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摘要】英语与汉语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两种语言之一,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本文通过分析语音、词汇、句法结构、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习等方面的相似性,探讨了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联系。
这种相似性不仅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还为进一步研究语言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继续关注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对于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英语,汉语,相似性,语音,词汇,句法结构,文化背景,语言学习,跨文化交流,研究,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英语与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拥有许多相似之处。
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但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研究人员认为,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两种语言,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交流。
在语音方面,英语和汉语都拥有声调,相对较为简单的元音和辅音系统以及共享的音节结构。
这种相似性使得学习者更容易跨越语言障碍,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在词汇方面,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意义和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助于学习者更快地扩大词汇量。
英语和汉语的句法结构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主谓宾结构和修饰语的使用方式,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便利。
英语与汉语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不仅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沟通,也有助于加深对语言学习的理解。
继续深入研究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对于语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英语与汉语作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两种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对于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似性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英语与汉语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两种语言之一,它们在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都存在相似性,但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在英语和汉语中,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和宾语。
英语和汉语都有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类,并且它们的使用方式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英语和汉语还都有时态、语气等语法概念,尽管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相似性。
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会有一些基础上的相通性。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在两种语言中都存在一些相似的词汇,比如一些基本的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等。
“家”在汉语中是“home”,在英语中也是“home”;“朋友”在汉语中是“friend”,在英语中同样是“friend”。
这些相似的词汇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的构词方式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前缀”、“后缀”和“派生词”等词汇构成方式。
学习者在掌握了一些基础词汇之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运用另一种语言中的词汇。
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的使用和表达方式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英语是一种“顺序语言”,句子中的成分排列是有序的,而汉语是一种“灵活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可以比较自由。
这就导致了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方式上有一些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尽量避免直译的方式,而应该更多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在词汇的使用上,英语和汉语也存在一些不同。
英语中有一些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在汉语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学习者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一点,避免出现直译和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尽管英语和汉语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其实质和用法上还是有明显的差异性。
英语与汉语在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上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学习英语和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基础的相似性,并结合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两种语言。
英汉间的语法差异与联系
英汉间的语法差异与联系作为不同的语种,英语和汉语之间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语法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了解这些差异和联系,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其语法规则大致是相同的,如汉语中有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结构,英语中同样有这些结构。
这些语言结构的相同点,是我们搞好翻译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因而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帮助我们有效实现英汉语法的衔接、提高翻译的质量大有益处。
下面就介绍几种差异,供大家参考。
一、词法的差异与联系英语与汉语词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的差异与联系英语与汉语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上,代词,特别是人称代词,没有很大的差异。
如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你、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在英语中有相应的you, I, he, (she, it), you, we, they等词与其对应。
另外,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有数和性的区别,英语中也有这些区别。
对于普通名词,汉语是没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的,数量只用数量词来表示。
而英语则有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分,并且可数名词又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在这一点上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如:汉语“我校有700名学生。
