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符号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

2.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3.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4.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5.诱导酶:又叫适应酶。

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

6.三重反应:是指乙稀可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其横向生长(加粗);上胚轴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

7.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往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8.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9.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与一些植物的开花有关。

10.光周期诱导:是指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开花,这种现象成为光周期诱导。

11.水势: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下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12.抗氰呼吸:指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这种呼吸成为抗氰呼吸。

13.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最后又下降的现象。

此时果实便进入完全成熟。

这个呼吸高峰,便称为渗透调节。

14.平衡溶液:几种盐类按一定比例和浓度配制的不使植物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

这种配制的溶液是使其中各种盐类的阳离子之间表现它们的拮抗作用。

15.单盐毒害:如果将植物培养在只含一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即使这种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如钾离子,而且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很低,)植物也不能正常生活,不久即受害而死。

16.聚光色素:没有光化学活性,只有收集作用,像漏斗一样把光能聚集起来,传到反应中心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分子、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分子。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解释

名词解释:1.水势:在植物生理学中,水势(ψw )就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 )与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的纯水的化学势(μ0w)之差(△μw ),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m )所得的商。

2.压力势:指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

若加正压力,体系水势增加,加负压力,体系水势下降。

3.衬质势:由于衬质的存在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称为衬质势,以负值表示。

4.溶质势:指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在标准压力下,纯水的溶质势为零,溶液的水势等于其溶质势,为负值。

溶质势又可称为渗透势。

渗透势与渗透压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

5.束缚水:是指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

6.自由水:是指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其特点是与束缚水相反。

7.渗透作用: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

8.主动吸水:由根系代谢活动(呼吸作用)而引起的根系吸水过程称为主动吸水。

9.被动吸水:由蒸腾拉力引起的根系吸水称为被动吸水。

10.根压: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沿木质部导管上升的压力。

一般为0.05-0.5MPa。

1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地上部分以气体状态的水向外界散失水分的过程。

12.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昼15-250,晚1-20。

13.蒸腾效率:又名蒸腾生产率,植物每消耗1kg的水所形成的干物质的g数。

野生1-8g/kg,作物2-10g/kg。

14.蒸腾系数:需水量,植物每制造1 g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克数。

野生植物125-1000,作物为100-500。

15.水分临界期:是指需水量不一定多,但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16.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17.主动吸收: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这种过程称为主动吸收。

包括泵(ATP酶)和共转运。

植物生理学前两章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前两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2.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3.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4.细胞信号转导: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

5.信息传递:植物“感知”环境信息的部位与发生反应的部位可能是不同的,这就存在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部位的过程,即所谓的信息传递。

6.代谢:第一章1.半透膜:亦称选择透性膜。

为一类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其允许一些分子通过,限制另一些分子通过。

理想的半透膜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通过。

2.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符号:ψm .3.压力势:指细胞吸收水膨胀,因膨压和壁压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的水势增加的值。

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符号:ψp .4.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ψw .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5.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用ψs表示。

溶液中的ψs=-CiRT。

6.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7.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8.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9.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10.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

植物生理学重点内容

一、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纯水的化学势(μ0w)之差(△μw),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2.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的水势。

3.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4.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5.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水势高向低系统渗透6.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7.气孔蒸腾:通过气孔的蒸腾。

气孔是蒸腾过程中水蒸气由体内排到体外的主要出口。

8.蒸腾拉力:由于地上部分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9.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0.蒸腾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11.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分量。

二、简述1.水分在根内的运输途径。

土壤水分→根毛→根皮层→根中柱→根导管→茎导管2.气孔运动的机理。

a)淀粉-糖互变学说:这个学说认为保卫细胞光合作用消耗CO2,细胞质内的ph增高,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保卫细胞水势下降,从周围的细胞中吸收水分,气孔便张开,在黑暗中则相反,气孔关闭。

b)钾离子吸收学说:K+离子进入保卫细胞是由于ATP质子泵的作用。

促进此泵活化的壳梭孢素可以刺激气孔张开,抑制此泵活动的钒酸盐(VO3+)则抑制气孔张开。

c)苹果酸生成学说:细胞质中的淀粉通过糖酵解作用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在PEP羧化酶的作用下,与HCO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进入液泡,降低液泡水势,水分进入保卫细胞,使气孔张开。

3.试述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引起被动吸水,是水分吸收和运输的动力2)植物吸收和运输矿物盐类的动力(载体)3)能降低植物体和叶片温度4)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气孔开放,有利于光合作用CO2的固定二、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必需元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一、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1.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5.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6.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7.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8.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9.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1.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4.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 g·kg-l表示。

15.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 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 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6.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

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1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18.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一、名词解释1、C4植物:具有四碳二羧酸途径的植物。

2、CO2同化:CO2同化成碳水化合物的过程。

3、EMP途径(糖酵解途径):细胞质基质中的己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步骤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4、单盐毒害:溶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时,对植物起有害作用的现象。

5、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6、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7、冻害:当温度降到0℃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8、光合链;连接两个光反应系统、排列紧密而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物质。

9、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0、光合速率:通常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物质的量或放出O2的物质的量。

1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2、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吸收O2并放出CO2的过程。

13、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改变, 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14、呼吸商: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数量比值。

15、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

16、集流运输速率:指单位截面积筛分子在单位时间内运输物质的量,常用g/(m2·h)或g/(mm2·s)。

17、假环式电子传递:指水光解放出的电子经PSⅡ和PSⅠ两个光系统,最终传给O2的电子传递。

18、简单扩散:生物膜允许一些疏水分子和小而不带电的极性分子,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溶质从浓度较高的区域跨膜移向浓度较低的邻近区域的物理过程。

