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简史

合集下载

统计学发展演变之近代统计学的形成

统计学发展演变之近代统计学的形成

统计学发展演变之近代统计学的形成统计学是随着统计的产生而产生的,而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夏禹时代(公元前两千多年)就有了人口数量的记载;为了赋税、徭役和兵役的需要,历代都有田亩和户口等等纪录。

统计学按统计方法及特征的历史演变顺序,一般可将统计学的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典统计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近代统计学的形成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现代统计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初到现在)。

下面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修班老师带你详细学习和了解统计学的第二个阶段:近代统计学的形成时期。

近代统计学产生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近代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建设和完善统计学的理论体系,并逐渐形成了以随机现象的推断统计为主要内容的数理统计学和以传统的政治经济现象描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统计学两大学派。

1.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许多国家中已经成熟,机械唯物论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已否定了所谓的神的秩序,证实了世界存在着自然规律,这为数理统计的建立创造了充分条件。

比利时的凯特勒博士(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etelet,1796-1874)深受拉普拉斯影响,在其《社会物理学》中将概率论引入统计学。

认为概率论是适于政治及道德科学中以观察与计数为基础的方法。

他以此方法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进行观察,并认为要促进科学的发展,就必须更多的应用数学。

他的统计学著作有56种之多,按其贡献可以认为他是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近代统计学的先驱,也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奠基人;同时,他还是第一届国际统计会议(1853年)的招集人,因此,他被称之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2.社会统计学派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

因德国的资本主义产生较晚,所以为之服务的社会统计学派,较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晚了近半个世纪。

但由于当时数理统计学尚未充分发展,社会统计学派便在欧洲大陆占有优势地位,并向世界各国广泛传播。

统计法的历史沿革

统计法的历史沿革

统计法的历史沿革统计法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

它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

古代的统计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人口、土地、财富等数据进行统计,用于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例如,古埃及法老在统治期间对土地进行测量,记录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以便进行合理的税收和资源分配。

在中国,古代统计法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古代经学家孔子就提出了“亲之则诚,诚则明,明则诚,诚则动,动则变,变则化”的观点,强调了观察和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随后,统计法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和人口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到了18世纪,统计法开始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

当时的欧洲国家面临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指导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统计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许多统计学家开始提出了各种统计方法和理论。

19世纪是统计法发展的关键时期。

英国的统计学家奈特在这一时期提出了统计抽样的概念和方法,为后来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法国的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个时期,统计学开始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

统计学家们不断提出新的统计模型和方法,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数据的产生和应用给统计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统计学家们需要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术,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统计法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古代,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从古代的统计到现代的统计学,统计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统计学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统计学的发展历史

统计学的发展历史

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从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大致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1)古典统计学时期。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统计学的萌芽时期,当时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2)近代统计学时期。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期,主要是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3)现代统计学时期。

20世纪迄今的统计学发展时期,数理统计学发展的主流从描述统计学转向推断统计学。

统计发展史标明,统计学是从设置指标研究现象的数量变化开始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践需要,统计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它的作用与功能已从描述事物现状、反映事物规律向抽样推断、预测未来变化的方向发展。

统计学发展概述由于人类的统计实践是随着计数活动而产生的,因此,统计发展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也就是距今有5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但是,能使人类的统计实践上升到理论上予以概括总结的程度,即开始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统计学,却是近代的事情,距今只有300余年的短暂历史。

统计学发展的概貌,大致可划分为古典记录统计学、近代描述统计学和现代推断统计学三种形态。

古典记录统计学拉普拉斯的主要贡献深入了“概率论”的研究推广了“概率论”在统计中的应用明确了“统计学”的大数法则进行了“大样本”的统计高斯的主要贡献建立最小二乘法发现高斯分布近代描述统计学高尔顿的主要贡献初创生物统计学对统计学的贡献:提出“平均数离差法则”、论述“相关”的统计意义、提出“回归”概念皮尔森的主要贡献变异数据的处理。

首创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曲线的选配。

利用相对“斜率”的方法得到12种分布函数型,包括正态分布、矩形分布和U型分布等。

卡方检验的提出。

回归于相关的发展现代推断统计学哥赛特的t检验与小样本思想1908年,哥赛特首次以“学生”的笔名在<生物计量学>杂志上发表了“平均数的概率误差”。

由于这篇文章提供了“学生t检验”的基础,为此,许多科学家把1908年看做是统计推断理论的里程碑。

统计学历史

统计学历史

统计学历史1.起源与发展统计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已经开始收集并整理数据,尝试理解并预测社会和自然现象。

