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之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著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1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硬度下降的能力。
可逆回火脆性:又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发生的温度在400~650℃,当重新加热脆性消失后,应迅速冷却,不能在400~650℃区间长时间停留或缓冷,否则会再次发生催化现象。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第一章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抗拉强度: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
(强度极限)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形变的最低应力值。
弹性极限:试样有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应力。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塑性:材料断裂前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
延伸率:试样拉伸断裂后的相对伸长值。
断面收缩率:断裂后试样截面的相对收缩值。
布氏硬度: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型表面积所得的商值。
洛氏硬度:试验力作用后,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第二章晶胞种类: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立方晶胞。
晶体:整个材料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的排列,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时称为晶体。
单晶体:晶格排列方位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
B中和B弥散强化:强化颗粒借助粉末冶金或其他方法加入的。
细晶强化: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随晶粒的细化而提高的现象。
弹性变形:在载荷全部卸除后,变形完全恢复。
塑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在材料中留有一定量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进行滑动。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滑移和孪生的方式进行。
滑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塑性变形方式。
临界切应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滑移才能开始,这一切应力称为临界切应力。
形变织构:经过强烈变形后的多晶体具有择优取向,产生形变织构。
加工硬化: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在形变加工过程中,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加,晶体内的位错数目随之增加并产生相互交割且不易运动;由于晶粒变形、破碎,形成亚晶粒,并且增加了亚晶界位错严重畸变区,使位错运动的阻力增加,因而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即造成加工硬化。
残余内应力:去除外力后,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与金属内部的应力。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完整版)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一、名词解释(20分)8个名词解释1.过冷度:金属实际结晶温度T和理论结晶温度、Tm之差称为过冷度△T,△T=Tm-T。
2.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金属溶剂中形成的合金相称为固溶体。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硬度随溶质原子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加,而塑、韧性稍有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4.匀晶转变:从液相中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结晶过程称匀晶转变。
5.共晶转变:从一个液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6.包晶转变:由一种液相和固相相互作用生成另一种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7.高温铁素体:碳溶于δ-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δ表示。
铁素体:碳溶于α-Fe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α或F表示。
奥氏体:碳溶于γ-Fe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用符号γ或F表示。
8.热脆(红脆):含有硫化物共晶的钢材进行热压力加工,分布在晶界处的共晶体处于熔融状态,一经轧制或锻打,钢材就会沿晶界开裂。
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
冷脆:较高的含磷量,使钢显著提高强度、硬度的同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并且还提高了钢的脆性转化温度,使得低温工作的零件冲击韧性很低,脆性很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氢脆:氢在钢中含量尽管很少,但溶解于固态钢中时,剧烈地降低钢的塑韧性增大钢的脆性,这种现象称为氢脆。
9.再结晶:将变形金属继续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就会在金属中发生新晶粒的形核和长大,最终无应变的新等轴晶粒全部取代了旧的变形晶粒,这个过程就称为再结晶。
10.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来不及发生扩散分解而产生的无扩散型的相变,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
含碳量低于0.2%,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高于1.0%,针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介于0.2%-1.0%之间,马氏体为板条状和针片状的混合组织。
