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归纳与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卷
13、 ,
求 的值
14、 ,求 的值;
15、观察下面式子,根据你得到的规律答复:
=____; =____; =____;…… ……
2、请你举出三个无理数:;
3、9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立方根是
4、在棱长为 的正方体木箱中,想放入一根细长的铁丝,那么这根铁丝的最大长度可能是;
5、 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6、化简: =; =; ; ; =; =;
7、如果 的平方根等于 ,那么 ;假设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2x-1和-x+2,那么x=,这个正数是;
202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
1、在以下各数3.1415、0.2060060006…、 、 、 、 、 、 无理数的个数是( )A、1;B、2;C、3;D、4。
2、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时6、3,它的对角线的长可能是( )
A、整数;B、分数;C、有理数;D、无理数
3、以下六种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10、、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3,它的对角线长为 ,求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结果保存两个有效数字〕。
11、先阅读以下的解答过程,然后再解答:
形如 的化简,只要我们找到两个数a、b,使 , ,使得 , ,那么便有:
例如:化简
解:首先把 化为 ,这里 , ,由于4 ;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 正数、负数统称有理数 无理数的相反数还是无理数 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一定还是无理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一定是无理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积一定仍是无理数
八上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八上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1)全等形: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3)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4)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5)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1)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4) 能够完全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8)全等三角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9)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A4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在三角形中的定义。
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连结这个角的顶点和与对边交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也叫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
由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由于三角形有三个内角,所以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在三角形中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各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称为内心(即以此点为圆心可以在三角形内部画一个内切圆)。
2.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1.整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
在整数的运算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
整数的加法遵循以下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为正数。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为负数。
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整数的减法遵循以下规则:正整数减去正整数,结果为正数。
负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为负数。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2.有理数的乘除法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分数来进行计算。
有理数的乘法遵循以下规则:两个正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两个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有理数的除法遵循以下规则:正有理数除以正有理数,结果为正数。
负有理数除以负有理数,结果为正数。
正有理数除以负有理数,结果为负数。
3.整数的混合运算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整数的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混合进行的运算。
在整数的混合运算中,根据运算法则的先乘除、后加减原则,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4.课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涉及整数的加减法和有理数的乘除法。
在复习课文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整数的混合运算的步骤和顺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课文,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和有理数的乘除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的内容。
祝同学们复习顺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5•莆田)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A.AB=CD B. EC=BF C.∠A=∠D D. AB=BC(1题图)(2题图)(3题图)2.(2015•茂名)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点D,PD=6,则点P到边OB的距离为()A.6 B. 5 C. 4 D. 3 3.(2015•贵阳)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A.∠A=∠C B.∠D=∠B C. AD∥BC D. DF∥BE 4.(2015•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A.B. 2 C. 3 D.+2(4题图)(5题图)(6题图)5.(2015•启东市模拟)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③∠B=∠E,BC=EF,∠C=∠F;④AB=DE,AC=DF,∠B=∠E.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A.1组B. 2组C. 3组D. 4组6.(2015•杭州模拟)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右,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A.SSS B. SAS C. ASA D. AAS 7.(2015•滕州市校级模拟)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BD=DC,AB=AC B.∠ADB=∠ADC,BD=DCC.∠B=∠C,∠BAD=∠CAD D.∠B=∠C,BD=DC8.(2015•奉贤区二模)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B=45°B.∠BAC=90°C. BD=AC D. AB=AC 9.(2015•西安模拟)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4对B. 3对C. 2对D. 1对(7题图)(8题图)(9题图)(10题图)10.(2015春•泰山区期末)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2015春•沙坪坝区期末)如图,已知△ABC≌△ADE,若AB=7,AC=3,则BE的值为.(11题图)(12题图)(13题图)(14题图)12.(2015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已知Rt△ABC≌Rt△ABCDEC,连结AD,若∠1=20°,则∠B的度数是.13.(2015春•苏州校级期末)如图,△ABO≌△CDO,点B在CD上,AO∥CD,∠BOD=30°,则∠A=°.14.(2015春•万州区期末)如图,已知△ABC≌△ADE,D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且∠BAC=60°,则∠CAE=.15.(2015•黔东南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连接B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D≌△CDB.(只需写一个)(15题图)(16题图)(17题图)(18题图)16.(2014秋•曹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DBE,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17.(2015•盐亭县模拟)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度.1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度.19.(2015•聊城)如图,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AB=6,则点D到AB的距离是.(19题图)(20题图)20.如图,在△A 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交于点E,DF⊥BC于点F,且BC=4,DE=2,则△BCD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21.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ABE≌△ACD,∠C=42°,AB=9,AD=6,G为AB延长线上一点.(1)求∠EBG的度数.(2)求CE的长.2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1)求证:△ABD≌△CAE;(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3.如图,△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证:(1)△AEF≌△CEB;(2)AF=2CD.24.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说明:(1)CF=EB.(2)AB=AF+2EB.25.如图,为了测量一池塘的宽AB,在岸边找到一点C,连接AC,在A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D,使得DC=AC,连接BC,在B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使得EC=BC,测出DE=60m,试问池塘的宽AB为多少?请说明理由.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A 2.A 3.B 4.C 5.C 6.A 7.D 8.D 9.B 10.C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4 12.70°13.30 14.30°15.AB=CD 16.AC=DE 17.6018.90 19.20.4三.解答题(共7小题)21.解:(1)∵△ABE≌△ACD,∴∠EBA=∠C=42°,∴∠EBG=180°﹣42°=138°;(2)∵△ABE≌△ACD,∴AC=AB=9,AE=AD=6,∴CE=AC﹣AE=9﹣6=3.22.证明:(1)∵AB=AC,∴∠B=∠ACD,∵AE∥BC,∴∠EAC=∠ACD,∴∠B=∠E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E⊥AE,∴∠ADC=∠CEA=90°在△ABD和△CAE中∴△ABD≌△CAE(AAS);(2)AB=DE,AB∥DE,如右图所示,∵AD⊥BC,AE∥BC,∴AD⊥AE,又∵CE⊥AE,∴四边形ADCE是矩形,∴AC=DE,∵AB=AC,∴AB=DE.∵AB=AC,∴BD=DC,∵四边形ADCE是矩形,∴AE∥CD,AE=DC,∴AE∥B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且AB=DE.23.证明:(1)∵AD⊥BC,CE⊥AB,∴∠BCE+∠CFD=90°,∠BCE+∠B=90°,∴∠CFD=∠B,∵∠CFD=∠AFE,∴∠AFE=∠B在△AEF与△CEB中,,∴△AEF≌△CEB(AAS);(2)∵AB=AC,AD⊥BC,∴BC=2CD,∵△AEF≌△CEB,∴AF=BC,∴AF=2CD.24.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CE.在△ADC与△ADE中,∵∴△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25.解:AB=60米.理由如下:∵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60(米),则池塘的宽AB为60米.。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人教版)-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人教版)初二是初中生活的关键,一定要加油!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欢迎阅读与选择!一、选择题1.B 解析:只有②④是正确的.2. C 解析:∵ AB=AC,D为BC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ADBC.∵ BAD=35, DAC=35,在Rt△DAC中,C=90DAC=90-35=55.3.A 解析:∵ AB=AC,A=36,ABC=C=72.∵ DE垂直平分AB,DA=DB, ABD=A=36.DBC=36,BDC=72,BD平分ABC,AD=BD=BC,①②正确;△BCD的周长=BC+BD+CD=BC+AD+CD=BC+AC=BC+AB,③正确. ∵ BDCD, ADCD,故④错误.4.B 解析:4+9+9=22(cm).5.B 解析:AED=EDC+C,ADC=BAD,∵ AD=AE, AED=ADE.∵ AB=AC, C,BAD=EDC+EDC,即BAD=2EDC.∵ BAD=50, EDC=25,故选B.6. D 解析:在中,∵ A=36,AB=AC, ABC=C=72. ∵ BD平分ABC, ABD=CBD=36,ABD,CDB=72,, 都是等腰三角形, BC=BD.∵ BE=BC, BD=BE,是等腰三角形,易得BED=72.在中,∵A=36, ADE=A =36,是等腰三角形.又∵ 在中,AB=AC,是等腰三角形.故共有5个等腰三角形.7.C 解析:∵ △ABC是等边三角形,ABD=C,AB=BC.又∵ BD=CE,△ABD≌△BCE.BAD=CBE.∵ ABE+EBC=60,ABE+BAD=60,APE=ABE+BAD=60,故选C.8.C 解析:A.不确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且c是否为斜边,故A选项错误;B.不确定第三边是否为斜边,故B选项错误;C.因为C=90,所以其对边为斜边,故C选项正确;D.因为B=90,所以,故D选项错误.9.C 解析:因为在Rt△ABC中,AC=40,BC=9,所以由勾股定理得AB=41.因为BN=BC=9,AM=AC=40,所以MN=AM+BN AB=40+9 41=8.10.B 解析:设此直角三角形为△ABC,其中C=90,BC=a,AC=b,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等于斜边上中线长的2倍,所以AB=4.又因为△ABC的周长是,所以 .平方得,即 .由勾股定理知,所以 .二、填空题11. 50 65 解析:C=180-115=65,C=65,A=180-652=50.12.108 解析:如图,∵在△ABC中,AB=AC, C.∵ AD=BD, C=1.∵ 4是△ABD的外角, 1+B=2C.∵ AC=CD, 4=2C.在△ADC中,∵ 2+C=180,即5C=180, C=36,2=C+2C=336=108,即BAC=108.13.直角解析:如图,∵ DE垂直平分AC, AD=CD.又C=15, DAC=15,ADB=DAC=30.又∵ BAD=60, BAD+ADB=90,B=90,即△ABC是直角三角形.14. a 解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所以顶角是120,底角是30.如图,在△ABC中,AC=BC,BDAD,ABC= 30,AB=a,则BD= .15.22.5或67.5 解析:当等腰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时,底角为67.5当等腰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时,底角为22.5.16.417.5018.6 解析:因为BAE=60,所以AEB=30.所以AEB+DEC=30+60=90,所以AED=90.又因为AB=CE=3,所以AE=DE=6,所以AD=6 .三、解答题19.解:如图所示.20.证明:∵ AB=AC,BAC=120,C=30,在Rt△ADC中CD=2AD.•∵ BAC=120, BAD=120-90=30,BAD, AD=BD, BC=3AD.21.(1)解:因为AD是CAB的平分线,CDAC,DEAB,所以CD=DE=1 cm.因为AC=BC,所以CAB=B= .又因为DEAB,所以EDB=B= .所以ED=EB.所以DB= (cm).所以AC=BC=CD+DB= cm.(2)证明:在△ACD和△AED中,CAD=EAD,AED,AD=AD,所以△ACD≌△AED,所以AC=AE.由(1)得CD=DE=BE,又AB=AE+EB,所以AB=AC+CD.22. 解:(1)点D的位置如图所示(D为AB中垂线与BC的交点).(2)∵ 在Rt△ABC中,B=37, CAB=53.又∵ AD=BD, BAD=B=37.CAD=53-37=16.第22题答图23.解:△APQ为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 △ABC为等边三角形, AB=AC.∵ ABP=ACQ,BP=CQ,△ABP≌△ACQ(SAS). AP=AQ,BAP=CAQ.∵ BAC=BAP+PAC=60,PAQ=CAQ+PAC=BAP+PAC=BAC=60.△APQ是等边三角形.24. 解:因为△ABD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BD,CD=DE,ADB=CDE=60.所以ADB-CDB=CDE-CDB,即ADC=BDE.在△ADC和△BDE中,因为AD=BD,CD=DE,ADC=BDE,所以△ADC≌△BDE,所以AC=BE.在等腰Rt△ABC中,因为AB= ,所以AC=BC=1,故BE=1.25.解:(1)90.(2)①+=180.理由:因为BAC=DAE,所以BAC-DAC =DAE-DAC,即BAD=CAE.又AB=AC,AD=AE,所以△ABD≌△ACE.所以ACE.所以ACB =ACE+ACB,所以ACB =.因为+ACB =180,所以+=180.②当点D在射线BC上时,+=180.当点D在射线CB上时,=.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答案,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若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 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 .BD CE =B .AD AE =C .BE CD = D .DA DE = 2.如图,已知ABC DCB ∠=∠,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CB △△≌,下列添加的条件不能使ABC DCB △△≌的是( )A .A D ∠=∠B .AB DC = C .AC DB =D .ACB DBC ∠=∠ 3.如图,在ABC 中,B C ∠=∠,BD CE =,BF CD =,则EDF ∠等于( )A .90A ︒-∠B .1802A ︒-∠C .1902A ︒-∠D .11802A ︒-∠ 4.如图,在△ABC 中,AB=5,AC=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A .1<AD <6B .1<AD <4C .2<AD <8 D .2<AD <4 5.如图,ABC 的面积为26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23cmD .24cm 6.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如图,先在AOB ∠的两边分别取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得到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 )A .HLB .SSSC .SASD .ASA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9.如图,在Rt ABC △中,90C ∠=︒,CAB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且DE 所在直线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 .若3DE =,则BC 的长为( ).A .6B .7C .8D .910.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1.如图,AD 平分∠BAC ,AB=AC ,连接BD ,CD 并延长,分别交AC ,AB 于点F ,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 12.如图,在△ABC 中,点E 和F 分别是AC ,BC 上一点,EF ∥AB ,∠BCA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MAC 是△ABC 的外角,若∠MAC =α,∠EFC =β,∠ADC =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 )A .β=α+γB .β=2γ﹣αC .β=α+2γD .β=2α﹣2γ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四边形,90,3,4,5,ABCD B AB BC AC ︒∠====180BAD CAD ︒∠+∠=,180BCD AC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14.如图,已知在ABC ∆和ADC ∆中,,ACB AC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BC ADC ∆≅∆(只添一个即可).15.已知在△ABC 中,AB =9,中线AD =4,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16.如图,在△ABC 中,∠ACB =120°,BC =4,D 为AB 的中点,DC ⊥BC ,则点A 到直线CD 的距离是_____.17.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10、15、20,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18.如图,ABC ADE ≅,延长BC ,分别交AD ,ED 于点F ,G ,若120EAB ∠=︒,30B ∠=︒,10CAD ∠=︒,则CFD ∠=________︒.1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3AD =,连接BD ,BD CD ⊥,ADB C ∠=∠.若P 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20.如图,ABC 中,90C ∠=,AD 平分BAC ∠,若2DC =,则点D 到线段AB 的距离等于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 ABC ∠=∠,D CBD ∠=∠,ABD CBD ∠=∠,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求证:CD 平分ACE ∠.22.如图,AD CB =,AB CD =.求证:ABC CDA ∠=∠.23.如图,在ABC 和BCD △中,90BAC BCD ︒∠=∠=,AB AC =,CB CD =;延长CA 至点E ,使AE AC =;延长CB 至点F ,使BF BC =.连接AD ,AF ,DF ,EF .延长DB 交EF 于点N .(1)求证:AD AF =;(2)求证:BD EF =.24.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 AC >,求证:AB AC BD CD ->-.25.如图,,AD BF 相交于点,//,O AB DF AB DF =,点E 与点C 在BF 上,且BE CF =.(1)求证:ABC DFE ∆≅∆;(2)求证:点О为BF 的中点.26.作图:已知ABC 和线段r ,请在ABC 内部作点P ,使得点P 到AC 和BC 的距离相等,并且点A 到点P 的距离等于定长r .(不写作法,保留痕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添加BD =CE ,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ACE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AD=A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E=∠AED,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BE=CD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C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BAE=∠CAD,可得∠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添加DA=DE无法求出∠DAB=∠EA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分析即可;【详解】在ABC和DCB中,A DABC DCBBC CB∠=∠⎧⎪∠=∠⎨⎪=⎩,故ABC DCB△△≌,A不符合题意;在ABC和DCB中,AB DCABC DCBBC CB=⎧⎪∠=∠⎨⎪=⎩,故ABC DCB△△≌,B不符合题意;只有AC=BD,BC=CB,ABC DC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故C符合题意;在ABC和DCB中,ACB DBCCB BCABC DCB∠=∠⎧⎪=⎨⎪∠=∠⎩,故ABC DC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B=∠C,BD=CE,BF=CD,可证出△BFD≌△CDE,继而得出∠BFD=∠E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平角等于180︒,即可得出∠B=∠EDF,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B=∠C,BD=CE,BF=CD,∴△BFD≌△CDE,∴∠BFD=∠EDC,∴∠B+∠BFD+∠BDF=∠BDF+∠EDF+∠EDC ,∴∠B=∠EDF ,又∵∠B=∠C=18019022A A ︒-∠=︒-∠, ∴∠EDF=1902A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BFD=∠EDC 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先延长AD 到E ,且AD DE =,并连接BE ,由于ADC BDE ∠=∠,BD DC =,利用SAS 易证ADC EDB ≌,从而可得AC BE =,在ABE △中,再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28AE <<,从而易求14AD <<.