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新用

合集下载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
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药方,有“心肝神回”的功效。

小柴胡汤由中
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等四味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

柴胡是一种常
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调理心脏及生津止渴的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还可以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温中润肺。

半夏具有开窍
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能遏制痢疾等病的发生;人参有滋补养肝降压、
健脾互补、养心安神的特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小柴胡汤的用法也比较简单,先将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按比例前
者比后者配置,放入开水中煎汤,煎至原料药物煮熟,再放入少量糖和盐,即可食用。

小柴胡汤适用于病后体弱者,过度劳累或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心脏病、消化不良、头晕乏力、虚弱乏力等症状,以及伴
有胃热炎、胃胀、白斑症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食用小柴胡汤,改善健康。

总之,小柴胡汤是一种温和舒解、滋补归元的药方,有利于病后体伤
者提高免疫力及恢复健康,因此治疗虚弱乏力等病症,常服用小柴胡汤是
比较理想的选择。

小柴胡汤古方新用论文

小柴胡汤古方新用论文

小柴胡汤古方新用【摘要】目的通过对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观察,了解了小柴胡汤在除主证以外其他方面的应用,并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同时可以启示更多的中医师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开拓中医古方,以能够为更多的病患者解除病痛,促进祖国医学的发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法围绕小柴胡汤的君、臣、佐、使的原则、治疗原则、适应症,应用于适合的病患者,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同时详细记载。

结果小柴胡汤对丙型肝炎、产后发热、感冒、慢性胆囊炎、小儿痄腮等病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总结对于小柴胡汤在除主证以外其他病症的多次临床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所以祖国医学中的古方,只要掌握了它的功用和药性,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就会活学活用,更好地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病痛,同时可以使祖国医学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造福于人类。

【关键词】小柴胡汤/治疗应用小柴胡汤系和解剂中的和解少阳剂,适用于少阳病,症见: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等。

由于少阳病邪不在肌表,又未入里,而是居于半表半里之间,所以治疗既不宜发汗,又不宜吐下,唯有和解之法最为适宜。

我在临床以本方为主用于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举例如下:1慢性丙型肝炎王山军,男,56岁,于2011年8月2日初诊,主诉:乏力1月,加重伴身目俱黄1周。

患者自诉于就诊前一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疲乏无力,口苦咽干,食欲减退,身目俱黄,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白腻,脉眩,当时未引起重视,自己购买“建脾丸,建胃消食片”口服后无任何效果,并以上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双侧巩膜轻度黄染,肝脏于右肋缘下2cm可触及。

质中,余(-)。

肝功示:谷丙转氨酶206u/l,谷草转氨酶80u/l,总胆红素88ummol/l,直接胆红素23ummol/l,间接胆红素62ummol/l,hcv-rna阳性,抗-hcv阳性,诊断:慢性丙性肝炎,病机归纳为:湿热熏蒸肝、胆,胆汁经溢肌肤,下注膀胱,故目黄,皮肤黄,小便黄,热盛津伤,故发热,口干渴而苦,大便秘结,肝旺乘脾,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亏乏,全身失于濡养,故全身疲乏无力。

小柴胡汤新用

小柴胡汤新用

小柴胡汤新用刘群英刘左林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

具有和解少阳之效。

主治少阳病。

笔者常以此方或加减治疗产后发热、脓耳、天行赤眼、胁痛等症,疗效颇佳,介绍如下。

1 产后发热张某,28岁,1997年2月16日诊。

产后8天,时发热,自汗出,餐后热甚汗多,口苦,咽干,不欲饮食,恶露未净,小腹隐痛,大便难,乳汁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数。

诊为产后发热。

治以益气扶正,和解清热。

方用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 25 g,黄芩、半夏、党参、生姜、炙甘草各10 g,大枣20 g,水煎,每天服3次,2天1剂。

服2剂后,身热除,自汗止,诸症愈。

按:产妇分娩耗气伤血,呈多虚多瘀的病理特点。

气虚则身热,血虚亦发热,气虚血瘀,营卫不调,故自汗出。

气血不足,提摄失固,所以恶露不净,小腹隐痛。

又因汗出过多,伤津化热,热扰肝胆,胆热上蒸,影响于胃,所以口苦咽干,不欲饮食。

以小柴胡汤,调达升降,宣通内外,益气扶正,诸症悉除。

2 脓耳王某,男,15岁,1996年12月6日诊。

左耳道痒痛,时流脓水半年,多方求治未愈。

诊见左耳道流出浅黄色脓水,有臭味,目赤,伴耳鸣痒痛,左侧头角昏痛,时有微热,胸胁烦满,口苦咽干。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诊为脓耳,证属少阳中风,胆火上扰清窍。

治当和解少阳,清热利胆,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柴胡 20 g、半夏、党参、黄芩、生姜、炙甘草各8 g,大枣15 g,栀子、牡丹皮、夏枯草各10 g。

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3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按: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走耳中,下胸贯膈。

少阳中风,风火上扰,清窍壅滞,郁久化脓,故耳道流脓,耳鸣痒痛。

邪结胸胁,枢机不利,故胸中烦满。

邪热上蒸,则为头角昏痛,微热,口苦咽干。

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栀子、牡丹皮、夏枯草清热利胆,脓耳消失,诸症告愈。

3 天行赤眼李某,女,48岁,1998年1月26日诊。

目赤肿痛,球结膜充血,血丝满布,生眵流泪,服抗生素,外用眼药水少效。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2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2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2兹举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多年顽咳医案一则。

王某,女,33岁。

2009年11月27日就诊。

患者自诉从1岁开始咳嗽,每年无明显诱因于入冬后咳嗽,以干咳为主,或咳出少量白黏痰,受凉、油烟刺激、劳累或大声说话后加重,加重时必须连续咳嗽十几分钟后方能缓解,冬季天天如此,入春则止,一切如常人。

