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2011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
《地图与测量》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2. 地图的阅读方法3. 地图的绘制方法4. 测量的基本原理5.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6. 测量的实际操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图的概念、分类、作用,测量的基本原理等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测量工具、教学PPT。
2. 材料:空白地图、测量工具、测量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地图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测量的基本原理。
3. 演示:展示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地图的阅读和制作,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
5. 总结: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相关的地图阅读和测量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地图概念、分类和作用的理解,以及对测量原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地图阅读、制作和测量工具使用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程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地图和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测量与地图学 第一章-绪论
测量等。 与大地测量、地图制图、航海学、海洋学、潮汐学、水
声物理学、电子技术和遥感技术等有密切的联系。
•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二)地图学
地图学是关于地图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地
又要结合社会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研究绘制全球和局部地球各种
比例尺的地形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地图学)。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二、测量与地图学的任务与分类
一、测量学的任务:
a)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实地→地图 b)确定地面上和空间上各点的相对位置或某一坐
标的统一位置,即把地面上施测区域绘制成图; 地图→实地 c)将土地及其附属物的开发、利用、建设的设计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机载空间三维数据采集系统
机身利用卫星定位
•
•31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车载空间三维数据采集系统 - 地面摄影测量的自动化
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对道路两边采集各种角度和不同分辨率的影像,
然后根据立体像对精确分析,快速建立空间三维模型。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绪论
1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及总体安排 2 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3 地图产品 4 测绘科学的发展
5 测绘科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一章绪论
一、传统地图
传统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 把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 图纸上的图。如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影像地图、立体地 图等。
测量学教学大纲
测量学教学大纲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测量学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土木工程、国土规划与管理的关键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的操作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各种测量和数据处理,以及如何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使用测量学知识。
二、课程目标1、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地形测量等。
2、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水准仪、测距仪等。
3、熟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误差分析、地形图的制作等。
4、了解测量学在各领域的应用,如GIS、土木工程、国土规划等。
三、课程内容1、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地形测量等。
2、测量仪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水准仪、测距仪等的使用和操作。
3、数据处理和分析:误差分析、地形图的制作等。
4、测量学的应用:GIS、土木工程、国土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践教学:学生将有机会使用各种测量仪器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项目合作:学生将分组进行实际项目,提高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作业:定期布置相关作业,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测验:进行定期的课堂测验,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项目报告:学生将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一份项目报告,展示他们在实践项目中的成果和收获。
六、教学资源1、教材:我们将使用由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以确保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2、实验室:学校将提供专门的测量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
3、多媒体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测量学的概念和技术,包括视频、图表和模拟软件等。
4、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在线教程等,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
七、课程安排课程将持续一个学期,总共36个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18学时,项目合作占6学时。
地图学教学大纲
地图学教学大纲说明《地图学》是高等师范地理教育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学习地理专业各课程、从事地理教育和野外地理工作所必需的地图知识以及基本的编辑、绘图技能。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地图的性质、特点和用途,并能正确地阅读和使用地图。
2.使学生了解常见绘图软件及其使用方法,初步形成编辑、绘制专题地图、教学挂图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地图阅读与图上作业。
三、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详见表1)附表1地图学学时分配表四、建议使用教材: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06五、主要参考书:1 陆淑芬.《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 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 廖克.《现代地图学》.科学出版社.20034 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六、考试考核方式: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闭卷形式的笔试考试;基础实验和基本技能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适时进行考核,编绘地图的基本能力通过地图的编绘实践考核。
