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澳大利亚》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地理课学习对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认知地理事物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富于想象,学习积极性高。
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出现片面和主观的现象,缺乏系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感性认识占主导。
本节课注重用情感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同学先在感性上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产生兴趣,整堂课渗透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澳大利亚》效果分析本节课总体效果比较理想: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活动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强。
2. 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参与度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有充分的直观感受,有效理解课本内容。
4.教学过程严谨、有序,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点拨。
5.体现了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特点。
《澳大利亚》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七节的内容,共包括三部分,“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古老的动植物”、“后起的发达国家”。
属于区域地理的内容,难度一般。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并简单分析说明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3.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初中地理_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3.3.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①草原辽阔②气候条件适宜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课堂小结独占大陆的国家,西印东太在大洋;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混合农业正合适,东南西南羊牛麦板书设计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特有动物2、原因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大牧羊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地形气候课后反思对于图的判读,从图中获取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学习地理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一.已有基础通过对七年级地理1-7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描述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大陆漂移学说等,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便于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适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
二.生活经验七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喜欢小动物,常见的动物都已经认识,对于澳大利亚和南极的生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特有动物的原因往往不会分析,学习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既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提升新知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和地理环境对生活进化的影响,学生在分析澳大利亚古老而特有的动物的原因时有困难。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稍有欠缺,分析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关系需要以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这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探索的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难点。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所有听课学生调查方式:座谈、问卷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随着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国外旅游,而且目的地也不再只是局限于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成为又一个旅游热点。
展示PPT课件中的视频(澳大利亚的风光),提出问题:这是哪个国家?学生活动:根据日常获得的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导入新课的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师生共同探讨,既启发发散思维,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澳大利亚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2)教师活动:展示PPT(出示教学目标)(二)指导读图,开展教学(1)教师活动:我们去澳大利亚旅游,首先要知道旅游目的地的位置展示PPT课件(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总结的学习方法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个方面分别描述。
学生活动:利用前面掌握的分析区域位置的方法,对照位置图,分析澳大利亚的位置特征,提出问题:假如我们暑假去澳大利亚旅游,我们要做何准备?学生讨论,得出掌握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这一地理事实。
(2)说出澳大利亚的范围,明确:澳大利亚是最小的大陆。
提出问题:看看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和澳大利亚一样,自己占有一块大陆?明确: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区域地理位置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探索第一站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围绕问题,主题探究教师活动:(1)展示PPT课件(澳大利亚的国徽,珍奇的动物);(2)提出问题:从位置看,澳大利亚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其实这个国家还有很多独特的事物,比如这里有很多其他大洲没有的生物,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展示了两种特有动物,同学们能够说出它们的名字吗?除了这些动物,你还知道哪些澳大利亚珍奇的动植物?学生活动:根据PPT课件说出自己认识的澳大利亚动植物,得出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美称。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视频,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让学生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的分布,再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目标:利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首都及主要城市。
探究活动一位置:A______洋与B________洋之间;范围:包括______大陆,C_______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首都与城市:首都②__________;最大城市①________,海边建有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第二大城市③_____________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特点。
2、掌握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澳大利亚地形图,解答下列问题:1、在右图中填出:大分水岭、澳大利亚大盆地、西部高原、墨累河、大堡礁、维多利亚大沙漠等。
2、★试归纳澳大利亚地形特征。
3、小结:即澳大利亚大盆地。
探究活动三读图并结合教材,解答下列问题:1、找出澳大利亚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有何特点?2、根据气候图猜想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点并阅读人口分布图加以验证。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从而得出澳大利亚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中西部递减。
