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50d6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c.png)
设计心理学课件(完整版)1. 引言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设计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旨在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
本课件将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习者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设计心理学概述2.1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对设计产生影响的学科。
设计心理学的目标是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2.2 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心理的产品。
通过了解人类认知和行为规律,设计师可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感知原理:人类对于不同感官刺激有不同的感知机制,设计师需要了解这些机制,设计出引人注目的产品。
•认知原理:人类的思维和理解方式对设计有影响,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信息和界面。
•情感原理:人类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会产生情感体验,设计师需要通过情感设计来影响用户的情感态度,增强产品的与用户的情感连结。
3. 用户研究方法3.1 定性研究方法•用户观察:通过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了解用户行为习惯和需求。
•用户访谈:与用户面对面交流,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反馈信息。
•用户故事: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用户的故事,揭示用户需求和问题。
3.2 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统计分析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和满意度。
•实验研究:设计实验条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用户对不同设计方案的偏好和效果。
4. 设计心理学应用案例分析4.1 色彩选择•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不同颜色可以唤起不同的情绪反应,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定位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
•色彩对信息传达的影响:色彩在设计中具有区分和传达信息的功能,设计师需要合理运用色彩来传达产品的功能和信息。
4.2 界面布局•接近性原理:将相关信息放在一起,设计师可以通过接近性原理来实现信息的组织和信息的优先级。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032e57fa417866fb84a8e2f.png)
材料情感表达,
1,产品材料的质感语言。材料情感特征是1,产品材料的知觉特征2,产品材料的肌理性。
杯子做成玻璃的质感,给人干净明快的质感。
1,产品材料的情感表达方式,金属情感,玻璃情感,塑料情感,木材情感,
2,产品材料情感设计的材料整合,产品材料的象征情感,产品材料的文化情感。
材料情感表达设计心理
2,前运算阶段,开始出现符号思维,开始使用语言,但主要是直觉思维,很少运用到推理和逻辑。
3,具体运算阶段,开始使用关于时间,空间,逆向思维,可以进行逻辑的思考。
4,形式运算阶段,可以更加抽象,儿童的在这个阶段充分发展,达到成人水平。
如何理解设计师的能力和能力的开发
设计师能力和开发能力
1,解决无法明确的问题
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审美对象反映在人们头脑中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包括审美感觉,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等。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且积极的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反作用于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物质条件和一定的社会实践。它包括潜意识和显意识。
色彩情感表达
色彩情感表达的方式。色彩与人们的心理和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色彩的共感是指人们接受外界光的刺激后,在视觉形成色的同时,还往往伴有非色觉的感觉.
产品色彩有着距离感,产品色彩也有着重量感。
产品情感设计的色彩搭配。主要是通过对比和调和实现的。产品色彩的对比感觉。色彩的调和情感。
色彩情感表达设计心理
材料的情感通过知觉赋予材料的情感体验,将视觉物质材料的形状与人的情感体验相对应,当材料展现出来他的情感时,与人产生了沟通。
举例子
购买政策
指消费者在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前提下,谨慎的评价其一产品,品牌或者服务的属性,并进行理论性的选择,即用最少的成本购买能满足其一特定的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fe4444be1e650e53ea9905.png)
1、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1)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形式及其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艺术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如何使设计在商业营销中获得成功,这个层次的设计艺术心理学主要针对用户“情感体验”的问题。
设计师心理,即研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围绕设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设计思维)及其影响要素,以及如何帮助设计师提高其“创造力”的问题。
(4)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2、主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有哪些?设计心理学从这些理论和流派中找到了哪些与设计艺术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要点?(1)精神分析心理学无意识理论对艺术设计创作的解释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挖掘消费者(用户)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设计对象必须满足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的需要(2)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方法(3)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模型用于解释和分析设计过程以及产品使用(5)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视知觉规律格式塔心理美学创造力、创造思维的研究3、请用感觉阈限的理论来解释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
(1)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阈限的运用:不易察觉的变化阈限的运用:易视性(2)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3)将某些负面的因素降低到阈限以下4、阐述违反知觉恒常性的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
(1)知觉理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特征而不随之改变。
