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答案

1、三次认识高潮:(10)○1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

○321世纪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日渐明显以及《联合国千年宣言》,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三次认识高潮。

三个路标:○11972年6月5一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

○21992年6月3一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在巴西里约热召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个路标。

○3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以“人类、地球及繁荣”为主题,对未来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执行计划》,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三个路标。

2、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20,30)○1“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2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

○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

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

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

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g固体废弃‎物堆弃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规划与管理(10-13)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10-13)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环境管理模式1. 何谓末端控制?其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末端控制又称末端治理或末端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主要特征:①是一种由“资源- 产品- 废弃物排放”单方向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系统;②在对废弃物的处理与污染的控制时强调的是对企业自身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的控制,而对分销过程与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则不予以考虑与控制;③其环境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废弃物与污染的控制达到规制最低排放标准与最大排放量的要求,规避环境规制所产生的风险。

2.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污染物“末端处理”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控制手段与发达国家的“命令-控制”措施有无显著区别,若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有显著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在第一阶段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进行重点污染源治理,只是宏观上加以环境污染控制,对而美国在20世纪中期颁布了《水污染控制法》、《清洁空气法》是微观上对环境质量指标加以界定,做的很具体。

②我国在第二阶段提出“三同步、三统一”的大政方针,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环保目标责任和定量考核,从某种程度上讲只要交费就能排污。

而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排污总量的控制,有浓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很多企业因此排污受到限制甚至不允许排污3. 试客观评价末端控制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实践的作用。

答:①实行末端控制标志着人们已经开始从忽视污染防治转变到重视污染防治②实行末端控制实践中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实现了人们从思想认识上重大转变,环境保护已经开始上升到国家法律的高度。

③实行末端控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并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保护环境并不是靠处罚收税控制能解决的。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孙翔答案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孙翔答案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中国大学MOOC孙翔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 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原生环境问题b)环境污染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正确答案:c2.[单选题]环境管理对象是什么a)人类的社会行为b)社会关系c)自然要素d)企业正确答案:a3.[单选题]环境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什么时间节点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正确答案:a4.[单选题]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多少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a)6次b)5次c)3次d)7次正确答案:d5.[单选题]谁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社会公众c)环保部门d)行业主管部门正确答案:a6.[多选题]环境管理的特点除了决策的非程序化还包括什么?a)综合性b)社会学c)区域性d)广泛性正确答案:a.b.c7.[多选题]环境管理是运用什么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以及协调好各系统、各空间、各时间的关系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a)控制b)监督c)计划d)组织正确答案:a.b.c.d8.[多选题] 环境管理的目标包括?a)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b)环境质量控制目标c)环境风险控制目标d)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正确答案:a.b.c.d9.[多选题] 环境管理主要是规划和管理好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是要协调以下什么方面的关系?a)天地人和谐的关系b)过去、现状和未来对环境诉求同时得到满足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d)环境保护与财政收入、人民就业、温饱问题、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答案:a.b.c.d10.[多选题]下列属于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哪几项a)国家环境主权原则b)共同但有区别原则c)国际环境合作原则d)预防原则正确答案:a.b.c.d11.[判断题]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治”管理思想的产物√12.[判断题] 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13.[判断题]企业是环境管理的主体×14.[判断题]转变环境观念就是要从环境有价到环境无价的转变×15.[判断题]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三大类。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讲义复习答案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如何概括环境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P1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目标、手段、方式方法、依据的原理。

从管理工作的范围讲,环境管理可分为区域环境管理(包括省市区地县,水域、流域)、部门环境管理(如部委、行业)以及企业或其他组织的环境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性质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和环境技术管理。

从管理工作的层次讲,环境管理可划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

从管理工作的职能上讲,环境管理可分为:规划,主要是制订环境保护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来调整资源、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协调,就是将各地区、各方面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层次的功能性系统。

监督,就是根据环境法规、环境标准以及迅速、准确和完善的监测手段来保证环境规划、组织措施的切实实施。

指导,就是通过对各地区、各部门以及群众性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领导,对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要求,为下级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科学技术及其他方面的指导,对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加以引导和支持。

2(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P1环境管理:(广义)调整三种主体的环境行为,使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狭义)特指政府管理环境的职能,特别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工作。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

