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普及:方便茶与工夫茶的区别
功夫茶泡茶的正确方法
![功夫茶泡茶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cbcf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7.png)
功夫茶泡茶的正确方法
功夫茶泡茶的正确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准备茶具:功夫茶通常使用玻璃杯、茶壶和茶杯。
确保茶具干净,没有异味。
2. 准备茶叶:选择适合功夫茶的茶叶,如龙井、铁观音等。
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适量茶叶。
3. 温润茶具:用温水将茶具洗净,并可用热水冲刷茶杯和茶壶,让茶具温热。
4. 盖盖泡茶:将少量茶叶放入茶壶中,倒入适量热水,然后盖上茶壶盖,等待片刻。
5. 盖盖揭开:一般等候片刻后,揭开茶壶盖,这个动作会让茶香溢出。
6. 倒注茶水:将已泡好的茶液顺着茶壶边缘慢慢倒入茶杯中,每个茶杯都应注满。
7. 茶汤均匀:为了保证每个茶杯的茶汤浓淡一致,可以将第一杯茶倒入茶杯,再倒回茶壶,以此类推,直到茶汤均匀。
8. 细细品茶:等待一段时间,待茶汤冷却到适宜饮用的温度后,慢慢品味茶的香气和滋味。
以上就是功夫茶泡茶的正确方法,通过细致的步骤和品茗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享受功夫茶带来的乐趣。
中国茶道功夫文化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道功夫文化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6194097c850ad02df804190.png)
中国茶道功夫文化的基本知识饮茶之风,全国皆有,何以潮州工夫茶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工夫”二字。
工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冲法”。
“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计十来种:茶壶潮州方言叫做“冲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选择茶罐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杆、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
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缘故。
壶的色泽也很多,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
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准。
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
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
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冲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
但不管什么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
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各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
茶垫里面还要垫上一层“垫毡”。
“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它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是为了保证不生异味。
中国茶道入门的知识
![中国茶道入门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3419e0651e79b89680226d3.png)
中国茶道入门的知识①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
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
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
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
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
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6]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入门知识
![茶道入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f68e0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5.png)
茶道入门知识茶,这个贯穿了中华民族历史的饮品,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茶道则成为了国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瑰宝。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茶道入门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入门知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日本、英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茶。
每个地方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对于茶和茶道的发源地中国,饮茶早已被看为懂得修身养性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喝茶不仅仅能静心、静神,还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对于有生活品味的人来说,茶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懂得茶道、品茶早已成为个人修养和品味的体现。
在繁杂的现代社会,儒雅的茶道显得越为珍贵。
