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_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
阅读重点注释答案译文
本文旨在为2023全国高考《史记司马迁传》文言文阅读提供重点注释答案和译文。
该文是历史题材,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注释:
- “始皇帝”指秦始皇,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家。
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文化改革,统一了中原地区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高墙和修路工程,这被后人称为“长城”。
然而,在统一了六国之后,他以极其苛刻的手段统一了诸侯国,妄图推行“一尺长、一尺短”的严密标准化政策,这引起了百姓的反感。
他对思想文化的统制也过于严苛,令许多人不满。
他还焚书坑儒,烧毁了许多书籍和残害了许多知识分子,这种极端的行为引起了后来儒家思想家的强烈反感。
秦始皇的突然去世引发了全国规模的动荡,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
- “子之武”指赵武,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军。
他在肥城之战中帮助了赵国的胜利,并一度成为赵国的首席将军。
- “赵城”指赵国的首都赵国,现在是保定市的一个县级市。
译文:
本文是对《史记司马迁传》的注释和译文。
本文中提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司马迁和他所著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志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涵盖了六个朝代的历史,包括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等。
本文对某些词语进行注释,例如“始皇帝”指秦始皇。
此外,本文介绍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赵武和他的胜利,还提到了赵国的首都赵城。
郭沫若《司马迁发愤》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学类文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司马迁发愤郭沫若那是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
有一天司马迁正在书房里席地而坐,埋着头写着他的《史记》最后一篇《自叙传》的时候,外孙杨恽,一个十三四岁的童子,进来匐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
”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回答了一句:“你把他引进来罢。
”连声音也和妇人的相仿佛。
杨恽引了一位中等身材的胖子来,有几根稀疏的胡须在嘴边画成八字,肚子挺得很高。
这胖子便是做着益州刺史的任少卿了。
司马迁立起身来迎接着他,两人拱手对揖。
“少卿你几时进京的?”“刚到,还没息脚就跑来看你。
”“你从前是一位有长胡子的瘦子,如今你长得这样白皙而肥胖起来了,你们过着宫廷生活的人真好。
”一见面便一味唠叨着的这位任少卿,说的话句句都打中了司马迁的伤痕,司马迁对于这位本来不大喜欢的官气十足的朋友,增加了新的厌恨。
“你请坐罢,坐下之后再慢慢讲啦。
”原来司马迁在天汉二年的夏天,因为替李陵辩解,因此便触犯了皇帝的怒气,连把他也投在了天牢里。
在牢里关了半年,在第二年的正月,终于受了宫刑。
但在那年的三月,汉武帝要到泰山去封禅,需要有长于文笔的人做自己的宣传工具,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却特别被皇帝看中了,便被超拔了起来,拜为“中书令”,这在当时是“领赞尚书,出入奏事,秩千石”的很荣耀的职分。
司马迁就这样因受了宫刑而得到了大官。
在他下了狱而受刑的当时深怕受了连累,就像忌避瘟病一样把他一家人也忌避了起来的一些亲戚故旧,等他一得了大官,都跑来加倍地巴结起来。
司马迁的感触却和寻常不同。
得官的重大原因是由于受宫刑已使他感觉着双重的侮辱。
那些反掌炎凉的亲戚故旧的态度又使他愤慨着不可救药的人性的卑鄙。
这些侮辱,这些愤慨,他是很想努力把它们忘记的,然而总有些东西要时常向他把它们提起来。
任少卿一和司马迁对坐着,又好像突然想起了一样,向司马迁叩了一个头。
“我们的中书令大人,我诚心诚意地向你恭贺。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及答案解析(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史记篇专题精练史记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豨[xī]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血食,享受后代的牺牲祭祀。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B.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C.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D.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古代官职任免术语,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现代文I篇:司马迁与“天人关系”主题阅读与答案解析(湖北10月联考)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分)材料一:司马迁在致任安的信中自叙撰写《史记》的心志:“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也记录了这句话)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实践中,切实坚持了这一学术理念。
所谓“通古今之变”,指出了历史学者的学术责任,即考察古今历史演变的进程,进而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总结历史规律。
司马迁的研究方法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察、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进行这样的努力。
在学术实践的过程中,司马迁“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如此坚定的学术信念,今之学者依然可借以自勉。
理解“究天人之际”的文意,当然不能脱离当时的文化背景,关注人们对于“天”有着浓厚神秘色彩的崇敬。
曾授司马迁公羊之学的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有诸多讨论,他的思想可能对司马迁有一定的影响,《史记·五帝本纪》说尧“敬顺昊天”,张守节《正义》解释为“敬天”。
后世注家对《史记》文字的解说,也可见“敬天常”“严敬天威”等说法。
如果认识到秦汉社会的“敬天”理念,包含对自然的尊重、对生态的爱护,就应当珍视其中值得继承的文化因素。
此外,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究”,强调对未知规律的探索追求,与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僵化偏执倾向有所不同。
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英雄主义、进取精神和开放风格凸显,文明大幅度进步的历史阶段。
当时的思想者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和比较高远的追求,“天人”和“古今”的关系,似乎是许多人共同关心的文化命题。
汉武帝说:“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董仲舒说:“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
”刘安《准南子》也有“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之说。
由此看来,司马迁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确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体现出这位伟大学者闳卓的史学理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九章《史记》《汉书》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经典常谈》第九章《史记》《汉书》练习题(附答案)内容要点梳理《史记》:①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口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②《史记》虽然窃比《春秋》,却并不用那咬文嚼字的书法,只据事实录,使善恶自见。
书里时有著者牢骚之辞,却增加了书的情韵。
后世论文的人也因此推尊《史记》。
③《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
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
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
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
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汉书》:①《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
他详论《史记》的得失,大体确当不移。
这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儿子班固的《汉书》是用它作底本的。
班固著《汉书》未完成而卒,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
②汉代是个辞赋的时代,所谓“华”,便是辞赋化《史记》。
当时还用散行文字;到了《汉书》,便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子也长了。
这正是辞赋的影响。
③班固首创断代史,删润旧文,“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
有阙略的,有隐晦的,经他润色,便变得详明。
异同:①《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瞻而事详”。
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之余,情词俱尽。
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
②《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
二书并称良史,决不是偶然的。
地位:《史记》创了“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著者当世,就是汉武帝的时候,首尾三千多年。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 (1)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汉书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
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
固又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
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
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
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
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
然其论议常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
