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货币教案

合集下载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3、本节地位:“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现代社会“巧妇难过无”币”之生活”。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这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解剖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技术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4)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和便利,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课以货币的产生和演变为主线,正文部分分析了货币的本质,归纳了货币的职能,并简介了信用工具和外汇。

最新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三篇

最新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三篇

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时安排:3~4课时知识结构: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四、教学设计情景导入学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图片展示:火爆车展场面。

各类车型,多个价位。

李先生要买一辆五十万左右的标致车,如何付款?列举常见的付款方式。

从学生身边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对货币知识的关注和理解。

场景再现:如果李先生生活在古代,他能享用的交通工具不可能是汽车,可能是马、车、轿子等,如何得到?1.学生头脑风暴,发挥想象力。

(老师引导:自己饲养制作,交易市场交换得到)2.描述古代的买卖场景。

(影视剧、小说中的描述也可)商品的含义。

货币的多种形态。

认知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从简单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最后引出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说明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货币形态也在不断发展。

历史回顾:用图片展示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形态。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定义和作用;2.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掌握货币的种类和形式;4.分析货币的价值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货币的定义和作用–货币的定义: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功能。

–货币的作用:便利商品交换、衡量价值和储存价值。

2.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货币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货币形式的产生。

–货币的发展历程:商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

3.货币的种类和形式–货币的种类:法定货币、外币、虚拟货币等。

–货币的形式:纸币、硬币、数字货币等。

4.货币的价值和影响–货币的价值:法定价值、市场价值和储藏价值。

–货币的影响:货币供需关系、通货膨胀和通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出货币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和认识。

2. 学习和理解(30分钟)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货币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如纸币、硬币或数字货币。

要求学生调查该货币形式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影响,并汇报给全班。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带领学生总结和评价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

四、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图表:展示货币发展历程和种类的图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讨论质量;2.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理解程度;3.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总结分析能力。

六、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银行或货币博物馆,深入了解货币的实际运作和历史文化;2.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调查和研究,写一篇关于数字货币的综合报告;3.结合国际货币市场动态和实时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教案神奇的货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1)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本质;(3)货币的基本职能;理解:(1)商品的基本属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对货币的理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市场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几组图片展示进入本课(二)、货币的本质分析判断:自然界中的落叶是商品吗?1、讲解:商品的含义、分类、特征。

比较:商品、劳动产品、物品创意无限:你采取什么措施将手中的树叶变成商品并顺利地卖出去?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合作探究:这两排汉字有什么特点?出现更早些的可能是哪一排?你能告诉我隐藏在这些汉字背后的秘密吗?财、贪、贫、贼、赚、赏、赔、赢、赌钱、钞、锱、铢、银、钻、钰、铸、钿3、一般等价物:直接和其它一切商品交换、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发散思维:《卖炭翁》诗句中是用什么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它在商品交换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难题呢?4、货币产生的原因: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新问题和金银本身的特点。

5、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各抒己见:我们怎样看待金钱?(三)、货币的基本职能讨论:欣赏动漫,思考这里的数量单位所表示的是什么?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神奇的货币(高二政治公开课教案)

神奇的货币(高二政治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通过梳理商品、货币、纸币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步骤一: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检验预习成效;步骤二:考点导航全面把握货币的本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三)货币的基本职能(四)纸币的发行(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步骤三:重点讲解(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什么是商品?①判断一个物品是不是商品,首先看它是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肯定不是商品;然后再看是否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正确区分商品、物品、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身份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相互转化(要看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即是否用于交换)。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生活中关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常见词有:商品的品质,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属性。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探究题:1.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神奇的货币》教案.doc

《神奇的货币》教案.doc

《神奇的货币》第一课时“…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知道商品的含义⑵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⑶理解货币的本质⑷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⑸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量的限度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货币的本质的能力⑵历史的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二、重点、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本节的难点是:1.货币的本质一-一般等价物的含义2.货币的基本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区分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启发探究法、讲解法四、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一种拜金主义的观点,同时让我们看到,货币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那么货币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㈡、课堂主题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第一段话,概括出商品的含义。

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第四页第一框的问题,一会儿找学生回答。

得出:构成商品的两个条件①劳动产品;②用于交换。

知识检测: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C)A.原始森林B.自产自用的粮食C.商店里卖的电器D.援助灾区的物资2.请同学们自己阅读第5页第一框的内容,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并举手回答。

