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7篇
水的净化说课稿7篇水的净化说课稿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净化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的净化说课稿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如何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是中学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笔者在使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中,对《水的净化》(第一课时:过滤)教学做了初步尝试与课后调查,感触颇多。
笔者在探究《水的净化》的两周前,将后续课题4“爱护水资源”内容提前,让学生进行上网调查、实地考察、工厂参观、汇报交流等课外研究,扩展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视野,开拓学生思维发展空间,培养信息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分析和判断等科学实践能力,试图在爱护水资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其寻找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代用品,寻找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剂的兴趣,发挥其主动参与性,促进科学态度、方法、价值、情感和责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一、社会调查,课外研究,合作交流,提升责任1.上网调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中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在居住地长洲岛的深井河涌、上庄池塘、下庄池塘、珠江长洲码头、深井码头、农田、制衣厂沟渠、酒店下水道、深水井等调查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居住地长洲岛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一、说教材(―)课题背景分析和学情分析《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第二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所学的水是继空气后学习的第二种物质,在进行过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训练后,学生对本课题涉及的有关实验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题设计了大量实验用于对理论规律的佐证。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基于此,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沉淀、过滤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也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常用净水方法,掌握过滤操作基本方法。
⑥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过滤等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②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对水厂的实地考察,初步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沉淀、过滤等操作过程,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净水方法的了解,增强安全饮水的意识。
④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培养学生爱生活、爱环境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①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②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12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以下括号内内容为设计意图)(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知识回顾】生产自来水时,沙滤后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进一步过滤不溶杂质,还可以除去部分可溶杂质。
【投影讲解】活性炭的过滤吸附作用(以旧激新,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课堂小结(通过小结对知识加以结构化、系统化)(四)练习巩固【投影展示】(五)课后作业独立完成本课后习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及时练习,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水的净化说课稿(二)123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四、教学准备: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P55),1的?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2、制作过滤器3、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教材P55图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板书:二、除去不溶性杂质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⑵蒸馏(后面补充)讲解并实验: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学生的探究活动层次明确,对于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探究与再探究相结合,正向提问方式与逆向提问方式相结合,特别精道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提出应用性的系列问题,学生以专家的身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学习就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水的净化》说课稿
课题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二课题第1课时内容。
本课题从城市中生活用水的处理引入课题,以实验探究为为方法,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是课题1爱护水资源,使学生将理解水的角度从社会生活转入化学学科。
从内容上看,本课题中的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同时,过滤操作的学习将为下面粗盐提纯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自来水生产流程,了解沉淀、过滤、吸附等净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实行分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提升学生自学、归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其中在学习过滤操作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自主完成“我已学会、我的疑问、我的问题解决”三个环节,从而达到此目标。
)(2)通过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合作的水平。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与评价在过滤操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而达到此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参与水的净化过程,感受爱护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2)通过对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2)【教学重点】了解吸附、沉淀、过滤等净水方法,学会用过滤的方法对混合物实行分离。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围绕着三条主线展开:情境线,知识线,问题线。
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通过图片、实物、视频、实验等,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在学习过滤操作这个重点知识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自主完成“我已学会、我的疑问、我的问题解决”三个环节。
在每个情境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如“如何把一杯浑浊的河水变澄清”、“过滤操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过滤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吗?”等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1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一、说课目标1. 语言目标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以下词汇:净化、过滤、沉淀、氯化、臭氧、紫外线、消毒等。
并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词汇来描述水的净化过程。
2. 知识目标本节课通过学习水的净化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并培养爱护水资源的习惯,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水资源有一定的基本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水,但对于水的净化过程和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了解较少。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物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水的净化方式,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净化过程和掌握相关词汇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以课堂实际情景为背景,通过问答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喝干净的水?有哪些水来源可以喝?你们在家中用到过哪些净水设备?2. 净化水的方式(15分钟)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桶,用实物或图片展示几种净化水的方式(如过滤、沉淀、氯化、臭氧和紫外线消毒等),引导学生猜测每种方式的作用和原理,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方式的优缺点。
3. 水净化实验(20分钟)为了更好地理解水的净化过程,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净化水的实验。
如用滤纸过滤污浊水、加入氯化物使水脱色、用紫外线灯照射水等。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体验净化水的实际效果。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对比讨论各种净化水的方式的效果和适用范围。
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整理出一篇关于水的净化方式的笔记。
5.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向学生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水资源保护的观点和建议。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
该怎么准备它的说课稿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初三化学溶解度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水的净化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水的净化》第一课时,它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水是继学生学习了身边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重点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过滤。
教材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说说学生。
(二)学情分析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
从学生已有的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但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运用还不十分熟悉,特别是面对某一具体物质的分析,比如容易把无色透明的水与纯水混淆等。
已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从学生认知心理和特点分析,我们的学生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净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水。
再次说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A: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能述说自来水的净水过程和步学会过滤操作。
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2、通过过滤操作的活动与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合作等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的要从卫生、健康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
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
教材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和天然水的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
2.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居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硬水和软水的区分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1.明矾吸附与活性炭的区别2.过滤的操作技能。
四、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
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
