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标题,本文将探讨中学教育中如何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什么是“做中学、做中教”?简单来说,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进行学习。
在中学教育中,运用“做中学、做中教”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运用。
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实践来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是在实践活动中,例如实验课、实习实训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中,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例如,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例如,在学校的科技社团中,学生可以参与到一些科技创新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运用“做中学、做中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做中学、做中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运用这一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希望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的运用,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浅谈初中数学“做中学”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
为经 , 以境为纬 , 创设真实 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 促进 学生
创新思维 的产 生和灵感火花 的进 发 , 从 而扮 演好学生学 习的引 导者 的角色 。通过创设学生感 兴趣 的情境 , 引导学生通过 “ 解决
例如 , 在 学校 附近 的巷子 口经常有“ 摸奖 ” 的地摊儿 , 班上的
意识 ,让学生在创造性思 维的碰撞 中进一步激发探索和创新 的
欲望 。
学生一个参照 , 使抽象 的知识具体化 , 促进学生对知识 的消化和
吸收 。
例如 , 在学 习“ 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 时, 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 用几何画板软件画任 意一个三角形 , 量 出它们 的内角和 , 然后拖 动顶点随意改变三角形 的形状 , 再量 出变化后 的各 内角和 , 使学 。 6 2 。涪 数外 日 ・ 教学博览
质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和态 度关注 内在的 、 反思性 的、 富于理 性 的思维探究过程 , 放手让学生 自主探究 , 让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
习“ 三角形 中线的性质 ” 时, 我让学生用几何 画板 软件 画任 意一
个三角形 , 再 画出它们 的三条 中线 , 发现有什 么规律?并且拖动
得 到充分发挥。初中数学 的很 多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这给 “ 做 中学” 提供了较好 的前 提条件 。因此 , 我们教师应该灵活地 、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和创新能力 。 的刻度判断温度 的高低 , 引导学生意识到温度计 具备数轴 的三 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 知识 , 学生 由于知识 、 年龄等原 因 , 难免会在数 学探究活动 过程 要素 : 原点 、 单位长度 、 方 向。然后利用第二个 问题 情境引发学 但是 , 教师应该 做学 生热情 、 坚 定的 支持 生思考利用直线上的点来 表示数在数轴上 的位置 ,最后引出数 中出现这样或 那样 的困难 ,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刘勇)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连江职专刘勇“做中学”教学原则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做中学”教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生认知中的经验与交往,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经历并充分体验学习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因此“从做中学”要比传统的“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我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到我校的学生大都是初中学校中所谓的差生,他们之间有的是从小就对数学学习感到惧怕和反感;有的是小学数学成绩还不错,但到初中之后,由于学习上的放松、学习环境的变化,好玩心加重,逐渐的学习越来越差,但这部分学生对数学还保留着兴趣与好感。
总之绝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都较差。
进入职校后,虽然职校对数学学习要求较低,但所学的数学内容和普通高中是基本相同的。
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加抽象化、符号化,逻辑思维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会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越学越吃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好数学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人追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兴趣可以唤起动机,改变态度。
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励人们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牢固地记忆。
也能促使人们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而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最好的方法是在“做”的过程中去“教”,我们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渗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用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做中学”-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做中学”:让数学教学更精彩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摘要:“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它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
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获得初步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做中学” 数学教学实践我一直从教小学数学,但多少年来在学校教导处兼管科学教学,经常参与科学老师们的研讨活动,研读教材、探讨教法、寻求发展。
