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实验五 林木抗病性测定
实验六林木抗病性测定
植物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体以后,要受到来自寄主方面的不同程度抵抗。
如果病原菌的致病性强于记住的抗病性,则病原菌就能建立起寄主关系,寄主就发病;反之,病原菌不能有效克服寄主的抵抗,亦即寄主的抗病性强于病菌的致病性,病菌不能建立起寄主关系,寄主就不能发病或发病很轻。
各种病原物的生物化学致病机制主要包括酶、毒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等的作用。
实验目的:
1、掌握真菌病原菌接种方法。
2、理解相关概念植物抗病性、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材料:
菌种:板栗疫病病原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间座壳科、内座壳属的栗疫菌)
三种寄主枝条:毛栗、二栗、安栗一号(镇安板栗)
工具:
保鲜膜,打孔器55个,酒精灯
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采回的寄主枝条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水冲洗,晾干
备用;
2、在枝条上用镊子或者打孔器做刺伤伤口;
3、在培养一周的菌种上用打孔器打菌饼若干;
4、取一块菌饼置于伤口上,用封口膜或保鲜膜将其缠绕;
5、放于生化培养箱内,26-28摄氏度培养一周后观察;
6、一周取出接菌的枝条,用刀片将接菌附近的树皮刮开(刮至木
质部),测量病斑大小。
作业
1、概念植物抗病性、水平抗性、垂直抗性
2、报告实验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果内容:菌株名称、病斑的尺寸(长轴和短轴的长度),找
出三种寄主的抗性差异。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管平躺,30℃ 60rpm 2-3h。 酶解过程中应吸取菌液镜检,检查原生质体是否释放;酶液需现配现用,PH 值很
关键,需用低浓度(0.1M)的 NaOH 调 PH 至 5.8。 * 以下步骤于 4℃下完成,0.7M NaCl 溶液,1ⅹSTC 先放于 4℃预冷。 6、取出酶解液,加少许 0.7M NaCl 溶液,轻轻摇晃,倒于三层擦镜纸过滤,用 0.7M
CaCl2
4、TB3
Autoclave
3g
Yeast Extract
3g
Casamina Acids
20%
Sucrose
Add ddH2O to 1L for solid media add agar to 0.65-0.75% Autoclave 5、PTC
60% (w/v)
PEG4000 in 1ⅹSTC
第一部分 真菌学实验技术
实验一 稻瘟病菌转化(Transformation of Magnaporthe grisea)
一.原生质体的制备(Protoplasting) 1、活化菌株,接种菌丝块(2mm×2mm)于 CM 平板上生长 6d 左右,菌落直径约 3cm,
菌株不宜太老,最好不要超过 12 d。 2、切取直径约 3cm 的菌落,尽量切碎,置于约 100ml CM/5ⅹYEG 的液体培养基
Add ddH2O to 100ml Store in a dark glass bottle at 4℃
2、5ⅹ YEG
5g
Yeast Extract
10g
D-Glucose
3、1ⅹ STC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三)种子传染病害的接种
1. 拌种法
用病菌的孢子拌种是黑粉病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2. 浸种法 是将病菌悬浮液与种子浸泡在一起,然后播种。
(四)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昆虫是传染病害的媒介,真菌和细菌也是昆虫传染的,而 以病毒病昆虫最为重要。
二、影响接种实验的因子
1.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 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 环境条件
根部切伤接种法根部切伤接种法是将移植铲或其他器具在植株的附近插入土壤中使植株的根部部分受到损伤然后将孢子或菌丝体的悬浮液注在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最好从移植铲插入的空隙中灌入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接种实验的意义: 1. 确定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
2. 研究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病害循环;
3. 研究病原物致病性的分化;
3. 涂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接种麦类锈菌或着某些病毒,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接种。
4. 注射法
注射法是将病菌孢子悬浮液用注射针注入寄生的生长点或幼 嫩部分,发病往往很重。
5. 针刺法
接种伤口侵入的病菌,如果实、块茎、块根等的腐烂病菌, 一般是用灭菌的针刺伤寄主组织,然后将病菌接种在伤口内。有 些枝干病害也可用这种方法接种。
接种方法的选择在要求高发病率的同时,尽可能采 用接近自然发病情况,以提高接种的成功率。 不同的病原物接种方法有其特点,根据其主要传染 源和侵入途径将接种方法分为四类:
植物病原细菌检疫检验技术
梨火疫病 Fire blight of pear
分布:
1878年首先由burrill描述,在纽约发生, 后由Erwin命名,是第一个被确定的植 物细菌病害。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于西 北欧,中欧、地中海、东南欧及大洋 州和亚洲也有分布。大约40多个国家。