19、近似昼夜节奏:在没有昼夜变化和温度变化的恒温条件下,叶子的升起和下降运动的每一周期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细胞生理(46)1 .原核细胞 (prokaryotic cell) 无典型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外面无核膜,细胞质中缺少复杂的内膜系统和细胞器。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prokaryote )。

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属原核生物。

2 .真核细胞 (eukaryotic cell) 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细胞,其核质被两层核膜包裹,细胞内有结构与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多种细胞器之间有内膜系统联络。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eukayote )。

高等动物与植物属真核生物。

3 .原生质体 (protoplast) 除细胞壁以外的细胞部分。

包括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以及其外围的细胞质膜。

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的固有形态,通常呈球状。

4 .细胞壁 (cell wall) 细胞外围的一层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界定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典型的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以及次生壁组成。

5 .生物膜 (biomembrane) 即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的总称,它由脂类和蛋白质等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按其所处的位置可分为质膜和内膜。

6 .共质体 (symplast) 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包含质膜。

7 .质外体 (apoplast) 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8 .内膜系统 (endomembrane system) 是那些处在细胞质中,在结构上连续、功能上关联的,由膜组成的细胞器总称。

主要指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高尔基体小泡和液泡等。

9 .细胞骨架 (cytoskeleton) 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它们都由蛋白质组成,没有膜的结构,互相联结成立体的网络,也称为细胞内的微梁系统(microtrabecular system) 。

10 .细胞器 (cell organelle) 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的细微结构。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3个方面。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即水溶液的化学势(μw)与纯水(μ0w)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Vw)所得的商。

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

恒为负值。

由于根部水势梯度使水沿导管上升的动力。

主动吸水。

水分子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上升原因的学说。

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化,称为矿质营养。

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植物在含有适当比例和浓度的多种盐分配制成的溶液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这样的溶液称为平衡溶液。

foliar nutrition)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

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其中包含色素分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过程。

现象。

化合物还原为低铁化合物,并释放氧。

PSⅡ和PS Ⅰ之间几种排列紧密的电子传递体完成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的质子动力势,质子动力势就把ADP和磷酸合成为ATP的过程。

O2和放出CO2的过程,被称为光呼吸。

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与光呼吸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放出CO2的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电子到氧合成ATP的数量抗氰呼吸电子传递的末端氧化酶,将电子从UQ传给O2,对氧的亲和力较高,易受水杨酸氧胯酸所抑制,对氰化物不敏感。

= 放出CO2/吸收O2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仅局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主动运输。

,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负向重力性生长(偏上生长)。

黄化幼苗对乙烯的这三种反应被称为“三重反应”。

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细胞不均等分裂;极性一旦建立,即难于逆转。

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亦即光控制发育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前两章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前两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绪论1.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2.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3.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4.细胞信号转导:单个细胞水平上,信号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产生生理反应。

5.信息传递:植物“感知”环境信息的部位与发生反应的部位可能是不同的,这就存在信息感受部位将信息传递到发生部位的过程,即所谓的信息传递。

6.代谢:第一章1.半透膜:亦称选择透性膜。

为一类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其允许一些分子通过,限制另一些分子通过。

理想的半透膜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通过。

2.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

符号:ψm .3.压力势:指细胞吸收水膨胀,因膨压和壁压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的水势增加的值。

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符号:ψp .4.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ψw .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5.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用ψs表示。

溶液中的ψs=-CiRT。

6.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7.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8.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9.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10.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的矿质营养及其吸收、运输、同化1.灰分:将在105摄氏度下烘干的植物材料在600摄氏度下高温烘烤,剩余的不能挥发的灰白色残渣称为植物的灰分。

2.灰分元素/矿质元素:构成植物灰分的元素称为植物的灰分元素,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土壤矿质,故又称为矿质元素。

3.必需元素:是指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4.大量元素:包括C H O N P K Ga Mg S 9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1%-10%。

5.微量元素:包括Fe Cu B Zn Mn Mo Ni Cl 8种,此类元素分别占植物体干重的0.00001%-0.01%。

6.溶液培养法/水培法: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7.砂基培养法:是在洗净的石英砂等基质中加入营养液、利用砂基作为固定植物根系的支持物来培养植物的方法,与溶液培养法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8.有氧溶液培养法/气培法/雾培法:是将植物根系臵于营养液气雾中培养植物的方法,植物根系并不直接浸入营养液。

9.有益元素:有些元素并非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但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或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积极影响,这些元素被称为植物的有益元素。

10.有害元素:有些元素少量或过量存在时均对植物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将这些元素称为有害元素。

11.质外体/自由空间:植物组织中细胞质膜外部的细胞壁部分在组织内构成一连续的结构空间被称为质外体。

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矿质元素可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自由扩散进入质外体空间,固有时又将质外体称为自由空间。

12.相对自由空间(RFS):活组织自由空间的体积大小可通过某种离子的扩散平衡实验来估算,这个估算值称为相对自由空间。

13.共质体运输:溶质通过跨膜运转进入原生质,并通过活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或连续不断的跨膜运转而从一个活细胞运输至另一个活细胞的过程称为共质体运输。

14.生理碱性盐:将这类由于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而使环境PH升高的盐类称为生理碱性盐,硝酸盐类(硝酸铵例外)一般均属于生理碱性盐。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