我很喜欢科学教课书的编写,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内容丰富。
每一课的主题探究,书中没有现成的结论,要通过学生自己去猜想、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归纳等,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而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当时我心里就踹磨着,什么时候数学课本也像科学教科书这样编写那就好了。
好在新课改数学课本的编写已经向这方面发展了。
以前教材中结论、计算、应用题例题等都写得完完整整,现在书中留了布白,给学生思考、填写,学生有了机会,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天地。
20xx年学校成为第一批常州市“做中学”项目实验学校,我便参加“做中学”课题,把“做中学”在科学中的理念,延续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感觉非常好。
20xx年,我又参加了“做中学”推广运用课题:“做中学”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该课题被批准为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年的实践感到学生收益匪浅,成效显著,学生在学习态度、方式、能力等方面均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数学探索――我要动手探究体验“做中学”刚开始阶段,记得课堂里让学生去做,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从哪儿做?怎样做?你看我,我看你。
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去做。
逐步地发展到小组里讨论出“做”的方案,再分工合作,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聚精会神。
做一做、填一填,仔仔细细地观察,新奇的发现。
“做中学”-让数学教学更精彩
“做中学”:让数学教学更精彩摘要:“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教育过程,它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
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获得初步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做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我一直从教小学数学,但多少年来在学校教导处兼管科学教学,经常参与科学老师们的研讨活动,研读教材、探讨教法、寻求发展。
我很喜欢科学教课书的编写,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内容丰富。
每一课的主题探究,书中没有现成的结论,要通过学生自己去猜想、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归纳等,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而学生上科学课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当时我心里就踹磨着,什么时候数学课本也像科学教科书这样编写那就好了。
好在新课改数学课本的编写已经向这方面发展了。
以前教材中结论、计算、应用题例题等都写得完完整整,现在书中留了布白,给学生思考、填写,学生有了机会,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天地。
2004年学校成为第一批常州市“做中学”项目实验学校,我便参加“做中学”课题,把“做中学”在科学中的理念,延续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感觉非常好。
2008年,我又参加了“做中学”推广运用课题:“做中学”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该课题被批准为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几年的实践感到学生收益匪浅,成效显著,学生在学习态度、方式、能力等方面均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数学探索——我要动手探究体验“做中学”刚开始阶段,记得课堂里让学生去做,学生不知道做什么?从哪儿做?怎样做?你看我,我看你。
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去做。
逐步地发展到小组里讨论出“做”的方案,再分工合作,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聚精会神。
做一做、填一填,仔仔细细地观察,新奇的发现。
学生更多的是快乐,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做中学”
在做中学
------数学课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上完这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的内容和环节,切实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惑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层层递进,并贴近生活,具有可实践性。
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自己的教学不足。
收获如下:
首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上课时重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都能让学生动手、动脑中探索过程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发现的乐趣,感悟数学的本质。
教学模式灵活,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其次:坚持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比起那种枯燥无味的讲解,这样做非常的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接受。
期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按要求捏橡皮泥和用绳子围长方形,不但激发探索知识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课堂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教学中,没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等等。
课堂语言不太简洁,说话比较随便,有待于改进,争取使自己的课堂更严谨;有些地方需方手给学生做的还是放不开:学生在第四环节活动时,小组活动设计不太合理,学生为长方形可以安排三个学生动手做,一个学生做记录,这样更能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在此处用时较多。
