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等级分类

合集下载

掌握咖啡的魔力了解咖啡因含量与烘焙度的关系

掌握咖啡的魔力了解咖啡因含量与烘焙度的关系

掌握咖啡的魔力了解咖啡因含量与烘焙度的关系咖啡,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

然而,除了咖啡的味道和香气外,你是否也了解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与烘焙度之间的关系呢?掌握咖啡的魔力,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一、咖啡因和烘焙度——完美的结合咖啡因是咖啡所含的最为人知的成分之一。

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碱,具有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增加警觉性和精力。

咖啡因的浓度主要取决于咖啡豆的烘焙度。

1. 烘焙度的分类咖啡豆的烘焙度主要分为浅焙、中焙和深焙三个等级。

浅焙的咖啡豆色泽较浅,咖啡因含量相对较高;中焙的咖啡豆色泽适中,咖啡因含量适中;而深焙的咖啡豆颜色较深,咖啡因含量较低。

换言之,烘焙的时间越长,咖啡因的含量就越低。

2. 咖啡因含量与烘焙度的关系研究表明,烘焙度越高的咖啡,咖啡因含量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咖啡豆内的咖啡因会逐渐分解和挥发。

因此,对于追求浓郁口感和烟熏气味的咖啡爱好者来说,深焙咖啡可能会是他们的首选。

而喜欢清新口感和酸度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选择中焙或浅焙咖啡。

二、咖啡的不同类型和烘焙度除了烘焙度的不同外,咖啡还可以根据制作方法和产地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咖啡在魔力和咖啡因含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阿拉比卡咖啡阿拉比卡咖啡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咖啡品种之一,也是高档咖啡的代表。

这种咖啡豆通常具有较高的香气和酸度,且咖啡因含量相对较低。

经过不同程度的烘焙,阿拉比卡咖啡的口感和风味会有所不同。

2. 罗布斯塔咖啡罗布斯塔咖啡是另一种常见的咖啡品种,它通常具有浓郁的风味和苦涩的口感。

相比阿拉比卡咖啡,罗布斯塔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更高。

因此,对于想要享受浓厚刺激的咖啡体验的人来说,罗布斯塔咖啡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三、不同烘焙度的咖啡的特点不同烘焙度的咖啡具有各自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烘焙度和相应的特点:1. 浅焙咖啡浅焙咖啡具有明亮的口感和酸度,带有花香和果香的香气。

咖啡豆的规格与等级

咖啡豆的规格与等级

咖啡豆的规格与等级
咖啡豆的规格与等级
未采摘而成熟的红色咖啡豆俗称为的咖啡樱桃。

每棵咖啡树可生产约4公斤的咖啡樱桃,再去除杂质及果肉果皮後,约得0.8公斤的生咖啡豆(未经烘焙者)。

它的规格和等级可以几各方面划分:
A.水洗式/非水洗式
水洗式: 於水槽中,以水流及器具摩擦後,去除果肉及胶质後乾燥,称为水洗式咖啡豆,其品质均一。

非水洗式:阳光自然乾燥後,以去壳机除去果肉果皮,其品质不稳定。

B.平豆/圆豆
咖啡的果实是由两颗椭圆形的种子相对组成的。

互相衔接的一面为平坦的接面,称为平豆。

但也有由一颗圆形种子组成
的,称为圆豆,其味道并无不同。

C.咖啡豆的大小
D.海拔
依照栽培地的海拔標高,可分三、四、七等各等級。

一般而言,高地豆較低地豆的品質佳,而且因運費增加,價格也較高。

E.品质
依统计方法,将一定量的样品中所含之掺杂物的种类与数量换算成百分比「瘕疵数」,决定品质类的依据,瑕疵数越小,品质越高。

F.口味
巴西、海地、肯亚、萨依等国均有其独自的测试口味方法,经过口味测试後方可出口。

咖啡豆烘焙色值

咖啡豆烘焙色值
咖啡豆烘焙色值
咖啡豆的烘焙色值是用来描述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的颜色的指标。它通常使用国际咖啡组 织(ICO)制定的标准,将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着特定的颜色范 围。
以下是ICO制定的常见咖啡豆烘焙色值等级:
1. 浅度烘焙(Light Roast):颜色较浅,呈现浅黄色至浅棕色。
2. 中度烘焙(Medium Roast):颜色较深,呈现中等棕色。
咖啡豆烘焙,也与咖啡的风味和口感有关。浅度烘焙通常保留了 咖啡豆的原始风味,酸味和花香较为突出;而深度烘焙则使得咖啡豆的风味更加浓烈,苦味 和焦糖味更为显著。
因此,烘焙色值是咖啡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用来描述和比较咖啡豆烘焙程度的一种标准。
咖啡豆烘焙色值
3. 中深度烘焙(Medium-Dark Roast):颜色较深,呈现深棕色至中等黑色。
4. 深度烘焙(Dark Roast):颜色较深,呈现深黑色。
5. 特深度烘焙(French Roast):颜色最深,呈现非常黑色,甚至出现油亮的表面。
这些色值等级并非绝对,可能会因不同的烘焙师和地区而有所差异。此外,不同的咖啡品 种和产地也会对烘焙后的颜色产生影响。

咖啡界中顶级的存在-瑰夏,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咖啡界中顶级的存在-瑰夏,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咖啡界中顶级的存在-瑰夏,是怎么划分等级的?
瑰夏咖啡是世界上最贵咖啡之一,是由巴拿马出名的Boquete或Chiriqui省产出的瑰夏咖啡。

