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体会诗人用典的意图wk.baidu.com诗人对往事
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 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 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考点链接——用典的几种类型
用典的常见方式:
1.正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 典故思路一致。
2.反用。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 在诗中的用意相反或相对。通过暗示、对比、 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言此 而意彼。
典故的种类还可分为明典、暗典、翻典 三种。
明典 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
如: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暗典 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
方能体会。
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贪泉”,是泉名,传说在广州石门,据说人饮此泉
则会变贪,晋代廉吏吴隐之饮此水后,操守更加坚定。 “涸辙”干涸的车辙,比喻穷困的境遇。《庄子·外物》有 车辙中鮒鱼求活的寓言。
我叫用典,你知道么?
用典是指诗歌当中对 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前 人妙语警句的引用,借此 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 个人愿望等。
考点链接——用典
1.引用历史故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化用前人诗文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引用神话传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不细品味,难于看出其用典之痕迹。
翻典 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
塞下曲 (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 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 仍留一箭定天山。
问题: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赏析。
赏析手法的答题格式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法。 (3) 此 手 法 有 效 传 达 出 诗 人 怎 样 的 感 情 。
练一练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①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①塞上长城:檀道济是南朝刘宋名将,权力很大, 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
道:“自毁汝万里长城。”
问题: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赏析。
问题: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赏析。
【答题示例】
本诗第二联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第三 句化用(暗用)了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写出了 要是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 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这两句诗通过 借用李广的典故,含蓄委婉地指出了由于朝廷 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 燃、征人不还的局面,表现了对当时领兵远征 主将的批评,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 不满 。
领会诗意,把握情感
结合注解阅读全诗,思考问题: 1、四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四句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第一句:用伏波将军之事——未改典故原意,明用,正用;
第二句:用班超之事——不赞成如班超的做法,明用,反用。 表明自己从军态度是不愿如班超那样恋乡思 归,而是誓死报国;
第三句:晋与姜戎合力败秦——正用,暗用,但又有所变化, 加上了“莫遣”二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诗人将典故的内涵和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语言 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 立业的豪情,体现了诗人欲杀敌立功和安定边疆的心愿。 (结合情感指出作用)
练一练
出 塞(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①飞将②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① 龙城:地名,是古代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 曾奇袭击龙城,最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 ②《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 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答题示例】
本诗最后两联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第三联诗 人引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以檀道济自许,以典 明志。写出了其少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的磅礴大气。这一壮志和如今的壮志未酬却已衰鬓先 斑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第四联引 用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现了对诸葛亮 的仰慕之情,并以典明志,言简意丰,含蓄委婉的表 达出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 展抱负。
第四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正用,暗用,将原典“三 箭”改为“一箭”,有所变化但未改典故原意。
答题示例 请对《塞下曲》用典的手法进行赏析。
1.这首诗四句诗用了四个典故(指出用典之处)。
2.第一句写了伏波将军为抵御北方敌军的侵犯,宁愿战死边 疆用马革裹尸而还;第二句引用汉代班超晚年思归的故事。 两个典故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沙 场的决心。第三句用晋与姜戎合力败秦典故,第四句用薛 仁贵“三箭定天山”典故,这两个典故表明杀敌未边必须 彻底的态度和要重视边防要塞的守卫。(具体分析用典之处)
用典的妙处
在唐以前的诗歌主要表现为增加 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 于文采。唐以后的诗歌主要是怀古 伤今,咏史言志。
用典 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 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分析典故的方法
1.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 才能理解诗
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 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