课堂教学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最佳途径,只有暴露问题,才能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和同行们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从做中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从做中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从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教学理论,他认为儿童应该从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他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弊病的基础上提出这一基本原则的,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下面,我仅就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从做中学”的理论应用。
一、突出从做中学的实际教育价值初三数学第一学期三角比一章中三角比应用这一节,教材中的操作价值很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抽出时间,安排学生到操场或其他室外空旷地,实测一下几种不同情况的高度。
可以直接利用三角比的:被测高点的底部可以直接达到,这时可以利用三角比定义公式:h=a×tga求得。
要推算公式的:被测高点的底部不可以直接达到的。
这时可利用推算公式:h=a/(ctgα-ctgβ)求得。
学生通过这种“做”,很好地达到了“学”的目的。
又如在初中数学中的三种运动:翻折、旋转、平移。
在教学中学生操作的多与少,将直接会影响到对知识全面与准确的掌握,增加“做”的成分,如折纸、生活中的实例、圆的制作等,从而达到了“学”的效果。
二、把握“从做中学”的尺度并灵活运用现代的教学内容,已经从以往的直接经验大量地向间接经验内容为主。
杜威的“从做中学”能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的自我感知的学习。
如初中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在实例的引导下引出概念,再引出解析式,这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得到,函数的图像性质更可以在做中得到。
有了正比例函数的结论,一次函数的结论学生就可模仿正比例函数的推导过程得到,这就很好地体现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
但二次函数内容在教学中知识点的引出,是抛物线的实际意义与解析式的作图出现这两条思路提出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两种结果进行综合才能得到完整的知识认知,如果不对抛物线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产生自有的“做”,那么解析式出图的“学”也很苍白,学习也会是不完整的。
这就看出了杜威的“从做中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先学成为了“做”,进而成为后“学”的基础。
三、针对数学课程的特点发挥“从做中学”的理论优势数学课程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之处,逻辑分析、准确计算、抽象推理是数学课的特点。
数学教学中“做中学”的实践体会
在 日常 生 活 中 , 数 学 的应 用儿 处 不 , 对 于 小 、 : 数 学 的教 育 , 教 师要 善 于 从 生 活 中采 实 例 , 让学 生 把 生 活 和学 习结 合 起来 , 有 兴趣 地 去 学 数 学 知识 例2 :粗心 的小华把5 把钥匙和5 把锁卉 J ' , 他 最 多要 试 多 少 次 才 能把 昕 有 的 钥 匙 和锁 配 起 来 ?
拿 C…… 结 果 出来 : 4 + 3 + 2 +1 =1 0 ( 次) 。
=
解: ( 2 ) 2 + 4 + 6 + 8 + 1 0 + 1 2 + ……+ 5 0
=
( 2 + 5 0) * 2 5 / 2
=6 5 0
这 样 学 生 在 一 个 比较 真 实 的 实 生 活环 境 r l I 利 用 所学 知识 , 愉快轻松的学习 , 从 而 巩 崮所 学 的数 学 知识。
小教 园地
数学 熬 谬
在 数 学 教学 中 , 常 常会 发 观 这样 的现 象 : 教 帅 在 课 堂 上 纠 正过 的 习题 ,学生 在 作 业 或 测 验 中仍 然 可 能是谬误百出 , 无 论教 师 如 何 强 调 , 学 生 仍 然 不 为重 视 。饭后之余 ,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 问题 : 小 学的数 学教育 , 最基本的价值追求 , 并不是让所有的孩子都 成为数学家 , 而是要培养他们基本的数学素养 , 使他 们初步 瞳得数学价值 , 对 自己的数学 能力有 自信心 , 有一定的解决数学 问题的能力 ,学会简单的数学交 流, 学会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等。 而这样基本 的 数学素养 , 必须让学生从 “ 做中学” 体验到 , 通过 “ 做 中学 ” 真正理解。
分析 : 请观察上面 的每一组题 , 发现它们都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 , 就是每题 中的每相邻 的两个数 , 后 一 个数减前一个数的差都相等 ,满足这一特点 的一列 数求和 , 可 以用 一 个 简 便 方 法 来 计 算 , 即: 总和= ( 首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在教育领域中,“做中学、做中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经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做中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中教”则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在“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做中学、做中教”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许多的优点。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学科知识,还需要发展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等能力。
当然,“做中学、做中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实践操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和设备,这对于一些学校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解答。
初中数学“做中学”的实践与思考
【 关键词 】 初 中数学; 做 中学; 探究意识 ; 实践 能力
《 全 日制 义 务 教 育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 指 出 : “ 有 效 的数 学 学
习活 动 不 能 单 纯 地 依 赖 模 仿 与 记 忆 , 动 手 实践 、 自主 探 索 与 合 作 交 流 是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重要 方 式 . ” 在“ 做 中学 ” 背景下 , 教学模式 由“ 做” 向“ 学” 中心 转 移 , 学 生从 原 有 认 知 背 影 、 活 动经验基础上走进学习活动 , 通 过 自主 思 考 、 与人交流 、 自我
1 1 6
§
●
案 例 剖
艚 磷
初中数学“ 做中学’ ’ 的实践与思考
◎姜加杰 ( 江 苏省 响 水 县 六 套 中学 2 2 4 6 0 0 )
【 摘 要】在传统教 学中, 教师 困囿于传 统教 法 , 机 械地将
结论 “ 教” 给 学生 , 学生被动接 受, 没 有发 现 、 没有猜想 、 没 有 探 索, 课 堂教学走不 出“ 高耗低 效” 的 怪 圈. 在 初 中数 学教 学
由于 学 生 的学 习 背 景 存 在 差 异 , 他 们的兴趣 爱好 、 认 知
水平 、 学 习能 力 、 性 格 特 征 等方 面 会存 在 很 大 的差 异 . 如 果 教 师对学生 存在的个体差异视 而不见 , 采取“ 一刀切 ” 的办 法 , 对全体学 生统一要求 , 往 往 会 伤及 后 进 生 的 自尊 心 , 影响 了 他 们 的健 康 发 展 . 如在 “ 展开 与 折 叠 ” 教 学 中. 师: 如 果 将 我 手 中的 正 五 棱 锥 沿 侧 面 与 侧 面 相 交 的五 条 棱剪开 , 想 象 一 下你 会 得 到 一个 怎样 的图 形 ?