11.退火: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经过一定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改善组织提高加工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2.正火:将钢加热到3c A或ccmA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珠光体类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强度: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指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以少量粉末物质加入金属液中,促进形核以改善金属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相: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具有相同成分、相同结构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组织是指用金相观察方法,在金属及其合金内部看到的涉及相或晶粒的大小、方向、形状、排列情况等组成关系的构造情况.铁素体:铁素体是指碳溶于α-Fe中而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奥氏体:奥氏体是指碳溶于γ-Fe而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渗碳体是一种具有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化学式近似于Fe3C。
珠光体:珠光体是指奥氏体从高温缓慢冷却时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其立体形状为铁素体薄层和碳化物薄层交替重叠的层状复相物。
莱氏体:莱氏体是指高碳的铁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发生共析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碳化物所形成的共晶体。
低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是指在727º以下,由高温莱氏体中的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则由珠光体和渗碳体呈均匀分布的复相组成的机械化合物。
同素异晶转变:金属在固体状态岁温度的变化从一种晶格转变成另一种晶格的过程叫同素异晶转变。
热脆:当钢材在1000ºC-1200ºC进行热压力加工时,由于共晶体熔化,从而导致热加工时开裂。
这种金属材料在高温时出现脆裂的现象称为“热脆”。
冷脆:一般磷在钢中能全部溶于铁素体中,因此提高了铁素体的强度和硬度,但在室温下却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产生低温脆性,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钢的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盒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马氏体:马氏体(martensite)是黑色金属材料的一种组织名称。
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
退火: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退火。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一、性能㈠使用性能1、力学性能⑴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弹性模量:⑵强度:材料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指标:抗拉强度σ b—材料断裂前承受的最大应力。
屈服强度σ s—材料产生微量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条件屈服强度σ 0.2—残余塑变为0.2%时的应力。
疲劳强度σ -1—无数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⑶塑性:材料断裂前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⑷硬度:材料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指标为HB、HRC。
⑸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破坏的能力。
指标为αk.材料的使用温度应在冷脆转变温度以上。
⑹断裂韧性:材料抵抗内部裂纹扩展的能力。
指标为K1C。
2、化学性能⑴耐蚀性:材料在介质中抵抗腐蚀的能力。
⑵抗氧化性:材料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3、耐磨性:材料抵抗磨损的能力。
㈡工艺性能1、铸造性能: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填充性、收缩率、偏析倾向。
2、锻造性能:成型性与变形抗力。
3、切削性能:对刀具的磨损、断屑能力及导热性。
4、焊接性能:产生焊接缺陷的倾向。
5、热处理性能:淬透性、耐回火性、二次硬化、回火脆性。
二、晶体结构㈠纯金属的晶体结构1、理想金属⑴晶体:原子呈规则排列的固体。
晶格:表示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晶胞:晶格中代表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⑵三种常见纯金属的晶体结构⑶立方晶系的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①晶面指数:晶面三坐标截距值倒数取整加()②晶向指数:晶向上任一点坐标值取整加[ ]立方晶系常见的晶面和晶向⑷晶面族与晶向族指数不同但原子排列完全相同的晶面或晶向。
⑸密排面和密排方向——同滑移面与滑移方向在立方晶系中,指数相同的晶面与晶向相互垂直。
2、实际金属⑴多晶体结构:由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
晶粒:组成金属的方位不同、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晶界:晶粒之间的交界面。
⑵晶体缺陷—晶格不完整的部位①点缺陷空位:晶格中的空结点。
间隙原子:挤进晶格间隙中的原子。
置换原子:取代原来原子位置的外来原子。
工程材料第二章知识点
工程材料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一、名词解释。
一次结晶过冷度二次结晶自发晶核非自发晶核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相图支晶偏析扩散退火变质处理共晶反应组织(组成物)变形织构加工硬化再结晶临界变形度热处理过冷奥氏体退火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滑移再结晶冷加工热加工过冷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淬火回火正火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开始结晶温度之差叫做过冷度,它表明金属在液体和固态之间存在一个自能差二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或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自发晶核:从液体结构内部由金属原子本身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非自发结晶:杂质的存在常常能够促进晶核形成,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做非自发结晶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指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增加非自发晶核的数量或者阻止晶核的长大,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相图:是表明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相的平衡条件和相与相之间关系的一种简明示意图,也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支晶偏析:固溶体在结晶过程中冷却过快,原子扩散不能充分形成成分不均匀的固溶体的现象扩散退火: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共晶反应:有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反应组织(组成物):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确定本质、一定形成机制的特殊形态的组成部分。
