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3011031学分:2总学时:32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工程材料》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通过《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根据过程装备及机械零部件的使用条件和工艺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正确选定热处理工艺方法以及合理安排零件加工工艺流程的初步能力。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金属学基础知识,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知识,为正确选用工程材料打下基础。

二、先修课程:无三、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金属的晶体缺陷、金属铸锭的组织和结构、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合金相图塑性变形金属的加热回复与再结晶、铁碳合金性能与成分、组织的关系、Fe—FeC3的应用、钢的表面处理改性、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合金元素对钢加工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与耐腐蚀性能、失效分析方法、压力容器的工况分析、压力容器对材料性能的要求、回转件用钢、支撑件用钢及铸铁理解细晶强化与变质处理、合金的相结构、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基本相、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钢的表面处理强化、钢的化学热处理强化、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钢中杂质对性能的影响、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过程装备及其构件失效的原因、压力容器材料焊接性能的保证掌握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二元合金相图的类型和分析、共析钢、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结晶过程及组织、碳钢及合金钢的分类与牌号、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常见失效形式及其判断、压力容器用钢、高温及低温构件用钢、耐腐蚀构件用钢、管道用钢及铸铁四、教学内容:(一)金属材料基础 6学时1、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缺陷(1)纯金属的晶体结构(2)金属的晶体缺陷2、金属的结晶(1)纯金属的结晶过程(2)金属铸锭的组织和结构(3)细晶强化与变质处理3、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塑性变形金属的加热回复与再结晶(3)金属的热加工4、二元合金的相结构和相图(1)合金的相结构(2)二元合金相图的类型和分析(二)铁碳合金的结构和相图 4学时1、Fe—FeC合金相图分析3(1)铁碳合金相图中的基本相合金相图(2)Fe—FeC32、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及组织(1)共析钢(2)亚共析钢(3)过共析钢3、铁碳合金性能与成分、组织的关系(1)合金性能与相图的关系(2)Fe—FeC合金相图的应用3(三)钢的热处理和表面改性 4学时1、钢在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钢的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钢的退火和正火(2)钢的淬火(3)钢的回火3、钢的表面处理强化(1)钢的表面热处理强化(2)钢的化学热处理强化(3)钢的表面处理改性(四)钢的合金化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学时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相图的影响(1)合金元素对Fe—FeC3(2)合金元素对加热和冷却转变的影响(3)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3、合金元素对钢加工性能的影响4、钢中杂质对性能的影响5、钢的分类简介(1)碳钢的分类与牌号(2)合金钢的分类(五)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2学时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 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2)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1)焊接性能(2)铸造性能(3)压力加工性能(4)机加工性能(5)热处理性能3、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与耐腐蚀性能(1)物理性能(2)耐腐蚀性能(六)过程装备失效与材料的关系 2学时1、金属材料常见失效形式及其判断(1)变形失效(2)断裂失(3)表面损伤2、过程装备及其构件失效的原因和失效分析(1)过程装备及其构件失效的原因(2)失效分析方法简介(七)黑色金属及其选用 8学时1、压力容器用钢(1)压力容器的工况分析(2)压力容器对材料性能的要求(3)压力容器材料焊接性能的保证(4)压力容器用钢2、高温及低温构件用钢(1)高温用钢(2)低温用钢3、耐腐蚀构件用钢(1)耐蚀低合金钢(2)耐蚀高合金钢(3)耐蚀、耐磨、耐热铸铁和铸钢4、零部件用钢(1)回火件用钢(2)支撑件用钢及铸铁5、管道用钢及铸铁(1)压力管道的工况分析及对材料性能的要求(2)管道用钢及铸铁(八)实验 4学时五、教材参考书1、闫康平.工程材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郑明新.工程材料.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课程代码:MTE101学分:3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无课程教师:XXX1.课程简介本课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材料的种类、性质、组成、加工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2.教学目标2.1理论掌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包括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相图与相变、合金与非晶态材料、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2实践应用: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材料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3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材料工程专业人才。