”英语为“There’re seven hundred students in our school.”汉语“3瓶水”,英语为“three bottles of water”。
“学生”和“水”在汉语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在英语中却发生了变化(students, water)。
2、动词的差异与联系汉语中的动词是不受人称和数的影响的,如汉语“我有一个小孩”“你也有一个小孩”“西蒙有3个小孩”这3句中的“有”字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英语“I have one child.”“You also have one child.”“Simon has three children.”就发生了变化,Simon后面用的是has。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对汉语日常用语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英语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人们用音译的方式,意译的方式或照抄不译的方式来使用它们,我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西方科技文化的译介,到19世纪末兴起对西方文学、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使大量英语词汇进入汉语,比如化学元素名称,还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真理、民主、知识、政府,以及阿司匹林、凡士林、X光、氨基酸、卡路里、比基尼等,几乎充斥着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求新求变的计算机领域、在广告用语和青年用语以及经济方面所使用的英语的数量多于其他领域,对汉语造成的影响也最大。
1.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新词,许多英语词汇在汉语中只能通过描述的方法才能传递同样的信息。
所以,人们干脆把此类词“进口”过来,直接使用,比如因特网(internet)、在线(online)、网络(network)、伊妹儿或电子邮件(e mail)、网络用户(user)、主页(homepage)、网页(webside)、链接(link)、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 拷贝,复制(copy)等。
2.广告领域在很多产品的广告用语中,英语占很大份量,因为这样使广告显得更富科学性、更时尚,从而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现在多数知名品的产品名称及广告词设计中,经常可以发现大量的外来语,如“anything is possible (李宁广告)keep moving(安踏广告)等,以及品牌名称Audi、MOTO、NOKIA、Sony、Boss、YSL等。
也有人对广告中大量使用英语的现象提出批评,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忽视了顾客的理解能力,影响产品的销售,但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技术及经济实力,国人即使不明白,广告中英语单词的意思,也可猜出这些广告是公司的口号,并且意味着上乘的品质。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1. 引言1.1 英语与汉语作为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英语与汉语作为世界上两种重要的语言,具有广泛的使用范围和影响力。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学习和使用,是商务、政治、科技等领域的重要交流工具。
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两种语言都承载着各自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英语与汉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还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和汉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世界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着重要影响。
研究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两种语言的理解,也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的发展。
1.2 英语与汉语的历史渊源英语与汉语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
当时,唐朝中国开始与西方世界建立联系,汉语开始受到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国家的语言影响。
而在英语方面,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开始在英国定居,并且他们的语言逐渐演变为英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也受到拉丁语、法语等其他欧洲语言的影响。
英语与汉语的语言渊源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但在历史进程中也发生过一些交流和影响,这使得两种语言之间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特征。
在古代,英语与汉语可能曾经在丝绸之路等交通要道上接触过,造就了一些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虽然其影响程度有限,但这种交流也为今天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相似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英语与汉语的历史渊源虽然并不十分密切,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一些联系,这也为今天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1.3 研究英语与汉语相似性的意义研究英语与汉语相似性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这两种重要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并从中发现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中的实际意义。
通过研究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探究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论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差异
论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差异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
以下是汉语和英语语法之间的一些主要差异:1. 词序顺序: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而英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或主宾谓。
换句话说,在一个简单的句子中,汉语的单词排序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而英语的单词排序可以是主语 + 宾语 + 谓语或者主语 + 谓语 + 宾语。
2. 冠词:英语有冠词(a、an、the),用来表示名词的特定性质。
而汉语没有冠词系统,不需要使用冠词。
3. 时态:汉语的时态表示可以通过词语以及句子的上下文来推断,而英语则使用动词的时态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汉语中的动词不会根据时态的变化而改变。
4. 动词时态和语态:英语有多种动词时态和语态,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进行时、完成时以及被动语态等。
在汉语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通常由上下文来指示。
5. 名词复数: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使用复数形态变化,而汉语中没有复数形式,可以通过量词来表示数量。
6. 代词:汉语的代词没有性别和数的区分,而英语的代词有性别和数的区分。
在英语中,男性用"he"表示,女性用"she"表示,而在汉语中使用相同的代词"他"。
7. 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在英语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在汉语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后。
副词在英语中通常放在动词之前,而在汉语中通常放在动词之后。
8. 定语从句:在英语中,定语从句是由关系代词(如who、which、that)引导的,并且通常位于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在汉语中,定语从句通常是由关系词(如的、之、之一)引导的,并且位于被修饰的名词之前。
汉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汉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关系对于母语教育与英语学习的关系,首先要将其放置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这个大背景中来讨论。