人的知觉的主动性体现在恒常性方面的作用(依据经验修正)(2)潜意识理论(创作主体)在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需要,是驱使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动力创作过程被当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过程的体验(3)注意(创作受众)和谐的刺激——符合恒常性新奇的刺激——违法恒常性依据荣格的理论,艺术作品依赖艺术家的个体产生,但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心底最深邃、最普遍的“意识”——对新奇刺激的需求5、简述视知觉的组织(1)图形与背景(2)良好图形原则求简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原则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其行为的驱动力量。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755ba0afff00bed5b8f31d30.png)
感觉和直知觉特性
一、感觉
①感觉的重要性 ②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③感觉的基本特性
二、知觉
①知觉的基本概念 ②知觉的基本特性 ③影响知觉特性的因素 ④视知觉
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来源
1.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研究 2.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 3.拓扑心理学——“心理环境”理论 4.人机工程学——工业心理学 5.消费心理学
设计中的环境艺术心理
环境与心理环境 1.环境 2.心理环境 3.设计心理学中的环境 社会环境 1.群体、参照群体与家庭 2.阶层 3.时尚心理 4.文化差异与艺术设计
4.物理环境 1.环境心理与设计 2.人际关系与空间设计 3.拥挤与空间设计 4.物理环境设计 5.氛围设计
环境
·۰•✿ 心得与体会๑ ♬♪♩ ﹋
从我们学习的专业——展示设计来讲,其外观样式及文 化内涵只有符合人们的要求,才可获得人们的认同和良好的 效应。
因此,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 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 设计来调整的因素;对设计师而言,就是如何获取及运用有 效的设计参数。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主要从 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如何发展设计师的技能和创造潜能。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从研究取向上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设计心理学研究应系统考察“人——机——环境”所形成 的整体情境,着重于研究设计主体或设计使用(传达) 主体、设计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外界相关因素对于这 一组关系的影响。
二、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心理测量法 4. 投射法 5. 仪器测量法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看完后,大体理解了这门课的学习 目的,简单来说,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 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 如意的产品。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 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题](https://img.taocdn.com/s3/m/755e4f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f.png)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设计师、用户和设计产品之间的交互关系,旨在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易用性高的设计。
设计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设计。
2. 情感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情绪和态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设计。
3.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行为、习惯和决策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设计。
4. 人机交互:研究人类与计算机、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如何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界面。
5.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以及如何设计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创造出更加人性化、易用性高的设计。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设计产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39c648767f5acfa1c7cd33.png)
1.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1,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2,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
改善产品品质。
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设计管理的能力。
2 设计学诞生标志:1879年,W.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3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 行为主义学派 2 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惠特海姆。
柯勒。
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又称为“完形心理学”)3 精神分析学派4 人本主义学派(人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 认知主义学派(赫伯特.A.西蒙“认知是感觉输入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其核心是将人的思维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与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相似,是“信息-加工-输出”的过程,侧重于输入的信息和外显行为的研究。
5 1750年,德国普鲁士哈林大学的哲学教授,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学术专著《美学》,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
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6 消费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由于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消费者的外显行为,所以也称为“消费行为学”。
71969年赫伯特.A.西蒙发表了《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书中介绍了人类决策机制的基本观点------“有限理性说”和“满意理论”,既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达到最优选择,只能寻求满意。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341bde4998fcc22bcd10d74.png)
第一章1.[美]诺曼最早提出设计心理学。