瑰夏咖啡已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它的香气和口感令人难以忘怀。

瑰夏咖啡品质等级分为三种: AAA、AA 和 A。

AAA级瑰夏咖啡被认为是最上乘的瑰夏咖啡,它的口感最浓郁,具有最强的风味。

AA 级咖啡的口感相对较淡,但仍具有淡淡的浓郁风味,而 A 级咖啡则味道更淡,其浓郁度基本上只比星星级低一等。

每一种瑰夏咖啡等级都有许多因素来确定。

首先,咖啡豆的等级由颜色、大小、形状和某些特殊性状来确定。

另外,运送方式决定了咖啡整体的品质。

最后,咖啡烘焙师的技巧决定了咖啡最终的口感。

瑰夏咖啡的品质分类很重要,它不仅取决于咖啡的等级,还取决于它的口感。

从最上乘的 AAA 级到最薄弱的 A 级,瑰夏咖啡的品质在变化,从浓郁的口味到较淡的口感,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风格与口味。

瑰夏咖啡的等级非常明显,不仅取决于它的口感,还取决于它的颜色、大小、形状和某些特殊性状。

一般而言,AAA级瑰夏咖啡最上乘,AA级咖啡口味最淡,A级咖啡最薄弱。

综上所述,瑰夏咖啡是一种特殊口感和气味的咖啡,它的等级划分可以帮助消费者在挑选咖啡时有章可循。

咖啡豆分级

咖啡豆分级

咖啡品质分级并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每个国家的分级方式各是不相同的。

因此,咖啡分类是根据适用于各个生产国的一些特征来进行的.从一个袋子中取出咖啡豆的样品根据该生产国的标准对其进行判断,针对这些样本进行评级,依照评价诀定其好坏口大部分咖啡分级的特征有:外形(豆的大小、均匀度、颜色),样品中欠点豆的数量,盛杯品质,包括口昧和醇度,还有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各国家之间的不同分级和术语表述不同,所以咖啡质量的标准仅和该国生产的咖啡种类相关,如果不熟悉一个国家原始的分类标准,了解咖啡的真正质量是很难的。

但至少每个国家之间还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参考:都以标准化的筛子来诀定咖啡豆的大小,所以购买者不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咖啡豆多大算大,多小算一种咖啡豆可能附有特别的地名,或处理方式(水洗或非水洗),也可能有标题,或仅在后面有个字母、数字。

在某些咖啡业国有化的国家里,分级体系似乎让人毫无兴趣口比如肯尼亚,一袋子咖啡可能是:水洗法AA,再带一个数字来表示十分之一的盛杯品质级别口然而就是这种听起来普通的咖啡被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大部分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国家则以海拔来表示品质。

像哥斯达黎加的东部区生产LGA kLaW Graven Atlanti。

大西洋低海拔),MGA(Medium Graven Atlanti。

大西洋中海拔),HGA( High GraumAtlantic大西洋高海拔);西岸斜坡地生产HB (Hard Bean硬豆),MHB (Medium Hard Bean中级硬豆),GHB(Gaad Hard Bean优级硬豆)和SHB(Strictly Hard Bean极硬豆)。

豆子越硬,种植海拔越高,价格就越高。

哥斯达黎加最好的种植园会标注自己的袋子并标明海拨,另外和尼加拉瓜一样,哥斯达黎加也都采用有异国风味的地区名字。

危地马拉在海拔上的标注则比较模糊,从海拔700米到1700米:"Good Washed"(好水洗豆),"Extra Good Washed'(超好水洗豆),"Prime Washed"(优级水洗豆),"Extra PrimeWashed"(超优级水洗豆),“Semi Hard Bean(SH)”半硬豆,`Hard Bean (HB)”硬豆,"Fancp Hard Bean”特级硬豆和“Strictly Hard Bean(SHB)”极硬豆。

咖啡豆品种分类

咖啡豆品种分类

咖啡豆品种分类咖啡豆是咖啡的原料,其品种分类主要分为阿拉比卡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两大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咖啡豆的特点和区别。

一、阿拉比卡咖啡阿拉比卡咖啡是世界上最优质的咖啡豆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种之一。

其主要产地为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点是口感柔和、香味浓郁、酸度高、苦味低,且含有较高的咖啡因。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颜色为淡棕色,表面光滑,形状较为平整,大小较为均匀。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品质受到产地、海拔、气候、土壤、采摘和烘焙等因素的影响。

二、罗布斯塔咖啡罗布斯塔咖啡是一种较为普及的咖啡品种,其主要产地为巴西、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

罗布斯塔咖啡豆的特点是口感浓烈、香味较弱、酸度低、苦味较高,且含有较高的咖啡因。

罗布斯塔咖啡豆的颜色为深棕色,表面较为粗糙,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均匀。

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品质受到产地、海拔、气候、土壤、采摘和烘焙等因素的影响。

三、阿拉比卡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的区别1.产地不同:阿拉比卡咖啡主要产自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而罗布斯塔咖啡主要产自巴西、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

2.口感不同:阿拉比卡咖啡口感柔和、香味浓郁、酸度高、苦味低,而罗布斯塔咖啡口感浓烈、香味较弱、酸度低、苦味较高。

3.咖啡因含量不同:阿拉比卡咖啡含有较高的咖啡因,而罗布斯塔咖啡含有更高的咖啡因。

4.外观不同: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颜色为淡棕色,表面光滑,形状较为平整,大小较为均匀,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颜色为深棕色,表面较为粗糙,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均匀。

总之,阿拉比卡咖啡和罗布斯塔咖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来选择。

同时,不同的咖啡豆品种也需要不同的烘焙方式和磨豆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香味。

咖啡豆种类和烘焙技巧

咖啡豆种类和烘焙技巧

咖啡豆种类和烘焙技巧咖啡,一种充满魅力的饮料,已经不再是我们生活中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咖啡的美味,离不开豆种与烘焙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咖啡豆种类和烘焙技巧,带你领略咖啡的不同风味和丰富多样性。