中国的茶道十分具有哲学色彩。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
佛教强调“禅茶一味”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
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
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朴素、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又提出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由此可见,中国的茶道精神在单纯的“茶”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极具哲学性的处世精神。
那么对于现代人而言,除了自己品尝的茶之外,用处最多的便是功夫茶了。
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
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
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
功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多的人用工夫茶来待客。
而待客之道,更为讲究。
今天我们就为您来讲一讲功夫茶的作用和讲究。
功夫茶茶具茶壶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6a2c6f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f.png)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近几年来,在不少关于茶的文章中“工夫茶”与“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
下面就详细介绍“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
《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
笔者拜访并请教了当代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观点:一、“工夫茶”即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1.清僧释超全,布衣。
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
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刘jing,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3.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
如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4.民国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卷中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
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
这里工夫茶就是红茶的一种,也说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则是指泡茶之法1.清人俞蛟所编著的《潮嘉风月记》开篇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饮茶时的炉、壶、杯等后半篇则是泡法技巧。
茶的80个知识点
![茶的80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51ed4c1af45b307e9719752.png)
茶的80个知识点1、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现在通用的茶具有瓷器、陶器(主要是紫砂器)、玻璃、塑料。
在冲泡普洱、红茶和黑茶时我们一般选用陶器,因为从品茶的角度来看,以瓷器和陶器最好,其保温性好,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且造型美观,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但冲泡绿茶特别是碧螺春和银针时我一般用玻璃茶具,玻璃茶具可见杯中轻雾漂渺、澄清碧绿及朵朵茶芽之美态。
至于搪瓷、塑料茶具,虽有轻便、耐用之优点,但一般为了解渴而临时使用。
2、水质对泡茶有影响吗?水的种类很多,性质是不同的,各种水因所含溶解物质的不同,对泡出茶汤品质的影响也不同。
茶具有天然、纯正的特点,如果用水不当会给你带来很多喝茶的遗憾。
陆羽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激勿食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 这说明用泉水泡茶最好,泉水要慢慢流出,而且含钙和镁化合物最少的是最好的泉水。
江水泡茶一般是不理想的,井水又不如江水。
至于雨水,一般比较纯。
但下雨的时间不同,水质也不同,秋雨为上,梅雨次之,雷雨最差。
3、水的温度和泡茶时间怎样才算最好呢?4、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
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如银针和毛尖不能用100 C的沸水冲泡,一般80 C为宜。
泡饮普洱、各种老茶则用100 C沸水冲泡为宜。
4、茶叶应该怎样存放?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能保证茶叶长时间不变质。
但最好的保存条件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
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的,可以经80 °C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
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0.25-0.5公斤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
贮存绿茶可用块状未潮解的石灰,红茶和普洱茶可以用干燥木炭,有条件的也可用变色硅胶。
罐、坛口盖多层草纸并压紧,以防潮湿空气进入。
如果茶叶数量不多,也可用纸包好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装密封好,放在饼干箱里盖紧箱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诸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
