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年表翻译讲解

合集下载

六国年表ppt

六国年表ppt
六国年表
课件制作者: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8.03.2019
1
研习课文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
研习第1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3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4
1、周东徙洛邑
周东徙(于)洛邑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3
研习第4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4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5
1、余于是因秦记 2、踵《春秋》之后 3、表六国时事 4、讫二世
因:根据,凭借 踵:跟随 表:表列。名词作动词
讫(于)二世。讫:截止。
5、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兴坏:兴亡衰败 端:原因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6
翻译第4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7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 ①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 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 焉。
18.03.2019
所以:……的原因
10、多藏人家 人家:私人家里 11、以故灭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复:再
多藏(于)人家
被动句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8
12、其文略不具
13:何必上古
具:详细
何必(取法)上古
14、秦取天下多暴
暴 :采取暴力。形容词作动词。 15、传曰“法后王” 法:取法。名词作动词用 16、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 以:因为

史记.六国年表

史记.六国年表
伐鲁,取都。
十六

日蚀。
十五
十五
十四
二十二
二十四
四十六
十七

初令吏带剑。
十六
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六
十五
二十三
二十五
四十七
十八

堑洛,城重泉。初租禾。
十七
击宋中山。伐秦至郑,还筑洛阳。
韩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赵烈侯籍元年。魏使太子伐中山。
二十四
简王卒。
二十六
四十八
取鲁郕。
十九

十八
文侯受经子夏,过段干木之闾常式。
楚肃王臧元年。
二十三
二十五
伐燕,取桑丘。
二十三

初县蒲、蓝田、善明氏。



袭卫,不克。

二十四
二十六
康公卒,田氏遂并齐而有之,太公望之后绝祀。
二十四


翟败我浍。伐齐,至灵丘。

伐齐,至灵丘。

伐齐,至灵丘。

二十五
齐威王因齐元年。自田常至威王,威王始以齐强天下。
二十五


晋静公俱酒元年。



蜀伐我兹方。

二十八
十四

三十一


二十九
十五

三十二


三十
威烈王元年。

庶长鼂杀怀公。太子蚤死,大臣立太子之子为灵公。
卫悼公亹元年。
三十三
襄子卒。


三十一

秦灵公元年。
生献公。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6课 六国年表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6课 六国年表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六国年表表,作为《史记》的体例之一,是以表格形式记事的一种体裁,是司马迁的独创。

《六国年表》谱列了自周元王元年(前476)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共269年间东周和战国七雄的世系,并在表格前加了序文。

故课文实际由序文和表格两部分组成。

序文简要叙述了秦王朝由建立到逐步形成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全过程。

学习此文在目标上应关注三方面: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翻译主要句子,了解秦王朝的兴衰过程。

2.理解司马迁的“尊秦”思想及其体现的历史观。

3.认识“表”在《史记》体例中的作用。

在策略上,应以序言为学习重点,将先前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河渠书》及课外贾谊《过秦论》与本文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综合思考。

一、人物名片1.秦襄公(?~前766),西周末秦国君主。

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

嬴姓。

庄公长子世父之弟。

其祖父秦仲于前822年为西戎所杀,世父率兵攻打西戎,以其弟为太子。

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

即位初,他将其妹缪嬴嫁与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

前776年,襄公迁都汧邑,向东进逼。

时周幽王宠褒姒,废太子申,立褒姒子为太子,又屡次欺骗诸侯,大失人心,于前771年为西戎、犬戎所攻杀。

襄公率兵救周有功,复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

次年,他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命其将此处戎人赶走。

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

后来襄公出师伐西戎,至岐山而卒。

2.秦文公,秦襄公之子,前762年秦文公从西垂宫率700人“东猎”,经甘肃的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壤的陕西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次年进驻“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眉县附近),建立新都,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前750年收编岐山的周朝遗民,领地扩展到岐山。

文公四十八年,原本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的秦文公长子去世(赐谥号为竫公,史称秦静公),不得已改立长孙(秦静公长子)为秦公爵位继承人。