【详解】解:延长AD 到E ,使AD DE =,连接BE ,则AE=2AD ,∵AD DE =,ADC BDE ∠=∠,BD DC =,∴ADC EDB ≌()SAS ,3BE AC ∴==,在AEB △中,AB BE AE AB BE -<<+,即53253AD -<<+,∴14AD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5.C解析:C【分析】延长AP 交BC 于E ,根据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即可求出△ABP ≌△BEP ,又知△APC 和△CPE 等底同高,可以证明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PBC 的面积.【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ABP =∠EBP ,∠APB =∠BPE =90∘,在△APB 和△EPB 中∠=∠⎧⎪=⎨⎪∠=∠⎩APB EPB BP BPABP EBP ∴△APB ≌△EPB (ASA ),∴APB EPB S S =△△,AP =PE ,∴△APC 和△CPE 等底同高,∴APC PCE S S =,∴PBC PCE PCE S S S =+△△△=12ABC S=163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BC PCE PCE S S S =+△△△=12ABC S .6.A解析:A【分析】利用垂直得到90PMO PNO ∠=∠=,再由OM ON =,OP OP =即可根据HL 证明()HL ≌PMO PNO △△,由此得到答案. 【详解】∵PM OA ⊥,PN OB ⊥,∴90PMO PNO ∠=∠=.∵OM ON =,OP OP =,∴()HL ≌PMO PNO △△, ∴POA POB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对应相等的边或角,由此利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7.B解析:B【分析】直接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判定,即可求得答案;注意而SSA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详解】解:A,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B,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本选项错误;C,两个角和一个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利用ASA或AAS判定全等,故本选项正确;D,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注意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8.C解析:C【分析】性质、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根据定义解答.【详解】A、两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不一定相等,故不是全等图形;B、由于大小不一定相同,故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故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大小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全等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9.D解析:D【分析】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B=∠CAD=∠DAB=30°,【详解】解:∵DE垂直平分AB,∴DA=DB,∴∠B=∠DAB,∵AD 平分∠CAB ,∴∠CAD=∠DAB ,∵∠C=90°,∴3∠EAD=90°,∴∠EAD=30°,∵∠AED=90°,∴DA=BD=2DE ,∵AD 平分∠CAB ,DE ⊥AB ,CD ⊥AC ,∴CD=DE=3,∴DA=BD=6,∴BC=BD+CD=6+3=9,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 , 在△CEG 和△AFE 中EF EG AE CE =⎧⎨=⎩∴△CEG ≌△AFE ,∴ AF=CG ,∴BA+BC=BF+FA+BG-CG=BF+BG=2BF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分析】认真观察图形,确定已知条件在图形上的位置,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仔细寻找.【详解】解:AD 平分BAC ∠,BAD CAD ∴∠=∠, 在ABD ∆与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BD CD ∴=,B C ∠=∠,ADB ADC ∠=∠,又EDB FDC ∠=∠,ADE ADF ∴∠=∠,AED AFD ,BDE CDF ∆≅∆,∆≅∆ABF ACE .AED AFD ,ABD ACD ∆≅∆,BDE CDF ∆≅∆,∆≅∆ABF ACE ,共4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2.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C=β,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2∠BCD ,根据∠ADC 是△BDC 的外角,得到∠ADC=∠B+∠BCD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MAC=∠B+∠ACB ,于是得到结果.【详解】解:∵EF ∥AB ,∠EFC=β,∴∠B=∠EFC=β,∵CD 平分∠BCA ,∴∠ACB=2∠BCD ,∵∠ADC 是△BDC 的外角,∴∠ADC=∠B+∠BCD ,∵∠ADC=γ,∴∠BCD=γ-β,∵∠MAC 是△ABC 的外角,∴∠MAC=∠B+∠ACB ,∵∠MAC=α,∴α=β+2(γ-β),∴β=2γ-α,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21【分析】如图作DHBA 交BA 的延长线于H 作DFBC 的延长线于F 作DEAC 于E 首先证明利用面积法求出D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作DHBA 交BA 的延长线于H 作DFBC 的延长线于F 作DEAC 于E 设则解析:21【分析】如图,作DH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H ,作DF ⊥BC 的延长线于F ,作DE ⊥AC 于E ,首先证明DH DE DF ==,利用面积法求出DE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作DH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H ,作DF ⊥BC 的延长线于F ,作DE ⊥AC 于E ,180,180BAD CAD BAD DAH ∠+∠=︒∠+∠=︒,CAD DAH ∴∠=∠,180,180BCD ACD BCD DCF ∠+∠=︒∠+∠=︒,ACD DCF ∴∠=∠,,,DH BH DE AC DF BF ⊥⊥⊥,DH DE DF ∴==,设DH DE DF x ===, 则有:11112222AB DH BC DF AB BC AC DE ⋅⋅+⋅⋅=⋅⋅+⋅⋅, ∴34125x x x +=+,6x ∴=,∴S 四边形ABCD=11113456212222AB CB AC DE ⋅+⋅=⨯⨯+⨯⨯=. 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4.或或【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解析: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B AC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 、ASA 、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C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SAS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AC=∠DAC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SA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AS ,能判定△ABC ≌△ADC ;故添加的条件是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5.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析:1<AC <17【分析】作出图形,延长AD 至E ,使DE =AD ,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ECD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 =CE ,再利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AC 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延长AD 至E ,使DE =AD ,∵AD 是△ABC 的中线,∴BD =CD ,在△ABD 和△ECD 中,BD CD ADB EDC AD DE =⎧⎪∠=∠⎨⎪=⎩,∴△ABD ≌△ECD (SAS ),∴AB =CE ,∵AD =4,∴AE =4+4=8,∵AC +CE >AC >CE -AE ,∴9-8<AC <8+9,∴1<AC <17,故答案为:1<AC <17.【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遇中线,加倍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6.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延长CD 到H 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H=BC=4【详解】∵DC ⊥BC ∴∠BCD=∵∠ACB=∴∠ACD=如图延长CD解析:4【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90︒,延长CD 到H 使DH=CD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 AD=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H=BC=4.【详解】∵ DC ⊥BC ,∴ ∠BCD=90︒,∵ ∠ACB=120︒,∴ ∠ACD=30︒,如图,延长 CD 到 H 使 DH=CD ,∵ D 为 AB 的中点,∴ AD=BD ,在 ΔADH 与 ΔBCD 中,CD DH ADH BDC AD BD =⎧⎪∠=∠⎨⎪=⎩,∴ ΔADH ≅ΔBCD(SAS),∴ AH=BC=4,∠AHD=∠BCD=90°,∴点A 到CD 的距离为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7.【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三个三角形的ABBCCA 上的高相等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O 作OD ⊥AC 于DOE ⊥AB 于EOF ⊥BC 于F ∵O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解析:2:3:4【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三个三角形的AB 、BC 、CA 上的高相等,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O 作OD ⊥AC 于D ,OE ⊥AB 于E ,OF ⊥BC 于F ,∵O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OE =OF .∵AB =10,BC =15,CA =20,∴::ABO BCO CAO S S S =(12•AB•OE ):(12•BC•OF ):(12•CA•OD )=::AB BC CA =2:3:4.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9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AC=∠DAE 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解析:9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AC=∠DAE ,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ABC ADE ≅,∴()12010255BAC DAE ∠=∠=-÷=,∴85ACF BAC B ∠=∠+∠=,∴18085CFA ACF CAD ∠=-∠-∠=,∴1808595CFD ∠=-=.故答案为:9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上述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3【分析】过点D 作于点H 先证明BD 是的角平分线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当点P 运动到点H 的位置时DP 的长最小即DH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于点H ∵∴∵∴∴BD 是的角平分线∵∴∵点D 是直线BC 外一 解析:3【分析】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先证明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3AD DH ==,当点P 运动到点H 的位置时,DP 的长最小,即DH 的长.【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H BC ⊥于点H ,∵BD CD ⊥,∴90BDC ∠=︒,∵180C BDC DBC ∠+∠+∠=︒,180ADB A ABD ∠+∠+∠=︒,ADB C ∠=∠,90A ∠=︒,∴ABD CBD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D AB ⊥,DH BC ⊥,∴3AD DH ==,∵点D 是直线BC 外一点,∴当点P 在BC 上运动时,点P 运动到与点H 重合时DP 最短,其长度为DH 长,即DP 长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是:3.【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20.【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过D 作DE ⊥AB 于E ∵∠C=90°AD 平分∠BACDC=2∴DE=DC=2即点D 到线段AB 的距离等于2故答案为:2解析:【分析】过D 作DE ⊥AB 于E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过D 作DE ⊥AB 于E ,∵∠C=90°,AD 平分∠BAC ,DC=2,∴DE=DC=2,即点D 到线段AB 的距离等于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能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C 是解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先证明//AB CD ,然后由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得到ACD DCE ∠=∠,即可得到结论成立.【详解】证明:D CBD ∠=∠,ABD CBD ∠=∠,D ABD ∴∠=∠,//AB CD ∴ABC DCE ∴∠=∠,A ACD ∠=∠又A ABC ∠=∠,ACD DCE ∴∠=∠,CD ∴平分AC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得到//AB CD .22.见解析【分析】根据SSS 可证明△ABD ≌△CDB ,即可得∠ABD =∠CDB ,∠ADB =∠CBD ,进而可证明结论.【详解】在ABD ∆和CDB ∆中AB CD AD CB BD DB =⎧⎪=⎨⎪=⎩()ABD CDB SSS ∴∆≅∆ABD CDB ∴∠=∠ADB CBD ∠=∠ABC ABD CBD ∠=∠-∠CDA CDB ADB ∠=∠-∠ABC CD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利用SSS 证明△ABD ≌△CDB 是解题的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结合题意得:ABF BAC ACB ∠=∠+∠,ACD ACB BCD ∠=∠+∠,推导得ABF ACD ∠=∠;通过证明ABF ACD △≌△,即可完成证明;(2)根据(1)的结论ABF ACD △≌△得:BAF CAD ∠=∠;根据题意得90BAE ∠=;再通过证明AEF ABD △≌△,即可完成证明.【详解】(1) ∵ABF BAC ACB ∠=∠+∠,ACD ACB BCD ∠=∠+∠,90BAC BCD ︒∠=∠=∴ABF ACD ∠=∠∵BF BC =,CB CD =∴BF BC CD ==即AB AC ABF ACD BF CD =⎧⎪∠=∠⎨⎪=⎩∴ABF ACD △≌△∴AF AD =;(2)∵90BAC ︒∠=∴18090BAE BAC ∠=-∠=结合(1)的结论ABF ACD △≌△∴BAF CAD ∠=∠∵90EAF BAE BAF BAF ∠=∠-∠=-∠,90BAD BAC CAD CAD ∠=∠-∠=-∠ ∴EAF BAD ∠=∠∵AE AC =,AB AC =∴AE AC AB ==即AF AD EAF BAD AE AB =⎧⎪∠=∠⎨⎪=⎩∴AEF ABD △≌△∴BD EF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24.见解析【分析】在 AB 上取 AE = AC ,然后证明ADC ≌()SAS ADE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DC DE =,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证明即可.【详解】证明:如解图,在AB 上截取AE AC =,连接DE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CAD EAD ∠=∠.在ADC 和ADE 中,,,,AC AE CAD EAD AD AD =⎧⎪∠=∠⎨⎪=⎩∴ ADC ≌()SAS ADE △.∴ DC DE =.∵在BDE 中,BE BD ED >-,∵ AB AE BE -=,∴ AB AC BD 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证∠B=∠F ,BC=EF ,然后根据SAS 可以得到结论;(2)同(1)有∠B=∠F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对顶角相等可以证得ΔABO ≅ΔDFO ,从而得到OB=OF ,所以点O 为BF 中点 .【详解】证明:(1)∵AB//DF ,∴∠B=∠F ,∵BE=CF ,∴BE+CE=CF+CE ,即BC=EF ,∴在ΔABC 和ΔDFE 中,AB DF B F BC EF =⎧⎪∠=∠⎨⎪=⎩,∴ΔABC ≅ΔDFE (SAS );(2)与(1)同理有∠B=∠F ,∴在ΔABO 和ΔDFO 中,AOB DOF B F AB DF ∠=∠⎧⎪∠=∠⎨⎪=⎩,∴ΔABO ≅ΔDFO (AAS ),∴OB=OF ,∴点O 为BF 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26.图见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点P 到AC 和BC 的距离相等,可知点P 在ACB ∠的角平分线上,点A 到点P 的距离等于定长r ,可知点P 在以点A 为圆心,以定长r 为半径的圆上,由此作图即可.【详解】如图,先作ACB ∠的角平分线,再以点A 为圆心,以定长r 为半径作圆弧,圆弧与ACB ∠角平分线的交点即为点P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属于基础题,需要有一定的画图能力,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MAB ∠为锐角,AB a ,点C 在射线AM 上,点B 到射线AM 的距离为d ,BC x =,若△ABC 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d =或x a ≥B .x a ≥C .x d =D .x d =或x a > 2.如图,在△ABC 中,∠B =∠C =50°,BD =CF ,BE =CD ,则∠EDF 的度数是( )A .40°B .50°C .60°D .30°3.如图,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如图,BD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 AD//BC ,AB AD <,分别过点A ,C 作AE BD ⊥,CF B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若BE DF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5.如图,点O 在ABC 内,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若110BOC ∠=°,则A ∠的度数为( )A .40︒B .45︒C .50︒D .5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近似数232.610⨯精确到十分位;②在2,()2--,38-,2--中,最小的是38-;③如图所示,在数轴上点P 所表示的数为15-+;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钝角”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钝角”;⑤如图,在ABC 内一点P 到这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是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A .1B .2C .3D .47.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8.点Р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点Р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5PQ >B .5PO ≥C . 5PQ <D .5PO ≤ 9.对于ABC 与DEF ,已知∠A=∠D ,∠B=∠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AC=DF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10.如图所示,已知∠A =∠C ,∠AFD =∠CEB ,那么给出的条件不能得到ADF CBE △≌△是( )A .∠B =∠D B .EB=DFC .AD=BCD .AE=CF 11.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当△ACP 与△BPQ 全等时,则点Q 的运动速度为( )cm/s .A .0.5B .1C .0.5或1.5D .1或1.5 12.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 B .AC =BC C .∠A =∠BD .∠1=∠2二、填空题1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C =,90ACB ADC ∠=∠=︒,10CD =,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1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点A 、F 、D 、E 在同一直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使BDE CDF ≌(不再添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15.如图所示,ABC ≅△AB C '',20CAC ∠'=︒,BAB ∠'=___度.16.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AO=BO ,添加一个条件, 能使AOC BOD ≅,所添加的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18.已知70COB ∠=,30AOB ∠=,OD 平分AOC ∠,则BOD ∠=_________ 19.在Rt △ABC 中,∠C =90°,AC =15cm ,BC =8cm ,AX ⊥AC 于A ,P 、Q 两点分别在边AC 和射线AX 上移动.当PQ =AB ,AP =_____时,△ABC 和△APQ 全等.20.如图,四边形ABDC 中,对角线AD 平分BAC ∠,136ACD ∠=︒,44BCD ∠=︒,则ADB ∠的度数为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OD=OE ,FD=FE .(1)如图2,将仪器放置在△ABC 上,使点O 与顶点A 重合,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沿AF 画一条射线AP ,交BC 于点P .则AP 就是∠BAC 的平分线吗?请给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如图3,在(1)的前提下,过点P 作PQ ⊥AB 于点Q ,已知PQ=4,AC=7,△ABC 的面积是32,求AB 的长.22.如图,Rt ABC 与Rt DEF △的顶点A ,F ,C ,D 共线,AB 与EF 交于点G ,BC 与DE 相交于点H ,90B E ∠=∠=︒,AF CD =,AB DE =.(1)求证:Rt ABC Rt DEF ≌;(2)若1GF =,求线段HC 的长.23.如图,,AD BF 相交于点,//,O AB DF AB DF =,点E 与点C 在BF 上,且BE CF =.(1)求证:ABC DFE ∆≅∆;(2)求证:点О为BF 的中点.24.如图,Rt △ABC 中,∠ACB=90°,D 是AB 上的一点,过D 作DE ⊥AB 交AC 于点E ,CE=DE .连接CD 交BE 于点F .(1)求证:BC=BD ;(2)若点D 为AB 的中点,求∠AED 的度数.25.如图,在ACD △与BCE 中,AC BC =,CD CE =,ECD ACB ∠=∠.(1)求证:AD BE =;(2)若105ACD ∠=︒,32D ∠=︒,求B 的度数.26.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当x =d 时,BC ⊥AM ,C 点唯一;当x ≥a 时,能构成△ABC 的C 点唯一,可确定取值范围.【详解】解:若△ABC 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则C 点唯一即可,当x =d 时,BC ⊥AM ,C 点唯一;当x >a 时,以B 为圆心,BC 为半径的作弧,与射线AM 只有一个交点,x =a 时,以B 为圆心,BC 为半径的作弧,与射线AM 只有两个交点,一个与A 重合, 所以,当x ≥a 时,能构成△ABC 的C 点唯一,故选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画法,根据题意准确作图并且能够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2.B解析:B【分析】由SAS 证明△BDE ≌△CFD ,得出∠BDE=∠CFD ,∠EDF 可由180°与∠BDE 、∠CDF 的差表示,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在△BDE 与△CFD 中,BD CF B C BE CD ⎧⎪∠∠⎨⎪⎩===,∴△BDE ≌△CFD (SAS );∴∠BDE=∠CFD ,∴∠EDF=180°-(∠BDE+∠CDF )=180°-(∠CFD+∠CDF )=180°-(180°-∠C )=50°;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3.B解析:B【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AD ,BC=BD ,OC=OD ,然后根据”HL”可判断Rt △AOC ≌Rt △AOD ,Rt △BOC ≌Rt △BOD ;根据“SSS”可判断△ABC ≌△ABD .【详解】解:∵AB 是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AC=AD ,BC=BD ,OC=OD ,∴Rt △AOC ≌Rt △AOD (HL ),Rt △BOC ≌Rt △BOD (HL ),△ABC ≌△ABD (SSS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也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C解析:C【分析】根据AD //BC 证得ADB CBD ∠=∠,由BE DF =得到BF=DE ,由此证明△ADE ≌△CBF ,得到AE=CF ,AD=CB ,由此证得△ABE ≌△CDF ,得到AB=CD ,由此利用SSS 证明△ABD ≌△CDB.