一、咖啡豆种类咖啡,主要有两种品种:阿拉比卡(Arabica)和罗布斯塔(Robusta)。

阿拉比卡咖啡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约占全球咖啡产量的75%。

罗布斯塔则是一种更为粗糙的品种,价格低廉,质量较低,也更耐虫害和干旱。

除了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之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咖啡品种,如蓝山咖啡、孟加拉咖啡、卡杜拉咖啡等。

这些咖啡豆通常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气候条件严苛,生产量很少,因此价格昂贵,品质卓越。

而不同的咖啡豆品种也各具特色,味道有所不同。

阿拉比卡咖啡豆味道醇厚、芳香、口感柔和,适合浓缩咖啡、新鲜萃取、手冲等方式制作;罗布斯塔咖啡豆则味道较为浓烈,口感偏苦,适合用于浓郁的意式咖啡、卡布奇诺等混合咖啡。

此外,咖啡豆的产地也影响着咖啡的味道。

世界各地的咖啡产区由于气候、土地、海拔等自然条件不同,所以不同地区的咖啡豆具有不同的香气、口感、酸度等特点。

如巴西咖啡豆香气浓郁、口味饱满,哥伦比亚咖啡豆酸度较高、香气浓郁,耶加雪菲咖啡豆则有着明显的花香和柑橘香气等等。

二、咖啡的烘焙技巧除了咖啡豆品种的不同外,咖啡的烘焙也是影响咖啡风味的重要因素。

烘焙的过程是将咖啡豆放进烤箱,通过高温将咖啡豆烤制至不同程度的烘焙度,使得咖啡豆散发出不同的香气与口感。

咖啡烘焙分为浅焙、中焙和深焙三个等级。

浅焙通常将咖啡豆烘焙至烘焙度不到70%,这时咖啡豆仍能保留其本来的口感与风味,但豆子颜色偏青,香气和口感较为轻盈。

中焙通常将咖啡豆烘焙至烘焙度70%-85%之间,这时豆子颜色呈现出深棕色,香气与口感更为浓郁,适合制作意式咖啡、卡布奇诺等强烈香味的饮品。

深焙则将咖啡豆烘焙至烘焙度达到85%-100%以上,豆子颜色变成了深黑色,香气浓烈,口感苦涩。

6、咖啡豆的分级

6、咖啡豆的分级

咖啡豆的分级一、咖啡豆的筛选1、分等咖啡豆分等首先按大小,然后按密度,除了两个特例,所有的咖啡豆都有相当规格的尺寸和相同的比例,它们的一面是平的,另一面是半椭圆的。

特例就是形状上更趋于椭圆的豌豆形咖啡豆和颗粒大的巨型咖啡豆(也就是马拉戈日皮咖啡豆),这两种咖啡豆的价格总是高一些。

总体上说,大的咖啡豆品质较好。

咖啡豆的尺寸分级通常是以10-20来表示,但有一些国家是用对应于一定尺寸的级别,例如AA级,来对咖啡豆进行分等。

确定咖啡豆尺寸的方法是让它们通过一个筛子。

但即使如此,相同尺寸的咖啡豆之间也可能存在重量的差异,而且必须剔除坏的、皱缩的咖啡豆。

把不想要的咖啡豆与好咖啡豆分开,最好的方法是利用重力和空气。

压缩空气法是手工操作的,需要较高的技术,它利用喷气机把重的和轻的咖啡豆分开。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重量分离器,通过把咖啡豆放在升高的盘子上,让空气通过它们,使重的咖啡豆落下来,这也是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方法,如能恰当地使用,就能更精确有效地分离咖啡豆。

2、分类在分等后,就是把这些咖啡豆进行分类。

去除腐烂的、黑的、变酸的和过度发酵或没有去壳的咖啡豆。

这一过程需要靠眼力,把豆子放在移动的皮袋上检查,并区别分类。

其他方法包括:电子颜色分类法(主要用于罗百氏特咖啡豆)和重铬酸盐方法(利用光检寻找坏豆子)。

然而,目前最好的检验分类器仍然是人类的眼睛。

但是,毫无疑问高科技微处理系统最终将完全取代这一过程。

二、咖啡豆的种类1、阿拉比卡咖啡(Coffee Arabica)(1)风味特色阿拉比卡咖啡拥有多变而宽广的潜在风味。

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产地生产的阿拉比卡咖啡通常具有各自的特色,未经烘焙时闻起来是如同青草般的清香气味,经过适当的烘焙后,展现出果香(中浅焙)与焦糖甜香(深烘焙)。

(2)市价与用途上等的阿拉比卡咖啡需要繁复的手工摘采,挑选与细致的处理过程,因此全世界最昂贵,最优秀的咖啡豆为阿拉比卡种咖啡。

2、罗布斯塔咖啡(Coffee Robusta)(1)风味特色罗布斯塔咖啡俗称粗壮豆,通常风味较为平凡、呆板,不同地区与不同气候产生的风味差异并不太大,未经烘焙时闻起来如同生花生般的气味,烘焙后的味道通常介于麦仔茶味(中浅烘焙)与橡胶轮胎味(深烘焙),难以展现细致的风味。

咖啡豆选购全攻略(二)咖啡豆等级划分之我见

咖啡豆选购全攻略(二)咖啡豆等级划分之我见

咖啡豆选购全攻略(二)咖啡豆等级划分之我见咖啡豆选购全攻略(二)咖啡豆等级划分之我见2012.09.27 肚子浏览4449次接下来说说咖啡豆的品种,咖啡豆有许多品种,有的偏酸,有的偏甜,有的偏苦,有的有一些特殊香气。

在前面我也提到过,个人认为咖啡豆品种并无统一分级的标准。

不同的人根据各自对酸、甜、苦味道的喜好,对好咖啡的评定有自己的一把尺。

本篇中我将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咖啡豆等级的划分。

基于不同产地的等级划分大家在挑选咖啡豆时,产地的信息其实是最重要的。

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咖啡豆,咖啡的味道如何,和豆子所生长的环境,如土壤、湿度、日照程度等有着密切关系。

