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概论医学PPT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

06
传染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1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与应对
2
3
由于生态环境、社会因素等变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如埃博拉出血热、新冠肺炎等。
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新发传染病出现给防控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提高防控和治疗水平。
应对
03
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传染病学(总论)幻灯片ppt
汇报人:
2023.08.20
引言传染病学基本概念与分类传染病学研究内容与方法常见传染病及防控措施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控制传染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
引言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预防和诊治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分支。
01
钩端螺旋体病
防鼠灭鼠、清理积水、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
02
阿米巴病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滥用抗生素。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及防控措施
血吸虫病
避免接触疫水、加强粪便管理、预防和治疗。
弓形虫病
避免饲养宠物、注意食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蛔虫病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食和不洁食品。
05
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控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提高全球传染病防治水平。
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全球疫情的联防联控
传染病疫情的联防联控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信息分享、技术支持和经验交流。
02
国际会议和合作框架
通过国际会议和合作框架,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PPT完美版课件

《传染病》PPT完美版课件

公共卫生与传染病控制
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和处置机制,提高应 对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分享防控经验和 资源。
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
推动传染病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防 治效果。
提高公众参与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形成社 会共治局面。
06
传染病的未来展望
发热
多数传染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 等。
毒血症状
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等,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登革 热等。
神经系统症状
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 病等。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与标准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收集患者的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流行 病学资料,有助于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预测
根据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疫情的发展趋势,为制 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预测内容包括疫情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强度等。
04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与诊断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皮疹
部分传染病在病程中会出现皮 疹,如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
消化系统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无明显的流行 特征。
水痘与带状疱疹
水痘的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疱疹 和结痂同时存在,而带状疱疹的皮疹 为沿神经分布的簇状疱疹,伴有神经 痛。
麻疹与风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出疹顺序 为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 而风疹的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出疹 顺序为面部、躯干、四肢。

《传染病概论》课件

《传染病概论》课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将含有病 原体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将 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食物传播
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将病 原体传播给他人。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生物媒介,将病原体传播 给他人。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健康危害
传染病可导致人类死亡、残疾和疾病,对个体健康造 成严重危害。
社会危害
传染病的传播可导致社会恐慌、社会不稳定和经济损 失。
公共卫生挑战
传染病的出现和传播对公共卫生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02
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的历史回顾
古代传染病
如黑死病、天花等,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现代传染病
如流感、艾滋病等,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 威胁。
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发展
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综合,不断进步。
传染病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全球传染病现状
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中东呼吸综合征、 埃博拉出血热等。
传染病传播趋势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传播速度加快,影响 范围更广。
未来传染病威胁预测
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等因素可能引发新型传 染病爆发。
疟疾症状
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
登革热症状
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出血等。
肺结核症状
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
病原学诊断
通过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如 血液、痰液、粪便等。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基因测序等 ,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

传染病学PPT课件

传染病学PPT课件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 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 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理等)、社会 因素(如人口流动、文化习俗等)和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变异、宿主免疫 等)均可影响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预防策略
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 传播。
控制策略
在疫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疫苗接种、消毒灭源 等,以遏制疫情的扩散。
PART 02
常见传染病介绍
REPORTING
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风疹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避免接触传染源
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避免接 触患者或疑似患者。
及早就医
如出现疑似症状,应佩戴口罩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
和接触史。
社区层面防控举措
加强社区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开展健康监 测、排查和管理。
宣传教育
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自我防 护意识和能力。
环境整治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消除病毒传 播隐患。
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
疟疾
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
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 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 子叮咬传播。
狂犬病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 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 或抓伤传播。
PART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REPORTING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皮疹、毒血症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 根据病情分类:轻型、中型、重型、极重 型资料 • 临床资料 • 实验室资料和其他资料
传染病的治疗
• 一般性治疗:隔离、休息、饮食、护理、 对症和支持治疗;
• 病原治疗:化学药物、抗生素、血清疗法、 菌苗疗法;
• 免疫调节治疗 • 中医治疗 • 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治疗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病原体的入侵(血液、淋巴、胎盘;皮肤、 粘膜等)
• 病原体在体内蔓延繁殖(直接蔓延、血液 或淋巴扩散;特异性定位)
• 组织损伤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 炎症反应、变态反应的作用)
传染病三要素
• 传染源(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受病原体 感染的动物)
•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 传播、接触传播、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 其他)
•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 病程经过: 1、潜伏期 2、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 临床表现: 1、发热 2、发疹(皮疹的种类和鉴别) 3、中毒症状(毒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
以上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
临床类型
• 根据发病性质和病程经过分类:急性、亚 急性、慢性;
• 根据临床表现分类:典型、不典型(非典 型);
总论
• 什么是传染 •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 传染病的特征 • 传染病的诊断 • 传染病的治疗 • 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传染
• 定义: 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袭
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互相斗争 的过程称为传染过程,简称传; • 传染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
传染过程中的五种情况
• 病原体被人体消灭或被排除体外 • 隐形感染 • 潜在性或潜伏性感染 • 病原体携带状态 • 显性感染