病原菌: 学名:Erwinia amylovora(Burrill)Winslow 异名: Micrococcus amylovorus Burril Bacillus amylovorus (Burrill) Trevisan Bacterium amylovorus (Burrill) Chester
梨火疫病的地理分布
寄主: 梨火疫病菌寄主范围很广,能为害梨、苹果、山楂、木旬 子、李等40多个属220多种植物,大部分属蔷薇科
Pomoideae亚科。
危害性: 仁果类果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棵多年生的梨和苹果树 发病后可在几星期内死亡
症状:侵害花、果实、枝条和叶片。 ① 花:侵染后变深褐色,枯萎。
(2)溃疡枯萎:是指前一季越冬溃疡边缘的病菌重新 复活的结果。初症是在复活的溃疡附近的健康树皮组 织上出现窄的水渍状区,几天后,树皮内部组织出现 褐色条斑,随后病菌侵入附近繁殖枝内部并引起萎蔫 死亡。这些枝条特别是嫩枝与下面谈及的枝枯萎有明 显区别,即在萎蔫之前枝尖芽褪色(黄至桔黄色)。
(3)枝枯萎:细菌直接侵入前 1~3叶的枝尖,然后杀 死整个枝条及支持枝。初症是枝尖萎蔫,但萎蔫前不褪 色,象拐杖状。条件适宜时,几天内可移动15~30cm, 造成整枝死亡,病枝、枝皮、叶通常变黑。潮湿时,枝 条上出现菌脓。后期,终芽前出现的枝枯萎一般不会萎 蔫,且仅在枝最上部出现坏死。随着病菌不断深入,并 侵染主干,皮层收缩,下陷,形成溃疡斑。
病菌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病菌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病菌的培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纯培养法:将病菌采样涂布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单菌点病斑法或无菌平展法培养,以获得纯种病菌的培养。
2. 片状培养法:将病组织切片分别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利用病组织上的病斑来培养病菌,通常适用于无法直接培养的病原体。
3. 组织培养法:将感染病变的植物组织分离、继代培养,可得到含有病原菌的组织。
4. 细胞培养法:将病变的植物组织继代培养在含有特定细胞系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胞上的病斑来培养病菌。
5. 动物接种法:将病菌接种到合适的实验动物体内,通过观察动物的生理反应、组织病变等来检测病菌的存在。
6. 体外接种法:将病原体接种在适宜的无菌培养基或培养液中,通过培养基中的增殖、病变形成或产物的检测来验证病菌的存在。
以上是常用的一些病菌培养方法,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病菌的特性,选择合适
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得纯种病菌。
南方锈病接种鉴定
南方锈病接种鉴定
南方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可以对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及时控制和防治该病害,需要对植物进行接种鉴定。
1. 鉴定接种材料:首先需要选择植物病原菌的纯种菌株作为接种材料。
可以从植物病害部位或实验室保存的纯种菌株中获取。
2. 准备接种方法:常见的接种方法包括创伤接种、叶片接种和种子接种等。
根据具体的病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
3. 准备接种器具:准备好消毒的接种器具,如剪刀、刀片、针头等,以确保接种过程的无菌。
4. 准备接种基质:接种前需要准备好适宜的接种基质,如琼脂培养基、玻璃滴管等。
5. 进行接种:根据选定的接种方法,将纯种菌株接种到宿主植物上。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防止其他菌株的污染。
6. 鉴定结果:一般来说,接种后一段时间(如几天或几周)观察接种植物的病症表现,如出现有特征性的病斑、锈孢子等,说明接种成功。
接种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病理反应,如病斑的形状、颜色、分布等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南方锈病病原菌。
同时也可以将接种植物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确认是否存在锈孢子。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鉴定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操作,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进行。
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对其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水稻种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接种水稻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同时也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理念。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正文、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概述说明、解释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的重要性和优势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并列出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正文将详细阐述相关知识,包括接种前准备工作、接种方法选择和注意事项等。
