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按照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在训练学生各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语文学科的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作用,要与时代发展相融合,并针对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最科学、最合适的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指导,从而达到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兴趣与能力的目的。
在这一背景下,笔者从新课程改革的视角出发,对小学语文整本阅读的有关策略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1)激发学习动机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概念,教师应利用整体化的教学内容整合与引入,对教学内容展开整体性的计划,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可以把前面和后面的知识点连接起来。
通过对以往单一的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师生间的交往和交往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整本书进行分解,建立起作品前后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与引导者,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采用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并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所读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3)使学生知识面有所提升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模式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资源选择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此外,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引下,学生还可以对一些外部资源进行科学、理性的选择,比如:校图书馆、多媒体等资源的扩展,从而对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为学生创建一个多样化的阅读环境,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书籍。
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整体认识。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1)教师以身作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具有很高的模仿性,所以在学校里,教师除了要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好之外,还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高段语文中的跨学科运用与探索
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高段语文中的跨学科运用与探索摘要:即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也存在着阅读能力较弱、理解能力不高的问题,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科学策略向学生提供指导,弥补以上不足。
近两年来,整本书阅读模式得到了大家的推崇,此举可以快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对接触过的文本形成更深刻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围绕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应用措施展开论述,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模式;小学高段语文;跨学科理念;运用措施与方法在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阅读面,让他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由此可见,在政策上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潮流方向,为此建议教师认真研究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将它运用到小学高段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中。
一、展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在跨学科教学中融入整本书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大家的阅读和综合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材内单篇文章为主,由于文本框架简单,所以学生的阅读视野会被局限,难以感悟整本书阅读带来的乐趣,也无法在整本书跨学科阅读后了解语文与其他科目间的内在关系,这会制约学生想象力的发展,长期以往,一旦面对复杂的文本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如果能做好整本书阅读在跨学课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就能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大家发展深度思考的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小学高段语文中的跨学科运用与探索(一)拾“趣”启读,打开阅读之门高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经逐步脱离了自我中心的模式、思维具备一定的弹性,甚至还表现出了可逆转的状态。
为此教师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趣味方式,让学生感知整本书阅读的魅力,让他们在跨学科的整本书阅读后学会思考和分享。
1.单元拓展,解疑而读当下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模式作为呈现的,如果教师能先明确单元的主题并且向外延伸与该单元维持基本风格的书籍,引导学生阅读,这是不错的做法。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作者:杜文芳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1期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以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为核心,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模式。
因此,本文以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题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应用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式,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为深入贯彻整本书阅读教学理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深挖教学内容,从若干课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文章,以此为引申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此外,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阅读情况,结合选择阅读书目的难易程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阅读书目核心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1.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整本书阅读是指教师以教学文本中的课文为基点,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与课文相关的整本书目,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宏观上,整本书阅读能够使学生掌握书中故事叙述主线,了解整本书故事的核心思想或写作主旨。
微观上,学生通过对整本书进行细致阅读,了解书中的修辞方式、故事叙述方式、情感抒发表达方式等写作手法,促进学生对整本书进行精细化阅读。
