病发生心功能不全时,病人自觉呼吸时空气不足,呼吸费力的状态,病人常出现发绀、坐位呼吸,同时可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异常。
(2)分为三型,逐渐加重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出现最早,病情最轻,体力活动时发作和加重,休息时缓解或消失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常发生于夜间熟睡后1~2h,睡梦中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或下床,开窗通风后缓解。
轻者历时数分钟后症状消失,而重者可伴有咳嗽、咯泡沫痰、气急、发绀、肺部听及啸鸣音,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又称心源性哮喘③端坐呼吸:为严重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功能不全后期,患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3)评估呼吸困难:什么情况下发生,减轻方式,呼吸困难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对治疗的反应,采取何种姿势睡觉等2.胸痛: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1)常见于。
心绞痛、心肌梗塞。
此外肺栓塞、夹层动脉瘤、急性心包炎和心脏神经官能症也会有胸痛。
循环系统(4)调节 PPT课件
23
动脉血压升高 颈动脉窦
舌咽神经 延髓 孤束核 迷下神经
主A弓
1 延髓头端腹外侧 C1区血管运动神 经元抑制。
2 脑干其它神经核团 ---脑桥,下丘脑联系, 交感神经紧张性下降。 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3 与迷走神经背核、 疑核联系,迷走 神经活动增强。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动脉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使复极期K内流增快, 复极加快,不应期缩短 *促进肌Ca蛋白与Ca解 离,提高肌浆网重摄取 Ca速度。有利于肌丝和肌 凝蛋白的解离,使心肌 完成舒张快
2018/10/21
8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 cAMP 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
Ca2+通道激活(膜) Ca2+内流增加 胞内肌浆网Ca 2+增加, 兴奋传导时Ca 2+大量释放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2018/10/21 15
3 延髓心血管中枢 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控制 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
3.1 3.2 3.3 3.4
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2018/10/21
17
4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血液循环 (4)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ac activity
2018/10/21
1
思考
1 当血压85/56mmHg时,临床可能 出现哪些症状?从心血管生理学角度看, 反应了什么?
2018/10/21
2
2 休克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全身的微循环障碍、 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血压下降---循环衰竭,从血 管生理学角度如何认识,如何治疗?
循环系统调节
循环系统调节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血液的循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排除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为了保持身体正常的功能运行,循环系统需要进行调节,以维持适当的血压、心率和血液流动性。
本文将探讨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因素。
一、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是循环系统调节的主要控制中枢。
通过联合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它能够感应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
在循环系统调节中,神经系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
1.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来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从而提高血压。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降低心率和舒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2. 去脑和脑干去脑和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它们发挥着调节循环系统的重要作用。
通过改变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控制血管舒缩和调节心律,它们能够调整血液分布和心血管反应。
二、体液调节体液调节在维持循环系统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通过调节血容量、血浆渗透压和血液钠浓度来实现。
1. 肾脏调节肾脏是循环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它能够维持体液平衡。
当血容量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生成,增加血容量。
相反地,当血容量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生成,减少血容量。
2. 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素和鸟甾酮也参与了体液调节。
它们能够抑制尿液的生成,从而减少尿液量,增加血容量。
三、荷尔蒙调节荷尔蒙是循环系统调节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是几种与循环系统调节相关的荷尔蒙。
1. 儿茶酚胺类激素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够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舒缩来影响循环系统。
它们能够提高血压和心脏的收缩力,增加血流量。
2. 利尿激素利尿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抗利尿素可以调节体液平衡,从而影响循环系统。
它们能够抑制尿液的生成,增加血容量。
四、其他调节因素除了神经系统、体液和荷尔蒙的调节,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对循环系统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0
16
(三) 心血管反射
2020/6/20
17
颈内A 颈外A 颈总A
示意图 2020/6/20
舌咽神经 窦神经 颈动脉体 颈动脉窦
迷走神经
主动脉弓 主动脉体
18
2020/6/20
Fig Sensor of both pressure and chemistry in arcus aortae and sinus caroticus