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各个领域全面深刻的交融与渗透史无前例。
从这个背景来看,当今中国社会的母语教育与英语学习并存是必然的、必要的和必需的,也是进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社会是共生共变的,语言现象反映的是社会现实。
英语学习成为教育热点和社会潮流,反映的正是这种开放的时代要求,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回想“文化大革命”期间,会外语的人动辄被扣上“里通外国”、“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特务”的帽子,社会上极端的颂扬语和恶狠狠的骂詈语并存,母语教育被糟蹋得无以复加,外语学习更是被打八十八层地狱。
再从文化角度来看,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精彩纷呈,多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
语言作为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神载体,在相互接触与交融中不断丰富着内涵,这既合乎规律又十分有益。
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大国,必须广泛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在习得一种文化,就是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子,对扩大视野、吸收不同民族的先进文化成果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与不同文化的接触与交流中,母语文化也能在不断强健自身的同时,对其他语言文化旌以种种影响,从而为丰富多元的世界文化作更多的贡献。
其次,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两者的关系,既坚持母语的第一性,又肯定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
作为我们母语的汉语,其音、形、义都有一系列其他语言不具备的特点。
如在语音上,元音占优势,又有声调、双声叠韵、儿化迭音、开齐合撮等变化,还讲究双音节、四音节对称匀合,使之音节分明、音色明亮、节律自如、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在文字上,有表意体系文字特有的强烈的象征性和表意性,方块字形的分合和重组十分方便;在意义上,单音节语素的条件使语义组合格外灵活,形成了强烈的意合特点和自由倾向。
在语言文化方面,讲究含蓄、内敛,意在言外,有明显的汉民族文化特征。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语音和语法结构,但是在某些方面它们也有着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词汇、语法和语音三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相似性进行浅析。
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和汉语在词汇方面的相似性。
英语是一种印欧语系语言,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
尽管它们的词汇来源不同,但是它们在一些词汇上有着相似之处。
英语中的“tea”和汉语中的“茶”表示的都是茶这种饮料;英语中的“computer”和汉语中的“电脑”表示的都是计算机;英语中的“music”和汉语中的“音乐”表示的都是音乐。
这些词汇的相似性反映了两种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的共同之处。
让我们来看看英语和汉语在语法方面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英语和汉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类,并且它们的词序都是主谓宾的顺序。
在一些句子结构上也有相似之处,比如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态等。
这些相似之处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一些共同之处。
尽管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语音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但是它们也有着一些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某种程度上的联系和互动。
通过深入研究英语和汉语的相似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语言的内在规律,并且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它们。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相似性,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英语对汉语的影响-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英语对汉语日常用语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间交流的频繁,英语对汉语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人们用音译的方式,意译的方式或照抄不译的方式来使用它们,我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对西方科技文化的译介,到19世纪末兴起对西方文学、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使大量英语词汇进入汉语,比如化学元素名称,还有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真理、民主、知识、政府,以及阿司匹林、凡士林、X光、氨基酸、卡路里、比基尼等,几乎充斥着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求新求变的计算机领域、在广告用语和青年用语以及经济方面所使用的英语的数量多于其他领域,对汉语造成的影响也最大。
1.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每天都会涌现出大量新词,许多英语词汇在汉语中只能通过描述的方法才能传递同样的信息。
所以,人们干脆把此类词“进口”过来,直接使用,比如因特网(internet)、在线(online)、网络(network)、伊妹儿或电子邮件(e mail)、网络用户(user)、主页(homepage)、网页(webside)、链接(link)、软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 拷贝,复制(copy)等。
2.广告领域在很多产品的广告用语中,英语占很大份量,因为这样使广告显得更富科学性、更时尚,从而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现在多数知名品的产品名称及广告词设计中,经常可以发现大量的外来语,如“anything is possible (李宁广告)keep moving(安踏广告)等,以及品牌名称Audi、MOTO、NOKIA、Sony、Boss、YSL等。
也有人对广告中大量使用英语的现象提出批评,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忽视了顾客的理解能力,影响产品的销售,但事实并非如此。
由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技术及经济实力,国人即使不明白,广告中英语单词的意思,也可猜出这些广告是公司的口号,并且意味着上乘的品质。
免费】浅看英语对汉语即对中国人说话深入骨髓的影响
浅看英语对汉语即对中国人说话的影响刚开始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单词,比如“warm”,“温暖”的意思,可用在“温暖的家庭”,“warm family”。
“温暖”是有本意的:温暖的环境,温暖的春天……而中英文表示的“温暖的家庭”中“温暖”的意思都是引申义。
这是很令人怀疑的。
应该理解这样一种概念:中文英文都是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出来的,其相关联都是很少的,不约而同的有同一种用词方式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比如中文里“道德”与“道谢”、“依附”与“依照”、“连长”与“连接”等词都有相同的字,但英语里面相对应的英文是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
所以慢慢觉得上面的“温暖”、“warm”应该是中英文对对方影响的结果,而不会是各自发展出来的。
之前也发现一些老师发现“温暖”、“warm”等词很特别,但只是认为西方人、东方人都是人,应该会有类似的思想方式。
没有见哪个老师说是中西方在近代相互影响的结果,除了都知道的中文的“幽默”一词是来源于英语的“humor”的发音。
所以在两年前,当我遇到“温暖”、“warm”这样的词且有时间且手边有笔记时,我就会把它记下来。
首先应该承认,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是不对等的,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比相反过程的大得多。
汉语现在有几万词语,但大部分都是在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形成的,比如:“文化”、“文明”、“民主”、“科学”、“历史”、“社会”“民族”、“思路”、“考虑”、“低廉”、“词典”、“图腾”、“空间”“频道”、“电脑”、“电视”……(可以尝试用这搜狗拼音输入法在键盘上随便拍打,出来的字基本上都是近代以前没有的。