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
![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53e500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b.png)
潮汕工夫茶冲泡方法潮汕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茶,冲泡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 准备茶具:一只茶壶、一只茶杯、一只茶漏、茶叶等。
2. 温水预热:将茶壶、茶杯、茶漏用热水先进行清洗,然后倒入热水对茶具进行预热,以提高冲泡温度。
3. 加入茶叶:根据个人口味,将适量的潮汕工夫茶叶放入茶壶中。
通常使用2克茶叶泡100毫升水。
4. 进行冲泡:取开水,将水温控制在90-95摄氏度之间,冲泡时水量要刚好能完全覆盖茶叶并不过多。
倒入茶壶中,让茶叶充分展开,并稍微摇晃茶壶让茶叶与水充分接触。
5. 第一泡:初次冲泡时,只需倒入茶壶中静置30秒钟左右,待茶叶充分展开。
6. 淋水:将第一泡的茶汤倒入茶杯中,同时进行淋水,即用稳定的速度和角度将热水从茶杯的一侧缓缓倒入茶杯中,使茶汤与热水充分混合,这样可以保持茶汤的温度。
7. 倒出茶汤:将茶杯中的茶汤倒出,同时倒入待用的茶壶中。
8. 第二泡:第二泡的冲泡时间一般在40秒左右,同样将茶汤倒入茶杯中。
9. 淋水:进行第二次淋水,将热水以相同的方式倒入茶杯中,使茶汤与热水充分混合。
10. 倒出茶汤:将茶杯中的茶汤倒入待用的茶壶中。
11. 重复步骤:持续进行冲泡,每次茶汤倒入茶杯后都要淋水,直至茶叶的味道逐渐变淡。
12. 最后一泡:最后一泡茶通常较淡,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决定是否再次进行淋水。
13. 倒出茶汤:将最后一泡的茶汤倒入待用的茶壶中。
注意事项:- 茶叶的选择要新鲜,最好储存在避光、低温、干燥的环境中。
- 冲泡时的水温要注意,如果水温过高会烫伤茶叶,若水温过低会导致茶叶无法充分展开。
- 淋水时要注意稳定的速度和角度,以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
- 潮汕工夫茶适合多次冲泡,每次冲泡时间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 冲泡完成后,茶壶、茶杯、茶漏等茶具要及时清洗干净,以免影响下次的冲泡质量。
以上是潮汕工夫茶的基本冲泡方法,具体根据个人喜好和茶叶品种可以有所调整。
学会6种泡茶方法教案
![学会6种泡茶方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452a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2.png)
学会6种泡茶方法教案一、引言。
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泡茶作为一种传统的制茶方式,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
泡茶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通过不同的泡茶方法可以体验到不同的茶香和口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6种不同的泡茶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享受茶的乐趣。
二、准备工作。
在进行泡茶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一款优质的茶叶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泡茶方式,因此在选择茶叶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进行选择。
其次,准备好泡茶的器具,比如茶壶、茶杯、茶盘、茶具等。
最后,准备好热水,水温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温度的水来冲泡。
三、传统泡茶方法。
1. 工夫茶。
工夫茶是中国传统的泡茶方式之一,它是一种注重时间和温度的泡茶方式。
首先,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用沸水冲泡,注重的是水温和时间的掌握。
在冲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倒出茶汤,以免茶叶过度浸泡而影响茶的口感。
工夫茶的特点是茶汤清澈明亮,口感纯正。
2. 茶具泡茶。
茶具泡茶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泡茶方式,它需要使用传统的茶具来进行泡茶。
首先,将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用沸水冲泡,注重的是水温和时间的掌握。
茶具泡茶的特点是茶汤清澈明亮,口感纯正。
3. 茶盖泡茶。
茶盖泡茶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泡茶方式,它需要使用茶盖来进行泡茶。
首先,将茶叶放入茶盖中,然后用沸水冲泡,注重的是水温和时间的掌握。
茶盖泡茶的特点是茶汤清澈明亮,口感纯正。
四、现代泡茶方法。
1. 茶包泡茶。
茶包泡茶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泡茶方式,它不需要使用茶具,只需要使用茶包和热水就可以泡茶。
首先,将茶包放入杯中,然后用沸水冲泡,等待片刻即可饮用。
茶包泡茶的特点是方便快捷,适合在外出时饮用。
2. 冷泡茶。
冷泡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泡茶方式,它需要将茶叶放入冷水中进行浸泡,然后放入冰箱中进行冷藏。
冷泡茶的特点是口感清凉,适合在夏天饮用。
中国茶道:功夫茶
![中国茶道:功夫茶](https://img.taocdn.com/s3/m/a4e7d549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0.png)
功夫茶礼仪
传统的潮汕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 人都只用三个杯子。喝茶时,要按宾客的角度,把三个 茶杯摆成“品”字形。
主人待客之礼