组织组成物可以是单相,或是两相混合物变形织构:金属塑性变形很大(变形量达到70%以上)时,由于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于一致,这种结构叫做形变织构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变形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再结晶: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成(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形核和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临界变形度:再结晶时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预先变形度称做临界变形度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过冷奥氏体:从铁碳相图可知,当温度在A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能长期存在,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马氏体:碳在a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淬透性: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钢的淬透性淬硬性:钢淬火后硬度会大幅度提高,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叫钢的淬硬性调质处理:通常把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的过程叫做滑移冷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热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实际晶粒度:某一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做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土10C),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做本质晶粒度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回火: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其加热到Ac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对于亚共析钢)、Ac1 (对于共析钢)和Accm (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C,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称为正火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包晶过程中直接析出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高温莱氏体Le(A+Fe3C):奥氏体+渗碳体低温莱氏体Le'(P+Fe3C U +Fe3C):珠光体+二次渗碳体+渗碳体二、填空。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试题及答案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二章名词解释强度和刚度;塑形和韧性,屈强比,韧脆转变温度,断裂韧度,疲劳强度,蠕变,应力松弛第三章1、在立方晶系中画出(011)、(-102)晶面和〔211〕、〔10-2〕晶向2、纯金属结晶的形成率是否总是随着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3、为什么钢锭希望尽量减少柱状晶区?第四章1、现有A、B两组元,其熔点B(2)其中任一合金K,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固相成分沿固相线变化,故结晶出来的固溶体中的含B量始终高于原液相中的含B量;(3)固溶体合金按匀晶相图平衡结晶时,由于不同温度下结晶出来的固溶体成分和剩余液相成分都不同,所以固溶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3、根据Fe-Fe3C相图,计算:(1)45钢在室温时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各是多少?其相相对质量百分数各是多少?(2)T12钢的相组成物和组织组成物各是多少?各占多大比例?(3)铁碳合金中,二次渗碳体的最大百分含量。
第五章1、塑形变形使金属的组织与性能发生哪些变化?2、碳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是否会有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3、提高材料的塑形变形抗力有哪些方法?第六章1、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有哪几种类型?比较这几种转变类型的异同点?2、共析钢加热到奥氏体后,以各种速度连续冷却,能否得到贝氏体组织,采取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贝氏体组织?3、淬透性和淬硬性、淬透层深度有什么区别?4、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气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①→机械加工→热处理②→磨加工(1)写出①②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并指出各热处理工序的作用;(2)指出最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大致硬度。
5、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270—500的铸造齿轮(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4)具有片状渗碳体的T12钢坯第七章1名词解释:回火稳定些,二次硬化,热硬性。
蠕变极限,2解释下列现象(1)在相同碳含量情况下,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比碳钢具有较高的回火稳定性(2)高速钢在热锻或热轧后,经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织(3)调质钢在回火后需快速冷至室温3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本质细晶钢是指在任何加热条件下均不会粗化的钢(2)20CrMnTi和1Cr18Ni9Ti中的Ti都起细化晶粒作用(3)3Cr13钢的耐蚀性不如1Cr13(4)钢中合金元素越高,则淬火后钢的硬度值越高(5)由于Cr12MoV钢中含铬量大于11.7%,因而Cr12MoV属于不锈钢。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T0与开始结晶温度Tn之差。
非自发形核: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变质处理: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铁素体:碳在a-Fe中的见习固溶体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滑移:在晶体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上的一定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随形变量增大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
