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教案

合集下载

大班社会《去图书馆》教案

大班社会《去图书馆》教案

大班社会《去图书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和功能,知道图书馆是学习知识的好地方。

2. 学会在图书馆中保持安静,爱护书籍,学会正确的借阅图书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对社会公共场所的规则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图书馆的环境及功能,知道在图书馆中应遵守的规则。

难点:学会正确的借阅图书的方法,培养幼儿在图书馆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图书馆环境图片、图书、借阅卡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图书馆参观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书馆环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基本部分:2.1 教师讲解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和功能,让幼儿了解图书馆是学习知识的好地方。

2.2 教师讲解在图书馆中应遵守的规则,如保持安静、爱护书籍等。

2.3 教师示范正确的借阅图书的方法,并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3. 巩固部分:3.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图书馆角色扮演,巩固所学知识。

3.2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图书馆的学习经历,激发他们对图书馆的兴趣。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参观附近的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环境和功能。

2. 家长协助幼儿办理借阅证,让幼儿体验自主借阅图书的乐趣。

3. 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小书架,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图书馆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图书馆规则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在家庭中自主借阅图书的相关信息,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家长访谈,了解幼儿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对图书馆的兴趣。

七、教学拓展1. 开展图书馆主题活动,如“图书分享会”、“图书馆知识竞赛”等,增强幼儿对图书馆的喜爱。

2. 邀请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

3. 组织幼儿参观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如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拓宽幼儿的视野。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反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教案:《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1、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教养、涵养、素养、修养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

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怎样获得教养呢?二、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

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三、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出生在德国,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一、新知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几个词语分别是什么含义吗?教养、涵养、素养、修养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

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涵养:是指滋润养育;培养。

大多指在修身养性方面而言,也指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素养:所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道德修养。

修养:培养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

怎样获得教养呢?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学生通过自读文本的方式,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有价值的研究性问题,全班同学交流、讨论,针对作者在文中所提倡的读书观展开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

问题一: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课文第一段: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分析:(1)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获得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上图书馆》教案教学设计1

《上图书馆》教案教学设计1

《上图书馆》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3.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概括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体味文中作者的图书馆之乐。

课前进行拓展阅读,就读书的乐趣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上图书馆》一、识作者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二、知背景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是国际上最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一。

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王先生需要博览群书。

就是王先生在回忆自己成长路上的上图书馆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路书香为伴吧。

三、理基础1.记字音①教益(yì) ②音讯(xùn)③高耸(sǒng)④苍穹(qióng)⑤白炽灯(chì)⑥间隙(jiàn)⑦覆盖(fù)⑧吟啸(xiào)2.识字形①愉(yú)愉快瑜(yú)瑕瑜互见②链(liàn)锁链涟(lián)涟漪③讯(xùn)音讯汛(xùn)汛期④炽(chì)炽热帜(zhì)旗帜3.辨词义(1)消磨消耗[辨词]“消磨”指逐渐消耗,磨灭;也指消遣,打发时光,浪费时光。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教学目标】1.找出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

2.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3.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赏析并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活在变化,已从印刷品时代进入了音响品时代,而电视屏又似乎在接管一切。

然而书香仍是诱人的。

黑色的文雅字体印在雪白的纸上,其美学效果也还不是荧光屏上的计算机字体所能代替的。

因此,我们还有读书的乐趣。

读书还是不能被代替的一种文化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读书的另一篇文章——上图书馆。

二、讲授新课1.走近作者:翻译家和诗人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

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2.写作背景:学习经验分享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清楚地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

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介绍,也是对广大求学者的呼吁:热爱读书吧,从中你不只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还能增强理性、获得教养等。

3.通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①愉快②灿烂(2)字词检测过关。

①我曾走进图书馆,读过几本书,现在虽然只记得它们的书名,但那段时光却是消磨..得很愉快。

消磨:消遣,打发时光②大学时,我在图书馆纵情..阅读的时光,至今令我难忘。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3课《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联读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两篇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内在逻辑。

2、通过比较两位作者读书感悟的异同,认识读书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播放《典籍里的中国》,感受典籍的魅力。

二、知人论世1、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代表作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

黑塞的创作真正继承了德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因而世人称他为“新浪漫主义者"。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扼杀人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

黑塞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具备了作家独有的、深具人生的智慧,同时又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

他写书,爱书,所以能知道书的魅力。

他曾说过:“我一生读过数万种书,有的读过不止一遍,有的读的遍数更多。

”在本文中,地不从学者的立场出发,而以自由自在的笔法,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娓娓道出他对“读书:目的和前提"的看法。