1. 新客换茶,以礼待客 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 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人用。这种习俗据说是为了表现 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2. 沸水冲茶,二冲饮茶 主人冲茶时,一般选择用沸水冲茶,方可浸出茶的醇 香。头冲冲后会倒掉,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 3.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热茶倒得过满会使客人的手容易被烫到,所以倒茶不 要倒满。 4. 奉茶有序,彰显礼节 尊老敬幼,谦恭礼让,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敬第 一杯茶最为重要,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 论其身份尊卑、年龄大小、性别。
C识礼观止 ultural territory
中国茶道:功夫茶
■ 文 覃光林
功夫茶,又称“工夫茶”,它并非指一种茶的名称,而是 一种泡茶技法。“功夫”在潮汕方言中是精细的意思,因此“功 夫茶”是指冲茶技艺讲究、精细,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其过程自有严格工整的一套方法步骤,此步骤也体现出了一 些礼仪规范。
茶夹的功能与茶则类似,可用其将茶渣从壶中 夹出,也可用它挟着茶杯洗杯。
12. 茶针 用茶针将茶饼分成可以冲泡的茶 叶,也可用于疏通茶壶的内网。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5
C识礼观止 ultural territory
功夫茶沏茶法
客主坐定,通常以三四人为宜。 1. 主人取来上好的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 风味,依次传递欣赏嗅品一番。 2. 未放置茶叶之前,先将开水冲入空壶,谓之“温 壶”,温壶的水倒进茶船(茶盘):一种紫砂浅盆。 3. 装茶。应备有茶匙、漏斗,不宜用手抓茶置放, 以免手气、杂味混入,通常将茶叶装至茶壶的三分之二, 甚至满溢,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4. 润茶。沸水冲入壶中至满,用竹筷刮去壶面茶沫, 当即倾于茶海或茶盘。 5. 冲泡。往壶中冲入开水,但不要沸滚的,这便 是第一泡茶。 6. 浇壶。盖上茶盖后浇之开水,使壶内壶外温度一致。 7. 温杯。利用计时,等待茶水泡好后,用刚才温 壶及润茶的茶水,在茶船中清洗茶杯。 8. 运壶。在泡好第一泡茶时,提壶沿茶船边沿运 行数周,俗称“游山玩水”,为的是不让壶底水滴入茶 杯串味。
“工夫”在茶外
![“工夫”在茶外](https://img.taocdn.com/s3/m/3efdb3ccb0717fd5360cdc74.png)
“工夫”在茶外作者:杨巍来源:《茶道》2019年第05期许多到过福建的人,这里留给他们的印象,除了青山秀水碧海蓝天之外,最深刻的恐怕就是无处不在的茶香。
从地图上看,这个12.4万平方公里的东南沿海省份就像一枚嫩绿的茶叶,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福建,茶史源远流长,名优荼品类丰富,是乌龙茶、红茶、白茶及茉莉花茶的发源地。
茶,在福建人的生活中,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稀松平常,却不可或缺,尤其是工夫茶炽盛的闽南地区(指泉州、厦门、漳州及龙岩、三明部分地区),每天从一杯茶开始,又以一杯茶结束。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
与其说它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饮茶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
它的沏泡与品饮,绝不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简单而深刻。
“工夫”在茶外源于武夷,制茶见“工夫”“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同乃兄苏轼一样熟谙茶道的苏辙,对福建茶叶不仅推崇备至,而且对其品饮工夫乐此不疲。
这句诗,被许多介绍潮汕工夫茶的文章所引用。
我们不禁感到好奇:此诗分明是咏闽茶,为何却被潮汕工夫茶奉为经典?清代徐珂《清稗类钞·工夫茶》云:“闽中盛行功夫茶,粤东亦有之,盖闽之汀、漳、泉、粤之潮,凡四府也。
”其实,不论是哪里的工夫茶,按照我们对它的理解,无外乎泡茶的学问和品茶的工夫。
然而,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讲究见工夫而得名。
明末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武夷茶品质之优正是得益于它精细的制作工夫。
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体地指向武夷岩茶。
譬如,陆廷灿《续茶经》引《随见录》:“岩茶,北山者上,南山者次之。
南北两山,又以所产之岩名为名,其最佳者,名日工夫茶。
工夫茶之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不可多得。
什么是“工夫茶”
![什么是“工夫茶”](https://img.taocdn.com/s3/m/359e572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7.png)
什么是“工夫茶”2018-04-24 16:54经常饮茶的人对“工夫茶”三个字一定不陌生。
但是具体什么是工夫茶,很少有人说得清。
工夫茶究竟是指某一种茶叶还是一种喝茶的方法?有不少人认为有一个茶盘喝茶就叫工夫茶了,其实不是这样。
“工夫”是指做一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有细微,精致,考究的意思。
也用来指在某方面有特别的造诣。
工夫茶也是如此。
总的来说工夫茶有下面两层内涵:功夫红茶首先,工夫茶是红茶的一种。
因为这种红茶的精致加工非常精细,需要下相当的深的工夫,所以叫“工夫茶”也叫“功夫红茶”在清代时,工夫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
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
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中就写到“武夷岩茶和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民国之后,岩茶中就不存在以“工夫”命名的茶类了。
而红茶仍然分为三大类: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
并且功夫红茶既有闽红工夫、祁红工夫,也有宜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潮汕工夫茶潮汕工夫茶主要是指一种冲泡茶饮的方法。
因为该种冲泡技法极为讲究,有一整套流程。