其余季节如逢剧烈的情绪刺激,咳嗽基本与冬季相同。

患者前往某医院诊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服肃肺止咳化痰中药(桔梗、杏仁、半夏等)及化痰止咳等西药多年,未见明显效果。

半月前开始咳嗽,刻下症见:干咳,咽痒或嗳气后引发,油烟刺激、大声说话后加重,一刻钟后方能自行缓解;脾气急躁,喋喋不休;不容易出汗,面部痤疮散在多发,色暗红,食欲、睡眠均好,小便略黄,大便正常,舌体瘦小,舌苔薄少,脉细弱数。

查:血压145/90mmHg,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5次/分钟,节律齐。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

证属肝气不畅,肺气不降。

治以疏肝清热,温肺散寒止咳,予六味小柴胡汤原方,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6克。

5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3日二诊:患者服用上方3剂后咳嗽明显好转,咽痒消失,偶于大声说话后出现干咳,持续时间极短即能自行缓解,再进2剂后诸症消失。

换方治疗面部痤疮,并嘱咐患者自备数剂六味小柴胡汤于家中,咽痒即服用。

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该患者咽痒或油烟刺激后干咳,呈现出“往来咳嗽”现象,如若诊查不出明显的痰饮、表证、阳虚等指征,就可以看做是少阳证“往来寒热”的一种延伸,这是柴胡药证;柴胡证典型的表现是神情默默,所以一般认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性格偏内向等肝气郁结症状是柴胡证、柴胡体质的识别关键,但是我们也发现临床不尽如此,柴胡证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亢奋,脾气急躁,喋喋不休,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惊悸等肝郁化火症状。

该患者脾气急躁,喋喋不休,容易兴奋激动,容易血压波动、心率加快,情绪波动后咳嗽等也是柴胡、黄芩药证;冬季咳嗽,春季自行缓解是典型的“寒咳”,是五味子、干姜药证;嗳气后引发咳嗽,这是胃气上逆,是半夏药证。

冯志荣运用小柴胡汤经验

冯志荣运用小柴胡汤经验

冯志荣运用小柴胡汤经验摘要小柴胡汤除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等适应证外,在外可调太阳,在里可调阳明,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具有促进和调控作用,因此可以广泛而著有成效的运用于虚人感冒,产后郁冒,咳嗽、淋证、发热、胸痹、梅核气等病。

关键词冯志荣小柴胡经验冯志荣主任医师系四川省第二批十大名医之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一生学验具丰。

至今已近八十高龄仍坚持每日门诊。

我有幸随老师一年,受其孜孜不倦,言传亲授,临证指迷,收获颇丰。

深感其高尚的医德、渊博的学术和临证的圆机活法。

老师崇尚仲景学说,精研其证治规律,尤以注重实践,讲求疗效,法活机园为其特色。

老师认为仲景学说之所以能永保其无限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卓有成效的指导临床实践。

《伤寒论》中所用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是经过历代医家无数次医疗实践反復验证,在临床中确有疗效之方。

老师认为纵观全部经方,当以小柴胡汤适应范围最广,而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在他的临床生涯中,除了遵循传统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正证、变证等适应证外,还匠心独运,别开生面,广泛而著有成效的运用于虚人感冒,产后郁冒,咳嗽、淋证、发热、胸痹、梅核气等病,屡获良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认为少阳三焦是水火气机的通道,能量代谢的场所,水液代谢的通道。

少阳气机条达在外可调太阳,在里可调阳明,因此,少阳主枢。

少阳疏泄正常,对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具有促进和调控作用,对情志也具有条畅作用。

因此,少阳所关乎的是全身脏腑精神情志的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小柴胡汤加减运用可治疗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疾病。

(1)用于虚人感冒体虚之人,卫外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为半表半里之处,为少阳所主。

《伤寒论》97条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博”老师认为该条不仅仅是少阳病之病因病机,乃总论虚人外感之病因病机。

若纯用发汗,恐耗散虚人之气血阴阳,虚其虚也。

方中柴胡、黄芩、半夏旋转少阳枢机以达太阳之气,人参、大枣、甘草、生姜帮助中焦脾土以领邪外出,于稳妥平和之中,大具扶正祛邪之力。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摘要】小柴胡汤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治疗感冒的显著疗效。

本文从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感冒的病因病机以及小柴胡汤对感冒的疗效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小柴胡汤主要由哪些药材组成,如何制备,主要药效成分是什么,以及对感冒症状的治疗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文章还列举了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案例。

结论部分指出小柴胡汤作为治疗感冒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以及未来在感冒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小柴胡汤在中医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对于治疗感冒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键词】小柴胡汤、感冒、中医、药方、制备方法、药效成分、临床应用、治疗作用、应用案例、有效方法、临床实践、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小柴胡汤在中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方剂。

它最早见于《伤寒论》,被誉为“伤寒汤”的组成成员之一,是六经验风证的代表方剂之一。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誉为“千古名方”。

在中医理论中,小柴胡汤被归类为卫气营血之剂,具有疏解肝气、升清阳、解毒和和解表里的作用。

小柴胡汤不仅在治疗感冒方面有显著疗效,还在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中有广泛的应用。

因其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小而备受中医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在当今医疗领域,小柴胡汤作为重要的中药方剂之一,其地位不可替代。

通过对小柴胡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发挥其在中医治疗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

1.2 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外感风寒、痰湿郁闭、气滞化火等。

外感风寒是最常见的感冒病因,主要表现为身体受凉后,风寒侵袭而引起的症状。

痰湿郁闭则是指体内湿气过重,湿邪阻滞而导致感冒发作,表现为喉咙痒、咳嗽、咳痰等症状。

气滞化火则是指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气火不升反降,导致感冒症状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苦、咽干等症状。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和发热症状。

