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山山水画欣赏

合集下载

“冰雪”系列的写实与诗意——谈李伟雄的山水画创作

“冰雪”系列的写实与诗意——谈李伟雄的山水画创作

日月星辰、山川湖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自然万物是艺术家笔下重要的主题,中国艺术家千百年来持续地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进行描绘,融入了东方文化特有的心绪、意境、气韵和观念。

自然景观是审美客体,每位画家对自然的体悟不一,抒发的性灵多样,由此创造出气象万千的画境与画意。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多元主体将主观意趣和情感融入客体世界,从而创造和提炼出极为绚烂而丰富的审美面貌。

画家对钟情的自然物象不断流连、观摩,从四季轮转的自然风物到跨越地理的南北景致,在方寸内融合千头万绪,在笔墨间“物我两忘”,主客体在挥洒创造中浑然一体,由此以画为乐,凭画而寄。

冰雪、圣山与月光当代画家中有众多敢于尝试新题材、体现新观感的实践者,山水画家李伟雄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李伟雄对“冰雪”这一新课题饶有兴趣,为这些神奇的自然馈赠之物所折射出的神秘、圣洁又变幻莫测的特质“冰雪”系列的写实与诗意文/杨慧丹李伟雄/蓬莱纸本水墨45cm×69cm 2022年——谈李伟雄的山水画创作李伟雄/山月吟唱纸本水墨23cm×69cm2022年李伟雄/菁华浮梦纸本水墨23cm×69cm2022年李伟雄/银晖纸本水墨23cm×69cm2021年李伟雄/青映纸本水墨23cm×69cm2021年李伟雄/雪光霞影纸本水墨23cm×69cm2021年李伟雄/潮之一纸本水墨27cm×69cm2022年所吸引。

“冰雪”是自古以来中外文学史上常见的描述素材,例如明朝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有一简约描绘:“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是雪后第一眼所见的茫茫天地。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为故事情节走向或是结局的意象,留下弦外之音的无限遐想,此时无声而胜有声。

文学创作中的这种描写手法与国画实践产生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留白手法是山水画中独有的美学形式,指在画面上预留空白。

我的青绿山水画学习

我的青绿山水画学习

我的青绿山水画学习作者:***来源:《美术界》2020年第08期张志康/滑竿人纸本重彩65cm×46cm 2017年步入青绿山水画的殿堂,我是从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明代仇英的《上林图》这两幅作品开始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大学二年级正式学习山水画时有幸遇到了带我走进青绿山水画世界的人生导师——李月林先生。

在他的指导下,先后详细完整地临摹了这两幅具有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作品。

通过对这两幅作品系统全面地临摹学习,奠定了我对青绿山水画的审美基础。

这两幅作品对我的影响极大,《千里江山图》整体意境天水浩淼,江山无限,山水间房舍、栈道、寺观、行旅的人物、舟船、水口、瀑布精微具体。

一切似乎都是从自然中写生得来,但又不是简单地描绘复制自然,而是作者抓住了自然基本特点所提炼出来的高度概括与相对写实的胸中丘壑。

《上林图》以大青绿设色的山水为主,厚重恢弘的群山把巨幅画面连接成一个整体,严谨的经营位置,人物、建筑、车马、珍禽异兽无所不包,营造出一个辉煌壮阔的世界。

《千里江山图》里的房舍、人物、车马等只是作为点景出现,《上林图》里的人物、建筑、车马是作为主要内容的一部分参与在画面中的,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刻画细致生动。

两幅作品都以全景展现的方式来布局画面,色彩明亮纯粹,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故事场景都做到了既还原现实又高度概括,加上丰富动人的细节刻画,使画面典雅绚烂,整体给人一种“包括宇宙、总揽天人”的宏大气势,可谓“精工之极,又有士气”。

因此,我在进行写生实践时不再只局限于对单独的物象进行描绘,而是先走走看看,深入了解感受所到的地方。

观察理解山脉的结构走向,动植物的特点,建筑群如何分布以及主要的色彩关系。

对所有这些有个充分的整体把握,做到心中有象后再去具体写生,思路就是清晰的。

这时便可以根据自己画面意境的需要,移动着观看、在时间变化中观看,一步一景,把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在朝夕更替、阴晴雨雾中变化万千的青山绿水经营于画面里。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最全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2015-02-05 国历书画国历书画点上面蓝色小字加关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山水手卷设色布本 1897年作乘云注雨立轴设色纸本1922年作题识:乘云注雨。

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于京华。

钤印: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

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的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

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立轴己未(1919年)作雪溪高士图立轴1939年作龙山七子图立轴设色纸本 1874年作款识:龙山七子图。