在第四部分中,将解释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并讨论其对水稻产量、品质以及环境方面的优势。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文章的要点,并给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的全面了解。
通过详细介绍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其重要性和优势,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接种方法、了解接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推广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在水稻种植中,病害是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而水稻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天然有益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病害的防治中。
本节将详细介绍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包括接种前准备工作、接种方法选择以及接种注意事项。
3. 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概述说明3.1 接种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水稻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前,首先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是保证接种基质的质量,可以使用富含营养和适宜pH值的基质,如腐殖土或有机废弃物等。
其次是要确保接种源具备高活性和纯度较高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在选取时可参考相关文献或向专业人员咨询建议。
此外还需了解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安全与有效。
3.2 接种方法选择目前常见的水稻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方法主要有三种:土壤施用、种子浸种和叶面喷雾。
实习三 植物病害的接种
实习三植物病害的接种一.目的要求了解接种的方法,意义和原理。
二.内容步骤病组织上所见到的微生物,不一定都是病原物,也肯能是腐生的杂菌。
为了证实该微生物是否为引起该病害的真实病原菌,凡能人工培养的,都必须经过分离培养、接种、再分离等步骤才能确定。
接种除了能鉴定病原,对研究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侵入途径、药剂防治效果以及抗病性的测定等都是及其重要的手段。
树木病原的种类繁多,传播途径和侵入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接种也采用不同的方法。
接种是人为的模仿病菌在自然条件下的侵入方式,使植物发病。
接种前对接种材料要详细检查或观察,证明确实健康无病,并且确实具感病性。
此外,菌种和保温保湿装置的器材都应事先备好,并设有对照。
不设对照有时无法证明是接种发病的还是本来就感病了而处于潜伏状态。
接种方法:1 叶部病害的接种:(1)伤口接种:没人取杉木嫩枝二根,除留顶部20~30片针叶外,其余全部摘去。
一根接种,一根对照。
将杉木细菌菌种,加5毫升灭菌水,配成悬浮液,绘图笔尖在火焰上灭菌后,蘸细菌悬浮液在叶上刺孔。
对照蘸无菌水刺孔。
将对照和接种杉枝分别宝石24小时。
再在22~24℃条件下水培,于3、5、7天观察发病情况。
注意对照和接种都要栓标签,注明不同处理、班级和日期。
(2)喷洒接种:A 每人再取杉木嫩梢二根,以上法出去对于叶片,剩下等接种的叶片都用手指蘸清水,在叶表轻轻涂抹,以除表面蜡质层。
取杉炭疽病菌种加10毫升灭菌水,洗下孢子,在低倍镜下检查,使每视野有20~30孢子,用小喷雾器喷洒孢子悬浮液于叶面,叶背面要多喷。
对照喷清水,其它处理相同。
然后放在塑料袋内于22~24℃条件下保湿24小时,到时取出水培于暗处,以后每隔2日观察记载一次。
要拴上注明班级、日期、处理方法的标签。
B 没人取4片毛白杨叶子,再取杨树黑斑病菌种。
加灭菌水调孢子液浓度为每视野20~30孢子,用喷雾器喷至毛白杨叶正面。
对照喷清水。
取中号培养皿2个,放入吸水纸,用水浸湿。
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性-第三章
(四)乙烯(ethylene)
乙烯(C2H4 )是简单化合物,在植物组织种普遍存 在。乙烯有抑制体细胞分裂、DNA合成、细胞生长, 抑制生长素向顶端和侧枝运转,诱发离层形成,落叶 落果,也可催熟果实。 许多研究表明,抗病品种产 生乙烯比感病品种多。在抗性反应中寄主迅速释放的 乙烯能够诱导植物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 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刺激植保素和芳香 族抗菌物质如绿原酸的形成。
(二)生理小种的鉴定方法
根据供试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抗感反应鉴别小种的类型, 根据各个小种在总体标样中所占比例,确定主要小种和优势 小种。作为鉴别寄主必须应该具备以下4个条件:
病原物小种对品种的毒性是相对的, 有强
的有弱的,所谓的强是指小种对品种诱发的 病害强度大。
三、侵袭力(aggresiveness)
• 区别小种的毒性强弱,主要是根据不同小种对同一品种诱 发病害的强度的大小和毒性谱的宽窄来衡量。但不同小种 在同一品种上的发病强度相同,但小种孢子萌发速度、侵 入后定殖速度、产孢速度等存在的差异,这便是侵袭力的 差异; • 侵袭力强表示孢子萌发速度、侵入后定殖速度、产孢速度 快;弱表示孢子萌发速度、侵入后定殖速度、产孢速度慢; • 小种间侵袭力的差异是在对品种有毒力的条件下比较的, 小种—品种间无特异性相互关系。
