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解剖

填空

1.大脑半球上有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据此将大脑半球分为五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2.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中央后回位于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3.岛盖由额盖、顶盖、颞盖构成。

4.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

5.连合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连合等。

6.内囊分为内囊前肢、膝、内囊后肢三部。

7.侧脑室分为侧脑室前角、中央部、侧脑室后角、侧脑室下角四部。

8.颈内动脉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前床突上段四段。

9.营养内囊的主要动脉是外侧豆纹动脉,来自大脑中动脉

10.常用的头部断面基线有上眶耳线、眦耳线、下眶耳线

11.主动脉弓的分支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

12.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13.右肺上叶有3个肺断裂,即尖段,前段,后段。

14.右肺动脉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进入右肺。

15.肝的膈面有镰状韧带附着,将肝分为左右叶。

16.肝的左纵沟前部为肝圆韧带,其前方为肝圆韧带切迹,后部为静脉韧带裂。

17.肝门静脉在第二腰椎体右侧、胰颈的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而成。

18.胰位于第1-2腰椎水平,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19.腹膜后间隙包括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三个间隙。

20.肝门静脉左支较细长与附脐静脉、肝圆韧带相连,并以静脉韧带连下腔静脉。

名词解释

1.第五脑室:即透明隔间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其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是胼胝体嘴和前连合,只有当它与侧脑室相通时才能称之为第五脑室,该脑室有时形成囊肿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颅内压升高。

2.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穹窿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当它与侧脑室相通时,可称为第六脑室,若该室腔扩大,出现脑脊液循环受阻,也可发生颅内压升高。

3.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是三角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为立体三角形空间,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部位。

4.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宽厚髓质层。

5.鞍上池:是影像名词,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脚尖池,和桥池前部组成,该池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有海马旁回沟,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环和鞍背等,

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片上可称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

6.中间帆腔:又称帆间池或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它是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的压部。此腔可经胼胝体压部的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池内含有大脑中静脉。

7.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也称脑池,其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的意义。最大的为小脑延髓池,另外一脚尖池,桥池,交叉池。

8.颈内动脉虹吸部:颈内动脉依照其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型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9.Willis环:颈内动脉系和椎一基底动脉系进入颅腔后再脑底部吻合成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S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组成的血管环。该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

10.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分两层分开,形成腔道,即为硬脑膜窦,内面衬有内皮细胞,含静脉血。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出血难止,易形成颅内血肿。

11.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为三角形间隙,内有奇静脉弓和淋巴结。

12.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两侧壁胸膜前返折线之间及大血管以前的间隙,内含胸腺。

13.主动脉肺动脉窗: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侧为气

管下端和食管,左侧围左肺,高度为1.0~1.5cm,窗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以及脂肪淋巴结。该窗由于大血管的搏动产生伪像而显示不清。

14.肝段:就是以glisson系统为中心,包括其所属血供和胆汁引流肝组织所构成的,独立的功能单位。

15.肺段: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都可作为一个单位,每个肺段均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16.肾前间隙:位于(壁层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其内有十二指肠、胰、升结肠、降结肠、肠系膜血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肾前筋膜左右延续,两侧间隙越中线潜在通连,但有液体,脓或血时多聚集在患侧,积液或积气来自胰者,则可累及双侧肾前间隙,在胰水平以下,肾前间隙呈底边朝外,近中线处变尖的三角间隙。

17.肾后间隙:肾后筋膜、三角间隙、侧椎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内容脂肪、血管、淋巴结等。

18.气管后间隙:气管与脊柱之间,内容食管、胸导管等,奇静脉弓由此汇入上腔静脉,右侧为右肺,左侧上部为左肺,下部为主动脉弓。

19.第一肺门:纵膈面中份长圆形凹陷为第一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等血管,淋巴管,神经进出之处。

20.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

21.第二肝门:肝右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内容下腔静脉,其后上端有

肝静脉汇入,该处为第二肝门、

22.纵膈间隙:气管叉以下,前一左心房,后一左脊柱,右一右肺,左一胸主动脉。内容食管,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和淋巴结。23.内侧豆纹动脉:是大脑前动脉的中央支,在前交通动脉附近发出,穿入前穿质,供给壳的前端、尾状核头、内囊前肢,还有分支分布于下丘脑、嗅三角、嗅束、眶回和胼胝体下回。

24.外侧豆纹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可分为内、外穿动脉两组,穿前穿质分布于豆状核壳、尾状核头与体及内囊前肢、后肢的上2/3。大脑中动脉的中央支是供应纹状体和内囊的主要动脉,易破裂出血,故又名出血动脉。

25.AC--PC线:又称连合间线,为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脑立体定位手术和X刀,r刀治疗多以此线为基准。

26.半卵圆中心:在头部上段水平断面上,位于大脑镰两侧扣带回外侧的髓质成卵圆形,影像学上称卵圆形中心。此处的髓质由投射纤维、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构成,并且主要为有髓纤维,在MRI TI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在CT图像上为低密度,并均为卵圆形。

27.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的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在CT图像上,大脑大静脉池位于第三脑室上部与“U”形小脑幕之间,与第三脑室上部共同显影为菱形低密度区。

28.门腔间隙: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间隙为门腔间隙。其上界是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起始部。门腔间隙内有许多解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