在古代,统计学最初用于人口普查、土地测量和商业计算。

然而,统计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真正的起源和发展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当时欧洲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变。

在这个时期,政府开始更多地依赖数据来制定政策,而商业界也开始利用数据来理解市场需求和预测市场趋势。

这个时期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2.理论与方法随着统计学的发展,各种理论和方法也相继出现。

从最初描述性统计学的概念,例如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等,到后来更复杂的方法如回归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统计学的发展。

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为统计学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应用的扩展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科学中,统计学被用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分布和趋势,如人口统计学、社会调查等。

在医学中,统计学被用于研究疾病的分布和预测,以及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在商业中,统计学被用于市场调研、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等。

此外,统计学还在物理、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4.中国统计学的发展在中国,统计学的历史虽然较短,但发展迅速。

中国统计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学习西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解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统计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如今,中国的统计学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一些特定领域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5.国际统计学的发展国际统计学的发展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20世纪初,国际统计学主要是在欧洲和北美地区发展,当时的统计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完善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自己的统计学研究和应用。

例如,在亚洲的日本、印度和中国等地,统计学的应用和发展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中国统计学历史

中国统计学历史

中国统计学历史中国的统计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正式的统计学方法在现代化过程中才开始出现。

以下是关于中国统计学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发展。

1. 古代统计方法古代统计法主要以临时或周期性的人口普查为主,以测量和管理土地和财富为目的。

这样的普查并没有引导社会科学的发展,因为没有理论框架来解释普查数据。

2. 中国近代统计学的起源在1860年代,清政府开始注意到统计学在现代化国家的作用,并设立“从政堂”来统计资料,并且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引进了欧洲的统计知识。

在20世纪初,中国的统计学家也开始发表关于农村、人口和一些工业统计方面的文章。

3. 宪政时期的统计学宪政时期(1912-1949)是中国统计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开始了更加有组织和系统的统计工作。

政府成立了全国性的统计机构,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自己的统计工作。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统计工作得到巨大的推进。

国家统计工作日益完善,统计法规、统计制度和相关软件的开发日趋成熟。

公共安全、环境、文化、旅游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统计逐步得到了更加细致的统计工作。

中国现代统计学的新趋势已经出现。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更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

统计方法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新的趋势包括使用更多的大数据分析、引入智能科技和使用更多的机器学习算法等。

总的来说,中国的统计学历史经历了从最简单的人口普查到现代化的统计体系的发展过程,并在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全球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统计学也将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并展示一种现代化且有影响力的前景。

简述统计发展的历程

简述统计发展的历程

简述统计发展的历程统计是一门应用数学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统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简述统计发展的历程。

古代统计:起源与应用统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人口普查和土地调查。

在古代,人们经常进行人口普查,统计人口数量和分布情况。

同时,土地调查也是古代统计的重要内容,通过统计土地的面积和利用情况,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状况。

这些统计数据对于统治者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统计的奠基者:高斯与拉普拉斯现代统计学的奠基者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高斯和拉普拉斯。

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提出了正态分布和最小二乘法等重要概念和方法,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拉普拉斯则在概率论和统计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拉普拉斯变换和最大似然估计等概念,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19世纪是统计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统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建立起来。

在这一时期,统计学家们开始研究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

例如,皮尔逊提出了相关系数和卡方检验等概念,费歇尔提出了方差分析和随机化实验设计等方法。

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提出,为统计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20世纪是统计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在医学领域,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在经济学领域,统计学被用于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在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也被广泛应用于民意调查和社会调查,为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帮助。

统计学的发展与技术进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大规模数据的分析成为可能,统计学家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

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

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使用数学和统计原理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从而对各种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的历史发展,详细探讨统计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 古代统计学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例如,古代中国的黄帝内经中就包含了对人群体质的统计分析,为后世的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另外,古代埃及和巴比伦也培养了一些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技术。

2. 统计学的现代起源统计学的现代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正是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关注经济和人口的统计数据,并意识到这些数据对社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性。

1654年,约翰·格劳恩沃尔德在《观察论》中首次提出了一些现代统计学的概念,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完善。

3.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渗透到各个学科和行业。

在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被用于研究人口、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帮助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在自然科学领域,统计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科学家通过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得出结论。