前716年,秦文公卒。

3.田常,即“陈成子”。

春秋时齐国丞相。

名恒,或作常。

史记·六国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六国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

史记·六国年表原文、注释与翻译太史公读《秦记》②,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

”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③,君子惧焉。

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

务在彊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矫称蠭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彊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故禹兴于西羌④,汤起于亳⑤,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⑥。

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⑦。

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⑧,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⑨。

悲夫!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⑩,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注释①《索隐》注: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②《索隐》注:即秦国之史记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史记尤甚。

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③《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

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然。

《正义》“胪?”作“胪”,音旅,祭名。

史记·六国年表

史记·六国年表
大。 ▪ ⑦《正义》:易,以豉反。后王,近代之王。法与己连接世俗之
变及相类也,故议卑浅而易识行耳。 ▪ ⑧《索隐》:举犹皆也。 ▪ ⑨《索隐》案: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 ⑩《索隐》案:此表起周元王元年,春秋迄元王八年。
四、参考译文
▪ 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 幽王,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 就建造西畤来事奉天帝,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 显现出来了。《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侯 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 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在 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 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
▪ 到秦文公越过陇山,驱逐戎狄,祭祀陈宝,开发了岐山到 雍地这片地区,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 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
▪ 此后,家臣执掌国政,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 晋国的大权,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到 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 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
国家,如:卫附于魏国、郑附于韩国、鲁蔡附于楚国, 宋附于齐国。
(三)《六国年表》的内容
▪ 《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 卒年(前207),首尾270年。
▪ 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 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
▪ 《六国年表》以秦为主,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 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地属西羌。所以司马迁在这里说:禹兴于西羌。 ▪ ⑤汤起于亳:亳是商人早期的国都,具体地点计有
多处,至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里可能指西亳, 即河南偃师县。成汤居亳而灭夏,故云汤起于亳。 ▪ ⑥王:名词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以,因为。 ▪ ⑦帝:名词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用,由于。 ▪ ⑧汉之兴自蜀汉:刘邦在项羽分封中被封为汉中王, 于是采用萧何、张良的建议,先就王位,并烧毁栈 道表示无意东还。以后则积蓄力量,一步一步击败 项羽,建立起西汉王朝。所以司马迁说:汉之兴自 蜀汉。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六国年表》教案设计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六国年表》教案设计

《六国年表》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能通过看注释疏通文言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

自主阅读导引“表”是《史记》中重要的体例,此类文章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史记》中共有表10篇。

《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207),首尾270年。

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

读《六国年表》应以秦为主,周之后汉之先,唯秦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国之上。

此时周王室虽已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

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

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

在汉朝把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耳目的作用。

文言现象梳理⑴一词多义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

用:介词,来。

作西畤用事上帝。

作:建造今秦杂戎翟之俗杂:夹杂、糅杂。

及文公逾陇,攘夷狄逾:越过;攘:驱逐尊陈宝,营岐雍之闲。

营:开发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侔:势均力敌、地位相等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不具:不完整。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权变:指变通的办法,应急的对策。

颇:大量学者牵于所闻牵:局限⑵古今异义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中国,指中原地区;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得意:指统一天下。

着诸所闻兴坏之端。

着:突出显示⑶通假字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见:通“现”,显现出来。

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竟,通“境”,即国境。

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从通纵衡通横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宾:通“摈”,排斥。

西方,物之成孰。

成孰:成熟2、文言虚词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虽:即使盖若天所助焉盖若:表示推测,好像……似的。

《六国年表序》翻译

《六国年表序》翻译

《六国年表序》翻译太史公读《史记》,到犬戎打败了周幽王,周朝向东迁到了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在西垂建置祭祀白帝神的神祠,超越了他的本分.《礼》中记载道:“天子可以祭天地,诸侯只能祭他封地中的名山大川。