我买咖啡豆时,除了看品牌信息外,就特别留意它的产地。

那首先我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我心目中基于产地的不同而划分的咖啡豆等级。

图:基于不同产地的咖啡豆等级划分推荐的第一等级咖啡豆是牙买加的蓝山咖啡豆。

蓝山咖啡豆以符合大众口味以及质量稳定取胜。

蓝山咖啡有着浓郁的香醇口感,风味、香味、浓度、酸辣度都很平均,是举世公认的极品咖啡,是其它咖啡望尘莫及的。

喜爱蓝山咖啡的人称:它是集所有好咖啡优点于一身的“咖啡美人”。

蓝山咖啡豆有三个等级:蓝山咖啡豆,高山咖啡豆和牙买加咖啡豆。

其中蓝山咖啡豆和高山咖啡豆下面又各分两个等级。

因此,从质量来分由上到下依次为:蓝山一号,蓝山二号,高山一号,高山二号,牙买加咖啡豆。

图:牙买加的蓝山山脉通常情况下,种植在海拔457米到1524米之间的咖啡豆被称为高山咖啡豆;种植在海拔274米至457米之间的称为牙买加咖啡豆;只有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蓝山区域种植的咖啡才能叫蓝山咖啡豆,在价格上蓝山咖啡豆要比高山咖啡豆高出数倍。

而在我国可以买到的蓝山咖啡豆,99.9%都只是在蓝山山脉附近种植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山咖啡。

所以,如果大家想尝到正宗的蓝山咖啡,可能需要国外代购来实现了。

同时你也需要准备好你的钱包,因为0.5kg的蓝山咖啡豆需要近千元人民币才能买到手。

咖啡豆烘焙程度对照表与营养

咖啡豆烘焙程度对照表与营养

咖啡豆烘焙程度对照表与营养
咖啡豆烘焙程度对照表与营养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会随着口味、香气发生变化,但尚无定论是否会影响其营养成分。

但根据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的烘焙程度对咖啡豆的营养成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不同的烘焙程度对咖啡豆营养成分的影响情况。

一、亚麻上等烘焙
这是最淡的烘焙程度,大多属于常见的淡烤咖啡豆。

压缩烘焙时间,咖啡豆里面的水分也保留下来,对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表面上等烘焙咖啡豆所含的维生素最丰富,其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维生素E、糖分等营养物质也多。

二、深烤烘焙
深烤烘焙咖啡豆,表面已形成一层深棕色表面,味道浓郁而甘甜。

压缩烘焙时间,水分挥发较快,但对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不明显,只是颜色更深一点而已。

深烤烘焙咖啡豆所含的矿物质含量比较高,特别是钾含量最高。

三、常规烘焙
常规烘焙咖啡豆表面为淡棕色,口感兼具淡烤与重烤,风味兼具清酒
与甜酒,口感醇厚,既不失清香而又增添醇厚的口感。

在常规的烘焙
程度下,咖啡豆的营养成分较为均衡,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很高,而矿物质含量比较稳定。

四、重烤烘焙
重烤烘焙咖啡豆表面呈棕黑色,口感比较浓重,本身咖啡风味不错,
但苦味比较重。

由于工艺时间较长,所以对营养物质的损失也比较大,重烤烘焙咖啡豆维生素C、维生素E含量较低,而矿物质含量也较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烘焙程度对咖啡豆的营养物质有着
不同的影响。

有人建议,最理想的咖啡豆选择应该是常规烘焙,这样
可使营养物质均衡,拥有更好的健康效果。

咖啡豆分级标准

咖啡豆分级标准

咖啡豆分级标准
咖啡豆分为几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1. 特级(Top Grade):这是最高等级的咖啡豆,形状完整、大小均匀,不带任何瑕疵,味道香醇浓郁,回味悠长。

2. 一级(First Grade):形状整齐,表面无明显瑕疵,颜色均匀,气味完好,品质优良。

3. 二级(Second Grade):形状稍微不规则,表面略有瑕疵,颜
色相对不均匀,气味有些淡。

4. 三级(Third Grade):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瑕疵,颜色不均,
气味较弱。

5. 四级(Fourth Grade):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很多瑕疵,颜色
不均,气味淡薄。

6. 混合级(Mixed Grade):这是最低的等级,它包括所有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咖啡豆,它们通常不适合用来制作高品质的咖啡饮品。

咖啡豆到底是怎样分级的?

咖啡豆到底是怎样分级的?

咖啡豆到底是怎样分级的?在购买咖啡豆时,除了在包装或内文介绍中看到咖啡产地的名字外,有时还会看到英文与数字,G1、G2、G3、AA、PB、SHB、SHG、HB等,你是否曾困惑过这些英文或数字究竟代表什么?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了使品质好的咖啡豆与品质差的咖啡豆能够区分开来,厂商不得不将咖啡进行分级。

咖啡分级通常会依据瑕疵率、豆目大小、海拔、生豆密度、处理标准等来进行,但因为每个国家的历史背景、贸易利益、气候与地形等各类因素不同,我们不能够以统一的标准,相同的瑕疵计算方法,或单纯以海拔来论英雄比高低,也不能够以某国某等级与另一国某等级去进行比较,这都是错误而不客观的直接比较。

因此,更多情况下是综合多种标准来进行描述,而要真正看懂这些英文与数字,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咖啡的分级与分类。

《咖啡的分级与分类》在不同的产国,会有各自习惯使用的分级方式。

但基本上来说,最常使用的分级标准如下:1. 生豆外型的差异,例如:大小、形状、瑕疵比。

2. 生豆成长的环境及其影响,例如:海拔高度、硬度。

3. 经过烘焙以后,由杯测品质来判定。

因此,咖啡豆在处理到出口之前,各产国会根据一些重点来区分等级:① 按瑕疵豆的比例② 按豆目大小③ 海拔高度与硬度④杯测品质① 瑕疵豆的比例瑕疵豆的比例越少,豆子等级越高,一般来说在产地与店家都会视豆子的状况进行挑豆的动作。