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配置条件:地图学理论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及常规教学手段进行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为中心的教学学习。
实验及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技能和技巧。
教学配置条件为:常用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测图、绘图工具:如绘图工具、求积仪等;常用测图、绘图软件:如MAPINFO、MAPGIS等类似软件等八、实践环节及其安排:通过使用测绘仪器绘制校园地形图。
九、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方法2.了解地图学的发展以及重要的地图作品和历史人物。
3.认识地图的特性、分类和功用。
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特性、作用。
教学难点:地图的特征新知识点:地图的特征和分类实验实习:了解实测成图的基本程序,掌握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第一篇: 《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最终版)《大地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大地测量学基础”是测绘学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对学生建立测绘基准(包括: 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测绘系统(包括: 大地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心坐标系统和重力测量系统)等测绘学科的基本概念, 了解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和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技术, 掌握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作风, 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 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为主、注重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将大地测量学理论学习与测绘实践紧密结合,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3.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为主线, 以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和工程实际应用为主导, 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 从大地测量数据采集技术入手, 逐步引入各类测绘成果处理过程中所必须依据的各种基准和系统, 并安排相应的计算实习,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本课程是近年我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产物, 要力求避免原有多门课程知识的简单拼凑, 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对大地测量学基础知识的要求, 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知识基础, 明确课程主旨, 合理选取课程内容, 贯彻“少而精”的方针。
因此, 本课程并不完全遵循已有的专业课程体系, 也不受限于以往的课程设置范式。
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与适当介绍学术热点、学术前沿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恰好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热情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画龙点睛之处。
因此, 本课程在重视基础内容的经典性和完整性的同时, 也酌情安排一些关于学科新进展的窗口, 以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并作为测量工程后续专业课程的接口。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数:72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地图学》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测绘、地理教育、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由于《地图学》课程具有多学科集成、渗透性强、应用范围广、理论与技术并重等特点,自然形成了地图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与不可忽视的地位。
地图学课程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 中坚力量”,以自然地理、测量学课程为基础,通过地图学课程,培养学生地理现象抽象、空间认知与思维、地图表达的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图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整个学科课程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总学时为72 学时,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地图投影、地图数据源、地图符号与地图设计、地图综合、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电子地图的理论与方法,并掌握常用地图制图软件以及电子地图软件平台的操作,为后续其它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知识一、地图概念地图基本特性、地图定义、地图内容: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二、地图分类地图按内容分类、地图按制图区域分类、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地图按用途分类、地图按使用方式分类、地图按其它标志分类。
三、地图功能与应用地图认知功能、地图模拟功能、地图信息载负功能、地图信息传输功能,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活动、文化教育、日常生活。
四、地图成图方法简介实测成图法、编绘成图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成图法、遥感资料成图法。
五、地图分幅编号矩形分幅、梯形分幅、地图编号方法。
第二章地图学一、地图学的概念地图学的现代特征;地图学的定义:传统地图学、现代地图学。
二、地图学的学科体系学科名称的变化、学科体系的构成,包括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学科体系的层次性、学科体系的关联性和学科体系的开放性。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
《测量与地图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测量与地图学》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类基础课。
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因此,测量与地图学的任务是系统传授先进、实用的地图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服务。
2、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
学会地图设计和地图分析应用技能,能够运用地图工具进行地理学教学研究,尤其是在GIS 中的展示和基本分析。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应用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地图制作、地图分析的基础软件的各项功能的应用方法及基本操作。