传染病学PPT医学课件

传染病学PPT医学课件

(3)毒血症状: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细菌毒素在内, 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充血、增生,肝脾淋巴结肿大 3.临床类型:急性、亚急性、慢性型、轻型、典型(中型、 普通型)、重型、暴发型。
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传染病的诊断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三方面。 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接触史、发病年龄、职业、季节、地 区、集体发病情况、预防接种史、过去病史等。临床表 现包括症状、体征,起病方式等。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 检查、特异性检查、其他检查。
⑵HEV:因水污染、雨季、洪水后造成流行,全国均 有散发。
春冬季高发。儿童隐性感染,成人临床性感染。
㈡经胃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B、C、D)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①注射传播:输血、预防注射、药物注射、针刺
②母婴传播:产道感染、 产后哺乳、宫内感染
③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家庭聚集现象 ④性接触传播: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中均可有病毒
镜、支气管镜等);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活体
组织检查等。
一、病毒性肝炎
概述: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 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种病毒 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 大为主,部分病例可有黄疸。甲、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 ,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主要经胃肠外途 径传播,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 肝细胞癌。
传染病临床特点:
1.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1)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 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 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 特异性的。 (3)症状明显期:在此期间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都 通常获得充分表现。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力,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4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原则及实施方法
制定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
实施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选择依据及效果评价
选择依据
疫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性、人群免疫状况、社会经济条件
效果评价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病原体消除或控制、社会经济负担减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案例分析:成功控制某次重大疫情
案例介绍
某次重大疫情爆发,经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控制措施
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病例救治和流 行病学调查;社区和单位加强人员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个人注意个人卫生和 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技术观 察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优点是 无创、可视化,缺点是对设备 要求高,费用较贵。
治疗原则制定依据及实施过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等。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过程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传染病学总论ppt

传染病学总论ppt

2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 因此传染病学在医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3
传染病学的研究与发展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 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染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01
传染病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细菌学和病毒学到现在的基因组学 和免疫学,不断深入和完善。
02
现今,传染病的形式依然严峻,新发和再现传染病不断出现,如新冠病毒感染 等,对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促进多学科交叉与合作
传染病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多学科交叉与合作, 推动传染病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各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的经济和技术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国 的卫生水平和国际形象,对全球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02
传染病学基础知识
传染病的定义及分类
传染病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原体类型,传染病主要分为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接触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等。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病原体
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如细 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传染病在人群中 的分布、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等 方面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分析性研究
通过设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 不同因素对传染病发病、死亡和 传播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评价 不同干预措施对传染病控制的效 果和影响因素。

《传染病》PPT课件图文

《传染病》PPT课件图文
毒素作用
病原体产生外毒素或内毒素,对机体造成 损害。
免疫逃避
病原体通过变异、抗原伪装等方式逃避机 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
组织损伤
病原体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和组织损伤。
病原体的检测与诊断
直接检测
通过显微镜、培养等方法直接观察病原体。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检测病原体特异 性抗原或抗体。
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
01
02
03
04
制定应急预案
国家层面制定传染病防控应急 预案,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
职责和任务。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加大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 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患者
得到及时救治。
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实施隔 离治疗,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加强国际合作
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分享防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 离和治疗,对病原携带者 进行管理和教育,对动物 传染源进行处理等。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采 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饮 食卫生、改善环境卫生、 消灭媒介昆虫等。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 免疫力等措施来保护易感 人群,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和传播。
社区防控措施
加强社区管理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做好人 员排查、登记和管理工作。
01
开展宣传教育
02 通过宣传栏、广播、微信公众号 等多种方式,普及传染病防控知 识,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实施消毒措施
对社区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等进 行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03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ppt