同时,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可以有序览读书中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对书中人物艺术形象进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的关键,也是学生阅读的动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满足他们对未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使学生遨游于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当中,促进学生深入了解书中所阐发的中心思想,益于学生和书中人物及作者产生共情或共鸣,让学生尽情体验书中的情感世界,體会书中不同人物的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传统的单篇形式外,整本书阅读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
学生通过阅读完整的一本书有利于习得阅读方法并提升阅读能力,同时落实课程标准对整本书的要求。
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将整本书阅读引入课内,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化指导,由此形成“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但现实的教学情境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果却难以尽如人意。
为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现状与改进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1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1.1 学生能力有限,自制力较弱小学生大多数的年龄是在 6~12 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弱,对很多字或者成语都理解不透彻,而且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这就给整本书的阅读带来了很多困难。
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玩心重,很多学生没有耐心和毅力去读完一整本书,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这就造成很多阅读是无效阅读。
1.2 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认识不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教学设计,教师的认知仍然不能够清楚的分辨,并不能准确知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独特性,仅认为二者的教学材料不同,对具体教学环节的不同、为什么不同教师都不能准确清晰的表述或者举例说明。
总之,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认识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认识并不清楚,易使教师难以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基本过程整体把握。
1.3 学生缺乏阅读技巧纵观小学的语文教学,很少涉及阅读技巧的教学,教师会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生字词,掌握的重点的句子,就可以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情感。
学生往往会一概而过,进行统一的泛读,这就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无法提高。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传授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比如,对文章的快速阅读,把握大意;泛读,掌握段落之间的关系;精读,精细品读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含义。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整本书阅读”深度解读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整本书阅读”深度解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的“整本书阅读”,是对语文课程中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关于整本书阅读,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早就指出:“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
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遗憾的是,叶老的主张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在语文课程中加以落实。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快乐读书吧”的设置,为整本书阅读打下了一定基础。
但就实践情况而言,整本书阅读时间不够、阅读质量不高、教学落实乏力、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依然是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战。
一、内涵与价值:为终身阅读奠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针对该任务群的价值定位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由上述定位出发,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众所周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篇短章作为主体的。
这样的编写体例,文章篇幅短小,教材内容有限,教与学的重点集中在字、词、句、段、篇上,学生的认知范围相对狭窄,情感体验比较粗浅。
曹文轩指出:“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
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篇作品很不一样的。
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整本书阅读与篇章阅读的主要不同,在于它的阅读视野与思维含量。
总体来说,整本书的文化视野更开阔,内容含量更丰富,思维方式更复杂,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全面和深刻。
“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最新教育资料
“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课型。
这三种课型是根据教学材料的数量维度来划分的。
通过对这三种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以期扬长避短、相辅相成,从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一、三种阅读教学课型的内涵认识1.单篇阅读教学单篇阅读教学,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读深究的教学,一般两三课时完成。
如《颐和园》的常规教学,字词学习,梳理课文,两个片段的细致感悟就属精读课的第一课时。
特级教师蒋军晶说:“单篇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它强调‘举一反三’的教学,强调的是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在单独的一篇经典里面,可以获得非常丰富、非常多样的学习收获,可以挖掘到经典文章的微言大义,可以面面俱到地去探寻单篇经典的各个方面所达到的高峰。
”2.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一个学期就只教学这二三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多读,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海量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整书阅读教学整书阅读教学,通常指班级读书会。
读书会根据阅读前和阅读后的指导区别,分为阅读指导课和阅读交流课,一般也是一课时完成。
如阅读科普读物《企鹅世界》,阅读指导课重在读封面、目录、封底的秘密,激起兴趣;赏析片段,教给“提问”阅读策略。
阅读交流课则重在分享策略(利用目录梳理梗概、运用联结、对照策略赏析企鹅习性),提升情感。
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冲击力更强。
在对好的整本书阅读中,人们可以通过与书中传递的“杰出、善意、美好”的思想交流,形成另一种“信仰”,可以平和地面对世界,更敏感地感受幸福。
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价值。