韧性,塑性明显降低。
再结晶: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对其组织性能影响恢复到原来软化状态的过程。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与其上一个滑移方向组成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10℃,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球化退火: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处理工艺马氏体:碳在α—Fe中饱和固溶体淬透性:钢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淬硬性:钢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大硬度调制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回火稳定性二次硬化:硬度不是随回火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是达到某一温度反而增大并在另一更高温度达到峰值回火脆性:在250℃~400℃和450℃~650℃两个温度区间回火后,钢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致密度:晶胞中所包含的原子所占有的体积与该晶胞体积之比晶体的向异性: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的方式和密度不同,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大小也不相同,因而金属晶体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不同刃型位错: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出现一个多余的半原子面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固溶强化:晶格畸变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使金属滑移变得困难,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金属化合物:合金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组织:金属材料磨光和抛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内部微观形貌组织组成物: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合金中各相构成的晶粒将以不同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等相组合,并在显微镜下可区分的部分,称为组织组成物。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1.刚性: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指标。
2.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发生晶格形式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3.模锻: 是使金属坯料在冲击力或压力作用下,在锻模模膛内变形,从而获得锻件的工艺方法。
4.缩孔和缩松: 铸件凝固结束后常常在某些部位出现孔洞,大而集中的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5、分型面: 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6.硬度:材料软硬程度。
7.加工硬化:大量位错互相缠结,在晶界处塞积,使位错运动困难,阻碍塑性变形。
再要继续变形,就要更大的外力作用,这种现象称加工硬化(形变强化)。
8 .固溶体:以合金的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它组元原子(溶质)所组成的异类原子混合的结晶相,结构保持溶剂元素的点阵类型,其实质是固态溶液。
9.枝晶偏析:实际在生产条件下,由于结晶过程很快,原子扩散不可能充分进行,达不到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原子扩散尚未进行就又继续冷却下来,偏离平衡的结晶条件,造成各相内成分不均匀,这种偏离平衡条件的结晶,称为不平衡结晶。
10.钎焊是利用熔点比焊件低的钎料作为填充金属,加热时钎料熔化而将焊件连结起来的焊接方法。
11.第二相强化或弥散强化化合物即第二相,化合物呈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基体相中,会使合金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称第二相强化或弥散强化。
12.残余应力: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残留在内部的应力称为残余应力。
13、固溶体异类元素(溶质)的原子溶解在固体金属(溶剂)中所形成的新相叫做固溶体。
14、起始晶粒度:A形成刚结束,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与A长大倾向性有关,还与化学成分有关。
15、细晶强化通过增加过冷度和变质处理细化晶粒,使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得到提高。
16、分模面铸模上模与下模的分界面17,疲劳强度:金属材料在重复或交变应力作用下,于规定的应力循环次数N内不发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18、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胎模生产模锻件的工艺方法。
19、塑性变形:外力去处后,不能恢复的变形,即残余变形称塑性变形.20、疲劳强度:材料抵抗无限次应力(107)循环也不疲劳断裂的强度指标,交变负荷σ-1<σs为设计标准。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综合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相2.组织3.固溶强化4.弥散强化5.过冷度6.铁素体7.奥氏体8.珠光体
二、填空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晶格、晶格和晶格三种类型。
2.根据缺陷的几何形态特征,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分为、和。
3.过冷度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与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过冷度越。
A.F B.P C.Fe3C
四、判断题
1.纯铁在950℃时为体心立方晶格的α-Fe。()
2.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不仅是一个多晶体,而且还存在有很多缺陷。()
3.固溶体的晶格类型与溶剂相同。()
4.增大过冷度可以细化晶粒。()
5.室温下铁素体的最大溶碳量是0.0218%。()
6.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共晶渗碳体是五种不同的相。()
5.实际生产中,金属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
A.越高B.越低C.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
6.铁素体为()晶格,奥氏体为()晶格,渗碳体为()晶格。
A.体心立方B.面心立方C.复杂斜方
7.铁碳相图上的PSK线是(),ES线是(),GS线是(),。
A.A1B.A3C.Acm
8.下面所列组织中,脆性最大的是(),塑性最好的是()。
4.下列零件用什么硬度测试方法测定其硬度?