部或部分症状。
• 选择性毒素主要有:
维多利亚素:毒素可与感病品种细胞膜上的受体
分子结合引起致病作用,从而破坏原生质膜的渗 透性,使电解质渗漏。 HS-毒素:有受体,破坏渗透性 HMT-毒素:抑制氧化磷酸化,改变电子传递频率
HC-毒素:改变渗透性
PM毒素:破坏氧化磷酸化的偶联 火疫素:引起质壁分离,导致萎蔫
第二节 植物病原物的 侵袭手段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二)土壤传染病害的接种
1. 土壤接种法
土壤接种法是常用的接种法,就是将病菌在播种前或播种 时拌在土壤中。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接种时在土壤中加入大量有机质。 土壤灭菌与否将影响接种的结果。接种灭菌土壤的一般发 病率较高,但也有相反的现象。
总之,在所有病害的接种试验中,以土壤接种问题最为复 杂,主要的原因就是病菌受到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 影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
植物病害的人工接种
接种实验的意义: 1. 确定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
2. 研究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其病害循环;
3. 研究病原物致病性的分化;
4. 研究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
5. 研究病害流行及其病害的控制措施。
一、接种方法
病害的种类繁多,其侵染方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 采用相应的接种方法。 在进行试验以前,对一种病害在自然条件下的传染 方式和侵染途径有所了解对接种方法的采用是非常必要 的;反过来说,接种实验也是了解病害侵染途径很好的 方法。
(三)种子传染病害的接种
1. 拌种法
用病菌的孢子拌种是黑粉病最常用的接种方法。 2. 浸种法 是将病菌悬浮液与种子浸泡在一起,然后播种。
(四)昆虫传染病害的接种
昆虫是传染病害的媒介,真菌和细菌也是昆虫传染的,而 以病毒病昆虫最为重要。
二、影响接种实验的因子
1.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力
2. 植物的感病性和抗病性 3. 环境条件
3. 涂抹法
如接种麦类锈菌或着Hale Waihona Puke 些病毒,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接种。
4. 注射法
注射法是将病菌孢子悬浮液用注射针注入寄生的生长点或幼 嫩部分,发病往往很重。
5. 针刺法
接种伤口侵入的病菌,如果实、块茎、块根等的腐烂病菌, 一般是用灭菌的针刺伤寄主组织,然后将病菌接种在伤口内。有 些枝干病害也可用这种方法接种。
植物病原接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分离、培养和接种方法,掌握其基本原理,并了解植物传染性病害研究中常用的接种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接种方法对病害发生发展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1. 材料:- 新鲜的真菌和细菌病害材料:辣椒炭疽病果、水稻稻瘟病病叶片、水稻白叶枯病叶、烟草花叶病和番茄根结线虫病等。
- 番茄青枯菌/番茄、水稻稻瘟菌/水稻幼苗、水稻白叶枯病菌/稻苗、烟草花叶病/烟草。
2. 用具:- 喷雾器、纱布、酒精灯、酒精缸、火柴、接种饵(针)、长镊子、玻棒、小木块、解剖刀、刀片、载玻片、蒸馏水(滴瓶)、漂白粉精片、研缸、漏斗、皱纹纸、毛笔、针、剪刀、三角瓶、试管、记号笔、标签、金刚砂、保湿罩、弥雾机。
- 70%乙醇、0.1%升汞、灭菌培养皿(吸管)、灭菌水、灭菌培养基(PDA和NA)。
三、实验方法1. 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在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 将受病组织边缘靠近健全组织的部分分离,减少污染。
- 将分离得到的组织块接种于PDA培养基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病原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同样在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 将受病组织块接种于NA培养基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病原病毒的分离和培养:- 取烟草花叶病叶片,用研磨法提取病毒。
- 将病毒稀释液接种于烟草幼苗上,观察症状。
4. 病原线虫的分离和培养:- 从番茄根结线虫病病根中提取线虫。
- 将线虫接种于含有新鲜植物组织的培养皿中,观察线虫生长情况。
5. 接种方法:- 采用喷雾法、点种法、穿刺法等接种方法,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植物上。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 成功分离得到辣椒炭疽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
- 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到菌落形态、颜色和生长速度等特征。
2. 病原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成功分离得到番茄青枯菌、水稻白叶枯病菌等。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侵染和传播途径
植物细菌性病害的侵染和传播途径植物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病残体、粪肥、昆虫体内、土壤或者杂草中越冬(夏)等极端环境条件。