此外,统计学在医学、工程、金融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4. 统计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统计学将需要适应和应用新兴技术,例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其次,统计学将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共同解决复杂的问题。

此外,统计学还应注重数据伦理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合法和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数据分析和解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统计学的起源可以从17世纪开始。

统计学在各个学科和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统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管理的需要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简单的计数活动孕育着统计的萌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到了奴隶社会以后,奴隶制国家组织的人口、财富和军事统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统计被认为是维护阶级统治、兴邦安国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统计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父系氏族公社的伏羲时代,劳动人民在长期测量土地、清点人口、牲畜和观测天象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九九乘法口诀。

到夏禹时期,人们已经能够运用“准绳”、“规矩”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如《后汉书》记载:“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 ,那时(公元前2200 年)人口数为13553923 人。

到了商代,人们就能够对社会资源和劳动成果进行一般的算术计算了。

西周时期,建立了统计报告制度,称日报为“日成”,月报为“月要”,年报为“岁会”。

秦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上计”报告制度。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中国的户籍统计和田亩统计都有很大的发展,不论是统计方法、统计制度还是统计组织,都在世界上居于先进水平。

在国外,统计活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埃及在公元前27 世纪,为了建造金字塔和大型农业灌溉系统,曾进行过全国人口和财产调查。

比如3500 年前,一个埃及王朝记载一次战役所俘获的战果:人员12 万、牛40 万头、羊142.2 万头。

大约公元前6 世纪,罗马帝国就以国势调查作为治理国家的手段,规定每五年进行一次人口、土地、牲畜、家奴的调查,并以财产总额作为划分贫富等级以及征丁课税的依据。

资本主义以前的统计活动,多半是在赋税、征兵工作中进行的,深深地打下了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由于自然经济封建割据的束缚,统计的范围、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都是比较落后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上确立以后,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大大促进了统计活动的发展,为统计科学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统计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可以从20世纪初开始说起。

在20世纪初,中国以对外贸易和人民生活为主要统计内容,较早开始了统计工作。

但是,由于种种缘由,当时的统计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统计人员水平不高。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统计工作,并在统计机构建立及人员培养上投入大量资源。

1952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开始系统化和科学化,统计工作者也逐渐增多。

此后,中国的统计学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产生了一批杰出的统计学家,如龚自珍、胡敦欣等。

20世纪6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统计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为反抗活动,绝大多数在职的统计学家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农村,多年不能行使职务。

但1970年代末,中国的开放和改革浪潮掀起,统计学也得以重新发展。

目前,中国的统计工作已经得到了质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发布和数据质量得到了广泛表扬。

中国的统计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总之,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经历了起起伏伏,但尽管遭遇了多少劫难和挑战,中国的统计学研究和实践坚定地得到了推进和发展。

中国计数的发展史

中国计数的发展史

中国计数的发展史中国的计数方式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的演变。

从最早的原始计数方式到现代化的计数体系,中国的计数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 原始计数阶段在原始社会,中国人采用的是最简单的计数方式,一般使用手指和脚趾来计数。

这种方式又称为“指计”,以十为基数。

在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关于“指计”的记载,如《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以十指计,曰‘指’”的描述。

2. 古代计数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计数体系,即十进制计数。

这种计数方式以十为基数,使用十进制数字,即0、1、2、3、4、5、6、7、8、9。

这一计数体系在古代的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九章算术》就是使用这种计数体系进行数学运算和问题解答的。

3. 进一法和舍一法在古代的计数体系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计数方式,即进一法和舍一法。

进一法是指在计数中,当计数物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进一位,增加一倍。

舍一法则是指当计数物数量不足时,就舍去一部分,以简化计数。

这种计数方式在古代商业交易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商人们提供了便利。

4. 儒家思想对计数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计数也不例外。

儒家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伦理,对计数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要求。

儒家认为计数应该以十进制为基础,并且要注重整体性和秩序性。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使得十进制计数方式成为主流。

5. 现代化计数体系的建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在19世纪末开始引进西方的计数体系。

这种体系以十进制为基础,使用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并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计数单位。

这种计数体系的引入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和合作。

6. 现代计数技术的应用在现代社会,计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工商业还是科学研究,计数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中国在计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中,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制造和技术创新国家之一。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它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统计学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统计学,并开始了解和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但是,由于当时的教育和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统计学的发展相对滞后。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统计学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机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建立统一的国家统计体系,并制定了统计法规。