得出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②价值。

对商品的价值的含义进行点拨。

知识检测:⑴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判断(V)⑵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V)3.以讲解的方式介绍货币的产生过程,引出一般等价物的含义,揭示货币的本质4.通过举例子进行讲解分析,区分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例:一台笔记本3000元.3000元即为价值尺度的职能,不需要实际货币,只需观念上的.知识检测:⑴流通于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于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C)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D. 一种价值符号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7

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7

高中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7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教学目标设计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预期假设,使学生意识到:维护人民币的形象和信誉是每个国人的职责。

(2)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了解:一国货币若得以担负世界货币的职能,将给本国经济带来巨大收益。

于此相对应也应尽必要的义务和责任。

(3)通过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强调:维护信用在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4)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能力(1)通过比较当今黄金与原油价格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从黄金所担负的贵金属货币的角色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3)通过对我国成品油价格提高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3. 知识重心突出对货币本质和基本职能的讲解,明确商品及其基本属性、一般等价物、货币、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汇率这些基本经济学概念。

二、教学知识结构设计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纸币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设计原则1、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统一2、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相统一3、问题设计与学生兴趣相统一4、知识提供和价值引导相统一六、教学策略设计1、关注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的结合2.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的独立思考3.关注实践环节的强化与教学内容的拓展七、课堂评价建议理论预设:假设人民币能够成为世界货币,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现实调研:组织学生调研当年超市物价的变化趋向。

八、教学资源设计(一)、图表类:菜百黄金首饰价格变化区间图原油价格变化区间图我国成品油价格变化区间图(二)、文本资料:化工产品价格月报原油价格上涨势头可能维持。

6月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WTI均价较5月继续上涨了6.53%,并在7月3日最高达到145美元/桶,之后原油价格略有回落。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报告,截至6月底,美国原油库存下降而汽油和馏分油库存增长。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二)外汇与汇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自我介绍)因为缘分我们相聚这里,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成为你们的政治老师。

我们高考政治主要是四本必修加上少量选修内容,我们学习以四本必修为主,后期会为大家整理选修里的常考知识点,大家不要担心。

好,首先请大家拿出来经济生活这一本书。

经济生活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消费切入经济生活,回答“生产什么”,然后分析生产、分配,依次回答“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问题,进而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基础背景和舞台。

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即基本逻辑线索:
生产什么(生活的体验,消费者)怎样生产(生活的创造)为谁生产(生活的规划,管理者)在什么舞台上生产(生活的舞台,建设者)
下面呢,我们开始学习新课,第一单元第一节神奇的货币。

(播放第一张PPT)相信大家对这些图片不陌生吧?出门消费,大家说是不是也喜欢说这几句话?老板,可以支付宝转账吗?可以微信转账吗?可以刷卡吗......等等,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外国人眼里,我们实在是太fashion太了不起了!手机在手,。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

《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的定义和种类;2. 掌握货币的基本特征;3. 学会识别和使用不同货币;4. 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货币吗?”并征求他们的回答。

2. 概念介绍: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货币的定义和种类。

3. 特征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货币的基本特征,如可流通性、稳定性、持有性等。

4. 练习:给学生发放不同货币的图片,让他们辨认并归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结果。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货币的定义和特征,并提出他们对货币的疑问。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货币的定义和种类。

2. 讲解:通过讲解PPT,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货币种类,如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

3. 练习:给学生发放不同货币的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辨认并说明使用场景。

4. 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讨论其中的实际问题和挑战。

5. 总结反思: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货币的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教学资源:1. PPT和教案;2. 不同货币的实物或图片;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2. 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3. 学生的反馈问卷。

教学拓展:1. 可以邀请银行工作人员或金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的了解货币和金融知识;2. 组织学生进行货币设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3. 走访当地货币博物馆或金融机构,亲身感受和了解货币的历史和发展。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篇一:神奇的货币教案】《神奇的货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表述: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1. 知识目标:●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过程:【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

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

神奇的货币教案教案标题:神奇的货币教案目标:1. 了解货币的定义、作用和历史背景。

2. 掌握不同国家的货币名称、符号和汇率。

3. 理解货币交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价值和使用的认识。

教案步骤: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引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