3.教学内容3.1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2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质3.3材料的非晶态结构与性质3.4材料的相图与相变3.5金属材料与合金3.6陶瓷材料3.7高分子材料3.8复合材料3.9材料的加工与应用4.教学方法4.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材料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4.2实验教学:开展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3讨论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5.考核方式5.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

5.2期中考试:对前半学期的知识进行考核。

5.3期末考试:对全年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5.4实验考核: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考核。

6.参考书目6.1《材料工程基础》(第三版),材料工程系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6.2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第四版),William D. Callister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7.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3-4周:材料的晶体结构与性质第5-6周:材料的非晶态结构与性质第7-8周:材料的相图与相变第9-10周:金属材料与合金第11-12周:陶瓷材料第13-14周:高分子材料第15-16周:复合材料第17-18周:材料的加工与应用注: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由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2.4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并参考文 献资料,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求解,并获得有效结 论。
课程目标2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
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 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4.2掌握实验技术基本技能,能 够对机械工程相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特性等进行实验和验证。
1. 工程材料的性能
2. 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 3. 工程材料的塑性变
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材料 形与强化
组织结构-工艺-性能之间 4. 钢的热处理 2
的相互关系,具备合理选材 5. 钢铁材料
++
+
和初步制订加工工艺规程 6. 有色金属材料
的能力。
7. 非金属材料
8. 复合材料及特殊性
二、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机械工程专业。
课程代码:176101021
学时分配:48学时(讲授42学时,实验6学时)
赋予学分:2.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金工实习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学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团队负责人:张福豹
责任教授:黄明宇
执 笔 人:张福豹
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组
织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
的能力。
总计
100%
100%
100%
100
(七)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平时作业、问题讨论、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考核情况,以及学生、教 学督导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提高, 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八)附录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doc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doc

《工程材料学》教学人纲学分:2 总学时:36理论学时:27 实验学时:9适用专业:农机化、农机化师范大纲执笔人:许令峰大纲审定人:赵立新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材料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正确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使零件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是一个机械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工程材料学是研究常用工程材料的实用性能与化学成分、内部显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以便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来控制其内部组织,提高材料的性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与牛产实践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在课程学习前,应进行金工实习,以便学生建立有关材料与工艺的感性知识。

应安排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由于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发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观察材料內部组织结构必须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或其他仪器,学生必须首先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并且学会金相显微试样制备。

还应掌握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硬度的测定。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材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除课堂教学外,尚需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习题课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牛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学大纲内容(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一章:金属的机械性能(1学时)拉伸图的分析,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的含义。

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 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和材料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

课程内容是根据装备制造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所设,其教学内容源于行业岗位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一门讲授工程材料结构、性能、种类、应用及热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实相结合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为以后其他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工程材料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了解材料强化的各种手段及其基本原理,掌握正确选择材料及合理使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掌握正确设计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并为今后从事装备制造领域机械制造、材料工程等工作岗位培养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教学任务1.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对典型机械零件、模具和刀具等能够进行合理分析、选材并具备一定的热处理工艺方案选择能力,具备拉伸、冲击、硬度、金相等基本检测能力,具备常规热处理工艺方案的制定和操作的基本能力;2.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提高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及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3.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提高交流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公共关系处理能力、劳动组织能力、集体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心。

四、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任务绪论:(1学时)了解课程地位、意义、作用和课程整体学习内容;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模块1:材料的结构和性能(13学时)(一)理论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与任务1.工程材料的性能。

掌握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相关知识。

2.材料结构基础掌握材料结构和组织的基本概念、材料结构和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必修课程)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