(3)、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设计制作的方法、步骤和地图产品输出。
本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中除注意突出重点,讲清基本原理外,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操作、应用地图软件的能力上,加强上机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特性、地图投影、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地形图、地理图、专题地图和计算机制图。
教学难点: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地图概括、地图制图数据处理和地图编制。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地图具有表达空间地理信息精确、丰富、灵活和动态等特点,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很多地理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地图,地理学其它学科如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研究、分析结果的表达手段主要是地图,地图方法已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地图学理论和地图分析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学科基础。
5、学时分配、学分学时分配表6、使用教材: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7、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注重能力培养,采用课堂讲授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测量与地图学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新编地图学教程》、《测量学》学时学分:总学时 80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16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一学期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测量与地图学》是在高等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及制图能力,使学生对地图、测量有更专业化、系统化的认识,能充分地利用地图及测量工具。
具体来说,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准确再认和再现《测量与地图学》的重要概念。
2.正确解释和说明《测量与地图学》基本原理、方法。
3.熟练阅读、运用各种地图,如自然要素图和经济地图等,绘制简单图件。
4.掌握测量原理,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常用测量仪器。
二.实验课程目的要求《测量与地图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在室外进行的测量工作,可为地图的实测成图、大地控制等提供必要的基本数据,这是地图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地图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开设测量实习课,是为了加强对学生实地测量技能技巧的培养,力图使学生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测量与地图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测量与地图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掌握测量原理,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能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得出准确结果。
4.理解各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及作用。
三.适用专业: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水准仪、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仪器操作。
2.基本要求:(1)做实验之前先理解测量原理。
(2)熟悉实验的重要步骤,能独立分析每步操作的意义。
(3)熟悉仪器结构和功能。
(4)能独立完成每一步操作(5)能得出精确的实验结果。
(6)能进行创新设计,组合运用几种仪器。
地图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测绘类本科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通过课程学习,能够使学员充分认识地图在空间信息处理、分析中的作用,掌握地理信息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理解常规地图和数字地图的生产方式,了解地图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地图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基本具备熟练读图识图用图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理解并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内容表示、地图生产与应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图设计和生产的基本环节,了解地图印制的原理和方法。
熟练阅读分析各类地图并写出读图报告;深刻认识空间信息在地图上符号化表示的全过程;掌握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在地图编制中的作用;掌握地图常用的分析方法;了解数字地图制图原理与过程。
重视将地图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专业作风,鼓励学员的创新意识,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结构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第1节: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地图的功能和作用第2节:地图阅读第3节:地图的内容和分类、地图的一般制作过程、地图学及其发展趋势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深刻理解地图的基本特征,准确掌握地图的概念,在对地图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地图分类等知识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认识地图的功能与作用,了解地图测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达到从总体上对地图与地图学有一个比较全面认识的目的。
通过明确地图是测绘过程的最终成果,认清测绘各专业在地图测制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联系,从而理清专业关系,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并为具体内容的学习奠定认识基础和框架。
教学方法:本模块共安排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2学时。
采用课堂讲授、实例示范和参观实践的方法实施教学。
课堂讲授:通过准确解释各个基本概念,清晰阐明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相互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大量地图实物和多媒体电子课件,力求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以加深学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测量学与地图学实验》教学大纲
《测量学与地图学实验》教学大纲Experiment of Surveying and Cartography课程编码:21A5208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0.5计划学时:16 课程属性:实验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地理科学(师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推荐教材:自编讲义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为《测量学与地图学》课所开设的实验。