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湖栗,茯根陈节暨馀也。

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

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

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以为点缀焉。

滨生弟璜并识。

钤印: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

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

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

《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仿古山水画鉴赏丨松风秋韵——画家李佩锦作品

仿古山水画鉴赏丨松风秋韵——画家李佩锦作品

仿古山水画鉴赏丨松风秋韵——画家李佩锦作品展开全文中国画与西画的不同之处在于意境及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在李佩锦的这幅《松风秋韵》山水画中,就充分展现出意境之美,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以深邃的目光朝向远方,目不企及都可以延伸其涵义。

这是中国画独有的,没有任何画种能与中国画媲美。

《松风秋韵》正是典型深远法的典范,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中美协李佩锦新品力作国画仿古山水画《松风秋韵》而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只把摄入镜头的如实照下来即可。

如深山里面的寺庙,如果按照西方焦点透视的方法,只能看到一个平面,可能就看不见深藏的寺庙,但是如果采用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的方法,所有的东西都能看到,都能入画,这是中国绘画的优点。

李佩锦的《松风秋韵》图所表现出来的,从远处看到的是山峦起伏,雾云朝朝,一弯江水飞动前行。

近处松涛阵阵,花丛争妍,山石平疏,大有散淡之味,给人以充满着激情的跳跃之感。

因此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观赏《松风秋韵》景物的比例都是给人以明快的感觉,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当然,西方绘画也有它的特点,因为当它采取了焦点透视之后,透视就会比较强烈,进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代绘画中,我们所强调的写生,往往大部分还是把中国古代写生观和西方写生观中有益的元素加以整合后形成的。

这种做法既有利,也有一定的弊端,关键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你想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表现什么样的内容,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方法去表现,要懂得取舍。

对当代很多画家来说,可选择的方法十分宽泛的,这种宽泛在丰富的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带来了混乱性和不统一性。

也就是说你的诱惑愈多,你的苦恼也会愈多。

纵观当代这些有为的画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在混乱面前能够坚定立场,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来进行。

正如李佩锦这样的山水画家,在她的创作中,是以她写生的足迹来进行的。

【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

【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

【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明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101.9 x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南宋-元画神品上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唐李思训御苑采莲图卷南宋画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藏唐李思训宫苑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作者款印。

此图绘崇山峻岭间殿阁亭榭林立,人物穿梭往来。

山水采用高远及深远的构图法,极尽岩岭幽缈之致。

岩石以粗笔勾廓,行笔富于变化;部分山体行笔简劲,以墨笔皴擦或覆以石青、石绿;长松古木皆精致地表现出其表面纹理及枝叶,杂树叶冠则以白粉、石绿及墨笔点画或涂染。

图中建筑、船只的描绘均未用界尺,但结构准确。

屋脊等处多覆以石青、石绿色,用以代表琉璃瓦,门窗则施以对比的朱红色。

此外,建筑、船只、山体轮廓以及山间云气等景物多在墨线基础上以金线勾描,部分山体直接以泥金皴点,水纹纯用金线勾成,使画面显得金碧辉煌。

全图将山野之间的逸趣与宫殿的富丽完美地结合,是一幅极富装饰趣味的山水楼阁画佳作。

此图原被认为代表了唐代李思训画派的艺术风格,但傅熹年先生通过对图中的种种名物制度及金碧山水画派的发展进行科学考证,认为此图的时代上限恐难超越南宋中期,且不能代表李思训父子的画风,很可能出于既不了解唐代宫苑之制、也未亲见宋代宫苑贵邸的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之手。

李思训(653一718)唐代书画家。

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

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

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

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

李邕碑称「云麾将军」。

工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犹劲。

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

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

047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黄玲玲笔墨山水里的侠骨柔情黄玲玲《进山采撷》 李天本/作《黄山烟云》 李天本/作面对一幅山水画,你仿佛正站在高处俯瞰着一个壮观的瀑布群,所有的水流汇集于此,从数个高低不同的狭长绝壁奔流而下,瀑布下杂树姿态各异,无不展示着恶劣环境下生命的顽强。

裸露的怪石嶙峋,深一处,浅一处,将原始森林的原始风貌展现无遗。

凑近画前,仿佛有细雨般的水雾扑面而来,有滚石惊雷由远而近,瀑布的奔涌欢腾,落地的畅快决绝,让人感觉不是在画作前,而是在某个名山大川,某个如挂壁似的瀑布前。

李天本的画作就有这种亲临感,他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苍劲细腻,壮美秀丽,雄浑博大,深厚雅致,笔墨酣畅淋漓,气韵赏心怡人。