相互关系:1)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2)环境规划时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3)在现代环境管理中,规划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4)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具有目标一致性(它们最终目标是为了预防、控制和减少污染,调控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3(环境管理的特点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作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1、什么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两者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二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三是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简述我国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它们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4、课本85页“思考题与习题”第5题。

5、靠近某河流有两个工厂(见下图)。

流经第一个工厂的河水流量是每天600万立方米;在两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每天300万立方米的支流。

第一个工厂每天排放工业污水2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每天排放出工业污水1.4万立方米。

从第一个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到第二个工厂之前,有20%可自然净化。

根据环保要求,河流中工业污水的含量应不大于0.2%。

若这两个工厂都各自处理一部分污水,第一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900元/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600元/万立方米。

现在要想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每厂各应处理多少污水,才能使两厂总的处理污水费用最小?(仅写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第5题图【解】 解:设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第一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1x 万立方米, 第二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2x 万立方米。

环境管理水和废水习题答案

环境管理水和废水习题答案

水和废水第一节水样采集分类号:W1一、填空题1、水系的背景断面须能反映水系未受污染时的背景值,原则上应设在或。

答案:水系源头处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2、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

答案:网格3、在采样(水)断面同一条垂线上,水深5~10m时,设2个采样点,即 m处和 m处;若水深≤5m时,采样点在水面 m处。

答案:水面下0.5 河底上0.5 下0.54、沉积物采样点位通常为水质采样垂线的,沉积物采样点应避开、沉积物沉积不稳定及水草茂盛,之处。

答案:正下方河床冲刷表层沉积物易受扰动5、测、、等项目时,采样时水样必须注滿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答案: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6、在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中,对生产稳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规律的排放源,应以为采样周期,采样不得少于个周期,每个采样周期内采样次数一般应为3~5次,但不得少于次。

答案:生产周期 2 37、的分布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是布设污染控制监测井的首要考虑因素。

答案:污染源扩散形式8、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沿河渠排放或渗漏以带状污染扩散时,采用布点法布设垂直于河渠的监测线。

答案:网格9、地下水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孔)口应高出地面 m,井(孔)口安装,孔口地面应采取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

答案:0.5~1.0 盖(保护帽) 防渗10、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采样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逢单月采样一次,全年六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采样一次。

答案:枯水期每月11、地下水采样前,除、和监测项目外,先用被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水样容器2~3次后再采集水样。

答案: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机物细菌类12、环境样品的唯一性标识由和组成。

答案:样品唯一性编号样品测试状态标识13、采集地下水水样时,样品唯一性编号中应包括、采样日期、编号、序号和监测项目等信息。

答案:样品类别监测井样品14、废水样品采集时,在某一时间段,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称为。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3.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的措 施有哪些?
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的措施:
1、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 合平衡—宏观层次是先决条件。
2、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促进经 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谁污染谁治理政策的措施:
5.什么是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是什
么? 答: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指国家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 以及这些 机构之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权限的划分。
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 法规及其
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酸雨通常指值低于(C)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
污染防治水平
5.下面哪一项(B)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22.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 其执行 顺序为(A)
A.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C.两个标准互为补充。
D.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
A.3 B.4 C.5 D.2
二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9. 国家环保局成立于(B)年
A、1982年B、1983年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C
11.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扩散
12.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张承中版课后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卷(江西理工大学)环境规划: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大气、水、土地、动植物等都有承受污染物的最高限值,就环境污染而言,污染物存在的数量超过最大容纳量,这一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

末端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

身有一定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工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简答题: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答: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综合整治与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限期治理???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2.环境统计的范围及其调查方法?答:涉及人类赖以生产和生活的全部条件,包括影响生态平衡的诸因素及变化带来的后果。

范围包括:植物动物大气水土地土壤和人类居住区。

调查方法:定期普查抽样调查科学估算专项调查3.地表水环境质量类别及其适应范围?答: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孙翔答案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孙翔答案