)但这些词不是我要记下来的那种。
我记下来的词语基本不包括(否则就太多了)名词,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普遍用的日常词语,并且是有其本身基本意思,但在中文应用中跟着英语的用法有了引申义,就像“温暖”——“warm”。
我记下那些词语时是凭直觉的,根本不知道那是中文影响了英文还是英文影响了中文,只是凭直觉觉得应该是后者。
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本论文在观察和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基于语言接触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语言演变的历史长河中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受到他族语言的影响使语言本身的特点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忽略了由语言接触带来的影响因素也就不可能对语言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英汉语言的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17 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19 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的科技以及其思想文化大举进入中国外来词源源不断地被吸收到汉语中这是英汉语言接触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近20 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随之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向现代汉语书面语迁移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英语借词的大量增加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开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汉语中的欧化现象汉语语法的欧化发展印证了王力先生当年的预言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敢说现在欧化已经到了止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王力之后尤其是近20 年来汉语欧化的发展重新展开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近年来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过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但主要集中于外来词的研究除个别港台新等特殊华语社区的学者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欧化现象作了描写和分析外大陆的学者很少有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从总体上看以往的汉语语法欧化研究描写较多解释较少表层分析较多深层挖掘较少语言事实罗列较多理论归纳很少本论文采用的是语言接触理论的新视角和分析方法运用并且发展了Thomason 和Kaufman 1988 的语言接触促使语言变化的模式更为重要的是本论文在理论上试图用现代中西方语言学语言发展变化的新学说即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理论精华来解释英语影响汉语变化的内部语言机制和动因语言接触作为一种催化剂诱发并加快了汉语自身的演化过程也就是说语言就是在这种共振关系下发展变化的此外文中还指出翻译是在英汉语言接触中造成语言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论文拓展了现代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研究范围内容还将涉及到英语对汉语词汇语义词法和句法三个层面, 系统地分析英汉语言接触中由表层到深层的影响与嬗变关于外来词的界定和分类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通过考察外来词进入汉语XI以后受到汉语的改造程度即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把外来词分为典型外来词和边缘外来词前者包括纯音译词音译加谐义音译加义标后者包括意译词和英语字母词意译词汉化程度最大甚至可以说完全汉化而拉丁字母词汉化程度最小两者处于外来词连续统的边缘位置故称之为边缘外来词从而巧妙地避开了长期以来意译词和英语字母词是否是外来词的争论此外在借用英语词语的过程中英汉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关系以及英语词义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汉语的语义在词法层面外来词音节的语素化是外来词在汉语词汇系统的一种动态表现形式而且成为构造汉语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一些英语字母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以后有的已经成为异常活跃的构词语素甚至出现了自创英语字母词情况从而打破了汉语只用汉字语素构词的规范在句法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转类词类内部的小类转用语序变化介词连词的频用等等众所周知汉语言是一个极其庞大丰富的系统本文很难对汉语的其它各种变体作出一个统一的论断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规范的现代汉语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它的词汇和语法规范的大陆书面汉语标准它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受过一定教育的群体使用范围是较为正式的语体本文的研究素材是笔者自2000 年至2004 年间从词典报纸杂志以及文学作品中收集的大量语料本论文尽可能详尽地挖掘描写语言事实此外还对语料进行统计性分析从而确保本论文的研究和表述尽可能做到客观详实精确细致全面所以这基本上是语料库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与中国传统的汉语词汇学语法学等相结合的产物从研究领域上讲本研究是继王力之后首次就英语对中国大陆现代汉语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上的影响进行的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补白性和创新性而且本文采用了词汇化理论和语法化理论解释语言接触促使语言变化的语言机制和动机从而使本研究从描写性研究上升到解释性研究总之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为语言接触引起语言变化的现象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参考佐证本研究将对国内外有志于从事弱势语言受到强势英语影响的对比研究的同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在各种语言接触背景下语言变化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此外本研究还将为语言变化社会语言学对比语言学汉语的演变英语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大陆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等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关键词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词汇化语法化欧化外来词词汇语义词法句法__。
选择词汇-汉语和英语词汇之间的关系
, ’ .
,
.
. 区别词语,正确选词
“上了两把锁”翻译成 或 并没有真正表达出原 文的隐含意义:
城市里防盗门、双层门上两把锁十分常见,但在小 镇上,如果不是出于特别的防卫心理,一般人家是 不会在门上上两把锁的,邻居出于对冬保的猜疑和 不信任,在原来的门上加了一把锁,而“增加一把 锁”才是原文所要强调的内容。
? ? ? ’?’
.符合英语惯用法
翻译时还应考虑译文是否符合英语的惯用法,是否 属地道的英语。
“要”在汉语里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式里面,表达的意 义和包含的语气都不相同。翻译时不能干篇一律,而 应考虑译文是否地道达意。
各国人民都要和平。 (希望得到)
.
她要我陪你去。 (请求)
.
他要学法语。 (意志)
.
. 注意词的搭配
汉英语有各自不同的固定或常见词汇搭配用法,词 汇的搭配可以说是汉译英表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也是词义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包括主谓搭配、 主表搭配、动宾搭配、形容词和中心词的搭配等, 翻译时要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找出符合英语习惯的 搭配,切忌逐字翻译。
词语搭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根据词义的褒贬选择译词。
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选》第卷)
.( )
, .( )
??