伤流:又称为溢泌。

将植物的枝或干切断时,从伤口流出水液的现象称为伤流。

伤流液:掐断植物的嫩茎,断面流出汁液,这种现象称为伤流,流出的液体即伤流液,是伤口的输导组织(木质部)的汁液,受根压作用使其在导管中向地上部移动而流出,此外不可避免的还有细胞液,组织液和韧皮部流出的有机物。

因此流出的汁液以水为主,其中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以及植物激素等。

吐水:植物通过水孔、吐水组织、排水毛等以水滴的形式排出水分的现象。

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为维持生长和代谢的需要而吸收利用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

植物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原初电子受体:原初电子供体:直接向原初电子受体提供电子的电子传递体。

由于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光化学反应中最先向原初电子受体提供电子的,因此反应中心色素又叫原初电子供体。

光合磷酸化:在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将ADP和无机磷(Pi)结合形成ATP的生物学过程。

是光合细胞吸收光能后转换成化学能的一种贮存形式。

同化力:ATP和NADPH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一方面这两者都能暂时将能量贮藏,将来向下传递;另一方面,NADPH的H+又能进一步还原CO2并形成中间产物。

这样就把光反应和碳反应联系起来了。

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的CO2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成为同化力(assimilatory power). Rubisco:Rubisco,即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 boxylase oxygenase).是光合作用C3碳反应中重要的羧化酶,也是光呼吸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度值。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全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一、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de)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de)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de)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二、植物(de)水分生理1. 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de)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de)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de)化学势差称为水势.把纯水(de)水势定义为零,溶液(de)水势值则是负值.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de)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de)过程.2.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de)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de)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de)数值.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de)存在而引起(de)水势增加(de)值.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de)存在而引起(de)水势降低(de)值.5.渗透作用:溶液中(de)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de)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de)现象.6.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由于液泡失水而使原生质体和细胞壁分离(de)现象.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de)现象称为吸胀作用.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de)力量称为吸胀.8.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de)压力.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de)证据.9.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de)现象. 10.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g·kg-l表示.11.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de)g数,它是蒸腾效率(de)倒数,又称需水量.12.气孔蒸腾:植物细胞内(de)水分通过气孔进行蒸腾(de)方式称为气孔蒸腾.13.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de)液泡水势(de)调节,但调节保卫细胞水势(de)途径比较复杂.14.保卫细胞:新月形(de)细胞,成对分布在植物叶气孔周围,控制进出叶子(de)气体和水分(de)量. 形成气孔和水孔(de)一对细胞.双子叶植物(de)保卫细胞通常是肾形(de)细胞,侧(腹侧)比较厚,而外侧(背侧)比较薄,所以随着细胞内压(de)变化,可进行开闭运动.15.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de)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de)力量.16.水孔蛋白:存在在生物膜上(de)具有通透水分功能(de)内在蛋白.水通道蛋白亦称水通道蛋白.17.内聚力(the cohesion value)又叫粘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de)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是同种物质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力(de)表现.18.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19.萎焉:水分亏缺严重时,植物细胞因失水而松弛,靠膨压维持挺立状态(de)叶片和茎(de)幼嫩部分下垂,这种现象叫萎焉.20. 暂时萎焉:当蒸腾作用强烈,根系吸水及转运水分(de)速度较慢,不足以弥补蒸腾失水时,发生暂时萎焉,当蒸腾速率降低时,根系吸水(de)水分足以弥补失水,消除水分亏缺,即使不浇水或者通过荫蔽能恢复,这种靠降低蒸腾就能消除(de)萎焉.21.永久萎焉:如果土壤中缺少植物可利用(de)水,永久萎蔫:降低蒸腾仍不能消除水分亏缺恢复原状(de)萎蔫.22..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de)时期.一般而言,植物(de)水分临界期多处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这个时期一旦缺水,就使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作物(de)水分临界期可作为合理灌溉(de)一种依据.23.三、植物(de)矿质与氮素营养1.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当干燥(de)植物体经过充分燃烧后,会留下一些呈灰白色(de)残渣,这就是所谓(de)灰分.矿质元素以氧化物(de)形式存在于灰分中,将灰分进行化学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含有磷、钾、钙、镁、铁、钴等多种元素,通常将这些元素称为灰分元素.2.必需元素:若生物体在缺少某种元素(de)情况下不能维持正常(de)生命活动,重新补充该元素后,生命活动恢复正常,则该元素为必需元素.3.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de)元素,称为大量元素.植物必需(de)大量元素是:钾、钙、镁、硫、磷、氮、碳、氢、氧等九种元素.4.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约占植物体干重(de)、600.001—0.00001%(de)元素,植物必需(de)微量元素是铁、锰、硼、锌、铜、钼和氯等七种元素,植物对这些元素(de)需要量极微,稍多既发生毒害,故称为微量元素.5.