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因此唤之以“工夫茶”,工夫茶是闽南和潮汕一带非常有名的茶俗。
对潮汕工夫茶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乾隆二十七年的《龙溪县志》中《风俗》篇:“灵山寺茶俗贵之,近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日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壶,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以琯溪之蒲,盛必以长竹之筐。
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水以三叉河为上,惠泉次之。
穷山僻壤,亦多耽此者,茶之费,岁数千”该“工夫茶”的工夫二字即是指沏茶品饮的学问。
潮汕工夫茶流行极为广泛,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融合和技艺,礼仪,精神等多种元素,成为中国的一种茶道。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_礼仪知识_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_礼仪知识_](https://img.taocdn.com/s3/m/32df8ff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9.png)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工夫茶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潮汕工夫茶的介绍1.历史说法一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市,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
在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闽语潮汕话中发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
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
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州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
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
“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说法二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功夫茶的泡茶口诀
![功夫茶的泡茶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29bf43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3.png)
功夫茶的泡茶口诀功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泡制方法独特,在世界茶叶市场上备受欢迎。
而要想泡出一杯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功夫茶,需要遵循一定的泡茶口诀。
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功夫茶的泡茶口诀。
1.选好茶具泡茶之前,先要选择适合泡功夫茶的茶具,如紫砂壶、真空杯、品茗杯等。
这些茶具均需事先用开水冲洗一遍,保证卫生干净。
2.准备好茶叶选择一款优质的茶叶是泡制一杯好茶的关键。
在选择茶叶时,需要仔细查看其外形、内质和香气等几个方面。
闻其香,如果芳香四溢,说明茶质极佳。
同时,也需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适合的茶叶。
3.热水预热泡制功夫茶时,需要用沸水冲泡。
因此,在泡茶前,需要事先倒入适量的热水,将茶具和茶杯热水浸泡几分钟,达到预热的效果。
4.投入茶叶将选好的茶叶投入到泡茶器中,一般需要投入2-3克茶叶。
同时,需要让茶叶完全展开,以释放茶叶的全部香气。
5.注入沸水将开水注入到泡茶器中,要让水温适中,保持在9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开水直接倒在茶叶上,以免烫伤茶叶,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6.淋顶淋顶是功夫茶泡制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体现技巧的一个环节。
淋顶时需要将茶水以从高处向下的方式淋在茶叶上,均匀地浸淋每一片茶叶,使其能够均匀地受到水的浸泡,增强茶汤的口感和香气。
7.闷茶闷茶是让茶汤充分渗透的一个过程。
在淋顶之后,需要盖上茶盖,闷上5-10秒钟,让茶汤充分渗透到茶叶之中。
同时,需要保持水温的稳定性,以达到茶汤的最佳效果。
8.倒茶在泡好茶之后,需要将茶汤倒入到品茗杯中,分别倒三泡茶,让每一泡茶都能够释放出全部的香气,并且口感更佳。
在倒茶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倒茶的速度均匀,以免泼溅茶汤。
9.品尝茶汤最后一步便是品尝茶汤。
在品尝茶汤时,需要先闻其香,再观其色,最后品尝其味。
口感醇厚、香气浓郁,说明泡制功夫茶口诀正确。
以上便是泡制功夫茶的口诀,这些步骤需要不断练习和尝试,才能泡出一杯美味的功夫茶。
在泡制茶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进行微调,以得到自己喜欢的茶的味道。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730a7e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1.png)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
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
特为之正名。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
其实,“工夫茶”不能称“功夫茶”。
特为之正名。
(一)“工”、“功”有别工,《说文解字》云:“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
”徐锴注曰:“为巧必遵守规矩、法度,然后为工。
”段玉裁注曰:“凡善事其事曰工。
”功,《说文解字》云:“功,以劳定国也。
”《尔雅》云:“绩,勋;功也。
”上述引文,说明了“工”,“功”的原始意义,区别一目了然,不可混用。