二、三种阅读教学课型的异同比较下面试从各教学价值下教学内容的确定层面,列表比较阅读教学三种课型的特点(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单篇、群文和整书阅读教学除各自教学价值不同以外,教学设计操作思考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摘要:近年来,全书阅读的研究越来越逐渐受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以"项目化教学"为抓手,以"驱动问题"为内核,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合理地在小学语文课程和小学生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间布设渠道,以此提升学生的基础语文教学实践能力,让整体课堂教学区分于一般的课外读书,而不仅仅局限于研究读书班型和策略的研究,从而形成了支持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研究的高效网络平台。
关键词:项目式;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引言:整本书阅读也并非只有学生手里的书,能自己默阅就算完成,但在读书的内容越来越浅且越来越碎片化的当下,我们的学生阅读时越来越没有深度的思维,往往仅仅停留在表面甚至更易进入被动阅读的阶段,因此怎样合理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了学生和老师关心的焦点,我们为此也开展了研究探索———在课程化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探索,期望在老师的支持与引导下,借助一定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以活动式阅读为重点,以主动、参与、探索的阅读模式为手段,在学生保持个性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视野的不断深入,思维的不断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项目化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项目管理式教学(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为PBL,也可以翻译成"项目管理化教学"或"根据项目管理的教学"等。
这是指学生在一定的领域中,通过探究和处理一种真实的、具有吸引力的和复杂的现象、问题或挑战,从而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项目化学习目标导向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处理、教学以及自我管理技能的提高。
而项目化教学的主要任务则是完成项目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将必须处理的各类问题分解成相应的目标,并通过与问题化的小组交流互动、学习探索,进而进行深入理解与技能迁移。
其整本书阅读都是以书中所描述的语文环境为现实的场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课题,以鼓励或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产生个性化的感受并能自由表述,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这样的阅读理念也和任务型阅读的核心特点不谋而合。
整本书阅读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
语文教育 >>78整本书阅读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何小燕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中心小学摘要:怎样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借助整本书阅读切实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具备多维阅读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深度探究的关键课题。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础学科,经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助力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成为获得某个具体信息的重要方式,整本书阅读正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
语文核心素养中指出:要重视阅读,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活动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新型学习方法,其符合现代课改的要求,借助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切实养成学生多维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多维阅读能力在课外书籍的阅读中,不同文章蕴含的道理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阅读中,要拓展阅读范围,阅读不同的书籍,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维阅读能力。
在阅读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拓展阅读范围,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养成学生的多维阅读能力。
拓展阅读范围,让阅读不只是停留在文本表面上,经过对不同文章内容的阅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更为直观。
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阅读,这是有目的性的理解和学习,因为有明晰的探究目标,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讨论。
小学语文论文: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
小学语文论文: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概念解读XXX教授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必须阅读规模较大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
因为,大规模的作品,在结构方式上,是与短幅作品很不一样的。
短幅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所谓“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就是把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入语文教学,从而建立“跨越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模式。
儿童阅读不应该只是课外阅读的问题,我们要把正规的语文课时用来阅读、教学儿童文学作品。
和一般的整本书课外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是伙伴共读,全班共读一本书,伙伴之间可以分享阅读的乐趣和体会。
其次,它是师生共读,但在课堂中,老师更像是一个有一定高度的读者,更易于师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和教师的阅读引导。
第三,它是一种深度阅读,跟儿童自主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的课内外整合”通过阅读分享和交流,可以实现深度的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课表里整合”包括“选书——导读——阅读——交流——延长”如许一个完全过程。
在课堂上,教师一般不进行字、词、句的单向讲授,而是通过和学生平等的会商,激发学生延续的阅读兴趣;师生既可以对某一段、某一章进行深切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会商评判。
总之,“整本书阅读的课表里整合”所倡导的进修理念,更加表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进修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合作进修中解决问题。
操作流程选书,站在儿童的立场1、选书的内容:经典的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XXX先生曾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一种是适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一种是文化价值。
”在选书的内容上,我们主要选择经典的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般来讲,我们优先选择以下作品:①选择能够打开儿童的心灵,能给儿童以精神上的滋养和愉悦的整本书。