【详解】解:∵AD //BC ,∴ADB CBD ∠=∠,BE DF =,BF DE ∴=,AE BD ⊥,CF BD ⊥,AED CFB ∠∠∴=90=,()ADE CBF ASA ∴≅,AE CF ∴=,AD CB =,∵∠AEB=∠CFD 90=,BE=DF ,()ABE CDF SAS ∴≅,AB CD ∴=,BD DB =,AB=CD ,AD CB =,()ABD CDB SSS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对应的边或角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由条件可知BO 、CO 平分∠ABC 和∠ACB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可求得∠A .【详解】解:∵点O 到ABC 三边的距离相等,∴BO 平分ABC ∠,CO 平分ACB ∠,∴ ()180A ABC ACB ∠=︒-∠+∠()1802OBC OCB =︒-∠+∠()1802180BOC =︒-⨯︒-∠()1802180110︒=︒-⨯-︒4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根据近似数的精确度定义,可判断①;根据实数的大小比较,可判断②;根据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实数,即可判断③;根据反证法的概念,可判断④;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⑤.【详解】①近似数232.610⨯精确到十位,故本小题错误;()22--=2=-,-=③在数轴上点P 所表示的数为1-+④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钝角”时,首先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钝角或三个钝角”,故本小题错误;⑤在ABC 内一点P 到这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则点P 是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故本小题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似数的精确度定义,实数的大小比较,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实数,反证法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先分别写出这些定理的逆命题,再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是真命题;B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假命题;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题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D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是真命题.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8.B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 到OB 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P到OB的距离为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所以要证两三角形全等,可以根据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判定定理添加条件,再根据选项选取答案即可;【详解】题意已知:∠A=∠D,∠B=∠E,∴①根据“ASA”可添加AB=DE,故①正确;②根据“AAS” 可添加AC=DF,故②正确;③根据“AAS” 可添加BC=EF,故③错误;④根据“ASA”可添加AB=DE,故④错误;所以补充①②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根据不同的判定方法可选择不同的条件,所以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要熟练掌握并归纳总结;10.A解析:A【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即可;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有:SSS、SAS、AAS、ASA;【详解】A∵∠A=∠C,∠AFD=∠CEB,∠B=∠D,三个角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A=∠C,∠AFD=∠CEB,EB=DF,符合AAS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C∵∠A=∠C,∠AFD=∠CEB,AD=BC,符合AAS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D∵∠A=∠C,∠AFD=∠CEB,AE=CF,∴AF=CE,符合ASA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正确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②AP=BQ,AC=BP,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CAB=∠DBA,∴△ACP与△BPQ全等,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则1×t=4-1×t,则3=2x,解得:t=2,x=1.5;②AP=BQ,AC=BP,则1×t=tx,4-1×t=3,解得:t=1,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12.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OC=∠BOC,OC=OC,然后即可判断各个选项中条件是否能判定△AOC≌△BOC,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已知可得,∠AOC=∠BOC,OC=OC,∴若添加条件OA=OB,则△AOC≌△BOC(SAS),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AC=BC,则无法判断△AOC≌△BOC,故选项B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A=∠B,则△AOC≌△BOC(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1=∠2,则∠ACO=∠BCO,则△AOC≌△BOC(AS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二、填空题13.50【分析】过点B作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先证明∠CBE=∠ACD从而证明∆ACD ≅∆CB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BE ⊥CE ∴∠BEC=∠CDA=90°解析:50【分析】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先证明∠CBE=∠ACD ,从而证明∆ ACD ≅∆ CB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BE ⊥CE ,∴∠BEC=∠CDA=90°,∴∠CBE+∠BCE=90°,又∵∠ACB=90°,∴∠BCE+∠ACD=90°,∴∠CBE=∠ACD ,在∆ ACD 与∆ CBE 中,∵CBE ACD CEB ADC BC AC ∠=∠⎧⎪∠=∠⎨⎪=⎩,∴∆ ACD ≅∆ CBE (AAS ),∴BE=CD=10,∴BCD ∆的面积=12CD∙BE=12×10×10=50, 故答案是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14.ED=FD (答案不唯一∠E=∠CFD 或∠DBE=∠DCF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或AAS 或ASA 定理添加条件然后证明即可【详解】解:∵D 是的中点∴BD=DC①若添加ED=FD 在△BD解析:ED=FD (答案不唯一,∠E=∠CFD 或∠DBE=∠DCF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或AAS 或ASA 定理添加条件,然后证明即可.【详解】解:∵D 是BC 的中点,∴BD=DC①若添加ED=FD在△BDE 和△CDF 中,BD CD BDE CDF ED FD =⎧⎪∠=∠⎨⎪=⎩,∴△BDE ≌△CDF (SAS );②若添加∠E=∠CFD在△BDE 和△CDF 中,BDE CDF E CFD BD CD ∠=∠⎧⎪∠=∠⎨⎪=⎩,∴△BDE ≌△CDF (AAS );③若添加∠DBE=∠DCF在△BDE 和△CDF 中,BDE CDF BD CD DBE DCF ∠=∠⎧⎪=⎨⎪∠=∠⎩,∴△BDE ≌△CDF (ASA );故答案为:ED=FD (答案不唯一,∠E=∠CFD 或∠DBE=∠DC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20【分析】根据△得到由此推出得到答案【详解】解:△∴;∵∴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熟记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0【分析】根据ABC ≅△AB C ''得到CAB C AB ∠=∠'',由此推出CAC C AB BAB C AB ''∠'+∠=∠'+∠得到答案.【详解】解:ABC ∆≅△AB C '',∴CAB C AB ∠=∠'';∵CAC C AB CAB '∠'+∠=∠,BAB C AB C AB '∠'+∠=∠'',∴CAC C AB BAB C AB ''∠'+∠=∠'+∠,20CAC BAB ∴∠'=∠'=︒.故答案为:2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熟记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或或或【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则由定理可证故答案为:或或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 解析: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C BO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 BOD ∠=∠,AO BO =,∴当CO DO =时,由S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 B ∠=∠时,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当C D ∠=∠时,由A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C BD 时,则A B ∠=∠,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故答案为: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17.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AOC ∠,PD OA ⊥,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18.20°或50°【分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解决即可【详解】解:①如图∵∠BOC=70°∴∠AOC=100°∵OD 平分∠AOC ∴∠AOD=∠AOC=50°∠AOD-=2解析:20°或50°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计算解决即可.【详解】解:①如图∵30∠=︒,AOB∠BOC=70°,∴∠AOC=100°,∵OD平分∠AOC∴∠AOD=1∠AOC=50°,2∠=20°;∠=∠AOD-AOBBOD②如图,∵30∠=︒,AOB∠BOC=70°,∴∠AOC=40°,∵OD平分∠AOC∠AOC=20°,∴∠AOD=12∠=50°;BOD∠=∠AOD+AOB故答案为:20°或50°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能够由角平分线得出相等的角,在解决问题时注意要分类讨论.19.8cm 或15cm 【分析】分情况讨论:①AP =BC =8cm 时Rt △ABC ≌Rt △QPA (HL );②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Rt △ABC ≌Rt △PQA (HL )此时AP =AC =15cm 【详解】解:①当P 运动解析:8cm 或15cm【分析】分情况讨论:①AP =BC =8cm 时,Rt △ABC ≌Rt △QPA (HL );②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Rt △ABC ≌Rt △PQA (HL ),此时AP =AC =15cm .【详解】解:①当P 运动到AP =BC 时,如图1所示:在Rt △ABC 和Rt △QPA 中,AB QP BC PA =⎧⎨=⎩, ∴Rt △ABC ≌Rt △QPA (HL ),即AP =B =8cm ;②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如图2所示:在Rt △ABC 和Rt △PQA 中,AB PQ AC PA =⎧⎨=⎩, ∴Rt △ABC ≌Rt △PQA (HL ),即AP =AC =15cm .综上所述,AP 的长度是8cm 或15cm .故答案为:8cm 或1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以免漏解.20.【分析】先添加辅助线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性质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等可求得【详解】解: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交的延长线于点过 解析:46︒【分析】先添加辅助线“过点D 作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BC ⊥于点G ”,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性质、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等可求得()1462ADB CBE BAC ∠=∠-∠=︒. 【详解】 解:过点D 作D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F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BC ⊥于点G ,如图:∵AD 平分BAC ∠,DE AB ⊥,DF AC ⊥∴12BAD BAC ∠=∠,DE DF = ∵136ACD ∠=︒ ∴18044DCF ACD ∠=︒-∠=︒∵44BCD ∠=︒,92ACB ACD BCD ∠=∠-∠=︒∴CD 平分BCF ∠∵DF AC ⊥,DG BC ⊥∴DF DG =∴DE DG =∵DE AB ⊥,DG BC ⊥∴BD 平分CBE ∠ ∴12DBE CBE ∠=∠ ∴ADB DBE BAD ∠=∠-∠1122CBE BAC =∠-∠ ()12CBE BAC =∠-∠ 12BCA =∠ 46=︒.故答案是:46︒【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性质、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的定义、角的和差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AP 是∠BAC 的平分线,理由见解析;(2)AB=9【分析】(1)利用“SSS”证明△ADF ≌△AEF 即可证明AP 是∠BAC 的平分线;(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G=PQ=4,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AP 是∠BAC 的平分线,理由如下:在△ADF 和△AEF 中,AD AE AF AF DF EF =⎧⎪=⎨⎪=⎩,∴△ADF ≌△AEF (SSS ),∴∠DAF=∠EAF ,即AP 平分∠BAC ;(2)过点P 作PG ⊥AC 于点G ,∵AP 平分∠BAC ,PQ ⊥AB ,PG ⊥AC ,∴PG=PQ=4, ∵11 22ABC ABP APC SS S AB PQ AC PG =+=⋅+⋅ ∴114743222AB ⨯+⨯⨯=, ∴AB=9.【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确定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2.(1)见详解;(2)1【分析】(1)先证明AC=DF ,再根据HL 证明Rt ABC Rt DEF ≌;(2)先证明∠AFG=∠DCH ,从而证明∆AFG ≅∆DCH ,进而即可求解. 【详解】(1)∵AF CD =,∴AF+CF=CD+CF ,即AC=DF ,在Rt ABC 与Rt DEF △中,∵AC DF AB DE=⎧⎨=⎩, ∴Rt ABC ≅Rt DEF △(HL );(2)∵Rt ABC ≅Rt DEF △,∴∠A=∠D ,∠EFD=∠BCA ,∵∠AFG=180°-∠EFD ,∠DCH=180°-∠BCA ,∴∠AFG=∠DCH ,又∵AF CD =,∴∆AFG ≅∆DCH ,∴HC=GF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HL 和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已知可证∠B=∠F ,BC=EF ,然后根据SAS 可以得到结论;(2)同(1)有∠B=∠F ,再结合已知条件和对顶角相等可以证得ΔABO ≅ΔDFO ,从而得到OB=OF ,所以点O 为BF 中点 .【详解】证明:(1)∵AB//DF ,∴∠B=∠F ,∵BE=CF ,∴BE+CE=CF+CE ,即BC=EF ,∴在ΔABC 和ΔDFE 中,AB DF B F BC EF =⎧⎪∠=∠⎨⎪=⎩,∴ΔABC ≅ΔDFE (SAS );(2)与(1)同理有∠B=∠F ,∴在ΔABO 和ΔDFO 中,AOB DOF B F AB DF ∠=∠⎧⎪∠=∠⎨⎪=⎩,∴ΔABO ≅ΔDFO (AAS ),∴OB=OF ,∴点O 为BF 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并灵活应用是解题关键. 24.(1)见详解;(2)60°.【分析】(1)利用HL 直接证明Rt △DEB ≌Rt △CEB ,即可解决问题.(2)首先证明△ADE ≌△BDE ,进而证明∠AED=∠DEB=∠CEB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证明:(1)∵DE ⊥AB ,∠ACB=90°,∴△DEB 与△CEB 都是直角三角形,在△DEB 与△CEB 中,EB EB DE CE =⎧⎨=⎩, ∴Rt △DEB ≌Rt △CEB (HL ),∴BC=BD .(2)∵DE ⊥AB ,∴∠ADE=∠BDE=90°;∵点D 为AB 的中点,∴AD=BD ;在△ADE 与△BDE 中,AD BD ADE BDE DE DE =⎧⎪∠=∠⎨⎪=⎩,∴△ADE ≌△BDE (SAS ),∴∠AED=∠DEB ;∵△DEB ≌△CEB ,∴∠CEB=∠DEB ,∴∠AED=∠DEB=∠CEB ;∵∠AED+∠DEB+∠CEB=180°,∴∠AED=60°.【点睛】该命题以三角形为载体,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来分析、判断或推理.25.(1)见解析;(2)43°【分析】利用 SAS 证明≌ACD BCE 即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 A ∠=∠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求出A ∠的度数,即可求出B .【详解】(1)证明:∵ECD ACB ∠=∠.∴ECD ACE ACB A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AD BE =(2)∵105ACD ∠=︒,32D ∠=︒∴1801053243A ∠=︒-︒-︒=︒由(1)得≌ACD BCE∴43B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6.见解析【分析】利用SAS 证明ABD ≌A B D '''△,即可证得结论.【详解】 解:已知:如图,ABC ≌A B C ''',AD 和A D ''分别是BC 和B C ''上的中线,求证:AD =A D ''.证明:∵ABC ≌A B C ''',∴AB =A B '',∠B =∠B ',BC =B C '',∵AD 、A D ''是 BC 和B C ''上的中线,∴BD =12BC ,12B D B C ''''=, ∴BD =B D '',∴在ABD 与A B D '''△中 AB A B B B BD B D =⎧⎪∠=∠⎨⎪=''''⎩' ∴ABD ≌A B D '''△(SAS ),∴AD =A 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转化成三角形全等.。
原题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原题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
知识点梳理
一、直线的特征与表示
- 直线是由无限多个点连成的笔直的轨迹。
- 直线上两点可以唯一确定一条直线。
- 直线的表示方法有点斜式、点法式和一般式。
二、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 直线与平面的相交情况有三种:相交于一点、平行不相交、与平面重合。
三、平行线的性质
- 平行线具有以下基本性质:
-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任意两点之间都相等。
- 平行线上的两个相交线段之间的夹角都相等。
四、相交线与相交角
- 两条相交线可以分为内角、外角、对顶角和同位角。
- 相交线之间的角可以用角的度量来进行表示。
- 对顶角的度量相等,同位角的度量相等。
五、成比例线段和相似三角形
- 成比例线段是指两个线段之间的比相等。
- 相似三角形是指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
六、题目示例
- 通过一些例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梳理。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八上数学第二章重点题型
八上数学第二章重点题型第一节:选择题选择题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中,有几种常见的选择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是指在给定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1) 下列哪个数是无理数?A. 2/3B. 0.5C. √2D. 1/4解析:无理数是指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而√2是一个无理数,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指在给定的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选择所有正确的答案。
例如:2) 下列哪些数是整数?A. -3B. 1/2C. 0D. √9解析:整数是指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数,因此选项A和C是正确答案。
3. 判断题判断题是指给出一个陈述句,要求判断其真假。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3) 两个互质的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A. 正确B. 错误解析:互质的数是指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的两个数,而最小公倍数是指能够同时整除这两个数的最小正整数,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第二节:填空题填空题是数学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填写合适的数值或符号。
在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中,有几种常见的填空题型,包括代数式填空、几何图形填空和运算符号填空。
1. 代数式填空代数式填空是指给出一个代数式,要求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填写合适的数值或符号。
解答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填写正确的数值或符号。
例如:1) 若x = 3,求2x + 5的值。
解析:将x的值代入代数式2x + 5中,得到2(3) + 5 = 6 + 5 = 11,因此答案是1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知识点1: 根式的运算1. 同类项的根式可以直接进行加减运算,结果仍为同类项的根式。
2. 根式可以与整数进行加减运算,运算结果仍为根式。
知识点2: 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和立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和立方的根,平方根用符号√表示,立方根用符号∛表示。
2. 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辅助求解。
知识点3: 分数指数幂1. 求一个数的分数指数幂,可以将指数的分母作为根式的指数,将指数的分子作为底数的指数。
2.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结果为一个根式,可以进行化简和约分。
知识点4: 整除与余数1. 两个整数a和b,如果可以整除,即a可以被b整除,记作a÷b,余数为0。
2. 整除运算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知识点5: 除数和倍数1. 整数a是整数b的倍数,即a可以被b整除,可以写成a是b的n倍。
2. 整数b是整数a的除数,即b可以整除a,可以写成b是a的约数。
3. 两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知识点6: 素数和合数1. 素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例如2、3、5、7等。
2. 合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约数的自然数,例如4、6、8、9等。
3. 任何一个大于1的数,都能被素数唯一分解。
知识点7: 素因数分解1. 素因数分解是指将一个合数分解为一系列素数的乘积。
2. 素因数分解可以使用质因数分解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8: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1. 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2. 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共倍数中最小的一个。
3.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着特定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知识点9: 分数的加减运算1. 对于分数的加减运算,需要先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并将分母化为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2. 分数的加减运算结果为一个分数,可以进行化简和约分。
