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
九年级下美术教案画布上的阳光初中美术教案九年级下: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一、教材分析《画布上的阳光》本课《画布上的阳光》是“欣赏·评述”的类型课,作为本套教材中学阶段三个独立的欣赏课教学单元之一,本课《画布上的阳光》试图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强化一种最为实用与常见的欣赏方法——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或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从而提高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是初步掌握研究一个艺术流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应该注意关注哪些相关的角度与层面,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美术史学的研究角度与方法。
通过对绘画表现形式从不同角度的比较和经典作品从不同层面的分析,强化学生养成一种“比较欣赏”的良好习惯。
教材主体内容定位在印象派是东西方艺术平衡及与相关课目知识整合的选择。
教材介绍了19世纪末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画家以及印象派绘画与科学成就的联系。
本课首先明确了印象派绘画在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的意义和地位。
帮助学生进入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色彩特点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其为何“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色彩倾向、对光色构成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等方面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为学习讨论提供基本路径,促进学生之间更有效地展开学习讨论,也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好必要的铺垫。
接下来教材重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教材介绍印象画派部分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不但帮助学生从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归纳印象派绘画共同的艺术特点,也为学生搜集资料和短文写作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线索。
“活动一”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一种比较的欣赏方法,帮助学生在对比与类比中获得对特定作品更加深入的艺术感知与内心体验。
湘美版美术九下《画布上的阳光》PPT
《十五朵向日葵》 梵 高
课堂小结:
通过对比的学习方法对印象派绘画风格有了
简单的认识。 印象派时期的作品更注重光和色的表现和运 用。
谢谢观赏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
《青年像》 法
安格尔
19世纪后半叶活跃起来的印象 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 高度背景下产生的。她的出现,极 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 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吹短笛的男孩》 法 马奈
返回
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
认识画派的艺术特点,离不开比较的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印象派与印象派前的两组作品特
点,在下面的两组表述中找出两对描述词语放错了
边的选项。
印象派前作品
印象派作品
棕褐色调 阳光感强 无笔触感 画面轻松
笔触明显 明暗突出 画面厚重 色彩绚丽
考 考 你~
• 找出下列哪些画属于 印象派的作品
《印象· 日出》 莫奈
《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修拉
《吃土豆的人》 ?
返回
欣赏:
A组 B组
《莫瑞桥》西斯莱
《石桥》伦勃朗
B组 A组
《草地上的午餐》马奈
《田园合奏》乔尔乔内
B组
A组
《夜巡》伦勃朗
《舞蹈课》德加
A组Βιβλιοθήκη B组《蒙娜丽莎》达芬奇
《农家少女》毕沙罗
A组
对比.分析
B组
AB两组油画分别给你什么 样的感觉? 你喜欢哪组,为什么? 《睡莲》与哪组相近?
思考·练习∶选项改错题
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绘画中的光影和主次感的运用。
2.掌握用画笔和颜料表现光影的方法。
3.学会运用颜色的搭配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4.了解绘画作品构图原则,掌握画布的划分和安排。
5.培养感受自然光影变化,善于观察的能力。
6.发挥创造性,设计出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运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
2.了解画布划分和安排,掌握构图原则。
3.培养观察和感受自然光影变化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光影的表现和画布的构图。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艺术作品中的主次感和光影的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光影的重要性和表现方法。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在画布上练习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表现光影效果,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布的构图原则和划分方法。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
四、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件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领略光影在艺术中的表现方式。
2.讲解光影的表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画笔和颜料表现不同的光影效果,并理解光影在画面中表现主次感的重要性。
3.画布构图练习(2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在画布上进行画面划分和安排,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画布的构图原则和划分方法。
4.光影表现实践(4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画笔和颜色,练习在画布上表现自然光影的效果。
5.创作演练(25分钟)老师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画布上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光影艺术作品,并进行创作演练。
6.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和思考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资源1.相关教学PPT。
2.几件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
3.画布、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六、课后作业1.自由创作一幅充满光影感的艺术作品。
2.设计几个画布构图,并画出光影效果。
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课件 2022—2023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
印象派
莫奈(法国)--日出·印象
作品分析
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 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 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 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 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 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 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 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 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 品震撼了画坛。
• 梵高《星月夜》
• 梵高《鸢尾花》
• 梵高《向日葵》
麦田在乌云密布的天空下
向日葵
向日葵是凡高的崇拜物... 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 的花朵,而是太阳之光, 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 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 正如凡高自己所说:这是 爱的最强光,《向日葵》 表现出了画家对生命的 热爱。
夜晚的咖啡馆內
触这在的莫
也幅三女奈
更的幅人以
持
为场画》妻 大景中(子
阳
派更,现卡
伞 的
。有以藏美 戏这美伊 剧一国为
女
性幅华模
人
,最盛特 描为顿儿
绘成特,
出功区画
莫
人,国了
奈 (
物比家第 的较画一 奔起廊幅
法
放另,《
国 )
感外配撑 ,二图阳 笔幅)伞
,。
总结莫奈……
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
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 在这里,色即是光,空气也具有动感,空间则靠光线 和空气的相互作用来构成。
风格特点
• 印象主义 Impressionnism (1874-1886):以瞬 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 是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 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 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 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 法做画。
湘美版九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一等奖课件)
重庆市 合川龙市中学 吴晓丽
想一想,你会怎样把它表油画 莫奈
美术比较的学习方法
认识画派的艺术特点,离不开比较的方法。这是 一种通过找到艺术作品并归纳其所属流派特点的艺术 研究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各流派艺术的 特点。
《阿尔伯特 德 布洛格丽公主》法 安格尔
《打洋伞的女人》 法 莫奈
题材 构图 色彩
《牧羊女》 法 米勒
《农家女》 法 毕沙罗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收资料, 下节课每个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
谢 谢!