如《孟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绝不能代之以“功”。
(二)“工夫”、“功夫”有别“工夫”、“功夫”虽不乏通用实例,但其区别仍然存在。
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学家将“工夫”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
如《朱子语类眠浓嵑》云:“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朱熹尚有“穷理工夫”、“涵养工夫”说。
王明阳《答友人问》云:“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这一个工夫,须着此两个字,方说得完全无弊病。
”黄绾《明道篇眠S》云:“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钱德洪《论学书》云:“见在工夫……此即行著司察、实地格物之功也”(请注意黄、钱话中“工”、“功”联用的差别)。
可见“工夫”范畴是对主体整个现实活动的哲学概括,显示理学家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之修养工夫。
此类“工夫”,绝不能代之以“功夫”。
以表现武打为主的故事片称为“功夫片”。
此处的“功夫”特指武术,决不可代之以“工夫”。
(三)“工夫茶”、“功夫茶”有别专指品饮之“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工夫茶》。
其后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等文献资料,多称“工夫茶”。
清中期以后,“工夫茶”作为型种遗存,流行于潮州及其周边地区。
茶的十大冷知识
![茶的十大冷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98a8a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8.png)
茶的十大冷知识
1.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中国,传说是由神农尝百草中
发现的。
2.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是常见的五大类茶叶,而普洱茶
则属于黑茶的一种。
3.茶叶有高山茶、低海拔茶、原野茶等等不同的产地分类,并且每一
种产地的茶叶都有自己的特点。
4.工夫茶最好不要过于浓烈,否则会影响饮味,因为茶在冲泡后会随
着时间变化而逐渐散发香气。
5.古代的贵族家庭喜欢用器皿来制作茶叶,而现代则更多使用方便的
茶包和速溶茶。
6.在泛指茶文化的同时,也有单独的饮茶文化和茶道文化两个不同的
概念。
7.元朝时,茶叶已成为货币之一,在部分地区用茶叶来代替金钱进行
交易。
8.不同种类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功效,如绿茶富含茶多酚,有助于减肥、预防心脏疾病等。
9.广东的茶艺历史源远流长,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茶具,如江南银砂壶、扁脚杯、泡茶盘等等。
10.茶文化不仅在中国非常流行,也传播到了其他国家,有许多国家
也拥有自己特别的茶文化和饮茶习惯。
功夫茶和早茶的名词解释
![功夫茶和早茶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a54b9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3.png)
功夫茶和早茶的名词解释
功夫茶:功夫茶又称广东饮茶,是一种流行于广东、香港和澳门等地区的茶文化。
它是通过特殊的手法泡茶,凭借着薄而透亮的茶汤颜色、清香、滋味浓淡和持久感等品质来彰显品质。
其手法要求熟练,需要掌握如何正确的按照具体茶叶的特性、泡茶时间、用水温度等条件来泡茶。
早茶:早茶是一种粤港澳地区特有的茶点文化,以早晨作为主要食用时间。
它将几种不同的小吃组合在一起,辅以配合性强的不同茶叶,和谐的搭配出属于粤港澳地区特色的茶点文化。
这些小吃包括肠粉、虾肠、云吞、瘦肉粥、煎堆等,特点是小巧精致、简单方便,适合早晨快捷的清晨文化,同时茶饮也是爽口清新,非常适宜消夏解渴。
茶艺茶道需要工具
![茶艺茶道需要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585b86e110661ed9ac51f348.png)
茶艺茶道需要工具一、置茶器茶则: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一般多为竹制品。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中拨入壶中。
茶漏、茶斗:放置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因湖口过小而掉落壶外。
茶荷:茶荷与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较多元化。
以茶荷取茶时,可判断罐中茶叶多寡,由此决定置茶量;其次,将茶叶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视茶,决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则可欣赏茶叶、闻茶香,最后将茶叶置入壶中。
茶擂:当茶叶倒入茶荷后,以茶擂适度压碎茶叶,可使茶叶冲泡的茶汤较浓。
茶仓: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将欲冲泡的茶叶倒入茶仓,兼具节省空间与美观作用。
二、理茶器茶夹: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也可用来掏出茶渣,而尖细的一端则可用来疏通壶嘴。
茶针:茶针是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保持水流畅通。
茶桨、茶簪: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此时可用茶桨拨去泡沫。
三、分茶器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之倒入茶海。
有些人会在茶海上放置一个掳网,以过掳倒茶时随之留出的茶渣。
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人数多时,可利用较大的茶海冲两次泡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涩味。
四、品茗器茶杯:品茗所用的杯子。
闻香杯:此杯的高度较茶杯高,借以保留茶香。
杯蝶:放茶杯的小托盘,杯碟有美观作用,有时茶汤烫手,用杯碟端茶杯较方便。
五、涤洁器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
茶船多为陶制品,更有古朴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乐趣。