2、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

1916年2月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28年进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1935 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7 年秋考取庚款公费留学,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学习。

1949年9月回国后,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职直至去世。

专于对英国文学的研究。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3课第一课时

人教统编版(2019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3课第一课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1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论读书》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汉字的字音,识记字形。

闲暇(xiá)丰盈(yíng )卷帙(zhì )逊色(xùn)消磨(mó)公爵(jué)帐幕(mù)苍穹(qióng )慰藉(jiè)麻痹(bì )臻(zhēn)胥(xū)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望洋兴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心驰神往: 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形容一心向往。

豁然开朗: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四、文体特征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第一课时 教案

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第一课时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1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培根《论读书》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了解黑塞、王佐良及其作品,了解他们读书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3.学习获得教养的途径,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学习文章运用的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文章,描述作者对读书场景的描写,感受书籍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汉字的字音,识记字形。

闲暇(xiá)丰盈(yíng )卷帙(zhì )逊色(xùn)消磨(mó)公爵(jué)帐幕(mù)苍穹(qióng )慰藉(jiè)麻痹(bì )臻(zhēn)胥(xū)2.解释下列成语的含义。

望洋兴叹: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一劳永逸: 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心驰神往: 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

形容一心向往。

豁然开朗: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四、文体特征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

大班社会教案去图书馆

大班社会教案去图书馆

大班社会教案去图书馆简介本篇教案适用于大班年龄段的儿童,旨在帮助孩子了解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指导,孩子们将会在图书馆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且了解到如何正确地借还书籍。

此外,孩子们还将会进行团队合作,体验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教学目标1.了解图书馆的相关知识;2.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3.帮助孩子们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4.学会正确地借还书籍;5.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图书馆介绍资料;2.各种孩子喜欢的书籍;3.借书卡板、借书卡;4.任务卷。

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图书馆介绍首先,教师应该为孩子们介绍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告诉孩子们图书馆的作用及规则,如何借阅书籍、如何还书等。

同时,应该向孩子们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图书馆。

第二步:图书分类接下来,教师应该向孩子们介绍如何根据分类法在图书馆中寻找书籍。

可以将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都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并让孩子们猜测书籍的分类方式。

之后,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分类法的种类及其特点,并告诉孩子们不同分类法下的书籍应该放在哪个区域。

第三步:孩子阅读任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图书馆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孩子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记录下这本书的书名、作者、所在书架位置等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寻找书籍,并尝试在分类法的帮助下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

第四步:借还书籍的操作当孩子们找到自己心仪的书籍后,他们需要学会如何进行借阅操作。

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借书卡板,并向他们详细介绍借书的流程:孩子们需要将找到的书籍带到借书卡板前,教师会帮助他们将信息录入到借书卡上,并告诉孩子们书籍的借阅期限。

借阅期限结束后,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还书操作。

第五步:任务卷最后,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分发任务卷,让孩子们回答一些关于图书馆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简单的选择题,也可以是填空题或是问答题。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3课第1课时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外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随笔知识2.比较《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异同(重点)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田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管怎么说,文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现了书对人类的重要性。

孤独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热爱生活,心里充满怨恨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平和,心胸狭窄的人可能因一本好书而变得心胸宽广那我们要怎样读书,选择什么样的书呢?下面我们就看看黑塞和王佐良的观点吧!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随笔知识2、比较《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异同(重点)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学习运用作者以自身为例论证观点的方法(难点)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朗读课文,圈点勾画阅读课本2-3页,通过自学,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谁来回答一下?(一)自学指导一:(时间:5分钟)1.自主阅读《3·2》“结识作者”“探寻背景”“文化常识”部分,圈点勾画,完成下列各题。

(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黑塞黑塞(1877—1962),作家、诗人。

生于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小说充满了彷徨、孤独、感伤、梦幻以及对理想的渴望的浪漫主义气息。

黑塞不仅对中国诗歌十分着迷,而且对中国哲学特别是________颇有研究。

中国的道家思想对黑塞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及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一代学者、翻译家——王佐良1王佐良(1916- 1995) 浙江上虞人,诗人、翻译家。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2.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理顺课文的结构和内容;2、归纳王佐良回顾的几段去图书馆的经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

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

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

人的生命长度由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和充实。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2、写作背景有一段时间,社会流传着“读书无用论”,这是一种否定知识与学习的社会思潮。

作为一个读书人,王佐良想尽一切办法,激发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读书热情。

3、作者介绍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

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

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

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4、题目解说“上图书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表明文章所写的是去图书馆的经历和感受。

