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专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期中复习专题———实验探究题1.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时反应速率影响因素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①氧化铜是否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并完成实验】甲同学为此做了以下三个实验:I、将3.0g 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II、将3.0g 氯酸钾与1.0g 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加热;III、将x g 氯酸钾与1.0g 氧化铜均匀混合加热。

【实验现象分析】III 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

实验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甲同学将实验I 和III 同时进行的目的是想探究。

将实验结束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1.0g 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和x g 氯酸钾混合加热,现象与实验III 相同,此步骤是为了证明氧化铜在该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都不变。

【结论】氧化铜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反思】实验II 和III 对比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II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②除催化剂影响外,化学反应速率还会和什么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乙同学选用双氧水的分解进行: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I 50.0g 1% 0.1g 9mLII 50.0g 2% 0.1g 16mLIII 50.0g 4% 0.1g 31mL本实验中,测量2体积的装置可以选用下图中的装置。

【实验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同学选用如图的装置也进行此实验,他可以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小华选择“铁丝和氧气反应的成功率和实验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开展探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专题(三) 电解水的实验探究(练习题)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专题(三) 电解水的实验探究(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探究专题(三)电解水的实验探究(1162)1.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B.a玻璃管中的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尖嘴口,开启活塞,木条燃烧更旺D.a、b两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是8∶12.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球形容器,A、B两管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实验步骤如下:①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

②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填空。

(1)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2)球形容器中液体的液面(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B管中的气体是,证明B管中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mL或mL。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图所示,图甲是某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化学老师针对图甲实验的创新装置,图乙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至14V,约5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

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如果玻璃管a内收集到15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玻璃管b内应收集到的气体是mL。

(2)图乙中,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是。

(3)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使用注射针头作电极,两极距离近,反应快③两极气体的检验非常方便④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电解水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

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中学2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二)及解析
解答题(共9小题)
1.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在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操作时,当关闭活塞M和N,向仪器②中注水,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装置漏气.
(3)关闭活塞N,打开活塞M,向仪器②中加入稀盐酸,装置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当观察到C处的石灰水变浑浊时,则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4)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用A、D、E、F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盛装溶液,用于除去CO2气体中的水分;当观察到,说明F中已收满二氧化碳气体.
(5)若关闭活塞M,打开活塞N.实验室要制取干燥的氧气用A、D、E、F、G中,只需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现有如图甲所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G三种仪器的名称:A、,B、,G、.(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装置编号为,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
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3)除此之外,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其中二氧化锰起到作用.
(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2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题05 实验探究题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 __。

(2)用A 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C 和D 都可以收集O 2,选择D 装置的优点_____。

(3)E 装置中水的作用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 ;(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装置A 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和D 都可以收集O 2,D 装置是排水法,选择D 装置的优点是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E 装置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3)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2.氧气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工业上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取O 2。

能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事例有_______(写一点即可)。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某些空气净化剂含超氧化钾,其净化原理为:222324KO 2CO 2K CO 3O +=+。

该方法一般不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2)BC 或BE ; 过氧化氢=====MnO 2 水+氧气 ;(3)酒精灯;9. 9 ;(4)气体不纯【解析】(1)人和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食物在空气中腐败都说明空气中有氧气,故填:动物可在空气中呼吸(或食物在空气中腐败等;合理即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专题(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实验专题(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 学案

实验专题(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1.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和其他同学一起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

(1)请你帮小明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甲、乙中的现象分别是__软塑料瓶变瘪__、__瓶吞鸡蛋__。

(2)小王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密闭的空间里消耗二氧化碳,使气体压强减小__。

(3)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造成气压减小__。

他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是__取一个与甲装置同样大小和质地的软塑料瓶,充满二氧化碳后,注入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同的水,振荡,比较瓶子变瘪的程度__。

2.同学们利用如下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打开K1、K3,关闭K2,当D中出现__紫色石蕊溶液变红__的现象时,可确定C中收集满CO2。

(2)C中收集满CO2后,关闭K1,打开K2,将注射器中5 mL浓NaOH溶液推入C中,观察到D中液体流入C 中,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①小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认为应该在__A、B__(填装置字母序号)之间增加洗气瓶E,其作用是__除去HCl气体__。