心率加快
6
2020/6/20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 cAMP 激活--蛋白激酶、蛋白质磷酸化
Ca2+通道激活(膜) Ca2+内流增加 胞内肌浆网Ca 2+增加, 兴奋传导时Ca 2+大量释放
1 心肌收缩力增强 2 每搏作功增加 3 心肌收缩同步化
7
1.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迷走神经内) 位于延 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2020/6/20
13
3 延髓心血管中枢 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控制
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 元。
2020/6/20
14
部位:
3.1 缩血管区 3.2 舒血管区 3.3 传入神经接替站 3.4 心抑制区
2020/6/20
15
4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脑干部分,大脑(下丘脑),小脑 ---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调节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的复杂整合。 ---这些功能的整合是精细的,相互协调的,必要的。 ---例如,下丘脑的防御反应区的警觉状态,伴随心血管反应。 动物实验中的应激反应,并不仅仅考察其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考 察其心血管系统。
N-胆碱能受体(节后神经元膜)
节后神经元 (位于星状神经节 颈交感神经节内)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室束 心房肌 心室肌
去甲肾上腺素
β肾上腺素能受体
2020/6/20
4
生理功能: 1) 心率加快, 2)房室交界传导加快, 3) 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
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
2020/6/20
5
交感神经 儿茶酚氨
100
150
窦内压
200mmHg
24
机体对长期动脉压力升高的代偿:
重调定(Resetting)---
对某个工作水平的重新设定。
长期高血压,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工作范围发生改 变,在一个较正常高的血压水平上进行对血压进 行调整。 表现在压力感受功能反射曲线右移。
2020/6/20
25
2 容量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动脉血压升高 颈动脉窦 主A弓
舌咽神经 迷下神经
延髓
孤束核
1 延髓头端腹外侧 C1区血管运动神 经元抑制。
2 脑干其它神经核团 ---脑桥,下丘脑联系, 交感神经紧张性下降。
3 与迷走神经背核、 疑核联系,迷走 神经活动增强。
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循环系统(4)调节
心血管活动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一、神经调节
---自主神经 ---心肌和血管平滑肌心血管反 射 ---神经调节
2020/6/20
2
(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2020/6/20
3
1.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节前神经元(脊髓第1-5胸段外侧) 乙酰胆碱
整体整合--心迷走神经作用较交感神经作用占 较大优势。 同时给于刺激,心率减慢。
2020/6/20
10
1.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
神经肽Y, 血管活性肠肽, 降Ca素基因相关肽, 阿片肽。
2020/6/20
11
2 血管神经支配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影 响。 其余绝大多数受神经调节。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2.1缩血管神经纤维, 2.2舒血管神经纤维。
动脉血压下降
2020/6/20
22
压力感受器的生理学意义:
在心输量、外周阻力和血量突然变化下,对 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起重要作用---使动脉血 压不致过分波动。
2020/6/20
23
பைடு நூலகம்力感受器反射的生理意义
150mmHg
动 脉 100 血 压
50
0
50
2020/6/20
Resetting Hypertension
19
1 降压反射 ----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心率 减慢,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下降。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2020/6/20
20
大体解剖:
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装置位于颈动脉窦 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2020/6/20
21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许多感受器, 称为心肺感受器。 心房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生理意义: 1)心交感神经紧张下降,迷走神经紧张增强。 2) 心肺感受器兴奋,肾交感神经抑制---肾血流 量增加,排水排钠增多---调节血量和体液。
节后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
心肌细胞膜M胆碱能受体
心率减慢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心房肌不应期缩短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交界 房室束
2020/6/20
8
作用机制:
1 提高K通道开放率
2乙酰胆碱直接抑制 Ca通道,减少Ca内流
2020/6/20
*静息电位绝对值大, 与阈电位差距扩大, 心肌兴奋性下降
2020/6/20
1增加Ca通道开放概率
* 增加4期自律细胞内向 电流,自动除极速度加快
* 慢反应细胞0期Ca内流 ,动作电位速度及上升 幅度均增加,房室传导快
*使复极期K内流增快, 复极加快,不应期缩短
*促进肌Ca蛋白与Ca解 离,提高肌浆网重摄取 Ca速度。有利于肌丝和肌 凝蛋白的解离,使心肌 完成舒张快
*最大复极电位绝对 值加大,窦房结自律 性降低
窦房结自律性下降 心率变慢 心肌收缩力下降
*复极过程中K外流,复 极加速,动作电位时程 缩短,有效不应期缩短。 Ca进入胞少
腺苷酸环化酶抑制 ---胞内cAMP浓度降低 ---肌浆网释放Ca++减少
9
心血管中枢---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 中部位。
2020/6/20
12
舒血管神经纤维
1)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2)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3)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轴突反射---通过轴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刺激皮肤--中枢---另一部分末梢分叉沿其它分支---受刺激附近微动 脉---血管扩张---局部红晕。P物质,ATP,降Ca素基因 相关肽。
4)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