它是由小柴胡、甘草、生姜、大枣等中药组成,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临床上,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及其症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药理作用、临床运用等方面对其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柴胡汤的药物组成小柴胡汤的组成包括小柴胡、甘草、生姜、大枣、黄芩和桔梗。

这些药物都是中药常用的解表、清热、化痰、理气的药物,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初期感冒、发热、头痛、恶寒、口苦、口干、咽痒等症状。

1. 小柴胡小柴胡为豆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茎,具有解表、疏肝解郁、和胃化痰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小柴胡的作用是协调各种药物的作用,清热解毒、解表除邪。

3. 生姜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生姜的作用是辅助小柴胡的解表作用,促进汗出解表。

4. 大枣大枣为毛茛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大枣的作用是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之性。

5. 黄芩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除烦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黄芩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泻火除烦。

6.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茎叶,具有宣肺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

在小柴胡汤中,桔梗的作用是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二、小柴胡汤的药理作用小柴胡汤具有温中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通过以下药理作用发挥其治疗感冒的效果:2. 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甘草等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热凉血、解毒抗炎,有助于消除体内热毒。

3. 和中理气小柴胡汤中的甘草、大枣等药物具有和中理气的作用,能够调和脏腑、顺气止痛,有助于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4. 化痰止咳小柴胡汤中的桔梗等药物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清热利喉、化痰止咳,有助于改善感冒的症状。

三、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治疗感冒的临床运用,主要包括药物剂型、用药方法、疗程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牛宝生教授妙用小柴胡汤之验案

牛宝生教授妙用小柴胡汤之验案

内蒙古中医药
剂 量 的把握 和使 用 时机 的把 握 上 。常用 量大 黄 l 呶 , 实 l 02 枳 2 1g厚 朴 1 ̄5 , 硝 5 1g 根 据病 人 的年龄 大小 , 5, 2 1g芒 - 5, 要 体质 情况 , 本 方为攻 下法 的代 表方 剂 , 峻下 热结 , 腑逐 邪 , 陈 出新 燥 、 、 、 的程 度 等不 同情 况适 当掌握 用 药 的剂 量 , 有 通 推 实 痞 满 特别 是 大 之功 , 人 以燥 , , 、 四症 兼 见 , 胎黄 燥 , 象 涨 实者 为 应 黄 , 前 实 痞 满 舌 脉 芒硝 两味 药物 的剂 量 和用法 , 记“ 快利 止后服 ” 另外用 药 谨 得 。 用指证 。 历代 医家对 本方 研究 颇多 , 用十 分广 泛 , 人 总结本 方 的时 机要 根 据病 情 , 应 有 多数 情 况 在 有适 用证 的情 况下 尽早 用 , 如肠 的作用 有 : 能显著 的促 进 胃肠 道 的蠕 动 推进 , 于治 疗肠 梗 阻 。 梗 阻 、 ① 用 阑尾炎 等 出现坏 死 、 L 不宜 再 用。有 些情 况不 宜早用 , 穿孑 等 ② 利胆 保肝作 用 。 改善 肠道 血循 环 作用 。 ③ ④抗 病原 微生 物作 用 。 以免滥 用损 伤病人 正气 。 ⑤抗炎症作用, 能抑制炎性渗出。 ⑥解热作用。 ⑦对免疫功能的影 参 考文 献 响, 能提高免疫细胞 的吞噬功能。 ⑧对 胃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另 [] 1 金家浚, 蒋维宇. 中医百家方论荟萃. 重庆出版社. 9 . 1 10 1 41 .2 . 9 0 外有 止血 , 制胰酶 活性 的作用 等[。故广 泛 应用 于肠梗 阻 、 抑 1 , 2 1 阑尾 【 2 ]詹文 涛 ,杨 国祥 .中 医方 剂研 究进展 .昆明 云 南科 技 出版 社. 炎、 胆道疾 病 、 感染 性 高热 、 胰腺 炎 、 肾功能 衰 竭等 疾病 的治疗 【。 2 0 .38 4 L 0 0 1 —1 0. 笔者 体会 , 只要 腑气 不 通 , 大便 秘 结 , 确 有热 结 、 积 、 浊 、 且 食 痰 瘀 【 3 ]黄 星 垣 ,郭 铭 信 .' 医疾 病 大成 . 京 :中 医古籍 出版 社 . 中 北 72 - 5 9 血等 闭阻 于 内者 , 都可 以攻 下 , 不必 一定 要 四症兼 全 。 键 问题 在 1 8 .38 2 6. 关

小柴胡汤方歌

小柴胡汤方歌

小柴胡汤方歌范文一:小柴胡汤方解小柴胡汤药方:柴胡8两,半夏半升,人参、甘草、黄芩、生姜3两,大枣12枚。

加减变方注解:呕逆加生姜陈皮、[生姜散逆、陈皮顺气]。

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以荡郁热]。

渴者去半夏加花粉[生津]、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覆取微汗[解肌]。

咳嗽去参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咳为气逆肺寒五味饮肺、干姜散寒。

戴元礼曰:少阳有嗽无喘非少阳也。

阳明有喘无嗽、有嗽非正阳明也。

虚烦、加竹叶粳米[竹叶凉心、粳米和胃]。

齿澡无津加石膏、[齿燥属阳明火,石膏清胃止渴]。

痰多加栝蒌贝母、[能去热痰]。

腹痛去黄芩加芍药、[黄芩寒中芍药合甘草和里]。

肋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大枣甘令人满,牡蛎咸能软坚]。

肋下痛加青皮芍药、[肋为肝胆之部,病属肝火,二药平肝]。

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经曰:太阳症、饮水多心下必悸水停心下故悸、承畜不行故小便不利、黄芩苦反竖肾、茯苓淡能利水]。