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有全面的认识。
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初步具备运用测量学与地图学技术原理、方法解释和解决地理、资源、环境等方面专业问题的能力;了解测量学与地图学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实验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方法、编制地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能够运用测量学与地图学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
1、掌握地图基本要素的编制方法。
2、掌握地理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3、掌握大比例地图的测绘方法。
为了适应教改需求,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增加大纲的灵活性,每届学生的实验项目可根据实验室条件、专业差异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实验教学大纲中选择5~12个进行。
教学内容、方式及过程安排项目一:制图字体的书写练习建议学时或周数: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⑴基本掌握几种制图字体的徒手书写方法。
⑵掌握宋体、等线体、仿宋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集中指导、练习。
[场所及条件要求] 绘图室、绘图板、字帖、4开水彩纸、铅笔、橡皮、尺子等。
[作业要求] 宋体、等线体、仿宋体各写10个字,字大为(5cm×5cm)。
[注意事项] 本试验需要长期练习,需要学生做开放实验。
项目二:颜色调配建议学时或周数: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颜色的基本特性,学会调配颜色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式] 集中指导、练习。
[场所及条件要求] 绘图室、绘图板、三角板、直尺、4开水彩纸1张,水彩颜料,毛笔,调色盘,水碗,铅笔,圆规等。
地图学教学大纲
《地图学》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7050003课程名称:地图学英文名称:Cartology学时/学分:34/2主要选课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工科五类和六类专业本科学生课程简介:地图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又是一门技能性质的工具课。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载体以及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与地学的其他专业课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时空变化规律等惟有借助地图才能表现更加形象、清晰、准确、简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正确的读图、识图、用图,掌握基本的手工作图以及应用软件作图的技能与技巧。
从而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地图学基础,为进一步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提供初步的基本知识。
主要参考书:陆淑芬等编著,《地图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
张奠坤等编著《地图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祝国瑞等编制,《地图设计与编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2王琦等编著,《地图概论》,中国地质出版社,2002年9月。
孙以义著,《计算机地图制图》,科学出版社,2000 年8月。
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张立果.《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金谨乐.《地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许耿.《地图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马永立.《地图学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吴忠性.《地图投影》.测绘出版社.1980龚剑文.《地图量算》. 测绘出版社.1987先修课程:地貌学自然地理学测量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地图学》教学大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工科五类和六类专业适用)(34学时)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工科五类和六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7年版)制定(一)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工科五类和六类专业本科学生(二)课程性质专业课、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主要先修课程:地貌学自然地理学测量学2、主要后续课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应用、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等(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实习2、重点内容: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基本特性;地图的功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原理和等高线原理与特性;地图十大表示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地图编绘的四个编制阶段;地图应用。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学大纲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408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地图学原理与方法/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artography 学时与学分:32/2适应专业: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先修课程:测绘学概论、高等数学、地理学概论教材及参考书:1.王家耀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142.Robinson, Arthur H et al. Elements of Cartography, JohnWelly&sons, INC., 19953.毛赞猷等.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王光霞等. 地图设计与编绘,测绘出版社,201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作为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各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关地图学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现代地图学的最新发展,为学习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地图学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对应专业培养要求2.4地图编制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1)掌握各种比例尺地图及各种专题地图的编制原理、方法和成图过程,掌握常用地图制图工具软件的使用;(2)了解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生产工艺,了解电子地图的设计及应用;知识:了解掌握地图学的理论、方法能力:具备设计、编制、应用地图的技能素质:空间形象思维与地理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导论1.1地图学的形成与发展;1.2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1.3地图的基本特性和科学概念;1.4地图的构成要素;1.5地图的分类;1.6地图的功能与应用。