称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期侵染源,多数细菌病原菌都能发生再侵染。
1.侵染源病害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接种体的数量,由于病原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少量的细菌也有可能在短期内造成病害的大流行。
植物病原细菌不产生休眠孢子,但是可在种子、土壤、多年生寄主植物体、植物残体、昆虫体内等多个场所存活。
成为下一个生长季的初期侵染源。
草本植物的细菌病害侵染源大致有以下几种:(1)种子或其他无性繁殖器官:许多植物的病原细菌可在种子或无性繁殖器官(块根、块茎、鳞茎、扦插的枝条或芽眼等)内存活,且是重要的初期侵染源。
随着带病的种子、种苗、种薯等的调运和移栽等,病害可以跟随传播到其他地区。
种子上的细菌可以长时间的存活,具研究发现,菜豆萎蔫病菌可在种子上存活长达24年。
(2)土壤:土壤是一些病原细菌的存活场所,但是其单独在土壤中的存活期一般是很短的,较多的病原细菌都是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余组织中存活,当这些残余组织分解或者腐烂后,其中的病原细菌大豆也会随之死亡。
其在土壤中存活期的长短与土壤温度、湿度、深度、土壤质地、土壤微生物、pH等多种因素有关。
(3)病株残余:植物病原细菌可在病株残余组织中存活很长时间,这也是多数细菌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
温度较低、干燥的残余组织中的病原细菌存活时间会更长。
高温和高湿可促进残余组织的分解和腐烂,使病原细菌的存活期缩短。
近些年的秸秆还田,因距下一季播种时间短,不足以使这些植株的残余组织彻底的分解腐烂,因此近几年的植物病害越发泛滥。
如能快速使还田的秸秆分解腐烂,那么对田间病害的防控会有一定的效果。
(4)杂草和其他植物:植物病原细菌的寄主范围大都是比较专一化的,杂草和其他植株上的病原细菌作为侵染源远不如植物病毒那样普遍,但有些细菌病害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越冬杂草寄主,如水稻的白叶枯病和其他作物的青枯病等。
植物抗性鉴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分析手段,鉴定不同植物对特定生物胁迫(如病原菌)和非生物胁迫(如干旱、盐害等)的抗性水平,为植物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植物样品:选取不同品种的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为研究对象。
2. 病原菌:选取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如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
3. 非生物胁迫模拟材料:如盐溶液、干旱模拟装置等。
4. 实验试剂: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引物、缓冲液等。
三、实验方法1. 植物抗病性鉴定a. 病原菌接种:将病原菌接种于植物叶片上,控制接种量和接种时间。
b.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叶片上的病变情况,记录病变面积、症状等。
c. 抗病性评估:根据病变面积、症状等指标,对植物的抗病性进行评估。
2. 植物抗逆性鉴定a. 非生物胁迫处理:将植物置于盐溶液、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环境中,控制处理时间和浓度。
b.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指标(如株高、叶片数、叶片颜色等)。
c. 抗逆性评估:根据生长指标,对植物的抗逆性进行评估。
3. 分子生物学分析a. DNA提取:提取植物样品的基因组DNA。
b. PCR扩增:根据引物设计,对植物抗性相关基因进行PCR扩增。
c. 序列分析: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序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抗病性鉴定通过观察记录和抗病性评估,发现不同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存在差异。
部分植物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而其他品种则易受病原菌侵害。
2. 植物抗逆性鉴定在盐溶液、干旱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部分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生长状况良好;而其他植物则受到较大影响,生长受到抑制。
3. 分子生物学分析通过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部分植物抗性相关基因在抗性植物中表达量较高,而在非抗性植物中表达量较低。
五、结论与讨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植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进行鉴定,揭示了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差异。
现代植保实验技术简介
(四)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 (1)芦笋茎枯病的分子鉴定
❖ 分子生物学鉴定
图 不同省份菌株ITS4/5引物的PCR扩增 Note: M: DL2000 DNA marker; 1-5: FJ1-5; 6-7: LT1-2; 8-10: XT2-4; 11: HN1; 12-13: HN3-4; 15-20: SD1-6; 21-25: HB2-6; 14, 26: ddH2O.