它定义:设计都在、艺术美、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成本与功能间寻求平衡。
2.设计心理学:研究设计活动中心理现象的科学。
包括设计主体与设计客体的心理行为研究。
3.设计艺术是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属性。
设计之物既是为了满足一定实际需要产生的,同时也是审美的对象,审美的结果会影响用户做出决策、使用、评价的全部消费过程。
4.多默《现代设计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
显性设计--风格设计--引导消费隐性设计--工程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5.两个黑箱即“设计主体”--设计师“设计客体”--消费者两个黑箱的研究分为易用性设计、用户的“情感体验”、设计师心理三部分6.客户模型分为“任务模型”“思维模型”7.威廉·冯特在德国建立第一个实验心理学实验室8.德雷·夫斯《为人的设计》“人性化设计”的先驱9.设计存在的三个层面感官层面、行为层面、反思层面感官(涉及感受知觉的作用,如味、嗅、视、听、触觉上的体验)行为(指产品在功能上是否出色)反思(与个人感受和想法有关,对自我与他人的看法与思考,文化不同,差异很大)第二章1.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2.神经元的四部分细胞体、树突、轴突、轴突终扣2.大脑皮层参与复杂心理过程,如逻辑推理形象思维小脑运动协调调解肌肉躯干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决定脑的警觉水平警报系统3.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负责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计算、书写、回忆、时间等)右半球(处理表象,形象思维中枢,想象、做梦、音乐、舞蹈、美术、态度等)4.眼动三种类型注视眼跳追随5.手指尖是皮肤中敏感度最高的部位,3g/mm^2,即“十指相连”认知心理学▲6.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起源于视知觉方面的研究。
代表人物(惠特海姆考卡夫科勒)组织原则(邻近、相似、封闭、简单)理论构成(图形与背景、接近性、相似性、完整与闭合倾向、共同方向运动、连续性)7.格式塔心理美学认为审美对象的形体结构与人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似的力的结构形式,能唤起人的情感,即所谓“异质同构”8.拓扑心理学代表人物:[德]勒温9.现代认知心理学起源:[美]奈瑟所著《认知心理学》定义:以人的认知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试图用信息加工观点说明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https://img.taocdn.com/s3/m/c4565a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0.png)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在设计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与设计的实践相结合,研究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们对设计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以及设计对人们的影响和反馈。
一、设计心理学的含义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设计的交叉学科,旨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对设计的影响。
它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关注用户与设计之间的互动。
设计心理学以人为中心,旨在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
设计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它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度,通过研究人们对设计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增加产品的易用性、效能、满意度和可接受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忠诚度。
二、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人机交互:设计心理学关注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和沟通。
它研究人们在使用软件、网站和其他数字产品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
通过了解人们与计算机的互动方式,可以改善用户界面的设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2. 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关注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体验。
它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喜好。
通过了解用户的感受和期望,可以改进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 视觉感知:设计心理学关注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它研究人们如何通过视觉感知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通过了解人们对颜色、形状、图像和文字的认知特征,可以设计出更有吸引力和可理解性的视觉元素。
4. 人类认知:设计心理学关注人的认知和思维过程。
它研究人们如何感知、记忆、思考和决策。
通过了解人类认知的限制和特点,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们思维方式的产品和信息呈现方式。
5. 社会与文化因素:设计心理学关注人类社会和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它研究人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值观。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4e4e52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d.png)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是以人类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旨在了解用户
如何使用产品、服务或环境,并寻求最佳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设计效果
的学科。
它的主要概念包括:
1.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描述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交互和使用产品、服务或环境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态度的概念。
2.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描述人和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之间的交互和通
信的概念,通常包括硬件、软件和用户交互设计。
3.可用性:可用性是评价产品、服务或环境的易用性、效用性和有效
性的概念。
4.用户研究:用户研究是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了解用户需求、性格、行为和态度的概念。
5.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通过将人类体验和需求置于中心,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
设计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设计心理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17669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6.png)