②改进装置后,小红认为要想证明CO2与NaOH发生反应,还应利用上述装置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方案是__向注射器中注入一定量水,将5__mL水推入装置C中,重复实验,观察到D中液体倒吸的量小于推入NaOH时的量,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__。

3.如图1是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定CO2含量的探究实验。

图1(1)按照图A所示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轻推或轻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活塞后,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__。

(2)用装置A制取CO2气体,并分别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收集两锥形瓶气体备用,其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应选用的装置为__B__(填“B”或“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实验专题(一)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1.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__保证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__,待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__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接近刻度1处__,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下列氮气的性质中,与本实验无关的是__A__。

A .无色无味B .难溶于水C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 .不与红磷反应(2)如果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可能是__装置的气密性不好__。

(3)若将红磷换成蜡烛,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不能__,理由是__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__。

2.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活塞可以左右滑动的玻璃容器里放入白磷(足量),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右端的管口跟空气连通。

将玻璃容器固定在盛有80 ℃热水(恒温)的烧杯上,进行实验。

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终停在刻度4处__。

(2)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__。

(3)实验后容器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__氮气__,本实验同时证明了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__。

3.为探究空气的组成,小明用图A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__;(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B 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操作简单,结果更准确__(只需写一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__1__(填“1”“2”“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__红磷的量不足__(只需写一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专题(二) 催化剂的性质与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实验专题(二) 催化剂的性质与探究

实验专题(二) 催化剂的性质与探究1.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红砖粉末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列探究: 实验一:取5 mL 水置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现象:__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__。

实验二: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实验三:向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现象:__木条复燃__,证明红砖粉末可作催化剂。

分析:(1)在探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对照__。

(2)小丽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结论,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比较红砖粉末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是否改变__。

第二方面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操作、现象、结论是__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红砖粉末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__。

2.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 g 氧化铜,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如下:(1)步骤③现象是试管内有__大量气泡__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步骤⑥的结果是__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__g__。

(2)步骤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由此可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3)步骤①的目的是__与步骤③作对比,比较加入氧化铜前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变化情况__。

(4)过氧化氢能被氧化铜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过氧化氢――→氧化铜水+氧气__。

期末重点突破(七)实验探究题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期末重点突破(七)实验探究题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理即可) (写一条),因此在已学习过的制取氧气的 方法中,可用于家用制氧机的是 电解水生成氧气 。

1
2
3
4
5
6
7
8
-19-
期末重点突破(七) 实验探究题
活动三: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 【设计制作】制作简易的家用制氧机时,除需考虑反应 原理、方法选择外,还需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例 如: 经济便捷性(合理即可) (写一条)。同学们 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家庭中常见材料,设计 并制作了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2), 其中A瓶的作用是 通过观察A中气
任务三:探究化肥的作用 【信息检索】几种化肥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能使土壤 呈酸性的肥料有硫酸铵、过磷酸钙;能使土壤呈碱性的 肥料有氨水、碳酸铵、钙镁磷肥;能使土壤呈中性的肥 料有碳酸氢铵、硫酸钾。 【交流研讨】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建议向该麦田施加碳 酸铵。向农田中施加碳酸铵的作用为 改良酸性土壤

(或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氮元素) 。 ⁠
1
2
3
4
5
6
7
8
-16-
期末重点突破(七) 实验探究题
【讨论交流】 化学试剂法制取氧气时可供选择的反应物较多,以下物 质中,有可能用作制取氧气反应物的是 ad (填序 号)。 a.KClO4 b.NH4Cl c .CH4 d.CaO2
1
2
3
4
5
6
7
8
-17-
期末重点突破(七) 实验探究题
活动二:分析家用制氧机的制氧方法 【回忆旧知】实验室中常用如图1装置制取氧气。制取
组别 葡萄酒的体积/L 消耗过氧化氢
的质量/g
第一组 0.2
0.01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催化剂探究实验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催化剂探究实验题