茶船也是养壶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壶的茶汤。
渣方:盛装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弃置茶水的器皿。
涤方:放置使用过而待清洁杯盘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擦干茶壶,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而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的水滴。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六、其它:煮水器:煮水器的种类很多,风炉与水壶、酒精与水壶、电茶壶等都有人使用,只要在热水过程中不使水质变味,即可捉作为泡茶之用。
中国茶道的种类
![中国茶道的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1b13d8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c.png)
中国茶道的种类中国茶道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茶道的种类繁多,每一种茶道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茶道的几个主要种类。
一、功夫茶道功夫茶道是中国茶文化中最为知名和普及的一种形式。
它以精湛的泡茶技艺和独特的品茗过程而闻名。
功夫茶道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福建武夷岩茶的“闻香品茗”、广东潮州饼茶的“点茶顶壶”等。
功夫茶道注重品味和欣赏茶的香气、色泽、口感等方面的细节,讲究茶器、泡茶技艺、水质和茶叶的选择等,给人以纯净、深邃的茶道体验。
二、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一种将中国茶文化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形式。
通过精心设计的茶艺动作、音乐、舞蹈等,茶艺表演传递着对茶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表演者以独特的茶道动作和技巧展示出茶的独特魅力,使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韵味。
茶艺表演通常在茶座、茶馆、文化节庆等场合进行,给人一种视觉和味觉的享受。
三、禅茶道禅茶道是将茶与禅修相结合的一种茶道形式。
禅茶道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静心之境,通过泡茶、饮茶的过程来培养修身养性、寻求心灵的宁静。
禅茶道要求泡茶者要具备专注的精神和细腻的感知力,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传达出一种虚静、和谐、自然的茶道境界。
禅茶道不拘泥于形式和仪轨,强调心性的修养和体验。
四、文人茶道文人茶道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所推崇的一种茶道形式。
它强调对自然和艺术的追求,通过茶道的实践来表达个人的情趣和雅性。
文人茶道注重以雅致的茶具、精选的高级茶叶以及独特的泡茶技艺来烹制一杯令人陶醉的茶。
文人茶道鼓励茶艺与文学、书画、音乐等艺术形态相结合,以茶道为媒介来表达个人的独特情怀和人生哲理。
五、民间茶道民间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生活中普通人泡茶、品茶的一种方式。
民间茶道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更加注重茶的饮用过程和茶的实际效益。
它强调茶的温养和养生功效,泡茶时常常会添加一些花果、枸杞、红枣等,以增加茶的鲜香和营养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方便茶和工夫茶的功效也不尽相同,前者主在止渴 解暑,后者则主在提神、助消化,在药用保健上,堪称 各有千秋。 建国前,潮汕地方饮用工夫荼并不那么 普遍,主要只是在淹
寺、官场、商行、闲间以及赌馆、烟馆、妓院等及一些 富有或嗜好者中流行,也因此曾被视为是有闲阶级的玩 意。至于一般人家既没那么讲究也少有常备之茶,遇客 人来访才往商店购买一
泡待客,或也有不冲茶待客者。 今天则不同,由于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风气使然,始普遍饮用,几乎家家都 购置有茶叶和精细茶具,备以待客,嗜茶者则无客至也 要自冲自饮品味一番
。设计较精美、功能较齐全配以茶洗的成套工夫茶具, 也在建国后始应运而生。从历史上看,饮用工夫茶的过 程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的。从人们对茶叶利用的产生到 方便茶派生出工夫茶,
参差不齐,就辅料和用物上说:泉水与自来水;细炭与电、 煤油气;陶、铜水罐与铝水罐;锡制藏茶罐与铁制藏茶罐;紫 砂壶与瓷盖颐等,已新旧杂用,这当是受到当代科技发 展和生产上
的左右。就冲泡法而言,其繁简的操作不仅固定或不固 定于一人,即一人间也有时繁时简的视情形而定,这种 情况除个并行不衰。 以上就是对方便茶与工夫茶 的区别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nvadasa 中国茶叶品牌网 /
茶文化指的当是有关古今饮茶方面的事项,但时下 茶文化饮茶方面所说的多为烹泡法考究的工夫茶,对饮 用简易的方便茶似乎尚未见谈及。为此,我以为尽管两 者的饮用方法和作用不
大相同,因此,谈茶文化也离不开方便茶。下面就方便 茶与工夫茶的区别做一介绍。 目前,工夫茶之于潮 汕堪称极盛,也延及丰顺、大埔、梅县等地。至于“工 夫”方面却或繁或简
言,举凡田头、工地、路边以普通茶冲泡的大壶、大杯 茶,便是方便茶。即如今天的一些家庭,每在夏天为便 于小孩可随时解渴而备的大壶淡茶也然。 方便茶和 工夫茶除茶叶茶具的
精粗和冲泡法的繁简外,还具有其它不同的特点。方便 茶宜于淡薄、温凉和饮量多,工夫茶则尚浓酽、热烫及 饮量少。方便条多应用于实用的室外劳动,工夫荼则多 用于事兼应酬的室内待
当前科技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的催化下,潮汕饮用工夫 茶的极盛时期,也将是工夫茶的变革时期。作为方便茶 虽较能与快节奏同步,也将受到科学进步的启迪和在生 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下,
会在茶里加入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作为解渴兼保分歧宾 饮料而推陈出新。 方便茶,从广义上说,凡属不如 工夫茶讲究色香味和烹泡法以及茶具的饮茶,便可概括 为方便茶。就狭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