(1)钳工用锉刀、手锤(2)供应态碳钢型材(3)渗氮层
5.什么是冲击韧性?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6.什么叫金属的疲劳?疲劳强度用什么符号表示?为什么疲劳断裂对机械零件危害较大?如何提高和改善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7.有一标准低碳钢拉伸试样,直径为10㎜,标距长度为100㎜,在载荷为21000N时屈服,拉断试样前的最大载荷为30000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133㎜,断裂处最小直径为6㎜,试计算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1.片状珠光体:渗碳体为片状的珠光体2.球状珠光体:在铁素体上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组织3.渗碳:是指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目的:是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
4.氮化: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
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
5.过冷奥氏体: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6.残余奥氏体:马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冷却到MS线以下转变停止时仍未能转变的奥氏体。
7.钢的化学热处理:钢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钢的化学热处理8.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
9.淬硬性: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0.奥氏体稳定化:奥氏体的稳定化是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呈迟滞现象。
11.片状马氏体:铁基合金中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其空间形态呈凸透镜片状,也称为透镜片状马氏体。
12.板条马氏体:低碳钢,中碳钢。
马氏体时效钢和不锈钢等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其光学显微组织是有成群的板条组成故称为板条马氏体13.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4.正火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
15.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工艺有: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和消除应力退火。
16.退火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3淬火目的: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1.片状珠光体:渗碳体为片状的珠光体2.球状珠光体:在铁素体上分布着颗粒状渗碳体组织3.渗碳:是指将钢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目的:是提高钢件表层的含碳量。
4.氮化:在一定温度下,使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称为渗氮。
目的:是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及疲劳强度。
5.过冷奥氏体:冷却到A1线以下而又尚未转变的奥氏体6.残余奥氏体:马氏体转变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冷却到MS线以下转变停止时仍未能转变的奥氏体。
7.钢的化学热处理:钢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钢的化学热处理8.淬透性: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
9.淬硬性:钢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获得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10.奥氏体稳定化:奥氏体的稳定化是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呈迟滞现象。
11.片状马氏体:铁基合金中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其空间形态呈凸透镜片状,也称为透镜片状马氏体。
12.板条马氏体:低碳钢,中碳钢。
马氏体时效钢和不锈钢等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其光学显微组织是有成群的板条组成故称为板条马氏体13.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14.正火目的: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消除热加工缺陷;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便于球化退火;提高普通结构零件的机械性能。
15.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工艺有:扩散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和消除应力退火。
16.退火目的: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调整硬度,改善钢的成形及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3淬火目的:大幅度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基础引言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是现代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热加工工艺将材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性能是工程师们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工程材料的分类以及常用的热加工工艺,帮助读者对这一重要领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结构件以及其他工程产品的材料。
根据其组成和性能,工程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陶瓷材料。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有着优良导电性和导热性的材料,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钢、铝、铜等。
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焊性和可加工性,使其成为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聚合物材料聚合物材料是一类由多个单体分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等。
聚合物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绝缘性能,适用于制造轻型结构件和绝缘材料。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一类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绝缘性能。
常见的陶瓷材料包括瓷器、砖瓦等,适用于制造耐火材料和陶瓷制品。
热加工工艺的分类热加工工艺是指通过加热和控制温度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加工工艺包括锻造、热轧、热处理等。