知识点10: 分数的乘除运算1. 对于分数的乘除运算,可以直接对分子和分母进行对应的运算。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 2.如图,OM 、ON 、OP 分别是AOB ∠,BOC ∠,AOC ∠的角平分线,则下列选项成立的( )A .AOP MON ∠>∠B .AOP MON ∠=∠C .AOP MON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3.如图,在△ABC 中,∠B =∠C =50°,BD =CF ,BE =CD ,则∠EDF 的度数是( )A .40°B .50°C .60°D .30°4.下列说法正确的( )个.①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03;②1的立方根是±1;③3.110<3.2;④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0B .1C .2D .3 5.如图,ABC 的面积为26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则PBC 的面积为( )A .21cmB .22cmC .23cmD .24cm 6.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把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BF ,20FAB ∠=︒.旋转角的度数是( )A .110°B .90°C .70°D .2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8.对于ABC 与DEF ,已知∠A=∠D ,∠B=∠E ,则下列条件:①AB=DE ;②AC=DF ;③BC=DF ;④AB=EF 中,能判定它们全等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9.如图,已知∠A=∠D , AM=DN ,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够判定△ABN ≅△DCN 的是()A .BM ∥CNB .∠M=∠NC .BM=CND .AB=CD 10.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F ABC ED ≌△△的是( )A .BC ED =B .A F ∠=∠C .B E ∠=∠D .//AB EF 11.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2.下列命题,真命题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在ABC ∆和ADC ∆中,,ACB AC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BC ADC ∆≅∆(只添一个即可).14.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角顶点C 的坐标为()0,3,另一个顶点B 的坐标为()8,8,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15.如图,在Rt ABC △中,90B ∠=︒,12AB =,5BC =,射线AP AB ⊥于点A ,点E 、D 分别在线段AB 和射线AP 上运动,并始终保持DE AC =,要使ABC 和DAE △全等,则AE 的长为______.16.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B 、D 在直线l 的异侧,若AB=CD ,AE=CF ,BF=DE ,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17.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AO=BO ,添加一个条件, 能使AOC BOD ≅,所添加的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AB ,CD 交于点O ,AD ∥BC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使得△AOD ≌△BOC .1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PE AD ⊥交直线BC 于点E .若35B ∠=︒,85ACB ∠=︒,则E ∠的度数为______.20.如图,已知点(44)A -,,一个以A 为顶点的45︒角绕点A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x 轴正半轴,y 轴负半轴于E 、F ,连接EF .当△AEF 直角三角形时,点E 的坐标是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OD=OE ,FD=FE .(1)如图2,将仪器放置在△ABC 上,使点O 与顶点A 重合,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沿AF 画一条射线AP ,交BC 于点P .则AP 就是∠BAC 的平分线吗?请给出判断并说明理由.(2)如图3,在(1)的前提下,过点P 作PQ ⊥AB 于点Q ,已知PQ=4,AC=7,△ABC 的面积是32,求AB 的长.22.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E ⊥是AB 上的点,且,DE CE DE CE =⊥,(1)证明:AB AD BC =+.(2)若已知AB a ,求梯形ABCD 的面积.23.如图,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BAD =80°,试求: (1)∠EDC 的度数.(2)若∠BCD =n °,试求∠BED 的度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3)类比探究:已知AB ∥CD ,BE 、DE 分别是∠ABC 、∠ADC 的n 等分线,ABE ∠=1ABC n ∠,1CDE ADC n∠=∠,∠BAD =α,∠BCD =β,请猜想∠BED = .24.如图,在ACD △与BCE 中,AC BC =,CD CE =,ECD ACB ∠=∠.(1)求证:AD BE =;(2)若105ACD ∠=︒,32D ∠=︒,求B 的度数.25.如图,已知:AB =AD ,BC =DE ,AC =AE ,试说明:∠1=∠2.26.如图,AB CB ⊥,DC CB ⊥,点E 、F 在BC 上,BE CF =,再添加一个什么条件后可推出AF DE =,写出添加的条件并完成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求解.【详解】解:设△BPD ≌△CPQ 时运动时间为t ,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由题意得:BP CP BD CQ =⎧⎨=⎩, 即3634t t vt =-⎧⎨=⎩, 解之得:14t v =⎧⎨=⎩, ∴点Q 的运动速度为4厘米/秒,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关键.2.B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OP=12∠AOC ,∠AOM=∠MOB=12∠AOB ,∠CON=∠BON=12∠BOC ,进而可得∠MON=12∠AOB+12∠BOC=12∠AOC ,从而可得∠AOP=∠MON .【详解】解:∵OP 平分∠AOC ,∴∠AOP=12∠AOC , ∵OM 、ON 分别是∠AOB 、∠BOC 的平分线, ∴∠AOM=∠MOB=12∠AOB ,∠CON=∠BON=12∠BOC , ∴∠MON=12∠AOB+12∠BOC=12∠AOC , ∴∠AOP=∠MON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3.B解析:B【分析】由SAS 证明△BDE ≌△CFD ,得出∠BDE=∠CFD ,∠EDF 可由180°与∠BDE 、∠CDF 的差表示,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在△BDE 与△CFD 中,BD CF B C BE CD ⎧⎪∠∠⎨⎪⎩===,∴△BDE ≌△CFD (SAS );∴∠BDE=∠CFD ,∴∠EDF=180°-(∠BDE+∠CDF )=180°-(∠CFD+∠CDF )=180°-(180°-∠C )=50°;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4.B解析:B【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的估算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3,不是0.03,因此①不正确;②1的立方根是1,不是±1,因此②不正确;③因为3.12=9.91,3.22=10.24,而9.91<10<10.24,所以3.1<3.2,因此③正确;④只有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因此④不正确;所以正确的只有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的估算以及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掌握平方根、立方根的意义、掌握无理数的估算方法和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5.C解析:C【分析】延长AP 交BC 于E ,根据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即可求出△ABP ≌△BEP ,又知△APC 和△CPE 等底同高,可以证明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即可证明三角形PBC 的面积.【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P ,∴∠ABP =∠EBP ,∠APB =∠BPE =90∘,在△APB 和△EPB 中∠=∠⎧⎪=⎨⎪∠=∠⎩APB EPB BP BPABP EBP ∴△APB ≌△EPB (ASA ),∴APB EPB S S =△△,AP =PE ,∴△APC 和△CPE 等底同高,∴APC PCE S S =,∴PBC PCE PCE S S S =+△△△=12ABC S=1632⨯=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BC PCE PCE S S S =+△△△=12ABC S . 6.B解析:B【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AD ,∠BAD=90︒,由旋转的性质推出ADE ≌ABF ,求出∠FAE=∠BAD=9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BAD=90︒,由旋转得ADE ≌ABF ,∴∠FAB=∠EAD ,∴∠FAB+∠∠BAE=∠EAD+∠BAE ,∴∠FAE=∠BAD=90︒,∴旋转角的度数是90︒,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性质、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根据定义解答.【详解】A、两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不一定相等,故不是全等图形;B、由于大小不一定相同,故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故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大小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全等图形的概念及性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已知两角对应相等,所以要证两三角形全等,可以根据角边角、角角边、边角边判定定理添加条件,再根据选项选取答案即可;【详解】题意已知:∠A=∠D,∠B=∠E,∴①根据“ASA”可添加AB=DE,故①正确;②根据“AAS” 可添加AC=DF,故②正确;③根据“AAS” 可添加BC=EF,故③错误;④根据“ASA”可添加AB=DE,故④错误;所以补充①②可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根据不同的判定方法可选择不同的条件,所以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要熟练掌握并归纳总结;9.C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因为 BM∥CN,所以∠ABM=∠DCN,又因为∠A=∠D, AM=DN,所以△ABN≅△DCN(AAS),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因为∠M=∠N ,∠A=∠D, AM=DN,所以△ABN≅△DCN(ASA),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BM=CN ,不能判定△ABN≅△DCN,故C选项符合题意;D、因为AB=CD,∠A=∠D, AM=DN,所以△ABN ≅△DCN(SAS),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0.C解析:C【分析】由AD FC =推出AC=FD ,根据已知AB FE =添加夹角相等或第三边相等即可判定.【详解】∵AD FC =,∴AC=FD ,∵AB FE =,∴当A F ∠=∠(//AB EF 也可得到)或BC ED =时,即可判定F ABC ED ≌△△, 故B E ∠=∠不能判定F ABC ED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由SAS 证明AOC BOD ≅得出OCA ODB ∠=∠,=AC BD ,①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得出40AOB COD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由AAS 证明OCG ODH ≅(AAS ),得出OG=OH ,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出MO 平分BOC ∠,④正确;由AOB COD ∠=∠,得出当∠=∠DOM AOM 时,OM 平分BOC ∠,假设∠=∠DOM AOM ,由AOC BOD ≅得出COM BOM ,由MO 平分BMC ∠得出∠=∠CMO BMO ,推出COM BOM ≅,得出OB=OC ,OA=OB ,所以OA=OC ,而OA OC >,故③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40AOB COD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AAS ),∴OG=OH∴MO 平分BOC ∠,④正确;∴AOB COD ∠=∠∴当∠=∠DOM AOM 时,OM 平分BOC ∠,假设∠=∠DOM AOM∵AOC BOD ≅∴COM BOM ,∵MO 平分BMC ∠∴∠=∠CMO BMO ,在COM 和BOM 中 OCM BOM OM OMCMO BMO ∠=∠⎧⎪=⎨⎪∠=∠⎩∴COM BOM ≅(ASA )∴OB=OC ,∵OA=OB ,∴OA=OC ,与OA OC >矛盾,∴③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或或【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解析: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B AC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 、ASA 、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C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SAS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AC=∠DAC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SA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AS ,能判定△ABC ≌△ADC ; 故添加的条件是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4.(5-5)【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P=∠CAQ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QCQ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OQ 可得答案【详解】解:作BP ⊥y 轴AQ ⊥y 轴如图∴∠BPC=∠AQC=90°∵BC=A解析:(5,-5)【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P=∠CAQ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Q ,CQ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OQ ,可得答案.【详解】解:作BP ⊥y 轴,AQ ⊥y 轴,如图,∴∠BPC=∠AQC=90°∵BC=AC ,∠BCA=90°,∴∠BCP+∠ACQ=90°.又∠CAQ+∠ACQ=90°∴∠BCP=∠CAQ .在△BPC 和△CQA 中,BPC CQA BCP CAQ BC AC ∠∠⎧⎪∠∠⎨⎪⎩=== Rt △BPC ≌Rt △ACQ (AAS ),AQ=PC=8-3=5;CQ=BP=8.∵QO=QC-CO=8-3=5,∴A (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Q ,CQ 是解题关键.15.5或12【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BC ≌Rt △DAE 此时AE=BC=5可据此求出E 点的位置②Rt △CBA ≌Rt △DAE 此时AE=AB=12EB 重合【详解】解:①当AE=CB 时∵∠B=∠EA解析:5或12【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BC ≌Rt △DAE ,此时AE=BC=5,可据此求出E 点的位置.②Rt △CBA ≌Rt △DAE ,此时AE=AB=12,E 、B 重合.【详解】解:①当AE=CB 时,∵∠B=∠EAP=90°,在Rt △ABC 与Rt △DAE 中,AE CB DE AC =⎧⎨=⎩, ∴Rt △ABC ≌Rt △DAE (HL ),即AE=BC=5;②当E 运动到与B 点重合时,AE=AB ,在Rt △CBA 与Rt △DAE 中,AE AB DE AC =⎧⎨=⎩, ∴Rt △CBA ≌Rt △DAE (HL ),即AE=AB=12,∴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BA 才能和△DAE 全等.综上所述,AE=5或12.故答案为:5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16.AB//CD 【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 即AF=EC 在解析:AB//CD【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即AF=EC在△ABF 和△CDE 中,,,,AB CD AF EC BF DE =⎧⎪=⎨⎪=⎩∴△ABF ≌△CDE (SSS ),∴∠DCE=∠BAF .∴AB//CD .故答案为:A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得到∠DCE=∠BAF 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7.或或或【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则由定理可证故答案为:或或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 解析: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C BO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 BOD ∠=∠,AO BO =,∴当CO DO =时,由S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 B ∠=∠时,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当C D ∠=∠时,由A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C BD 时,则A B ∠=∠,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故答案为: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18.OA =OB (答案不唯一)【分析】由AD ∥BC 可得∠A =∠B ∠C =∠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详解】解:添加的条件是OA =OB 理由如下:∵AD ∥BC ∴∠A =∠B ∠C =∠D 在△AOD 和解析:OA =OB (答案不唯一)【分析】由AD ∥BC 可得∠A =∠B ,∠C =∠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详解】解:添加的条件是OA =OB ,理由如下:∵AD ∥BC ,∴∠A =∠B ,∠C =∠D在△AOD 和△BOC 中A B AO BO AOD BOC ∠=∠⎧⎪=⎨⎪∠=∠⎩∴△AOD ≌△BOC (ASA ).故答案为:OA=OB(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25°【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的度数进而得出∠AD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B=35°∠ACB=85°∴∠BAC=60°∵AD平分∠BAC∴∠B解析:25°【分析】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AC的度数,进而得出∠AD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B=35°,∠ACB=85°,∴∠BAC=60°,∵AD平分∠BAC,∴∠BAD=30°,∴∠ADC=35°+30°=65°,∵∠EPD=90°,∴∠E的度数为:90°-65°=25°.故答案为:2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BAD度数是解题关键.20.或【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①如图所示:∴∵∴∵∴∴在△和中∴△△FDE∴∴②当时同①的方法有:∴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坐标为或故答案为:或,解析:(8)0,或(4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得到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①如图所示:90AFE ︒∠=,∴90AFD OFE ︒∠+∠=,∵90OFE OEF ︒∠+∠=,∴AFD OEF ∠=∠,∵90AFE ︒∠=,45EAF ︒∠=,∴45AEF EAF ︒∠==∠,∴AF EF =,在△ADF 和FOE 中,ADE FOE AFD OEF AF EF ∠=∠⎧⎪∠=∠⎨⎪=⎩∴△ADF ≌△FDE ,∴4FO AD ==,8OE DF OD FO ==+=,∴(40)E ,. ②当90AEF ︒∠=时,同①的方法有:8OF =,4OE =,∴(40)E ,,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E 坐标为(8)0,或(40), 故答案为:(8)0,或(4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直角三角形按角分类讨论分三种情况,不要漏解.三、解答题21.(1)AP 是∠BAC 的平分线,理由见解析;(2)AB=9【分析】(1)利用“SSS”证明△ADF ≌△AEF 即可证明AP 是∠BAC 的平分线;(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G=PQ=4,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1)AP 是∠BAC 的平分线,理由如下:在△ADF 和△AEF 中,AD AE AF AF DF EF =⎧⎪=⎨⎪=⎩,∴△ADF ≌△AEF (SSS ),∴∠DAF=∠EAF ,即AP 平分∠BAC ;(2)过点P 作PG ⊥AC 于点G ,∵AP 平分∠BAC ,PQ ⊥AB ,PG ⊥AC ,∴PG=PQ=4, ∵11 22ABC ABP APC SS S AB PQ AC PG =+=⋅+⋅ ∴114743222AB ⨯+⨯⨯=, ∴AB=9.【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确定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12a 2 【分析】(1)由DE 垂直于EC ,得到一个角为直角,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到一对角互余,又三角形BEC 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得到一对角互余,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及DE =CE ,利用AAS 可得出三角形AED 与三角形BC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D =EB ,AE =BC ,由AB =AE +EB ,等量代换可得证;(2)由第一问的结论AB =AD +BC ,根据AB =a ,得出此直角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为a ,高为a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梯形ABCD 的面积.【详解】解:(1)证明:∵DE ⊥EC ,∴∠DEC =90°,∴∠AED +∠BEC =90°,又AB ⊥BC ,∴∠B =90°,∴∠BCE +∠BEC =90°,∴∠AED =∠BCE ,又AD ∥BC ,∴∠A +∠B =180°,∴∠A =∠B =90°,在△AED 和△CBE 中,A B AED BCE ED CE ∠=∠⎧⎪∠=∠⎨⎪=⎩, ∴△AED ≌△CBE (AAS ),∴AD =EB ,AE =BC ,则AB =AE +EB =BC +AD ;(2)由AB =a ,及(1)得:AB =BC +AD =a ,则S 直角梯形ABCD =12AB •(BC +AD )=12a 2. 【点睛】此题考查了直角梯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梯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了转化的思想,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本题在做第二问时注意运用第一问的结论. 23.(1)40︒;(2)1402BED n ∠=︒+︒;(3)1()αβ+n【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解;(2)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由AB ∥CD ,BE 平分∠ABC ,推出12BEF ABE n ∠=∠=︒,利用EF ∥CD ,求得∠FED =∠EDC =40°,即可得到 1402BED n ∠=︒+︒; (3)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利用AB ∥CD 推出∠ABC =∠BCD =β,∠ADC =∠BAD =α,求得1ABE n 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利用EF ∥AB ,求出1BEF ABE n β∠=∠=,即可得到1()BED n αβ∠=+. 【详解】解:(1)∵AB ∥CD ,∴∠ADC =∠BAD =80°,又∵DE 平分∠ADC ,∴1402EDC ADC ∠=∠=︒;(2)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n °,又∵BE 平分∠ABC , ∴12ABE n ∠=︒, ∵EF ∥AB , ∴12BEF ABE n ∠=∠=︒, ∵EF ∥CD ,∴∠FED =∠EDC =40°,∴1402BED n ∠=︒+︒. (3)1()αβ+n.如图,过点E 作EF ∥AB ,则EF ∥AB ∥CD ,∵AB ∥CD ,∴∠ABC =∠BCD =β,∠ADC =∠BAD =α,∴1ABE nβ∠=,111FED CDE ADC BAD n n n α∠=∠=∠=∠=, ∵EF ∥AB , ∴1BEF ABE n β∠=∠=, ∴1()BED nαβ∠=+. 故答案为:1()αβ+n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并正确引出辅助线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43°【分析】利用 SAS 证明≌ACD BCE 即可;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 A ∠=∠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求出A ∠的度数,即可求出B .【详解】(1)证明:∵ECD ACB ∠=∠.∴ECD ACE ACB ACE ∠+∠=∠+∠∴ACD BCE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CD CE =⎧⎪∠=∠⎨⎪=⎩∴()ACD BCE SAS ≌∴AD BE =(2)∵105ACD ∠=︒,32D ∠=︒∴1801053243A ∠=︒-︒-︒=︒由(1)得≌ACD BCE∴43B 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5.详见解析【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 ≌和△ADE ,得到∠B=∠ADE ,根据AB=AD ,证得∠B=∠ADB ,再利用∠1+∠B+∠ADB=180︒,∠2+∠ADB+∠ADE=180︒,即可推出∠1=∠2.【详解】在△ABC 和△ADE 中,AB AD BC DE AC AE =⎧⎪=⎨⎪=⎩, ∴△ABC ≌△ADE(SSS),∴∠B=∠ADE ,∵AB=AD ,∴∠B=∠ADB ,∵∠1+∠B+∠ADB=180︒,∠2+∠ADB+∠ADE=180︒,∴∠1=∠2.【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添加AB=CD ;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BF=CE ,故添加AB=CD 即可利用SAS 证明△ABF ≌△DC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AF=DE .【详解】可添加AB=CD ,理由如下:∵BE=CF ,∴BE+EF=CF+EF ,即BF=CE ,∵AB CB ⊥,DC CB ⊥,∴∠B=∠C=90°,在△ABF 和△DCE 中,AB CD B C BF CE =⎧⎪∠=∠⎨⎪=⎩,∴△ABF ≌△DCE ,∴AF=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AS 、ASA 、HL 等;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利用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适当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