③词的褒义和贬义
: ; '; : ,
第二个更好,此处应使用褒义词,“走”在中国文化 里是一种计谋,含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军事 谋略,并非“逃跑”之意,而是能屈能伸,保留实力 的一种选择。
astray. 今天要比昨天冷。 (比较) It’s colder today than yesterday. 在以上的七个句子中,“要”字表达了不同的含义,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英语和汉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尽管两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都
截然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点。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英语和汉语的相似性。
一、语音
英语和汉语都是音素(语音)相对较少的语言之一。
英语单词的发音相对比较规范,
几乎每个音素都有固定的发音方式,音变不多。
而汉语中的音变则较为复杂,同一个音节
在不同的位置发音方式也不同,如“ma”音在不同的位置发音会有不同的浊音和清音之
分。
二、词汇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外来词汇。
这些词汇来自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并被吸收到
英语和汉语中。
如英语中的“pizza”、“sushi”等,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词汇。
汉语中
的“咖啡”、“沙发”也是通过借用其他语言中的词汇而形成的。
三、语法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如英语中的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是比较容易识
别的,而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样的明显区分。
但英语和汉语也有相同的语法结构,如形容词
的使用,都是放在名词的前面,如“一只大狗”、“a big dog”。
四、文字
英语和汉语都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但它们的书面语形式却大有不同。
英语是拉丁
文变异而来的书面语言,在英语中形态变化比较少,单词基本上都是由字母组成的。
而汉
字则是一种象形文字,由笔画组成。
总的来说,英语和汉语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但它们之间仍然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和汉语,更好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距,沟通和交流。
英语与汉语的关系英语作文
英语与汉语的关系英语作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wo of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s in the world. English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53 countries, while Chinese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 Taiwan, and Singapore.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in grammar,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English and Chinese share 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relationship.One of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ir writing systems. English uses the Latin alphabet, which consists of 26 letters, while Chinese usesa system of characters, each representing a word or concept. This means that English speakers can read and write in a matter of months, while Chinese speakers must spend years memorizing thousands of characters.Despite this difference, English and Chinese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in terms of their grammar and syntax. Bothlanguages use subject-verb-object word order, and both have complex systems of tenses, aspects, and moods. However, Chinese has no articles, plurals, or verb conjugations, while English has all of these.Another area of overla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ir vocabulary.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Chinese origins, such as "ketchup" (originally from the Chinese word "kê-tsiap") and "typhoon" (from the Chinese word "tai-feng"). Similarly, many Chinese words have been adopted into English, such as "kung fu," "dim sum," and "feng shui."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 way in which they are influencing each other in the modern world. English has become the lingua franca of global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while Chinese is rapidly gaining in importance as China becomes a maj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As a result, English is increasingly being studied in China, while Chinese is gaining popularity among English speakers.In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Chinese is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in writing systems,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ese two languages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and are increasingly influencing each other in the modern world. As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e ability to speak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will become an increasingly valuable skill.。
汉语与英语的历史渊源
英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作为世界性的大语种,它成了现代与文明的标志。
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也逐渐变成了外国人的拿手好戏,是展示自我本领的法宝。
其实从古到今,许多英语词汇就源于汉语,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更多的汉语成了英语的外来词。
欧洲人做过精细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
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在狭义上,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