锻造锻造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可锻温度,然后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的过程。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方式,适用于制造各种型号和形状的金属零件。
热轧热轧是指将金属坯料加热至较高温度,然后通过辊轧机械将其压延成所需的板材、型材等形状的过程。
热轧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度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制造高强度的金属制品。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在控制的气氛或介质中冷却,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
结论工程材料的选择和热加工工艺的应用对于确保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工程材料的分类以及常用的热加工工艺,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并通过热加工工艺将其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工程材料名词解释汇总1 单晶体:晶体内晶胞结构相同、晶格的位向完全一致。
沿不同面和方向,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出现各向异性。
2 多晶体:由许多小晶体组成,每个小晶体内晶格位向与结构相同。
但各个小晶体之间的彼此位向不同。
各向同性。
晶粒:多晶体中形状不规则的小晶体,晶胞结构和晶格位向完全相同。
晶界:晶粒与晶粒之间的界面。
组织:金属中晶粒的种类、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所形成的结构特征。
3.位错:由于晶体内部局部滑移,使晶体中一列或多列原子发生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4.晶界:不同晶粒间的过渡层,排列紊乱;位向差大。
5.亚晶界:位向差很小。
位错的规则排列。
6.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7.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组成部分。
8.固溶体:相的晶体结构与某一组成元素相同;金属化合物:相的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元素均不相同。
9.通过形成固溶体,使得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0.当金属化合物以细小的颗粒均匀分布在固溶体基体上,使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大大提高的方法称为弥散强化。
11.液态金属凝固后得到晶体称为结晶12.晶核:液体中最初形成的一些作为结晶中心的稳定的微小晶体。
13.实际结晶过程中,由于冷速较快使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
固溶体按树枝状方式生长,使得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结晶的分枝成分不同的晶内偏析现象称为枝晶偏析。
消除方法:扩散退火或均匀化。
14.从液相中直接结晶出固溶体的反应称为匀晶反应,只发生匀晶反应的相图称为匀晶相图。
15.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互溶、或完全不互溶,且冷却过程中发生共晶反应的相图,称为共晶相图。
16.共析反应:一定成分的固相,在一定温度下,同时析出两种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固相,这个转变过程。
特点:转变在固态下进行,原子扩散慢,组织细小17.通过细化晶粒来同时提高金属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方法叫做细晶强化。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一、强度(Strength):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外部力量破坏的能力。
它通常是指抗拉强度,即材料在受拉力作用下破坏的抗力。
强度与材料内部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有关,不同材料的强度也会有所差异。
二、韧性(Toughness):韧性指材料在受到外部应力时能够吸收较大的能量而不断延展或变形的能力。
韧性可以用材料断裂前的能量吸收能力来衡量,一般通过断裂面下的面积来表示。
韧性高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断裂应变和抗冲击能力。
三、硬度(Hardness):硬度是指材料表面对外部压力或划伤的抵抗能力。
硬度与材料的分子排列、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硬度高的材料对于划伤和磨损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四、可塑性(Ductility):可塑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延展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可塑性高的材料可以通过塑性变形改变形状,例如拉伸成不同长度的线材。
常见的具有良好可塑性的材料包括铜和铝。
五、脆性(Brittleness):脆性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容易发生断裂的性质。
脆性材料具有较低的韧性和可塑性,容易遭受应力集中导致断裂。
常见的脆性材料有陶瓷、玻璃和一些合金。
六、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时发生弹性变形的能力。
它衡量了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始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弹性模量高的材料会产生较小的变形。
七、导电性(Electrical conductivity):导电性是指材料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通常使用电导率来衡量。
具有较高电导率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电流,例如铜和银。
八、导热性(Thermal conductivity):导热性是指材料对热量的传导能力。
导热性高的材料能够快速传输热量,例如金属材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材料工程基础名词的解释。
这些术语在材料工程研究、设计和制造中都非常重要,对于理解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
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工程结构、机械零部件和设备制造的材料,它们的性能直接
影响着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热加工是指利用热能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包括锻造、轧制、挤压等。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下面将就工程材料和热加工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是指主
要由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常见的金属材料有铁、铝、铜、钛等。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它们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点。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
其次,热加工是金属材料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锻造是利用铸锤或压力机对金
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方法,常用于生产大型零部件。