XXX教授曾这样形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飘荡在文字的字里行间,很纯美、很恬静、很有情调、也很有哲理,像烟、像晨雾、像月光、像一缕来自草木深处的清风……”我们选择的就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人性和人类心情的书,是可以把人类高贵的感情、高尚的道德吹进儿童心灵的书。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等特征,在教学中必须有特定的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方式才能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义教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语文学习任务群指向核心素养,同样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将学习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生活中的项目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
项目化学习同样具有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等特征,契合义教新课标的理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整合程度较高,尤其强调在“整”的文化场域中将所承载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教育价值融入学生全链条、全过程、全景式的真实情境体验中的学习过程,获得源于真实生活而超越现实的生命体悟。
这与项目化学习所关注的来自真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驱动性、指向性相吻合。
因此,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更利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
本文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为例,基于学习任务群和项目化学习的关键要素,总结梳理,形成了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实施的基本路径与策略,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锚定素养型目标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厘清项目与学习的关系。
夏雪梅指出:“项目化学习的重点是学习目标,包括基于标准的内容以及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合作与自我管理等技能。
”项目是载体,学习是目的。
这与学习任务群任务是载体,驱动目标的达成是目的的理念一致。
因此,开展整本书阅读要从目标出发,确定素养型目标。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主持人(郑飞艺):整本书阅读进入语文课程,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看,都已引发了已有语文课程形态的变革——丰硕了语文课程的资源,扩展了语文课程内容,开拓了阅读教学组织方式。
周益民老师最近几年来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下面咱们请他就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这一话题来谈一谈。
周益民:整本书的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多样化阅读的重要表现,我感觉它的兴起其实蕴藏着某些理念的变革。
我曾经尝试着把整本书阅读同传统的课外阅读进行过一些比较。
比如,从阅读的性质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是课堂之外,学校之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
学生的阅读行为,大体处于自发状态,时间和效果难以取得保证。
咱们再从功能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教材的延伸,服务于教材。
处于课程的边缘地带,而整本书阅读,它具有独立的价值,也是课程的一种形态。
再从课程内容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咱们更多的阅读内容来源于成人本位,教师对儿童文学比较隔膜,而此刻的整本书阅读,咱们加倍强调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融合。
咱们从阅读文本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以单篇为主,欠缺整本书的阅读,阅读的量难以取得保证。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班级念书会的样式。
记得可能是从零三、零四年开始,我进行班级念书会的尝试。
那次我给孩子推荐的是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
这是一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孩子们超级喜欢。
我结合这本书的特点,精心选择了几个有张力的话题。
比如说,“给人物画个像”、“在书里找到了谁的影子”、“好孩子的标准”、“做回小记者”、“谢谢您,蓓佳阿姨”。
结合这些话题,孩子们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
孩子们的感受超级丰硕。
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文字里边,有欢乐有忧伤有笑声也有烦恼。
就拿“好孩的标准”这个话题来讲,有的同窗采访了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有的同窗采访了爸爸,爸爸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的标准”;有的同窗的姥姥很成心思,说“好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孝顺”。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一、引言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通过阅读整本文学作品,全面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情感蕴含和思想启迪等。
它以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分析。
二、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研究成果的积累。
语文课程改革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加强基础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统一”,以及“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要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
而整本书阅读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整体感知、整体认知和整体体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目标。
研究显示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把握作品的细节和综合分析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法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1. 个性化设置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为他们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上升到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
2. 组织多媒体辅助学习。
整本书阅读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比如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
3. 融入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内的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整合其他学科知识。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阅读体系的理解
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整本的书。
”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
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
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三者之间,功能各异,互为补充,无法替代。
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群文阅读”将是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她最早是来自日本的“群书阅读”,被港台地区的教育先驱引进后,称为“多文本阅读”。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大陆地区,江浙一带的多篇课文教学以及班级读书会中的多本书阅读从形式上比较接近“群文阅读”。