有益元素:6.溶液培养: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de)溶液中栽培植物(de)方法.7.砂基培养:8.简单扩散:是被动运输(de)基本方式,不需要膜蛋白(de)帮助,也不消耗ATP,而只靠膜两侧保持一定(de)浓度差,通过扩散发生(de)物质运输.简单扩散(de)限制因素是物质(de)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9.杜南平衡:细胞内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等于细胞外液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de)状态.10.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de)膜蛋白(de)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de)一种运输方式.11.被动运输:是指由于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而进行(de)吸收,是不消耗代谢能量(de)吸收过程,故又称为非代谢吸收.12.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利用呼吸释放(de)能量作功而逆着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离子(de)过程.13.生理酸性盐:对于(NH4)2SO4一类盐,植物吸收NH4+较SO4-多而快,这种选择吸收导致溶液变酸,故称这种盐类为生理酸性盐.14.生理碱性盐:对于NaNO3一类盐,植物吸收NO3-较Na+快而多,选择吸收(de)结果使溶液变碱,因而称为生理碱性盐.15.单盐毒害:植物被培养在某种单一(de)盐溶液中,不久即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死亡.这种现象叫单盐毒害.16.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可消除单盐毒害现象,这种离子间相互消除毒害(de)现象为离子拮抗.17.自由空间 free space 指植物组织内(de)某个空间,其外液中(de)物质通过代谢产生(de)能量无消耗地进入这个空间,称此空间为自由空间.18.生物固氮: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或动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de)作用,将大气中(de)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de)过程.19.工业固氮:20.硝酸还原酶:一种氧化还原酶,可催化硝酸离子还原成亚硝酸离子(de)反应.可分为参与硝酸盐同化(de)同化型还原酶和催化以硝酸盐为活体氧化(de)最终电子受休(de)硝酸盐呼吸异化型(呼吸型)还原酶.同化型存在于高等植物、藻类、菌类及细菌,小(de)含有2个亚基,大(de)含有8个亚基,是由含钼复合体(Mo-Co)、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和正铁血红素(de)亚单位所成(de)酶,即分子内具有小(de)电子递体.21.需肥临界期:对某种元素(de)要求虽然不多,但生理作用强,敏感迫切.此期缺肥将严重影响或抑制植物生长,即使以后弥补,也很难挽回损失.四、植物(de)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阳光(de)能量,同化CO2和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O2(de)过程.2.光反应: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de),由光引起(de)光化学反应.3.碳反应:在暗处或光处都能进行(de),由若干酶所催化(de)化学反应.4.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照光后会发射出暗红色荧光(de)现象.5.吸收光谱:6.作用光谱:7.光合电子传递链:在光合作用中,由传氢体和传电子体组成(de)传递氢和电子(de)系统或途径.8.光系统Ⅰ(PSI):能被波长700nm(de)光激发,又称P700.包含多条肽链,位于基粒与基质接触区和基质类囊体膜中.由集光复合体Ⅰ和作用中心构成.结合100个左右叶绿素分子、除了几个特殊(de)叶绿素为中心色素外,其它叶绿素都是天线色素.三种电子载体分别为A0(一个chla分子)、A1(为维生素K1)及3个不同(de)4Fe-4S.9.光系统Ⅱ(PSⅡ):吸收高峰为波长680nm处,又称P680.至少包括12条多肽链.位于基粒于基质非接触区域(de)类囊体膜上.包括一个集光复合体(light-hawestingcomnplex Ⅱ,LHC Ⅱ)、一个反应中心和一个含锰原子(de)放氧(de)复合体.D1和D2为两条核心肽链,结合中心色素P680、去镁叶绿素及质体醌.10.双增益效应:如果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和短波红光(650nm)同时照射植物,则光合作用(de)量子产额大增,比单独用这两种波长(de)光照射时(de)总和还要高,这种增益效应称为双增益效应.11.量子产额:指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合成(de)光合产物(de)量或释放(de)氧气(de)量,又称为量子效率.12.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de)过程.13.解偶联作用:所有破坏生物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de)作用,即抑制氧化磷酸化(de)作用即解偶联作用.14.卡尔文循环:15.Rubisco: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通常简写为RuBisCO)是一种酶(EC 4.1.1.39),分子量约为53kD,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组成,是光合作用中决定碳同化速率(de)关键酶.它在光合作用中卡尔文循环里催化第一个主要(de)碳固定反应,将大气中游离(de)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体内储能分子,比如蔗糖分子.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可以催化1,5-二磷酸核酮糖与二氧化碳(de)羧化反应或与氧气(de)氧化反应.同时RuBisCO也能使RuBP进入光呼吸途径. 同时,它(de)活性也由光照影响,在暗处,rubisco(de)活性受到抑制,这也是为什么在黑暗时,碳反应难以进行(de)原因.16.磷酸运转体:17.光呼吸:)是所有使用卡尔文循环进行碳固定(de)细胞在光照和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发生(de)一个生化过程.它是卡尔文循环中一个损耗能量(de)副反应.过程中氧气被消耗,并且会生成二氧化碳.18.C4途径:有一些植物对CO2(de)固定反应是在叶肉细胞(de)胞质溶胶中进行(de),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de)催化下将CO2连接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上·形成四碳酸:草酰乙酸(oxaloacetate),这种固定CO2(de)方式称为C4途径.C4植物每同化1分子CO2,需要消耗5分子ATP和2分子NADPH.19.CAM途径:即为景天酸代谢途径.景天科植物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在PEP羧化酶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de)苹果酸便运到细胞溶质,在NADP苹果酸酶作用下,氧化脱羧,放出CO2,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这种最初CO2固定和碳水化合物合成(de)反应分别在夜间及昼间进行,苹果酸合成日变化(de)代谢途径.20.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de)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21.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de)CO2量与呼吸释放(de)CO2量相等时,外界(de)CO2浓度.22.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de)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de)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23.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de)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de)CO2等量时(de)光照强度.24.