轧制是通过轧机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可以生产各种形状的材料。
挤压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挤压机对其进行塑性变形,常用于生产管材和型材。
最后,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的学习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掌握各
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正确选择材料,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了解热加工的原理和方法,能够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
工程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增强对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固溶强化:固溶体溶入溶质后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现象。
2、加工硬化:金属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2、合金强化:在钢液中有选择地加入合金元素,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4、热处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冷却改变钢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5、细晶强化:晶粒尺寸通过细化处理,使得金属强度提高的方法。
二、选择适宜材料并说明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名称机床床身汽车后桥齿轮候选材料T10A,KTZ450-06,HT20040Cr,20CrMnTi,60Si2Mn选用材料HT20020CrMnTi热处理方法时效渗碳+淬火+低温回火最终组织P+F+G片表面Cm+M+A’心部F+MCm+M+A’Cm+M+A’T回Cm+M+A’F+Pa+SnSbAS回+G球滚动轴承GCr15,Cr12,QT600-2GCr15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锉刀9SiCr,T12,W18Cr4VT12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汽车板簧钻头桥梁滑动轴承耐酸容器发动机曲轴45,60Si2Mn,T10W18Cr4V,65Mn,201Cr13,16Mn,Q195H70,ZSnSb11Cu6,T860Si2MnW18Cr4V16Mn,ZSnSb1 1Cu6淬火+中温回火淬火+低温回火不热处理不热处理固溶处理等温淬火+高温回火Q235,1Cr18Ni9Ti,ZGMn131Cr18Ni9TiQT600-3,45,ZL101QT600-3三、(20分)车床主轴要求轴颈部位硬度为HRC54—58,其余地方为HRC20—25,其加工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机加工调质机加工(精)轴颈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加工指出:1、主轴应用的材料:45钢2、正火的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细化晶粒,消除应力;加热到Ac3+50℃保温一段时间空冷3、调质目的和大致热处理工艺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达到良好配合淬火+高温回火4、表面淬火目的提高轴颈表面硬度5.低温回火目的和轴颈表面和心部组织。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固定熔点、规则的几何外形和各向异性的特性。
位错:一种线缺陷,二维尺度很小但第三维尺度很大。
回复:冷变形金属重新加热时,加热温度低,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内应力消失的阶段。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重新加热时,加热温度高,材料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加工硬化被消除的阶段。
热加工:再结晶温度上的加工。
滑移系:滑移面与其上滑移方向的乘积。
组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的材料围观形貌。
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组元相互作用想成的晶格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称为金属件化合物。
枝晶偏析:一个晶粒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
固溶强化:通过形成固溶体是合金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转变:固态下随着温度的改变,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为本质晶粒度。
实质上表示钢在规定条件下奥氏体长大的倾向。
临界冷却速度:淬火时,能全部获得M的最低冷却速度。
调制处理:钢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稳定性: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500-600℃回火时,硬度升高的现场。
固溶处理:在较高温度下加热金属,然后快冷,是第二项来不及析出,获得单相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脆性:淬火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回火时,冲击韧性剧烈下降的现象。
(回火后韧性下降的现象)红硬性:材料在较高温度下保持高硬度的特性。
石墨化: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成叫石墨化。
孕育(变质)处理:在浇筑前往液体中加入孕育剂使晶粒下滑的处理过程。
球化处理:向铸铁中加入球化剂使石墨变为球状的处理过程。
石墨化退火:通过退火使白口铸铁中的Fe3C转变为单质状态石墨的退火。
铸造:将热态金属浇筑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铸造性能:金属在铸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
三、钢材生产 生产方法:钢锭或钢坯经压力加工(轧制、拉拔、挤压等)得到各种形
状和规格的钢材(钢板、型钢、钢管、钢丝等 )。 目的: • 压力加工改变钢材的形状和尺寸。 • 消除铸态钢锭或钢坯中的粗大组织、孔隙等,使钢材的性能改善。 1、钢板 加工方法:轧制 分类: • 厚板、中板、薄板和钢带。厚板大于25;中板为4~25mm;薄板小
分冷拔管和热轧管。能承受较高压力,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 • 有缝钢管是用钢板或钢带卷制成形,然后焊接而成,分直缝焊管和螺
旋焊管。应用广泛,主要用作自来水管、煤气管等低压管道。
4、钢丝 • 加工方法:用直径为6—9mm的热轧线材(盘条)拉拔而成。 • 退火的低碳钢丝可用于捆扎物体、也可编织成各种用 品。
量的塑性变形就会使零件失效,所以屈服强度是零件设计 和选材的主要依据之一。
抗拉强度σb:
1、当拉伸试样屈服以后,欲继续变形,必须不断增加载荷。 当载荷达到最大值Fb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开始急剧缩 小,出现了“缩颈”,致使载荷下降,直到最后断裂。试 样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除以试样原始截面积所得的应力,称 为抗拉强度。
于4mm;钢带的宽度较窄,长度较长,一般成卷供应。 • 热轧板和冷轧板。 钢板还可进行各种表面处理,如镀锌、镀锡、镀铅、塑料复合等。
2、型钢 加工方法:轧制。 种类: • 按截面形状分为:简单截面(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八角钢等)