国家统计局成立于1952年,负责统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为中国的统计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后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中国的统计学开始引入国外的经验和理论,加强与国际统计组织的合作和交流。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统计学在经济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的统计学家开始研究和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9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统计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学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统计学家开始研究和开展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等新兴领域的研究,推动了统计学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统计学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也逐渐崭露头角。

中国的统计学家积极参与国际统计学大会、研讨会和期刊的编委工作,与国际统计学界保持紧密联系和合作。

同时,中国的统计学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统计学人才。

当代中国的统计学历史充满了辛勤努力和坎坷发展。

从最初的起步阶段到现在的成熟发展阶段,中国的统计学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中国的统计学必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统计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统计学的发展过程我国统计学的发展过程统计学是现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帮助我们了解社会和经济现象的一门科学。

在我国,统计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古代统计学时期(公元前1100年-1840年)古代统计学时期的标志是“诸侯统计”,也称“国家统计”,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的管理和掌握国家的财务状况。

这个时期的统计学方法非常简单,通常是通过查阅人口册、土地册、农田育秧册等资料,从中搜集各种数据。

但是由于手工智能以及数据管理方式受限,统计学的进展十分缓慢。

2、近代统计学时期(1840年-1949年)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逐渐进入近代化的道路,统计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期的统计学主要是依据国外的经验进行实践,以技术性的手段优化数据管理。

民国时期,在统计法的指引下,统计家们采用了手抄式材料的处理方式,利用机制进行繁复的算术、数据分析,并常常需要用图表来传达他们的发现。

1949年以后,统计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速度显著提高,中国经济建设面临的诸多困难,需要进行高效、准确的数据计算,以提高决策水平。

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各部门中设立了专业统计机构,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数据分析水平越来越高。

3、现代统计学时期(1949年至今)现代统计学时期标志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

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采集和分析方式更加科学化,全国各地的统计系统日益趋于规范和精细化。

此外,一个荣耀的里程碑是197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性的统计学会——中国统计学会,这标志着中国统计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科目。

中国统计学会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走向国际化,也树立了统计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总的来说,中国统计学从青涩的技术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科学,为我国政府和经济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

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从中得出结论和预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风雨,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统计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统计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

1902年,清政府成立了“统计局”,开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行统计。

但由于当时的统计方法和技术不够先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了一批具有统计学背景的学者,如冯友兰、胡适等人,他们开始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并在教育和学术界推广统计学的知识和技术。

但由于当时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以及学术研究的限制和困难,统计学的发展一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统计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统计学开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952年,国家成立了第一个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机构——国家统计局,开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和分析。

同时,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统计学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如李约瑟、黄宗羲等人,他们开始在国内推广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在教育和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数学研究所,开始开展统计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随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如农业、工业、财政、金融、医疗等领域都开始广泛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三、统计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计学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982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统计局,开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行全面的统计调查和分析,建立了现代化的统计体系和数据库,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和参考。

新中国统计法历史

新中国统计法历史

新中国统计法历史
新中国在1949年5月1日建国时,就立即采用了统计法。

在1953年,中国政府正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并在1954年正式颁布实施。

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数百次修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于1985年11月25日颁布,有效期至2002年3月31日。

2002年4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开始实施,该统计法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005年5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至今已生效实践十五年。

自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之日起,统计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世界上最先进的统计制度有了非常大的接近。

统计学简史(吴喜之)

统计学简史(吴喜之)

统计学简史H.O.Lancaster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吴喜之译l.起源,分布统计是初产生于研究对国家,特别是对其经济以及人口的描述。