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
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
汉书·司马迁传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原文】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qióng)、莋(zuó)、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yuán)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译文】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
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遣迹,泛舟沅、湘水间。
北渡汶水、泅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遣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榨、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覆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
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
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
史记练习题及答案一、(每小题3分,24分)1.下列句子全都有通假字一组是()A.召有司案图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公子与侯生决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C.侯生果北乡自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D.公子引侯生坐上坐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骓不逝兮可奈何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韩厥许诺,称疾不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魏王豹谒,归视亲疾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公子闻之,往请请数公子行日我身自请之而不肯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D.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丞相奏事,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璧有瑕,请指示王世人皆以赢为小人,以公子为长者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彼以我能成事,故先我死B.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C.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晁错,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D.吾不忍为之民也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赵襄王郊迎甘罗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若幸而男,吾奉之C.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怀其璧,从径道亡武安君南挫强楚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公子乃自骄而功之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B.即不灭,若无声君不若引兵直走大梁虞兮虞兮奈若何若朋友交游,久不想见C.臣乃敢上璧嬴乃夷门抱关者也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敢引兵遂下D.如姬为公子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臣尝为秦昭王伐赵6.下列句子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都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A.君何以知燕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必为二子所禽矣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以勇气闻于诸侯C.不敢任公子以国政魏师还,与齐战于桂陵乃封甘罗,以为上卿我何渡为D.何功之有哉淳于髡说之以隐窃载与之齐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史记》在文末总是用“太史公曰”对所传人物进行评价,7.下列评价对应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附答案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附答案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里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谨再拜。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B.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C.上计轩辕,下至于兹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B.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则仆偿前辱之责诏书切峻,责臣逋慢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藏之名山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C.①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①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
参考答案:17、B.A项“俗人”,文中指世俗之人;现在多指庸俗的人。
B项,古今都是指不曾。
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曹刿论战》《汉书张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二)(共16分)10.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
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②小大之狱③匈奴得之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公将鼓之蛮夷爱之B.必以信宽大信人C.何以战以其头为饮器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募能使者1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练习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练习卷及答案部编版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
书中所记“古今”的起止时间是()A.从西周到东汉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C.从远古时期到明清D.从春秋战国到北宋【答案】B【详解】据材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B项正确;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排除A项;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排除C项;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排除D项。
故选B项。
2.近几年全球疫情爆发,在研究治疗过程中,中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成效。
下列中国名医中“为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称为医圣”的是()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李时珍【答案】B【详解】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B项正确;华佗、孙思邈和李时珍都与“医圣”的称呼不符,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日常用语中时常有佛教词汇出现。
例如,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
这反映了佛教的传入()A.扩大了汉语的影响B.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C.丰富了汉语的词汇D.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刹那”“一念”“弹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语言的变化发展,许许多多佛教词汇的概念意义得以引申发展,成为了中国人的一般用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因此材料反映了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C项正确;扩大了汉语的影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
故选C项。
4.发明“麻沸散”,让病人服用,然后进行手术的东汉名医是()A.张仲景B.华佗C.司马迁D.蔡伦【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东汉,华佗发明“麻沸散”,让病人服用,然后进行手术,B项正确;张仲景编写了《伤寒杂病论》,司马迁是史学家,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ACD三项。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汉书·司马迁传
汉书·司马迁传阅读【原文】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qióng)、莋(zuó)、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yuán)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译文】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龙门山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古文著作。
二十岁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到九疑山,考察舜的遣迹,泛舟沅、湘水间。
北渡汶水、泅水,在齐、鲁之都研讨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遣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于是司马迁做了郎中,奉朝廷之命出使西征巴蜀以南的地区,略定了邛、榨、昆明之后,回到长安向朝廷覆命。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此心中愤懑得病将要死去。
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在这时出使返回,在洛阳见到了父亲。
太史公抓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
远在上古虞舜夏禹时就取得过显赫的功名,主管天文工作。
