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15℃的空气中的声速340m/s 。
2.能分析回声的形成,能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3.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一、激思导引,展示目标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二、自主探究任务一:声速阅读课本P29“声速”中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1. 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有关,一般情况下, 中的声速)。
(填大、小)。
任务二:回声及其应用(1)回声: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当遇到较大的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处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如图所示)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 s ,回声和原声混一起,使原声加强。
因此,在屋子里讲话听起来比较响亮,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
(2)回声的应用: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可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测量原理:s =12v 声t ,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分层释疑 例题解析 1、(2013广州)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 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 2s 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很长的有水的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课时
5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6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7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18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19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13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14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23
20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21
◆高效学习平台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基础过关精练 1. 2. 3. 4. 5.
6. ◎能力拓展训练 7. 8. 9. 10. 1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课时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七年级《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2节(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水波感受声波。
2、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跟温度和介质有关。
记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3、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二、教学重点体会声波和声音传播的快慢三、教学难点声波概念的领会四、教具蜡烛、音箱、火柴、水槽、玻璃缸、橡皮塞、水、铅笔五、教学过程(一)、声波1、探究声波问题1:既然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那你认为声音是以什么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实验1.水槽中盛有平静的水面,水面上浮着一个软木塞。
用铅笔有节奏地点击水面某处。
观察水面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远处的软木塞怎样运动?____媒体播放:水波实验与水波传导的动画实验2.用口径较大的音响喇叭对着邻近的烛焰播放音调很低的声音时,喇叭将发生什么现象?_______,你看到烛焰发生什么现象?_____,针对这个现象你作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焰发生偏转说明烛焰周围的空气在_____________。
媒体播放:声音传播的微观解释小结:跟水面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做声波。
2、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粉碎内脏结石(2)用声波来探测海水的深度等(3)B超:平常说的“B超”就是根据内脏反射的超声波进行造影,帮助医生分析体内的病变(二)、声音传播的快慢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声音传播的快慢如何?(见书本第9页图1-17)记住: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液体中其次,固体中最快。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温度越高,传播的越快声音在传播过种会出现许多有趣现象。
现象1:有一根自来水管,一个人在管子的一端喊一声,另一人用耳朵贴在另一端,此时,他能听到几次声音?如果管足够长,两端封闭,在里面装满水可能会听到几次声音?现象2:在雷雨交加的夏天,一声响雷后,往往是雷声轰轰不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课件13张PPT
新知学习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
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C.固体传声快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煤油(25℃) 1324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在测距离时需注意的是:回声通过的路程为所测距离的2倍。
水(常温) 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速度。
s=vt=340 m/s×0.
1500
铝(棒) 铁(棒)
5000 5200
不一定比在液体中大。
C.固体传声快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遇到大的障碍物时,会被吸收一部分,还会被反射一部分。
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耳朵所用的时间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新知巩固
【例1】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
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当游客在圜丘顶层
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 历史上第一次测出空气中的声速,是在公元1708年。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两位测量者分乘在两只船上,两船的距离为13847米,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个钟,当钟敲响时,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二课时声速与回声教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金奖微课赛课省
第2课时 声速与回声
第1页
学生复述第1课时学习内容
第2页
【学生活动】回顾以前学知识、阅读课文并结 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学生 用书“预习导学”.
第3页
1.声速 【教师讲解】有时候会在电影里看到这么画面,演员口型 与我们听到话不一样时,我们听到声音比演员口型慢了半拍. 这是因为声音传输需要一定时间.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输距 离叫声速.声音在不一样介质中传输速度是不一样. 经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物质中声速表.教师引导学生 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传输速度.
师生讨论:用力敲一下一根长铁水管,会听到几次声响 ,为何会是这么呢?
第8页
2.回声 我们看电影、看电视,会看到主人公在山谷内大喊 一声,会听到不停声音,这些声音就是回声.声音在传输 过程中会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现象. 【教师介绍】听到回声条件. 【学生练习】听到回声时,人离墙最少多远?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比如时间和旅 程把握.
第9页
1.声速:声音在1 s内传输旅程. 2.回声:声在传输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听到原声之外声音.
第10页
第4页
第5页
【学生分析】阅读书本上P30表格,寻找声音传 输速度信息.从表中能够看出,声速跟介质种类相关, 还跟介质温度相关;从表中还能够看出:声音在固 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输得快.