(谜之声:挑除瑕疵豆是一件非常费工费时的事情)例如:衣索比亚的生豆等级有G1~G5,必须要是G1、G2才是水洗等级,G3、G4则是日晒等级,一般商业用豆则是G4等级。

(近年许多衣索比亚日晒豆的优选等级也以G1、G2做标示。

)迦幼山曼特宁等级为G1,自然阴栽的高品质阿拉比卡豆,水洗法处理。

按瑕疵率分级美国标准USP(US preparation)、欧洲标准EP (Euro preparation)、极品标准GP(Gourmet preparation)许多国家都有USP、EP与GP标准,USP\EP相对更为常见。

烘焙咖啡标准

烘焙咖啡标准

烘焙咖啡标准
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可以分为八个等级,从极浅烘焙到极度深烘焙。

不同的烘焙程度会影响咖啡的风味,烘焙程度越浅,酸度越高,而烘焙程度越深,酸度就会变弱,苦味相对的会增强。

具体的烘焙分类有浅烘焙、中烘焙、深烘焙。

以下是具体的描述:
1. 浅烘焙:烘焙时间短,大约需要5-8分钟。

咖啡豆表面呈现浅黄色或浅棕色,表面有明显的褶皱感。

烘焙后的咖啡豆会有很浓的气味,口感活泼明亮,酸度较高,轻微的醇度。

2. 中烘焙:中度的烘焙时间,大约需要10-15分钟。

咖啡豆表面呈现深棕色,表面褶皱感较为平缓。

中烘焙的咖啡豆口感柔和,酸苦比较均衡,是比较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口感。

3. 深烘焙:烘焙时间长,通常在20分钟以上。

咖啡豆表面呈现黑色,表面光滑,有些烘焙较深的还会渗出油脂,使咖啡豆表油光发亮。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醇厚回甘,口感浓郁,有些豆子会有巧克力般的余韵,酸感较低。

请注意,具体的烘焙程度可能会因不同的咖啡豆品种、产地和烘焙师的风格而有所不同。

在选择咖啡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偏好来选择不同烘焙程度的咖啡。

咖啡是怎么分级的?

咖啡是怎么分级的?

咖啡是怎么分级的?咖啡豆的分级制度目的是将咖啡豆分为“精品级别”、“商业级别”与“不合格产品”三种级别。

级别越高,咖啡风味越好,产量越少,价格越高。

常见的咖啡分级有三种,一种是以咖啡豆的粒径分级,也就是针对咖啡豆的大小进行筛选分级,适合绝大多数咖啡产国;一种是以海拔高度进行分级,这种分级制度只适合少数咖啡品质较高以及处理加工成熟的咖啡产国;还有一种是以咖啡豆中含有的杂质与缺陷豆分级,这种方法适合咖啡豆品质较低以及使用机器进行采摘咖啡豆的咖啡产国。

第一种:以咖啡豆的粒径分级咖啡豆的大小,采用圆孔分级筛选进行分级,用12#-18#平面圆孔式筛网分级筛7个喝1个接豆盘,制成圆形筛选或方形筛网。

国际通用的粒径分级是指圆形筛孔的直径,所用的数字是代表筛网孔径为分子,以64位分母的分数,单位是英寸(1英寸=2.54厘米)。

例如:14#是指可以通过14/64英寸孔径以上筛网的咖啡生豆,19#是指可以通过19/64英寸孔径以上筛网的咖啡生豆。

1.牙买加咖啡豆品质分级2.坦桑尼亚咖啡豆品质分级3.哥伦比亚咖啡豆品质分级第二种:以咖啡种植海拔分级“海拔代表了品质”:咖啡的栽种的海拔越高,日夜温差也就越大,因此咖啡树的成熟速度便会相对缓慢,而且密度较高。

高海拔的咖啡在白天行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然后在气温较低的夜晚,借由呼吸作用消耗葡萄糖,因此酸味会更加显著、香气上更具有层次感。

危地马拉咖啡豆分级第三种:以咖啡豆中含有的杂质豆与缺陷豆分级咖啡豆的采摘、处理加工、储存、运输中等都能导致咖啡豆产生缺陷,生豆的缺陷主要有三大类:碎豆、异色豆与异物。

1.碎豆:泛称豆粒大小不完整的咖啡生豆,口感整体较为焦苦。

2.异色豆:指咖啡豆颜色非浅蓝或浅绿色的咖啡豆。

(1)陈年豆:指带壳咖啡豆在特殊条件下储存3年以上的咖啡豆。

(2)枯黄豆:将当年咖啡豆封存1-2年去酸,豆色偏黄。

(3)黑色豆和半绿半黑豆:这类咖啡豆拥有浓烈的土臭味、杂味味与尘土味。

哥伦比亚咖啡豆分级标准

哥伦比亚咖啡豆分级标准

哥伦比亚咖啡豆分级标准
哥伦比亚咖啡豆的分级标准是按照生豆颗粒大小来划分的,具体分级如下:
1.Extra级:生豆大小在16目以上,可以允许5%的生豆小于16目,但是
必须在14目以上。

2.Premium级:生豆大小在18目以上,可以允许5%的生豆小于18目,但
是必须在15目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级都是按照“咖啡生豆颗粒大小”,与咖啡生豆质量并无关系。

虽然大颗粒的生豆价格会更高,也更受烘焙工厂的喜欢,因为大颗粒的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展现的风味更加明显,也更易与其他产国的咖啡豆进行拼配。