当时现代数学尚未形成。

因此那时的统计史基本上是经济史的范畴。

现代统计主要起源于研究总体(population),变差(variation)和简化数据(reduction of data)。

第一个经典文献属于John Graunt(1620-1674),其具有技巧的分析指出了把一些庞杂、令人糊涂的数据化简为几个说明问题的表格的价值。

他注意到在非瘟疫时期,一个大城市每年死亡数有统计规律,而且出生儿的性别比为1.08,即每生13个女孩就有14个男孩。

大城市的死亡率比农村地区要高。

在考虑了已知原因的死亡及不知死亡年龄的情况下,Graunt估计出了六岁之前儿童的死亡率,并相当合理地估计出了母亲的死亡率为1.5%。

因此,他从杂乱无章的材料中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他还给出了一个新的生命表。

Edmond Helley(哈雷)(1656-1742)利用了Breslau的记有死亡年龄的数据,改进了Graunt的生命表并引进了死亡率的定义。

瑞士数学家 Leonhard Euler(欧拉)(1707-1783)提出了平稳生命表的概念。

John DeWitt(625-1672)等人最早讨论退休金和人寿保险的方案。

Thomas Robert Malthus(马尔萨斯)(1766-1834),Alfred James lotke(1880-1949),Ronald Aylmer Fisher (费歇)(1890-1962),及 William Feller(费尔勒)(1906-1970)等人用渐趋复杂的数学来研究生命表的理论,这对人类及其它总体的动方学描述具有显著意义。

William Petty(1623-1687)是Graunt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及朋友。

他认为需要建立中央统计部来利用人口统计学的知识;由行政区利用列出记录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细节的记录表格来收集数据;要有出生,死亡,婚姻,收入,教育和商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统计学简史

统计学简史

统计学简史
、 四 统计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统计学在近代传入我国。早期著名统计学者如郁达夫、孟森以及许 宝騄等为统计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考 高庆丰: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著有《欧美统计学史》。 二十世纪初,日本统计学家横山雅男说:“汉语‘统计’一词的含
William Petty,1623-1687
他热心教育事业,颇得好评。 1652年,任爱尔兰总督的私人秘书,后来又担任爱尔兰土地分配总
监。他乘机掠夺了大量土地,还创办和经营捕鱼场、铁厂和铅矿,很 快成为一个大地主兼资本家。 1661年被封为爵士。他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673年被选 为该会的副会长。
Hermann Conring,1606-1681
康令(Hermann Conring,1606-1681) 第一个在德国黑尔姆斯太特(Helmstadt)大学以“国势
学”为题讲授政治活动家应具备的知识,后人尊称为“统 计学之父”。
康令手稿
University of Helmstedt in the 17th century (17世纪的黑尔姆斯太特大学)
全书引用数字资料,用计量和对比的方法,力图证明英国可以超过荷、
法两国,充分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要求称霸海上的强烈意图。
统计学简史
配第是在批判早期国势论的研究方法时提出计量方法的。 他在《政治算术》所的序言里写道:“我进行这种工作所 使用的方法在目前还不是常见的。因为我不采用比较级或 最高级的词语进行思辨式的议论,相反地采用了这样的方 法(作为我很久以来就想建立的政治算术的一个范例), 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只进行诉 诸人们的感觉的议论,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 原因”。
哥廷根大学曾经拥有4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计数的发展史

中国计数的发展史

中国计数的发展史中国计数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数不胜数的计数方法被人们不断发掘和应用,如算珠、算盘、秤砣、筹算、经验法等,这些方法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历史的进程大大加速了中国计数的发展,各种智能的机器与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大规模应用。

以下是中国计数的发展史。

1、古代计数方法的发展在早期的中国历史上,人们使用古代的计数工具计算和记录数值数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算盘和算珠,是大量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商务交流中的古代计数工具。

算珠与算盘一般被称为“两仪”,结构不同但计算方式类似,被誉为“古代计算机”。

经验法也是中国古代计数的常用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基于反复实验和评估分析结果,从而推断数据。

2、中国计数的理论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探索更加精确和高效的计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计算理论。

在宋朝(960-1279年),中国数学家秦九韶主持编著《数书九章》,在其中提出了长除法、高斯消元和百花斗法等算法,这些算法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广泛传播到了亚洲和欧洲地区。

3、计算机的引入与大数据时代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后,中国的计数事业开始进入“大数据时代”。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们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在网络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

中国的计算机技术非常出色,得到了国际间的广泛认可。

总之,中国的计数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古代的计数工具如算盘和算珠,是中国数学发展的宝贵遗产。

人们一直在探索新的计算方法,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迎接新的挑战。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无可估量!。

