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
题型4: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题型2: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信息获取和沟通的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智能手机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支付、导航、社交等。科技革命的推动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工作方式,如远程办公、自动化生产等。网络娱乐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如在线游戏、视频平台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讨论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交通方式的变迁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某个社会变迁的过程,例如通过展示旧式电话和智能手机的对比,来展示通信方式的变迁。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时空观念素养、历史理解素养以及历史思维素养。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来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形成时空观念,掌握历史变迁的基本规律。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历史理解素养,提高对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通过探讨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社会变迁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变迁对比:用图表形式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生活对比。
-科技影响:列出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具体影响,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生活方式转变:总结社会变迁中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如消费习惯、娱乐方式等。
5.艺术性与趣味性:
-使用色彩丰富的粉笔,增加板书的吸引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第 19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平时生活的变化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当家做主 , 经济恢复 , 物价稳固 , 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 生活水平不停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 , 人民生活显然改良。

2.表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衣买衣服要凭布票, 不单数目有衣饰已经不只是是知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 更是人们显示风采、展现个限 , 色彩和款式也很单一性的方式饮食构造比较单一, 有些乡村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获得认识决。

人们不只能“吃饱”, 并且食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饱暖还要“吃好” , 讲究营养平衡、粗细搭配 , 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问题念人心所向住住宅比较拥堵 , 室内设备也很人均住宅面积扩大 , 室内装饰和居住环境显然改良简单休闲—休闲娱乐成为人们平时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开始着重和享受文化、旅娱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乐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不可以知足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思想观点的解放; 城乡居民收入不停增添, 花费总量因人们生活需要不停增添 , 花费构造也不停优化知识点 2交通、通讯的不停发展3.交通(1)原由 :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家投入巨额资本改良交通条件, 并获得巨大成就。

(2)表现①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快发展, 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②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 , 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人汽车也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

长途旅游时 , 人们能够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4.通讯(1)概略 :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家不停增添对电信事业的投资 , 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

改革开放后,电信家产迅速发展。

(2)表现 :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世界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网民规模不停扩大, 互联网普及率愈来愈高。

(3)影响 : 通讯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方式的变迁, 使信息的传达变得快捷和简易 ,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交通、通信的发展成就。

3.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人们生活的巨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难点: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衣: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_______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_________。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__________起来,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食: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_______,改革开放后,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________”,讲究__________,粗细搭配, 等科学卫生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_________,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________________,室内装修和有了明显改善。

4.娱乐:改革开放以来, _________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在中的一部分。

人民开始注重和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1.交通:(1)截止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

(2)1997年以来,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

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__________,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__________。

(3)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_。

(4)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大力发展交通,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优秀教案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内容。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来看,人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交通、通信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这些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直接密切的关系,这是本课内容的独特之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2. 知道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3. 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2.通过讲述人们衣、食、行、用方面的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教学难点】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课本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发学生讨论:你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四大件”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21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21

【环节二】了解食物的变迁1、食物变迁史实由吃饱到吃好,到科学营养搭配,热衷于绿色食物的人们对野菜也是情有独钟。

2、野菜试吃,谈感受。

3、问题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4、午餐的光盘行动5、德育——珍惜粮食,感恩祖国的富强【环节三】了解住的变迁1、住房变迁史实房屋大小、材质、功能分化的变迁2、材料研读你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哪些信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城乡均增长)【环节四】了解行的变迁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准备野菜,房屋材质、大小、功能分区的变化得益于人均收入的提高,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出示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蕴含的信息。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就说明生活变化,旅游逐渐增补了人们的生活。

教师主持学生上学生手抄报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食物变迁,由吃不饱,绿色食物为主,到吃好,天天像过年,但并不健康。

学生试吃野菜,并说出感受学生代表PPT展示相关图片,进行改革前后的对比。

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以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感受的学习方法。

学生发表自己所收集的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历史知识和阐述历史认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找到学习历史的成就感,增加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555时间:2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16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16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

通过思考“为什么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

再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的变迁的原因。

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

【重点难点】1、重点:从衣、食、住、行和交通通讯等方面了解中国现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2、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现代物质生活变化的因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同学们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可以适当地采用幻灯和录像等多媒体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和影视资料来讲解,也可以采取课前收集和采访的方式,增加学生实践和探究的活动,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讲述过程中要多配合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近代史上中国社会的变迁,特别是社会风尚的变化,剪辫易服,中山装的出现、废除裹脚、女子进入学堂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建国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传授:一、日常生活的变化1、我国衣饰的变化A、发展分期:(1)第一个阶段:新中国的建立初期。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政治色彩浓厚课件展示:布票、中山装(干部服)、军装、布拉吉(2)第二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异彩纷呈;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学习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交通、通讯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衣(1)买衣服要凭,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2)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的方式。

2.食(1)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2)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粗细搭配,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住(1)住房比较,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和明显改善。

4.行(1)交通条件。

(2)铁路、、、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2)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二、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下列描述的现象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物价飞涨,民生凋敝B.经济恢复,物价稳定C.商品匮乏,教育落后D.生活改善,物资丰富2.在当今社会,服装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

下列服装能反映改革开放后人们精神风貌的是( )3.我国粮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B.土地改革完成以后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4.下表直观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居住环境改善B.温饱问题解决C.城乡收入增加D.交通条件改善5.下列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出行方式为( )①火车②高铁③汽车④共享单车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

境 表和收音机”)
投示相关实物,激发学生学
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 习的兴趣。利用问题引发学
入 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彩 生思考,转入新课的学习。
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1/5
word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
word
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我国的变化仍在继续,我们的将来会变得怎样呢?作为国家的未 发表自己的观点。 拓
来、民族复兴希望的中学生,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展
师:坚持正能量评价,引导