但是单论生豆大小区别,并不能决定其质量差别。

同时,也存在其他分类方法,如按照瑕疵豆的点数进行分级等。

总之,哥伦比亚咖啡豆的分级标准主要是根据生豆颗粒大小来划分,不同级别的咖啡豆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咖啡豆如何分等级

咖啡豆如何分等级

咖啡豆如何分等级咖啡豆如何分等级咖啡是很多人都喜爱的饮品之一。

咖啡生豆的处理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评定等级,那么咖啡生豆的评级方式有哪些呢?不同的国家采取的都是一样的方式吗?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讲讲咖啡豆是如何分等级的,快来看看吧!咖啡豆如何分级?目前,咖啡豆品质分级并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每个国家的分级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咖啡分类是根据适用于各个生产国的一些特征来进行的。

从一个袋子中取出咖啡豆的样品,根据该生产国的标准对其进行判断,针对这些样本进行评级,依照评价决定其好坏,大部分咖啡分级的特征有:外形(豆的大小、均匀度、颜色);样品中欠点豆的数量;盛杯品质,包括口味和醇度;还有咖啡豆的烘焙程度。

各国家之间的分级和术语表述不同,所以咖啡质量的标准仅和该国生产的咖啡种类相关,如果不熟悉一个国家原始的分类标准,了解咖啡的真正质量是很难的。

但至少每个国家之间还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参考:都以标准化的筛子来决定咖啡豆的大小,所以购买者不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咖啡豆多大算大,多小算小。

一种咖啡豆可能附有特别的地名,或处理方式(水洗或非水洗),也可能有标题,或仅在后面有个字母、数字。

在某些咖啡业国有化的国家里,分级体系似乎让人毫无兴趣。

比如肯尼亚,一个袋子咖啡可能是:水洗法AA,再带一个数字来表示盛杯品质级别。

然而就是这种听起来普通的咖啡被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大部分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国家则以海拔表示品质。

像哥斯达黎加的东部区生产LGA(Low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低海拔),MGA(Medium Grown Atlantic大西洋中海拔),HGA(High Grown Atlantic大西洋高海拔);西岸斜坡地生产HB(Hard Bean硬豆),MHB(Medium Hard Bean中级硬豆),GHB(Good Hard Bean优级硬豆)和SHB(Strictly Hard Bean极硬豆)。

了解咖啡豆的五大品种

了解咖啡豆的五大品种

了解咖啡豆的五大品种咖啡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拥有许多不同的品种供人们选择。

而在所有咖啡种类中,咖啡豆是咖啡的核心成分,决定了咖啡的口感和风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五种最常见的咖啡豆品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自己喜欢的咖啡。

一、阿拉比卡(Arabica)阿拉比卡咖啡豆是最受欢迎和广泛种植的咖啡种类之一,占据全球咖啡豆产量的70%左右。

它来自阿拉伯半岛,特点是味道细腻和酸度相对较高。

这种咖啡豆的种植环境要求相对严苛,需要海拔较高、气温适宜、天气湿润以及稳定的降水量。

因此,阿拉比卡咖啡豆通常价格较高。

这种豆子制作出来的咖啡具有丰富的果香和花香,口感柔顺且不带苦味。

二、罗布斯塔(Robusta)罗布斯塔咖啡豆是另一种常见的咖啡豆品种,占据全球咖啡总产量的30%左右。

与阿拉比卡相比,罗布斯塔咖啡豆更加耐温和易种植,更适合在海平面种植。

这种咖啡豆的主要特点是含有更高的咖啡因,更加苦涩并且味道较浓烈。

罗布斯塔咖啡豆通常用于浓郁的意式浓缩咖啡或咖啡混合物中。

三、利比里卡(Liberica)利比里卡咖啡豆是一种罕见的咖啡品种,产量非常有限,主要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种植。

它的味道相对独特,有时被形容为带有木质或花香味。

利比里卡咖啡豆略带苦涩,但与罗布斯塔相比,它更柔和一些。

这种咖啡豆通常用于混合咖啡或特殊口味的咖啡。

四、果普彩图(Gesha)果普彩图咖啡豆是一种起源于墨西哥的咖啡品种,属于阿拉比卡种类。

它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咖啡之一。

果普彩图咖啡豆的种植要求非常严格,需要特定的高海拔和湿润的地理环境。

它的风味特征包括柔滑的口感、花香和水果味。

尽管果普彩图咖啡豆价格较高,但它的稀有性和出众的质量使其备受咖啡爱好者的推崇。

五、埃塞俄比亚(Ethiopian)埃塞俄比亚咖啡豆是来自埃塞俄比亚地区的一种特殊品种,被誉为咖啡发源地。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具有浓郁的风味,通常带有浆果和花香味。

埃塞俄比亚咖啡酸度较高,口感清爽,带有明亮的水果味。

咖啡豆品种分类

咖啡豆品种分类

咖啡豆品种分类介绍咖啡豆是咖啡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品种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咖啡的风味和口感。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咖啡豆品种进行分类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常见的咖啡豆品种下面是常见的几种咖啡豆品种:1. 阿拉比卡(Arabica)阿拉比卡咖啡是最受欢迎和广泛种植的咖啡品种之一。

它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复杂的口味,通常带有酸味和香气。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生长海拔较高,一般超过1000米,这种特点也使得阿拉比卡咖啡的产量较低,价格相对较高。

阿拉比卡咖啡豆适合烘焙成浅焙或中焙,适合单品饮用。

2. 罗布斯塔(Robusta)罗布斯塔咖啡是另一种常见的咖啡品种。

相比阿拉比卡咖啡,罗布斯塔咖啡豆生长海拔范围更广,对气候条件要求较低。

罗布斯塔咖啡豆通常具有较高的咖啡因含量,酸度较低,苦味和涩味较重。

这种咖啡豆适合烘焙成深焙,常用于制作浓郁的意式浓缩咖啡或混合咖啡。

3. 刚果咖啡(Congolese)刚果咖啡是非洲的一种特色咖啡豆品种,种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