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有上苍赐予他的引路人。

著名书画家魏启后先生曾给李天本多方指导。

中央美院李琦教授的讲座给李天本很多启发。

去年,他参加了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由著名山水画家张宝珠先生亲自授课的首届山水画高研班学习,得到了恩师的点拨和一些技巧的传授。

有了名家的指引,他的画作日渐娴熟老道。

技艺渐精,也要靠持之以恒,几十年来,李天本四处学习,光大学文凭就拿下了三个,他要撷取精华,为我所用。

生于泰山脚下的他,对大山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跋涉于山水间,挥毫泼墨宣纸之上。

一方桌,一摞纸,一点墨,一支笔,方寸之地写芳华,半生过往仍少年。

他激情永在,豪情万丈,落笔之时已成王侯。

军人的刚毅之气和在部队时习画的纯粹,就算是退伍多年,也初心不改。

他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笔墨048文学·艺术《名家名作》·品味《山间小溪》 李天本/作《山中访友》 李天本/作代替了钢枪,他要尽情书写祖国的壮美,用心呵护每一处景点。

他站在画作前构思,构图,造型,让万千丘壑藏于画作中。

他的画作,动与静,明与暗,冷与暖,立体的,写意的,都意味深远。

远峰,孤雁,苍松,流水,仿佛一气呵成。

高山黑石,浓雾薄云,绝壁上挺立的八角亭,孤立于世,与天相接。

源远流长聚宝盆山水画福禄寿喜财风水揭秘

源远流长聚宝盆山水画福禄寿喜财风水揭秘

源远流长聚宝盆山水画,福禄寿喜财风水揭秘源远流长确切地说是一组成语,具体出自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而源远流长中“源”又作①水流,始出处②来源,根源③探察本源,有源流:指水的本源和支流,比喻事物的历史悠久.也与“饮水思源”“开源节流”的“源”相当.而源远流长的“流”指江河的流水,不作“细水长流”的流(流动).后来源远流长常引作为山水画的提款,那么源远流长山水画谁画的好呢?李林宏老师不失为瑧佳选择!李林宏,男,职业画家,出生于广西桂林,进修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现为广西美术协会会员,桂林美术协会会员。

擅长山水画创作,出生于南方,画中也不缺少北方山水的恢弘大气,画风质朴自然,恢弘大气、野逸雄强,而又灵动不拘,体现出十足的才气和灵气。

这种才气和灵气往往与生俱来,是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国写意画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自信与天赋。

其笔下创作的《源远流长》山水画,将国画艺术和中国“福禄寿喜财”风水完美结合!聚宝盆C款李林宏新品国画山水画《源远流长》作品来源:易从网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李林宏用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天的万物复苏的美景,绿树红花,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意美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飞流而下的瀑布激起云雾,让本就如梦幻般的田园生活更显得诗意浓郁,九只祥鹤冲天起,岸上瑞鹿休闲栖,润色上拿捏准确,绿色本就能够使人视野开阔,山载德,君子当厚物载德,水为善,水利万物而不争,山水是人们一种都喜欢的对象,忘情山水,感悟自然,人们在自然山水面前才能得到最极致的放松。

山水画艺术与风水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山水画景物构成的观念和形式与风水理论,无论在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还是在选择和构建理想环境景观的价值标准和景物构成模式上,都有很多惊人的一致性,李林宏老师更是将风水完美融合在《源远流长》山水画中!“山”象征“福”:预示着福泽深厚,龙脉绵延“鹿”象征“禄”,预示着福禄长久,基业长青!“鹤”象征“寿”,预示着鹤寿延年,长寿之意!“云”象征“喜”:预示着喜气盈门,祥云瑞兆“水”象征“财”:预示着流水生财,宝潭聚财九只祥鹤冲天起,两只小鹿成双对!禄双全,鹤长寿!有言曰“山管人丁,水管财禄”,寓意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财运亨通。

北京名家李秀国简介

北京名家李秀国简介

北京名家李秀国简介
李秀国(1947年生),原籍山东滕州,北京市房山区妙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医学史学会会员,现代山水画大师,被誉为“妙峰山第一画家”。

李秀国自幼喜欢绘画,1964年考入河南省美术学校,师从山水画大师刘俊臣。

1972年,考取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山水画家陈士敏教授。

毕业后,李秀国在北京各大美术院校任教,并开始自己的创作之路。

李秀国的山水画风格独特,形神兼备,气势恢宏,运用墨色和皴法极为熟练,作品中常见山凤、云海、松柏等自然元素。

他的山水画作品历经多年的研究和创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多次在国内外美术展览上获奖和展出。

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人物画和花鸟画作品,同样精彩。

李秀国不仅是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化活动推广者,多次组织和参与国内外的山水画文化交流和艺术展览活动。