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

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重点内容:★;难点内容:∆)1、绪论(1学时)➢目标及要求: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业内容: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1.3断裂韧性➢目标及要求: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讨论内容:不同材料的拉伸曲线形状的差异。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XXX学时:XX学时学分:XX学分一、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1.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和特性;2.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3.掌握工程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法;4.具备解决工程材料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1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2金属材料1.2.1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1.2.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1.2.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1.2.4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1.2.5金属材料的选用和设计1.3硅酸盐材料1.3.1硅酸盐材料的组织结构1.3.2硅酸盐材料的物理性质1.3.3硅酸盐材料的烧结与成型1.3.4硅酸盐材料的性能与应用1.3.5硅酸盐材料的选用和设计1.4高分子材料1.4.1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1.4.2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1.4.3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成型1.4.4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和选用1.5复合材料1.5.1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5.2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1.5.3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应用1.5.4复合材料的选用和设计1.6新型工程材料1.6.1纳米材料1.6.2智能材料1.6.3生物材料1.6.4混凝土材料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并通过实验课程、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形式加强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评价标准和教学辅助手段1.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

2.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讲解,并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参考教材1.《工程材料学》(第X版),XXX等编著,XXX出版社,XXXX年。

2.《材料力学》(第X版),XXX等编著,XXX出版社,XXXX年。

教学大纲制定说明:1.本课程教学大纲参照了相关课程教学大纲,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目标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教学基本目标课程涉及知识技能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一、教学基本目标《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设备设计合理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1.了解工程材料的发展,了解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新工艺;2.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熟悉金属材料的分类及其应用;(毕业要求1-3)3.熟悉铁碳相图、钢的热处理工艺、合金化等基本知识,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分析机械工程材料性能的能力;(毕业要求1-3)4.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结构零件进行合理选材的能力;(毕业要求1-3)5.能够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制定结构零件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毕业要求1-3)二、课程涉及知识技能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综合作业等综合教学环节,训练以下知识技能(毕业要求1-3):1.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具备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2.掌握铁碳相图和钢的合金化原理相关知识,具备分析材料、成份和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3.掌握钢的热处理工艺、目的及其应用,具备根据材料的性能需求选择热处理工艺的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材料性能分析的工程意识;5.通过材料金相试样制备及金相组织观察实验,具备分析材料成份、组织和性能关系的能力;6.设计典型机械零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实验,具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能力。

三、相关能力培养1.具有根据工业需求选择材料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毕业要求1-3)2.具有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3.通过分组实验研究与讨论,培养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4.通过工程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毕业要求1-3)5.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基本内容绪论1. 了解材料的发展简史及工程材料研究的对象2. 熟悉工程材料的分类第 1 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 掌握常见的纯金属晶体结构和合金的晶体结构2. 掌握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3. 熟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4. 了解金属晶体中的晶面和晶向5. 了解组织和性能的关系第2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1. 掌握纯金属的结晶过程2. 掌握细晶强化的措施3. 掌握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和共析相图的分析4. 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和组织的概念,掌握相图中重要的点和线的含义,能对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进行分析5. 能运用杠杆定律计算室温平衡组织中组成相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重量6. 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的关系7. 掌握铁碳相图的运用8. 熟悉单晶体和多晶体金属塑性变形的方式及特点9. 熟悉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0. 熟悉塑性变形后的金属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11. 熟悉金属的热加工和冷加工12. 熟悉钢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的转变13. 掌握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的形态和性能14. 掌握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的工艺特点和应用,掌握钢热处理后的组织15. 了解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的方法,了解钢的热处理新技术,熟悉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对铁碳相图以及对钢热处理的影响规律16. 了解表面技术的主要方法第3章金属材料1. 掌握碳钢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2. 掌握碳钢的分类,常用碳钢的牌号、性能及应用3. 掌握合金钢的分类,常用合金钢的牌号、性能及应用4.对常用合金钢熟悉其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及该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后的组织5. 掌握铸钢的牌号、组织特征及性能6. 掌握铸铁石墨化过程及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7. 掌握常用铸铁的牌号、性能和应用8. 了解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特点及应用第4章高分子材料了解常用工程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特性和应用第5章陶瓷材料了解陶瓷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第6章复合材料了解复合材料的机理、特性和应用第7章功能材料了解功能材料及应用第8章机械零件的失效与选材原则了解机器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熟悉选用工程材料的基本原则,能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材料工艺性及经济性,合理选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第9章典型工件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了解齿轮、轴、弹簧和刃具的选材及工艺路线设计第10章工程材料的应用1.了解机床和化工设备用材,了解其它设备用材2.熟悉机床、汽车、仪器仪表和化工设备用材3.了解其它工程用材五、建议教学进度(一)理论教学(合计42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自学:14学时。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 面向专业:农机化、机师、汽运课程代码: 大纲执笔人:吕钊钦总学分:2 大纲审定人: 王会明1、 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靠性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