传染病学传染病总论ppt
健康行为养成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
加强传染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水平。
05
几种常见的传染病介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
毒素释放
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毒素,如内毒素、外毒素等,对机体造成损伤。
免疫应答损伤
针对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如细胞因子风暴等。
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发病机制
01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侵入机体后,会寄生在肠道、肝脏等部位,吸收机体营养物质
并释放体侵入机体后,会在细胞内进行生长繁殖,引起细胞损伤和炎
3
传播方式包括空气、饮水、食物、接触等。
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包括
死亡:许多传染病都会导致患 者的死亡,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经济损失:由于传染病的大规 模传播,许多患者需要隔离和 治疗,导致大量人力和物力的 消耗,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
社会不安定:某些传染病的爆 发和传播会引起社会恐慌和不 安定。
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
病毒复制
01
病毒感染机体后,会在细胞内进行大量复制,释放出更多病毒
,进一步侵袭其他细胞。
细胞损伤
02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细胞损伤和死
亡。
免疫病理损伤
03
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损伤,如细胞
因子风暴等。
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菌血症
细菌进入血液后,会在全身循环中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直接损伤,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溶解,鼠疫—炎 症致组织坏死。
毒素作用,霍乱肠毒素—腹泻。 免疫机制,麻疹病毒—抑制细胞免疫,艾滋病—破
坏免疫细胞。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在发病阶段都出现体温高 于正常,即发热。
15
ppt课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16
ppt课件.
传染病流行图
患者
死亡
生长繁殖
传 病人
染 源 动物
排出
病 原 体
传播途径
易感者
获得 免疫者
17
ppt课件.
携带者
传播途径
病原体自宿主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 外环境中所经历的一切途径。
必须借助一定物体→传播因素--水、空气、食物 、节肢动物等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死死亡
携带者
亡 痊愈
12
ppt课件.
潜伏性感染
不是传染源
感染谱
病原携带状态
重要 传染源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人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13
ppt课件.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7
ppt课件.
(三)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 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 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
②带全水状身泡疱感疹疹染或、中脓天毒疱花症疹等状:水痘、
㈢临床类型
据重③出病、出血程特血热肝长征疹等、短等:脾、分流、大轻类脑淋、巴登结革肿热、
④荨麻疹:血清病、病毒
性肝炎
2020/7/6
.
11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辅助检查 ㈠一般实验室检查 ㈡病原学检查 ㈢分子生物学检测 ㈣免疫学检测 ㈤内镜检查 ㈥活体组织检查 ㈦影像检查
传染病学总论
2020/7/6
.
1
一、传染病与传染病学的定义 二、传染病与感染病的区别 三、传染病学与其它各科的联系 由四病、原学微习生总物论感的染目人的体 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 后病五六七产(传d物染只丙种可、、、i生s染感性包(3造e祖类传传的病染含包的a成国s传染染有人国括(疾e流c医染病病so传体病家S)行m是A学病防学染后,规)Rm由对共治面。性产是定Su病传计方临)的生狭的n原染3面的。i疾的义甲c6微病的挑a个的、有b生的重战病l,乙传e认大外规、识成环律就感d病衣引内等境的is各毒原起、中科e科a、体的外染发学s。真疾、、e生。s菌病立妇病、)、全克、发是螺包次儿展广(旋、括、体义传体在和神的in播、内寄经,fe和支生,、将ct防i原细虫涉五o治u体菌等及官s、、
染源外)毒素)
㈡急1性. 蛋期白改代变谢: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3.氮免免反负疫疫应平机反)衡理应(、抑变制态 2. 糖代谢:急重症感染血糖升高,重肝肝衰竭时血糖降低
3. 水电解质代谢:发热、纳差、腹泻、呕吐等所致。
4. 内分泌改变: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
2020/7/6
.
7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020/7/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的五种状态
清除病原体 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
清除病原体:
病原体被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
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
非特异性屏障:天然屏障、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隐性感染:
病原体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
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
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侵犯 毒素作用 免疫机制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蛋白代谢异常
糖代谢异常
水电解质失衡
内分泌改变
04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源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患者
隐性感染者
病源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Hale Waihona Puke 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 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
疟疾 、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 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02
呼吸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经血与性传染病
0
20
40
60
80
100
易感人群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 该人群的易感性。
人群易感性
05
传染病四大基本特征
排出病原体 区别于其他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病学特征
产生特异性免疫 持续时间不同
感染后免疫
由特异的病原 体引起
流行性、季节性、 地方性
伤寒杆菌
炭疽杆菌
钩端螺旋体
艾滋病毒
狂犬病毒
SARS病毒
传染病四大临床阶段
非特异性表现
可残余病理变化 可再燃、复发
潜伏期
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长短不一,决定隔离 期
症状、体征充分表 达
06
传染病预防方法
控制传染源
— 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及时上报 — 接触者: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 — 病原携带者: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
切断传播途径
— 主要针对:消化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 — 方法:消毒(预防性和疫源性)、杀虫、卫生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protection of susceptible population
主要内容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PART 05
我国法定传染病
感染与免疫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病的特征
PART 06
传染病的预防及上报
01
什么是传染病
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源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 体、支原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 特异性主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 — 特异性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球、高滴度免球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 甲类管理传染病(6种):城镇2小 时,农村6小时,并电话报告
乙类传染病(22种): 城镇应于12小 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 丙类传染病(11种):24小时内通过网 络报告
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
能发现
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发免疫应
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
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
变和临床表现
病源携带状态: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不 出现任何的疾病状态,但能 携带并排出病原体,成为传 染病流行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免 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 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 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 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
我国法定传染病
甲类 2种
乙类 26种
丙类 11种
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霍乱
注意: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 炭疽和脊髓灰质炎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乙类传染病(26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麻疹、流行 性出血热、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狂犬 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菌性 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传播途径
水、食物、苍蝇 蚊虫叮咬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
空气、飞沫、尘埃
手、用具、玩具
血液、体液、血制品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变化
2000-2002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0年代 50年代
感染
病原体的作用
内毒素、外毒素 环境、药物、遗传
变异性
侵袭力
毒力
数量
鞭毛、夹膜、酶
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03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门户:经 口—如消化道传染病 经皮肤、伤口—血吸虫病、破伤风 经血液—丙型肝炎、乙型肝炎 体内定位:阿米巴病—肝、肠 血吸虫病—肝、结肠 白喉—喉、咽 流脑—鼻咽、脑膜 排出途径:消化道—通过粪便排出 呼吸道—通过飞沫排出 血液—蚊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