这些“白皮黄心”英语外来词“无须向“英语世界”做额外解释,就能顺利地理解、沟通。
脱胎于汉语的“英语外来词”,早就默默地影响全世界了。
來自中文的英文字(在大英文字典拥有的历史悠久的英文字)有大约三十个,其中不少于十個常用。
大部分是18世纪之后来自汉语,通常非现代系统化的罗马化中文或拼音。
1、來自汉语Kung fu (1966年來自“功夫”)Yin yang (1671年來自“阴阳”)Kowtow (1804年來自“叩头”)Tofu (1880年來自“豆腐”)Lychee或litche (1588年來自“荔枝”)Gung ho或gung-ho(热心)(1939年來自“工合”或“共好”)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來自“麻将”)Feng shui (1797年來自“风水”)Tai chi (1736年來自“太极”)Yamen (1747年來自“衙门”)Kaolin (1727年來自“高岭”--高岭土)Kylin (1857年來自“麒麟”)Longan (1732年來自“龙眼”)Pe-tsai (1795年來自“白菜”)Petuntse (1727年來自“白墩子”)Sampan (1620年來自“舢板”)Suan-pan (1736年來自“算盘”)Tao (1736年來自“道”)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1834年來自“大班”)Toumingdu(透明度)(來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語“透明度”)Typhoon (來自“台风”)Tuchun (1917年來自“督军”)Tung(油桐属)(1788年來自“桐”)Ho-ho bird (1901年來自“凤凰”)Wampee(一种果)(1830年來自“黄皮”)Whangee(一种竹)(1790年來自“黄藜”)Mandarin(官話)(來自“满大人(中国清朝的官吏)”)现在指汉语Qi Bo (來自“情报”)2、來自粵語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道地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粤语在英语中渗透发展。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
浅析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摘要】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两种语言,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字母系统方面,英语和汉语都有自己的字母表,并且有一些相似的字母,如A、B、C等。
在词汇方面,英语和汉语中也存在一些相同的词汇,比如“手机”和“phone”。
在语法结构和语言习惯方面,两种语言也有相似之处,比如英语和汉语都有主谓宾结构。
尽管存在相似性,两种语言仍然有许多差异,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
在学习和交流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性,同时也能利用相似性来促进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效果。
英语与汉语的相似性为跨文化交流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但也需要注意语言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关键词:英语,汉语,相似性,字母系统,词汇,语法结构,语言习惯,文化因素,语言学习,交流,差异性1. 引言1.1 英语与汉语的重要性英语与汉语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国际交流的工具,为人们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和使用,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掌握英语和汉语对于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无论是在国际社会中还是在国内环境中,掌握这两种语言都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和人际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于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外交部门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精通英语和汉语无疑是一种重要的竞争优势。
英语和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珍惜学习和掌握这两种语言的机会,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汉英字母系统的相似性汉英字母系统的相似性在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字和英文字母虽然性质不同,但在书写方式上却有一定的相似性。
英语中的字母表是拼音化的,而汉字则是象形文字,但在字母形状上可以看到一些相似之处,比如英文字母A和汉字口,英文字母B和汉字目等。
这种相似性在学习两种语言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汉字和英文字母都有一定的音标规则。
汉语与英语的历史渊源
汉语与英语的历史渊源英语,代表西方的强势文化,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
作为世界性的大语种,它成了现代与文明的标志。
而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在世界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也逐渐变成了外国人的拿手好戏,是展示自我本领的法宝。
其实从古到今,许多英语词汇就源于汉语,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更多的汉语成了英语的外来词。
欧洲人做过精细的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包含着印度、西亚和欧洲的语言。
目前使用的英语单词中,有不少是从非印欧语系“拿来”的,这在狭义上,就是英语中的外来语。
这些“白皮黄心”英语外来词“无须向“英语世界”做额外解释,就能顺利地理解、沟通。
脱胎于汉语的“英语外来词”,早就默默地影响全世界了。
來自中文的英文字(在大英文字典拥有的历史悠久的英文字)有大约三十个,其中不少于十個常用。
大部分是18世纪之后来自汉语,通常非现代系统化的罗马化中文或拼音。
1、來自汉语Kung fu (1966年來自“功夫”)Yin yang (1671年來自“阴阳”)Kowtow (1804年來自“叩头”)Tofu (1880年來自“豆腐”)Lychee或litche (1588年來自“荔枝”)Gung ho或gung-ho(热心)(1939年來自“工合”或“共好”)Mahjong或Mah-jong (1920年來自“麻将”)Feng shui (1797年來自“风水”)Tai chi (1736年來自“太极”)Yamen (1747年來自“衙门”)Kaolin (1727年來自“高岭”--高岭土)Kylin (1857年來自“麒麟”)Longan (1732年來自“龙眼”)Pe-tsai (1795年來自“白菜”)Petuntse (1727年來自“白墩子”)Sampan (1620年來自“舢板”)Suan-pan (1736年來自“算盘”)Tao (1736年來自“道”)Taipan(大商行的总经理)(1834年來自“大班”)Toumingdu(透明度)(來自1980年代中英谈判期间用語“透明度”)Typhoon (來自“台风”)Tuchun (1917年來自“督军”)Tung(油桐属)(1788年來自“桐”)Ho-ho bird (1901年來自“凤凰”)Wampee(一种果)(1830年來自“黄皮”)Whangee(一种竹)(1790年來自“黄藜”)Mandarin(官話)(來自“满大人(中国清朝的官吏)”)现在指汉语Qi Bo (來自“情报”)2、來自粵語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道地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粤语在英语中渗透发展。
英语与汉语的关系英语作文