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
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
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说学法1、学情分析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不断迁移,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说课稿水的净化
说课稿水的净化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
2、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净化的四种方法及其原理。
难点:过滤操作的实验技能培养。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净化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水净化的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水净化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4、教学资源实验器材: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明矾、活性炭等。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展示水净化的过程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过程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被污染的水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净化。
111 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被污染的水如何才能变成干净的水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12 介绍背景简单介绍水资源的现状和水净化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水净化知识的必要性。
12 讲授新课121 沉淀法讲解沉淀法的原理,即利用重力作用使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自然沉淀。
介绍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122 过滤法详细讲解过滤法的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强调过滤操作中的“一贴、二低、三靠”要点,并进行示范。
123 吸附法介绍吸附法的原理,即利用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展示活性炭吸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
124 蒸馏法讲解蒸馏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强调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通过示意图或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1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131 实验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和评价。
1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水净化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水资源。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第二课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界的水》,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并且很多不能直接饮用。
那么如何净化水以达到人的饮用程度这一研究课题必然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通过本课题学习,学生在了解几种净化水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关注环境、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2、本课题的编排。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的串连起来。
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水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3、本课的重、难点。
通过分析整个课,我认为:重点:了解水的净化的几种方法及这几种净化方法程度的区别。
难点:过滤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
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2)、掌握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3)、会做沉淀、过滤等实验,培养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先学后教,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手段学习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的积极作用,发展勤于动脑、敢于实践的精神,增强饮水卫生和珍惜有限的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本课题的教学采用自学指导、诱发理论猜想、引导实验探究、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力图以实际情况为背景引导学生按照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进行科学探究。
2、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先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实验,再交流讨论所得结论或方法。
多处采用规纳总结的方法进行。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整个课题的学习。
3、主要设计思路。
本课题以学生自学为主线将学习的内容贯穿其中,每个问题都是:情景导入→理论猜想→动手实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这十个问题的思维难度呈阶梯式上升,符合学生知识体系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野外如何使一杯混浊的水变成我们能饮用的水?如何使不易自然沉降的小颗粒快速下沉?。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水的净化》说课稿
首师大版科学《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一、教材分析《水的净化》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中的重要课题,它位于某一单元的核心位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水净化的原理和方法,认识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净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水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学生能够区分硬水和软水,并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净化的过程和效果。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净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
2.教学难点:-水净化过程中各环节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影响。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水净化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结合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水净化的原理和过程。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受污染的水源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水净化问题的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水为什么需要净化吗?净化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水净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
-讲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水净化的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水净化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体验和发现,提出问题和建议。
2024水的净化说课稿范文
2024水的净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说的课程是《2024水的净化》这个话题。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课程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水的净化》是人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个话题,学生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的净化和保护的方法。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有三个:① 认知目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掌握水的净化和保护的基本知识;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能力;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3、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水的净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水的净化这个话题时,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准备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具,以便能够直观地展示水的净化过程。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水污染的图片和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讲授我会向学生介绍水的净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物理净化和化学净化的原理,以及常见的水处理方法。
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实验器材来直观地展示这些内容,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实验探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讨论与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深化对水的净化知识的理解,并总结出有效的水净化方法。
5、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在板书上,我将重点突出水的净化的概念和方法,同时也会体现出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说课稿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如沉淀装置、过滤装置、吸附剂、蒸馏器等,用于直观展示水的净化过程。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变得干净、卫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PPT和实物展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组成及我国水资源状况。
2.结合实验,讲解水的污染途径与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水污染对生活、生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水的净化方法及其原理,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水质检测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
(1)对水的净化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尤其是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原理。
(2)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等。
(3)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开始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实验现象。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热情,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新知识。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操作规范。
水的净化说课(正稿)课件
水的净化说课(正稿)课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净化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但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饮用的清洁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大多数水体都被严重污染。
不净化的水会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会引起有毒有害物质中毒,因此水的净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何净化水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水的净化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物理净化。
这种方法是通过过滤、沉淀、蒸馏等手段,将水中的杂质、悬浮物、重金属离子等物质进行分离和去除。
其中,过滤是将水通过滤料,如沙子、煤炭等,让水中的悬浮物、杂质被滤掉;沉淀是利用物质密度差异,使悬浮在水中的物质沉淀到底部;蒸馏是利用水和有毒有害物质沸点不同的原理,通过加热使水蒸发,再将水蒸汽冷凝,从而得到纯净水。
第二种方法是化学净化。