”现在秦吸收了犬戎的习俗,,先是十分的暴戾,后来才施以仁义,处在藩臣的地位,祭祀的陈设安排却等同于天子祭祀天地的规格。

君子对此感到担心,等到文公越过陇山向东发展,赶走了外夷戎狄,尊陈宝神,在岐山,雍山之间辟地建国,而穆公执政后,把国土向东扩展到黄河地区,就同齐桓公,晋文公这些霸主势均力敌了。

在这之后,家臣执政,大夫世代相承任其职,食其禄,六卿掌控晋国的大权,征战讨伐,会盟国家,在诸侯之中享有最为显赫重要的地位。

等到田常杀简公而去齐国为相,诸侯却不为所动,海内外的国家都开始争夺战功而一较高下。

三国最终瓜分晋国,田和也灭了齐国而据为己有,六国的鼎盛时期从这里启程。

各国的要务都在加强自己的军备而兼并别国,谋略欺诈和纵横之说粉墨登场,欺谋之词蜂拥而出,誓言已经不被轻信,即便是将人或物作为抵押,仍旧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

起初秦不过一介地处偏远之小国,各国皆排挤疏远,将它同凶暴蛮横的戎狄相相提并论。

然而献公之后,秦国国力就常在一众国家中问鼎。

然而谈及秦的道义,却尚不如暴戾的鲁与卫,估量秦的兵力也无法同三晋相提并论,然而最后能够兼并天下,并非必定是险固的地势使之然,如同上天对其有所助一般。

有的人说:“东方是事物生长的地方,而西方是万物走向成熟的地方。

”那些成事之人在东南之地发迹,而最后获得胜利的人却常常在西北。

因此大禹在西羌开始走向兴盛,汤在亳地雄起,周因占据了镐而得以顺利伐殷商,汉朝也从巴蜀之地走向崛起。

秦在兼并六国后完成大业,将普天之下的《诗》,《书》焚烧殆尽,记载诸侯的史记被焚毁尤其严重,担心其中会有暗讽秦之处。

《诗》《书》能够重新问世的原因在于它们被普通人家所收藏,而各国的史记都收藏于周王室,因而轻而易举就呗焚毁一空,真的是令人扼腕可惜。

史记年表·六国年表

史记年表·六国年表



414 413 412 411 410 409 408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二。与晋战,败郑下 十二 。 三 十三。公子击围繁 庞,出其民。 四 十四 十五 十六。伐秦,筑临晋 、元里。 七。堑洛,城重泉。 十七。击守中山。伐 初租禾。 秦至郑,还筑洛阴、 合阳。 八 十八。文侯受经子夏 。过段干木之闾常式 。 九 十九 十 二十。卜相,李克、 翟璜争。 十一 二十一 十二 二十二。初为侯。 十三 二十三 五。日蚀。 六。初令吏带剑。
十六。秦拔我蒲阪、 九。秦取武遂。 晋阳、封陵。 五。魏王来朝。 十七。与秦会临晋, 十。太子婴与秦王会 复归我蒲阪。 临晋,因至咸阳而归 。 六。蜀反,司马错往 十八。与秦击楚。 十一。秦取我穰。与 诛蜀守辉,定蜀。日 秦击楚。 蚀,昼晦。伐楚。 七。樗里疾卒。击 十九 十二 楚,斩首三万。魏冉 为相。 八。楚王来,因留之 二十。与齐王会于韩 十三。齐、魏王来。 。 。 立咎为太子。 二十一。与齐、韩共 十四。与齐、魏共击 击秦于函谷。河、渭 秦。 绝一日。 十。楚怀王亡之赵, 二十二 十五 赵弗内。 十一。彗星见。复与 二十三 十六。(与齐魏击 魏封陵。 秦)秦与我武遂和。 十二。楼缓免。穰侯 魏冉为丞相。 十三。任鄙为汉中守 。 十四。白起击伊阙, 斩首二十四万。 魏昭王元年。秦尉错 来击我襄。 二。与秦战,我不利 。 三。佐韩击秦,秦败 我兵伊阙。 韩厘王咎元年 二 九
晋哀公忌元年。 卫悼公黔元年。
十六 453 452 451 450 449 448 447 446 445 444 443 442 441 440 439 438 437 436 435 434 433 432 431 430 429 428 427 426 425 二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考王元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威烈王元年。。