设计心理学的名词解释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设计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领域。
它结合了心理学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旨在通过理解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来优化产品、服务和环境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一些进行解释。
1.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用户体验是指用户与产品、服务或系统进行交互时所产生的整体感受和情感反应。
它包括感知、使用、使用意愿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因素。
设计师通过用户体验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优化产品的界面、功能和交互方式,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和满意度。
2.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简称IA):信息架构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对信息组织和呈现的结构化方法。
它关注如何组织、分类和展现信息,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信息架构要考虑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流程和信息表现形式,以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
3. 可用性(Usability):可用性是指产品或系统提供给用户的易学性、易用性和易操作性。
一个可用性良好的设计应该能够减少用户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的困难和错误,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设计师可以通过用户调查、用户测试和交互设计等方法,评估和改善产品的可用性。
4. 可访问性(Accessibility):可访问性是指产品、服务或系统能够被任何人,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别的需要特殊支持的群体所使用。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能力,提供合适的界面、工具和功能,确保产品的可访问性。
5. 情感设计(Emotional Design):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表达和引发用户的感情和情感体验。
它与美学和心理感知有关,旨在通过颜色、形状、声音、动画等设计元素,以及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体验来唤起用户的情感共鸣。
情感设计可以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和黏性,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情感纽带。
6. 反应式设计(Responsive Design):反应式设计是指根据设备、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的不同,自动调整和适应页面布局和内容的设计方式。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080414cfc789eb172dc842.png)
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和设计密切相关阿,高手自然知道他的厉害!虽然枯燥,但是,重要!1、什么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2、什麽是设计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3、设计的分类现代以来设计师理论家们按设计目的的不同,将设计计划分为三类:为了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设计——产品设计为了居住设计——环境设计根据就是自然——人——社会划分4、设计心理学的目的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5、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6、消费者心理指消费者的心理现象7、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核心时按观察地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和评价.观察法的优点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时被动的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到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2、2、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3、3、问卷法就是事先拟订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一开放式问卷\ 二封闭式问卷\三混合式问卷.---优点是短时间内能收集大量资料的有效方法.缺点时受文化水平和认真程度的限制. `4、4实验法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景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尔进行研究的方法.5、5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6、6、抽样调查法揭示消费者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技术7、7投射法8、心理描述法等设计心理学2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感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记忆: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认识过程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人对客观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注意:1.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73ad0fe0c22590102029d7d.png)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消费者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准消费者准消费者是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了局部购买欲,但为产生购买行为的过客。
惠顾消费者是指消费者基于感情和理智的经验,重复地、习惯地前往购买。
它具有明确的经常性、习惯性特点什么是设计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创造性活动。
以人为本的设计通用性设计通用性设计是指对于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是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的使用者的种创造设计活动,具有七大原则:①公平地使用,②可以灵活地使用,③简单面直观,④能感觉到的信息,⑤容错能力,⑥尽可能地减少体力上的付出,⑦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尺寸,使使用者能够接近使用。
比如,新型的通用性公交车除正常人群外,还为坐轮椅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通道。
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即设计充分考虑人性感情需求的满足,同时体现设计价值。
社会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要求提高,产品不再只是功能上的价值,物质化的极大富足导致情感需求。