数学课堂的“做中学”
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 , 应进行合 理改进 , 在《 标 准》 分 析 中 设 定 固定 的 改 革 目标 . 通 过 这 种 方 法 能 够 排 除 学 生
单纯的模仿 与记忆 , 在动手实践操 作 中 , 更 好地交 流与合 作. 这种教学手段 注重学生 的 自我实践 , 能够独立 思考与 分析 , 与同伴 互动 交流 , 更好 地 掌握知识. “ 做” 是学 生领 悟数学知识 的重要手段之一 , 转 变到数学 的过程 方面 , 可 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 习 中, 体验 数学 的魅 力. 教
一
中 的一 些 问题 就 必 须 热 爱 数 学 . 四、 创设情境 。 让学生“ 主动” 做 1 . 数 学活动创设情境 在数学教学 中, 要注 意数学活 动的创设 , 有 效搭建情 境. 这种 问题可 以全 权交 给学 生 , 让其 在 自我 操作 中, 深 刻理解数学知识 , 激发其学 习数学 的兴趣 , 培养 学生 的思
=
数 理化 解 题 研 究
2 0 1 6 年 1 2 月第 3 5 期
数 学 课 堂 的“ 做中
江苏省徐 州市睢 宁县新 城 区实验 学校 ( 2 2 1 2 0 0 ) 王 新 ●
摘 要: 在新课程 自主分析 中 , 应主动探 索中学数 学教 学的要 点, 充分体 现学 生的学 习积 极性. 在 实际教 学 中满足 学生的要 求, 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 堂上充分地 让学生“ 做” 起来, 在“ 做” 数 学的过程 中学 习数学 , 学好数 学. 关键词 : 数 学; 做数 学; 实践 活动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3 2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8— 0 3 3 3 ( 2 0 1 6 ) 3 5— 0 0 4 6— 0 l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中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中学”摘要: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分析、抽象、综合等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中学”,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多样活动、紧密联系生活以及坚持差异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自主、大胆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做中学;创设情境;多样活动;联系生活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能力成为探索的重点。
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即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多样活动、联系生活并坚持差异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大胆地参与学习。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做中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做中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创设丰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和探索。
以“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课为例,首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比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每天的运动步数。
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过程,并明确数据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可以让学生们在一段时间内收集自己每天的运动步数,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进行展示,帮助他们理解数据的整理方法和描述形式。
其次,可以使用一些真实的数据案例,比如给学生提供一份关于某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的数据表。
通过分析这个数据表,学生可以观察到人口的增长趋势,了解数据的描述方式,并对人口变化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此外,为了引导学生乐于做,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让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研究主题、数据收集方式和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方法。
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做”中学数学
在“做”中学数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的内容方面,转变到数学的过程方面,“懂”数学就意味着会“做”数学,“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即“做中学”。
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都参与数学,亲自体验数学的生存和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在自身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术应用的方法与途径。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
”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
“做数学”不仅仅是操作实验、合作探索,对学生来说,它更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个发现、一项创造、一个成长的历程。
一、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做”数学活动中加深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性质和联系。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与发展的。
围绕《新教材》教学目标,创设使学生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操作活动的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如:“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学习,就是从探讨“防护林带有多长?水渠有多长?”的问题开始,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表述、交流、比较,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有成效地学到了“去括号”的知识。