可靠性设计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受到重视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在航天、航空、机械、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

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构成了现代化机械设计的新方法。

机械设备是由许多零件组成的,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必须先提高零件的可靠性。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掌握汽车可靠性设计理论,根据要求将零件的可靠度设计到产品中,保证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实现产品寿命的可预测性,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之目的。

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要求掌握产品可靠性的评价尺度,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等可靠性工程常用的几种概率分布;学会应力、强度分布的确定方法;熟练掌握应力、强度分布干涉理论及可靠度计算;了解可靠性试验与分析方法,学会轴、螺栓、键连接、齿轮传动等机械零件的可靠性设计。

3、 课程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36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可靠性定义及评价指标一、 可靠性定义二、可靠性尺度(特征量)1 可靠度R(t)2 失效率((t)3 平均寿命(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4 维修度M(t)5 有效度?6 可靠寿命三、零件传统设计法与可靠性设计法的比较内容要点是可靠性发展史、重要性和任务;可靠性定义及其评价指标。

重点是可靠性定义及其评价指标、零件传统设计法与可靠性设计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理论学习、习题等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突出重点、难点。

思考题:1、可靠性定义及评价指标有哪些?2、比较零件传统设计法与可靠性设计法的不同点。

第二章:可靠性的数学基础(2学时)第一节:随机变量一 离散型随机变量?二 连续型随机变量?三 累积分布函数?四 概率密度函数?五 随机变量数字特征第二节:可靠性工程常用的几种概率分布一 伯努力试验和二项分布二、泊松分布三 正态分布四 对数正态分布五 威布尔分布内容要点是伯努力试验和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威布尔分布。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材料》是一门涉及工程领域中各类材料的性能、应用和选择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

(2)掌握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图、热处理等基本原理。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如碳钢、合金钢、铸铁等)的性能和用途。

(4)了解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材料。

(2)具备分析材料性能和制定材料加工工艺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与材料相关的问题。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1、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1)材料的分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2)材料的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

2、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金属的晶体结构: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2)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晶体缺陷。

(3)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3、金属材料的热处理(1)热处理的基本原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常规热处理工艺。

(3)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4、钢铁材料(1)碳钢: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2)合金钢:合金元素的作用,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3)铸铁:分类、组织、性能和用途。