课堂测效一、选择题1.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是A..马达加斯加B.澳大利亚C.印度D.俄罗斯2.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非洲和南极洲之间B.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C.全部位于南半球D.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3.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大致呈现A.半环状分布B.竖条状分布C.横条状分布D.杂乱分布4.横穿澳大利亚中部的重要纬线是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南极圈5.有关澳大利亚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西部是著名的大分水岭B.中部地势平缓,是大自流盆地C.东部低矮的高原直抵太平洋D.澳大利亚四周高,中间低二、综合题6.读右边澳大利亚图,完成下列问题:(1)澳大利亚东部是洋,西部是_______洋。
(2)澳大利亚的三大地形区:东部是_____________ ,中部是,西部是。
(3)澳大利的气候:A 气候,B 气候,C 气候,D 气候,E 气候,F 气候。
气候分布的特征是。
(4)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是、。
课堂小结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采用教师引领学生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练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让学生逐一的接触知识,讨论分析知识。
同时放映可爱的动物、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随着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层层递进,从而分析出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原因和进一步延伸“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古老生物”、地形、地势分布及气候分布特点和规律,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作用。
效果分析: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本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大洲、地区和多个国家,已经初步具有了学习国家的方法和能力,本节课可以对学生巩固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人地关系,起着总结归纳的作用。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图片、示意图以及视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再加上穿插其间的活动,使学生读文读图时能有的放矢,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成能力。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会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非常感兴趣。
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特别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
上课效果分析课前准备充分,学生上课专注程度较高,能紧跟老师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专心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作为世界区域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动物的古老性)及经济发展特点(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等);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地关系作为贯穿本节的主线,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能力。
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与其它国家最大的区别,通过澳大利亚古老独特的生物是在长期与其它大陆隔绝孤立的情况下演化发展而来的,从而引出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这一小节是本节内容的基础。
通过养羊业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具体对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地形、地势差异进行详细学习。
西部高原介绍简单;中部平原介绍较为详细,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为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合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学生理解自流井的形成原理。
东部山地介绍了大分水岭和由此发源的墨累河。
教材介绍了澳大利亚作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特征,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初中地理_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和主要的城市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和特征。
4、城市、人口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肯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图片,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习性。
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农牧业分布图”,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读图,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特点,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从地形和气候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澳大利亚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与其他国家最大的区别;而在了解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及人口城市分布时,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可以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三、教法选择以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图用图为主,加以情景设置、材料解析等。
1、读图分析法2、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导入:(直接导入+图片欣赏)教师:在南半球有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澳大利亚城市的图片。
(悉尼、堪培拉、墨尔本)讲授新课: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澳大利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填一下方框中的空格。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第一站: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图片展示特有动物---袋鼠、考拉、鸸鹋、鸭嘴兽及其生活习性资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分析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采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实例,感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画图”锻炼自己画地理简图的能力,提升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2.通过读图、析图的学习过程,学会观察地图并用地图链接课文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提升运用图表的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重点: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难点: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大家认识一些神奇的动物。
展示动物图片。
这些神奇的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澳大利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
【新课讲授】师:展示澳大利亚的国徽,在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生:袋鼠和鸸鹋。
师:还有状似绒球状的花朵,为金合欢,国花。
师:这些生物都是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物种,虽然原始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因此,澳大利亚获得了一个美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板书: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师:为什么澳大利亚能够被成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一下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活动1:画一画]1填充图册28页第一题,快速描绘一下澳大利亚的轮廓图。