5、层次结构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上图书馆之乐;第二部分:(4-9)上图书馆的经历;第三部分:(10)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引言:如今的社会,信息爆炸,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然而,图书馆作为一种传统而重要的知识资源中心,依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图书馆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发掘图书馆的潜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信息素养。

第一部分:认识图书馆1.图书馆的定义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设施,面向社会大众,旨在收集、保存、借阅各类图书和其他学术资源,提供阅读和研究场所的机构。

2.图书馆的种类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特殊图书馆等。

3.图书馆的功能(1)收集各类图书资料,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2)提供阅览和借阅服务,方便读者获取所需知识;(3)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读书会等;(4)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信息素养。

第二部分:上图书馆教案设计1.目标通过上图书馆教案,使学生深入了解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信息素养。

2.教学内容(1)图书馆的定义、种类和功能;(2)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和服务流程;(3)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和研究工具;(4)如何利用图书馆进行学习和研究。

3.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并展示图书馆的实际操作流程。

(2)参观讲解:组织学生前往当地图书馆,由图书馆馆员进行参观讲解,深入了解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和资源。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就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展开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

4.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知识传授:老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介绍图书馆的定义、种类和功能。

(3)参观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由馆员讲解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和资源。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展示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观点。

(5)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概括,强调图书馆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教案评价1.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对图书馆充满兴趣和热情。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3《 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教案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3《 读书 :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教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意和作用,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2、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或具有一定句式的句子的表达意图,以及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发或使之具体化等。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滋润心灵,开启心智,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明辨是非,充实精神,变化气质。

读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去哪里读书?德国作家黑塞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对图书馆也有一腔钟情,他的《上图书馆》,真切地道出了坐拥书城的体验。

二、作家作品1、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

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

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

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

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本文的写作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

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

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
【预设】我们通过读书,获取更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智慧,同时扩大自我的胸襟与格局,由个体小我的蜕变与成长,逐步将视野拓展到大我,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与民族立场。亲近图书馆,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与名人先贤跨时空地对话,潜心沉浸,方可理解知识的崇高、理性的伟大,从而实现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成长。
【结论】首先从整体入手,梳理了散文的叙事脉络。依据空间角度,对本文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三者的有机融合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上图书馆之乐”包含着作者好奇心的满足、精神上的成长、对国家形势的关切以及对人类知识盛赞的丰富意蕴。另外,通过分析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变化对心理空间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体会了作者“心”“境”合一,感知了作者对图书馆真挚的礼赞,领悟了读书的意义所在。
豁然开朗
英国留学
时期
英国博物馆的
圆形图书馆
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礼赞人类的知识与理性
慷慨激昂
图书馆这一物理空间直接作用于“我”的心理空间,带给“我”愉快的阅读学习体验,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促成了“我”的精神成长。
分析作者上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时的“不乐”即文章中的“很不平静”的原因。
【预设】
即使置身于历史名校英国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中,但由于国内大战、家无音讯、论文与口试的压力,作者的心理世界是不平静的。此处的“不乐”恰恰是为了引出后文“我”论文完成、口试通过、北平解放而豁然开朗之“乐”,彰显了“我”作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在异国他乡求学时对国家形势、民族命运的关切。可见,此处作用于“我”心理空间的不再只是物理空间,而是更复杂的政治、历史、社会因素,属于空间角度中的社会空间。
可见,作者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按照时间顺序将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三者有机融合,交融推进,丰富了文本。跟随作者的步伐,我们不仅见识了四座各具特点的中外图书馆,还体悟了其“上图书馆之乐”的丰富意蕴。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

《上图书馆》教案主题时文重视农村孩子的“精神正餐”近年来,先后考察过百余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欣慰地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得到较好解决,采购、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对严格的制度,有力保障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与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

首先,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品质较低。

不少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或者是由各种渠道的捐赠而来,或者是通过图书招标的补充而来,不符合中小学生阅读要求的图书很多,真正的经典著作却比较少。

其次,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低,管理水平较差。

我们去过的中小学,大多都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左右。

规模大一点儿的学校,往往要按照年级轮流借阅,每个学生大概每周能轮到一次借阅图书的机会。

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

再次,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县城重点学校拥有大量的图书,却没有编目,成包成包的图书躺在库房睡觉;有的乡村学校因为学校翻建教学楼,把所有的图书打包送到食堂的仓库。

调查中,学生在被问到“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有的人无言以对。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离不开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为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给农村孩子提供“精神正餐”,夯实农村教育的基础。