最全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全面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
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汇总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复和总结。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在该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遵循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且正数乘以正数为正数,负数乘以负数为正数,正数乘以负数为负数。
有理数的除法可通过乘法的逆运算来实现。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除了乘除法运算外,本单元还涉及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同号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均为原来的数;异号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由大数决定。
知识点三:绝对值与相反数
绝对值指一个数到零的距离,绝对值是非负的。
相反数指与一个数相加为零的数,具有相反符号但绝对值相等。
知识点四:数轴与有理数的比较
数轴是用于表示有理数的一个直线,可以通过数轴判断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数轴上,数越往右越大,数越往左越小。
知识点五:有理数的平方与平方根
本单元还介绍了有理数的平方和平方根的概念。
一个数的平方是指该数自乘的结果,而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正平方根。
我们研究了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和平方根。
知识点六:小数的运算
在该单元中,我们还涉及了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之间的运算遵循正数和正数、负数和负数的规律。
小数的运算可以通过转换为分数进行简化。
以上就是本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加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A. 2cm,3cm,5cmB. 5cm,6cm,10cmC. 1cm,1cm,3cmD. 3cm,4cm,9cm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选项中,2 + 3 = 5,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B选项中,5+6 = 11>10,6 + 10 = 16>5,5+10 = 15>6,满足三边关系,可以组成三角形;C选项中,1+1 = 2<3,不满足三边关系,不能组成三角形;D选项中,3+4 = 7<9,不满足三边关系,不能组成三角形。
所以答案是B。
2.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第三边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不能为()A. 6B. 8C. 10D. 12解析:设第三边为x,根据三边关系8 3<x<8+3,即5<x<11。
因为第三边是偶数,所以x可以为6、8、10,不能为12。
所以答案是D。
3. 在△ABC中,∠A = 55°,∠B比∠C大25°,则∠B的度数为()A. 50°B. 75°C. 100°D. 125°解析:设∠C = x°,则∠B=(x + 25)°,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55+x+(x + 25)=180,化简得2x+80 = 180,2x=100,x = 50,则∠B=x + 25=75°。
所以答案是B。
4.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为7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3cmB. 17cmC. 13cm或17cmD. 无法确定解析:当3cm为腰时,3+3 = 6<7,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不能构成三角形;当7cm为腰时,周长为7 + 7+3=17cm。
所以答案是B。
5. 如图,在△ABC中,∠ACB = 90°,CD⊥AB于点D,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AC ,AB >BC ,点D 在BC 边上,BD=12DC ,∠BED=∠CFD=∠BAC ,若S △ABC =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B .10C .15D .202.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3.如图,已知16AB AC +=,点O 为ABC ∠与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且ODBC 于D .若4OD =,则四边形ABOC 的面积是( )A .36B .32C .30D .64 4.如图,OM 、ON 、OP 分别是AOB ∠,BOC ∠,AOC ∠的角平分线,则下列选项成立的( )A .AOP MON ∠>∠B .AOP MON ∠=∠C .AOP MON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如图,123,,l l l 是三条两两相交的公路,现需建一个仓库,要求仓库到三条公路距离相等,则仓库的可能地址有( )处.A .1B .2C .3D .4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是BAC ∠的平分线,若AC 3=,BC 4=,则ABD ACD S :S 为( )A .5:4B .5:3C .4:3D .3:48.如图,已知∠A=∠D , AM=DN ,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够判定△ABN ≅△DCN 的是( )A .BM ∥CNB .∠M=∠NC .BM=CND .AB=CD 9.如图,AC 与DB 相交于E ,且BE CE =,如果添加一个条件还不能判定ABE △≌DCE ,则添加的这个条件是( ).A .AC DB = B .A D ∠=∠C .B C ∠=∠D .AB DC = 10.如图,在OAB 和OCD 中,OA OB =,OC OD =,OA OC >,40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1.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当△ACP 与△BPQ 全等时,则点Q 的运动速度为( )cm/s .A .0.5B .1C .0.5或1.5D .1或1.5 12.如图,△ACB ≌△A 'CB ',∠BCB '=25°,则∠ACA '的度数为( )A .35°B .30°C .25°D .20°二、填空题13.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AD=AE ,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E ≌ACD .这个条件可以为_____(只填一个条件即可).1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点A 、F 、D 、E 在同一直线上.请添加一个条件,使BDE CDF ≌(不再添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15.如图(1),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 ,CD ;如图(2),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3),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7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__.16.如图,ABC 的三边AB 、BC 、CA 长分别是10、15、20,三条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ABO BCO CAO S S S 等于__________.17.如图,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BC ⊥于点E ,若2DE =,7BC =,12ABC S =△,则AB 的长为______.18.如图,90,,,ACB 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D E ,若9,6AD DE ==,则BE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射线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D 是射线OC 上一点,DP ⊥OA 于点P ,DP =5,若点Q 是射线OB 上一点,OQ =4,则△ODQ 的面积是__________.20.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D 是Rt △OAB 的角平分线,已知点D 的坐标是(0,-3),AB 的长为1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点A ,D ,B ,E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BC DF =,AD BE =,ABC EDF ∠=∠,求证:A E ∠=∠.22.如图,AB ⊥CB ,DC ⊥CB , E 、F 在 BC 上,AF=DE ,BE=CF ,求证:AB =DC .23.如图,B 、C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 ∥DE ,AC =CE ,∠ACD =∠B . 求证:△ABC ≌△CDE .24.如图,点D ,E 分别在AB 和AC 上,DE//BC ,点F 是AD 上一点,FE 的延长线交BC 延长线BH 于点G .(1)若∠DBE =40°,∠EBC =35°,求∠BDE 的度数;(2)求证:∠EGH >∠ADE ;(3)若点E 是AC 和FG 的中点,△AFE 与△CEG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5.如图,E 、A 、C 三点共线,//AB CD ,B E ∠=∠,AC CD =.求证:BC ED =.26.如图1,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自O 引一条射线O x ,设M 是平面内一点,点O 与点M 的距离为m (m >0), 以射线O 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 OM 的度数为x °(x≥0).那么我们规定用有序数对(m ,x °)表示点M 在平面内的位置,并记为M (m ,x °).例如,在如图2中,如果OG=4,∠x OG=120°,那么点G 在平面内的位置记为G (4,120°).(1)如图3,如果点N 在平面内的位置记为N (6,35°),那么ON= ;xON ∠= °;(2)如图4,点A ,点B 在射线O x 上,点A ,B 在平面内的位置分别记为(a ,0°), (2a ,0°)点A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OE=BC .用等式表示∠OEA 与∠ACB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ABE ≌△CAF 得出△ACF 与△ABE 的面积相等,可得S △ABE +S △CDF =S △ACD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BED=∠CFD=∠BAC ,∠BED=∠BAE+∠ABE ,∠BAC=∠BAE+∠CAF ,∠CFD=∠FCA+∠CAF ,∴∠ABE=∠CAF ,∠BAE=∠FCA ,在△ABE 和△CAF 中,ABE CAF AB AC BAE FCA ∠=∠⎧⎪=⎨⎪∠=∠⎩,∴△ABE ≌△CAF (ASA ),∴S △ABE =S △ACF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ABE +S △CDF =S △ACD ,∵S △ABC =30,BD=12DC , ∴S △ACD =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2.D解析:D【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 秒,由题目条件求出BD=12AB=6,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12AB A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12AB=6, 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又∵∠B=∠C∴①当BP=CQ ,BD=CP 时,BPD ∆≌CQP ∆∴2t=vt ,解得:v=2②当BP=CP ,BD=CQ 时,BPD ∆≌CPQ ∆∴8-2t=2t ,解得:t=2将t=2代入vt=6,解得:v=3综上,当v=2或3时,BPD ∆与CQP ∆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B解析:B【分析】过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OE =OD =OF =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详解】解:过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连接OA ,∵点O 为∠ABC 与∠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OD ⊥BC 于D ,OD =4,∴OE =OD =4,OF =OD =4,∵AB +AC =16,∴四边形ABOC 的面积S =S △ABO +S △ACO =1122AB OE AC OF ⨯+⨯ =114422AB AC ⨯+⨯ =42×(AB +AC ) =42×16 =3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D =OE =OF =3是解此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OP=12∠AOC ,∠AOM=∠MOB=12∠AOB ,∠CON=∠BON=12∠BOC ,进而可得∠MON=12∠AOB+12∠BOC=12∠AOC ,从而可得∠AOP=∠MON .【详解】解:∵OP 平分∠AOC ,∴∠AOP=12∠AOC , ∵OM 、ON 分别是∠AOB 、∠BOC 的平分线, ∴∠AOM=∠MOB=12∠AOB ,∠CON=∠BON=12∠BOC , ∴∠MON=12∠AOB+12∠BOC=12∠AOC , ∴∠AOP=∠MON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5.D解析:D【分析】到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距离相等的地点应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把三条公路的中心部位看作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以及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都满足要求.【详解】(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共四处,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熟记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A、D进行判断;利用三角形高的位置不同可对B、C进行判断.【详解】A、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A选项错误;B、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所以B选项错误;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所以C选错误;D、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査了判断命题真假,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仔细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7.B解析:B【分析】⊥于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F=D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过D作DF AB求出ABD和ACD的面积,最后求出答案即可.【详解】⊥于F,解:过D点作DF AB∵AD 平分CAB ∠,C 90∠=(即AC BC ⊥),∴DF CD =,设DF CD R ==,在Rt ABC 中,C 90∠=,AC 3=,BC 4=, ∴22AB 5AC BC =+=, ∴ABD 115SAB DF 5R R 222=⨯⨯=⨯⨯=,ACD 113S AC CD 3R R 222=⨯⨯=⨯⨯=, ∴ABD ACD 5S :S R 2⎛⎫= ⎪⎝⎭:3R 5:32⎛⎫=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能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F =CD 是解此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A 、因为 BM ∥CN ,所以∠ABM=∠DCN ,又因为∠A=∠D , AM=DN ,所以△ABN ≅△DCN(AAS),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因为∠M=∠N ,∠A=∠D , AM=DN ,所以△ABN ≅△DCN(ASA),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BM=CN ,不能判定△ABN ≅△DCN ,故C 选项符合题意;D 、因为AB=CD ,∠A=∠D , AM=DN ,所以△ABN ≅△DCN(SAS),故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9.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解答出即可.【详解】根据题意:BE=CE ,∠AEB=∠DEC ,∴只需要添加对顶角的邻边,即AE=DE (由AC=BD 也可以得到),或任意一组对应角,即∠A=∠D ,∠B=∠C ,∴选项A 、B 、C 可以判定,选项D 不能判定,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由SAS 证明AOC BOD ≅得出OCA ODB ∠=∠,=AC BD ,①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得出40AOB COD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由AAS 证明OCG ODH ≅(AAS ),得出OG=OH ,由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得出MO 平分BOC ∠,④正确;由AOB COD ∠=∠,得出当∠=∠DOM AOM 时,OM 平分BOC ∠,假设∠=∠DOM AOM ,由AOC BOD ≅得出COM BOM ,由MO 平分BMC ∠得出∠=∠CMO BMO ,推出COM BOM ≅,得出OB=OC ,OA=OB ,所以OA=OC ,而OA OC >,故③错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40AOB COD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 ∠=∠=,在OCG 和ODH 中OCA ODB OGC OHD OC OD ∠=∠⎧⎪∠=∠⎨⎪=⎩∴OCG ODH ≅(AAS ),∴OG=OH∴MO 平分BOC ∠,④正确;∴AOB COD ∠=∠∴当∠=∠DOM AOM 时,OM 平分BOC ∠,假设∠=∠DOM AOM∵AOC BOD ≅∴COM BOM ,∵MO 平分BMC ∠∴∠=∠CMO BMO ,在COM 和BOM 中 OCM BOM OM OMCMO BMO ∠=∠⎧⎪=⎨⎪∠=∠⎩∴COM BOM ≅(ASA )∴OB=OC ,∵OA=OB ,∴OA=OC ,与OA OC >矛盾,∴③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②AP=BQ,AC=BP,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详解】解:设点Q的运动速度是x cm/s,∵∠CAB=∠DBA,∴△ACP与△BPQ全等,有两种情况:①AP=BP,AC=BQ,则1×t=4-1×t,则3=2x,解得:t=2,x=1.5;②AP=BQ,AC=BP,则1×t=tx,4-1×t=3,解得:t=1,x=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是解此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CB,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25°,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填空题13.∠B=∠C(或∠ADC=∠AEB或AB=A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知两个三角形已经具有∠A=∠AAD=AE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故再添加一组对应角相等或是AB=AC即可得到ABE≌ACD【详解】∵∠A=∠解析:∠B=∠C(或∠ADC=∠AEB或AB=AC)【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知两个三角形已经具有∠A=∠A,AD=AE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故再添加一组对应角相等或是AB=AC即可得到ABE≌ACD.【详解】∵∠A=∠A,AD=AE,∴当∠B=∠C时,可利用AAS证明ABE≌ACD;当∠ADC=∠AEB时,可利用ASA证明ABE≌ACD;当AB=AC时,可利用SAS证明ABE≌ACD;故答案为:∠B=∠C(或∠ADC=∠AEB或AB=AC).【点睛】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ED=FD(答案不唯一∠E=∠CFD或∠DBE=∠DCF)【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或AAS或ASA定理添加条件然后证明即可【详解】解:∵D是的中点∴BD=DC①若添加ED=FD在△BD解析:ED=FD(答案不唯一,∠E=∠CFD或∠DBE=∠DCF)【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或AAS或ASA定理添加条件,然后证明即可.【详解】解:∵D是BC的中点,∴BD=DC①若添加ED=FD在△BDE和△CDF中,BD CDBDE CDF ED FD=⎧⎪∠=∠⎨⎪=⎩,∴△BDE≌△CDF(SAS);②若添加∠E=∠CFD在△BDE和△CDF中,BDE CDFE CFDBD CD∠=∠⎧⎪∠=∠⎨⎪=⎩,∴△BDE≌△CDF(AAS);③若添加∠DBE=∠DCF在△BDE和△CDF中,BDE CDF BD CDDBE DCF ∠=∠⎧⎪=⎨⎪∠=∠⎩,∴△BDE≌△CDF(ASA);故答案为:ED=FD(答案不唯一,∠E=∠CFD或∠DBE=∠DCF).【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5.28【分析】设第n个图形中有an(n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n 为正整数)再代入n=7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设第n 个图形中有an (n 为正整数)对全解析:28【分析】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 n =(1)2n n +(n 为正整数)”,再代入n=7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解: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BAD=∠CAD 在△ABD 和△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a 1=1;同理,可得:a 2=3=1+2,a 3=6=1+2+3,a 4=10=1+2+3+4,…,∴a n =1+2+3+…+n=(1)2n n +(n 为正整数), ∴a 7=7(71)282⨯+=. 故答案为:2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 n =(1)2n n +(n 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三个三角形的ABBCCA 上的高相等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O 作OD ⊥AC 于DOE ⊥AB 于EOF ⊥BC 于F ∵O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解析:2:3:4【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即三个三角形的AB 、BC 、CA 上的高相等,利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O 作OD ⊥AC 于D ,OE ⊥AB 于E ,OF ⊥BC 于F ,∵O 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 =OE =OF .∵AB =10,BC =15,CA =20,∴::ABO BCO CAO S S S =(12•AB•OE ):(12•BC•OF ):(12•CA•OD )=::AB BC CA =2:3:4.故答案为:2:3: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5【分析】作DF ⊥AB 于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如图:作DF ⊥AB 于F ∵BD 平分∠ABCDE ⊥BCDF ⊥AB ∴DE=DF ∴×AB×DF+×BC×DE=解析:5【分析】作DF ⊥AB 于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如图:作DF ⊥AB 于F ,∵ BD 平分∠ABC ,DE ⊥BC ,DF ⊥AB ,∴DE=DF ,∴12×AB×DF+12×BC×DE=ABC S , 即12×AB×2+12×7×2=12, 解得:AB=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8.3【分析】由AD⊥CEBE⊥CE可以得到∠BEC=∠CDA=90°再根据∠ACB=90°可以得到∠BCE=∠CAD从而求得△CEB≌△ADC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BE的长【详解】解:∵∠A解析:3【分析】由AD⊥CE,BE⊥CE,可以得到∠BEC=∠CDA=90°,再根据∠ACB=90°,可以得到∠BCE=∠CAD,从而求得△CEB≌△ADC,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得BE的长.【详解】解:∵∠ACB=90°,BE⊥CE,AD⊥CE,∴∠BCE+∠DCA=90°,∠BEC=∠CDA=90°,∴∠ACD+∠CAD=90°,∴∠BCE=∠CAD,在△CEB和△ADC中,BCE CADBEC CDA AC BC∠=∠⎧⎪∠=∠⎨⎪=⎩,∴△CEB≌△ADC(AAS);∴BE=CD,CE=AD=9.∵DC=CE-DE,DE=6,∴DC=9-6=3,∴BE=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9.10【分析】作DH⊥OB于点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H=DP=5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作DH⊥OB于点H∵OC是∠AOB的角平分线DP⊥OADH⊥OB∴DH=DP=5∴△OD解析:10【分析】作DH⊥OB于点H,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H=DP=5,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详解】解:作DH⊥OB于点H,∵OC是∠AOB的角平分线,DP⊥OA,DH⊥OB,∴DH=DP=5,∴△ODQ的面积=12×OQ×DH=12×4×5=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18【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D作DE⊥AB于点E∵D (0-3)∴OD=3∵AD是Rt△OAB的角平分线OD⊥O解析:18【分析】过点D作DE⊥AB于点E,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D作DE⊥AB于点E,∵D(0,-3)∴OD=3,∵AD是Rt△OAB的角平分线,OD⊥OA,DE⊥AB,∴DE=OD=3,∴S△ABD=12AB•DE=12×12×3=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B ED =,再利用SAS 证明ABC EDF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AD BE =,∴AD DB BE DB +=+,∴AB ED =.