他在创作和传承山水画艺术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八怪包括:高翔、黄慎、金农、李方膺、李鱓、罗聘、汪士慎、郑板桥(郑燮)八人绘画作品。

我们首先来分享李鱓白描绘画作品。

李鱓(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

广西桂林的有名画家还真多,这位笔下山水太惊艳了

广西桂林的有名画家还真多,这位笔下山水太惊艳了

⼴西桂林的有名画家还真多,这位笔下⼭⽔太惊艳了当代画⼭⽔⽐较有名的画家李林宏,李林宏出⽣于中国⼭⽔甲天下的诞⽣地⼴西桂林,这⾥⼤⾃然⿁斧神⼯塑造的奇峰竞秀美轮美奂,也因此孕育出诸多如徐悲鸿、李宗仁等著名的⽂化名⼈。

李林宏的艺术之路也是始于这⽚⼟地。

李林宏与艺术的结缘⼗分巧合。

当时他所在的村⾥有⼀位前清进⼠,李林宏5岁的时候和朋友⼀起去那位⽼⼈家家玩,⽼⼈让⼏个⼩孩写⼏个⽑笔字看看,李林宏的字让⽼⼈眼前⼀亮,直夸他有天分,于是拿了⼀些字帖给李林宏让他练。

不成想,这居然成为李林宏未来⾛艺术道路的开始。

⼭⽔画最能反映⼈与⾃然的关系,⼤情怀的画家,其作品⽓象万千,畅朗豁然,笔墨灵动,飞荡雄逸,往往给观者以涤荡⾝⼼、淋漓痛快之感,画家李林宏的⼭⽔作品便属于此类,纳万象于笔底⽽⽣成⾼浑显秀、峻⾻清虚的⽔韵⼭⽔世界。

这时候他笔下的⼭⽔已不再是具体的某⼭某⽔,⽽是胸中之丘壑,是精神家园⾥的⼭⽔意象。

李林宏⼭⽔画《⼭居幽赏⼊秋多处处丹枫映黛螺》李林宏⽼师与那些只⼀味地从画谱中研习⼭⽔画的画家不同,他的⼭⽔画更多是从写⽣和感悟真⼭真⽔中获取灵感和营养的,并经过长时间积累、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了⾃家风貌。

这也就决定了他的画作较少受传统⼭⽔的套路与程式,⽽更接近真实的⼭⽔脉象与⽓息。

当然,他并⾮真远离了传统,只是取法传统的⽅式与⼀般画家有所不同罢了。

尤其是其笔下的长城⼭⽔画!中国魂万⾥长城李林宏新品⽃⽅画《万⾥雄风》长城在中国⼈⼼⽬中的地位,推崇到极致!为了将长城完美地展现在这极为有限的⽃⽅尺⼨空间内,李林宏在构图时,节奏必须要规划清晰,还要掌握好长城的起承转合点。

在创作长城⼭⽔画时,为了更客观全⾯地展现长城之美,李林宏⽤了两个⽉重⾛长城获取最新灵感。

从辽宁丹东虎⼭长城到⽢肃嘉峪关,⾏程数千公⾥,横跨9个省、市、⾃治区,对长城进⾏实地考察,现场画了100多张写⽣稿。

采⽤了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

运⽤这种⽅法,李林宏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着观察被画物体。

丹青难写是精神塞外艺苑绽绮葩

丹青难写是精神塞外艺苑绽绮葩

古人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1月14日中午,我从张家口南站乘上L7748次开往北京西站的火车刚刚落座,便看到对面座位上的一个女孩子,从挎包里掏出一本《素描》之书在专心致志地阅读着。

少顷,我问了她一句:“姑娘,你是河北张家口艺术高中的学生吧?”“是啊。

您怎么知道?请问您是……”“昨天上午采访你们高中李校长时,我见过他主编的《素描》这本书。

”我开门见山地回答了那个女孩子。

透过一滴水可以看见太阳。

女孩惜时如金般地抓住乘车之间隙去攻读专业教材,不仅说明她学习用功,猎知心切,更说明张市二中学风扎实,彰显了该校“教与学”的严谨、求实、拼搏、向上的良好风尚、氛围和底蕴之功。

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复兴的伟大事业。

而学校,则是师者施教之大舞台。

而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三个阶段又都属于基础教育。

如若在高中三年的基础教育之中设置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专业授课和教学计划,实乃为打破常规和创新之举!2008年张家口市第二中学则抢占了先机,捷足先登了第一步!这一步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尝试,但却承受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成功了,皆大欢喜;夭折了,则无言以对!而实践与经验证明:张家口市张家口市第二中学暨河北张家口艺术高中校长李金山丹青难写是精神塞外艺苑绽绮葩本刊记者/秦泰东 特约记者/任海富/柳金梅张家口市第二中学暨河北张家口艺术高中擅长教育管理,精通绘画艺术,胸怀全局、放眼未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经典校长李金山与其和衷共济拼搏向上之执教师友和奋发争气的弟子们。