2012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群文阅读”首倡者王林及众多专家学者、包括代表性的一线教师蒋军晶等汇聚一堂,在我国大陆地区共同正式地树起了“群文阅读”的大旗。
群文阅读:赵镜中教授这样描述群文阅读,即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阅读教学。
小学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更侧重于以儿童的视野选择优秀儿童作品,以一定的议题将数篇或一本书或几本书组织起来形成阅读材料,让学生在一堂课里或一定时间内读一组文章,发展阅读能力。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本课题将研究重点确定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背景下的儿童文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探索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及教学策略、儿童文学群文阅读读本开发策略,探索儿童多种阅读方法。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首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挑战;其次,提出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并阐述了其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接着,具体阐述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任务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任务反思等方面;最后,总结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对于提升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质量和效果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扩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然而,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如何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教学,成为了当前教学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型的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探讨其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效果。
一、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和挑战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独立阅读一本完整的书籍来获取知识、理解人生和世界,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效、富有挑战性和有益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理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但是,整本书阅读也存在一些挑战,比如如何设计任务,如何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如何进行任务反思,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克服这些挑战,以确保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效果。
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和特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是指为了达成一个综合性的目标而设计的、包含多个阶段、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学生协作完成的一系列任务。
它们要求学生调动各种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实践和反思等过程来达成目标,是学生主动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包括:任务目标明确,任务间具有关联性,任务难度逐步加大,任务需要学生协作完成,任务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和知识。
三、应用价值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摘要:新课程标准视野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其文化素养,在落实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立足于核心素养,整合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对文学魅力的感知与学习,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引言所谓整本书阅读,主要是指立足于整体结构相关性和认知过程内隐性的一种阅读策略交互运用的综合性阅读过程,阅读要求与阅读收获成正比。
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等相比,更加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需要课内外教学相勾连,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视野下完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1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积累,强化素养指向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首要任务是确保教学工作指向核心素养,对语文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包括语言积累、语文思维方法、审美感知、文化认同与归属。
其中,为通过整本书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可通过朗读、读写结合等教学策略实现。
新课标在关于课程性质方面明确提出,语文具有极强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课程核心,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主要通过字词组合,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并逐渐由字词为意义单位的阅读转变为以句子为意义单位的阅读。
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不同,整本书无论是结构编制还是内容撰写,均具有系统性特点,对小学生而言,阅读时均有一定挑战性。
针对上述调研分析得到的现状与问题,为有效深化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指向性作用,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是,朗读教学。
根据新课标中提到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般情况下,经过语文学习的学生都能够朗读教材课文,但是整本书语言结构复杂,相较于篇幅有限、语言结构简单的单篇文本,整本书的语言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其内在语言体系相对完善,学生通过对其进行朗诵,能够接触并学到更多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实践研究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实践研究摘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并且这一个教学内容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提升整体的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要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当中最具相关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实践分析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期间,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质量的文本和文学作品,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来进行思想美和艺术美的感悟。
在教学中,因为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进而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来进行选择、阅读。