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de)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累积(de)有机物中所含(de)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de)日光能量(de)百分比.五、植物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指生活细胞内(de)有机物质,在一系列酶(de)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de)过程.2.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de)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e)过程.3.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de)氧化产物.4.发酵作用:指微生物厌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在厌氧(de)条件下以某些有机化合物作为末端氢(电子)受体,氧化降解有机物获得能量(de)过程.5.糖酵解:是指在细胞质内所发生(de)、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de)过程.6.三羧酸循环: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通过一个包括三羧酸和二羧酸(de)循环而逐步氧化分解生成CO2(de)过程.又称为柠像酸环或Krebs环,简称TCA循环.7.戊糖磷酸途径:简称PPP或HMP.是指在细胞质内进行(de)一种葡萄糖直接氧化降解(de)酶促反应过程.8.呼吸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electron-transport chain):由一系列可作为电子载体(de)酶复合体和辅助因子构成,可将来自还原型辅酶或底物(de)电子传递给有氧代谢(de)最终(de)电子受体分子氧.9.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de)最末端,将底物脱下(de)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de)氧化酶类.10.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de)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de)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其它(de)呼吸途径.11.交替氧化途径:12.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de)氧化过程,伴随着ADP被磷酸化为ATP(de)作用.13.巴斯德效应:氧可以降低糖类(de)分解代谢和减少糖酵解产物(de)积累(de)现象叫巴斯德效应14.呼吸速率:又称呼吸强度.以单位鲜重千重或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放出(de)CO2(de)重量(或体积)或所吸收O2(de)重量(或体积)来表示.15.呼吸商:又称呼吸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de)摩尔数与吸收氧(de)摩尔数之比.16.磷氧比;指呼吸链中每消耗1个氧原子与用去Pi或产生ATP(de)分子数.17.能荷:能荷是指细胞中可利用(de)高能磷酸化合物(de)摩尔数与细胞中总(de)腺苷磷酸(de)比值,细胞中能荷高低对呼吸速率具有(de)调节作用称为能荷调节.18.呼吸跃变:指花朵、果实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其呼吸强度突然增高,尔后又逐渐下降(de)现象.19.种子含水量:六同化物(de)运输、分配及信号(de)转导1、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de)整体.2、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de)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及导管等.3、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de)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de)叶片.4、代谢库:指植物接受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de)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正在发育(de)种子、果实等.5、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de)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6、转移细胞:7、同化物分配:8、同化物再分配:9、压力流动学说:压力流动学说:又叫集流学说,是德国人明希提出(de).该学说认为从源到库(de)筛管通道中存在着一个单向(de)呈密集流动(de)液流,其流动动力是源库之间(de)压力势差.10.比集转运速率:比质量转移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切面积运输(de)干物质量:比质量转移率(SMTR)= 运输(de)物质干重/韧皮部(de)横断面积×时间七植物生长物质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本身合成(de),数量很少(de)一些有机化合物.它们能从生成处运输到其他部位,在极低(de)浓度下即能产生明显(de)生理效应,可以对植物(de)生长发育产生很大(de)影响.2、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de),在很低浓度下能够调控植物生长发育(de)化学物质.它们具有促进插枝生根,调控开花时间,塑造理想株形等作用.3、植物生长物质:是在较低浓度(de)情况下能对植物产生明显生理作用(de)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内源(de)植物激素与人造(de)植物生长调节剂.4、生长素燕麦测定法:以燕麦芽鞘(de)伸长,来表示对生长促进物质(de)敏感反应,生长素(de)定量法.5、生长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de)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6、吲哚乙酸酶:7、酸生长理论:“酸生长理论”(de)要点是:①原生质膜上存在着非活化(de)质子泵(H+-ATP酶),生长素作为泵(de)变构效应剂,与泵蛋白结合后使其活化;②活化了(de)质子泵消耗能量(ATP),将细胞内(de)H+泵到细胞壁中,导致细胞壁基质溶液(de)pH下降;③在酸性条件下,H+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de)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de)方面)使细胞壁中(de)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连接木葡聚糖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de)键断裂,细胞壁松弛;④细胞壁松弛后,细胞(de)压力势下降,导致细胞(de)水势下降,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酸生长理论用来解释生长素(de)作用机理.8、吲哚乙酸结合蛋白:9、赤霉素:赤霉素,是广泛存在(de)一类植物激素.其化学结构属于二萜类酸,由四环骨架衍生而得.可刺激叶和芽(de)生长.已知(de)赤霉素种类至少有38种.赤霉素应用于农业生产,在某些方面有较好效果.例如提高无籽葡萄产量,打破马铃薯休眠;在酿造啤酒时,用GA3来促进制备麦芽糖用(de)大麦种子(de)萌发;当晚稻遇阴雨低温而抽穗迟缓时,用赤霉素处理能促进抽穗;或在杂交水稻制种中调节花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等.10、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从玉米或其他植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de)植物激素.一般在植物根部产生,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de)物质,促进多种组织(de)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de)植物激素.在细胞分裂中起活化作用,也包含在细胞生长和分化及其他相关(de)生理活动过程中,如激动素(KT)、玉米素(ZT)、6-苄基氨基嘌呤(6-BA)等.11、激动素:激动素是一种非天然(de)细胞分裂素,化学名称为6-糖基氨基嘌呤(或N6-呋喃甲基腺嘌呤),分子式C10H9N5O.