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练习题 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练习题(一)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的时代是( B )

A十七世纪中期 B十八世纪中期

C十九世纪末期 D二十世纪初期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提出者是( A )

A黑格尔 B康德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恩格斯

3.“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主要谈的是( A )

A艺术想象力 B灵感 C艺术技巧 D艺术敏感

4.《论崇高》的作者是( B )

A黑格尔 B朗吉弩斯 C康德 D马克思

5.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的德文书名Asthetik一词的字面意思是( A ) A感性学 B艺术思维学

C美的思维的艺术D自由艺术的理论

6.晚期智人距今大约多少万年?( D )

A300万-200万 B30万-5万 C1万 D5万

7.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被看做美的本质的是(C )

A和谐 B恰当 C优美 D崇高

8.《美育书简》是谁的作品?( C )

A康德 B柏拉图 C席勒 D黑格尔

9.席勒认为人的游戏冲动产生于( A )

A生命力的盈余 B性欲的升华 C心灵的净化 D想象的自由

10.真正把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的是(D )

A黑格尔 B柏拉图 C博克D康德

二、多选题

11.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包括(BCD)

A反映阶段 B呈现阶段 C构成阶段 D评价阶段

12. 言及情感与艺术关系的古籍有(ABC )

A《礼记·乐记》 B《毛诗序》 C《荀子·乐论》 D《左传》

13.《人间词话》将意境区分为两类(AC)

A有我之境 B超我之境 C无我之境 D理想之境

14.艺术品的鉴赏过程包括(.ABC)

A观 B品 C悟 D思

15.倡导生物本能说的美学家有( ABC )

A达尔文 B弗洛伊德 C博克 D席勒

16.下面属于时间艺术的有(.AD)

A音乐 B建筑 C雕塑 D戏剧

17.美育的特点有(.BCD)

A启发理智 B诉诸感性 C潜移默化 D能动性

三、名词解释

18.审美距离

答:所谓审美距离是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19.表现说

答:西方世纪浪漫主义思潮,标榜“自我表现”,冲破了“模仿说”的罗网,表现说于是兴起。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指出“天才是和模仿精神完全对立着的”。表现说批评模仿机械复制,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20.集体无意识

答:集体无意识说由荣格提出,荣格发展了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集体无意识”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不是以某个人为代表的,而是体现出人类群体的超越了时空界限的心灵。这种理论同样有其合理因素,它揭示了艺术与人类集体无意识的某种内在联系。然而,遗憾的是,“集体无意识”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并没有足够的生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根据;同时,这种理论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也是不符合艺术创造的实际的。

四、简答题

21.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什么?

答: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实践为根本基础的社会存在论。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自我意识”到“人自身”再到“现实的人”,即从理性存在到感性自然存在再到社会存在的转变过程。最初,他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视人的存在本质为“理性”、“自我意识”。以后,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下,他把人的存在看作“人本身”,即感性自然的肉体存在。最后,他告别费尔巴哈,把人定位于漫长实践中生成出来的社会存在。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特色有三个方面。第一,与实践论紧密结合。第二,始终紧扣现实生

活来理解人的存在。第三,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22.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

答:悲剧有以下基本特征:1.悲剧必须有悲惨的结局,不能以大团圆收场。2.悲剧主人公在根本上必须是无辜的受害者。3.悲剧主人公往往是崇高的英雄人物。4.悲剧感是一种以痛感形式出现的快感。5.悲剧来源于人的有限性和盲目的命运。6.悲剧体现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精神。

五、论述题

23. 为什么说“读者也是一种作者”?请结合自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接受经验说明艺术接受活动的再创造性及其主要表现。

答:这一观念主要来自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真正给予受众的鉴赏活动以应有的重视、将其提到艺术本体论的位置加以探讨的,乃是世纪中叶兴起的接受美学理论。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姚斯认为,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他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在他看来,一部艺术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和相互交流,作品才能进入一种连续变化的审美经验之中,这一过程从根本上决定了读者与艺术家及其新作品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受众的鉴赏不仅促成了既定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到了艺术家对于新作品的创造。因此,他认为过去那种封闭在作者与作品、创作与生活之间的批评模式,就必须向接受美学开放和转换。

可结合《红楼梦》、《狂人日记》等经典文本展开具体分析。

24.举例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第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第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联系: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