第一,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

可以邀请专家参考已有成熟书目,如专业的阅读研究机构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进一步研制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遏制目前的低价招标过程的腐败现象,确保最好的图书能够进入农村学校。

第二,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

全国各地中小学图书馆进行全面自查,明确中小学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剔除出学校图书馆。

在学校自查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赴全国各地进行随机抽查。

上图书馆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上图书馆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上图书馆教学设计引言:图书馆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书籍和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和设计图书馆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一大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上图书馆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业成绩。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和服务,熟悉图书馆的布局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持久学习动力。

5. 通过图书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1. 图书馆导览活动a. 由图书馆管理员或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介绍图书馆的各个区域、功能和服务。

b. 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布局和分区,如借阅区、阅览区、自习区等,并介绍各个分区的用途和规则。

2. 图书馆资源介绍a. 图书馆管理员或老师介绍图书馆的书籍、期刊、报纸等各种资源,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b. 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图书馆数据库、电子书籍等,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电子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论文写作。

3. 图书馆搜索技巧培训a. 图书馆管理员或老师教授学生图书馆的搜索技巧,如关键词搜索、分类检索等。

同时,教授学生如何评估和筛选搜索结果的有效性。

b.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搜索练习,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搜索技巧来查找和挑选相关的资料。

4. 图书馆合作学习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主题。

b.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团队合作学习,让他们共同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撰写报告等。

c.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并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图书馆自主学习a.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b.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并指导他们如何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

去图书馆教案

去图书馆教案

去图书馆教案教案标题:去图书馆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图书馆的功能和资源。

2. 学生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3.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图书馆素养和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1. 图书馆的功能和资源。

2. 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3. 培养学生的图书馆素养和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

2.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和粉笔。

2. 图书馆介绍的PPT或海报。

3. 学生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图书馆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图书馆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上次去图书馆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去图书馆。

讲解图书馆的功能和资源(10分钟):1. 利用PPT或海报介绍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和资源,如书籍、报纸、杂志、电子资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图书馆的资源对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很重要。

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15分钟):1. 讲解如何查找图书馆的书籍和资源,包括使用图书馆目录、索书号等。

2. 演示如何使用电子资源,如电子图书馆、数据库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

图书馆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素养的重要性,包括遵守规则、爱护图书、借阅归还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包括评估信息的可靠性、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等。

3. 讨论如何培养良好的图书馆素养和信息素养。

活动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研究。

2. 引导学生前往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源,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

3.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分享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体会和心得。

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书馆的重要性和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图书馆素养和信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目的和前提教案
身国际知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三大英语权威”。

主要作品有《约翰•韦伯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2.写作背景:学习经验分享
作为一位翻译家、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回顾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清楚地感觉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喜欢到图书馆读书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于是他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上图书馆”之乐。

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经验的介绍,也是对广大求学者的呼吁:热爱读书吧,从中你不只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还能增强理性、获得教养等。

3.通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初读课文,画出重要字词,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上图书馆乐
公书林①愉快
清华图书馆②灿烂
包德林图书馆③豁然开朗
英国博物馆④赞美热爱
奇趣
(2)字词检测过关。

①我曾走进图书馆,读过几本书,现在虽然只记得它们的书名,但那段时光却是消磨
..得很愉快。

消磨:消遣,打发时光
②大学时,我在图书馆纵情
..阅读的时光,至今令我难忘。

纵情:放纵自己的情感
③今天的学者理解古文多牵强附会
....,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


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贬义词。

④听了秦岚的一番话,谭娟还是一幅风轻云淡、豁然开朗
....的样子,其他几个女孩的脸色都有些沮丧。

豁然开朗:豁,宽阔。

然,的样子。

开,宽阔。

朗,明亮。

_
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
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形容突然
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的轻松与喜悦。

相比较收获时的快乐,先前受那点苦又有什么呢?因此,从整体看,这一段苦读生活,更能表现上图书馆的结局之乐。

(8)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表达对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建筑风格的赞美;另一方面表达对图书馆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的赞美,因为从图书馆里走出了像马克思这样的伟人。

五、课堂小结
王蒙央视《一堂好课》,八十五岁的王蒙年过耄耋,依然青春不老。

他说,文学是对时光的一种挽留,文学就是要让你的青春不老。

我们在这里相互凝望,心生欢喜和感动,我看到的不是你的发型你的衣着,你看到的不是我的皱纹和白发,因为我们之间传递的是知识。

“文学留住青春,我们永远不老。

”青春几岁,青春万岁。

教学小结
作业布置
预习指导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