不溶于水,溶于强酸、碱及冰醋酸中;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de)作用外,还具有延缓离体叶片和切花衰老,诱导芽分化和发育及增加气孔开度(de)作用.12、脱落酸:指能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细胞生长等生理作用(de)植物激素.一种抑制生长(de)植物激素,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可能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除促使叶子脱落外尚有其他作用,如使芽进入休眠状态、促使马铃薯形成块茎等.对细胞(de)延长也有抑制作用.13、乙烯:乙烯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de)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de)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de)条件下转化而成(de).生理作用是:三重反应、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衰老、诱导不定根和根毛发生、打破植物种子和芽(de)休眠、抑制许多植物开花(但能诱导、促进菠萝及其同属植物开花)、在雌雄异花同株植物中可以在花发育早期改变花(de)性别分化方向等.14、油菜素内脂:油菜素内酯又称芸薹素内酯,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de)花粉、种子、茎和叶等器官中.由于其生理活性大大超过现有(de)五种激素,已被国际上誉为第六激素.属新型广谱植物生长调节剂.15、乙烯利:乙烯利,有机化合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工业品为淡棕色液体,易溶于水,甲醇、丙酮、乙二醇、丙二醇,微溶于甲苯,不溶于石油醚.用作农用植物生长刺激剂. 乙烯利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刺激伤流,调节性别转化等效应. 16、ACC: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不仅对植物,例如水稻、蔬菜等,而且对动物,例如家蚕、小白鼠等具有优良(de)生理调控作用,是一种新型(de)动、植物双重生长调节剂. 17、三重反应:乙烯可抑制黄化豌豆幼苗上胚轴(de)伸长生长,促进其加粗生长,地上部分失去负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18、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结合特异激素并引发细胞响应(de)蛋白质.19、结合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蛋白质是单纯蛋白质和其他化合物结合构成,被结合(de)其他化合物通常称为结合蛋白质(de)非蛋白部分(辅基).按其非蛋白部分(de)不同而分为核蛋白(含核酸)、糖蛋白(含多糖)、脂蛋白(含脂类)、磷蛋白(含磷酸)、金属蛋白(含金属)及色蛋白(含色素)等.20、乙烯受体:21、生长素:即吲哚乙酸,是最早发现(de)促进植物生长(de)激素.22、生长延缓剂: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是指那些对植物茎端、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de)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de)人工合成(de)有机物.23、生长抑制剂: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组织生长,使植物丧失顶端优势,植物形态发生很大变化(de)物质.八植物(de)生长生理1、生长:2、分化:分生组织(de)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de)成形细胞(de)过程.3、4、发育:5、极性:极性:指在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de)轴向上存在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de)梯度差异.6、生长大周期: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无论是细胞、器官或整个植株(de)生长速率都表现出慢——快——慢(de)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后又减缓以至停止.生长(de)这三个阶段总合起来叫做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生长量为纵坐标,则植物(de)生长呈“S”形曲线.7、生长曲线:如果以植物(或器官)体积对时间作图 ,可得到植物(de)生长曲线.生长曲线表示植物在生长周期中(de)生长变化趋势,典型(de)有限生长曲线呈S形.如果用干重、高度、表面积、细胞数或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时间作图,亦可得到同样类型(de)生长曲线.根据S形曲线可将植物生长分成三个时期,即指数期(logarithmic phase)、线性期(linear phase)和衰减期(senescence phase).在指数期绝对生长速率是不断提高(de),而相对生长速率则大体保持不变;在线性期绝对生长速率为最大,而相对生长速率却是递减(de);在衰减期生长逐渐下降,绝对与相对生长速率均趋向于.8、三基点温度: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命活动过程(de)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de)总称.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能维持生命.如果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de)危害,直至死亡.9、相对生长:相对生长 relative growth 指生物体(de)整体生长与部分(器官)生长、体重与身长、或某一部分(de)生长与其他部分生长(de)相对关系.10、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de)现象.11、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de)鲜重或干重(de)比值.它(de)大小反映了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de)相关性;在作物苗期,为了给作物创造良好营养生长条件,要促进根系生长,增大根冠比.具体措施有:创造良好(de)土壤条件、中耕断根、蹲苗等措施,肥水措施是:施磷肥,控水.12、营养生长:营养生长指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de)发生、增长过程.13、生殖生长:当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形成种子.植物(de)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de)生长,叫做生殖生长.14、昼夜周期性:植物(de)生长速率按昼夜变化发生(de)有规律(de)变化,为昼夜周期性.影响植物昼夜生长(de)因素主要是温度、水分和光照.在一天(de)进程中,由于昼夜(de)光照强度和温度高低不同,体内(de)含水量也不相同,因此就使植物(de)生长表现出昼夜周期性15、生物钟:又称生理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de)近似24小时(de)周期性变化节律.16、向性运动:由外界刺激而产生,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de)刺激方向.17、感性运动: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de),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九植物(de)成花生理1、花熟态:植物能感受外界刺激而诱导开花(de)一种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2、一年生植物: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de)一种,指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de)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因此又常称为一年生草本(植物).3、多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是寿命超过两年以上(de)植物.由于木本植物皆为多年生,本词通常仅指多年生(de)草本植物,又称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草等.。