本经头痛加川芎[入肝活血、散郁除风]。

发黄加茵陈[利湿]。

解方:此足少阳药也、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仲景曰:少阳中风、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释曰:邪在半表半里、以吐除烦吐则伤气。

气虚者悸、以下除满下则亡血、血虚者惊。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脾热者;属少阳、不可汗、汗之则谵语、释曰:汗之亡津液、少阳之邪因之入胃、故谵语。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到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

阳不足则阴凑之故、发寒用黄芩降阴气、使不陷入阳中、则不寒。

阴不足则阳凑之故、发热用柴胡升阳气、使不陷入阴中则不热。

又曰:柴胡黄芩之苦寒以退热、半夏生姜之辛温以退寒、人参大枣甘草之甘温以助正气。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

使邪不得復传入里为佐。

二药固太阴、使木邪不致克土、然必须人参方可用。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一)柴胡加桂枝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

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

张某,女,59岁。

患风湿性心脏病。

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

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

辨证:少阳不和,复感风寒,且挟冲气上逆。

治法:两解少阳、太阳,兼平冲气。

处方: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

服三剂则诸证得安。

(二)柴胡加芍药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

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郝某,女,学生,22岁。

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

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

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

治法:疏肝和血止痛。

处方:柴胡12克赤白芍各6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当归尾10克泽兰6克。

连服六剂,诸证即愈。

(三)柴胡桂枝汤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

故在小柴胡汤中加桂枝、芍药,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

根据《伤寒论》的治疗精神,余用本方治疗下述三种病症每可取效。

1.治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而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化验检查,见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指数升高。

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有较好的效果。

2.治关节炎兼肝气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肢节烦疼,同时又因挟有肝气郁而胸胁苦满,或者胁背作痛等证,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满意。

3.治肝气窜肝气窜为民间土语而未见医籍记载。

小柴胡汤化裁妙用四则

小柴胡汤化裁妙用四则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13期 -21-小柴胡汤化裁妙用四则Treating 4 cases with the Xiaochaihu decoction郭常庆1张刚2(1.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745000;2.合水县中医医院,甘肃合水,745400)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13-0021-【摘要】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其调畅气机,和调脏腑,亦补亦攻,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杂病,皆可治之,关键在于做到知常达变。

本文对四则应用小柴胡汤的医案进行叙述,以证实其之疗效。

【关键词】小柴胡汤;验案;疑难杂症【Abstract】The Xiaochaihu decoction from Shanghan Lun (《伤寒论》) can regulate Qiji (气机) and Zangfu (脏腑), and treat exogenous disease or an internal injury; the key is to achieve constant change. 4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he Xiaochaihu decoction, to confirm its efficacy.【Keywords】The Xiaochaihu decoction; Cases; Incurable disease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13.009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调畅气机,和调脏腑,亦补亦攻,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伤杂病皆可治之,关键在于做到知常达变。

小柴胡汤由疏利肝胆的柴胡、黄芩(其中柴胡解经热,黄芩清腑热)和调补脾胃的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其中半夏、生姜和胃,人参、甘草、大枣补中)两组药物组成。

《伤寒论》里的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妙用可治甲状腺、乳腺结节

《伤寒论》里的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妙用可治甲状腺、乳腺结节

《伤寒论》里的千古名方:小柴胡汤,妙用可治甲状腺、乳腺结节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最为常见,《伤寒论》113个方剂里面,几乎可称多用的一个方剂---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黄芩、红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姜半夏原文中记载如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简单来说,小柴胡汤加减可以治疗各种发热性的疾病,包括呼吸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等等。

本方虽构成简单,貌不惊人,很多时候却能出奇制胜,其组方、效果,都是很多方剂不能与之媲美的。

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甲状腺、乳腺问题很多人可能疑惑,中医里面没有甲状腺啊!怎么能治疗甲状腺问题呢?这一点就是咱们老祖宗聪明的地方了。

在《黄帝内经》里面就提到:不以数推,以象求之。

中医虽然不讲究脏腑组织血管等,但是我们有经络。

经络就像是河流,水量充沛就能润泽两岸万物,经络精气充足的时候,就能够濡养好身体,反之就容易出问题。

甲状腺这个地方根据《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描写到:“肝经,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

”是肝经循行的地方。

所以一旦甲状腺出了问题,不管是结节囊肿还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都跟肝胆相关。

而治疗,只要是从肝胆方面入手,大方向就肯定不会错。

乳腺也是同样的道理:胃经“下乳内廉,下挟脐”,肝经“上贯膈,布胁肋”都是乳腺所在位置。

我们在临床上也常用小柴胡汤化裁,治疗甲状腺、乳腺问题。

常用的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甘草,黄芩,瓜蒌根,牡蛎。

应用:本方是精神疲劳后的恢复剂。

尤其适合于过度疲劳、大量出汗、饮食睡眠无规律的中青年女性。

神经症、慢性肠胃炎、失眠、乳腺、甲状腺疾病多用之。

另外教大家一个小小的手诊诀窍,这个在临床手诊中可是百试不爽。

大家可以伸出自己的手,或者看身边女性的手,但凡是手中有这样图示的一个树叶,一般都表明容易有乳腺问题。

小柴胡汤被多省列为新冠推荐防治方,发热、咳喘、乏力都能用

小柴胡汤被多省列为新冠推荐防治方,发热、咳喘、乏力都能用

小柴胡汤被多省列为新冠推荐防治方,发热、咳喘、乏力都能用小柴胡汤被称为千古奇方,善治流感、变异流感等病毒性传染性外感病。

小柴胡用于外感病,在《国家药典》上就有记载。

外感病据《辞海》条注为包括流感、霍乱、疟疾、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等。

中医学"外感热病",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素问·热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首次将外感热病归属于广义的"伤寒"范围。