3六国年表

3六国年表

公元前476 周元王元年。

秦厉共公元年。

魏献子。

卫出公辄后元年。

韩宣子赵简子。

四十二。

楚惠王章十三年。

吴伐我。

燕献公十七年。

齐平公骜五年。

475 二二。

蜀人来赂。

晋定公卒。

四十三十四。

越围吴,吴怨。

十八六474 三三晋出公错元年。

四十四十五十九七。

越人始来。

473 四四四十五十六。

越灭吴。

二十八472 五五。

楚人来赂。

四十六十七。

蔡景侯卒。

二十一九。

晋知伯瑶来伐我。

471 六六。

义渠来赂。

绵诸乞援。

四十七十八。

蔡声侯元年。

二十二十470 七七。

彗星见。

卫出公饮,大夫不解袜,公怒,即攻公,公奔宋。

四十八十九。

王子英奔秦。

二十三十一469 八八四十九二十二十四十二468 定王元年。

九五十二十一二十五十三467 二十。

庶长将兵拔魏城。

彗星见。

五十一二十二。

鲁哀公卒。

二十六十四466 三十一五十二二十三。

鲁悼公元年。

三桓胜,鲁如小侯。

二十七十五465 四十二五十三二十四二十八十六464 五十三知伯伐郑,驷桓子如齐求救。

五十四。

知伯谓简子,欲废太子襄子,襄子怨知伯。

二十五燕孝公元年十七。

救郑,晋师去。

中行文子谓田常:「乃今知所以亡。

」463 六十四。

晋人、楚人来赂。

郑声公卒。

五十五二十六二十八462 七十五郑哀公元年。

五十六二十七三十九461 八十六。

堑阿旁。

伐大荔。

补庞戏城。

五十七二十八四二十460 九十七五十八二十九五二十一459 十十八五十九三十六二十二458 十一十九六十三十一七二十三457 十二二十。

公将师与绵诸战。

襄子。

元年未除服,登夏屋,诱代王,以金斗杀代王。

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

三十二。

蔡声侯卒。

八二十四456 十三二十一晋哀公忌元年。

二三十三。

蔡元侯元年。

九二十五455 十四二十二卫悼公黔元年。

三三十四十齐宣公就匝元年。

454 十五二十三四。

与智伯分范、中行地。

三十五十一二453 十六二十四魏桓子败智伯于晋阳。

韩康子败智伯于晋阳。

五。

襄子败智伯晋阳,与魏、韩三分其地。

三十六十二三452 十七二十五。

六国年表及六国年表序

六国年表及六国年表序

六国年表·序《六国年表。

序》是篇越看越有深意的文章。

《序》先回顾了周王室东迁,各国自治,陪臣执政,到战国七雄局面形成的大致情况,紧接着便讲到了道义的沦陷和秦的强盛。

先看这句: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索隐注说,这是“言人君制法,当随时代之异而变易其政,则其成功大。

”也就是说,领导者要与时俱进,才能治理好家国。

我以为不然。

这句话的语气并非祈使,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已。

关于这个“暴”字,它固然可以解释为残暴、暴虐,但又不仅仅如此,这个暴字当是相对孔孟所说仁义之道、王者之师而言的。

也就是说,“取天下”的正统途径应当是行仁政,成为民心所向,那么自然而然的——天下归心——也就能“王天下”了。

可事实上呢?当时各国,哪有不“暴”的?对内,为兵源,不顾生民死活;对外,朝济夕筑,战火连天,更无信义可言。

而“暴”得最甚的秦竟终究能“成功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是孔孟之道错了么?是夫子们盛赞的尧、舜、文、武错了么?是天下老百姓都被蒙蔽了么?不,都不是,那么只能叹一句:世道变了。

这便是“然世异变”后面的意思。

很平常的一句陈述,却藏着这样沉痛的感慨。

再看前面的“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执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引言劈头就说秦国即使是有德有义之士,也比不上鲁卫横暴无礼之人。