植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

水分生理一. 名词解释1. 自由水:距离亲水胶粒较远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

2. 束缚水:靠近亲水胶粒而被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

3. 水势:同温同压下,物系中的水与纯水间每偏摩尔体积的化学势差。

4. 溶质势(Ψs):在溶液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5. 压力势(Ψp):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

6. 重力势(Ψg):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

7. 衬质势(Ψm):由于亲水大分子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而降低的水势。

8. 水通道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具有通透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

9.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10.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中溢出液体的现象。

11.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2. 蒸腾作用:水从植物地上部分以水蒸气状态向外界散失的过程。

13. 蒸腾速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14. 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是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是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

二. 符号的中文名称1. Ψw:水势。

2. Ψs:溶质势。

3. Ψp:压力势。

4. Ψg:重力势。

5. Ψm:衬质势。

6. 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三. 基本内容1.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2)代谢作用的反应物质。

(3)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5)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2.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代谢和抗逆性之间的关系。

(1)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种是靠近亲水胶粒而被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

(2)另一种是距离亲水胶粒较远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

(3)自由水可以参与各种代谢活动。

因此,当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时,细胞原生质成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生长较快;反之,自由水少时,细胞原生质为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性低,生长迟缓,但抗逆性强。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

植物生理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共质体: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包含质膜,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

2、质外体: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3、伸展蛋白:为细胞壁中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

4、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5、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6、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7、溶质势ψs: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8、衬质势ψm: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9、9、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压力势ψp: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

11、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12、主动吸水:指由于根系代谢活动而英气的根系吸水。

13、被动吸水:指植物根系由于蒸腾拉力而引起的溪水过程。

14、根压: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沿木质部导管上升的压力。

1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16、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或蒸腾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17、蒸腾效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g数。

18、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9、气孔器:保卫细胞、副卫细胞以及由保卫细胞围绕形成的小孔。

20、必需元素: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国际植物营养学会规定的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①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③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21、主动吸收: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

22、被动吸收:细胞不需要由代谢提供能量的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最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最全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一、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与细胞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研究植物环境刺激的信号转导、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

二、1.水分代谢: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势:相同温度下一个含水的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的水与一偏摩尔体积纯水之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把纯水的水势定义为零,溶液的水势值则是负值。

3.压力势:植物细胞中由于静水质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增加的值。

4.渗透势:溶液中固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的值。

5.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6.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7.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8.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9.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 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1.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3.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14.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育期内所积累干物质量与蒸腾失水量之比,常用 g·kg-l表示。

15.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 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 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6.抗蒸腾剂:能降低蒸腾作用的物质,它们具有保持植物体中水分平衡,维持植株正常代谢的作用。

抗蒸腾剂的种类很多,如有的可促进气孔关闭。

17.吸胀作用:亲水胶体物质吸水膨胀的现象称为吸胀作用。

胶体物质吸引水分子的力量称为吸胀。

18.永久萎蔫系数:将叶片刚刚显示萎蔫的植物,转移至阴湿处仍不能恢复原状,此时土壤中水分重量与土壤干重的百分比叫做永久萎蔫系数。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符号

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和符号

植物⽣理学名词解释和符号38.顶端优势:植物主茎的顶芽优先⽣长,侧芽⽣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39.黄花现象:植物在⿊暗中⽣长时呈现黄⾊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现象花熟状态:植物具备感受环境信号刺激能⼒⽽诱导开花的⽣理状态被称为感受态(competence),或叫花熟状态。

40.春化作⽤: 指使冬⼩麦春麦化了,并将这种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称春化作⽤41.光周期现象:⽣长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植物在长期适应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植物对昼夜长度发⽣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42.临界暗期:指在光周期诱导中短⽇植物所需的最短暗期时数或长⽇植物所需的最长暗期时数。

43.光周期诱导:指达到⼀定⽣理年龄的⽀柱,只要经过⼀定天数的适宜光周期,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光周期下仍能开花的现象。

44.集体效应:即落在柱头上的花粉密度越⼤,萌发的⽐例越⾼,花粉管的⽣长越快。

45.植物的衰⽼通常指植物的器官或整个植株的⽣理活动和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46.活性氧:是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

47.脱落(abscission)是指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脱离母体的过程。

48.单性结实:指不经受精作⽤或没受其他刺激就结实形成⽆⼦果实的现象。

49.渗透调节:这种由于提⾼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表现出的调节作⽤称为渗透调节50.交叉适应现象: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对另⼀些逆境的抵抗能⼒,这种对不良环境间的相互适应作⽤51.⽔通道蛋⽩:是存在于⽣物膜上的具有选择性和⾼效转运⽔分功能的膜内在蛋⽩,也称⽔孔蛋⽩(AQP)52.永久萎蔫系数:发⽣永久萎蔫时,⼟壤中的含⽔量占⼟壤⼲重的百分数。

53.内聚⼒学说:叶⽚因蒸腾失⽔⽽从导管或管胞吸⽔,使导管或管胞的⽔柱产⽣张⼒,⽽⽔分⼦之间的内聚⼒,保证⽔柱的连续性使⽔分不断上升。

54.⽔分临界期:植物对⽔分不⾜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分临界期。

缩写RER:粗糙内质⽹ NR:硝酸还原酶 NIR:亚硝酸还原酶 GS:⾕氨酰胺合酶GOGAT:⾕氨酸合成酶ATPase:ATP酶复合体 BSC维管素鞘细胞 Fd铁氧还蛋⽩ OAATP 草酰⼄酸 PGA3-磷酸⽢油酸 PQ质体醌 Rubisco1,5⼆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EMP糖酵解 TCAC三羧酸循环 PPP磷酸戊糖途径 UQ泛醌 RQ呼吸商 SE-CC筛管分⼦-伴胞复合体 SPS蔗糖磷酸合成酶ADPG腺苷⼆磷酸葡萄糖 CaM钙调素 cAMP环腺苷酸 IP31,4,5-三磷酸肌醇 DAG⼆脂酰⽢油 NAA萘⼄酸 2,4-D 2,4-⼆氯苯氧⼄酸丁酯 JA茉莉酸 ACC1-氨基环丙烷-1-羧基 TIBA三碘苯甲酸 KT 激动素 Phy光敏⾊素 cry 隐花⾊素 Pr红光吸收型 Pfr远红光吸收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脂氧合酶(LOX) 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 Pro脯氨酸 ROS活性氧植物⽣理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0:53 | #2楼1.⾃由⽔:距离胶粒较远⽽可以⾃由流动的⽔分。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

植物生理学(名词+符号)

植物生理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共质体:由胞间连丝把原生质(包含质膜,不含液泡)连成一体的体系。