(2)植物病原真菌的培养 一般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20g培养基(PDA),
配方如下: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 大多数真菌培养的温度是26-28℃,卵菌是2225℃。
(3)植物病原真菌的保存 短期(3个月内)在PDA斜面低温(3-5℃)保 存。
长期保存,如稻瘟病菌采用稻杆节在PDA低温 (3-5℃)可保存10年以上。也可采用滤纸保存。
现代植保实验
一、实验室技术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二)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培 养与保存 (三)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四)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1、常用仪器: 培养皿、天平、显微镜、冰箱、冰柜、培养箱、智能温 室、超净台、高压灭菌器、干燥箱、震荡器、电磁灶等 2、分子生物学仪器: Bio-Rad My cycler PCR仪,,Alpha Innotech EP凝 胶成像仪,JY600C型电泳仪,JYDF型电泳槽, U-2910紫 外分光光度计1台,卧式-80℃超低温冰箱,Unique R-20 超纯水器,湘仪H-2050R超低温高速离心机,Eppendorf 5418离心机,Minibeadbeater组织研磨器1台,贝蒂IM(S) 系列全自动雪花制冰机1台, HVE-50型全自动高压灭菌锅, Laica S6D立体显微镜,Laica DMLB正置生物显微镜(配 备有荧光系统),SW-CJ-2FD型超净工作台。
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涉及到植物的防御机制以及病原菌的入侵策略。
在这个互作过程中,植物和病原菌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信号交流和反应调节,从而决定了病害的发展和植物的存活。
本文将从植物和病原菌的相互识别、防御反应和病原机制等方面来阐述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1. 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机制植物对于病原菌的识别是互作机制的起点。
植物通过感知病原菌释放的病原信号分子(如AMPs和小分子物质)和病原菌所携带的特定分子标识(如Avr蛋白)来进行识别。
植物利用感知到的信号启动一系列的反应来应对病原菌的入侵。
2. 植物的防御反应植物在识别到病原菌后,会启动一系列的防御反应,包括激活抗病基因、产生抗菌物质、调节防御相关蛋白的表达等。
植物通过增强细胞壁的抗性、引发细胞死亡反应、释放抗菌物质等方式来抵御病原菌的入侵。
3. 病原菌的病原机制病原菌则通过一系列的病原机制来克服植物的防御反应。
病原菌利用各种蛋白酶、毒素和类蛋白质来攻击植物细胞壁、破坏植物细胞膜以及干扰植物的代谢活动。
此外,病原菌还可以通过形成菌丝、分泌外胞膜蛋白等方式进一步入侵植物,并在植物体内进行生长、繁殖和扩散。
4. 互作机制的调控植物和病原菌之间的互作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植物的防御反应受到众多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包括SA、JA和ET通路。
此外,植物内源性激素和外界环境因子也会对互作机制产生影响。
病原菌则通过释放一系列的效应因子来干扰植物的防御反应。
另外,植物和病原菌之间的互作机制还受到宿主平衡和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影响。
总结:植物和病原菌之间的互作机制是一个相互识别、防御和进攻的复杂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可以为农作物的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的学科。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学生的植物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组织了一次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1. 植物病害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植物病害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植物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2. 植物病理学教学现状目前,我国高校植物病理学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这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病害诊断能力。
3.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通过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提高病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三、实践内容1. 病害标本采集与鉴定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到田间采集病害标本。
学生通过观察病害症状、采集病样,初步了解病害种类和发生规律。
随后,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病害标本的鉴定,使学生掌握病害鉴定方法。
2. 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在实验室,学生学习了病原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通过操作,学生掌握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技术,为后续的病害研究奠定了基础。
3. 病害诊断与防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了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症状观察、病原菌鉴定等。
同时,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了病害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4. 病害调查与监测学生分组进行田间病害调查,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危害程度等。
通过调查,学生掌握了病害监测的基本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实践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病害诊断和防治能力。