到了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温病",使临床以小柴胡对流感等外感热病的治疗有纲可依、有法可循。

2003年广东、北京等地暴发的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9年的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H7N9"等传染性疾病,都有以小柴胡汤联合银翘散等中药名方治疗的成功案例。

如今,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新冠防治中,累积了很多经典有效的医案。

在部分医者的诊断对比中,新冠肺炎的多种症状同小柴胡汤症高度契合,应用小柴胡汤是极好的治疗手段。

小柴胡颗粒根据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原方配伍,运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

选用人参、大枣、甘草,补正气而和中,提升人体正气,以防止病毒内传,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半夏、生姜健脾和胃,保证患者的肠胃功能,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腹泻问题,柴胡味苦微寒,升阳达表,黄岑苦寒,养阴退热,可缓解发热的症状。

中药抗病毒,家中常备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经过千年验证,疗效那是绝对的棒。

甚至有大夫说,我这一辈子就用小柴胡汤加减来看病的。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临床大夫对它还是青睐有加的。

下面介绍小柴胡汤的现代剂型,小柴胡颗粒。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小柴胡汤妙用20法

小柴胡汤妙用20法

小柴胡汤妙用20法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临床治疗范围甚广,使用频率极高,为治疗杂病第一方。

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抗炎、抗病毒、退烧、保肝利胆、抗焦虑、抗抑郁、镇静助眠等作用。

同仁堂张寿昌中医师在临床过程中总结小柴胡汤使用20法,疗效确切。

1.小柴胡汤加夏枯草10克、酸枣仁10克,治疗夜半失眠。

此类失眠,多为阴阳不相接续,阳不入阴所致。

2.小柴胡汤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等,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优于普济消毒饮。

3.小柴胡汤加温胆汤,治疗抑郁症,化痰、解郁热,疏肝利胆,慢性肝炎、慢性胃炎临床效果甚佳。

4.小柴胡汤加四物汤,治疗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产后寒热往来、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及更年期综合证。

5.小柴胡汤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治疗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见良效。

6.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8克等,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7.小柴胡汤加桂枝汤治疗老年体虚感冒,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此方既可和解少阳,又可调和营卫,攻补兼施,临床运用广泛,疗效确切。

8.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治疗女性月经量少,皮肤干燥,面色黄褐,精神疲惫,性冷淡或用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病)等,此合方具有和解营卫,养血祛湿,清热养颜的神奇功效,临床运用十分广泛。

9.小柴胡汤加开音汤加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具有和解少阳,清热利咽的功效,用于临床屡试不爽。

10.小柴胡汤加石膏,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不退。

小柴胡汤具有良好退热功效,石膏性寒,尤善清气分之实热,二者结合对高烧不退每收捷效。

11.小柴胡汤加蒲公英15克、夏枯草10克,治疗急性结膜炎,少阳风火上扰,上犯于目为急性结膜炎发病机理,此合方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12.小柴胡汤加蒲公英30克、全瓜蒌10克,治疗急性乳腺炎,此合方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故可取效。

18个小柴胡汤衍生的中药方剂

18个小柴胡汤衍生的中药方剂

18个小柴胡汤衍生的中药方剂经典方剂小柴胡汤,从《伤寒论》(汉·张仲景)中可以了解到到,主要公用是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方剂方剂1:柴胡半两,黄芩半两,五味子半两,制半夏半两,白芍药2钱半,人参2钱半,桑白皮2钱半。

主治肺伤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脉象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出处《云歧子脉诀》方剂2:人参4.5克,花粉6克,黄芩3克,柴胡3克,甘草3克,生姜3片。

主治清热育阴。

主邪在少阳,产后阴虚发热。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切要》卷七方剂3: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9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4枚),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出处《伤寒论》(汉·张仲景)小柴胡汤18个中药方剂1.柴胡白虎汤出处:《明医指掌》卷四处方: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

主治:暴疟自汗烦渴,但热不寒。

用法用量:《幼幼集成》本方用人参、知母、炙甘草、片黄芩、法半夏各一钱,熟石膏一钱五分,北柴胡一钱二分。

加晚粳米一撮,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未发前服。

2.柴胡加山栀子汤出处:《伤寒广要》卷八处方:小柴胡汤加山栀子、茵陈蒿。

主治:发黄,脉弦数,口苦胸满,心烦发热,或往来寒热,日晡小有潮热,或耳聋胁痛。

3.柴胡截疟饮出处:《金鉴》卷四十二处方:小柴胡汤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

主治:不足之人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并滓露1宿,次日发前1-2时,小温服;恶心,以糖拌乌梅肉压之。

小柴胡汤的古方新用

小柴胡汤的古方新用

小柴胡汤的古方新用小柴胡汤是伤寒论里面最著名的方剂之一,用途非常广泛,疗效也非常的好。

小柴胡冲剂(或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小柴胡汤配制而成的中成药,是广受欢迎的居家常备药品。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少阳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只要辨证正确,剂量得当,此方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的重大疾病。

根据此方配制的中成药,是作为一种感冒药来销售的,服用方便,口感很好,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或风寒感冒后期、余热未尽时,效果的确很好。

但是由于剂量大大降低,用它来治疗重大疾病,显得力不从心。

但是,如果应用得当,此方在家居保健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中成药。

古方新用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感风热而引起的常见病,外感风寒如果失治误治,也可入里化热,邪走少阳,则可形成小柴胡汤证,这时,小柴胡冲剂就可以派上用场,而且疗效很好。

症状:口苦、口干、咽喉干燥疼痛、干咳无痰或黄痰、眼睛干涩红肿、偏头痛、鼻干唇干、浑身燥热难受等等。

用法:小柴胡冲剂,冲温开水,内服。

一次1-3袋,一天三次。

(如果同时有拉肚子的现象,可用大蒜一头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如果同时有稍微怕冷或皮肤瘙痒、起皮疹等现象,可用同鸡蛋大小一致的生姜切片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