又如:丰富的图形世界,从不同方向看,图形的平移等等数学问题的学习使数学基础知识都镶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从而赋予了生动、丰富的意义,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如何恰当进行“做中学”探讨
数学课堂如何恰当进行“做中学”探讨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的学科,其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探究能力。
而课堂中的“做中学”便是一种让学生真正参与、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做中学”活动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方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做中学”活动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变得被动,也容易导致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失去兴趣和动力。
而“做中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数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用方法,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其次,“做中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很难通过单纯的理论学习达到这个目的,而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策略,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外,“做中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如何进行“做中学”活动要想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做中学”活动,老师需要合理的安排和设计。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1. 利用教学资源在开展“做中学”活动时,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利用电子课件、录制课程视频、构建虚拟实验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实践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用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2. 多元化任务设计“做中学”是一种主动性学习方式,任务设计的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老师可以按照不同的难度、要求和形式来设计任务,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做中学”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樊晖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24年第02期[摘要] “做中学”能将生活数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建构模型.文章以“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高度”的教学为例,具体从以下几个环节谈谈如何将“做中学”理念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案设计,引发主动思考;关注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强调动手实践,促进思维发展;借助激励评价,获得成功体验;适当拓展延伸,揭示知识本质.[关键词]做中学;学案;实践;评价现代教学论提出:数学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手是意识的培育者,也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对数学现象形成具体的、全面的思考,从而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做中学”教育理念,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导学”“预习”是导学案的基本特点,学生在课前接触导学案的过程,就是积累直接学习经验的过程.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关注到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将问题难度设置成阶梯状,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尊重并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让新知在旧知上自然生长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学是对课内知识的承接与补充.教师设计导学案时,先以回顾旧知为基础,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再带领学生熟悉本次活动将要应用到的测角仪,了解基本操作步骤,并通过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知识与操作的衔接.结合学情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导学案设计如下:1.如图1,说说仪器的名称与用途.2.如图2,将一根棉线固定在量角器的圆心位置,在棉线的另外一段系上一个小物件,利用这个简约的测角仪来测量俯角或仰角.3.利用制成的测角仪来自主测量一个物体的俯角或仰角,思考:怎样观察出度数?在测量度数时,为什么不按照图3的方式来完成?4.若要测量教室门口那棵树的仰角,该如何设计测量方案?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在设计方案时,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2)请在图4中标示出测量示意图;(3)在测量过程中,你用什么测得自己与树根的距离,用什么测得你看到树顶的仰角,还有什么条件是你想知道的?(4)求树高的公式该如何表达?設计意图从测角仪的制作出发,意在让学生感知测量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可操作性,而后简短的提问与问题串的应用,为后续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整个导学案的设计从“形”到“数”引导学生对简单的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等产生了深刻、形象的认识,为“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案预习主要涵盖了仪器制作、应用与方法总结三个环节.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明晰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总结,起着“以题点知”的作用,有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变通能力.根据新课标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特点,巧妙地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往往能将一些抽象、刻板的知识与灵动的情境相融合,让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产生兴趣.