2描画南回归线,标上度数。
3标注印度洋和太平洋。
师:根据同学们描画的图,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南半球和东半球纬度位置:10°S-40°S,南温带和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属于大洋洲,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师: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澳大利亚的生物进化又怎样的影响呢?[活动2:小组讨论]师:生物缺少天敌,进化缓慢.师:南极大陆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的生物?生:气候寒冷,环境恶劣。
师:正是由于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亚获得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美誉。
师:在澳大利亚除了特有的生物之外,还有一种动物从数量上十分惊人,那就是羊,足有上亿只。
是世界上放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对多的国家。
师: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作“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给大家2min的时间,朗读P68一、二自然段以及图8.38,找出澳大利亚的三大牧羊带。
师:指图,认识三大牧羊带。
师:是如何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师:地形、河流、气候……师: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河流。
[活动3:找一找]请同学们在填充图册28页上标注A、B、C、D、E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大分水岭、B中部平原、C西部高原、D塔斯马尼亚、E大堡礁师:河流:找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活动四: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小组合作1min时间,指出三大牧羊带的地形类型。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平原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平原、高原粗放牧羊带:平原、高原师:我们可以看到总体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师:除地形、河流外,气候也是影响养羊业的重要因素。
展示气候类型,说出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
分析气候的气温条件是否适合发展养羊业。
分析养羊业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师:不同的地形、河流、气候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牧羊带,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由于东南和西南沿海自然条件相对优越,70%的羊主要集中于此。
师:正是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奠定了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所以二战前,农牧业为主导产业。
师:回顾这节课的内容[巩固练习]【板书设计】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位置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地形、河流、气候8.4澳大利亚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章节已经学习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学习《澳大利亚》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读图、判断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8.4澳大利亚效果分析运用评测练习对学生进行检验,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出示的题目中,涉及到了澳大利亚的特有的动物,对于此问题学生学习情趣很高,因此掌握情况最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练习还涉及了七年级上的部分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前后知识可以形成更好地的学习效果。
8.4澳大利亚教材分析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教材归纳了三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
其知识结构如下: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被太平洋与印度洋包围,孤立存在。
2)地理位置长期孤立,生物进化缓慢,故形成特有生物。
3)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
5)矿产资源丰富,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6)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评测练习1、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下列哪两种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 )A.鸸鹋、袋鼠B.长颈鹿、鸵鸟C.考拉、鸸鹋D.羚羊、鸭嘴兽2、澳大利亚憨实可爱的考拉、善于游泳的鸭嘴兽……澳大利亚至今保存着这些古老的动物,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B.孤立在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单一C.澳大利亚大盆地有丰富的地下水D.气候炎热干燥,有大面积的沙漠和草地3.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原因是该国( )A.居民喜欢吃羊肉B.居民喜爱羊毛制品C.是世界上养羊数量最多的国家D.养羊技术先进4.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农牧产品是( )A.棉花B.黄麻C.羊毛D.咖啡5.小王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骑摩托车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穿越大陆,一直到达西海岸,穿越过程中,他们依次经过了地形类型是( ) A.山地、平原、高原B.高原、平原、山地C.平原、高原、山地D.山地、高原、平原6(1)写出下列名称:C _____ 岛屿 F _____山脉G __ ___河流(2)穿过了澳大利亚的一条特殊的纬线是______。
澳大利亚首都的居民能否见到太阳直射现象?__ _。
首都房屋朝阳方向是_(3)现在澳大利亚首都是_____季节。
(4)请说出两个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5 ABCCA6.(1)塔斯马尼亚;大分水岭;墨累河(2)南回归线;不能;朝北(3)秋季(4)考拉、袋鼠、鸸鹋、琴鸟、鸭嘴兽8.4澳大利亚课后反思1、以澳大利亚特有神奇的动物图片播放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说出:“这些神奇的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家——澳大利亚”,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再设问:“为什么澳大利亚有那么多的特有动物?这是不是和它的位置有关?”导入新课。
这样在教学一开始就“点击”到学生的兴奋点,导入效果很好。
2、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确定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这节课改变了以往教师指图,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模式。
而是把图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画图,读图,分析图,最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这样学生经过自己亲自思考,讨论,掌握知识更加牢固,记忆也更加深刻。
3、在教学活动中多次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关注群体的学习参与程度,注重参与面。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尽量关注到每一小组的讨论质量,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4、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不足之处:备课时没有从整体考虑,把握本课的重难点,没有考虑清楚用什么方法突破重难点。
这样,顾此失彼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认清哪个是重,哪个是轻,迷蒙中走入部分重难点的误区。
8.4澳大利亚课标分析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动物众多的自然原因,读大陆漂移图分析原因,学会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对照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牧羊带与地形、降水的相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读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