)咽喉肿痛:喉咙肿痛、干涩等,是目前常见病。

一般是因外感或肝气郁结所致。

用法:温开水冲小柴胡冲剂;或用生甘草、桔梗10-20克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

一次1-3袋,一天三次。

结膜炎:结膜炎或其他眼睛感染疾病,症见眼睛红肿、发热、干涩、眼屎多等等,均可用小柴胡冲剂。

用法:菊花或银花、连翘,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内服。

一次1-3袋,一天三次。

中耳炎:即中耳发炎,亦属常见病。

一般都是服用抗生素。

但是,抗生素副作用大,其实小柴胡冲剂即可解决。

用法:小柴胡冲剂大剂量服用一次3-5袋,一天三次。

方便的话,去草坪上挖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等,煮水,冲服小柴胡冲剂,疗效更佳。

腹泻者,可加大蒜一头同煮。

腮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扁桃体炎都是常见病,儿童尤其多发。

小柴胡汤新用

小柴胡汤新用

小柴胡汤原载于《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篇》“伤寒五六日, 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 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笔 者在临床辩证施治中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仅举几例,以飧读者。 l频发室性早搏 李某,女,45岁,中学教师。2008年lO月24日就诊。心悸1 年余,加重l周。患者平素体质较差,易感冒,失眠,多梦,五心烦 热。一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白服。“心宝"“丹参 滴丸”等药效差。1周前,因受凉而致发热,咽干痛,IZl苦,心悸,胸 闷加重,自觉心中空空然,似心向下堕落,纳差,眠差,恐惧易惊, 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结代。查血尿常规胸片。无异常,心 电图示:频发室性早博,诊断:心悸。证属心胆虚怯,邪郁少阳。治
量要大。
张某,男,62岁,农民,2007年6月18日就诊。患者3天前感 冒自服“扑热息痛”、“双黄连口服液”等药治疗,间断性发热出汗, 于6月17日晚饭后,突然弦晕,自觉天旋地转,如坐舟船,神志清 楚,闭目,不敢睁眼,恶心呕吐,双耳似有堵塞感。自服“眩晕停”暂 可缓解,反复发作5次。有慢性胃炎,高血压病史,血压165/ 100mmHg;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早搏;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 能、血流变、血糖均在正常范围。西医诊断为“美尼尔综合症”,给 予输液治疗效果不显。邀余诊治,刻诊,主诉如前,平索口苦,咽干 胸闷。善太息,大便先干后稀,时有双下肢浮肿,双目紧闭,恶心欲 吐,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诊断:眩晕;证属邪郁少阳,阴虚饮停。 予和解少阳,通调津液。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09,黄芩129,党参 129,半夏lOg。甘草69,生姜3片。大枣12枚,每日l剂,水煎2次 服。当日服药后未呕吐,夜问安然入睡,次晨眩晕减轻,恶心欲吐, 双耳堵塞感均除。连服3剂。眩晕、口苦咽干均愈。大便正常;又服 5剂以资巩固,随访1年未发。 按:本例患者既有内耳迷路积水之水饮内停,又有咽干舌质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

万能的小柴胡汤的14种妙用(济公)不仅对外病可收表里双解之功,而且对内伤杂病(心率65-85次)也有协调和解之效。

如能适当加减变通,则适应证候更广,治疗效果更佳。

最常用的变通用法有如下14种:1、荆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荆芥10g、防风1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怕风、鼻塞、清涕等表寒症状较为明显者。

2、二活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羌活12g、独活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腰膝肢节疼痛明显者。

3、杏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杏仁12g、苏叶12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兼见轻度咳嗽者。

4、止嗽小柴胡小柴胡汤与止嗽散两方合用,治疗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咳嗽明显咯痰不畅者。

5、藿苏小柴胡小柴胡汤加藿香12g、苏叶lOg,用于暑天感寒而见半表半里证者。

6、楂曲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焦楂20g、神曲15g,用于柴胡证而胃胀、食少者。

7、银翘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连翘30g,用于外感半表半里证而发热、痰黄、尿黄等热象较显者。

8、四金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金银花30g、金钱草30g、海金沙30g、鸡内金12g,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9、四君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白术15g、茯苓15g,主治肝脾不调,胁胀隐痛,脘胀食少,大便稀溏,倦怠乏力。

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0、二陈小柴胡小柴胡汤加陈皮12g、茯苓15g,主治肝胃不和,胸胁发胀,恶心嗳气,食少吐涎。

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恶阻有上述见证者。

11、归芍小柴胡小柴胡汤加当归15g、白芍30g,主治肝脾不调,胸胁痛,心烦食少,大便不畅,适用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有上述见证者。

12、四物小柴胡小柴胡汤与四物汤两方配合,用于妇女经期外感半表半里证、肝血不足的月经不调证以及更年期综合征。

13、枣仁小柴胡小柴胡汤与酸枣仁汤两方配合,用于肝气不舒、心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症。

14、龙牡小柴胡小柴胡汤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用于肝气不舒,胸满烦惊,失眠多梦。