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分析人类为什么需要设计第二章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的核心时按观察地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和评价.观察法的优点自然,真实,可*,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时被动的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到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问卷法就是事先拟订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简述设计心理学初级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第三章需要需要是决定销售和消费的力量需要,英文用Need表示,我们用N代表。
《设计心理学》课件
![《设计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e248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png)
人机交互与设计心理学的结合
人机交互在设计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人机交互是设计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研究用 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方式和效果,可以优化产品设计 ,提高用户体验。
人机交互对设计心理学的影响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将为设计心理学提供更多的实验 手段和数据支持,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与产品之间的 交互规律,进一步推动设计心理学的发展。
设计心理学在服务设计中注重体验提 升,通过研究用户情感需求和心理反 应,营造愉悦、舒适的服务体验,提 升用户对服务的感知价值和品牌形象 。
设计心理学在服务设计中注重创新设 计,通过研究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 势,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开发出具 有竞争力的服务产品。
05 设计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CHAPTER
人格与设计的联系
设计应适应不同的人格特点,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人格的多样性
不同的人格类型有不同的需求和偏好,设计师应尊重这些差异, 提供多样化的设计选择。
03 设计原则
CHAPTER
功能性原则
总结词
产品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详细描述
功能性原则强调产品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确 保产品能够实现其预期功能。
04 设计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CHAPTER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01
产品设计中的可用性
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注重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通过研究用
户需求和行为习惯,优化产品的操作流程和交互界面,使用户能够更轻
松、高效地使用产品。
02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
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注重情感化设计,通过研究用户情感需求和心
平面设计的品牌塑造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2dd87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d.png)
引言: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探索人类感知、认知和情感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指导和启示,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产品和环境。
本文将详细论述设计心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以及设计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概述:设计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评估设计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过程。
它关注的领域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设计心理学旨在提高设计的可用性、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正文:1.感知与认知1.1感知的基本原理1.1.1感知偏差的影响1.1.2形状、颜色和质地对感知的影响1.2认知过程与设计1.2.1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1.2.2图形与文字的认知处理差异2.情感与情绪2.1情感的分类和表达2.1.1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影响2.1.2表情和姿势的情感表达2.2情绪对设计的影响2.2.1情绪化设计的理论和实践2.2.2情绪化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3.用户体验与设计3.1用户体验的定义与要素3.1.1功能性对用户体验的影响3.1.2可用性与满意度的关系3.2用户参与与设计3.2.1用户参与设计的理论模型3.2.2用户反馈对设计改进的意义4.空间与环境设计4.1空间感知与环境心理学4.1.1空间感知的建构与表征4.1.2空间布局对心理调节的影响4.2色彩与环境心理学4.2.1色彩与情绪的关系4.2.2色彩对认知与注意力的影响5.文化与跨文化设计5.1文化与设计的关系5.1.1文化价值观对设计的影响5.1.2跨文化设计的挑战与机遇5.2多元文化设计的实践案例5.2.1设计中的符号与意义的多样性5.2.2跨国企业产品设计的创新与适应总结: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的实践融合在一起,为设计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感知、认知、情感、用户体验以及跨文化因素的研究,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设计作品。
设计心理学第三章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设计心理学第三章消费者心理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0687d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5.png)
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第3章
三、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是指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称为人格。
个性心理特征
A B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1〕个体的个性一旦形成,在各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稳定而持久的相 同行为方式 〔2〕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生理原因〔如疲劳、疾病、衰老等〕、 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如遭受重大打击,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 角色的变化等〕,都会使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突变或渐变。
个性的独特性
指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一致的个体,只可能在某些个性特征上趋同 。这就导致了,即使在完全一致的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反响也不一定是 完全一致的。