而从实际上的效果来看,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期间,学生会从最初进行语言模仿,慢慢向着语言进行利用创造的阶段转变,从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系统,进而使得学生在语言的表达水平上得到不断的提升。
在当前的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运用到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并且对学生思维上的提升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当前有效进行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
就学生思维层面上来讲,灵敏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都是决定他们水平和整体质量的因素。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期间,学生必须要对课本当中的内容进行联系,然后再进行整篇文章的阅读和了解,学生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辩证和问题的分析,这样的过程当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提升。
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阅读之后,还必须要对整体文章有着一定的把握和感悟,这些因素对学生深刻性和灵敏性的提升,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促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整本书阅读这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审美观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相较于一般单篇的文章而言,整本书当中所含的内容和相关的信息都是非常丰富的。
所以,在进行实际的阅读学习期间,学生也可以真正感受到整本书所带来的文化感染和熏陶。
“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
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种课型。
这三种课型是根据教学材料的数量维度来划分的。
通过对这三种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以期扬长避短、相辅相成,从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一、三种阅读教学课型的内涵认识1. 单篇阅读教学单篇阅读教学,就是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读深究的教学,一般两三课时完成。
如《颐和园》的常规教学,字词学习,梳理课文,两个片段的细致感悟就属精读课的第一课时。
特级教师蒋军晶说:“单篇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它强调‘举一反三'的教学,强调的是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在单独的一篇经典里面,可以获得非常丰富、非常多样的学习收获,可以挖掘到经典文章的微言大义,可以面面俱到地去探寻单篇经典的各个方面所达到的高峰。
2. 群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在于,一个学期就只教学这二三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多读,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海量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 整书阅读教学整书阅读教学,通常指班级读书会。
读书会根据阅读前和阅读后的指导区别,分为阅读指导课和阅读交流课,一般也是一课时完成如阅读科普读物《企鹅世界》,阅读指导课重在读封面、目录、封底的秘密,激起兴趣;赏析片段,教给“提问”阅读策略。
阅读交流课则重在分享策略(利用目录梳理梗概、运用联结、对照策略赏析企鹅习性),提升情感。
相对于单篇短章,整本书篇幅更长,主题更多元,内涵更丰富,体裁更多样,冲击力更强。
在对好的整本书阅读中,人们可以通过与书中传递的“杰出、善意、美好”的思想交流,形成另一种“信仰” 可以平和地面对世界,更敏感地感受幸福。
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教学价值。
二、三种阅读教学课型的异同比较下面试从各教学价值下教学内容的确定层面,列表比较阅读教学三种课型的特点(见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主持人(郑飞艺):整本书阅读进入语文课程,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看,都已引发了已有语文课程形态的变革——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扩展了语文课程内容,开拓了阅读教学组织方式。
周益民老师近年来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下面我们请他就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这一话题来谈一谈。
周益民:整本书的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多样化阅读的重要体现,我觉得它的兴起其实蕴藏着某些理念的变革。
我曾经尝试着把整本书阅读同传统的课外阅读进行过一些比较。
比如,从阅读的性质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是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
学生的阅读行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再从功能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教材的延伸,服务于教材。
处于课程的边缘地带,而整本书阅读,它具有独立的价值,也是课程的一种形态。
再从课程内容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我们更多的阅读内容来源于成人本位,教师对儿童文学比较隔膜,而现在的整本书阅读,我们更加强调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融合。
我们从阅读文本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以单篇为主,欠缺整本书的阅读,阅读的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班级读书会的样式。
记得大概是从零三、零四年开始,我进行班级读书会的尝试。
那次我给孩子推荐的是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
这是一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孩子们非常喜欢。
我结合这本书的特点,精心选择了几个有张力的话题。
比如说,“给人物画个像”、“在书里找到了谁的影子”、“好孩子的标准”、“做回小记者”、“谢谢您,蓓佳阿姨”。
结合这些话题,孩子们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
孩子们的感受非常丰富。
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文字里边,有欢乐有忧伤有笑声也有烦恼。
就拿“好孩的标准”这个话题来说,有的同学采访了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有的同学采访了爸爸,爸爸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的标准”;有的同学的姥姥很有意思,说“好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孝顺”。
有的同学认为,“天下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如果实在要说有坏孩子的话,那么坏孩子长什么样?如果实在要说有坏孩子,那也是让你们大人给逼的”。
在“谢谢您,蓓佳阿姨”这个话题中,有的同学向作家袒露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有的说:“我总怀疑自己智力有缺陷,这本书让我变得有信心了”;有的说:“这本书把我这个后进生唤醒了,我决心做一个好孩子了。
谢谢您,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的同学甚至建议蓓佳阿姨再写一本《我要做好家长》。
非常有意思。
随着孩子之间阅读交流的推进,我又想到能不能把家长也纳入到我们的读书会生活当中。
因为这部小说揭示的这些教育观、人才观是非常有启示的。
我让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
有的孩子告诉我,他的妈妈竟然抢着跟孩子看这本书;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不仅看了,而且推荐给同事阅读;有的同学说,我的爸爸妈妈看了两三遍,原先一直打牌的习惯都改了,并且开始关心我的学习了。
于是,我得寸进尺,建议家长们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一次笔述,进行一次笔谈。