本栏目冠名英皇星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文化C ultureEducation 学堂. All Rights Reserved.二中实施高中超常规特色教育改革的大略方针(艺术高中)是高明、正确、独树一帜和十分可取的决策之举!……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茵的!”问花哪得艳如许?惟有绿叶衬托之。

当代出色画家李林宏山水画

当代出色画家李林宏山水画

当代出色画家李林宏山水画
?
?
李林宏当代一位出色的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向我们展示了最为朴实的自然之美,国画山水画,“万物初生一点水,水为用大矣哉”。

自古以来,“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道祖老子就曾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将水比作最高的境界,水可刚可柔,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在绘画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观李林宏的山水画作品,有一种自然的质朴从画中向观者传达,没有艳丽的色泽,没有华丽的技法,只有最朴实的自然之美。

可以说看他的画,是一种好似身处自然的享受。

生机盎然的翠枝,再加上一汪清泉,将各个景物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无论画面的构图或是韵味都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人与自然从来不是相互敌对,或者相互敬畏的关系,而是如同孩子与母亲,需要的是互相理解与包容。

李林宏让自己的
艺术融入自然,或者说让自然融入自己的艺术当中,从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将自然界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他对绘画艺术的理解也完全寄托在那颗向往、热爱自然的心之中,所以他才能达到如今这样绘画大家的高度。

明代末期张宏三十六幅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三十六幅绘画赏析

明代末期张宏三十六幅绘画赏析明代中叶以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的人物画家,戴进、吴伟、唐寅、仇英等都兼善人物。

明代后期,人物画的成就要高一些,也出现了较重要的人物画家。

最著名的有八大山人、曾鲸、陈洪绶、丁云鹏、董其昌、徐渭、张宏、崔子忠等。

这里我们介绍张宏绘画作品。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绘画大师。

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

他的山水画以石面皴染结合为特色,乃明末吴门画坛之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明画录》记载)。

他主要宗法沈周、文徵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

张宏平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注重外师造化,汲取绘画养分,藉以开拓创作视野和体悟艺术真谛。

所作人物画,线条疏朗,形神俱佳,散聚得宜,皆具天然逸趣。

传世作品有:《栖霞山图》《句曲松风图》《浮岚暖翠图》《止园图》《青绿山水图》《西山爽气图》《华子冈图》《兰亭雅集图》《琳宫晴雪图》《越中十景册》《蜀葵图》《击缶图》《秋塘戏鹅图》《金山胜概图》《越中十景册2》《村径柴门图》《牧牛图卷》《史记君臣故事图》《山居雪景图》《袖里奇峰》《仿古山水册》《仿李唐幽溪书屋图》《古木寒鸦图》《灵岩积雪》《山水四屏》《吴中胜览》《幽山访友》《布袋罗汉图》《函关紫气图卷》《延陵挂剑图》《浮岚暖翠图》《山塘短棹图》《阊门舟阻图》《松下闲话图长卷》《山水图》《杂技游戏图》等。

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过一幅《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

明代末期张宏《栖霞山图》赏析《栖霞山图》,明代1634年,张宏,纸本设色,立轴,纵341.9厘米,横101.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栖霞山图》描绘的是南京近郊的风景名胜“栖霞山”,本画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

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

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

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

各体俱备的唐代山水画摘要:唐代是山水画走向成熟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繁荣局面。

但总体说来唐代的山水画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李思训和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煌的风格。

另一派是唐代兴起的山水画—水墨山水,代表人物有王维、张璪、王墨,这一流派被后世称作“南宗山水”画。

关键词:唐代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和昌盛。

而且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赋予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

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不同的风格也相继出现。

一、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画李思训(651—716),唐代画家,字建,唐朝宗室。

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

武则天时弃官潜匿,到中宗时出任宗正卿,以后任益州长史,玄宗开元初年,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他一家五人,均善丹青,而以李思训父子成就最大,父子二个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

所以人称他们为“大、小李将军”。

李思训善画山水树石,受展子虔影响很深,画法笔格遒劲、工细巧整、其取材有一些魏晋以来山水画中求仙访道的道家思想。

唐玄宗还表扬他“所画掩障,夜闻水声”,可见他的画在表现上是极富真实感的。

李思训画山石多用“小斧劈皴”《绘事发微》上记载说:“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

”李还善于用大青绿着色,在用苦绿、螺青皴染。

树叶则用双勾,填色用石青、石绿。

有时也用金粉勾线或涂染,使画面上出现一种金碧辉煌的气派。

李思训的画体现了盛唐艺术的辉煌气象,形成金碧辉映的艺术特色。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