教学要求:理解并掌握地图学概念与学科体系、地图的基本特性、构成要素与分类,现代地图的功能。
第二章地图数学基础2.1地球体2.2地图投影概述2.3常用地图投影2.4地图投影的应用教学要求:理解与掌握地图投影与变形的概念,地图投影的种类与特点、适应范围,了解常用投影种类及其应用。
测量与地图学
椭球定位与定向的实现方法
①选择或求定椭球的几何参数(长短半径); ②确定椭球中心位臵(定位); ③确定椭球短轴的指向(定向); ④建立大地原点。 可用三个平移参数 X 0 , Y0 , Z0 三个绕坐标轴的旋转参数 x , y , z
1)单点定位 在一个国家适当地点选定一地面点P作为大地原点,并在该 点进行精密天文测量和高程测量。将P点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 大地水准面上得到P′点,设想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在P′点 相切,椭球面上P′点的法线与该点对大地水准面的铅垂线重合, 令椭球短轴与地球自转轴平行,其赤道面与地球赤道面平行。
K 0, K 0, NK 0
即表明在大地原点K处
LK K , BK K , AK K
一点定位的结果在较大范围内往往难以使椭球面与大地 水准面有较好的密合。
H K H 正K
2)多点定位 利用许多测定了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天文方位角的大地 点的测量成果和已有的椭球参数,按照 N 2 =最小这一条件, 通过计算进行新的定位和定向。 多点定位的结果使椭球面在大地原点不再同大地水准面 相切,但在所使用的测量资料的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 面有最佳的密合。
Z
G P
P1 X
x
oz y
2 z p N 1 e H sin B x p N H cos B cos L y p N H cos B sin L
P2
Y
e为第一偏心率 a N 1 e2 sin 2 B
由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可采用下式:
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坐标系统 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1954年 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与地图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测量与地图学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3.适用专业:地理科学4.总学时:54学时5.总学分:3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测量与地图学》是高等院校本科地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培养学生的实际读图和测图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的使用;地图学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能根据制图资料提供的信息编制所需的专题图件。
同时,培养出良好的野外实际测图、用图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引论(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测绘(测量与地图制图简称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测量学与地图学所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测绘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节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要求了解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
掌握测量学与地图学的学科分支体系,明确测量学与地图学的紧密关系。
第二节地图的产品要求了解各类地图产品,尤其是4D产品的基本特征第三节测绘科学发展概况了解测绘科学发展历史,尤其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第四节测绘科学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测绘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应用领域及起到的具体作用。
第二章测量与地图学基础知识(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地球椭球体参数、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小区域平面代替曲面的大小,测量工作简介;地图的特性与构成、地图的分类与成图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二、椭球体的大小与定位第二节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一、参考椭球的主要点、面、线二、坐标三、高程四、我国的坐标基准与坐标系五、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一、地球曲率对水平面的影响二、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第四节测量工作概述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二、地形图测量方法三、控制测量的概念四、碎部测量简介第五节地图的特性与构成要素一、地图的基本特性二、地图的构成要素第六节地图的分类与功能一、地图的分类二、地图的功能第七节地图成图方法简介一、实测成图法二、编绘成图法三、计算机成图法四、遥感资料成图法第八节误差与精度的基本知识一、测量误差的概念与分类二、误差传播定律三、应用举例第三章地图数学基础(8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地球椭球体、大地水准面、GPS、比例尺、地图投影的概念。
认识地图投影的方法、过程、地图投影变形和地图投影选择。
了解主要的地图投影类型、变形分布规律及其用途。
一般了解地图投影判别及利用GIS软件绘制经纬线的过程。
第一节地球椭球体与大地控制一、地球椭球体二、大地控制三、全球定位系统第二节地图比例尺一、地图比例尺的概念二、地图比例尺的形式三、地图比例尺的作用第三节地图投影概述一、地图投影的概念二、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三、地图投影的变形四、地图投影的分类第四节常用地图投影一、世界地图常用投影二、半球地图常用投影三、分洲、分国地图常用投影五、地形图常用投影第五节地图投影的判别和选择一、地图投影的判别二、地图投影的选择第六节地图投影的自动生成和转换一、地图投影的自动生成二、地图投影的转换第四章地图语言:地图符号系统(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地图符号的概念、特征、分类、量表、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认识地图符号设计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点、线、面状符号的设计方法;了解色彩三要素、色彩的表示与象征,能够进行地图符号的色彩设计;了解地图注记的功能、构成元素和图面配置方式。
第一节地图符号概述一、地图符号的概念二、地图符号的特征三、地图符号的分类四、地图符号的量表第二节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一、地图符号视觉变量二、视觉变量的视觉感受效果第三节地图符号的设计一、地图符号设计的基本原则二、影响地图符号设计的因素三、点、线、面状符号的设计第四节地图色彩一、色彩概述二、色彩的表示与感觉三、地图符号的色彩设计第五节地图注记一、地图注记的功能二、地图注记的构成元素三、地图注记的配置第五章地图清晰性:地图概括(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地图概括的实质;地图概括的原则;地图概括的方法和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制图概括的原理;认识地图概括的基本过程;了解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地图概括自动化趋势;一般了解计算机制图概括发展轨迹。