4试验提高题〔催化剂探究〕1、经试验可知,硫酸铜溶液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硫酸铜溶液中有三种粒子〔H 2O SO 2- Cu 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的哪种粒子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以下图所示的三个试验完成这 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 ①硫酸铜溶液 ②稀硫酸 ③5%的H 2O 2 溶液5%的 H 2O 2 溶液 5%的H 2O 2 溶液 (1) 你认为最不行能的是哪一种粒子?。

理由是 (2)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展试验②和③:在试验②中参加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不起催化作用; 在试验③中参加后,会观看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3) 假设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试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响前后。

2、在化学试验室,某小组同学试验时觉察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 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猜测与假设】猜测一:固体为碳酸钠猜测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缘由 。

【查阅资料】 Na 2CO 3 溶液pH>7,BaCl 2 溶液pH=7,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进展试验】从瓶中取出肯定量的固体,参加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 、B 、C 三支试管,进展如下试验。

同学们依据试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试验分析】(1) 依据同学们的试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看到的试验现象分别是 ;B 试管中现象产生的缘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 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缘由是 。

3【试验反思】(1) 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缘由可能是 。

(2) 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肯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肯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当进展的试验是 。

3、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简洁生锈。

铜锈〔俗称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那么,铜在什么条件下简洁生锈呢?为此,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试验,请你参与探究。

(8)分子的性质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教材实验专项

(8)分子的性质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教材实验专项

(8)分子的性质的探究——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教材实验专项1.研究微观粒子的性质对学好化学有很大帮助。

(1)如图所示,向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证明的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__。

(2)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_(填序号);②由图可知,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有______。

2.填写下列“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_______(填“变色”或“不变色”)水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色(2)在试管中盛装少量的浓氨水,小心闻氨水气味,再向盛有浓氨水的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浓氨水有_______气味,无色酚酞变_________色浓氨水易_______,浓氨水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色(3)在小烧杯A中加入20 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在小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再用一只大烧杯将A、B两烧杯罩在一起A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填“变色”或“不变色”,下同),B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由此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______性质3.以下是小清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清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小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3)请你就两位学生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他方面做出比较性的评价: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专题————提高篇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发现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②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③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反思】: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 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过程分析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没有褪色猜想1不成立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没有褪色猜想2不成立③没有褪色猜想3不成立【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3、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3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

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物质Ca(HCO3)2 Mg(HCO3)2Ca(OH)2Mg(OH)2CaCO3MgCO3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微溶【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⑴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溶液,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⑵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a .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所加的酸溶液是。

b .装置Ⅱ的作用是;从导管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Ⅰ的作用是。

c .研究性小组的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 3,理由是。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探究可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有。

4、CuSO 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H 2O 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 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FeCl 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 2O 2(2)以知FeCl 3在水中可解离出Fe 3+和Cl -,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 2O 2的是FeCl 3溶液中的H 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 2O 2的是FeCl 3溶液中的Fe 3+;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 2O 2的是FeCl 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同学的猜想,理由是(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

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向盛有5ml5%的H 2O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 ,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无明显现象向盛有5ml5%的H 2O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后续装置略水垢浓硫酸ⅠⅡBNaOH 溶液A碱石灰306090 120 时间/s增加的质量/g 1020 30 405、思奇同学在妈妈买回的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思奇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

思奇同学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

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

思奇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聪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①②①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和结论: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和结论:6、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查阅资料】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

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

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7、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

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为了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3个实验装置,请你分析他们的设计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上图中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实验装置是(填序号),设计意图是:;(2)学习小组同学经过分析讨论,认为C中试管内液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CO2;你认为另一种是;(3)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8、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

A、C溶液都呈色。

B是D是②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稀硝酸溶液。

ACA是硫酸钠溶液C是【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3)。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③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猜想一定成立④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猜想可能成立⑤在④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猜想(3)成立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9、2005年11月13日,四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车间发生爆炸,爆炸泄漏的有毒物质和燃烧产生的烟气造成松花江和当地空气严重污染。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准备探究在爆炸现声采集的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假设该样品中不含除CO之外的其它能与CuO反应的物质)【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查阅资料】爆炸泄漏的有毒物质主要是苯和苯胺,他们都是有机物,已知苯的化学式为C6H6 ,是一种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 5.5℃,沸点加热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