2. 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

讲解(15分钟):1. 介绍货币的定义和作用,包括方便交换、衡量价值、储蓄和投资等。

2. 讲解货币的历史背景,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货币的出现和发展。

3. 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名称、符号和汇率,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活动(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货币进行研究。

他们需要了解该国货币的名称、符号、汇率以及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关系。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所研究的国家货币,并解释其特点和重要性。

3. 模拟货币交换: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货币交换的场景,练习使用不同货币进行兑换和计算。

总结(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货币,培养对货币价值的认识。

3. 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国际货币市场的运作和影响因素。

作业:1.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虚拟国家的货币,并写一篇短文介绍该货币的名称、符号、价值和特点。

2. 鼓励学生观察和收集不同国家的货币,形成一个货币收藏册,并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

2.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3. 学生用纸和铅笔。

4. 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用于学生研究不同国家货币的信息。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货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监听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达和解释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银行职员或经济学家来班级做一个关于货币和金融的专题讲座。

高中政治教案《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高中政治教案《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高中政治教案《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掌握货币的功能和特点;3.理解货币的产生、流通和消失;4.分析货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是指一定时间内广泛流通使用并被普遍认可的支付手段。

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是衡量经济交换价值的标准。

2. 货币的种类货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国际货币、法定货币、信用货币等多种类型。

其中,国际货币是指广泛流通于世界各国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

法定货币是指政府规定的在一定交易范围内具有支付能力和法律担保的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

信用货币是银行制造的、无法独立存在的货币,如支票、银行汇票等。

3. 货币的功能与特点货币有三大基本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

其中,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衡量经济交换价值的标准的功能。

流通手段是货币作为经济交换媒介的功能。

储藏手段是货币作为储藏消费者购买力的功能。

货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普遍接受性、稀缺性、可分性、耐久性、可替代性和流通性。

4. 货币的产生、流通与消失货币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政府发行货币,如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二是市场自主创造货币,如银行信贷货币等。

货币的流通包括三个阶段:流通的起点是发出货币的人,终点是意愿购买该货币的人,中间是货币的流通环节。

货币的回笼分为银行回笼和中央银行回笼。

而货币的消失则有两种情况:一是货币磨损或技术日新月异导致设备落后,货币自然流失;二是政策性货币的淘汰。

5. 货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货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波动风险、通货膨胀风险、货币政策风险、跨国资本流动风险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结合现实案例分析和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货币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四、教学重点1.货币的产生、流通和消失;2.货币的功能和特点。

五、教学难点1.货币的流通环节和理论;2.货币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

神奇的货币复习教案

神奇的货币复习教案

神奇的货币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产生及本质,掌握货币的职能。

2.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种类及其特点,认识货币的演变过程。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货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货币的产生及本质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种类与特点4. 货币的演变过程5. 正确使用货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种类与特点,货币的演变过程。

2. 教学难点: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种类、特点及演变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的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货币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货币的起源,引发学生对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货币的产生及本质:介绍货币的起源,讲解货币的本质,强调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 讲解货币的职能:介绍货币的五大职能,重点讲解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4. 讲解货币的种类与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货币,如纸币、硬币、电子货币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

5. 讲解货币的演变过程:介绍货币从古代的金银条块到现代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6.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的使用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货币的认识和体会,互相交流学习。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货币的意义。

六、教学拓展1. 引入拓展内容:通过介绍国际货币体系,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关系。

2. 讲解国际货币体系: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3. 分析国际汇率制度:讲解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4.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货币趋势:讲解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七、实践演练1. 设计货币计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货币计算,如兑换汇率、消费金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货币》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神奇的货币》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表述:
揭开货币的
神秘面纱
货币的含义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
发展
货币的本质
商品及其价

货币的产生
与本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纸币的产生纸币的发行规

树立正确的金
钱观
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教学内容知识结构图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过程: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买东西,我们拿什么买东西呢钱.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

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产生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所描述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

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

用公式表

商品价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纸币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四)正确对待货币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三、学习目标描述
四、学生特征分析
1)学生上课思想活跃
2)学生分析认知能力较强
3)学生缺乏联系社会的实际的能力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
六、形成性检测
七、教学过程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
符号说明:
开始、结束
教学内容及教师的活动
学生进行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