消费者的气质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定义: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基本的气质类型 :
01 胆汁质(兴奋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性强但抑制力弱,反应的强度高、速度快但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热情、直率、精力 旺盛、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特征。
扩展型决策
扩展型决策发 生在购置介入程度 很高的情况下。
消费者购置决策的原则
最大满意原则
01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购买决策原则。从理论上讲,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总是希望通过消费决策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 用,获得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满足,追求购买决策方案的完美。
相对满意原则
02
相对满意原则强调购买决策中付出与回报的比较,要求购买决策应切实可行,并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用,使消费 需要的满足相对满意。
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第3章
二、消费行为与决策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置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 它是社会活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是行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局部。
设计心理学_
![设计心理学_](https://img.taocdn.com/s3/m/fc2b97fb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0.png)
()设计心理学(精品)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1一、环境心理学对人产生的影响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讨论的一个领域,是由于人的行为包含在社会环境之中。
对于人来讲,人们每天都处在环境之中,人行为的对外界事物产生了肯定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与制造是转变环境的基础,事物产生变化的根本又是人类丰富的制造力量,还会对行为和制造的主体--人产生影响。
例如人们设计出舒适、高效的办公环境,美丽空间环境使工作员工感受到这一环境氛围,能使员工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悦,从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紧急的工作状态中,上班族每天所在办公环境中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多,办公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每天所处的最重要环境之中,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可以让工作环境更加舒适和放松。
现在许多公司对办公空间的设计要求必需具有人性化的元素在里面。
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受到了推崇,办公空间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心情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办公空间的设计中,应依据办公人员的状况以及办公人员的心理需要等状况,来设计和制造空间环境。
还要分析颜色、光和材料等使用对办公环境产生的影响,让办公环境更舒适、高效,让人们把工作的压力随时排解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当代的办公空间设计必需要人性化,人性化设计要贯穿整个办公环境的各个角落。
人作为使用者,心理感受打算着办公空间的尺度。
不同尺度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也就不同,使用功能和精神感受是设计空间时必需要思索的。
这些思索的可行性又是新材料、新技术进展所供应。
那么办公空间的布局肯定要有秩序感,这是对空间设计的一个最基本体现。
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冲突统一,应当科学处理环境的开放程度与私密程度的关系。
让人对空间有舒适感的要求是 : 小而封闭的空间,可以让人感到平安。
其次通过开放的空间看到另一个空间。
按功能和使用,可以利用植物、家具、隔断等把办公空间进行适当划分,这种办公空间可以把团体与个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把人性化设计呈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心理学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
![设计心理学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98bed4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e.png)
设计思维的方法与工具
设计思维的方法与工具
用户画像
描述目标用户的特征、需求和行为,帮助设计师 更好地理解用户。
用户体验地图
可视化地展示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使用过程中的体 验流程,帮助设计师发现潜在问题。
设计原型工具
如Sketch、Figma等,用于快速制作高保真原型, 验证设计方案。
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长期效益
考虑设计的长期效益,避免短视行为带来的 负面影响。
感谢观看
THANKS
浪漫、科技等,赋予产品相应的情感属性。
05
设计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用户研究在设计中的应用
1 2
用户画像
通过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等方法,构建用户画像, 深入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喜好和行为习惯。
用户场景
还原用户在真实环境中的户测试
在产品或设计初稿完成后,邀请目标用户进行测 试,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心理学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为设计师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产品或服 务的用户体验。例如,通过合理的信息架构和视觉设计,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通过符合用户心理和行为习惯的 设计,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舒适度等。
02
设计师心理分析
设计师的认知心理
外在动机
设计师受到社会认可、经济利益等外部因素的驱动,关注设计成果 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社会动机
设计师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设计传达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推动社 会进步。
03
设计思维与方法
设计思维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目标导向的思维 方式,通过整合创新、技术可行性和商业可 行性等因素,寻求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c76c9e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7.png)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和情感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