这种方法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氯、臭氧、活性炭等,对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质等进行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其中,氯和臭氧对杀灭水中细菌、病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活性炭则能吸附水中的异味、颜色和有机物质等污染物。
第三种方法则是生物净化。
这种方法是通过人的智慧,模仿自然的科学方法。
将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将有毒物质转化为不良物质以及净化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其中,自然湿地、人工湿地等是比较常见的生物净化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的方法,对水进行净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开始,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的身边充满清新的水。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加的内容,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使用观察和实验探究等方法得到信息;(2)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会做过滤的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别;(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升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与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难点:吸附和过滤等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用具演示实验:过滤操作、活性炭吸附实验、[实验3-3]硬水和软水的区分多媒体课件:(1)黄河、汉江、海水的图片,(2)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3)蒸馏实验图二、说教法有了教学目标作引领,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它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于是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线。
充分应用各种生活与社会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
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
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持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建构相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
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2.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水的净化说课稿
水的净化说课稿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水的净化》是9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的内容,这个课题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没有特别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中强调了一个初中的基本实验操作——过滤,也提及了蒸馏装置的组装与实验。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解自然界水的分布以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究讲授过滤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第三部分: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如何将硬水变软的方法(蒸馏)。
本课题内容根据不同教学思路,既可以一课时上完,也可分两课时进行,为了能更好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我选择用两课时完成,本次授课为该课题第一课时,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重点:过滤与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过滤操作。
教学难点: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纯水与自然水;认识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与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了解水的净化。
3、情感与态度: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三、说教学方法通过课件演示,结合实验来完成。
四、说教学过程(以下括号内内容为设计意图)(一)教学引入从鲁滨逊荒岛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水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并引出课题(贴合教材内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投影讲解】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把在校学生平时想知道却又无缘接触的工业生产过程带进课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为易,让课堂充满生机)。
【投影讲解】结合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按顺序整理出常见的两种(静置和吸附)沉淀净水法及其净水原理。
【再次强调】明矾的净水作用(以上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观念,并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净化》说课稿
荆门市东宝区文峰中学
一、说教材
(—)课题背景分析和学情分析
《水的净化》是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中第二课题的内容,本单元所学的水是继空气后学习的第二种物质,在进行过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训练后,学生对本课题涉及的有关实验操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本课题设计了大量实验用于对理论规律的佐证。
本节课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
水的净化是关系到人的饮水健康问题,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基于此,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的基本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沉淀、过滤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体会和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也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常用净水方法,掌握过滤操作基本方法。
⑥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过滤等操作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②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对水厂的实地考察,初步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沉淀、过滤等操作过程,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②通过各种水的净化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对净水方法的了解,增强安全饮水的意识。
④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培养学生爱生活、爱环境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②自来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操作的原理。
难点:①过滤的操作以及注意事项;②净化水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
1、学生分组实验:沉淀的操作、过滤的操作及过滤器的制作、硬水与软水的鉴别、硬水的软化操作;
2、图片及视频:学生在自来水厂开展社会调查相关视频、《木炭的吸附作用》。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
1、以探究活动为基础,通过组织学生到水厂实地调查和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自来水生产工艺,掌握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实施,将所学知识融入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去,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三、说学法
1、强化探究学习,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从社会中学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展示,使学生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展示从四干渠取回的水,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常用净水方法。
从身边的物质入手引入新课,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
2、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
组织学生代表汇报前往荆门市供水总公司第三水厂进行社会调
查的结果,并总结自来水生产流程。
通过学生实地调查,让学生对
自来水的来历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常用净水方法
3、探究活动一沉淀法
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实验4-1(静置沉淀、吸附沉淀),并在全班
交流实验结果。
本实验原为演示实验,本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探
究、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对沉淀法效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4、探究活动二过滤法
在演示并讲解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后,指导学生完
成分组实验,自己动手进行过滤,为了和蒸馏操作效果进行比较,
实验使用了滴有红墨水的浑水进行过滤,从而使学生对过滤操作只能滤去难溶物,不能滤去可溶物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与实践中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5、演示实验一蒸馏法
演示整流操作,并讲解蒸馏操作原理,使学生对蒸馏操作有初
步的了解。
为了比较蒸馏与过滤操作效果,本实验也使用了滴有红
墨水的浑水。
6、知识归纳
组织学生比较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所得液体,并对净水效果做出判断。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对单一净水操作效果形成比较直观的认识。
通过对水的各种净化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硬水与软水
7、演示实验二硬水与软水的鉴别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对硬水软水的认识,投影归纳硬水软水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教师演示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的实验操作。
结合实验讲解实验室鉴别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使学生更直观了解硬水、软水鉴别的基本实验方法。
8、探究活动三平常使用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如果是硬
水,怎样将其转化为软水?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纠正实验中的
错误操作。
学生设计实验,并选择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实验:1、鉴别
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2、将自来水由硬水转化为软水,并利用实
验4-3的方法进行检验。
该活动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使学生
体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有
更深刻的印象。
9、小结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本课题知识要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反思整理中得到提高巩固。
10、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简单介绍建议净水器制作要领,指导学生利用所身边的材料,自制简易净水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11、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让学生将本课题基础知识点落实巩固到位。
五、板书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1、常用净水方法:
沉淀(静置沉淀、吸附沉淀)
过滤
蒸馏
2、硬水与软水
硬水、软水的鉴别
硬水的危害
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
六、课后反思
1、在本课题的设计中,我本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采取社会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方式,将知识点整合到探究活动中,从教学效果来看,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高。
2、本课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模式,让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和活动探究时,目标更明确;课堂中运用小组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交流思辨;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辅导和实验指导。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从教学效果来看,个别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