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g固体废弃物堆弃

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

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概念

: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目的: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和新的发展方式。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基本观念;调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2.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个人(公众)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3.环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a 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资源(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b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环境计(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c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4.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特点:综合性:内容与对象的综合复杂性发展性

5.我国环境教育的种类?a基础环境教育b专业环境教育c成人环境教育d公众环境教育

6.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政策和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

7.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分类、特点、基本原则、质量保证和技术进展。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目的:a、测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b追寻污染源--监督管理控污染c收集、积累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d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a、监视性检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b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研究监测)按监测介质分类a大气污染监测b水质污染监测c土壤和固废监测d生物污染监测e生态监测f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

特点:a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b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时序性);c.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基本原则: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

质量保证:(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3)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的或计划要求的符合程度;(4)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得的测量数据与处理结果要进行比较研究;(5)代表性

技术进展:(1)化学、物理技术(2)生物监测(3)生物技术4)环境监测网络(5)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发展3S技术的发展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8.环境标准的定义、分类和分级。

定义: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 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2)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排放进行控制的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所涉及到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及其他通用技术要求所作的技术规定。(4)环境方法标准: 指为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各项试验、检验、分析、采样、统计、计算和测定等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二级。

9.环境预测的概念、程序和方法。

概念: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和推测,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预测工作的程序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和十一个步骤:1.准备阶段2.收集并分析信息阶段3.预测分析阶段4.输出预测结果十一个步骤确定预测目的、确定预测时间、制定预测计划、收集预测资料、资料分析检验、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检验、输出预测结果、提交预测结果

环境预测的方法:(一)根据预测方法的特性分类

定性预测方法有: 专家评估法、特尔非法、主观概率法、集合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先导指标预测法等. 定量预测方法有: 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模糊推理法、马尔柯夫法等。.综合预测方法:

(二)根据预测方法的原理分类1.直观法:即定性预测方法2.因果型预测方法:用相关性原理来分析预测对象与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关系构造模型进行预测。

10.环境审计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

环境审计的类型:司法审计技术审计组织审计

第三章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发展和可持续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如何合理地收获全部资源中的一部分,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逐渐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

理解概念a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内涵(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b可持续性的内涵反映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的。

2..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原则?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理论流派?

a经济学方向b生态学方向c社会学方向d系统学方向a资源永续利用理论b外部性理论c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d 三种生产理论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5.三种生产理论的内涵和联系?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联系:a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b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程度。

6.用三种生产理论解释环境问题的产生。

a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非常少,物质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b农业文明时代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主导。c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了世界系统。

7.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