英语与汉语的关系英语作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two of the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s in the world. English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more than 50 countries, while Chinese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of China, Taiwan, and Singap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languages is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and it is shaped by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factor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has influen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 long histor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For centuries,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traded goods, ideas, and technologies, and this exchange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both languages. For example,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orrowed many words from Chinese, such as "kung fu," "feng shui," and "dim sum," while Chinese has borrowed words from English, such as "ping pong," "coffee," and "hamburger."Another important factor that has shaped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English is now the languag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ience, and diplomacy, and it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as a lingua franca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As a result, many Chinese people are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there is a growing demand for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Despite the growing influence of English, however, Chinese remains a vital and vibrant language with a rich litera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 Chinese is a tonal language with a complex writing system, and it is spoken by more than a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Chinese literature, art, and philosophy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world culture, and Chinese cuisine, music, and martial arts are enjoy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In conclu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s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and it is shaped by avariety of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factors. While Englis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 global language, Chinese remains a vital and vibrant language with a rich literary and cultural tradition. 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interconnected, it is important to appreciate and celebrate the diversity of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hat make our world such a rich and fascinating place.。
浅谈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关系
浅谈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的关系作者:董顺喜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年第06期【摘要】教育界在英语“过热”或“不热”的讨论中,忽视了汉语学习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忽视听力和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症结。
在认识两种不同语言差异的基础上,英语与汉语学习能够形成一种互相促发的良好关系。
【关键词】英语;汉语;互相促发在部分地区的小学阶段以及绝大多数的中学和大学阶段,英语在我国一直作为学校的主干课程得到了强化教授与学习。
但是,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花在英语学习上的大量时间又占用了汉语的更好掌握时间。
近年来,国外的“汉语热”与国内汉学学习的相对冷淡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反差,这不得不引起教育界及整个社会的反思。
一、英语学习的“过热”与“不热”“目前我国的全民英语热是非理性的。
”[1]——这是深圳大学英语系阮炜教授在《非理性英语热必须降温》一文中得出的结论。
早在2007年底,阮炜教授就在网上发表了《用政策和立法降温变态的英语热》和《英语霸权与变态的英语热》(采访稿)两篇文章,谈到了教育界一些过分要求英语成绩、国外汉语热而国内汉语阅读比较冷的现象,以及英语学习效果与其投入不相称的问题。
王岳川说:“海外汉语热来自民间对东方了解的热情,心态平和而充满文化对话的渴望。
中国的英语热则来自教育制度和文化心态的西化权力,其中的后殖民文化意味不能不注意。
”[2]由此看来,在一种不太正常的文化心态的驱使下,国内的“英语热”压倒了汉语学习吗?2006年初,网上也有一篇名为《汉语写给英语的一份投降书》的文章,文中指出曾经拥有悠久历史并记录了中华民族智慧的汉语,从清朝开始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在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下就慢慢地被英语这个“先生”所打败,它败在了中国的任何一种晋级考试(考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领导升迁、进职、评职称、进大城市找工作……)中;相反,《大学语文》课一直在高等教育领域里被冷落着,教师只是粗略地教教,而学生也只是象征性地学学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近来,社会上有些人大谈“英语热”影响了母语即汉语的教学,因而提出以降低英语提高汉语在高考中的分值来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当然,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时期,这一招会有一定效果。
然而,我对于这一建议的出发点难以赞同,对用这种方法能否达到促进汉语教学的目的,我也持怀疑的态度。
我在《外语教育不可削弱》①与《外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②两篇文中曾提到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说得很简单。
最近,读了《英语对中国的历史性影响》③一书很受启发,我试图较深入地与外语界和语文界的人士一起探讨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英语热是否影响了汉语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英语的地位空前提升,不断升温,这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掌握英语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这是英语热的根本原因。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英语就不会降温。
当前英语是否过热?实际是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