它的特点是具有浓郁的酸度和充满果香的口感。

刚果咖啡豆适合烘焙成中度焙或浅焙,常被用来制作单品饮用的咖啡。

4. 巴西咖啡(Brazilian)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产地之一,巴西咖啡豆因其高产量和价格相对较低而闻名。

巴西咖啡通常具有低酸度和较高的苦味,适合烘焙成深焙或受热风焙。

这种咖啡豆常用于混合咖啡中,也可以用来制作意式浓缩咖啡。

咖啡豆分类方式咖啡豆的分类可以根据多个因素进行,如产地、品种或处理方法等。

下面将根据产地和处理方法两个角度对咖啡豆进行分类。

根据产地分类咖啡树可以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长,不同产地的咖啡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味。

1.亚洲咖啡豆–印度尼西亚咖啡豆:印尼有着丰富的咖啡产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苏门答腊、爪哇和巴厘岛等。

这些咖啡豆通常具有较低的酸度和浓郁的口感。

–越南咖啡豆:越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罗布斯塔咖啡生产国,其咖啡豆通常酸度低、苦味重,用来制作浓郁的意式浓缩咖啡。

SC咖啡分级及其他

SC咖啡分级及其他

SCAA定义下的精品咖啡分级标准及咖啡豆处理精品咖啡在出口前,必须根据豆子的(1)缺陷级数(2)豆体长宽(3)海拔高度(4)杯测品质,来区分优劣等级。

国际惯用的生豆分级制度有【美国精品咖啡生豆分级制】以及【巴西生豆分级制】两大系统,前者专供精品咖啡使用,后者适合大宗商品用豆。

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即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成立于1982年,SCAA致力于为追求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卓越品质、以及优质咖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建立咖啡的质量标准,规范对咖啡专业人员技艺的认证标准。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采用的精品咖啡都分级制,对瑕疵豆有严格规范,不容许重大缺陷(primary defect)豆出现,对缺点都也有规定,对出现几颗缺点豆等同于一个全缺点(full defect)均有规定,下图表为每300g生豆重大缺陷与次要缺陷统计法。