统计学简史

统计学简史

统计学简史统计学简史1统计是初产生于研究对国家,特别是对其经济以及人口的描述。

当时现代数学尚未形成。

因此那时的统计史基本上是经济史的范畴。

现代统计主要起源于研究总体(population),变差(variation)和简化数据(reduction of data)。

第一个经典文献属于John Graunt(1620-1674),其具有技巧的分析指出了把一些庞杂、令人糊涂的数据化简为几个说明问题的表格的价值。

他注意到在非瘟疫时期,一个大城市每年死亡数有统计规律,而且出生儿的性别比为1.08,即每生13个女孩就有14个男孩。

大城市的死亡率比农村地区要高。

在考虑了已知原因的死亡及不知死亡年龄的情况下, Graunt估计出了六岁之前儿童的死亡率,并相当合理地估计出了母亲的死亡率为1.5%。

因此,他从杂乱无章的材料中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他还给出了一个新的生命表。

Edmond Halley(哈雷)(1656-1742)利用了Breslau的记有死亡年龄的数据,改进了Graunt的生命表并引进了死亡率的定义。

瑞士数学家Leonhard Euler(欧拉)(1717-1783)提出了平稳生命表的概念。

Joha De Witt(1625-1672)等人最早讨论退休金和人寿保险的方案。

ThomasRobert MalthuS(马尔萨斯)(1766-1834),Alfred James Lotke(1881-1949),Ronald Aylmer Fisher(费歇)(189l-l962),及William Feller(费勒)(1906-1970)等人用渐趋复杂的数学来研究生命表的理论,这对人类及其它总体的动力学描述具有显著意义。

William Petty(1623-1687)是Graunt同时代的经济学家及朋友。

他认为需要建立中央统计部来利用人口统计学的知识;由行政区利用列出记录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细节的记录表格来收集数据;要有出生,死亡,婚姻,收入,教育和商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统计发展史——精选推荐

统计发展史——精选推荐

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的经验总结,又是指导统计实践活动的科学。

统计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一)政治算术学派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的政治算术。

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William Patty,1623—1687年) 。

威廉·佩第在《政治算术》(1676年)一书中,写到:本书“不用比较级、最高级进行思辨或议论,而是用数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问题借以考察在自然中有可见的根据的原因。

” 政治算术学派主张用大量观察和数量分析等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的主张,为统计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国势学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德国国势学派的阿亨瓦尔(G.Achenwall,1719-1772)。

国势学派虽然创造了统计学这一名词,但他们主要使用文字记述的方法对国情国力进行研究,其学科内容与现代统计学有较大的差别。

(三)社会统计学派1850年,德国的统计学家克尼斯(K.G.A.knies)发表了题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的论文,提出统计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一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对比分析的科学,他主张以“国家论”作为国势学的科学命名,而以“统计学”作为“政治算术”的科学命名。

在德国、日本和前苏联,社会统计学派都曾有相当大的影响。

各国学者在社会经济统计指标的设定与计算、指数的编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调查的组织和实施、经济社会的数量分析和预测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已成为现代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恩格尔系数”,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使用。

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四)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Adolphe Quetelet,1796—1874年)。

他所著的代表作《概率论书简》、《社会物理学》等将概率论和统计方法引入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

在学科性质上,凯特勒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既研究社会现象又研究自然现象的方法论科学。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数理统计学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中国的统计学历史

中国的统计学历史中国的统计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真正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始于20世纪初。

以下是中国统计学历史的概述。

古代在古代,统计主要用于管理土地、税收和人口。

据《史记》记载,古代中国的计算方法包括“算符、筮法、黄历、古历、阴阳历、干支历”等。

《周礼》则详细描述了古代管理土地和人口的方法。

这些方法中使用了计数和统计的技术。

近现代在清朝时期,曾有一些地方政府尝试进行人口普查和经济调查。

1908年,清朝政府建立了北洋大学,成立了统计系,并开始进行经济和人口普查。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国务院设立了“统计厅”,开始为政府提供经济和人口统计数据。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了财政部,随之成立了统计局,扩大了统计工作的范围,并实现了统计职业化。

同年,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经济统计法》,规定了经济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并规定了统计工作的机构和职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开始进行全面的人口和经济普查。

195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计划统计条例》,规定了国民经济计划和统计工作的任务、内容、方法,确立了国民经济指标体系,标志着新中国统计工作进入规范化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工作受到严重破坏。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国务院成立了数据中心,承担了国家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的职责。

改革开放后,中国统计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统计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不断增加。

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统计制度的规定》,明确了统计工作的机构、职责、结构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加强了统计工作的管理和保障。

198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人口普查条例》和《农村人口普查实施办法》,实施了第一次全国的人口普查。

此后,每隔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成为中国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统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家统计局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化转型,使得统计工作更加自动化、实时化和精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