现存李思训的作品有《江帆楼阁图》和《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画史亦称小李将军,在画法上他继承了父亲的青绿山水,并在用笔和设色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他首创海景山水。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松石紫藤图242.2x120.3cm 上海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之李鱓作品精赏李鱓(1686-1756),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

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

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中,李鱓成名最早,而且是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

他入宫后曾奉旨随蒋廷锡学工笔设色花卉,罢官回到扬州之后又转学著名画家高其佩放纵一路的画风,流寓扬州期间,又学石涛豪爽放纵的新颖技法,终于融会诸家,形成自家风格。

因此李鱓的笔下既有明代浙派花鸟画的传统根底,又受到清代宫廷工笔花鸟和民间豪放花鸟画风的影响。

他的作品既讲求造形构图,又讲求色墨的有机融合,这种绘画风格被后来的海派画家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继承,可以说,李觯堪称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作用的画家。

蔷薇芭蕉图轴229.5x52cm 杭州博物馆藏画面左侧一丛芭蕉拔地而起,高舒垂荫。

如盖的绿荫下几株蔷薇略隐还现,露出粉白微红的笑靥。

整幅画于恬静中蕴趣味,大笔中见精巧,体现李鱓集取优长的绘画风格。

配合右上率意的题款:“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映绿芭蕉。

懊道人。

”给人以释然物外的精神享受。

蔷薇图轴118x46.5cm 扬州博物馆藏此件《蔷薇图》是李鱓46岁时所作,枝干穿插交错,叶片双勾,花朵以没骨设色与勾花设色并用。

是其小写意画风的代表作,与后期纵横驰骋的画风迥异。

左下题七言绝句一首“棘手何妨刺在枝,娇魂冷蕊堕青丝。

为渠两种春风艳,写到残霞月上时。

雍正九年七月,秋已将中,暑犹未退,习静禅林,客散瀹茗写此。

复堂李鱓”。

土墙蝶花图115x59.5cm 南京博物院藏《土墙蝶花图》以较大篇幅描写春季江南雨后的农家实景:衰敝的土墙在春雨过后饱含水分,露出砖石,墙头一片蝴蝶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齐集墙头,如一片紫云掩映。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写意与意境___

浅谈陶瓷山水画的写意与意境___

30浅谈陶瓷山水画的写意与意境李善华(景德镇市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在中国画界或者说在陶瓷三大画种行当里,人们一般称人物画为传神,翎毛(花鸟)画为写实,山水画为写意。

因为各自表现的对象不同,人物画重神态,花鸟画重情趣,山水画重意境。

在构图上,人物与翎毛画以近景特写、折技手法居多,即便有背景,主景一般也是放在近景的位置上。

相对而言,山水画由于境广景深,空间范围大,有平远、高远、深远三种透视景区,主景不一定是放在近景上。

而中、高、远、深之景不可能如近景之物,看得较为清晰,用肉眼看只是大致一些形象。

并且,不同的天气、季节、昼夜、晨昏还有不同的差异,写其意也势在必然。

因此,中国山水画乃至陶瓷山水画作者往往需要采取一些意象的方法即写意的手法,而这个意象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还须通过自然、含蓄、精练的笔墨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更加典型概括地表达景象的本质特征。

如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在其山水画中,画中国南方山石、林木、溪流,运用许多看似杂乱、不规则的多种点线面的笔触和浓、重、厚、密等墨色,其实极其形象地表现了江南丘陵山区郁郁葱葱,草木华滋及不同空间和气象的自然景观。

当然,三大画种里面都有工笔、兼工带写、写意等画法,但行话里归纳的各自典型的特点,尤其山水画的特点,还是具有经典性和象征性。

中国山水画及陶瓷山水画的写意性,是作者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寄兴,表达一种意趣,一种意境,这是写意的出发点,也是终点。

它的写意性应包括从工笔、兼工带写至写意的多种画法,而多种画法都是为表达意境而相应采取的不同形式和方法。

而写意的画法,顾名思义,它更接近于写意,它具有不同程度的随机、随意和发挥性,但山水画不管是哪种画法,它的最大属性即关键之点是,是否强调写意、突出意境,这恐怕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目标。

意境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作品中有了意境,才能打动观众、征服观众,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发挥想象的空间,得到精神的享受和感染。

一件寓含意境的陶瓷山水画艺术品,自然不仅反映了作者创作之后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而也一直体现了贯穿于作者整个创作之前的积淀和创作过程中的始末。