【学生记忆】15 ℃时索】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 载着:行军宿营时,让士兵头枕着牛皮制成箭筒睡觉,能够 及时听到夜袭敌人马蹄声.这则记载与我们今天所学习内容有 什么联络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2课时)第一课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7-28,完成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物体发声时,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合作探究】体验: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1.你有什么感觉?答:感觉到物体在振动.2.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演示一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答:能听到声音,此时尺子上下振动.2.当刻度尺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答:当刻度尺停止振动时,不能听到声音.演示二声音的产生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如图甲所示;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乙所示.甲乙1.图甲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甲中的球不跳动.2.图乙中的球是否跳动?答:图乙中的球跳动.演示三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在发声物体(鼓面)上撒一些纸屑,并用棒不停地敲击鼓面.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纸屑不断地上下跳动.2.此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演示四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1.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答:橡皮筋上下振动.2.听到了什么?答:听到了橡皮筋振动发出的声音.3.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4.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答: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拓展延伸:1.不同动物发声的方式:有的动物依靠翅膀振动发声,有的动物依靠鸣膜发声.2.不同动物的发声部位:麻雀发声的部位是声带;青蛙、蝉发声的部位是鼓膜;蜜蜂发声的部位是翅膀下的小黑点.【教师点拨】1.在归纳物体发声时的规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发声时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振动.2.某些物体发声时振动不易观察,要帮助学生运用转换法设计实验观察到微小的振动.【跟进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C )2.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C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8-29,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例如:用锤敲击鼓面,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合作探究】演示五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答: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2.当抽出全部空气后,听到的电铃声音有什么变化?答: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3.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答: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4.由以上现象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演示六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如图所示,将发声的物体(如音乐卡、手机、闹铃等)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能否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答: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2.此实验说明什么?答:说明液体能够传声.演示七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1.同学乙能够听到什么?答:能够听到同学甲写字的声音.2.由以上活动能够得到什么结论?答:固体可以传声.演示八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空气可以传声.【教师点拨】1.在进行真空电铃实验进行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时候,要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化推理实验方法的运用.2.声波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利用水波不仅可以较好的理解声波,同时还要让学生接受类比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熏陶.【跟进训练】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1次敲击声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4.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声速【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记住15 ℃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3.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重点】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难点】利用回声原理计算距离.知识点一声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9-30,完成以下问题:1.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2.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合作探究】演示一声速既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如图所示,观察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听火车声音,利用了什么原理?答:利用了固体、气体可以传声.2.总共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最先听到哪种物质传来的声音?答:可以听到两次声音;最先听到铁轨(固体)传来的声音.3.由以上现象推理,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答:不是一样快.演示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下列小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有关.2.声音在固、液、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是怎样的?答: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教师点拨】1.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开展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如对不同温度下空气中的声速进行对比,对同一温度下不同介质中的声速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得出多个结论.2.在对比得出结论时,还应注意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实验方法的运用.【跟进训练】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B.发声体振动的快慢C.传播声音的介质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知识点二回声【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完成以下问题:1.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2.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 s)可以听到回声.【合作探究】演示三回声如图所示,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观察并分析以下问题.1.会发生什么现象?答:会听到回声.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声音的反射.3.听到回声的条件?答: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教师点拨】1.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2.回声的利用:(1)利用回声测量发生体与障碍物间的距离,如:测量海洋的深度.(2)利用声音的反射增强原声.【跟进训练】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过了3 s 听到回声,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则人距山崖的距离为510 m.这种方法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知识点三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0-31,完成以下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合作探究】演示四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如图所示是人耳听声音的示意图.1.在以上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会怎样?答:人都会失去听觉.2.如果传导阻碍,而又能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感知声音.例如: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是什么方式?答:是骨传导方式.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2.人耳能够分辩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达到人耳比原声晚 0.1 s 以上,否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3.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的现象。
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习声音产生的条件并提出问题:在太中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他们近在咫尺,为什么不直接对话却靠无线电进行交流呢?(因为听不见对方的声音)引导:声音是怎么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的人耳呢,需要什么媒介呢?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第二课声音的传播。
环节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传播实验1:气体传声实验(演示)教师演示: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引导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其声音的变化。
学生听声音的变化并记录:①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闹钟的声音明显变小。
②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③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的闹钟声逐渐变大。
实验结论: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的呢?多媒体出示动画:音箱设备上面放的小颗粒物质随着音乐舞蹈。
教师讲解:音箱面的振动带动小颗粒物质的振动同时带动我们看不见的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进行传播,与水波类似,所以声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把它叫做声波。
实验2:固体传声实验教师引导:用一张桌子做实验,教师引导同桌为一组:一人轻敲桌子(不能使附近的学生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是否能听见敲击的声音。
学生总结:固体可以传声。
生活实例:为什么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说话声和脚步声吓跑?为什么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可以听到音乐?(液体可以传声)教师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液体。
真空中不能传声。
2.声速提出问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过一会才能听见雷声呢?(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教师讲解: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绘,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 示范课件》课件PPT模板
典型例题
• 1.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 C.古代士兵把耳朵贴在地上能听到远处敌兵战马奔袭声,说明马蹄声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五、课堂总结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 传播的最慢。 4.回声产生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 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感谢观看
回声
当我们在空旷的山野中对着高山喊话,会发现什么现象?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崖喊能听到回声,对着教室内的墙壁说话,却听 不到回声,这是为什么呢?
回声产生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 回声和原声分开。
回声
那回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四、典型例题
• 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
骨传导 进 行 创 作 的 , 这 是 利 用 _ _ _ _ _ _ _ _ _ _ 来 听 声 音 的 。
四、典型例题
•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真空不能传声 •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 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振动发声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课时 第2章
声现象
声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合作探究
声速
学过声音的传播后,我们知道了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
下表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记录的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
的数据。
空气温度/ ℃
-20
-10
0
10
20
30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声音速
度/(m·s-1)
合作探究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答
合作探究
应人。”这说明了什么?