学生发奋学习,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奋斗。
反 要求
思 生活水平交通、通信的
完 不断提高 不断发展
善 带动
教 后 反 思
师:指导学生编制知识体 系。
生:明确知识间内在联系。
5/5
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
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情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缝纫机、自行车、手 师:利用问答方式,多媒体
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
交通堵塞、环境等问题)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
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
【问题 2】通信的发展
要性
阅读教材 P101,归纳:新中国成立后,通信领域在哪些方面获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2.知道中国在交通、通讯方面的进步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3.住:(1)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2)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行:(1)交通条件改善。
(2)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5.用:(1)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低。
(2)休闲娱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通信:(1)通信落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便。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D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C )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江泽民
(1)改革开放前,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4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_4

【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越来越好》,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好,这是一首写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在我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时,表达内心喜悦与希望的歌曲。

除了歌曲中提到的,我们的实际生活的变化其实更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2.赞赞新时代,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请具体说明,并结合课本说出它们的特点?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适当引导。

教师补充:这段视频展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和交通、通信的情况,那你们知道在改革前,我国这些方面是什么样的吗?3.忆苦思甜,结合图片,完成表格。

指出改革开放前人们日常生活及交通、通信的特点。

(教师将一组图片及表格一起发送至学生平板端,学生在自己平板上完成后,提交。

)材料一:衣材料二:食材料三:住材料四:行材料五:通信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表格内容,请相关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完善。

教师最后出示自己的参考答案,进一步完善同学们的回答。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很大,现在有些事情好像又变回去了。

思考: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4.饮水思源,结合材料思考: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暴力与贫穷,使共产党失去民心,直到邓小平改弦易辙……中国各项传统与制度获得重新评价,凡是党认为有助于国家恢复的事物都加以支持。

邓小平要求共产党拥抱全球资本与资本主义观念……高明的领导班子,积极进取的人民,合作的外国人,再加上一点运气,可以让共产党搭上发展的顺风车。

”——泰德·费雪曼《当世界又老又穷》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回答,其它小组同学补充。

教师可适当引导。

①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解放思想。

③正确领导,人民努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流程】
环 教学问题设计

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
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缝纫机、自行车、手
表和收音机”)
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 答问题,识别图片。明确本 课所学内容。
生:自读教材,在课本上标 注出相关的内容,并在小组 内相互交流。
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 况,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 疑难问题。
精品
.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生活的情况 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概括:新中国成立前,人民生活情况是怎 样的?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
答案。
自 主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探 究
教学活动设计
师:利用问答方式,多媒体 投示相关实物,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利用问题引发学 生思考,转入新课的学习。
【问题 2】通信的发展 阅读教材 P101,归纳:新中国成立后,通信领域在哪些方面获
得了快速发展?发展情况如何?
生:学生根据导学题自主梳 理知识。
师:明确通信的两个领域: 电信和互联网。引导学生认 识通信方式的变化给生活 带来的便利。
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观点。

延 我国的变化仍在继续,我们的将来会变得怎样呢?作为国家的未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
情 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彩
境 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
入 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
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
精品
来、民族复兴希望的中学生,我们现在可以做些什么?
师:坚持正能量评价,引导

学生发奋学习,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精品
. 奋斗。
精品
.
反 思
生活水平 完
不断提高 善
教 后 反 思
要求 带动
交通、通信的 不断发展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师:指导学生编制知识体 系。
生:明确知识间内在联系。
师:提问题。 生:概括答题要点。
【问题 2】改革开发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 阅读教材 P97、P98、P100 第二段,完成表格内容。






行究Leabharlann 消费改革开放前改革开发后
展 示 提 高
师:多媒体出示表格,指导 学生填写内容。
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完成表格内容并互相展示, 结合自己家庭的生活,加深 对内容的了解。
.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教 育
过程与 目 方法 标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第 19 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知道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 化的原因;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 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搜集与人们生活变化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 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我国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加强对改革开放巨大 成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 情感;理解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
发展的表格。
交通
铁路 公路 民航
生:结合图片和教材内容, 说一说自己家乡交通状况 变化的情况,认识交通的发 展,显示了经济的发达。
交通
铁路 公路
民航
xx 年底,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 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高速公路里程居 世界前列。 国内、国际航线众多,成为民航大国。
师:出示表格内容,让学生 自己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注意当前我国交 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 交通堵塞、环境等问题)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 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 要性
师:展示改革开放前使用的 票证图片,如:粮票、布票、 购粮证等,让学生了解当时 物资较为匮乏,无法满足人 们的生活需要。
生:观察票证图片,明确改 革开放前的社会生产情况。 举现实生活的实例 ,说明 现在物资丰富,各式各样的 卡为更多的人所选择,为人 们提供更多便利。
衣 食 住 行 消费
改革开放前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 单调 匮乏、饮食结构单一 拥挤、设施简单
化,树立爱国、爱党、爱社
消费总量增长、消费结 会主义的情感。
构优化
精品
.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问题 1】交通的发展
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图》及一组高速公路、立交桥等图片。 师;展示图片,指导学生阅
结合教材 P99、P100 内容,谈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的发展 读教材,绘制反映我国交通
情况是怎样的?
主要靠步行、自行车、 公交车、火车 主要为衣、食消费
改革开发后 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师:多媒体投放内容,以便 于学生理解、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
丰富、注重营养、均衡 度的优越,改革开放是强国 面积扩大、设施、装饰 之路。
改观
地铁、出租车、私家车、 生:通过感受人民生活的变
火车、飞机、轮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