晚清画家李宝章《临安山色图》考释

晚清画家李宝章《临安山色图》考释

78引言作为南宋都城的千年古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是“宋韵文化”流传千年的重要承载地,其繁荣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历代画家的关注,留下了诸多描绘临安的名作。

清初画家王翚(1632—1717)65岁所作的《临安山色》(图1)长卷当为描绘临安山水的重要画作。

此作纵34.5厘米、横365厘米,以元人笔法表现了临安山水,将临安山水的奇秀尽收画卷。

该作绘于丙子(1696)秋,卷首由乾隆时期大学士钱大昕篆书题写“临安山色”,卷尾由乾隆帝堂兄弘旿写跋,足见该作品受到朝廷的重视与赞誉。

王翚另作有《仿巨然临安山色图》(图2),作品以巨然笔法绘就,树石多呈赭石色,应为秋景。

该作画幅虽小,但不失为一幅表现临安秋色的精品。

与李宝章同时代的画家周梓,在1906年也创作了一件《临安山色》(图3),该作以董、巨笔法绘就,采用了与王翚同样的长卷形制。

李宝章在王翚《临安山色》以篆书题写画题、以平远为主要表现手法、以长卷为呈现形制的基础上传承古法,自出新意,创作了《临安山色图》(图4)。

一、李宝章及其《临安山色图》李宝章(1849—1928),字穀宜,一字谷伊,号斐园,晚号待盦老人,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举人,官至浙江候补道。

工诗词善书画,人称“诗书画三绝”。

清亡后,李宝章隐居苏州,诗画自娱,与俞樾、曹允源等酬唱往还,著有《待盦题画诗存》《谷遗诗存》《斐园诗存》《斐园诗余》《谷遗诗余》《待盦诗存》《谷遗诗草》等,事迹详见《清代朱卷集成》之“李宝章履历”、《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

[1]40李宝章《临安山色图》画心部分纵39.5厘米、横246.5厘米,引首有篆书大字题写的画题,卷中、卷尾有诸家题诗作跋,尽显鉴藏接递之风雅,总体规模虽比不上王翚的《临安山色》,但气象宏达,别有一番境界。

该作是李宝章游历临安后而作,为纪游山水画。

李宝章在全卷题跋最后也提到了王翚所画《临安山色》,足见他对王翚作品的了解,以及对临安山水图像谱系的熟悉。

李金山花鸟画欣赏

李金山花鸟画欣赏

李金山,号伏牛山樵、鉴腾山房主人,祖籍洛阳,1963年生,幼承家学,读书、练字、习画数十年笔耕不辍,山水画,彰显北方山峦之雄魂与博大,以巨幅山水见长。

花鸟画崇尚"大花鸟精神
兰竹菊,写意牡丹,山簧野卉、五谷疏果,信手拈来,田园诗话,旧梦乡愁。

突出成就是将玉米作为中国画主
其作品及传略被收录发表于《美术》、《中国美术家选集》、《中国艺术博览与收藏指南》等志书和专业杂志中。

并常年刊登于《中国美术协会网》、《中国网络美术馆》、《中国国家书画网》、《文化中国》等数百家大型专业艺术网站。

参与并支持民政部紧急救援、抗震救灾、文物保护、黄河文化传播工程、世界华人运动会等国家重大社会公益活动,享有普遍赞誉。

其书画作品被悬挂与中央党校、民政部、国电集团、总参、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等部门厅堂馆舍,被重要领导和国内外高端人士、专业部门及收藏界人士收藏。

被中国国学工程院、中国教科文事业促进会、中国艺术家协会等部门联合授予:中国国学书画艺术家奖。

李金山先生水墨山水册页欣赏

李金山先生水墨山水册页欣赏

李金山先生水墨山水册页欣赏
李金山先生水墨山水册页欣赏
来源/老黄牛0813的收藏复制·编辑/塞上齐翁
诗韵雅集册页
诗韵雅集
翠微几重堪诗画-烟云万壑入襟
翠微几重可诗画-烟云万壑入襟
《故园》
断壁柴扉半蔽掩,幽篁野花信庭开。

叶久未扫忙列坐,笑问仙家何处来。

《故园秋趣》
《故园雨霁图》
《鸡犬相闻不相识-白云为伴竹为》《船家酒罢顺风去家书只送洛阳城》《家住伊水畔红霞上枝头》
家住伊水畔,红霞上枝头。

山高客少至,梦里白云乡。

悠然神仙地,山中日月长。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山中岁月》
老友经年未出山,恐已尽失故人颜。