和复杂截面(工字钢、槽钢、角钢、T型钢等)两类。 • 按钢种分:普通型钢和优质型钢。 3、钢管 种类:按生产方法可分为:无缝管和有缝管(焊管)。 • 无缝钢管是用斜轧穿孔机将实心钢坯穿孔后,再经冷拔或热轧而制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晶格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刃型位错、螺型位型。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
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
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
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规律性排列。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
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
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
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加工硬化:随着塑性变形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迅速增加;塑性、
韧性迅速下降的现象。
复:为了消除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将变形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使其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
在加热温度较低时,原子的活动能力不大,这时金
属的晶粒大小和形状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在晶内发生点缺陷的消失以
及位错的迁移等变化,因此,这时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等机械性能
变化不大,而只是使内应力及电阻率等性能显著降低。
此阶段为回复阶
段。
再结晶: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原子也具有较大的活动能力,使晶粒的外形开始变化。
从破碎拉长的晶粒变成新的等轴晶粒。
和变形前的晶粒形状相
似,晶格类型相同,把这一阶段称为“再结晶”。
热加工:将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一定温度进行压力加工。
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加工。
合金:通过熔炼,烧结或其它方法,将一种金属元素同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物质,称为合金。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相:在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均称之为相。
相图: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各个合金的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称为相图。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后形成的固相的晶格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的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属间化合物:合金的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相,称为金属间化合物。
它的晶体结构不同于任一组元,用分子式来表示其组
成。
机械混合物:合金的组织由不同的相以不同的比例机械的混合在一起,
称机械混合物。
枝晶偏析:实际生产中,合金冷却速度快,原子扩散不充分,使得先结晶出来的固溶体合金含高熔点组元较多,后结晶含低熔点组元较多,这种在晶
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枝晶偏析。
比重偏析:比重偏析是由组成相与溶液之间的密度差别所引起的。
如果先共晶相
与溶液之间的密度差别较大,则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凝固时,先共晶相
便会在液体中上浮或下沉,从而导致结晶后铸件上下部分的化学成分
不一致,产生比重偏析。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弥散强化:合金中以固溶体为主再有适量的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会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及耐磨性,这种强化方式为弥散强化。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一部分原子而组成的固溶
体称置换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填充在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即间隙
固溶体。
相组成物:合金的基本组成相。
组织组成物:合金显微组织中的独立组成部分。
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
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种固
相的反应过程。
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热脆:S在钢中以FeS形成存在,FeS会与Fe形成低熔点共晶,当钢材在1000℃~1200℃压力加工时,会沿着这些低熔点共晶体的边界开裂,钢
材将变得极脆,这种脆性现象称为热脆。
冷脆:P使室温下的钢的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使钢的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使钢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脆”。
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 k):淬火时获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速度。
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
回火脆性:随回火温度提高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红硬性:材料在经过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后所能保持其硬度的能力。
同素异构转变:由于条件(温度或压力)变化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转变,称同素异构转变。
奥氏体: 碳在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过冷奥氏体: 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不稳定的将要发生分解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M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铸造性能:金属或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包括流动性、吸气性、收缩性、偏析等。
锻造性能:衡量材料通过塑性变形加工获得优质零件的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指标,包括塑性和变形抗力两个因素。
影响因素:1、金
属本质:化学成分和组织2、加工条件:
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和应力状态
焊接性能: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包括
结合性能:焊接接头产生缺陷的敏感性。
使用性能:焊接接头对使用要求的适应性。
影响因素: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和结构型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