运用小柴胡汤,既要善于加减配伍,又要注意各药剂量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新用
石德军‘ 关键词:伤寒论;少阳病;小柴胡汤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0--0016-02 以和解少阳,安神定志,小柴胡汤加茯神309,生龙骨309,生牡蛎 309,水煎服,每日1剂。5付后症状减轻,睡眠可达6-7个小时。原 方继服20剂,诸症尽除,复查心电图正常。 按:患者身体虚弱,心虚胆祛,复感外邪,邪郁少阳枢机不利, 内扰心神则心悸不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者,中正之 官,决断出焉”心气安逸,胆立不怯,虽忽有惊险,自可泰然处之。 若心胆虚怯,则处事易惊,梦寐不宁,异象感惑,而惕惕然心中不 安,发为惊悸,观其证侯与原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 是,不必悉具”甚为合拍,故用小柴胡汤,透达半表半里之邪加茯 神,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取得满意疗效。 2急性肾炎 陈某,男,19岁,学生,2008年4月15日就诊。发热、咽痛、头 痛、头面及遍身浮肿2天。伴精神疲乏,小便短赤,脉浮数,舌苔薄
八二翊另科理用’冷云 六三汤男科应用体会
夏阳‘柯莉娜’ 关键词:六三汤;男科;治疗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0-0017--02 涩痛,苔微黄腻。故治疗不单纯泄湿热。以六味地黄汤补其肾阴, 三妙散去其湿热,为补泻兼施之法。 2不射精证 胡某,男,35岁,2009年3月10日初诊。于3月前进行精索 静脉曲张手术,现同房时不射精,晨起口苦口干,大便结,小便正 常。苔黄腻,脉细。诊为膀胱湿热,方用六三汤加柴胡。处方:生地 159,山药129。山茱萸99,丹皮99.茯苓129,泽泻129,薏苡仁 309,牛膝159,黄柏99,柴胡99,7剂,每日水煎分3次内服。调理 月余,现同房已射精。 按:本病为湿热下注。湿热久恋下焦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苦 口干;热伤阴液致大便硬;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故用六三汤加柴 胡,以三妙散泄湿热,六味地黄汤补阴,柴胡行气化瘀。 3血精 钟某,男,32岁,2009年2月2日初诊。不育,精液检查时见 精液红色,镜下见大量红细胞;口微苦,苔黄,脉细弦。诊为血精 (湿热下注),方用六三汤加味。处方:生地159,山药129,山茱萸 99,丹皮99,茯苓129,泽泻129。薏苡仁309,牛膝159,黄柏99,侧 柏叶99。蒲黄99,7剂,每日水煎分3次内服。2月24日复诊,述昨 日同房精液为黄色,守上方治疗。 (下转25页)
小柴胡汤原载于《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篇》“伤寒五六日, 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 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 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笔 者在临床辩证施治中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仅举几例,以飧读者。 l频发室性早搏 李某,女,45岁,中学教师。2008年lO月24日就诊。心悸1 年余,加重l周。患者平素体质较差,易感冒,失眠,多梦,五心烦 热。一年前,感冒后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白服。“心宝"“丹参 滴丸”等药效差。1周前,因受凉而致发热,咽干痛,IZl苦,心悸,胸 闷加重,自觉心中空空然,似心向下堕落,纳差,眠差,恐惧易惊, 大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结代。查血尿常规胸片。无异常,心 电图示:频发室性早博,诊断:心悸。证属心胆虚怯,邪郁少阳。治
王某,女,78岁,2003年4月25日就诊。长期便秘,虽有便 意,临厕努挣乏力,大便量少质不硬,伴咳嗽宿疾,神疲乏力,纳 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脾肺气虚,血少阴亏。治宜益气 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309,党参、白术、陈皮、当
・贵州省平坝县中医院(561100) 2010年3月20日收稿
4带下病 王某,女32岁,机关干部。2007年12月5日就诊。患者因家 庭事务而抑郁悲伤,继之两胁胀痛,泛恶纳差,白带量多,质稠黏 而有臭气,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弦缓。脉证合参,证为: 带下病。因肝郁不达,木不疏土,脾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下注, 损及任带。治以疏肝解郁,清热燥湿,方用小柴胡汤合三妙散。柴 胡129,黄芩12s,半夏99,党参%,苍术129,黄柏159,牛膝159, 甘草log,大枣6枚,每日l剂,水煎服。连服5剂后,自带明显减 少,神清纳香,泛恶消失,苔薄白腻,脉缓,说明木已冲和调达,脾 湿尚未尽除,又予完带汤加味调治1周而愈。 按;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藏血,血得气乃行,气结则血滞。 因此治血先调气,而调气莫要于疏肝,然“肝者……取决于胆”,因 而翰旋枢机助胆为用,实乃疏肝之重要环节,所以将小柴胡汤用于 治疗妇科病症,每可应手取效。临床一些具有少阳证或类似少阳证 的表现,均由枢机不利,脏腑失和,清浊升降失调所致,故予以小柴 胡汤治疗而获效。肝气郁则脾受伤,脾伤则湿土下陷,是脾不守津, 不能输为营血,而下白滑之物,皆由肝木郁于地中使然,可见带下 一症,主要责这肝脾失和,湿浊下注,任带不同。用小些胡汤疏肝解 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且能疏土;配伍三妙散燥湿运脾,且能 泄热,脾实得运,“地气自升腾于天上”自无带下之j助湿,利湿贝|j伤阴。足少阻之脉。其支者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肝胆主升发,喜条达,若肝胆失调,胆经 有热,易循经脉上扰于耳。经日“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患 者发热出汗,病入少阳,邪热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胆上炎灼伤 津液故见口苦咽干,手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且肝与胆合,肝开 窍于目,邪循经上扰则头晕目眩。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隔络肝属 胆,循胁助,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见胸胁苦满,善太息;胆火内 郁,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呕吐,少阳统辖胆与三焦,三焦为决渎 之官,乃水气运行之通道,邪入少阳,影响三焦水分的通调,一方 面致水饮聚于耳,另一方面气不布津,阴虚症现。故用小柴胡汤治 疗,能和解少阳,通调水道,使津液重新分布,从而纠正水饮停聚, 津液匮乏的病症。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小剂量应用升阳举陷;中 等剃量疏肝解郁;大剂量应用时沉降下行。在治疗呕吐对,应用剂