鸡犬相闻不相识,云竹为邻石为伴。

《山中岁月长-不觉又一秋》
《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勃诗意》
《夏阴图》
《烟云万壑入襟怀》
《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附局部大图)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金山山水画欣赏
李金山山水画欣赏
李金山画语:关于“功夫在画外”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以意定形,以意驱形,其独具的文学性、抒情性,以大观小,空灵的禅宗思想,博大精深的道法自然,深远的人文关怀,意冥玄化、纯任自然的创造。

这种烟波风月、平淡虚旷、萧条淡漠的境界是任何艺术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这就要求中国画不光要具有书法和绘画本身的艺术内涵,更不可缺或缺的与之相关的很多文化的滋养和支撑。

诗词文赋、儒释道诸多传统哲学思想,和高度发达的思维体系、洞察能力,高度的人本理念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都直接影响着作品本身品味、意境、思想内涵、艺术感染力等诸多因素。

这就要求创作者的人格、学养、心性、智慧全方位的积累达到相当程度,在创作的一瞬间集中赋予作品。

我从来就是把书法与文学视为画内的功课来做的,而且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涉猎戏曲、摄影、哲学等等,尽可能的开阔思路,博采众长。

我的书画作品,尽量题自己的诗文,在作
画的时候诗文已经成竹在胸,画毕则题于其上。

总之,中国书画,是生存于悠悠华夏八千年文明的丰厚土地上的一朵鲜艳的奇葩,书内书外,互为一体,画内画外,内外兼修,才能融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体系中。

从古至今,那些书画艺术大家,都是诗文书画、金石篆刻样样精通,王维、苏轼、赵孟頫、郑板桥、等等历史人物,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启功等等这些现当代大家都是如此,他们不仅是书画艺术大家,更是内外兼修的国学大师。

可见,对一个画家来说,除了画面语言表现技法外,书法、诗词、文学、哲学以及人格、学养、心性、智慧的修为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然,你的绘画作品也就成了索然无味的符号堆砌。

在这一点上,我对自己是非常苛求的,自断其后路,逼着自己向更高的要求迈进。

李金山画语:关于“风格与境界”
关于风格与境界,这个词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但真探其精髓的能有几人呢?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浅谈一些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谈到风格与境界,可以把它分开来讲,但从某种意义上又是密不可分的。

艺术风格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人们不自觉的自
然流露,它带有必然性。

童稚有童稚的风格,初学有初学的风格,不同人有不同人的风格,这样的风格不是主观追求的结果,而是受客观条件制约下自然形成的状态,是一种只能这样的风格,这种风格往往带有极强的个性特征,但是它缺乏稳定性,作者会随时间的推移及知识与阅历的丰富而改变或消失,象太阳系里的小行星。

而另一种风格是艺术家自觉探索创造的产物,它是出于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审美趣味及创新抱负等主观因素的驱使,能动地对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索,是革新与开拓的结果,达到这个结果必先入法、出法、无法才能有最淳朴最感人的风格,有了返朴归真的风格才有不重风格的风格,这是一个崎岖而漫长的过程。

艺术境界更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境界的形成是多维的,而不是二维与三维的表象思维。

古人将其分为物境、情境、意境。

境界的思维应是空灵的思维,思想必先达到一种虚静、无为、无我的境地,无极而太极,从有为、有物、有我到无为、无物、无我,所谓物我两忘,世界万物皆有所感皆有所悟,这是人生之大境界,非常人所能企及,这种境界并非是一些浅薄之士所理解的那样,总是与古人唱反调,与传统、与“中心”做对立,你上我下、你左我右、无病呻吟,倡想“边缘”一味的狂怪。

无疑艺术是残缺的,亦如人生,我们不能否定多元化的存在,但艺术家决不能缺少对内美的追求,对生活
的体验,如文学、音乐、武术,舞蹈等等。

自然生活中的艺术语言是相通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是真、善、美提炼归纳集中体现的结果,是通过笔墨形式的载体达到我们精神世界第二自然的过程。

白石先生讲“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取一而明千万,明一而舍万千(潘天寿)。

可见易繁不易简、平和、简净才是艺术的至高境界。

如上所述,我认为先有其自然风格,再有后学之风格,只有内在高深的精神修为才可能达到自然、虚途、无为之大境界。

自然纷繁的世界在历史长河里留下的闪光的只有思想与精神,这将是永恒的。

步云樵居
访友图
伏牛山樵居图
山中岁月
秋雨故园
秋雨空濛
山中访客
步云觅诗图
步云樵居图
步云图
东来紫气
姑苏城外寒山寺故园清音
鸡犬相闻不相识空谷鸣泉图
樵居
秋雨
山中访友探幽图田园诗画万壑烟云西山钟声祥山紫气一帘碧山伊水金秋洢水如歌幽居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