广西大学环境管理学中国大学MOOC孙翔答案第一章1.[单选题] 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什么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a)原生环境问题b)环境污染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正确答案:c2.[单选题]环境管理对象是什么a)人类的社会行为b)社会关系c)自然要素d)企业正确答案:a3.[单选题]环境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什么时间节点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60年代正确答案:a4.[单选题]从1973年至今,中国先后召开了多少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a)6次b)5次c)3次d)7次正确答案:d5.[单选题]谁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b)社会公众c)环保部门d)行业主管部门正确答案:a6.[多选题]环境管理的特点除了决策的非程序化还包括什么?a)综合性b)社会学c)区域性d)广泛性正确答案:a.b.c7.[多选题]环境管理是运用什么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以及协调好各系统、各空间、各时间的关系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a)控制b)监督c)计划d)组织正确答案:a.b.c.d8.[多选题] 环境管理的目标包括?a)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b)环境质量控制目标c)环境风险控制目标d)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正确答案:a.b.c.d9.[多选题] 环境管理主要是规划和管理好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活动,是要协调以下什么方面的关系?a)天地人和谐的关系b)过去、现状和未来对环境诉求同时得到满足的关系c)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d)环境保护与财政收入、人民就业、温饱问题、社会稳定的关系正确答案:a.b.c.d10.[多选题]下列属于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哪几项a)国家环境主权原则b)共同但有区别原则c)国际环境合作原则d)预防原则正确答案:a.b.c.d11.[判断题]强化管理政策是“以管促治”管理思想的产物√12.[判断题] 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各种需要和行为的改造√13.[判断题]企业是环境管理的主体×14.[判断题]转变环境观念就是要从环境有价到环境无价的转变×15.[判断题]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三大类。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分享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分享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分享一、课后答案分享环境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学科。

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环境管理的知识和理论。

下面是我对于课后题目的解答和分析,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1.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管理方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环境修复和保护:对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防止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2)环境规划和治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和治理方案,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3)环境监测和评价:建立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

2. 请简单描述环境管理的三个基本阶段。

(1)预防为主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通过控制和预防环境污染的源头,降低环境污染的发生概率和程度。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循环利用和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2)治理为主阶段:当环境污染已经发生,或者达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时,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修复和保护环境质量。

主要措施包括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治理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等。

(3)校正为主阶段:当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或者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影响极大时,需要采取校正措施。

主要措施包括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3. 请简述环境管理中的“3R”原则。

“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e)、回收(Reuse)和循环(Recycle)的原则。

它是环境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理念和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剖析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剖析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B. 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 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A、环境管理体系B、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 B )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 C )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 A )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 ( C )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 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 B )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 A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B )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 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 A )。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后习题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docx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及其实施课后习题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docx

第一节环境管理及其实施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环境教育宣传手段等。

据此完成第1~3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

这属于环境管理手段中的( )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环境技术手段2.我国早在197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已规定:“在中国,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从而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命以及公私财产等造成危害均为公害。

公害是一种应负刑事责任的罪过。

”这属于( )A.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B.运用法律武器,依法治理环境C.运用税收、有偿付费等手段间接管理环境D.环境技术管理3.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并广泛应用于环境之中。

这些活动主要是运用何种手段进行管理?属于哪种类型?( )A.行政环境技术B.行政环境质量C.法律环境技术D.法律环境计划解析:第1题,题干所述的环境管理手段属于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环境保护部门经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是研究制定环境政策、组织制定和检查环境计划;运用行政权力,将某些地域划分为自然保护区、重点治理区等;对某些环境危害严重的工业、企业要求限期治理,以至勒令停产、转产或搬迁等。

第2题,依法管理属于法律手段的运用。

按照环境法规、环境标准来处理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对违反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财产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批评、警告、罚款或责令赔偿损失;协助和配合司法机关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协助仲裁等。

第3题,确定防治污染的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等属于行政手段;组织环境保护的技术咨询和情报服务及环境科学技术交流等,属于环境技术手段。