这只是个总体评价,当然有夸张的意味。

然而鲁在礼乐的方面很好的继承着西周的传统,这样的东方礼教重镇,最终也不过是在夹缝中苟延残喘,今日亡一城,明日亡五城,君主奔波着去为大国君主朝贡、送葬,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认为这句话在批评秦无德义,倒不如说这句话在感慨鲁的衰亡吧。

后面说秦兵不如三晋之强,诚然如此么?晋在六卿和四卿时代曾经作三军,其强盛之势一度称霸中原,然而分裂之后,三晋也只算得上是离秦这虎狼之邦最近,而在自然选择的规律下进化出来的跑得比较快的羊罢了。

最后讲到秦的地势险固,说秦“卒并天下”,并不见得就是依赖了地势险固。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5六国年表(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5六国年表(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五) 六国年表[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今秦杂戎翟之俗B .东竟至河C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D .三国终之卒分晋D [A 项,“翟”同“狄”;B 项,“竟”同“境”;C 项,“宾”同“摈”。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始:才 B .僭.端见矣 僭:超越本分,过分 C .其文略不具.具:详细 D .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侔:相等,等同A [A 项,始:开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于是因.《秦记》因.举而笑之,不敢道 B.⎩⎪⎨⎪⎧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田和亦灭齐而.有之 C.⎩⎪⎨⎪⎧故禹兴于.西羌诸夏宾之,比于.戎翟 D.⎩⎪⎨⎪⎧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 D [A 项,因,介词,根据,凭借/连词,于是。

B 项,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

C 项,于,介词,从/介词,跟。

D 项,也,均为陈述语气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B .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C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 D .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 C [A 项,何必,古义为“为什么一定要”,今义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B 项,中国,古义为“中原地区”,今义为“包括中原地区在内的整个国家”;D 项,形势,古义为“地势”,今义为“事物发展的状况”。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襄公始封为诸侯A.威重于诸侯B.学者牵于所闻C.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D.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B [B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D项,判断句。

]6.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藩臣是藩王的臣子,藩王是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6课 六国年表(文白对译)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讲义:专题二 第6课 六国年表(文白对译) Word版含答案

附录文白对译六国年表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太史公读《秦记》,读到犬戎打败周幽王,周王室东迁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秦襄王开始被封为诸侯,建造西畤来祭祀天帝,超越本分的端见矣。

《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迹象出现了。

《礼》上说:“天子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域内名山大川。

”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封地内的名山大河。

”秦国混杂戎狄的礼俗,重暴虐而轻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处于诸侯国的地位却像天子一样在郊外祭祀天地,有识之士惧焉。

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为此感到害怕。

到秦文公时,越过陇山,驱逐夷狄,尊崇陈宝之宝,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石,经营于岐雍之间,而秦穆公整顿政治,使秦国东边的边境扩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展到了黄河,于是就和齐桓公、晋文公等中原霸主势力相当了。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此后诸侯的大夫执掌国政,大夫的禄位历代相承,晋国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及独揽了国家大权,征伐会盟,权势压倒了其他诸侯。

等到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田常杀死齐简公做了齐相,诸侯(依然是很)安逸的样子,不去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三国终之卒讨伐他,于是天下都争着忙于战事了。

赵、韩、魏三国到后来终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于瓜分了晋国,田和也灭掉姜齐建立了田氏的政权,六国的兴盛自此始。

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盛从此开始。

各国的要务就在于加强军事兼并,于是阴谋诡计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矫称 蜂 出,无所不用,纵横、短长之术兴起。