后来衰落了,难道要断送在我这裹吗?你继为太史,就可以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
《史记-陈涉世家》《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答案
《史记-陈涉世家》《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史记-陈涉世家》《汉书-司马迁传》阅读答案【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朱自清读《史记》《汉书》阅读理解
朱自清读《史记》《汉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读《史记》《汉书》朱自清①《史记》,汉司马迁著。
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景帝中元五年生,卒年不详。
他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
小时候在本乡只帮人家耕耕田、放放牛玩儿。
司马谈作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
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
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
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
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
他搜得了多少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
可是他却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些都是活史料,他用来印证并补充他所读的书。
他作《史记》,叙述和描写往往特别亲切有味,便是为此。
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能够综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一部大书,而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
②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应试得高第,作了郎中。
武帝元封元年,大行封禅典礼,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
司马谈是史官,本该从行;但是病得很重,留在洛阳不能去。
司马迁却跟去。
回来见父亲,父亲已经快死了,拉着他的手呜咽着道:“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作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
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
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
我作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
你若能继承先业,再作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
【名师讲题】《后汉书 班固传》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班固字孟坚。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具言固著述意。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奏之。
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以为《汉书》。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学者莫不讽诵焉。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斡邪故事,朝见天子,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闻虏中乱,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阻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拷,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诏以谴责兢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
迁文直而事核赡而事详。
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①,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②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
然其论议常排死节,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太戳,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抑抗:缩小与夸张。
②亹亹(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材料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乃如左丘无目,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与班固阅读及答案精选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似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那么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成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根底。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翻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假设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假设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
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
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
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
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
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
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
世家、七十列传。
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
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日: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文中指山的
南面。
B.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
礼。
C.《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
D.《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
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
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
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
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
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
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译文: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译文:
10.A
11.C 《诗》共305篇。
12.C 从原文看,身陷牢狱后,司马迁只是“喟然而叹”,看不到愤恨天子。
13.(1)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好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
(得分点:“适”“反”状语后置各1分,基本句意2分)
(2)小儿虽然不聪明,请让我全力编撰先人编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略。
(得分点:“敏”“悉”“次”各1分,基本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司马迁生在龙门,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生活。
十岁时已能识读先秦古文著作。
二十岁时南游江淮,他登上会稽山,探访禹穴,视察九疑山,泛舟沅、湘水间。
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之都研习学业,观察孔子教化的遗风,还在邹峰学习乡射礼节;在游历蕃、薛、彭城等地的时候,一度遭受危困,
经过梁、楚之地后回到长安。
这一年,天子开始举行汉朝的封禅典礼,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所以心中愤懑,致病将死。
其子司马迁适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
见了父亲。
太史公握着司马迁的手哭着说:“我们的先祖,是周朝的太史。
远在上古虞舜、夏禹之世便功名显扬,掌管天文之事。
后世衰落,今天会断绝在我手
里吗?你继为太史,就会接续我们祖先的事业了。
现在天子继承汉朝千年一统的
大业,在泰山举行封禅典礼,而我不能随行,这是命啊!是命啊!我死之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不要忘记我想要撰写的著述啊。
”司马迁低头流泪,说:“小儿虽然不聪明,但我会全力编撰先人所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略。
”太史公司马谈死了三年,司马迁就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摘抄了石室金柜的藏书和档
案。
写作的第十年,太史公司马迁遭到李陵之祸,被关进了监牢。
于是叹息着说:“这是我的罪孽啊!身体毁坏而不可用了。
”事后仔细思量道:“《诗》《书》的文义之所以言简义深,是作者借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深沉思想。
”他终于着手记述从黄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
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对帝王兴起的业绩,追本溯源,探究始终,观察朝代盛衰的原因,依据事实进行论述
考订,略述三代,详录秦汉,从黄帝写起,直到当朝皇帝,写成十二篇本纪、十
篇表、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
全书总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
五百字,这就是《太史公书》。
司马迁死后,他的书渐渐流传开来。
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平通侯杨恽最先开始陈述司马迁的著作,于是得以公布开来。
到了王莽的时候,有人请求封司马迁的后人,于是封其后人为史通子。
(人们)称赞说。
司马迁还有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按条理阐述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