在ABC 和EDF 中,AB ED ABC EDF BC DF =⎧⎪∠=∠⎨⎪=⎩,∴()ABC EDF SAS △≌△,∴A 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2.见解析【分析】由BE =CF 得BF =CE ,由AB ⊥CB ,DC ⊥CB 得到∠ABF =∠DCE =90°,然后根据“HL ”可判断Rt ABF ≌Rt DCE ,则AB =DC 即可.【详解】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B ⊥CB ,DC ⊥CB ,∴∠ABF =∠DCE =90°,∵在Rt ABF 和Rt DCE 中,AF DE BF CE =⎧⎨=⎩, ∴Rt ABF ≌Rt DCE (HL ),∴AB =D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一组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3.见解析.【分析】首先根据AC ∥DE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CB=∠E ,∠ACD=∠D ,再根据∠ACD=∠B 证出∠D=∠B ,再由∠ACB=∠E ,AC=CE 可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证出△ABC ≌△CDE .【详解】证明:∵AC ∥DE ,∴ACD D ∠=∠,BCA E ∠=∠.又∵ACD B ∠=∠,∴B D ∠=∠,又∵AC CE =,∴()ABC CDE AA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 、SAS 、ASA 、AAS ,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24.(1)∠BDE =105°;(2)见解析;(3)全等,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B=∠EBC=35°,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出∠EGH >∠ABC ,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C=∠ADE ,即可得出答案;(3)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SAS”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DE//BC ,∠EBC =35°,∴∠DEB =∠EBC =35°,又∵∠BDE+∠DEB+∠DBE =180°,∠DBE =40°,∴∠BDE =105°;(2)证明:∵∠EGH 是△FBG 的外角,∴∠EGH >∠ABC ,又∵DE//BC ,∴∠ABC =∠ADE ,∴∠EGH >∠ADE ;(3)全等.证明:E 是AC 和FG 的中点,∴AE =CE ,FE =GE ,在△AFE 和△CEG 中,AE CE AEF CEG FE GE =⎧⎪∠=∠⎨⎪=⎩,∴△AFE ≌△CGE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25.证明见解析【分析】利用AAS 证明△ABC ≌△CED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AB CD ,∴BAC ECD ∠=∠,在ABC 和CED 中BAC ECD B EAC CD ∠=∠⎧⎪∠=∠⎨⎪=⎩, ∴()ABC CED AAS △≌△,∴BC ED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根据已知题意确定两个三角形对应相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6.(1)6;35;(2)用等式表示OEA ∠与AC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EA ∠=ACB ∠.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示例可求出结果;(2)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证明△AOF ≌△ABC 可得OF=BC ,即可得OE=OF ,所以∠OEF=∠OFE ,进一步可得结论.【详解】解:(1)∵在如图2中,如果OG=4,∠x OG=120°,那么点G 在平面内的位置记为G (4,120°)∴如果点N 在平面内的位置记为N (6,35°),那么ON=6;xON ∠=35°;故答案为:6;35;(2)用等式表示OEA ∠与ACB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OEA ∠=ACB ∠.证明:过点O 作BC 的平行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ACB F ∴∠=∠.∵点A , B 在平面内的位置分别记为(,0)a ︒,(2,0)a ︒,2OB OA ∴=OA AB ∴=在△AOF 和△ABC 中,,,,ACB F OAF BAC OA AB ∠=∠⎧⎪∠=∠⎨⎪=⎩∴ △AOF ≌△ABC .∴OF =BC .∵OE =BC .∴OE =OF .∴F OEA ∠=∠.又∵ACB F ∠=∠,∴OEA ACB ∠=∠.【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OF ≌△ABC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如图,△ACB ≌△A′C B′,∠ACB =70°,∠ACB′=100°,则∠BCA′度数是( )A .40°B .35C .30°D .45°2.如图,BD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 AD//BC ,AB AD <,分别过点A ,C 作AE BD ⊥,CF B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若BE DF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3.如图,AB =AC ,AD =AE ,∠A =105°,∠D =25°,则∠ABE 等于( )A .65°B .60°C .55°D .50°4.下列判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②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到三角形的三边所在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三个;⑤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4B .3C .2D .1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5cm ,在AC 上取一点E ,使EC =BC ,过点E 作EF ⊥AC ,连接CF ,使CF =AB ,若EF =12cm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F =∠BCFB .AE =7cmC .EF 平分ABD .AB ⊥CF 7.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8.如图,点D 在线段BC 上,若1802ACE ABC x ∠=︒-∠-︒,且BC DE =,AC DC =,AB EC =,则下列角中,大小为x ︒的角是( )A .EFC ∠B .ABC ∠ C .FDC ∠D .DFC ∠ 9.如图所示,已知∠A =∠C ,∠AFD =∠CEB ,那么给出的条件不能得到ADF CBE △≌△是( )A.∠B=∠D B.EB=DF C.AD=BC D.AE=CF10.如图,在△ABC中,点E和F分别是AC,BC上一点,EF∥AB,∠BCA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MAC是△ABC的外角,若∠MAC=α,∠EFC=β,∠ADC=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A.β=α+γB.β=2γ﹣αC.β=α+2γD.β=2α﹣2γ=,AE//BF,添加以下哪一个条件仍不能11.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AC DB判定△AED≌△BFC()=A.ED CF=B.AE BF∠=∠C.E FD.ED//CF12.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BAC的条件是()A.∠D=∠C,∠BAD=∠ABC B.BD=AC,∠BAD=∠ABCC.∠BAD=∠ABC,∠BAD=∠ABC D.AD=BC,BD=AC二、填空题13.如图,AC=B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E=BD.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14.如图,在ABC中,=6AB,=4CE AB交DE的延长线于点F,则CF的长为_____________.===,//2BD AE CE15.如图(1),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 ,CD ;如图(2),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3),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7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__.16.如图,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外角∠ACE 的平分线交于点D ,若∠D =20°,则∠A =_____.17.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面结论中(1)DA 平分EDF ∠;(2)AE AF =,DE DF =;(3)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4)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有________ .18.如图,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AO=BO ,添加一个条件, 能使AOC BOD ≅,所添加的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点P 是AO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PD OA ⊥,垂足为点D ,且5PD =,点M 是射线OC 上一动点,则PM 的最小值为__.20.如图,AB =8cm ,AC =5cm ,∠A =∠B ,点P 在线段AB 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 向B 运动,同时,点Q 以x cm/s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在射线BD 上运动,则△ACP 与△BPQ 全等时,x 的值为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点E ,交AB 于点F ,连接DF .(1)请直接写出∠CAD 与∠BCF 的数量关系;(2)若点D 是BC 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 ,C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C CD =,已知()3,0A ,()0,3B ,()0,5C ,点D 在第一象限内,90DCA ∠=︒,AB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M ,AC 与BD 交于点N .(1)OBA ∠的度数为________.(2)求点D 的坐标.(3)求证:AM DN =.23.(教材呈现)数学课上,赵老师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按照华师版教材八年级上册87页完成角平分线的作法,方法如下:试一试如图,AOB ∠为已知角,试按下列步骤用直尺和圆规准确地作出AOB ∠的平分线.第一步:在射线OA 、OB 上,分别截取OD 、OE ,使0;OD E =第二步: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适当长(大于线段DE 长的一半)为半径作圆弧,在AOB ∠内,两弧交于点C ;第三步:作射线OC .射线OC 就是所要求作的AOB ∠的平分线(问题1)赵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小明发现只利用直角三角板也可以作AOB ∠的角平分线,方法如下: 步骤:①利用三角板上的刻度,在OA 、OB 上分别截取OM 、ON ,使OM ON =. ②分别过点M 、N 作OM 、ON 的垂线,交于点P .③作射线OP ,则OP 为AOB ∠的平分线.请根据小明的作法,求证OP 为AOB ∠的平分线.24.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 (1)求证:AD =CE(2)AD =6cm ,DE =4cm ,求BE 的长度25.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FB=CE ,AB ∥ED ,AC ∥FD .求证:AB=DE .26.如图,一条河流MN 旁边有两个村庄A ,B ,AD ⊥MN 于D .由于有山峰阻挡,村庄B 到河边MN 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河边恰好有一个地点C 能到达A ,B 两个村庄,与A ,B 的连接夹角为90°,且与A ,B 的距离也相等,测量C ,D 的距离为150m ,请求出村庄B 到河边的距离.【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 根据已知ACB ≌A′CB′,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详解】解:∵ACB ≌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AD //BC 证得ADB CBD ∠=∠,由BE DF =得到BF=DE ,由此证明△ADE ≌△CBF ,得到AE=CF ,AD=CB ,由此证得△ABE ≌△CDF ,得到AB=CD ,由此利用SSS 证明△ABD ≌△CDB.【详解】解:∵AD //BC ,∴ADB CBD ∠=∠,BE DF =,BF DE ∴=,AE BD ⊥,CF BD ⊥,AED CFB ∠∠∴=90=,()ADE CBF ASA ∴≅,AE CF ∴=,AD CB =,∵∠AEB=∠CFD 90=,BE=DF ,()ABE CDF SAS ∴≅,AB CD ∴=,BD DB =,AB=CD ,AD CB =,()ABD CDB SSS ∴≅,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3对,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对应的边或角是解题的关键.3.D解析:D【分析】依据SAS 即可得判定△ABE ≌△AC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 =∠E =25°,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D =∠E ,∵∠D =25°,∴∠E =25°,∴∠ABE =180°﹣∠A ﹣∠E =180°﹣105°﹣25°=5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各个选项即可.【详解】解:①只有当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才在三角形的内部,此选项错误; ②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此选项错误;③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满足AAS 或ASA ,此选项正确;④在三角形内部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交点重合,只有一点; 在三角形的外部到三条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是外角平分线的交点,交点不重合,有三个.则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此选项错误;⑤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此选项错误.正确的有一个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垂心等概念,熟练掌握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对A 、D 进行判断;利用三角形高的位置不同可对B 、C 进行判断.【详解】A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A 选项错误;B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所以B 选项错误;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全等,所以C 选错误;D 、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D 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査了判断命题真假,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仔细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6.C解析:C【分析】证明EF ∥BC 即可得到A 正确,证明()Rt ACB Rt FEC HL ≅,得AC =EF =12cm ,CE =BC =5cm ,得到B 正确,根据∠A +∠ACD =∠F +∠ACD =90°即可证明D 正确.【详解】解:∵EF ⊥AC ,∠ACB =90°,∴∠AEF =∠ACB =90°,∴EF ∥BC ,∴∠F =∠BCF ,故A 正确;在Rt ACB 和Rt FEC 中,CB EC AB FC =⎧⎨=⎩, ∴()Rt ACB Rt FEC HL ≅,∴AC =EF =12cm ,∵CE =BC =5cm ,∴AE =AC ﹣CE =7cm .故B 正确;如图,记AB 与EF 交于点G ,如果AE =CE ,∵EF ∥BC ,∴EG 是△ABC 的中位线,∴EF 平分AB ,而AE 与CE 不一定相等,∴不能证明EF 平分AB ,故C 错误;∵Rt ACB Rt FEC ≅,∴∠A =∠F ,∴∠A +∠ACD =∠F +∠ACD =90°,∴∠ADC =90°,∴AB ⊥CF ,故D 正确.∴结论不正确的是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7.D解析:D【分析】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 ,在△CEG 和△AFE 中EF EG AE CE =⎧⎨=⎩∴△CEG ≌△AFE ,∴ AF=CG ,∴BA+BC=BF+FA+BG-CG=BF+BG=2BF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C解析:C【分析】先证明()ABC CED SSS ∆≅∆得到B E ∠=∠、FCD FDC ∠=∠,再根据1802ACE ABC x ∠=︒-∠-︒可得2CFE x ∠=︒;然后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2EFC FDC FCD FDC ∠=∠+∠=∠即可解答.【详解】解:在ABC ∆和CED ∆中,AC CD AB CE BC ED =⎧⎪=⎨⎪=⎩,()ABC CED SSS ∴∆≅∆,B E ∴∠=∠,FCD FDC ∠=∠1802180ACE ABC x E CFE ∠=︒-∠-︒=︒-∠-∠,2CFE x ∴∠=︒,2EFC FDC FCD FDC ∠=∠+∠=∠=2x ︒,FDC x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弄清题意、理清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A【分析】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即可;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有:SSS、SAS、AAS、ASA;【详解】A∵∠A=∠C,∠AFD=∠CEB,∠B=∠D,三个角相等,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A=∠C,∠AFD=∠CEB,EB=DF,符合AAS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C∵∠A=∠C,∠AFD=∠CEB,AD=BC,符合AAS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D∵∠A=∠C,∠AFD=∠CEB,AE=CF,∴AF=CE,符合ASA的判定,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正确掌握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C=β,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2∠BCD,根据∠ADC 是△BDC的外角,得到∠ADC=∠B+∠BCD,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MAC=∠B+∠ACB,于是得到结果.【详解】解:∵EF∥AB,∠EFC=β,∴∠B=∠EFC=β,∵CD平分∠BCA,∴∠ACB=2∠BCD,∵∠ADC是△BDC的外角,∴∠ADC=∠B+∠BCD,∵∠ADC=γ,∴∠BCD=γ-β,∵∠MAC是△ABC的外角,∴∠MAC=∠B+∠ACB,∵∠MAC=α,∴α=β+2(γ-β),∴β=2γ-α,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1.A解析:A欲使△AED≌△BFC,已知AC=DB,AE∥BF,可证明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详解】∵ AC=BD,∴ AD=CE,∵ AE∥BF,∴∠A=∠E,A、如添加ED=CF,不能证明△AED≌△BFC,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如添加AE=BF,根据SAS,能证明△AED≌△BF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添加∠E=∠F,利用AAS即可证明△AED≌△BF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如添加ED∥CF,得出∠EDC=∠FCE,利用ASA即可证明△AED≌△BFC,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类添加条件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B解析:B【分析】本题已知条件是两个三角形有一公共边,只要再加另外两边对应相等或有两角对应相等即可,如果所加条件是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则所加角必须是所加边和公共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详解】A、符合AAS,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符合SSA,∠BAD和∠ABC不是两条边的夹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符合AAS,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符合SSS,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判定定理中,最容易出错的是“边角边”定理,这里强调的是夹角,不是任意角;二、填空题13.∠A=∠B或CD=CEAD=BE∠AEC=∠BDC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C=∠C所以添加∠A=∠B或CD=CEAD=BE∠AEC=∠BDC可得△ADC与△解析:∠A=∠B 或CD=CE 、AD=BE 、∠AEC=∠BDC 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 ,∠C=∠C ,所以添加∠A=∠B 或CD=CE 、AD=BE 、∠AEC=∠BDC ,可得△ADC 与△BEC 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 ,故答案为:∠A=∠B 或CD=CE 、AD=BE 、∠AEC=∠BD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4.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BAC=∠FCE 在△ADE 和△CFE 中∴△ADE ≌△CFE ∴解析: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CE AB∴∠BAC=∠FCE ,在△ADE 和△CFE 中BAC FCE AE CEAED CEF ∠=∠⎧⎪=⎨⎪∠=∠⎩∴△ADE ≌△CFE∴CF=AD=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E ≌△CFE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28【分析】设第n 个图形中有a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n=(n 为正整数)再代入n=7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设第n 个图形中有an (n 为正整数)对全解析:28【分析】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a n =(1)2n n +(n 为正整数)”,再代入n=7即可求出结论. 【详解】 解:设第n 个图形中有a n (n 为正整数)对全等三角形.∵点E 在∠BAC 的平分线上∴∠BAD=∠CAD在△ABD 和△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a 1=1;同理,可得:a 2=3=1+2,a 3=6=1+2+3,a 4=10=1+2+3+4,…,∴a n =1+2+3+…+n=(1)2n n +(n 为正整数), ∴a 7=7(71)282⨯+=. 故答案为:28.【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以及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各图形中全等三角形对数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a n =(1)2n n +(n 为正整数)”是解题的关键. 16.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解析:40°【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C =2∠DBC ,∠ACE =2∠D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出∠D =∠DCE ﹣∠DBE ,∠A =∠ACE ﹣∠ABC .即得出∠A =2∠D ,即得出答案.【详解】∵∠ABC 的平分线交∠ACE 的外角平分线∠ACE 的平分线于点D ,∴∠ABC =2∠DBC ,∠ACE =2∠DCE ,∵∠DCE 是△BCD 的外角,∴∠D =∠DCE ﹣∠DBE ,∵∠ACE 是△ABC 的外角,∠A =∠ACE ﹣∠ABC =2∠DCE ﹣2∠DBE =2(∠DCE ﹣∠DBE ),∴∠A =2∠D =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来判断题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1)(2)(3)(4)【分析】在△ABC 中AB=ACAD 是△ABC 的平分线可知直线AD 为△ABC 的对称轴再根据图形的对称性逐一判断【详解】解:(1)∵在中是的角平分线∴∵∴∴∴平分故(1)正确;(解析:(1)(2)(3)(4)【分析】在△ABC 中,AB=AC ,AD 是△ABC 的平分线,可知直线AD 为△ABC 的对称轴,再根据图形的对称性,逐一判断.【详解】解:(1)∵在ABC 中,AB 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 CAD ∠=∠.