缺陷统计表许零到五个缺点豆。

豆子大小级别,仅容许5%的误差,被测结果在醇厚度、果酸味、香气和整体风味上,至少要有一项杰出表现,不得有杂味和发酵过度的腐味。

烘焙后不得出现奎克豆,生豆含水量在9-13%。

第二等顶级咖啡豆(premium grade):顶级每300g生豆不得超过8次缺点豆,仅容许6-8个缺点豆。

豆子大小级别,紧容许5%的误差。

杯测结果在醇厚度、果酸味、香气和整体风味上,至少要有一项突出表现,不得有缺陷味,可容许3个奎克豆,生豆含水量在9-12%。

第三等商用级咖啡豆(exchange grade):每300g商用级生豆容许9-23个缺点豆,生豆大小,50%要在15目以上,仅容许5%低于14目。

容许5个奎克豆。

杯测不得有缺陷味。

生豆含水量在9-12%瑕疵豆的种类【全黑豆/部分黑豆】简介:内部或外部表面完全发黑的生豆,是种不透明的黑。

成因:有机微生物引起的过度发酵。

杯测表现:发酵或发臭、脏、尖酸、霉味,酚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 目前各生产国都有其各自独立的标准。最常被采用的标准如下: A:水洗式/非水洗式 B:平 豆/圆 豆 C:过滤网(咖啡豆的大小) • 如巴西、哥伦比亚、坦桑尼亚等多数国家皆采用C种分类法。虽说咖啡豆的 大小与品质未必有绝对关系,但可以使生咖啡豆的大小一致。 • D:以标高分类 • 依照栽培地的标高,可分三、四、七等各等级(各国标准不同)。如墨西 哥、洪都拉斯等采三等级;危地马拉则采用七等级。一般而言,高地豆较 低地豆的品质佳,而且因运费增加、价格也较高。 • E:品质类型 • 将一定量的样品中所含之掺杂物(瑕疵豆)的种类与数量换算成「瑕疵 数」,以某总和为决定品质类型的基准。巴西、衣索比亚、古巴、秘鲁等 数国均设有瑕疵数的基准,其值越小越好。 • F:依口味订定规格 • 巴西、海地、肯尼亚、萨尔瓦多等国均有其独自的测试口味方法,经过口 味测试后方可出口。 ●出口业者名: 表示输出咖啡豆的船舶、出口业都名等
大小(过滤筛目)
口味分类
哥伦比亚
按照咖啡豆大小来区分的等级
出口的最高等级:筛目17号以上的咖啡豆占80﹪以上
标准品:是指筛目14至16号之间的咖啡豆。
其他:13号以下供国内消费 坦桑尼亚 按照咖啡豆大小和重量区分等级 从大(重)到小(轻)依次为:AA级(6.75㎜以上)、A级(6.75-6.25 ㎜)、B级(6.25-6.15㎜)、C(6.15-5.9㎜),比以上更轻、更小 的咖啡豆,用AF、TT、F等来表示。
等级规格
名称 等级 缩写 标高
1
严选良质豆 等级、规格:
S.H.B
4500
2
上等咖啡豆
H.B
4000~4500
3
中等咖啡豆
S.H
3500~4000
4
特级上等水洗咖啡豆
E.P.W
3000~3500
5
上等水洗咖啡豆
P.W
2500~3000
6
特优水洗咖啡豆
E.G.W
2000~2500
7
优质水洗咖啡豆
G.W
阿拉比卡种 罗布斯达爪哇咖啡
阿拉比卡种
水洗法
可纳咖啡
• 混合咖啡的调配 • 咖啡豆因树种、产地不同而各具个性,酸、苦、 甜及气味、风味等有微妙的差异。将各种咖啡 豆特长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出独特的新口味就 是混合咖啡。 • 口味均衡的混合咖啡(酸味、苦味、香味的最 佳配合) • 顶级的混合咖啡是酸味、苦味、香味的最佳配 合,将这些特点的咖啡豆混合在一起调配出的 咖啡 • 第十一节 咖啡的主要鉴别方法
咖啡豆的主要品种及特点
品种 加工方法 品牌 产地 咖啡口感 阿拉比卡种 罗布斯达种 阿拉比卡种 水洗法 水洗法 水洗法 蓝山咖啡 云南咖啡 哥伦比亚咖 啡 南美洲 亚洲 南美洲 苦味重,酸味适中,香味浓郁,微酸甘醇替、微酸 至中酸。 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柔顺、柔软香醇、略带果酸 味 苦味重,酸味适中,香味浓郁,微酸甘醇替、微酸 至中酸。
咖啡豆等级分类
以咖啡豆的大小分类 咖啡豆各国有各国的等级标准,其中之一是按大 小来分类。这种分类的方法是采用专用的过滤筛, 依照筛目大小分出咖啡豆的大小,筛目标号越高, 咖啡豆越大。
以咖啡豆大小分类
国家 分类类型 具体说明 巴 西 品质类型(缺陷豆的多少) 300克咖啡豆中混入的缺陷豆的数量多少,分别用NO2-NO8来表示等级, NO2为最优等。 按过滤筛目大小,标号20-13。20号的筛目直径为8㎜,19号的筛目直径为7.5 ㎜,13号直径5.25㎜。 有柔和(柔和而略带甜味)、浓烈(刺激性的浓重口味)等不同口味
肯尼亚
咖啡豆大小/重量/形状区分等级
AA级(7.2㎜)、AB级(6.8㎜)、C级(比A和B更小)、TT级(从AA 和AB中选出的重量更轻的豆)、T级(从C级中选出的重量更轻的 豆)等。
• 以海拔高度分类 • 高海拔地区温差大,所产的咖啡豆质地紧密, 品质好,口味酸香适口。因此,咖啡种植地海 拔越高,成交价格也越高。 • 中美洲主要咖啡生产国海拔分
以海拔高度分类
以海拔高度分类 高海拔地区温差大,所产的咖啡豆质地紧密,品 质好,口味酸香适口。因此,咖啡种植地海拔越 高,成交价格也越高。 中美洲主要咖啡生产国海拔分
国家 墨西哥
分类方法 海拔1700米以上产的咖啡豆为最高等级,称为Strictly High Grown(SHG),海拔1000—1600米产的咖啡豆称为 High Grown(HG),海拔700—1000米的称为Prime Washed (PW) 海拔1350米以上的高地产的咖啡豆称为Strictly High Bean(SHB),海拔1200—1350米产的咖啡豆称为High Bean(HB),往下在分5级直到海拔600米以下的咖啡豆称 为Good Washed(GW) 海拔1200米以上产的咖啡豆称为Strictly High Grown (SHG),海拔900-1200米的咖啡豆称为High Grown(HG), 海拔600-900米的称为Gentral Standard(CS) 海拔1170-1620米高地产的咖啡豆称为Strictly High Bean (SHB),其中又以靠太平洋一侧出产的咖啡豆为最高级, 海拔990-1170米产的咖啡豆称为Good Hard Bean (GHB), 再往下分4级,直至海拔600米。海拔150-600米的咖啡豆称 为Low Grown Atlantic(LGA),主要是靠大西洋一侧产的 咖啡豆。口味浓郁,味道温和,但极酸
阿拉比卡种
阿拉比卡种 阿拉比卡种
非水洗法
水洗法 非水洗法
巴西咖啡
曼特宁咖啡 摩卡咖啡
南美洲
印尼叫苏门 答腊 埃塞俄比亚 (依索 匹亚) 坦桑尼亚 印度尼西亚 的爪哇 岛 美国夏威夷
口味均衡,酸苦适中,中性、中苦、浓香、微酸、 微苦、内敛,适合做混合咖啡。
取名当地的部落曼特宁部落。颗粒大,苦醇香、香 浓苦,味浓烈。 取名当地的一个港口名字。具有野果香味,口味均 衡,酸醇香、带润滑的中强酸甘性特性 酸味重,略深度烘培后,酸、苦、香味均衡,是做 单品咖啡的上品。 是水洗法中的优质品,酸香味弱,强苦弱甘、无酸。 是制作混合咖啡、冰咖啡的常用品种。 豆形大酸味重、带有甜味。由于产量少,劳动成本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哥斯达黎加
咖啡豆的分类
品种 平豆 过滤网号码 20-29 18 17 16 15 14 13—12 圆豆 13—12 11 10 9 8
分辨咖啡豆的要领: 要注意到的咖啡名称与规格名称与规格的表

咖啡豆大小 特大 大 准大 普通 中 小 特小 大 准大 普通 中 小
• ●出口港名: • 由所标示的出口港名可知其运送的路线。同一产地或 同一品牌的咖啡都是有一定的路线,因此也都是由同 一港口出口。例如:若所标示者为「巴西· 圣多士」, 则表示这是从圣多士出口的咖啡。但标示「摩卡」的 例外,因为一部份叶门产的咖啡,在出港口出港后, 仍然沿用当年的港口名「摩卡」(摩卡· 马达里)。 此外,衣索比亚产的咖啡也有称为「哈拉摩卡」的。 • ●原种名、品种名: 只有像阿拉伯这样的国家所产的咖啡,会省略标示, 但若是阿拉比卡种与罗布斯塔种发货时,则需写全名。 ●山岳名: 蓝山(牙买加)、加由山(印尼)、克拉尔山(哥斯 答黎加)、克利斯特尔山(古巴)、乞力马札罗山 (坦桑尼亚)、马温多哈根(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都是很有名的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