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言:数学教学需经历发现的过程.当学生学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后,对于俯角、仰角、坡度、方位角与坡比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学生都掌握了用全等、相似、镜面反射等方法获得物体的高.实践操作的介入,能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中自主实现深度学习与意义建构,从而对核心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获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本节课,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探究.借助多媒体播放升旗仪式的视频,引出要探索的问题:若要换一根升国旗的绳子,该怎么测算所需绳子的长度呢?这是从一个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而来的数学问题,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先画出基本图形,再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随着思维的活跃而启动小组合作探究.各个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引导,随着探索的深入,学生自主总结出研究方法.令笔者满意的是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奇思妙想不少,提出的解法异常丰富,整个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典型的方法有:一题多解的探索不仅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类比以上几种解题方法,可见学生思维具有较大的弹性,教师可择取一两种最贴合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解法,引导学生进行顺应与同化.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重要途径.一个恰当的情境,能让学生把握住知识的连续性与发展性,建构完整的认知体系,让课堂成为教学相长的舞台.人的认知源自动作,动手实践是感知的起点,也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基础.新课标提出:真正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凭借单纯的记忆与模仿,而应通过实践操作与自主探索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亲历摸、剪、折叠、测量等实操过程,能为概念的形成奠定形象化的基础,为促进知识的内化做铺垫,随着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能力可得到有效提升.实践操作已从课堂的基本形式演变成了学生的刚需,设计科学合理的操作活动是实施深度教学的首选.已有的知识与学习方法是别人走出来的路,而新的学习方法是自己要探寻的路.部分教师在操作活动的设计时,拥有超强的控制欲,要求学生的每个活动环节都严格按照原定计划实施,殊不知,这种机械的操作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面对以上学生的成果展示,教师可追问:以上哪种解题方法更便捷?经过类比分析,学生可优化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器材,测量教室的高度.在测量过程中,学生填写表1.经实践,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习方法等迁移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还将学案中的仪器使用落实到课堂中,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感知到数学模型源自生活实际,又为生活服务.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对用仪器测量墙面的高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纵深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多次测量与计算,用平均值的方法,减少了实验误差,让结论更加准确.随着实践操作的展开,学生从“学会”顺利过渡到“会学”,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为学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学习经验.每一个学生在实践的不同环节存在不一样的感知、体验与发现,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从课堂本身来看,这是将教材中静止的知识转化成动态活动的过程,也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与思想的交流中自主生长出新的且具有生命力的知识,践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的理念,使得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实践,体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尤其是激励性的评价能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动力,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操作带来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这种良好的学习体验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传统教学常常将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尺,这种评价方法会严重打击学困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感受.“做中学”理念下的教学评价,须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鼓励下树立自信,形成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本节课,当各组获得测量结论后,教师可要求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将结论写在黑板上,比一比哪组提出的结论与正确结论更接近;察看学生提出的结论,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与互动情况等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时不能笼统地用“你真棒”“你好聪明”等宽泛的词语,而应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呈现出的实质性优点进行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习本就是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做好引导工作,以各种手段唤醒学生的思维,鼓励并激励学生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获得更多的成就.尤其是课堂总结环节,好的总结起到画龙点睛、颗粒归仓之效,学生在分享“做中学”的活动经验时,也是对自身思维程序的回顾、梳理与强化.在小结过程中,教师应以一种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适当的时候给予善意的鼓励,即使面对学生的错误,也要积极、耐心地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在充满爱的学习环境中能产生更好的情感体验.