∵DE AB ⊥,DF AC ⊥,∴ADE 90BAD ∠∠=︒-,ADF 90CAD ∠∠=︒-,∴ADE ADF ∠∠=, ∴DA 平分EDF ∠,故(1)正确;(2)由(1)可知,ADE ADF ∠∠=,在AED 和AFD 中,EAD FAD,AD AD,ADE ADF,∠=∠⎧⎪=⎨⎪∠=∠⎩∴()AED AFD ASA ≅,∴AE AF =,DE DF =,故(2)正确;(3)在AD 上取一点M ,连结BM ,CM .在ABM 和ACM 中,AB AC BAD CAD AM AM =⎧⎪∠=∠⎨⎪=⎩∴()ABM ACM SAS ≅,∴BM CM =,故(3)正确;(4)在ABD 和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 SAS ≅.∵DE AB ⊥,DF AC ⊥,∴∠AED=∠AFD=90°在ADE 和ADF 中,AED=AFD BAD CAD AD AD ∠∠⎧⎪∠=∠⎨⎪=⎩∴()ADE ADF AAS ≅. ∵ABD ACD ≅∴∠ABC=∠ACB ,BD=CD ,∵DE AB ⊥,DF AC ⊥,∴∠BED=∠CFD在BED 和CFD △中,EBD FCD BED CFD BD CD ∠=∠⎧⎪∠=∠⎨⎪=⎩∴()BED CFD AAS ≅,∴图中共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4)正确.故答案为:(1)(2)(3)(4).【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或或或【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由定理可证当时则由定理可证故答案为:或或或【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 解析: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AOC BO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详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 BOD ∠=∠,AO BO =,∴当CO DO =时,由S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 B ∠=∠时,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当C D ∠=∠时,由AAS 定理可证AOC BOD ≅,当//AC BD 时,则A B ∠=∠,由ASA 定理可证AOC BOD ≅,故答案为:CO DO =或A B ∠=∠或C D ∠=∠或//AC B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19.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PM ⊥OC 时,PM 最小,∵OP 平分AOC ∠,PD OA ⊥,PD=5,∴PM=PD=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掌握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20.2或【分析】由∠A =∠B 可知△ACP 与△BPQ 全等时CP 和PQ 是对应边则分AP =BQ 和AP =PB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详解】设动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则AP =2tBP =AB -AP =8-2tBQ =xt ∵∠解析:2或52【分析】由∠A =∠B ,可知△ACP 与△BPQ 全等时,CP 和PQ 是对应边,则分AP =BQ 和AP =PB 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详解】设动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则AP =2t ,BP =AB -AP =8-2t ,BQ =xt ,∵∠A =∠B ,∴CP 和PQ 是对应边,当△ACP与△BPQ全等时,①AP=BQ,即:2t= xt,解得:x=2,②AP=PB,即:2t=8-2t,解得:t=2,此时,BQ=AC,xt=5,即:2x=5,解得:x=5 2故填:2或52.【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关键.三、解答题21.(1)∠BCF=∠CAD;(2)AD=CF+DF,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由“ASA”可证△ACD≌△CBG,可得CD=BG,AD=CG,由“SAS”可证△BDF≌△BGF,可得DF=GF,可得结论.【详解】解:(1)∠BCF=∠CAD,理由如下:∵CE⊥AD,∴∠CED=∠ACD=90°,∴∠CAD+∠ADC=90°=∠ADC+∠BCF,∴∠CAD=∠BCF;(2)如图所示:猜想:AD=CF+DF,理由如下: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G,则∠ACB+∠CBG=180°,∴∠CBG=∠ACD=90°,在△ACD和△CBG中,∵CAD BCF AC BC ACD CBG ∠=∠⎧⎪=⎨⎪∠=∠⎩,∴△ACD ≌△CBG (ASA ),∴CD =BG ,AD =CG ,∵D 是BC 的中点,∴CD =BG =BD ,∵AC =BC ,∠ACB =90°,∴∠CBA =∠CAB ,∴∠CBA =45°,∴∠FBG =∠CBG ﹣∠CBA =90°﹣45°=45°,∴∠FBG =∠FBD ,在△BDF 和△BGF 中,BF BF FBD FBG BD BG =⎧⎪∠=∠⎨⎪=⎩∴△BDF ≌△BGF (SAS ),∴DF =GF ,∵AD =CG =CF +FG ,∴AD =CF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1)45°;(2)()5,8D ;(3)见解析.【分析】(1)根据点A,点B 的坐标,得OA=OB,从而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OAB 依此计算即可;(2) 过点D 作DE y ⊥轴,垂足为E ,证明DEC COA △△≌即可;(3)通过证明CDB CAB ∠=∠,实现DCN ACM △△≌的目标,问题得证.【详解】(1)∵()3,0A ,()0,3B ,∴OA=OB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BA=45°,故填45°.(2)∵()0,5C ,∴5OC =.如图,过点D 作DE y ⊥轴,垂足为E ,∴90DEC AOC ∠=∠=︒.∵90DCA ∠=︒,AC CD =,∴90ECD BCA ECD EDC ∠+∠=∠+∠=︒,∴BCA EDC ∠=∠,∴()AAS DEC COA ≌△△, ∴5DE OC ==,3EC OA ==,∴8OE OC EC =+=,∴()5,8D .(3)证明:∵835BE OE OB =-=-=,∴BE DE =,∴D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DBE ∠=︒. ∵45OBA ∠=︒,∴90DBA ∠=︒,∴90BAN ANB ∠+∠=︒.∵90DCA ∠=︒,∴90CDN DNC ∠+∠=︒.∵DNC ANB ∠=∠,∴CDB CAB ∠=∠.∵90DCA ∠=︒,∴90ACM DCN ∠=∠=︒.∵AC CD =,∴()ASA DCN ACM ≌△△, ∴AM DN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线三直角全等模型,坐标与线段的关系,三角形的全等,解答时,能准确找到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3.【问题1】边边边(或SSS );【问题2】见解析【分析】问题1:根据三角形全等的SSS 定理解答;问题2:证明Rt △ONP ≌Rt △OM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解:问题1:张老师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SSS , 故答案为:SSS ;问题2:由作图得:OM ON =,PN OB ⊥,PM OA ⊥.∴90PNO PMO ∠=∠=︒.∴PNO 和PMO △是直角三角形.∵OP OP =,∴ONP OMP ≌.∴AOP BOP ∠=∠.∴OP 为AOB ∠的平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及基本作图的知识,同学们注意仔细审题,理解这些作角平分线的方法,按照题目意思解答.24.(1)证明见解析;(2)2cm .【分析】(1)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ADC E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可得CAD BCE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即可得证;(2)先结合(1)的结论可得6CE cm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2CD cm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详解】(1),AD CE BE CE ⊥⊥,90ADC E ∠=∠=∴︒,90CAD ACD ∴∠+∠=︒,90ACB ∠=︒,90BCE ACD ∴∠+∠=︒,CAD BCE ∴∠=∠,在ACD △和CBE △中,ADC E CAD BCE AC CB ∠=∠⎧⎪∠=∠⎨⎪=⎩,()ACD CBE AAS ∴≅,AD CE ∴=;(2)由(1)已证:AD CE =,6AD cm =,6CE cm ∴=,4DE cm =,2CD CE DE cm ∴=-=,又由(1)已证:ACD CBE ≅,2BE CD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5.见详解【分析】先根据条件求出BC=EF ,根据平行线性质求出∠B=∠E ,∠ACB=∠DFE ,根据ASA 推出△ABC ≌△DEF 即可.【详解】∵FB =CE ,∴FB+FC=FC+CE ,即BC=FE ,又∵AB ∥ED ,AC ∥FD ,∴∠B=∠E ,∠ACB=∠DFE ,在△ABC 和△DEF 中,B E BC FEACB DFE ∠=∠⎧⎪=⎨⎪∠=∠⎩, ∴△ABC ≌△DEF (ASA )∴AB=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26.150米【分析】根据题意,判断出△ADC ≌△CEB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B 作BE ⊥MN 于点E ,∵∠ADC =∠ACB =90°,∴∠A =∠BCE (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DC 与△CEB 中,90ADC CEB A BCEAC CB ∠=∠=︒⎧⎪∠=∠⎨⎪=⎩∴△ADC ≌△CEB (AAS ).∴BE =CD =150m .即村庄B 到河边的距离是150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中,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四边形ABCD,AB∥CD,AD∥BCB. 四边形EFGH,EF∥GH,EG∥FH,且EF=GHC. 四边形IJKL,IK∥JL,IJ∥KLD. 四边形MNOP,MN=NO=OP=PM2. 若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OA=OC,OB=ODB. OA=OB,OC=ODC. OA=BC,OB=CDD. OA=BD,OB=AC3. 下列关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B.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C. 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D.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AB=6cm,BC=8cm,则对角线AC的取值范围是()A. 2cm<AC<14cmB. 2cm<AC<10cmC. 4cm<AC<14cmD. 4cm<AC<10cm5. 下列关于矩形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B.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D.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6. 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无法确定7. 在矩形ABCD中,若对角线AC和BD的交点为O,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OA=OC,OB=ODB. OA=OB,OC=ODC. OA=BC,OB=CDD. OA=BD,OB=AC8. 下列关于菱形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菱形的对边平行B. 菱形的四条边相等C. 菱形的对角相等D.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9. 在菱形ABCD中,若对角线AC和BD的交点为O,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OA=OC,OB=ODB. OA=OB,OC=ODC. OA=BC,OB=CDD. OA=BD,OB=AC10. 下列关于正方形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B.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C.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D. 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二、判断题: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版)
2019 秋季上册人教数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在下列每组图形中,是全等形的是( )2.如图所示,△ACE≌△DBF,AD=8,BC=2,则AC=( )A.2 B.8 C.5 D.3(第2 题) (第3 题) (第4 题) (第5 题) 3.如图,已知AC=DB,AB=DC,你认为证明△ABC≌△DCB 应该用( )A.“边边边”B.“边角边”C.“角边角”D.“角角边”4.如图,在△ABC 中,∠B=∠C=50°,BD=CF,BE=CD,则∠EDF 的度数是( )A.40°B.50°C.60°D.30°5.如图,在△ABC 中,AB=AC,点E,F 是中线AD 上的两点,则图中可证明为全等三角形的有( )A.3 对B.4 对C.5 对D.6 对6.如图,点P 是∠AOB 平分线OC 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 到边OA 的距离是( )A.1 B.2 C. 3 D.4(第6 题) (第8 题) (第9 题) (第10 题)7.在△ABC 中,∠B=∠C,与△ABC 全等的△DEF 中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 ∠A B.∠B C.∠C D.∠B 或∠C8.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 和△AED 的面积分别为27 和16,则△EDF 的面积为( )A.11 B.5.5 C.7 D.3.59.如图,直线a,b,c 表示三条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 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10.如图所示,AB⊥BC,BE⊥AC,∠1=∠2,AD=AB,则( )A. ∠1=∠EFD B.BE=EC C.BF=DF=CD D.FD∥BC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30 分) 11.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第11 题) (第12 题) (第13 题) (第16 题) 12.如图,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若CE=DF,AE=BF,则△ADF≌△BCE,根据是.13.如图,点O 在△ABC 内,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若∠A=60°,则∠BOC=°.14.在△ABC 中,AB=4,AC=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BD 与△ACD的面积之比是.15.已知AD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若AB=4,AC=6,则AD 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在Rt△ABC 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 和过点A 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O 上运动,当AP=时,△ABC 和△PQA 全等.17.如图,AD=AE,BE=CD,∠1=∠2=110°,∠BAC=80°,则∠CAE 的度数是.(第17 题) (第18 题) (第19 题) (第20 题)18.如图,在△ABC 中,AB=AC,D 是BC 的中点,DE⊥AB 于点E,DF⊥AC于点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对.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 的坐标为(3,1),AB=OB,∠ABO=90°,则点A 的坐标是.20.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三、解答题(21,22 题每题7 分,23,24 题每题8 分,25~27 题每题10 分,共60 分)21.如图,AB∥CD.(1)用直尺和圆规作∠C 的平分线CP,CP 交AB 于点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中作出的线段CE 上取一点F,连接AF,要使△ACF≌△AEF,还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请你写出这个条件.(只要给出一种情况即可;图中不再增加字母和线段;不要求证明)(第21 题)22.如图,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AB=2 cm,BC=5 cm.(1)求DE 的长;(2)DB 与AC 垂直吗?为什么?(第22 题)23.如图,点C 是AE 的中点,∠A=∠ECD,AB=CD,ED=4,求CB 的长度.(第23 题)24.如图,四边形ABCD,BEFG 均为正方形,连接AG,CE.求证:(1)AG=CE;(2)AG⊥CE.(第24 题)25.如图,A,B 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要测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从B 点出发在河岸上画一条射线BF,在BF 上截取BC=CD,过D 作DE∥AB,使E,C,A 在同一直线上,则DE 的长就是A,B 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道理.(第25 题)26.如图,在△ABC 中,∠ACB=90°,AC=7 cm,BC=3 cm,CD 为斜边AB 上的高,点E 从点B 出发沿直线BC 以2 cm/s 的速度运动,过点E 作BC 的垂线交直线CD 于点F.(1) 求证:∠A=∠BCD;(2) 点E 运动多长时间,CF=AB?并说明理由.(第26 题)27.在△ABC 中,AB=AC,点D 是线段CB 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 如图①,当点D 在线段CB 上,∠BAC=90°时,那么∠DCE=°;(2)设∠BAC=α,∠DCE=β.①如图②,当点D 在线段CB 上,∠BAC≠90°时,请你探究α 与β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如图③,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BAC≠90°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此时α 与β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第27 题)2 23 , △ △4 2019 秋季上册人教数学八年级第二单元测试一 、 1.C 2.C 3.A 4.B 5.D 6.B 7.A 8.B9.D 点拨:如图,在△ABC 内部,找一点到三边距离相等,根据在角的 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可知,此点在各内角的平分线上, 作∠ABC ,∠BCA 的平分线,交于点 O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O 到 AB , BC ,AC 的距离相等.同理,作∠ ACD ,∠CAE 的平分线,交于点 O ,则 O 到 AC ,BC ,AB 的距离相等,同样作法得到点O O .故可供选择的地址有四处.故选 D .(第 9 题)10.D二 、 11.120° 12.SAS 13.120 14.4 315.1<AD <5 点拨:如图,延长AD 到点 E ,使 DE =AD ,连接 CE .∵AD 是 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又∵∠ADB =∠EDC ,∴△ABD ≌△ECD ,∴CE =AB =4.又 AC =6,∴6-4<AE <6+4,即 2<AE <10,∴1<AD <5.(第 15 题)16.5 或 10 17.20° 18.5 19.(2,4)20.50 点拨:由题意易知,△AFE ≌△BGA ,△BGC ≌△CHD .∴FA =BG =3,AG =EF =6,CG =HD =4,CH =BG =3.∴S =S 1 1 梯 形EFH 1D -S EFA -S AGB -S △BGC -S△ CHD = (4+6)×(3+6+4+3)- ×3×6×2- ×3×4×2=80- × 2 2 218-12=50.三、21.解:(1)如图;(2) 取点 F 和连接 AF 如图.补充条件:AF ⊥CE (补充条件不唯一).(第 21 题)22.解:(1)∵△ABD ≌△EBC , ∴BD =BC =5 cm ,BE =AB =2 cm , ∴DE =BD -BE =3 cm ;1 1(2)DB 与 AC 垂直.理由如下: ∵△ABD ≌△EBC , ∴∠ABD =∠EBC .又∵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 ∴∠EBC =90°, ∴DB 与 AC 垂直.23. 解:∵点 C 是 AE 的中点, ∴AC =CE .在△ABC 和△CDE 中,⎧AC =CE ,⎨∠A =∠ECD , ⎩AB =CD ,∴△ABC ≌△CDE (SAS), ∴ED =CB .又∵ED =4,∴CB =4.24. 证明:(1)∵四边形 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AB =CB ,∠ABC = ∠GBE =90°,BG =BE.∴∠ABG =∠CBE .在△ABG 和△CBE 中,⎧AB =CB ,⎨∠ABG =∠CBE , ⎩BG =BE ,∴△ABG ≌△CBE (SAS), ∴AG =CE .(2)设AG 与BC 的交点为M ,AG 与CE 的交点为N ,由(1)可知△ABG ≌△CBE , ∴∠BAG =∠BCE .∵∠ABC =90°, ∴∠BAG +∠AMB =90°.又∵∠AMB =∠CMN ,∴∠BCE +∠CMN =90°. ∴∠CNM =90°,∴AG ⊥CE .25.解:∵DE ∥AB ,∴∠A =∠E .∵E ,C ,A 在同一直线上,B ,C ,D 在同一直线上,∴∠ACB =∠ECD .⎧∠A =∠E ,在△ABC 与△EDC 中,⎨∠ACB =∠ECD ,⎩BC =DC ,∴△ABC ≌△EDC (AAS). ∴AB =DE .26.(1)证明:由题知∠A +∠ACD =90°, ∠BCD +∠ACD =90°, ∴∠A =∠BCD .(2)解:由(1)知∠A =∠BCD . ∵∠BCD =∠ECF , ∴∠A =∠ECF .(第26 题)如图,①当点E 在射线BC 上运动时,若点E 运动5 s,则BE=2×5=10(cm),∴CE=BE-BC=10-3=7(cm),∴CE=AC,在△CFE 与△ABC 中,⎧∠ECF=∠A,⎨CE=AC,⎩∠CEF=∠ACB,∴△CEF≌△ACB,∴CF=AB.②当点 E 在射线CB 上运动时,若点 E 运动 2 s,则BE′=2×2=4(cm),∴CE′=BE′+BC=4+3=7(cm),∴CE′=AC,在△CF′E′与△ABC 中,⎧∠E′CF′=∠A,⎨CE′=AC,⎩∠CE′F′=∠ACB,∴△CF′E′≌△ABC,∴CF′=AB.综上,当点 E 在直线CB 上运动 5 s 或 2 s 时,CF=AB.27.解:(1)90 (2)①α+β=180°.证明如下:∵∠BAC=∠DAE,∴∠BAC-∠DAC=∠DAE-∠DAC,∴∠BAD=∠CAE.在△BAD 和△CAE 中,⎧AB=AC,⎨∠BAD=∠CAE,⎩AD=AE,∴△BAD≌△CAE(SAS),∴∠B=∠ACE.∵∠B+∠ACB=180°-α,∴∠DCE=∠ACE+∠ACB=∠B+∠ACB=180°-α=β,∴α+β=180°.②如图所示.α=β.(第27 题)点拨:解答探索结论问题的方法:在同一道题中,当前面的问题获得解答后,将图形运动变化后要探索新的结论,常常根据已经解决问题的思路使相关探索问题得到解决,如本题中的三个问题都是通过证明B△A D≌△CAE 完成解题的.精心整理资料,感谢使用!。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检测(答案解析)(5)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AC ,AB >BC ,点D 在BC 边上,BD=12DC ,∠BED=∠CFD=∠BAC ,若S △ABC =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B .10C .15D .202.如图已知ABC ∆中,12AB AC cm ==,B C ∠=∠,8B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 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当BPD ∆与CQP ∆全等时,v 的值为( )A .1B .3C .1或3D .2或3 3.如图,,AD BC ⊥垂足为,D BF AC ⊥,垂足为,F AD 与BF 交于点,5,2E AD BD DC ===,则AE 的长为( )A .2B .5C .3D .7 4.下列说法正确的( )个.①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03;②1的立方根是±1;③3.110<3.2;④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0B .1C .2D .35.工人师傅常用直角尺平分一个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直角尺,使直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即CM =CN ).此时过直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 .HLB .SASC .SSSD .ASA6.在以下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痕迹,能判定射线AD 平分∠BAC 的是( )A .图2B .图1与图2C .图1与图3D .图2与图3 7.如图,在ABC 中,90C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E 是边AB 上一点,若6CD =,则DE 的长可以是( )A .1B .3C .5D .78.点Р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点Р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5PQ >B .5PO ≥C . 5PQ <D .5PO ≤ 9.如图,在ABC 中,B C ∠=∠,E 、D 、F 分别是AB 、BC 、AC 上的点,且BE CD =,BD CF =,若 104A ∠=︒,则EDF ∠的度数为( )A .24°B .32°C .38°D .52°10.如图,在△ABC 中,点E 和F 分别是AC ,BC 上一点,EF ∥AB ,∠BCA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MAC 是△ABC 的外角,若∠MAC =α,∠EFC =β,∠ADC =γ,则α、β、γ三者间的数量关系是( )A .β=α+γB .β=2γ﹣αC .β=α+2γD .β=2α﹣2γ 11.如图,△ACB ≌△A 'CB ',∠BCB '=25°,则∠ACA '的度数为( )A .35°B .30°C .25°D .2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B .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C .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D .一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6AB ,=4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2BD AE CE ===,//CE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_.14.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ACP 与△BPQ 全等时,点Q 的运动速度为__cm/s .15.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BC 于点D .