答案:1.A 2.B 3.A4.下列关于环境管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或禁止)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②环境管理仅注重对环境的保护③环境管理不注重经济的发展④通过环境管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doc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doc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第一章1.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3.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4 •产生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5.环境文化:6 •人类的社会行为:7.环境管理学:8.环境问题产生原因:9.环境管理的主体:10.环境管理的对象:11.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2.防止或减轻企业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的途径有哪些?13.解决公众行为可能造成和引发的环境问题途径有哪些?1.可持续发展:2.三种生产理论3 •消费方式:4•提倡绿色消费、清洁消费、重视文化生活5.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6.环境问题的实质7.管理的基本职能:8•管理科学的“三个基础”管理科学的“三个层次”管理科学的“三个领域”9.行为:10.人与环境和谐的5种环境需要11 •共贏原理“三生共贏”12.界面:基本特征:正确判断界面的方法:13•度:14.冲突协同原理内涵:15.排污许可证制度16.十一五期间污染指标:十二五期间污染指标:第三章1・政策:2.环境管理政策:3.命令型和控制性的政策方法环境标准(三大类):(六小类):4.经济型和激励型的政策方法5.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方法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1.特尔菲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

特尔菲法,以匿名方式征询专家的意见,预测领导小组对每一轮意见都进行汇总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论证,如此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日趋一致,使结论可靠性增大。

三大特点:不记名、反馈性(3、4轮)、统计性(预测结果)2.地方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a.未作规定;b.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3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环境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4.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5•最佳可行技术(BAT)、最佳实用技术(BPT)6.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査的问题(三大类):7.实地研究方法:研究方式:观察、访谈8.三大类无干扰研究方法研究方式:第五章1.城市环境管理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3.农村环境管理4.农村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内容5.两高一资:6.生态农业:7.流域:8.流域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9.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1.废弃物:2.气体废弃物:3.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对于我国这种大型燃煤型国家的大气污染如何防治?)4.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对于我国燃油汽车的污染如何防治?)5. 防治废气、尘和恶臭污染的主要管理途径有哪些?6. “33211工程”——7. 三大公约:8. 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制度:9. 固体废物:危险废物:10. 固体废弃物的三化原则:11. 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12. 固体废弃物管理制度:第七章1. 政府产业环境管理:根据管理对象分为两类:三个特征:2. 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 政府对行业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4. 产品生命周期:5. 环境标志:6.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7. 企业:8. 企业环境管理:9. 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0. 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计: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作用:11 •清洁生产:为什么要进行清洁生产?12. IS014000:IS014000标准系列的意义:IS014000的特点IS014000与清洁生产的不同点:13. IS014001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 IS014000系列的环境体系运行模式:14. 环境管理体系:15. “德明”模式: 第八章1. 自然资源:类型2. 土地: 土地资源的特征:3. 基本农田:IS014000系列标准的基本构成表格:(小丿 土地资源开发的环境问外来物种影响笑染 4. 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问题:5.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作用: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6. 草原资源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7.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是 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物种灭绝涡更图:〜 栖息地丧失L 过錄8. 态多样性:9. 遗传多样性:10. 物种多样性:11.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第九章1.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2. 中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3•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基本政策:第十章1.全球环境问题:2 •为什么要进行全球环境管理?(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3. 全球环境管理的对象:4. 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重要基本原则有哪些? 5•中国对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近亲繁。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30分)1.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B)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2.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D)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3.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C)的降水A、5.0B、3.6C、5.6D、4.5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B)A.地方环保部门B.城市政府C.城市环境质量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5.下面哪一项(B)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同时设计B.同时规划C.同时施工D.同时投产使用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D)A、环境管理体系R环境审核C、环境表现评价D、环境标志7.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A)A、城市政府B、发改委C、环保局D、环境监察部门8.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A、环境计划管理B、环境质量管理C、环境技术管理D、环境设备生产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B)年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C)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级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E、五级12.国务院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门行政法规是(B)A、《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B、《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C、《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D、《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13.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14.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是(A)A.《我们共同的未来》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C.《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D.《人类环境行动计划》15.在一定环境中,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的最大剂量或者对人体和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最小剂量,称为(C)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准D.环境基础标准16.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应(C)A、严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B、相同于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宽于地方环境质量标难D、不能确定17.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A、美国B、日本C、彳惠国D、中国18.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D、环境影响登记表19.判断某环境区域是否已被污染的依据是(A)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保基础和方法标准D、环境基准20.下列各项中,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B)A.环境基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经济上的合理性D.技术可行性21.当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存时,其执行顺序为(A)A.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