初中美术_第1课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画布上的阳光》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老师这节课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晒妻狂魔,这是一位浪漫的画家,他曾为他爱的人画下过很多美好的形象。
他就是——莫奈。
自恋的莫奈一生很少为别人画肖像,但他爱上卡米尔后,常以她为模特儿画肖像。
其实在他的眼中,她早就成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印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布上的阳光》。
二、解读学习目标:了解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法解析印象派作品的特点,感受光和色的魅力。
这么说,莫奈一定很牛了!但到底什么成就了他呢?让我们一块看一下。
三、幻灯片欣赏:什么成就了莫奈?四、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新古典主义、印象派的绘画作品:要求: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到相应的区域观看画作,看完后围绕以下两个探究问题进行讨论。
探究问题:1.印象派为什么火了?它与新古典主义作品风格的区别是什么?2.为什么有连作的出现?仔细观察《干草堆》,它的色彩有什么微妙的变化?五、学生展示。
学生自由展示,自由分析,畅所欲言。
六、教师点拨:以比较好玩的语气把学生带入这节课,让学生了解原来大师也这么有意思。
解读目标分析本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比较欣赏法分析作品。
分为6个小组,大家一起围着看老师彩印的图片,看的同时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醒学生一定紧密联系这两个问题。
老师及时指导,确保讨论能顺利进行。
一定调动学生积极展示,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1.印象派为什么火了?它与新古典主义作品风格的区别是什么?①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绘制方式,对形体塑造转为对自然光色的表达。
印象派,就是在古典绘画风格达到极致高度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色彩的表现力,给西方油画带来了绚丽的光与色。
19世纪盛行的新古典主义,追求极致。
塑造的形象极为逼真。
②改变观画习惯,观赏者需要远观或虚眼观赏作品,才能看出作品中流光溢彩的光色,透过鲜明的笔触与色块,体现阳光影响物体的瞬间色彩。
2.为什么有连作的出现?仔细观察《干草堆》,它的色彩有什么微妙的变化?连作的出现说明印象派关注的不是好看,而是注重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不同光线情况下阳光在同一物体上发生的变化,印象派是追光的。
画布上的阳光课件
主题聚焦
选择“阳光”作 共鸣和情感体验。
主题深度
在主题选择上,不仅要表现阳光的表面特征,还要挖掘其深层含义,如希望、温 暖、活力等。
素材的收集
实地考察
为了更真实地表现阳光的色彩和光影 效果,创作者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收 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阳光素材。
参考书籍和图片
查阅相关书籍和图片,了解阳光的科 学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为创作提供 理论支撑和灵感来源。
创意的构思
创意点
在构思阶段,创作者需要思考如何将阳光这一主题与课件内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创意 点。
表现形式
考虑采用何种表现形式来呈现创意,如绘画、摄影、动画等,以使课件更加生动有趣。
04 画布上的阳光的作品展示
细节的描绘
细节的刻画
细节的描绘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细腻。比如,在绘画风景 时,对树木、花草、建筑等细节进行深入刻画,可以使画面 更加生动。
细节的选择
不是所有的细节都需要被详细描绘,选择那些能够突出主题 、增强画面效果的细节进行刻画,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
03 画布上的阳光的创作思路
主题的选择
色彩的表现。
调整阶段
对作品进行整体审视和 调整,完善细节和构图
。
05 画布上的阳光的未来发展
技术的进步对画布上的阳光的影响
数字技术的运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画布上的阳光作品将更多地运用数字 技术进行创作和展示,提高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性。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VR和AR技术的普及将为画布上的阳光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观 众可以更加沉浸地欣赏作品,增强观赏体验。
光影的处理
光源的确定
首先确定光源的方向,然后根据 这个方向合理地处理阴影和光线 的分布,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真实 。
第一课画布上的阳光
印象派前的作品:棕褐色调、明暗突出、 无笔触感、画面厚重。
印象派的创始人——莫奈
莫奈1840年11月4日生于巴黎, 他是自然的观察者,也是人生 的观察者。将人与物象在浩瀚 的自然中视为连带同一的生命, 是他终生的信念。 “印象派” 在大众的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整 个欧洲十九世纪末期的艺术潮 流。印象主义包罗了美术、文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主张在 作画时要整体的观察、比较,找出正确的色彩关系,特别是物体亮面和暗面色彩的微妙变化。
印象派画家除了莫奈外,还有马奈、 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等。 后印象派作品有梵高、高更等。
印象派的特点
印象派则开始脱离写实,主要以具象为主。 色彩光影是最大的造型要素。 关心大自然 冷暖的色点与补色关系的小笔触,
画 布 上 的 阳 光
印象派
19世纪后半叶,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法国画家 提倡走出画室,奔向大自然的怀抱。由于他们的作品追求 的是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色、调明亮灿烂,造型松散,不求 严谨的笔法,所以被称之为“印象派”。代表人物有莫奈、 雷诺阿 、德加等。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塞尚、高更。
印象派的作品:色彩绚丽、阳光感强、 笔触明显、画面轻松。
作业