设计心理学的目标是帮助设计师了解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和情感,以便创造出更具吸引力、易用性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术语需要我们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是指个体在处理任务时所需的认知资源的量。
设计师需要了解用户的认知负荷限制,并努力减少设计中的认知负荷,以提高用户体验。
例如,通过简化界面、提供清晰的导航和标识等方式来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
接下来是反馈。
反馈是用户与设计之间的信息传递。
良好的反馈可以帮助用户理解他们的行为和系统的响应,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
设计师可以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的方式来提供反馈,例如按钮按下的动画效果、声音提示或振动反馈。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与产品或系统互动时所感受到的整体体验。
设计师需要关注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包括易用性、满意度、情感连接等。
通过理解用户需求、进行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设计师可以优化用户体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可用性是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可用性指的是设计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
设计师需要将用户的需求和能力纳入考虑,以确保产品或系统对用户来说是易于学习、易于操作和易于理解的。
通过进行用户测试和不断改进,设计师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最后是情感设计。
情感设计是指通过设计来激发用户的情感体验。
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方面来传达特定的情感,以引起用户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情感设计可以使产品更加有吸引力和个性化,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情感参与度。
综上所述,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和情感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负荷、提供有效的反馈、优化用户体验、提高可用性以及运用情感设计,以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优秀设计。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e92629b4daa58da0114ad5.p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概述一、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背景1.消费社会:日渐挑剔的用户消费社会中设计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消费,在这个意义上,设计人员要做的不仅是让商品在被购买后提供给使用者满意的功能,同时也需要赋予商品以美学、符号和文化等方面的意味,多角度、多层次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信息社会:科技以人为本信息社会使设计更大程度地摆脱了技术以及生产可能性的制约,对“人”的关注被提到了最前例。
需要用艺术化设计的高情感去弥补和平衡人们在高技术社会环境下人际关系的疏离…… …..3.设计:多元性复杂性、多元性的设计背景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创意空间,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造物更贴近人的情感、生活和多样的需要。
案例:从功能、易用性、服务等全方位来看但就对中国的普通用户而言,苹果电脑的用户体验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并不好。
Wintel更昂贵的价格较封闭的系统缺乏第三方软件厂商的强有力支持买台苹果电脑就好比“请个祖宗回家”。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对苹果电脑趋之若骛呢?美丽的苹果电脑在电脑界从未超过15%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商业上运营的也相当失败。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为何苹果电脑为何能赢得众多粉丝的原因?设计“design”可以说,“世界不仅是由懒人创造”的,世界还是由“爱美的人”创造的。
二、设计心理学的定义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是研究人们对于需求以及使用的心理、意识并运用于设计的一门科学。
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与“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三、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用户或消费设计主体(设计师)影响个体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四、研究范畴1.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
主要解决的是“使用”问题。
即如何使产品符合人的使用习惯,做到安全、易于掌握、便于使用和维护。
2.如何使设计在商业营销中获得成功,这一层次的设计心理学主要针对用户的“情感体验”。
3.设计师的心理,即研究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围绕设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设计思维)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帮助设计师提高其“创造力”的问题。
对用户心理研究的最终结果和目的,则是为了给设计师提供设计的素材、方法手段和灵感来源。
意义设计艺术心理学帮助设计主体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正确的认识人与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的合目的性。
能帮助设计中的主体加深对于设计的评价、理解、鉴赏能力,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理解每件设计作品中的本质意义。
对用户的研究,能设计出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
帮助设计者拓宽思路增强设计的思维能力艺术设计中的感知感1、感觉感觉是眼、耳等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
现代心理学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外受、内受、和本受。
1.1 阈限阈限是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的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成为绝对阈限。
而在两个相似的刺激之间能引起人察觉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在艺术设计中对人感觉中差别阈限的运用:2.视觉视觉是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
视觉的重要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明度等。
知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的指向和集中,是主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物体成为注意的目标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刺激本身的刺激特性;二是注意主体根据自身目的将注意力指向目标。
a.注意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的指向和集中,是主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物体成为注意的目标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刺激本身的刺激特性;二是注意主体根据自身目的将注意力指向目标。