为了开拓同学们的视野,我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也来参与我们读书会的讨论。
并且我把孩子们的读书感受寄给了作家黄蓓佳本人。
没想到,黄蓓佳竟然很快就给孩子们写了回信,让大家备受鼓舞。
一本书的阅读暂时告一个段落了,这时我又想到一本书的阅读不应该是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
于是我又引导孩子们去收集作家在创作这本书时候的背景性的资料。
去寻找作家的访问,阅读其他作家对黄蓓佳的人物素描。
同时还推荐给孩子们阅读作家其他相关的作品。
这样,由读一本书再到一套书再到一位作家,进行了一次立体的意义建构。
也就是从这本开始,我尝到了读书会的乐趣,开始进一步探索尝试读书会的开展。
主持人(郑飞艺):整本书阅读引入语文课程,拓展了语文课程的内容,同时也引起了小学语文教学组织形态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等一系列的变化。
整本书阅读对课程内容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整本书阅读也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环境——阅读交流的内容必然涉及到表达,中高年级基本上就是书面的文字表达了。
孩子们用文字表达什么?怎么表达?先来看看一般的情形。
王荣生老师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大规模施行的文章体式(写作取向)可以概括为五方面:“闪光点”的记叙文、“格式化”的议论文、“生动”的说明文、“日常”的应用文、“小文人语篇”的“好作文”。
这种所谓“好作文”是为着应试的,往往是“做”出来的。
而只要读一读我们在拓展阅读资料中所附的周益民老师的学生在读了《我要做好孩子》后抒写的文字,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绝对不是在“做”文章——这是孩子们与书中同龄人的对话,是与生活中的同伴对话,是与爸爸妈妈的对话,是与作者的对话,更是与自己的对话。
读完书后的写作,传统的做法是写读后感,读后感的面貌千篇一律,周益民老师把这种读后感描述为三部曲:开头先把书介绍,中间再来作检讨,最后争把决心表。
他想让孩子们把丰富的文学感受表达出来,于是结合《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的特点,从孩子的角度,精心选定了几个话题,诸如“好孩子的标准”“在书中找到了谁的影子”“给人物画个像”“做回小记者”“谢谢您,蓓佳阿姨”等等,不仅让他们讨论、笔述,还进行访谈、交流,忧伤、欢乐,笑声、烦恼,这些都在孩子的文字中具有了真切的力量。
王荣生老师认为,我国作文教学的种种难题,如学生“说真话进来,说假话出去”等,很可能是由于文章体式造成的。
而以上孩子们所写的是完全不同于王老师所概括的文章体式的,这样的表达意味着写作体式的变化——这正是写作课程内容变革的关键因素。
整本书阅读对写作课程将带来怎样的推进,值得总结,也需要继续探索。
整本书阅读带来的语文教学组织形态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的话,曾经,或者说现在最为常见的阅读教学组织形态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里,一般是教室里,面对着一个班的孩子,照着教科书的编排,一篇课文一篇课文地学下来;学习阅读一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读读议议中,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理解重点句子;课堂或课后的作业:按要求读读背背课文中有关内容,或口头或书面完成课后练习,抄写生字及词语,做一做配套的“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分层测试”等等。
整本书阅读带来了新的教学组织形态。
以目前比较通行的“班级读书会”为例,其教与学的组织方式与原来的语文教学就有很大不同。
按照岳乃红老师的研究与实践,班级读书会是一个分层管理的网络组织。
第一层级是作为总规划者、组织者的“教师”,第二层级是“班级读书会委员会”,负责具体打理教师所组织的相关活动,第三层级是各“书友队”,每个书友队一般5~6人,设有队长、书源报告员、读书交流员、读书笔记指导员、活动记录员等,还可以聘请一位家长作为校外辅导员。
从“班级读书会”看,学生的阅读活动可分为两种组织类型:一是书友队组织的阅读,尽管还是在班级授课的大环境下,而阅读活动的展开主要在各书友队进行;二是由教师组织的课堂阅读,主要是班级共读一本书之前的“导读课”,以及共读后的“交流课”,当然也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与围绕教科书课文学习的教学组织相比,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空间和课堂结构都有很大的变化。
第一,教学空间的扩大。
阅读教学空间扩大到了教室之外,学校之外。
原来的教学中,学生课下所做的主要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功课,学习的主体内容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班级读书会中,在一节导读课后,阅读主要是在课后完成,或阅读小组共读,或回家自读,同时还要准备相关话题的书面交流材料;阅读交流课上其实是阅读结果的交流,实际上读完整本书的任务主要是在课下,而不是在集体教学的课堂完成的。
这样,课堂与课外在整本书的阅读中连接成了一个整体,阅读课堂延伸到了家庭。
第二,课堂结构的变化。
在我们熟悉的阅读课堂里,基本上是讲台上的教师牵引着学生阅读课文。
在整本书阅读交流中,课堂完全是学生思想、体验的交流场,教师还可以站在讲台上,但更多地是走下讲台。
教师可以作为普通的读者参与讨论,可以作为相对成熟的读者在某些时刻点拨讨论引向深入,可以仅仅只是穿针引线,甚至可以不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牵着学生进入自己预设的轨道,而是跟着学生的思想与体验,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
这实际上也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一种变化。
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课程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它将推动一系列的变革。
试想,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价适合整本书阅读吗?整本书阅读必然推动语文课程评价的改革。
整本书阅读必然会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整本书阅读甚至还会影响课程开发的方式。
面对整本书阅读对语文课程的影响,最后想送给老师们一句话:勇于实践,努力做我们能做的。
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主持人(郑飞艺):整本书阅读进入语文课程,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看,都已引发了已有语文课程形态的变革——丰富了语文课程的资源,扩展了语文课程内容,开拓了阅读教学组织方式。
周益民老师近年来致力于整本书阅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下面我们请他就整本书阅读与小学语文课程形态变革这一话题来谈一谈。
周益民:整本书的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多样化阅读的重要体现,我觉得它的兴起其实蕴藏着某些理念的变革。
我曾经尝试着把整本书阅读同传统的课外阅读进行过一些比较。
比如,从阅读的性质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课外的阅读,也就是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
学生的阅读行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再从功能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定位于教材的延伸,服务于教材。
处于课程的边缘地带,而整本书阅读,它具有独立的价值,也是课程的一种形态。
再从课程内容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我们更多的阅读内容来源于成人本位,教师对儿童文学比较隔膜,而现在的整本书阅读,我们更加强调儿童性和文学性的融合。
我们从阅读文本来看,传统的课外阅读以单篇为主,欠缺整本书的阅读,阅读的量难以得到保证。
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采用的比较多的是班级读书会的样式。
记得大概是从零三、零四年开始,我进行班级读书会的尝试。
那次我给孩子推荐的是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
这是一本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
孩子们非常喜欢。
我结合这本书的特点,精心选择了几个有张力的话题。
比如说,“给人物画个像”、“在书里找到了谁的影子”、“好孩子的标准”、“做回小记者”、“谢谢您,蓓佳阿姨”。
结合这些话题,孩子们进行讨论、访谈、交流、笔述。
孩子们的感受非常丰富。
他们的话语,他们的文字里边,有欢乐有忧伤有笑声也有烦恼。
就拿“好孩的标准”这个话题来说,有的同学采访了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有的同学采访了爸爸,爸爸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孩子的标准”;有的同学的姥姥很有意思,说“好孩子的标准应该是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