5、有色金属及其合金(1)铝及铝合金:性能、分类和用途。

(2)铜及铜合金:性能、分类和用途。

(3)钛及钛合金:性能、分类和用途。

6、非金属材料(1)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的性能和应用。

(2)陶瓷材料: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性能和应用。

(3)复合材料:分类、性能和应用。

7、材料的失效分析与选材(1)材料的失效形式:疲劳断裂、磨损、腐蚀等。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1.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材料工程基础1.2学时:36学时1.3学分:2学分1.4课程性质:专业课1.5先修课程:无2.课程目标2.1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2掌握常见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2.3学习材料加工和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2.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3.1.1材料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史3.1.2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3.1.3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3.2金属材料3.2.1金属晶体结构与力学性能3.2.2金属材料的热处理3.2.3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3.3陶瓷材料3.3.1陶瓷结构和性能3.3.2陶瓷的制备和加工3.3.3陶瓷材料的应用3.4高分子材料3.4.1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质3.4.2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3.5复合材料3.5.1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5.2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3.6材料加工和性能测试3.6.1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3.6.2材料的热处理工艺3.6.3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4.教学方法4.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2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4.3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5.评价方式5.1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等)占50%5.2期末考试占50%6.参考教材6.1《材料科学基础》孙洪武等主编6.2《材料制备科学与工程》王东树等主编6.3《材料加工与表征》吴奕之等主编7.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介绍,材料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第3-4周: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第5-6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第7-8周: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第9-10周:陶瓷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第11-12周: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加工第13-14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第15-16周: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第17-18周: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第19-20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第21-22周: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第23-24周: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第25-26周: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第27-28周:复习与总结第29-30周:作业布置与完成第31-32周:实验报告撰写与提交第33-34周:期末考试复习第35-36周:期末考试以上就是《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编号:0501021B3学时/学分:32/2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基础/必修适用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一、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材料结构、性能及其改性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初步具备合理选用材料和对常用工程材料改性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其他后续相关课程以及今后从事材料设计、制备、改性与加工等工作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基础。

课程定位:工程材料课程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定位于专业教育内容→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体系→专业知识领域→核心知识单元。

先修课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导论、基础化学、高等数学等。

后续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固态相变、材料性能学等。

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1.知识培养目标(1)掌握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有关基础知识。

(2)了解金属材料制备的基本知识及力学性能指标。

(3)了解工程材料改性的原理和工艺。

(4)掌握工业用钢的热处理方法。

(5)了解常用工业用钢、铸铁、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与特点。

(6)了解新材料的发展与趋势。

(7)掌握工程制件选材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目标(1)工程材料组织结构分析能力。

(2)工程材料失效分析与力学性能测试能力。

(3)制订与实施工业用钢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4)初步具备对于工程制件的选材、识材与用材的能力。

3.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备工程师的基本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1.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工程材料及其分类;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掌握工程材料的分类方法;了解课程目的、任务及学习内容。

重点: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难点:工程材料分类方法。

2.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2学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合金的晶体结构。

教学目标:掌握晶体的概念;了解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表示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学》教学大纲
学分:2总学时:36
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农机化、农机化师范
大纲执笔人:许令峰大纲审定人:赵立新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材料是现代工业技术的物质基础,正确选择材料,确定合理的加工工艺,使零件既能满足性能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是一个机械工程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工程材料学是研究常用工程材料的实用性能与化学成分﹑内部显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以便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来控制其内部组织,提高材料的性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很密切的课程,在课程学习前,应进行金工实习,以便学生建立有关材料与工艺的感性知识。

应安排学生在学完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获得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具备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初步能力。

由于材料学的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所以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发展及发展动向。

实验技能方面:观察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必须借助于金相显微镜或其他仪器,学生必须首先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并且学会金相显微试样制备。

还应掌握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硬度的测定。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材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

除课堂教学外,尚需进行必要的课堂讨论和习题课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堂理论教学
第一章:金属的机械性能(1学时)
拉伸图的分析,弹性和刚度﹑强度﹑塑性﹑硬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的含义。

思考题:1﹑说明低碳钢拉伸曲线上的几个变形阶段
2﹑根据作用性质,载荷可分为几类?其主要性能指标各有那些?
3﹑何谓硬度?如何衡量?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2学时)
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晶体的基本概念;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金属晶体结构的其他参数。

第二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多晶体结构;晶体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第三节:金属的结晶
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大小: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大小的控制
本章重点﹑难点:1﹑晶格类型
2﹑晶体缺陷
3﹑晶粒大小对性能的影响;晶粒大小的控制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幻灯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哪些?对机械性能有何影响?
2﹑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如何控制晶粒大小
3﹑有关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合金结构与相图(3学时)
第一节:合金相结构
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的含义;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的性能
第二节:二元合金相图
相图的建立;基本的二元合金相图;杠杆定律。