在艺术设计中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产品对目标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1.提供产品的价值(主要是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
2.体现目标消费群体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3.刺激性信息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的刺激4.利用知觉特性:大小的刺激活动的刺激颜色的刺激b.知觉的组织知觉组织的一般规律:①简洁律②图与底③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④深度知觉错觉似动图形两可图形不可能图形轮廓错觉习惯势力与设计仿样记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方式的两种方式:一、通过不断重复的背诵;二、“理解记忆”即将信息结构化,使这些信息与人脑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说将它叠加进“语义网”中。
记忆的分类⑴根据记忆表征的形式,分为形象记忆与逻辑记忆。
⑵根据记忆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⑶按照记忆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课程内容①——习惯习惯是人们在既定情况下的固定反应。
理解“习与性成,始于模仿,继为习惯”。
习惯一方面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生理机制,使人们以有限的心脑资源从事更复杂的行为成可能;另外一方面,习惯又是创造的对立,它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课程内容②——设计仿样对人造物的设计仿样按照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可以简单的划分成一下三种情况:①对历史上已有的同类物的形式或样式;②对已有的,具有类似功能、结构或其他相似之处的物品设计的仿样;③对同一时期的先进的或层次较高的同类设计的效仿。
仿生设计设计仿样产生的机制:①生理及心理机制习惯的延续性即仿样的生理、心理机制是最重要的生成机制。
社会、文化机制社会、文化机制是设计仿样产生的重要根源。
共性文化自觉、优势文化的崇拜、文化生产的需要。
艺术设计中的情感与情绪一、情绪与情感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主观体验:个体的自我感受;外部表现:通常为表情,面部、姿态、语调;生理唤醒:生理反应;联系:1.历史上统称为感情;2.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1、主观体验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不同情绪有不同的主观体验,这就构成了情绪情感的心理内容。
如高兴和恐惧的内在感受不同,痛苦和惊奇的内在感受不同。
2、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形式。
包括三种表情: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
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等。
3、生理唤醒情绪和情感也会引起生理反应,涉及广泛神经系统。
不同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
如满意、愉快时心跳正常;而恐惧或暴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的积累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情感通过情绪得以表达,如对母亲的感激,往往在特殊的时候表现出来。
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感侧重情感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而情绪侧重于过程以及过重中的生理状态。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二、情绪与情感产生的机制1,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先有机体变化,再有情绪,“悲伤由哭泣引起”,“愤怒由打斗招致”。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特别与血管变化有关。
例如:酒和某些药物之所以引起情绪的变化,原因在于它们引起了血管的活动。
激引起生理反应,进而引起情绪体验。
2,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20世纪50年代提出,她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
该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评估——情绪。
课本:图5.49分析和詹姆士—兰格学说一样,认为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的基础。
不同之处在于:詹姆士—兰格的反应序列为“情景→机体表现→情绪”,而阿诺德则认为这个序列应当是“情景→评估→情绪。
三、情绪的组成四、基本情绪与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和客观的社会价值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对那些能满足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
它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和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
人在认识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感,对科学研究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会产生怀疑感或惊讶感,在不能作出判断时会产生犹豫感,诸如此类的感情都属于理智感。
设计中的理智感的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设计作品的形式、构成、造型风格上所体现的理性,它来自于设计师对设计目的性的理性分析和思考。
2,体现于诱发人的认知快感和满足自我实现、征服外界环境的欲望。
3,美感美感是对事物的美的体验。
美感是在欣赏艺术作品、社会上的和谐现象和自然景物时产生的。
美感与道德感一样,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李泽厚从心理学中的“知、情、意”将美感划分为三个层次:——悦目悦耳——悦心悦意——悦志越神五、艺术设计中的情感与情绪艺术设计中的情感不是一种脱离功利性的情感,它是设计的目的性的体现。
目的性情感体现包括:一方面,为实现目的而激发情感体验——利用情感作为一种动力;另一方面,目的实现过程所激发出来的情感——情感是人们对环境感知所带来的相应的变化。
艺术设计中情绪和情感的特点第一,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情感;第二,设计中的情感还是一种综合、交互性的情感体验,使用情境对于设计中的情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那些与人能发生交互行为的设计;第三,设计中的情感是多层次的,既包括那些直接通过感知引起感性情感,也包括那些理性情感;第四,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情感化设计(1)Emotional design如果你想要一个适合所有人的黄金原则,那就是:在你的房间里,每一样东西你都觉得太有用了,每一样东西,你相信都是美丽的。
——William morris “the beauty of life ”威廉·莫里斯“美丽的生活”情感设计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艺术设计作品,特别是那些形式优美或者具有意味、涵义的设计作品,具有显著的类似艺术品的属性——艺术价值,这些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为他们能够激发人们的某种情感体验(审美体验)。
第二,设计艺术的情感体验不仅在于其类似艺术作品的所激发的情感,更在于使用物品的复杂情境下,人与物互动中产生的综合性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