2、质外体:由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等空间(包含导管与管胞)组成的体系。

3、伸展蛋白:为细胞壁中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

4、束缚水:与细胞组分紧密结合不能自由移动、不易蒸发散失的水。

5、自由水:与细胞组分之间吸附力较弱,可以自由移动的水。

6、水势ψw: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7、溶质势ψs: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8、衬质势ψm:由于衬质(表面能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9、9、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压力势ψp:由于压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改变的数值。

11、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12、主动吸水:指由于根系代谢活动而英气的根系吸水。

13、被动吸水:指植物根系由于蒸腾拉力而引起的溪水过程。

14、根压:由于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沿木质部导管上升的压力。

1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16、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或蒸腾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17、蒸腾效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g数。

18、蒸腾系数:植物每制造1g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g数,它是蒸腾效率的倒数,又称需水量。

19、气孔器:保卫细胞、副卫细胞以及由保卫细胞围绕形成的小孔。

20、必需元素: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国际植物营养学会规定的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①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②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③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21、主动吸收:细胞利用呼吸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

22、被动吸收:细胞不需要由代谢提供能量的顺电化学势梯度吸收矿质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植物水分代谢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符号是ψw 。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质量。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

(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孕穗期和灌浆始期—乳熟末期)
偏摩尔体积:指在恒温恒压,其他组分的浓度不变情况下,混合体系中1mol该物质所占据的有效体积。

Ψw 水势ψp 压力势ψs溶质势ψm 衬质势ψπ渗透势AQP水孔蛋白
MPa兆帕
3、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
必需元素:指在植物完成生活史中的、起着不可替代的直接生理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

(三个标准:元素不可缺少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功能性。

17种必须元素,14种矿质元素,9种大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
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株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成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者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叫做离子对抗。

生理酸性盐:植物根系对盐的阳离子吸收多而快,导致溶液变酸的盐类。

叶片营养:也称根外营养,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尤其是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可再利用元素:某些元素进入植物地上部分以后,仍呈离子状态或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可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器官中去,可反复被利用的元素。

(常见可再利用元素N、P、K、Mg;不可再利用元素Ca、Fe、Mn、B、S)
缺素症:当植物缺少某些元素时表现出的特殊性病症。

(缺少N、Mg、S、Fe会引起缺绿病)AFS表观自由空间
4、植物的呼吸作用
能荷:是对细胞中内腺苷酸ATP-ADP-AMP体系中可利用的高能磷酸键的一种度量。

其数值为(A TP+0.5ADP)/(ATP+ADP+AMP)。

呼吸商RQ: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与吸收氧气摩尔数之比。

伤呼吸:植物组织因受到伤害而增强的呼吸。

呼吸速率:单位鲜重、干重的植物组织在单位时间内所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或吸收氧气的量,也称呼吸强度。

巴斯的效应:由巴斯德发现的氧气抑制发酵作用的现象。

末端氧化酶:处于生物氧化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者电子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氧化酶。

(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交替氧化酶、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


呼吸跃变: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突然上升然后又很快下降的现象。

(降温可以推迟呼吸跃变;增加周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浓度,降低氧浓度可以降低呼吸跃变强度。


抗氰呼吸:指某些植物的组织或者器官在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进行的呼吸。

(参与抗氰呼吸的末端氧化酶为交替氧化酶)
氧化磷酸化: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偶联ADP和无机磷酸形成A TP的作用。

无氧呼吸消失点:使无氧呼吸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最低的氧浓度。

CAC乙醇酸循环Cyt 细胞色素CoQ 辅酶Q DNP 2,4—二硝基苯酚DMP 糖酵解FAD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MN 黄素单核苷酸FP 黄素蛋白GSSG氧化态谷光甘肽PLA 苯丙氨酸解氨酶PPP戊糖磷酸途径RQ 呼吸商HMP 己糖磷酸途径UQ 泛醌TCA 三羧酸循环
5、植物的光合作用
反应中心:有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及原初电子受体组成的具有电荷分离功能的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

原初反应:包括光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量子需要量:同化一分子的二氧化碳作者释放一分子的氧气所需要的光量子数目。

(与量子产额互为倒数关系)
爱默生增益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光合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放出二氧化碳和吸收氧气的过程。

光补偿点:光和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光合链:光合电子传递链,定位在光合膜上的,有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其作用是将水在光氧化时产生的电子最终送至NADP+。

代谢源:指产生和供应有机物质的部位和器官。

碳同化是指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同化力(NADPH和ATP)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的过程。

光抑制: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其所需时,过剩的光能就会导致光合速率降低,这种现象成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C3途径:以RuBP为二氧化碳受体,二氧化碳固定后的最终初产物为PGA的光合途径。

C4途径以PEP为二氧化碳受体,二氧化碳固定后的最终初产物为四碳双羧酸的光合途径。

OAA草酰乙酸NAR净同化率NADP+氧化态辅酶ⅡRuBPO:RuBP加氧酶Fe—S铁硫蛋白Mal苹果酸BSC维管束鞘细胞CAM景天科植物酸代谢PC质体蓝素Fd铁氧还蛋白PEPCase:PEP羧化酶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GA 3—磷酸甘油酸PQ质体醌Pn净同化速率Pheo 去镁叶绿素
PSP光和磷酸化Q:半醌离子uBP1,5—二磷酸核酮糖LSP光饱和点
LCP光补偿点TP 磷酸丙糖LHC聚光色素复合体pmf质子动力势SE—CC筛管分子—伴胞DCMU二氯苯基二甲基脲,敌草隆
FNR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P680:吸收峰波长为680nm的叶绿素分子二聚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