假托奉行王命的诸侯层出不穷,誓 盟 不 信,虽 置 质 剖 符犹 不能约束也。

誓约结盟也不遵守,即使是交换人质剖符为凭也不能控制。

秦始 小国 僻 远, 诸 夏 宾 之,比秦国起初是个小国,处于偏僻荒远之地,中原诸侯排斥它,认为于 戎 翟, 至 献公之后 常 雄 诸 侯。

论它和戎狄一样,到了献公以后,秦国却经常称雄于诸侯。

六国年表ppt 苏教版

六国年表ppt 苏教版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0
翻译第1段
08.04.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1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幽王,周 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 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 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 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 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攘夷狄,尊陈宝, 营岐雍之间,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 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 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 诸侯。
10、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中国:中原08.04.Fra bibliotek019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6
1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相:做了丞相。名词作动词用 12、海内争于战功矣 海内:天下 于战功:介宾短语后置。
13、三国终之卒分晋 终:最后。 卒:终于 之:齐国
14、田和亦灭齐而有之
08.04.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08.04.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3
研习第2-3段
08.04.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4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08.04.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5
1、东方物所始生 所始生:开始产生的地方 2、西方物之成孰 3、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收功实者:获得实效的人。 4、汤起于亳 (bó) 于亳 (bó):介宾短语后置。 孰:同“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 第6课 六国年表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课件 第6课 六国年表

整体感知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 司马迁说,不要因为秦国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 到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 大”。由此,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 变化以促使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 秦一概骂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
积累运用一
通假字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骄:向„„炫耀。形转动)
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国:建都。名转动)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臣:以„„为臣。名转意动)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北面:面向北。名转动)
积累运用二
实词
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超越本分,过分)
及文公逾陇,攘夷狄:(排除) 诸侯晏然弗讨:(安然)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假托,诈称) 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拿(它);称道)
一、解题
《六国年表》上起周元王元年(前476),下至秦二世卒年(前207),
首尾270年。太史公“因《秦记》,踵《春秋》”“表六国时
事”,欲观秦并吞天下之迹。读《六国年表》应以秦为主,周之 后汉之先,唯秦为尊,所以表列秦于六国之上。此时周王室虽已 衰微,但尚未灭亡,故仍列秦于表首。
以力而起的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司马迁说,不要因为 秦国后来的短祚就否定了它的一切,必须看到它在中国历 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世异变,成功大”。由此, 司马迁提出“法后王”,就是要效法秦的顺应变化以促使 国家统一而获得历史前进的政策主张。在汉朝把秦一概骂 倒的否定声中,司马迁的识见,犹如一阵惊雷,具有醒人
迁徙(xǐ)
胪于郊祀(lú) 西羌(qiānɡ) 相侔(móu) 丰镐(hào)
西畤(zhì)

史记长城原文及翻译

史记长城原文及翻译

1、《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西北斥逐匈奴。

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

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徙適,实之初县。

禁不得祠。

明星出西方。

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译文:三十三年(前214),征发那些曾经逃亡的犯人,典押给富人做奴隶、主家又给娶了妻子的人,以及商贩,去夺取陆梁地区,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把受贬谪的人派去防守。

又在西北驱逐匈奴。

从榆中沿黄河往东一直连接到阴山,划分成四十四个县。

沿河修筑城墙,设置要塞。

又派蒙恬渡过黄河去夺取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地方,筑起堡垒以驱逐戎狄。

迁移被贬谪的人,让他们充实新设置的县。

发布禁令不准祭祀主稼穑的灵星。

彗星出现在西方。

三十四年(前213),贬谪执法不正的官吏去修筑长城及戌守南越地区。

2、《史记·六国年表》
原文:三十三年,筑长城河上,蒙恬将三十万三十四年,适治狱不直者筑长城。

译文:三十三年(前214),蒙恬率领三十万将士沿黄河修筑长城,三十四年(前213),贬谪执法不正的官吏去修筑长城。

3、《史记·蒙恬列传》
原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译文: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

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

苏教版高二年级-语文-六国年表

苏教版高二年级-语文-六国年表
2020
史记·六国年表(序)
苏教版《史记选读》 语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授课教师:无锡市天一中学
唐缨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我 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你的梦里就不会有我的出现,我们都在不断地 和陌生人擦肩;如果人生不曾相遇,我的生命里就不会有你的片段,我 们都在细数着自己的日子。 ►当离别的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我们注定分散两地,继续彼此未完的 人生,如果我说放不下,短短一个月的光景,你是否愿意相信,我的 真诚,我的执着,只源于内心深处那一份沉沉的不舍。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 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 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 去爱自己。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品读史记(卷15):六国年表第三