第二章管理环境参考答案.docx

第二章管理环境参考答案.docx

第二章管理环境参考答案-、单项选择1. D2. C3. D4. A5. C6. A 1. C 8. C 9. A 10. A11. C 12. B 13. B 14. C 15. C 16. D 17. D 18. CA 19. A 20. B二、多项选择1. ABCDE2. ABC3. ABCDE4. ABCDE5. ABDE6. ACD7. ABCDE8. ABCDE9. ABCDE 10. ABCD 11. ABCDE 12. BE 13.ABCDE 14.ABCDE三、填空1.接近、地点、态度;2.有关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经营;3.价值观和文化:4.动态性、复杂性5.核心价值观、核心冃标6.精神、制度、物质层面7.物质财富、精神财富8.地理位置、资源状况9.棊本活动、辅助活动10.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四、是非判断1、J2、J3、X4、J5、X6、X7、X8、J9、J 10、X五、名词解释1.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悸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2.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口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3.经济全球化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人利润和经济效益为口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索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 相互融合的过程。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5.7S结构企业组织文化由7方面的耍素组成:①经营战略(Strategy);②组织结构(Structure);③管理风格(Style);④工作体制(Systems);⑤工作人员(Staff);⑥技术能力(Skills);⑦共同价值(Shared Values) 0这7个方而的要素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各要素Z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

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

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

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

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g固体废弃物堆弃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目的: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和新的发展方式。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基本观念;调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2.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个人(公众)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3.环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a 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资源(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b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环境计(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c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4.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

特点:综合性:内容与对象的综合复杂性发展性5.我国环境教育的种类?a基础环境教育b专业环境教育c成人环境教育d公众环境教育6.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政策和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7.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分类、特点、基本原则、质量保证和技术进展。

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目的:a、测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b追寻污染源--监督管理控污染c收集、积累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d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a、监视性检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b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研究监测)按监测介质分类a大气污染监测b水质污染监测c土壤和固废监测d生物污染监测e生态监测f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特点:a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b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时序性);c.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基本原则: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质量保证:(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3)完整性:测量数据与预期的或计划要求的符合程度;(4)可比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所得的测量数据与处理结果要进行比较研究;(5)代表性技术进展:(1)化学、物理技术(2)生物监测(3)生物技术4)环境监测网络(5)环境监测新技术的发展3S技术的发展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8.环境标准的定义、分类和分级。

定义: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 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

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危害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排放进行控制的标准。

(3)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所涉及到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制图方法及其他通用技术要求所作的技术规定。

(4)环境方法标准: 指为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各项试验、检验、分析、采样、统计、计算和测定等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

分级: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二级。

9.环境预测的概念、程序和方法。

概念:环境预测是根据已掌握的情报资料和监测数据,对未来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的估计和推测,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依据。

预测工作的程序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和十一个步骤:1.准备阶段2.收集并分析信息阶段3.预测分析阶段4.输出预测结果十一个步骤确定预测目的、确定预测时间、制定预测计划、收集预测资料、资料分析检验、选择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检验、输出预测结果、提交预测结果环境预测的方法:(一)根据预测方法的特性分类定性预测方法有: 专家评估法、特尔非法、主观概率法、集合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先导指标预测法等. 定量预测方法有: 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模糊推理法、马尔柯夫法等。

.综合预测方法:(二)根据预测方法的原理分类1.直观法:即定性预测方法2.因果型预测方法:用相关性原理来分析预测对象与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关系构造模型进行预测。

10.环境审计的概念和类型。

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

环境审计的类型:司法审计技术审计组织审计第三章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发展和可持续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概念来源于生态学,最初应用于林业和渔业,指的是如何合理地收获全部资源中的一部分,使得资源不受破坏,而逐渐成长的资源数量足以弥补所收获的数量。

理解概念a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内涵(发展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b可持续性的内涵反映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的。

2..可持续发展包括哪些基本原则?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理论流派?a经济学方向b生态学方向c社会学方向d系统学方向a资源永续利用理论b外部性理论c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d 三种生产理论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5.三种生产理论的内涵和联系?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联系:a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

b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畅通程度取决于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程度。

6.用三种生产理论解释环境问题的产生。

a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非常少,物质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

b农业文明时代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主导。

c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了世界系统。

7.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二)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三)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四)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五)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1.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及其基本内涵?原理:指在环境管理中所要面对的系统实质是“环境社会系统”,而这个系统又不断地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