课后查找印象派画家的相关资料,从艺术特点、题材、代 表作品等方面,比较他们的作品与梵·高或莫奈等的异同。
梵高——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梵·高是荷兰人,他的 性格一直很热情洋溢,充满 着爱心、充满着热情,愿意 用热情对待一切人,他是用 一种跳动的笔触和强烈的色 彩来表现外界的印象。代表 作《向日葵》《星夜》《有 乌鸦的麦田》
梵·高 自画像 1888
梵·高的帽子上包了 一层布。这是曾经他到了 法国的南部约了高更两人 讨论,两个人无休止争论, 最后他精神失常,拿剃须 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了, 把高更吓跑了。所以他是 一个情绪非常强烈的人。
九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教案3湘美版
三.作业尝试:四.总结使它成为永恒。
赏析:不同画家《白
杨树》
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1、画面色调的比
较;
2、光色的不同表
现;
3、笔触。
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
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
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朦胧
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
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
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
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
的主要特点。
归纳总结:
1、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
要特点。
2、作品欣赏学习活动中
掌握和运用的方法。
任选自己喜欢的印象
派大师的作品,临摹并体会
印象派的画法。
教师巡视辅导。
师生交流。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
对印象派有了解和认识。
印
象派绘画与古典主义绘画
的风格差异,通过对课外继
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
更多新的发现。
或小组的观点。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
讨论;
通过引导,尝试合
作完成分析,得出
结论。
交流心得与感悟
合作性。
考查学生知识运用
能力。
深入了解画家及相
关作品。
九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布上的阳光教案3湘美版八、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印象》 莫奈
亮面色彩是 阳光与麦草 固有色的混 合
暗面色彩是 天空的蓝紫 色与麦草色 的混合
反光偏暖是 由于强烈的 太阳光的反 射
投影是土地 色彩与天空 《干草垛》 法 莫奈 蓝紫色的混 合
《睡莲》
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
马奈,1832年出生于法国巴 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 展览。 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 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 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 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 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 步。 代表作品有:《威尼斯大运 河》、《吹短笛的男孩》。
《牧羊女》 法 米勒
《牧羊女》 《农家女》
题材
构图
色彩
《农家女》 法 毕沙罗
比较一下:
阳光感强 明暗突出
棕褐色调
笔触明显
印象派前
色彩绚丽 印无象笔触派感明 暗 突 出Fra bibliotek阳 光 感 强
棕 褐 色 调
色 彩 绚 丽
无
笔
笔
触
触
感
明
显
《牧羊女》 米勒
《农家女》 毕沙罗
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 一、重外光。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 • 二、重瞬间。坚持笔触不经过修饰,追求瞬间的视觉印象
。 • 三、重色彩。主张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观察和感受来表现
明亮、微妙的色彩变化。 • 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等。
印象派的创始人——莫奈
莫奈,1840年11月4日 生于巴黎, 他是自然的 观察者,也是人生的观 察者。将人与物象在浩 瀚的自然中视为连带同 一的生命,是他终生的 信念。 代表作:《日出·印象》、 《干草垛》、《睡莲》等。
《酒吧》 法 马奈
画布上的阳光
一、油画发展简史
《圣母与圣子》 拉斐尔 时间段:十五世纪
《自画像》梵高 时间段:十九世纪下半叶
《梦》 毕加索 时间段:二十世纪
具象------抽象
西方绘画在技法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了解印象派
《 牧 羊 女 》
油 画
米 勒
《 农 家 女 》
油 画
毕 沙 罗
比较两幅作品,从题材、构图、色彩 等方面,说说两幅作品各自给你什么 样的感受。
代表作:《舞蹈课》等。
《舞蹈课》 法 德加
总结
1、印象派的艺术特点:重外光;重瞬间;重色彩。 2、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莫奈、马奈、德加、雷诺
阿、毕沙罗等。
印 象 派 作 品 欣 赏 :
《 芭 蕾 舞 教 师 》 德 加
法 国
《 红 玫 瑰 》 雷 诺 阿 法 国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法 马奈
《吹短笛的男孩》 法 马奈
印象派代表画家:雷诺阿
雷诺阿,法国印 象派画家。作品 是典型的记录真 实生活的印象派 作品,充满了夺 目的光彩。
代表作品有《红 磨坊街的舞会》 等。
《红磨坊街的舞会》 法 雷诺阿
印象派代表画家:德加
德加,印象派代表画家。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 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 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 体的温和色彩。 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 、咖啡馆和赛马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