品读史记(卷15):六国年表第三

品读史记(卷15):六国年表第三六国年表第三大史公读《秦纪》【《秦纪》:秦国史官记述的秦国史书。

】,至犬戎败幽王【犬戎:西戎别名,又称畎夷、昆夷、混夷、串夷,古时活动在今陕西凤翔以北一带。

幽王:西周末主名宫湦。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幽王被杀于骊山,西周亡。

】,周东徙洛邑【洛邑:周初经营的东方军事重镇。

西周亡,幽王子平王宜臼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洛邑故城在今洛阳市西。

】,太史公阅览《秦记》,看到犬戎击败周幽王,周平王向东迁徙到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秦襄公:秦开国君主,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

前777至前766年在位。

】,作西畤用事上帝【西畤(zhi):秦襄公在西陲建置的祭祀白帝的神祠。

畤,止也,神灵所栖止之处所。

畤建于西陲邑故名西畤。

汉置西县,故城在今甘肃天水西南一百公里处盐关堡东南的西汉水南岸。

】,僭端见矣【僭端见矣:越礼称王的苗头出现了。

白帝是五天帝之一,秦襄公祭白帝表示直接继承了天命,为称王作准备,所以说“僭端见矣”。

】。

秦襄公因为护送平王有功而被封为诸侯,修造了西畤以侍奉天帝,就觉得这有越位犯上的痕迹。

《礼》曰【《礼》曰二句:见《礼记·曲礼》,原文是“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诸侯方祀,祭山川。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

”《礼记》中说:“天子拜祭天地,诸侯拜祭他们封地中的名山大川。

”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先暴戾,后仁义:把暴戾放在第一位,把仁爱礼义放在后面。

】,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胪于郊祀:陈列祭天的礼仪。

】,君子惧焉。

如今秦国掺杂有戎狄的习俗,以暴戾为根本,将仁义放在末节,虽然位处藩臣却列席天子的郊祭。

有识之土都十分忧惧。

及文公逾陇【文公:秦襄公之子,他越过陇山进入关中,击退犬戎,占有岐山以西之地。

前767至前716年在位。

陇,指陇山,又称陇坂;陇坻;陇首。

陇山绵亘在陕西陇县、宝鸡以及甘肃的清水、秦安一带。

】,攘夷狄【攘:排斥,打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2 六国年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2 六国年

六国年表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内容赏析】《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两首咏史曲之一。

作者在曲中抒发了统治者穷奢极欲,连年战争造成“生民涂炭”的悲剧情感。

曲子对于项羽、周瑜和曹操,以及立了安定西域功勋的班超,一概加以否定。

因为历史上的战争,归根结底是“英雄”们争夺天下或建功立业的手段,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在民族战争频繁的元朝社会,有它具体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迁徙.(xǐ)西畤.(zhì)僭.端(jiàn)胪.于郊祀(lú) 暴戾.(lì) 藩.臣(fān)西羌.(qiānɡ) 夷狄.(dí) 岐.雍(qí)相侔.(móu) 踵.(zhǒnɡ) 亳.州(bó)丰镐.(hào) 矫.称蜂出(jiǎo) 晏.然(yà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今秦杂戎翟之俗(“翟”同“狄”,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2)东竟至河(“竟”同“境”,边境,疆界)(3)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从”同“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反秦的联盟;“衡”同“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与某些国家联合以抗衡别国的联盟)(4)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宾”同“摈”,排斥)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见(2)用(3)略(4)诸⎩⎨⎧诸.夏宾之,比于戎翟(代词,各)著诸.所闻兴坏之端(代词,众,各)投诸.渤海之尾(兼词,相当于“之于”)不识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5)表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名词作动词)做国相 (2)传曰“法.后王”,何也(名词作动词)取法 (3)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名词作动词)称雄 (4)大夫世禄.(名词作动词)享受禄位 (5)踵.《春秋》之后(名词作动词)跟随,接续 (6)周东.徙洛邑(名词作状语)向东 (7)矫称蜂.出(名词作状语)像蜂群一样 (8)此与以耳.食无异(名词作状语)用耳朵 (9)秦始小国僻远..(形容词作动词)地处偏远 (10)务在强.兵并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大(11)先.暴戾,后仁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12)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感到担忧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学者..牵于所闻古义:有学问的人。