2.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病害调查和监测,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植物病原菌的接种
一、实验目的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是证病过程的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
因此,接种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是根据病害的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设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各异。
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
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的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的病害,方法是将消毒的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的菌土,菌土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
将经%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的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的玉米大斑病的斜面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
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
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
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1.白菜软腐病:取切成适当大小的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的上下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的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的孔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植物病原物的接种
一、实验目的
人工使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创造条件使病原物侵入并诱致寄主发病叫接种,接种是证病过程的重要步骤,在研究寄生现象发病规律,测定品种抗病性,药剂防病效果时都需要接种。
因此,接种是植病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环节。
植物病害人工接种方法,是根据病害的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设计的,植物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传染方式和侵染途径各异。
因此接种方法也不相同。
本次实验以玉米大斑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秆锈病,梨褐腐病等为内容学习常用的接种方法。
二、内容、材料和方法
(一)拌土法(小麦根腐病)
拌土法适于土壤传染的病害,方法是将消毒的土壤分别装入两个小花盆中,其中一盆表层覆以一厘米厚的菌土,菌土是用玉米砂培养菌1份加消毒土5份混合而成,另一盆不接种(不覆菌土)作为对照。
将经0.1%升汞表面消毒3分钟并用无菌水洗3次的小麦种子,分别播种在两个花盆内,插上标牌,注明接种日期,方法病害名称及接种人姓名,花盆放在室温下,浇水保湿,遮阴管理,待幼苗出土展开叶子后(大约一周),观察并记载根腐病发生情况。
(二)喷雾法(玉米大斑病)
气流及雨水传播的病害常用此法接种,将培养好的玉米大斑病的斜面
菌种一支,用移植钩刮于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待孢子洗下后,以纱布过滤,并于滤液中加入0.1克中性肥皂,即成孢子菌丝悬液,用卫生喷雾器均匀喷布在麦苗上。
同时设一不喷菌液而喷无菌水的作对照,用塑料罩保湿48小时,揭布后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涂抹法(小麦秆锈病)
这也是气流传播的病害常用的接种方法,用于禾本科锈病接种。
方法是用姆指沾锈菌夏孢子悬液自下向上轻轻涂欲接种的小麦叶片,也可先用手指沾水摩擦叶片,使叶表有一层水膜,然后将夏孢子粉抹在上面,以不涂抹孢子悬液或孢子粉的作为对照。
塑料罩保湿48小时后揭布,正常管理,7天后作发病调查。
(四)创伤接种法(白菜软腐病及梨褐腐病)
创伤接种法是伤口侵入的弱寄生菌常用的接种方法。
1.白菜软腐病:取切成适当大小的白菜帮两块、经水洗,待水稍干后,以10%漂白粉溶液作表面消毒,分放在两个灭过菌的上下铺有吸水纸的培养皿中,用酒精擦过的玻璃棒顺着白菜帮打三排不穿透的孔穴。
将培养好的白菜软腐病菌斜面菌种的菌苔以无菌水洗下作成菌悬液。
然后,先以灭过菌的兽用注射器吸取无菌水滴于菜帮的第一排内孔作为对照,再用该注射器吸菌液滴于第二、三排孔内。
注意无论无菌水、还是菌液都不要滴的过多。
以免流出孔穴,另一培养皿的菜帮以同法处理作为重复。
盖好皿盖,置于26—28℃的温箱中,24小时后检查发病情况。
2.梨褐腐病:取白梨以酒精火焰表面消毒后,用炽热的解剖刀,在其上切成小手指粗的孔穴3—5个。
取经分离纯化的梨褐腐病菌菌落填抹在已切好的孔穴中,再复以饱含无菌水的脱脂棉或纱布,放在密封的干燥器或标本瓶中,干燥器或标本瓶底部装些水,再将干燥器或标本瓶放于25℃的温箱中,以未接菌的作为对照,3天后作发病调查。
三、接种试验的观察和记载
认真观察和记录是做好接种试验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正确地分析总结试验结果,必须认真观察并做详尽的记录,如记录接种时间,接种植物、品种、接种方法、部位、接种用的病菌名称(包括菌系和生理小种)、来源、繁殖和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体浓度、接种的方法和步骤及接种后的管理等。
四、作业
提交接种试验报告一份(以一种病害接种结果为题材,试按试验的目的意义,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和讨论等格式来写)。
五、思考题
植物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病害特点选择接种方法?
附:玉米粉砂培养基
玉米粉砂培养基,常用于繁殖真菌接种土壤
玉米粉1000克洗净的砂1000克
水1500毫升
玉米粉和砂加水混合后,在不加压的蒸馏锅中蒸1小时,取出分成小块装在三角瓶中,121℃灭菌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