“做中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活动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往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契机,学生通过思维发散,提高认知能力.本节课,笔者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测高的方法来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7,将测倾器置于A处,经测量,AB为1.5米,旗杆顶端D的仰角∠EBD=32°,点A 与旗杆底部的距离为20米,求旗杆DC的高.(参考数据:sin32°≈0.53,cos32°≈0.85,tan32°≈0.62)这是一道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问题,学生通过这个操作活动的探索,不仅能提炼出相应的几何模型,还能将知识、思维与能力三维一体协同发展,揭示知识本质.总之,在课堂中设置开放性与挑战性的操作活动,不仅能带给学生更多启发,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将“做中学”理念渗透在数学课堂中,能让学生自主进入探究学习状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做中学”理念指引下的“学、问、做”数学教学策略word资料3页
“做中学”理念指引下“学、问、做”数学教学策略伟大教育家杜威开创“做中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其理念在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动手做过程中剖析学习,获得发展。
受其启发,我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摸索出“学、问、做”合一教学策略,“学、问、做”是一种“做中学”理念,是一种“生本”理念,以“先期自学――中期问学――后期研学”为一个完整有效教学周期,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问为主导,以作为纽带。
学生通过先期自主独立预学,在自学中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中期开展集体问学,小组合作共学后全班互动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讨预学中疑问,在经过充分问学答疑后,全体做学,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充分应用中巩固所学,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思想。
以上三个环节看似分割,实则互相交叉融合,其中学、问、做都贯穿始终,渗透于每个环节,学生在做中学,做中问,在学中问,学中做,学是整个教学灵魂,所有一切活动开展都基于学、为了学。
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认识几分之一》为例浅述如何体现“做中学”理念,实施“学、问、做”教学策略。
一、先期自学――独立预学疑是知之始,为了引发学生疑问,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我在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先行预学,开展自学,在自我预习中初步接触感悟新知,获得发现。
该环节我以创设情境激活需要为目标,引导学生利用预学单有目、有重点独立预学,在预学中自问,以便在课堂研学阶段有话题,有想法,带着疑问与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在本课教学伊始,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童话故事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偷得一些仙桃带回花果山,将仙桃分给小猴们分享,一盘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得这盘桃几分之几?这个有意思情境不仅吸引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故事中数学问题激起学生剖析欲望,有一个男生问:“老师,这盘桃子一共有几个?”学生感觉到缺少条件,好像不知道桃子个数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最新教育资料
数学教学中的“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即“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思维热情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之间架起桥梁,使学生在特定的“境”中产生积极的“情”。
教学片断之一:师:小明有一个蛋糕吃了它的,小红也有一个同样大小的蛋糕,她想比小明多吃一点,小红应吃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生:、、师:对吗?你们有没有办法说服别人。
请大家选择一个或两个分数与进行比较,可以借助材料袋中的材料(有纸片、线段图、线团等)来说明。
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在汇报中有一个学生分别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说:我发现了大于,因为这个长方形的比小正方形的大。
师:其它同学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不停地争论,各说各的道理。
师:1大还是2大。
生:当然是2大。
师:1元大还是2角大?生:1元大。
师:为什么?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很高兴地说):比较时单位要统一。
……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片断中我要求学生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去寻找答案,并提出“你们有没有办法说服别人?”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思考、参与的积极性。
2.关注生成问题,产生思维碰撞新的教学越来越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我们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断之二:如教《圆的认识》时,当学生掌握了画圆的方法后,提出了以下问题: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圆,并会用圆规画圆,如果不用圆规,你能画一个圆吗?生1:用手夹着两支笔,一支扎在纸上,另一支在纸上用手旋转一周就可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重点的调整与人员分工的细化
一是研究重点的调整。
原研究的重点: 探索农村初中实施“做中学”学习的方式、方法,构建科学教学“提出假设—动手操
作—记录信息—表达交流”的开放教学的方法体系,最终能形成一系列关于农村初中各学 科实施推进“做中学” 教学模式的案例 调整后的研究重点
针对农村初中实际,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在农村初中学校如何构建“做中学”的 学习方式,并进行实施推广。提高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实践 能力、创新精神的提高。
(2)力求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亲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逐步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的“做中学”案例。