015六国年表 第三

015六国年表 第三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第三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

”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君子惧焉。

及文公踰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

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

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矫称窎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论秦之德义不如鲁韂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注①索隐即秦国之史记也,故下云“秦烧诗书,诸侯史记尤甚。

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是也。

注②索隐案:胪字训陈也,出尔雅文。

以言秦是诸侯而陈天子郊祀,实僭也,犹季氏旅于泰山然。

正义[胪作]“胪”,音旅,祭名。

又旅,陈也。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故禹兴于西羌,①汤起于亳,②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注①集解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

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

”正义禹生于茂州汶川县,本焻駹国,皆西羌。

注②集解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①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②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③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方是万物开始萌生的地方,西方是万物最后成熟的地方。”据此看来,开创事业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诞生在西北。所以大禹在西羌勃兴,成汤在亳地崛起,周人建立王朝是因为有丰镐作根据地去讨伐殷商,秦国完成帝业是由于有雍州当大本营才日益强大,汉朝兴盛是从巴蜀汉中开始的。
秦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秦国的地方。《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因为收藏的人家很多,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可惜呀!可惜呀!如今只有《秦纪》传下来,又不写明日月,内容简略也不完整。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传世的典籍强调说:“效法后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一般的读书人局限于平常听到的那点东西,看见秦朝高居皇帝宝座的时间很短促,不考察它本身发展的全过程,就都耻笑它,这和用耳朵吃东西没有什么两样,真可悲呀!
我于是根据《秦纪》,接在《春秋》后面,上起周元王,列表编排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下至秦二世,总共二百七十年,借此显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我所闻知的各种兴盛衰败的头绪来。后世若有君子,请来阅读它。
译文
太史公研读《秦记》,看到上面记载犬戎部族击败杀死周幽王,周王室往东迁都到洛邑,秦襄公开始被封为诸侯,就建造西畤来事奉天帝,这表明秦国越位犯上的苗头已经显现出来了。《礼经》上说:“天子才有权祭祀天地,诸侯只能祭祀本国封区内的名山大川。”当时秦国夹杂着西戎北狄的民风习俗,把凶暴乖戾摆在前面,将仁德道义放在后头,地位处在捍卫王室的臣属行列,却在祭祀规格上同天子平起平坐,君子对此感到后怕。到秦文公越过陇山,驱逐戎狄,祭祀陈宝,开发了岐山到雍地这片地区,而秦穆公修明政治,把东部国境扩展到黄河西岸,就与齐桓公、晋文公这些中原霸主势均力敌了。此后,家臣执掌国政,大夫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六卿独揽晋国的大权,无论征伐还是会盟,威势都在诸侯之上。到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这标志着海内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韩赵魏终于到最后瓜分晋国,田和也吞灭姜齐据为己有,六国并立的局面由此开始了。首要之务在于壮大军事力量,兼并对方,因而权谋诈术得到普遍应用,合纵连横的学说也相继兴起。各种谎言骗局蜂拥而出,誓词盟约毫无诚意,即使互派人质,剖符为凭,还不能相互约束。秦国起初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中原各国都排斥它,把它比作戎狄。但从献公以后,一直在诸侯中称雄。论起秦国的德义,还不如鲁卫两国中那些凶暴乖戾的人;计量秦国的兵力,也不如三晋强大,但最后却吞并天下,这不一定就是因为秦国凭据天险,攻守方便,地理形势非常有利,好像上天对它有所扶助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