16
内蒙古中医药
浅谈补中益气法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
熊贵玉‘
关键词:补中益气法;肛肠疾病;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0—0016一01
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法起源于李东垣,他吸取了《内经》的脾胃 理论,通过I临床实践,创制了补中益气汤,以甘温之剂来补其脾 胃,升其阳气,制其阴火。肛肠疾病多因脾胃功能失常导致,所以 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多种肛肠疾病,疗效满意,现将典型病 例介绍如下。 1混合痔术后癃闭 王某,男,47岁,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3日,自觉少腹胀痛, 排尿困难,甚至点滴难出,面白,四肢困倦,气短乏力,下肢略肿,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此乃脾肺气虚,寒邪留于内,升降无力所 致。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409,黄芪509,白术、升麻、柴胡、 茯苓各209,乌药、陈皮各159,桂枝、附子各109。服3剂后,小便 通畅,继服3剂后诸症消失。 按:混合痔术后因损伤及疼痛等诸多原因致中气大虚,气虚下 陷,膀胱气化无力,开阖失司,继而寒客下焦,水道受阻。补中益气 汤加附子、桂枝等药,补中益气,温肾壮阳,从而气升而癃闭可解。 2肛裂术后便秘 王某,女,49岁,因行肛裂侧切术后2周,便秘、肛门坠胀而来 诊。诊见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此乃中气不足,传导 无力所至。予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409,生黄芪309,生白术259, 升麻、柴胡、当归、陈皮、枳壳各209,麻仁、郁李仁各159。3剂后神 疲、肛门坠胀感减轻,大便每El 1次,量少;再服7剂后大便自解, 诸症消失。 按:本案因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致。补中益气汤 益气举陷,重用党参、黄芪可使脾气充足,传送有力,加麻仁、郁李 仁润汤通便,诸药合用,大便通畅。
5慢性结肠炎
吴某,女,55岁,2005年6月10日就诊。泻痢数日,腹胀肛 坠,久治无效。就诊时肠鸣腹痛,便下不爽,夹带黏液,日登厕数 次,伴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为慢性 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脾阳虚衰。固摄失职。治宜益气升 阳,温中健脾。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药用:党参109、黄芪、白术、 白芍各159,陈皮、防风、柴胡、升麻各69,红枣5枚,炙甘草39。每 日1剂,水煎服。服14剂而病愈,嘱服补中益气丸半月善后,随访 1年未见复发。 按:该患者因久泻不愈,脾阳虚衰,升运失职,故泻痢不止,肛 坠,少气,纳呆等,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并少佐风药取其升散、 鼓动之功,用补中益气丸善后。
・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466700) 2010年3月5日收稿
黄。T38度,P90鼢,R21次/分,BPl60/100mmHg,扁桃体lI
O肿
大。化验血常规WBCl2.6x109几,N82%,L10%,RBC4x10U/L;尿常
万方数据
2010年5月
规:蛋白+++,颗粒管型++,红细胞+++,白细胞±。诊断:急性肾炎 (风水);证属:邪犯少阳,三焦决渎失职水泛肌肤所致。治以疏利 三焦,利尿消肿。方用小柴胡汤合四苓散化裁:柴胡209,黄芩99, 半夏69,党参69,炙甘草69,白术129,茯芩129,泽泻129,猪苓 159,生姜3片,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剂后小便量增 多,4剂后浮肿消退;8剂后化验,血尿常规正常,痊愈出院。 按:急性肾炎起病急,常有血尿、蛋白尿、管型,浮肿,高血压 等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水肿”范畴,主要为风湿热及疫毒侵袭,而 致三焦气化失职,水湿泛滥。“三焦者,决渎三官,水道出焉。”正常 情况下,由于三焦的气化作用,水精四布,水道通利,代谢后的水 液经膀胱排出体外。若三焦气化失常,水液不化,上焦不通则玄府 致密,汗液不泄;中焦不通则水湿不运;下焦不通水液不能渗入膀 胱而泛溢肌肤为肿。小柴胡汤虽不是治疗水肿的主要方剂,但《伤 寒论》少阳篇记载“伤寒五六日……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小柴 胡汤主之”。三焦亦属少阳,所以《伤寒论》在应用小柴胡汤时亦有 “上焦得通。津煎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足见小柴胡汤有 通三焦,下津液,而宣肺利尿的作用,故本例患者用之疗效明显。
量要大。
张某,男,62岁,农民,2007年6月18日就诊。患者3天前感 冒自服“扑热息痛”、“双黄连口服液”等药治疗,间断性发热出汗, 于6月17日晚饭后,突然弦晕,自觉天旋地转,如坐舟船,神志清 楚,闭目,不敢睁眼,恶心呕吐,双耳似有堵塞感。自服“眩晕停”暂 可缓解,反复发作5次。有慢性胃炎,高血压病史,血压165/ 100mmHg;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早搏;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 能、血流变、血糖均在正常范围。西医诊断为“美尼尔综合症”,给 予输液治疗效果不显。邀余诊治,刻诊,主诉如前,平索口苦,咽干 胸闷。善太息,大便先干后稀,时有双下肢浮肿,双目紧闭,恶心欲 吐,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诊断:眩晕;证属邪郁少阳,阴虚饮停。 予和解少阳,通调津液。小柴胡汤加味:柴胡209,黄芩129,党参 129,半夏lOg。甘草69,生姜3片。大枣12枚,每日l剂,水煎2次 服。当日服药后未呕吐,夜问安然入睡,次晨眩晕减轻,恶心欲吐, 双耳堵塞感均除。连服3剂。眩晕、口苦咽干均愈。大便正常;又服 5剂以资巩固,随访1年未发。 按:本例患者既有内耳迷路积水之水饮内停,又有咽干舌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