(3)更新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提 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农 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精神的提高。
调整后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做中学”实践中培养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人员分工的细化
本课题原研究分工比较笼统,人员职责不明,开题后,我们充分听取专家的建议,对 研究人员的分工进行了细化。调整后的人员分工: 沈友洪 课题研究工作总协调、后勤保障。 高和龙 制定计划、撰写报告 负责日常管理。 仲从富 教育教学中“做中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陈来鉴 相关学校“做中学”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研究。 王加政 “做中学”课题管理与经费保障机制的研究。 朱学群 “做中学”实践基地建设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蒋荣芳 “做中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程康文 “做中学”成功案例的运用和推广研究。 陈礼军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顾荣新 “做中学”学习方式在农村初中实施与推广影响因素的研究。 朱贯友 构建农村初中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做中学”的方式方法探究。 宋怀兵 其他相关研究
(2)研究建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做中学”学习 方式,形成“做中学”教育教学案例。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 学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Biblioteka 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
原研究内容: (1)研究农村初中各学科如何开展“做中学”有关 理论问题,并用以指导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实。 (2)研究农村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实施“做中学”学 习的方式、方法,构建“提出假设——动手操作— —记录信息——表达交流”的开放教学的方法体系 ,通过这些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探究、 创造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 (3)充分利用农村初中现有条件开展“做中学”教 学模式改革。根据课堂实施情况,不断充实和完善 “做中学”案例。 调整后的研究内容: (1)研究教育教学中“做中学”的相关理论。 (2)研究相关学校“做中学”成功案例及典型经验 。 (3)构建农村初中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做中学”的 方式方法探究。 (4)“做中学”成功案例的运用和推广研究。 (5)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能 力提升的研究。 (6)“做中学”学习方式在农村初中实施与推广影 响因素的研究。 (7)“做中学”实践基地建设中本土资源的开发与 利用研究。 (8)“做中学”课题管理与经费保障机制的研究。
(2)专家引领、不断提高 自开题以来,课题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课题研究人员开 阔了视野,吸引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14 年6月,特级教师、兴化市安丰初中教科室张仕进主任受课题组邀请来我校对课题 的开展进行了专门的指导,张主任依据自己多年来在课题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为 全体课题组成员作了《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课题》的报告,张主任将他在农村初中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经验通过深入浅出的生动讲解,让课题组的成员们受益 匪浅。2015年4月,学校召开课题推进暨培训会,会议邀请市教育局教科室副主任 刘杨作专题讲座。刘杨主任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话语,围绕申报课题、开展课 题,向与会老师们详尽地解析了如何选题、如何做课题研究、如何完善资料和呈现 成果,为老师们指明了课题研究的方向。2015年6月,特级教师、安丰初中张仕进 主任受邀再次来我校开设了有关“做中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 讲座。张主任结合自身在综合实践课题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化的实施与“做中学” 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指出课题的研究不能脱离课堂教学
(二)主要研究工作
(1)理论学习、自我反思 自立项以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研 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报刊、杂志、网络 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有关“做中学”方 面的文献资料及成功案例,采用讲座、 座谈、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做中学” 的理论培训和学习。课题组第学期都制 定详细的研究计划,按照计划,组织课 题组成员进行“做中学”相关理论知识 的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为自己的研究 提供有力的、新颖的理论依据,通过学 习提高了成员们的教科研素质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撰写学 习心得,进行自我反思,逐步养成勤于 思考,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的良好研究 习惯。鼓励课题组成员从本课题的学习 与实践中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形成有说 服力的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反 思活动,增强课题组成员对“做中学” 理念的内化水平和对教育教学现象的洞 察能力,从而为科研型教师的成长开辟 了一条新途径。
汇报目录
❖ 一、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
❖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中期成果
❖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四、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研究目标、内容、重点及人员分工的调整与细化
研究目标的调整与细化
研究内容的调整与细化
原研究目标为:
(1)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独立 思考方式、自主探究能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长为合格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