本章重点﹑难点:1﹑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的定义
2﹑利用杠杆定律进行计算
3﹑基本的二元合金相图分析及有关概念。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幻灯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相﹑固溶体﹑金属化合物﹑相图﹑机械混合物﹑枝晶偏析的定义
2﹑固溶强化原理
3﹑何谓共晶反应﹑共析反应﹑匀晶转变?
第四章:铁碳合金(3学时)
第一节:铁碳合金的组元与基本相
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
第二节:铁碳合金相图
铁碳合金相图的特性点;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特性线;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区。

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相及组织组成物的计算;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1﹑典型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组织
2﹑相及组织组成物的计算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本章内容,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幻灯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分析含碳量分别为0.20%﹑0.77%﹑1.2%的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及室温组织
2﹑计算含碳量分别为1.0%﹑0.6%的铁碳合金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第五章: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2学时)
第一节:金属的塑性变形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二节: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塑性变形后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织构现象;残余内应力
第三节: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回复和再结晶;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度。

本章重点﹑难点:1﹑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实质
2﹑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过程
3﹑塑性变形后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幻灯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有何特点
2﹑金属冷塑性变形后,组织和性能的发生什麽变化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原理(5学时)
第一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转变温度;奥氏体的形成;奥氏体晶粒的大小
第二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第二节: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本章重点﹑难点:1﹑奥氏体的形成
2﹑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
3﹑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建议教学方法: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系统而全面的阐述本章内容,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通过教具﹑挂图﹑幻灯等方法使同学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思考题:1﹑简述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基本过程
2﹑分析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和性能。

3﹑淬火钢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第七章:钢的热处理工艺(5学时)
第一节:钢的退火与正火
第二节:钢的淬火与回火
第三节:钢的表面淬火
第四节:钢的化学热处理
第五节:淬火缺陷与防止
本章重点﹑难点:钢的各个热处理工艺的特点与应用。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少而精,应注重各个热处理工艺的对照与应用;应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从而增强学生对钢的各个热处理工艺特点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1﹑亚共析钢及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应如何选择?
2﹑45钢正火与调质后的组织与性能差别。

第八章:工业用钢(6学时)
第一节:碳素钢
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
第二节: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的影响;合金元素对碳钢相图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热处理的影响。

第三节:合金结构钢
低合金结构钢;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
第四节:合金工具钢
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第五节:特殊性能钢
本章重点﹑难点: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2﹑各类钢的成分﹑组织﹑热处理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建议教学方法:本章内容较为繁杂,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从各类钢的成分﹑组织﹑热处理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入手来阐述本章内容,同时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和习题课,从而增强学生对钢的各个热处理工艺特点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1﹑为什麽调质钢采用中碳钢?
2﹑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一)课程实验教学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九学时,设五个实验,分别如下: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使用及金相显微试样制备
学生掌握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并且学会金相显微试样制备。

实验二金属材料硬度测定
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硬度实验法的应用范围,学会正确使用硬度计。

实验三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及不同含碳量的碳钢硬度的测定
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化学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测定不同含碳量的碳钢(正火态)的硬度,分析铁碳合金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实验四碳钢的热处理
进行碳钢基本热处理工艺(正火﹑淬火﹑回火)的操作,从中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场合;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显微组织,测定其相应的硬度,加深理解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五铸铁组织观察
观察﹑识别各种常用铸铁显微组织特征,加深理解石墨形状﹑大小﹑数量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三.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
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占70%,平时及实验成绩占30%。

附:本课程建议使用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建议使用教材:《机械工程材料》,储凯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

实验指导书:《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指导书》,自编。

主要参考书:1.《机械工程材料》,储凯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年。

2.《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史美堂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年。

3.《工程材料》.郑明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