第一节地图概括概述一、地图概括的实质二、影响地图概括的因素三、地图概括的原则四、地图概括的方法步骤第二节地图概括原理一、地图概括的数学模式二、内容选取法三、形状化简法四、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的概括法第三节地图概括自动化一、计算机地图概括的发展轨迹二、计算机地图概括的原理三、计算机自动概括专家系统介绍第六章水准仪与经纬仪测量(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掌握水准仪、经纬仪测量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水准仪与经纬仪测量原理一、简单水准测量二、连续水准测量三、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的影响四、水平角测量原理五、竖直角测量原理第二节水准测量仪器及其使用一、水准尺和尺垫二、水准仪构造三、水准仪的使用四、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三节水准路线的拟订一、计划的拟订二、埋石三、水准路线的布设第四节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一、水准测量的实施二、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查三、水准测量的高程计算第五节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读数原理级光学经纬仪一、DJ6级光学经纬仪二、DJ2第六节水平角与竖直角测量一、经纬仪的整置二、水平角测量方法三、竖直度盘的基本构造四、竖直角的观测方法第七节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一、编码度盘及其测角原理二、光栅度盘及其测角原理第七章数字地形测图(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测图的原理及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了解数字测图作业模式;掌握全站仪的使用;了解数字测图系统及其作业过程;掌握基本的现代测量新技术。
第一节数字测图原理及其优点一、野外数字测图的思路二、数字测图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特点四、数字测图的优点五、大比例尺地图数据库六、大比例尺数字地图的用途第二节数字测图作业模式一、地图数字化方法二、地面数字测图方法三、摄影测量成图模式四、实测坐标更新现有数字地图方法第三节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介一、全站仪的基本概念二、电子全站仪简介第四节数字测图系统及其配置一、数字测图系统结构二、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配置第五节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的基本作业过程一、数字测图系统作业过程二、数字测图过程特点第六节碎部点坐标测算一、极坐标法二、方向交会法三、距离交会法四、直线内插法五、计算法第七节野外数据采集一、野外数据采集方式二、电子手簿使用三、数据编码四、野外数据采集第八节数字测图内业简介一、数字测图内业主要软件二、内业处理的主要作业过程第八章普通地图(6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普通地图的定义、类型、内容、特征、查询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学会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上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方法;认识编制普通地图的重要信息源及普通地图对于GIS、数字地球的重要性;了解普通地图的用途。
第一节普通地图概述一、普通地图定义与类型二、普通地图的内容与特征三、普通地图的用途第二节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一、海洋二、大陆水系三、地貌四、土质、植被第三节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一、居民地二、交通线三、境界线四、独立地物第四节地图方向和地形图查询一、地图上的方向二、地形图查询第五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概况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数据库产品第九章专题地图(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专题地图、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特征;深入了解并学会专题要素的11种表示方法,能够进行专题地图的基本设计;认识专题要素的基本特征,理解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其所表示的专题要素特征的关系;了解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地图符号视觉变量间的关系。
第一节专题地图概述一、专题地图定义与基本特征二、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三、专题地图的构成要素第二节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一、专题要素的特征二、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三、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四、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五、其他表示方法六、表示方法的配合七、表示方法和专题要素特征的关系第三节地图集一、地图集的定义和特点二、地图集的基本类型三、电子地图集第十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遥感制图、GIS制图的基本原理和过程;认识地图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库系统;了解遥感和GIS的一般知识;一般了解GIS的常用软件。
第一节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一、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产生和发展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三、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四、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第二节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硬设备一、计算机硬件设备二、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三、地图输出设备第三节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软设备和数据库一、地图制图软件二、地图数据结构三、地图数据库第四节计算机地图制图中的编辑和制作一、数学基础选择二、地图数字化三、图形编辑处理四、地图输出第五节遥感制图一、遥感原理与图像获取二、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三、遥感影像地图及其编制第六节地理信息系统制图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三、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四、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学的关系五、常见的几种地理信息系统简介第七节电子地图系统一、电子地图的概念及其特点二、电子地图系统三、电子地图的逻辑结构四、电子地图的应用五、电子地图的图种举例第十一章地图分析与应用(4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地图阅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能熟练选择、阅读、分析、应用各类地图,以获得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信息。
初步掌握应用地图解译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几时空变化规律。
第一节地图分析概述一、地图分析的概念及作用二、地图模型的特性第二节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一、目视分析法二、量算分析法三、图解分析法第三节地理要素分析应用一、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二、地理要素的时序变化分析三、地理要素的多要素回归分析及预测预报第四节地形图图阅读及野外应用一、地形图阅读二、地形图野外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软件演示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理解。
教材里面有些内容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地图制图软件讲述的,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必须结合我院具备的专业软件进行讲解,对于地形图及专题地图结合实际地图资料进行实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测量仪器的讲解结合图像资料及录像资料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