例如,高考必考外语使得一些有特长的但外语成绩差的考生难以上大学;各种职业招聘都要外语资格证;职业学校不论专业特点都要求学生学外语;外语学习低龄化,家长争相送小学低年级和幼儿上英语培训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和家庭的经济压力。
其实,这些是属教育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不应该一股脑归罪于英语热。
至于英语热是否影响了汉语教学,需要调查和实证。
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一向重视语文课,有充足的课时、好的师资与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语文教学条件优于英语教学。
只有为数极少的刚刚起步的国际班使用全英语教学,学生可能对语文学习有所放松。
即使外国语学校也很重视语文课,由于汉语与英语相互交融,外语学得好的学生汉语也不会差。
如果,学生普遍存在对语文不够重视或不感兴趣,这首先要从语文教学本身找原因,而不好埋怨别的学科。
正像英语教学出了问题,就该分析自身的问题,怎么能把责任推到别的学科身上去呢?所以,汉语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仅靠高考增加分值是难以奏效的。
英语对汉语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自19世纪以来,我们的先辈对比汉语与英语,发现汉语缺乏规范的拼音和语法规则,为了方便国人学习汉语,也为了减少外国人学汉语的困难,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早在清末就有一位名叫卢憨章(1854-1928)的厦门人,去新加坡学过三年英语回国后,研究拼音字,于1892年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阶》(“中国切音新字”厦腔)。
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须普及教育、兴科学,使用拼音字可大大提高学习汉语的效率。
1918年一种新的注音方案(玻、坡、模、佛)开始运作,到了1930年,注音符号与罗马字拼音名并存,普及到词典和启蒙童稚读物中。
1951年,毛泽东指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
”他还说:“看起来还是以采取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
……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
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
”经过多次研究,1958年2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开始向全国小学推行。
26个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26个字母相同,通过汉语拼音将汉字词汇音译成英文词汇,创造了极为方便快捷的途径,有助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因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国际交流。
同时,世界各国愿意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
以上说的是借助英语字母创造了汉语拼音。
我们的前辈还借鉴了英语语法创建了汉语语法。
1898年马建忠(1844-1900)受英语语法的启发,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以“词本位”为基础的汉语语法《马氏文通》。
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语法》,创立了“句本位”的语法体系。
1943年,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法》,提出了汉语无屈折作用和汉语词无形态变化的观点。
以后,丁声树、朱德熙、吕叔湘等均仿照英语语法继续研究汉语语法。
“借英鉴汉”“以英套汉”的研究方法固然建立了汉语语法,但毕竟没有摆脱西方的影响,缺少中国自己的语言理论,因而在世界上很少听到中国的声音。
据吕叔湘、许国璋、钱冠连等先生的分析,问题的原因在于外语界与汉语界长期老死不相往来。
汉语界人士以音韵、训诂、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为主,外语界人士则以解释国外语言学派的理论为主。
汉语界缺乏精通外语的人才,外语界罕见精通古汉语的人才。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大力提倡,语言专业(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的研究人员应精通汉语和一至两种外语。
那种“研究汉语的不必学外语”和“研究外语的不必学古汉语”的观点是狭隘的。
应加强汉语与英语及其他外语的交流,外语与汉语互相学习、交流、借鉴,共同发展。
21世纪也应多出像赵元任、林语堂、季羡林以及前面提到的大师级的人物,英语和汉语都非常娴熟,并能在语言研究上有真知灼见。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发展汉语,就要解放思想,借助外语,创新改革,创立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汉语语言学理论,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向世界各国推广和普及汉语自然要借助英语和其他外语。
从1990年我国设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以来,外国考生人数迅速上升。
为了更有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汉语,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发起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计划。
到2012年底,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500多家孔子课堂,注册学员65万人。
④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进一步强劲,全球“汉语热”必将持续升温,并深入世界各个角落。
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
⑤
3. 凸显汉语在网络上的优越性
计算机技术由西方传入中国,首先使用的是英语拼音文字输入,然而,汉字输入方法多于英语,有音码还有形码;由于汉字是单音调比拼音文字更具保真能力,汉字单体书写比拼音文字更易于储藏,汉字相互逻辑结合更具表现力,不仅输入汉字的速度快于英文,而且比英语更容易采用语音和手写输入。
虽然,现在互联网上使用英语的占了绝大多数,但是汉语却具有很大的潜力,当然,目前还面临严峻挑战,还要利用英语这个媒介来推广汉语,发挥汉语在网络上的优势。
英语与汉语要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中国人的声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注意。
中式英语逐渐被外国人所理解和认可。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已经达到一千多条。
除了音译的人名、地名及文娱体育、食物、习俗等名词,如wushu (武术),jiaozi(饺子),feng shui(风水)等,还有意译的词或短语,如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open door policy(开放政策)。
最有趣的是语义再生的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词,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人山人海)等。
据美国全球语言监督机构的报告显示,自1994年以来国际英语增加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亿万中国人在学英语、用英语,也在制造英语,实际上是在向英语输入汉语的元素,逐步使其形成中国式的英语,成为英语的一
个分支。
最终与澳大利亚英语、印度英语等一样融入世界英语的大家庭。
而与此同时,英语热也给汉语词典增加了大量的新词,如“AA制”、“T血衫”、“粉丝”、“GDP”等。
在当今形势下,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相互碰撞、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已是历史的必然。
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这两大世界强势语言文化只有相互学习、借鉴,交融在一起,才能对世界的和平和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中小学英语与语文教学之争不难解决。
我认为,英语和语文界的同仁们要改变互不联系的状况,携起手来,相互学习、交流,切实研究如何改革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