答
路人说话的声音通过空气和水传播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
跑,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液体(水)中传播。
预习导学
3.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作为介
质传声,
真空 不能传声。
预习导学
人怎样听到声音
4.如图所示,音叉 振动 时,附近空气随音叉
一系列疏密相间的波纹向四周传播,这就是
方向感 ;另一方面,由于人头部对声音的掩蔽作用,左耳听
到的声音比右耳
强一些 。总之,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就是 双耳效应 。
合作探究
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器材:
玻璃罩 、抽气机、
电铃(或闹钟) 。
方法:理想实验法。
步骤:(1)将发声的电铃(或闹钟)放在玻璃罩中,用玻璃罩罩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 ℃时声速为
339 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20
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
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实验更容易成功吗?
答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了解回声现象3.知道人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探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教学难点】利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解释有关声现象。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远处一道闪电划过漆黑的夜空,过一会才听到隆隆的雷声。
这个现象表明,远处的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需要一段时间。
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战士们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声音,可以判断看不见的火车的远近。
这些都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
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有关声速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自学请自学课本29页“声速”部分。
并完成学案()一(二)发现与思考请同学们学习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交流讨论学案上问题(二),并小组展示。
(三)阅读了解贝多芬是优秀的作曲家但是他是聋子,你想知道他是怎样感知声音的吗?请学习科学世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完成学案二次备课内容(三),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人们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的时间间隔最短是0.1S。
少于0.1S,人们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3.骨传导。
三、布置作业课本31页3、4、5【板书设计】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回声3.骨传导【课后反思】后记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人教版八年级上) 2PPT课件
软木
500 大理石
煤油
1324 铝(棒)
水
1500 铁(棒)
1531 3230 3750 3810 5000 5200
回声
回声是指声源发出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 射后,人们第二次听到的声音。
听到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1s,也就是声源距离 障碍物应在17m以外才能听到回声,否则回声就与原声 重合在一起,人耳就无法分辨出回声,听到的就是原声 。
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月球上能不能 面对面的交谈?为什么?
中国人的骄傲:
液体能不能传播声音?---演示
结论:
----声音也可以在液体中(如水)传播。
知识应用:
1:我们在钓鱼时,能不能大声说话?为什么? 2:渔民用电子音乐网怎样捕鱼?(看图片)。
电子音乐网捕鱼图片:
固体能不能传播声音?--学生分组
说说下列声音的声源各是什么?
1:演奏二胡的声音。 答案:胡弦
2:敲击锣鼓的声音。 答案:锣面、鼓面
3:蚊子、蜜蜂发出的“嗡嗡”的声音。 答案:翅膀
实验探究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请看实验录像!
真空铃实验录像:
实验分析与归纳:
结论: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如空气)传播,
但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知识运用: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示例: 声波示意图
声波的形成
(举例):音叉的 叉股向一侧振动时, 压缩空气使这部分 空气变密,叉股向 另一侧振动时,这 部分空气变疏,形 成疏密相间的波向 外传播。
声速
基础概念:
1、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声速,它是一秒钟内声 音传播的距离。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
四、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传播速度。
3. 声音的特性:讲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解释其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
2. 提问: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导入: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 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三、实验环节:1.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一:振动琴弦,观察声音的产生。
3.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哪些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提问: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二、深入学习:1. 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分析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三、实践环节:1. 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三:声音的三个特性的演示实验。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如何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声音 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做好真空罩闹铃实验。
三、教学策略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对于声音的传播,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和液体中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师通过真空罩闹铃实验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橡皮筋、塑料尺、笛子、音叉、气球、闹钟、手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 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 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
物发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
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秒。
探究讨论
声音的传播
提问:只要有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中,连续 抽气。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 度不同。知道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 传播。
2)了解耳朵听到声音的途径。
3)知道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P29-30解决问题 1)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几种?以什么
形式传播? 2)传播声音的速度受什么因素影响
? 3)人耳听到声音的途径有哪几条 4)真空不能传声
没有回声 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
计时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
7.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 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 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 传播速度是1540 m/s)
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如何交谈呢?
请同学们讨论水之类的液体、钢管之类的固体能不
能传声?并设计实验验证。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旷野里空气稀薄
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当气温是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
4.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
的是(
)
A.空气 B.水 C.酒精 D.钢管
5.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
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 铝、空气、海水
C.空气 、铝、 海水
D.空气、海水、铝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
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
A.340 m
B.170 m
C. 34 m
D. 17 m
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 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 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解:根据公式:V=S/t 变形 s=vt=340m/s×1.5s=510m
到山崖的距离s1=s/2=510m/2=255m 答:该同学到山崖的距离是255m.
自学检测
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 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 播得________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 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m/s.
2.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 因为_________
3.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 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 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 到_________次敲击声.
当堂训练
1.影响声速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2.海豚能随驯兽员的哨声在水中表演节目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音乐起舞;掌声 会吓跑鱼塘中的鱼.这是因为 __________.
3.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 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 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