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

合集下载

《望天门山》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天门山》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天门山》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赏析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天门山的古诗

天门山的古诗

关于天门山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关于天门山的古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关于天门山的古诗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白话文释义:长江如同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涯。

2,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出自唐代:李白《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白话文释义:扬帆再行来到天门山,回头望去牛头渚已被掩没。

大江长啊季风按时吹来,太阳升起夜雾消散。

老伴侣近在咫尺却未见面,不能共同观赏奇景相隔如胡越。

寄您一枝青青的兰花,愿我俩和谐美满友情长存。

3,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出自唐代:李白《姑孰十咏之天门山》白话文释义:远远消失于江面上的天门山,两座山峰隔江相对。

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

天涯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

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犹如沉于一片青霭。

4,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出自唐代:李白《横江词·其四》白话文释义:似乎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

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5,扬帆下芜湖,梁山在吾目。

大江从西来,天门势如束。

——出自明代:管讷《过芜湖望天门山》白话文释义:扬帆起航到安徽芜湖,梁山的壮丽景色映入眼帘。

江水滔滔从西边涌来,到天门山势如破竹。

二.关于“天门山”的古诗有哪些1,《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如同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经典诗句】望天门山古诗

【经典诗句】望天门山古诗

【经典诗句】望天门山古诗[导语]《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2、楚江:流《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

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2、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

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3、回:转变方向。

4、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赏析:《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

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李白名字的由来:传说李白生下来以后,父母宴请亲朋好友表示祝贺。

席间,父母请大人给孩子取名字,可是取了许多都不满意。

光阴似箭,他已经7岁,他父亲觉得不能再拖延了。

有一天,父亲想试试儿子的文采,对妻子和儿子说:“我想作一首绝句,但只写上两句:‘春日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下面两句想不出来了,请你们母子二人各续一句吧。

”李白的母亲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儿子说:“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听后,突然心里一动:这句诗开头正是李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很有凌云之气,何不将“白”字作为儿子的名字呢?李白从此得名。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全诗赏析【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7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该诗为725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岀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岀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岀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岀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红情。

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岀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 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 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 《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 似: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 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天门中断 楚江开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岀冲决一切阻碍 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 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至此 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 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 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 涛汹涌的奇观。

朝天门诗词

朝天门诗词

朝天门诗词
《朝天门》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蜀地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远行好友的思念。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

天门山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是长江流经湖南时的一大胜景。

诗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形象地描述了长江在此地冲破天门山的壮阔气势。

楚江,即长江在湖南的一段,因古属楚国而得名。

“碧水东流至此回”则写出了长江水在此地改变流向,由东流向西回旋的情景。

这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也寓含了人生旅程的变化和转折。

“两岸青山相对出”描绘了天门山两岸青翠的山峦相对而对,映入诗人眼帘的美景。

这里的“出”字,有突然出现之意,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突然见到天门山时的心境。

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写诗人看到一艘孤独的帆船从太阳升起的方向缓缓驶来,增加了诗句的意境和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天门山的雄奇景象,
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

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望天门山字词解释: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

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背景:《望天门山》是李白开元十三年(725)乘船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有感而发,并没有什么特别用意。

望天门山主旨: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望天门山》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4、开:开掘;开通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赏析】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是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发的。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望天门山》原文及注释

《望天门山》原文及注释

《望天门山》原文及注释《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望天门山》原文及注释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望天门山》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望天门山》原文、译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李白《望天门山》原文、译文、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

(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有《李太白集》。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回:回旋。

出:突出。

日边:天边。

[译诗、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水天相接的远处悠然驶来,好似来自天边。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1原文及翻译《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翻译: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

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望天门山》的诗意《望天门山》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2023年望天门山原文赏析2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词赏析: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望天门山》唐朝: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古诗简介《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

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望天门山》翻译/译文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注释1、天门: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突出,出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赏析/鉴赏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

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

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

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是:碧水东流至此回。

原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意思是: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这句话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原文如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词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6、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诗词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

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

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碧水东流至此回全诗《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开:劈开,断开。

4、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5、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6、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7、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8、出:突出,出现诗意:天门山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

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

我着一艘小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赏析:“望”字统领全诗。

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

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

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

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

“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

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描写长江的诗句】天门中止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全诗赏析

【描写长江的诗句】天门中止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全诗赏析

【描写长江的诗句】天门中止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_全诗赏析出自唐代诗人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来,孤帆一片日边去。

赏析该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前往江东途中路经天门山时所并作。

极其爱好祖国的雄伟江山,毕生精力游历名山大川,遗留下了很多永恒的杰作。

该诗描绘诗人舟行江中桂江,远眺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货色相向,横夹大江,对立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设色的方式,叙述天门山的雄浑壮丽跟江水庞大奔涌的气概。

诗人不写下凤台县、梁山两山外木江交战,听说山势“终止”,从而形象地写下两山峭拔绝对的峭拔:“楚江上开”,不而令代普雷了山与水的关联,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滚滚而出来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浅;“回去”字描绘江水跳跃飞过,更写下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迈向。

后两句刻划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盼从前的前景,“相对”二字改得美妙,并使两岸青山存有了性命和情感。

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百花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并使全部画面芬芳心醉,档次显著,从而祖国山川的壮丽绚烂画卷展现出。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绰势。

它给人以丰盛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拦阻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类似:“巨灵(河神)怒吼擘两山(指河西的西岳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外前者隐后者显罢了。

在作者笔下,楚江好像成了有宏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所有妨碍的神奇力气,而天门山也好像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去”,又反过来侧重于写下夹江交战的天门山对滚滚脱胎换骨的楚江的束缚力和副作用。

因为两山冰斗,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小地下通道时,唤起转盘,形成波澜滚滚的异景。

《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

《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

《望天门山》李白描写长江的诗词解析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00余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长江的诗词。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创作背景《望天门山》是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望天门山】艺术特色“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

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

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

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

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

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

“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

“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

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译文及注释【望天门山】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4、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5、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赏析一】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学习总结(1)】
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是:
【碧水东流至此回】
是出自《望天门山》的名句。

附录全诗如下:
《望天门山》婚礼主持词
作者:李白(唐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伤感的日志
【学习总结(2)】
天门中断楚江开下一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天门山被浩荡的楚江从中继开,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并在此回旋、澎拜。

《望天门山》整首诗是: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全诗赏析、简介:
此诗是在公元725年(即:开元十三年),作者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天门山是当今安徽省“当涂县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作者虽然一生坎坷曲折,平时浪迹天涯,与山水为伴,但十分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许多不朽的千古佳作。

该诗描述了诗人行舟江中,逆流而上,远眺天门山的情形。

作者透过本首诗,形象地写出了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掀起汹涌波涛的奇观。

青山在两岸相对而出,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展现出了动态的美,好像她们正在迎面向自我走来,表示着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由于末句“孤帆一片日边来”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

感叹作者的巧夺天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