若3CD =,10AB =,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16.如图,在ABC 中,C 90∠=,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若AC 3=,BC 4=,AB 5=,则AD =________.17.如图所示,AB AC =,AD AE =,BAC DAE ∠=∠,点D 在线段BE 上.若125∠=︒,230∠=︒,则3∠=______.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D 是Rt △OAB 的角平分线,已知点D 的坐标是(0,-3),AB 的长为12,则△ABD 的面积是_____19.如图,在ABC 中,AB CB =,90ABC ∠=︒,AD BD ⊥于点D ,CE BD ⊥于点E ,若7CE =,5AD =,则DE 的长是______.20.如图,已知AB AC =,D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一点,连接BD ,CD ;如图,已知AB AC =,D 、E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两点,连接BD ,CD ,BE ,CE ;如图,已知AB AC =,D 、E 、F 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面三点,连接BD ,CD ,BE ,CE ,BF ,CF ;…,依此规律,第n 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边BC 上(不与点B ,C 重合),过点C 作CE ⊥AD ,垂足为点E ,交AB 于点F ,连接DF .(1)请直接写出∠CAD 与∠BCF 的数量关系;(2)若点D 是BC 中点,在图2中画出图形,猜想线段AD ,CF ,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2.如图,点A ,E ,F ,B 在直线l 上,AE BF =,//AC BD ,且AC BD =,求证:ACF BDE ≅△△.23.已知矩形ABCD 中,点E 是AD 中点,连接CE ,经过点A ,B ,E 三点作O ,交BC 于点F ,过点F 作FH CE ⊥于H .(1)求证:直线FH 是O 的切线;(2)若42AD =,且点H 恰好为CE 中点时,判断此时CE 与O 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并求出弧EF ,线段EH ,FH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24.如图,BD //GE ,150AFG ∠=∠=︒,AQ 平分FAC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Q ,交DE 于点H ,15Q ∠=︒,求CAQ ∠的度数.25.如图,在△ABD 中,∠ABD =90°,AB=BD ,点E 在线段BD 上,延长AB 使BC=BE ,连接AE 、CE 、CD ,点M 在线段AE 上,点N 在线段CD 上,BM ⊥BN ,易证△ABE ≌△DBC ;仔细观察,请逐一找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6.按要求作图(1)如图,已知线段,a b,用尺规做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 b(不要求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2)已知:∠α,求作∠AOB=∠α(要求:直尺和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ABE≌△CAF得出△ACF与△ABE的面积相等,可得S△ABE+S△CDF=S△ACD,即可得出答案.【详解】∵∠BED=∠CFD=∠BAC,∠BED=∠BAE+∠ABE,∠BAC=∠BAE+∠CAF,∠CFD=∠FCA+∠CAF,∴∠ABE=∠CAF,∠BAE=∠FCA,在△ABE和△CAF中,ABE CAFAB ACBAE FCA ∠=∠⎧⎪=⎨⎪∠=∠⎩,∴△ABE≌△CAF(ASA),∴S△ABE=S△ACF,∴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ABE+S△CDF=S△ACD,∵S△ABC=30,BD=12DC,∴S△ACD=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D解析:D【分析】设运动时间为t秒,由题目条件求出BD=12AB=6,由题意得BP=2t,则CP=8-2t,CQ=vt,然后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两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12AB AC cm ==,点D 为AB 的中点.∴BD=12AB=6, 由题意得BP=2t ,则CP=8-2t ,CQ=vt ,又∵∠B=∠C∴①当BP=CQ ,BD=CP 时,BPD ∆≌CQP ∆∴2t=vt ,解得:v=2②当BP=CP ,BD=CQ 时,BPD ∆≌CPQ ∆∴8-2t=2t ,解得:t=2将t=2代入vt=6,解得:v=3综上,当v=2或3时,BPD ∆与CQP ∆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C解析:C【分析】先证明△ACD ≌△BED ,得到CD=ED=2,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解:∵AD BC ⊥,BF AC ⊥,∴90AFE BDE ADC ∠=∠=∠=︒,∵AEF BED ∠=∠,∴EAF EBD ∠=∠,∵5AD BD ==,∴△ACD ≌△BED ,∴CD=ED=2,∴523AE AD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进行解题.4.B解析:B【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的估算和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①0.09的算术平方根是0.3,不是0.03,因此①不正确;②1的立方根是1,不是±1,因此②不正确;③因为3.12=9.91,3.22=10.24,而9.91<10<10.24,所以3.1<3.2,因此③正确;④只有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两边及一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因此④不正确;所以正确的只有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的估算以及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掌握平方根、立方根的意义、掌握无理数的估算方法和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是正确判断的前提.5.C解析:C【分析】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有三组边对应相等,由此证明△OMC ≌△ONC(SSS),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在△OMC 和△ONC 中,OM ON CM CN OC OC =⎧⎪=⎨⎪=⎩, ∴△OMC ≌△ONC(SSS),∴∠MOC=∠NOC ,∴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比较简单,注意利用了三边对应相等,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对三个图形的作法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在图1中,利用基本作图可判断AD 平分∠BAC ;在图2中,利用基本作图得到D 点为BC 的中点,则AD 为BC 边上的中线;在图3中,利用作法得AE=AF ,AM=AN ,则可判断△AMF ≌△ANE ,所以∠AMD=∠AND , 再根据ME=AM-AE=AN-AF=FN ,∠MDE=∠NDF 可判断△MDE ≌△NDF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则可判定D 点到AM 和AN 的距离相等,则可判断AD 平分∠BA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作法.7.D解析:D【分析】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6CD DF ==,而DE 的长一定是大于等于点D 到AB 的距离也就是DF 的长,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AD 平分BAC ∠,DF AB ⊥,90C ∠=︒,∴6CD DF ==,∵DE DF ≥,∴6DE ≥,则只有D 选项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8.B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 到OB 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P 到OB 的距离为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可证明BDE CFD ≌,以及求解∠B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EDF=∠B ,从而得出结果.【详解】在BDE 与CFD 中,BE CD B C BD CF =⎧⎪∠=∠⎨⎪=⎩∴()BDE CFD SAS ≌∴∠BED=∠CDF ,又∵∠B+∠BED=∠EDC=∠EDF+∠CDF ,∴∠B=∠EDF ,∵在BAC 中,∠A=104°,∠B=∠C ,∴∠B=(180°-104°)÷2=38°,∴∠EDF=3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性质,熟练证明全等并利用其性质进行推理演算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EFC=β,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CB=2∠BCD,根据∠ADC 是△BDC的外角,得到∠ADC=∠B+∠BCD,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MAC=∠B+∠ACB,于是得到结果.【详解】解:∵EF∥AB,∠EFC=β,∴∠B=∠EF C=β,∵CD平分∠BCA,∴∠ACB=2∠BCD,∵∠ADC是△BDC的外角,∴∠ADC=∠B+∠BCD,∵∠ADC=γ,∴∠BCD=γ-β,∵∠MAC是△ABC的外角,∴∠MAC=∠B+∠ACB,∵∠MAC=α,∴α=β+2(γ-β),∴β=2γ-α,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CB,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25°,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12.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定理针对四个选项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还要知道它的边或角才能证明,故此选项错误;B. 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还要知道它的边或角才能证明,故此选项错误;C. 斜边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根据AAS 即可证明全等,故此选项正确;D. 一边长相等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必须说明是对应边相等,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尤其是必须含有边这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BAC=∠FCE 在△ADE 和△CFE 中∴△ADE ≌△CFE ∴解析: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CE AB∴∠BAC=∠FCE ,在△ADE 和△CFE 中BAC FCE AE CEAED CEF ∠=∠⎧⎪=⎨⎪∠=∠⎩∴△ADE ≌△CFE∴CF=AD=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E ≌△CFE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1或15【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ACP ≌△BPQ 时从而可得点的运动速度;当△ACP ≌△BQP 时可得:从而可得点的运动速度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当△ACP ≌△BPQ 时则AC =BPAP =BQ ∵AC解析:1或1.5【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ACP ≌△BPQ 时,1AP BQ ==, 从而可得Q 点的运动速度;当△ACP ≌△BQP 时,可得:23AP BP BQ ===,, 从而可得Q 点的运动速度,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当△ACP ≌△BPQ 时,则AC =BP ,AP =BQ ,∵AC =3cm ,∴BP =3cm ,∵AB =4cm ,∴AP =1cm ,∴BQ =1cm ,∴点Q 的速度为:1÷(1÷1)=1(cm/s );当△ACP ≌△BQP 时,则AC =BQ ,AP =BP ,∵AB =4cm ,AC =BD =3cm ,∴AP =BP =2cm ,BQ =3cm ,∴点Q 的速度为:3÷(2÷1)=1.5(cm/s );故答案为:1或1.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掌握利用分类讨论解决全等三角形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5.15【分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首先证明DE=CD=3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由作图可知AD 平分∠CAB ∵CD ⊥ACDE ⊥AB ∴DE=CD=3∴S △解析:15【分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首先证明DE=CD=3,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由作图可知,AD 平分∠CAB ,∵CD ⊥AC ,DE ⊥AB ,∴DE=CD=3,∴S △ABD =12•AB•DE=12×10×3=15, 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16.【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过作于于∵的平分线交于于∴∵∴四边形是正方形∴∵的面积即解得:∴∴在与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 解析:2【分析】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边的距离相等,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过O 作OE AC ⊥于E ,OF BC ⊥于F ,∵A ∠、B ∠的平分线交于O ,OD AB ⊥于D , ∴OD OE OF ==.∵C 90∠=,∴四边形ECFO 是正方形,∴OE OF CE CF ===.∵ABC 的面积1111AC BC AB OD AC OE BC OF 2222=⋅=⋅+⋅+⋅, 即()1134OE 34522⨯⨯=⨯++,解得:1OE =,∴CE OE 1==,∴AE AC CE 2=-=.在Rt AEO 与Rt ADO 中,AO AO OE OD =⎧⎨=⎩, ∴Rt AEO Rt ADO ≅,∴AD AE 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7.55°【分析】先证明△ABD ≌△ACE (SAS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求得∠2=∠ABE ;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CAD=∠CAE+∠CAD ∴∠1解析:55°【分析】先证明△ABD ≌△ACE (SAS );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求得∠2=∠ABE ;最后根据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BAC DAE ∠=∠,∴∠1+∠CAD=∠CAE+∠CAD ,∴∠1=∠CAE ;在△ABD 与△ACE 中,1AD AE CAE AB AC =⎧⎪∠=∠⎨⎪=⎩,∴△ABD ≌△ACE (SAS );∴∠2=∠ABE ;∵∠3=∠ABE+∠1=∠1+∠2,∠1=25°,∠2=30°,∴∠3=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将所求的角与已知角通过全等及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18【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 (0-3)∴OD=3∵AD 是Rt △OAB 的角平分线OD ⊥O解析:18【分析】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E 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D (0,-3)∴OD=3,∵AD 是Rt △OAB 的角平分线,OD ⊥OA ,DE ⊥AB ,∴DE=OD=3,∴S △ABD =12AB•DE=12×12×3=18. 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9.2【分析】通过证明≌得到即可求解【详解】解:∵∴∵∴∴∴在和中∴≌∴∴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分析】通过证明CBE △≌BAD ,得到7BD CE ==,5BE AD ==,即可求解. 【详解】解:∵90ABC ∠=︒,∴90ABD CBE ∠+∠=︒,∵AD BD ⊥,CE BD ⊥,∴90CEB D ∠=∠=︒,∴90ABD BAD ∠+∠=︒,∴CBE BAD ∠=∠,在CBE △和BAD 中,CEB D CBE BAD CB BA ∠=∠⎧⎪∠=∠⎨⎪=⎩, ∴CBE △≌BAD ,∴7BD CE ==,5BE AD ==,∴2DE BD BE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分析】根据图形得出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E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以上结果得出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个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 解析:)(12n n +【分析】根据图形得出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 、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 、E 、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根据以上结果得出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12n n +个全等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当有1点D 时,有1对全等三角形;当有2点D 、E 时,有3对全等三角形;当有3点D 、E 、F 时,有6对全等三角形;当有4点时,有10个全等三角形;…当有n 个点时,图中有)(12n n +个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12n n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已知图形得出规律,题目比较典型,但有一定的难度.三、解答题21.(1)∠BCF =∠CAD ;(2)AD =CF +DF ,证明见解析【分析】(1)由余角的性质可求解;(2)过点B 作BG ∥A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由“ASA ”可证△ACD ≌△CBG ,可得CD =BG ,AD =CG ,由“SAS ”可证△BDF ≌△BGF ,可得DF =GF ,可得结论.【详解】解:(1)∠BCF =∠CAD ,理由如下:∵CE ⊥AD ,∴∠CED =∠ACD =90°,∴∠CAD +∠ADC =90°=∠ADC +∠BCF ,∴∠CAD =∠BCF ;(2)如图所示:猜想:AD =CF +DF ,理由如下:过点B 作BG ∥AC 交CF 的延长线于G ,则∠ACB +∠CBG =180°,∴∠CBG =∠ACD =90°,在△ACD 和△CBG 中,∵CAD BCF AC BC ACD CBG ∠=∠⎧⎪=⎨⎪∠=∠⎩,∴△ACD ≌△CBG (ASA ),∴CD =BG ,AD =CG ,∵D 是BC 的中点,∴CD =BG =BD ,∵AC =BC ,∠ACB =90°,∴∠CBA =∠CAB ,∴∠CBA =45°,∴∠FBG =∠CBG ﹣∠CBA =90°﹣45°=45°,∴∠FBG =∠FBD ,在△BDF 和△BGF 中,BF BF FBD FBG BD BG =⎧⎪∠=∠⎨⎪=⎩∴△BDF ≌△BGF (SAS ),∴DF =GF ,∵AD =CG =CF +FG ,∴AD =CF +D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角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合适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2.见解析【分析】先证明AF BE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AF=∠DBE ,用SAS 即可证明△ACF ≌△BDE .【详解】证明:AE BF =,AE EF BF EF ∴+=+,即AF BE =; //AC BD ,CAF DBE ∴∠=∠在ACF 与BDE 中,AC BD CAF DBE AF BE =⎧⎪∠=∠⎨⎪=⎩ACF BD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SAS 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掌握SAS 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23.(1)见解析;(2)EC 与O 相切,理由见解析,4π-【分析】(1)连接BE ,OF ,易得出BE 是圆的直径,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得△EAB ≌△EDC ,继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即可求证结论;(2)连接EF ,易求得四边形OFHE 的边长,再利用面积的和差即可求解.【详解】(1)连接BE ,OF∵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 D ∠=∠=︒,AB CD =,∵90A ∠=︒,∴BE 是O 的直径,∵点E 是AD 中点,∴EA EC =,∴△EAB ≌△EDC ,∴EB EC =,∴EBC ECB ∠=∠,∵OB OF =,∴ECB OFB ∠=∠,∴ECB OFB ∠=∠,∴//OF EC ,∴OFH FHC ∠=∠,∵FH CE ⊥,∴90FHC OFH ∠=∠=︒,又∵OF 是O 的半径,∴直线FH 是O 的切线.(2)EC 与O 相切. 理由如下:连接EF ,由(1)知,BE 是O 直径,∴90EFB EFC ∠=∠=︒,∵点H 是CE 中点,∴FH EH HC ==,∵FH CE ⊥,∴90FHC ∠=︒,∴45ECF HFC ∠=∠=︒,∴90BEC ∠=︒,又∵OE 是O 的半径,∴直线EC 与圆O 相切.由上可知四边形ABFE 和四边形OFHE 都是正方形, ∴11422222AE AB AD ===⨯= ∴224BE AB AE =+=,∴2OE OF ==,∴2290π224π360OFHE OEFS S S ⨯=-=-=-正方形扇形.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24.∠CAQ =65°【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求出∠EHQ 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的性质和判定证明DE ∥AF ,可以求出∠FAQ 的度数,再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EHQ 是△DHQ 的外角,∴∠EHQ =∠1+∠Q =65°,∵BD ∥GE ,∴∠E =∠1=50°,∵∠AFG =∠1=50°,∴∠E =∠AFG ,∴DE ∥AF ,∴∠FAQ =∠EHQ =65° ,∵AQ 平分∠FAC ,∴ ∠CAQ =∠FAQ =65°.【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这些性质定理进行求解.25.△ABM ≌△DBN ,△BME ≌△BNC ,理由见解析.【分析】观察图形,可找出△ABM ≌△DBN ,△BME ≌△BNC .①由△ABE ≌△DBC 可得到∠BAE=∠BDC ,根据BM ⊥BN 可得到∠AMB+∠MBE =∠DBN+∠MBE ,继而得到∠AMB=∠DBN ,AB=BD ,可得△ABM ≌△DBN ;②由△ABM ≌△DBN 可得BM=BN ,根据∠NBE+∠MBE =∠NBE+∠NBC ,可得∠MBE =∠NBC ,继而可证得△BME ≌△BNC .【详解】解:全等三角形:△ABM ≌△DBN ,△BME ≌△BNC ,理由如下:由题意知△ABE ≌△DBC ,∴∠BAE=∠BDC ,∵BM ⊥BN ,∴∠MNB=90︒,∴∠ABM+∠MBE =∠DBN+∠MBE ,∴∠ABM=∠DBN ,AB=BD ,∴△ABM ≌△DBN ,∴BM=BN,∵∠NBE+∠MBE =∠NBE+∠NBC,∴∠MBE =∠NBC,∵BE=BC,∴△BME≌△BNC.【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6.(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作一条长射线,在射线上连续截取a和b即可;(2)作射线OA,通过截取角度即可得解.【详解】(1)作射线CF,在射线上顺次截取CD=a,DE=b,如下图所示,线段CE即为所求:(2)首先作射线OA,如下图所示,∠AOB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尺规作图的相关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归纳与练习
新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归纳与练习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知识归纳】1.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ABC≌△A’B’C’(如图1)A’B C ’图1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相等(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相等(AAS);(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相等(ASA);(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注意:没有“AAA”和“SSA”的判定方法,这是因为“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未必全等。
如图2,△ABC和△ADE中,∠A=∠A,∠1=∠3,∠2=∠4,即三个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并不相等,故它们不全等;如图3,△ABC和△ABD中,AB=AB,AC=AD,∠B=∠B,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并不全等。
图 2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图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图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图形④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A. 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C. 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3、已知:如图2,△ABD ≌△CDB,若AB∥CD,则AB的对应边是()A. DBB. BCC. CDD. AD4、如上图,在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四个条件中,能根据“SSS”证明△ABD与△ACE全等的条件顺序是()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5、如图7,△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3个B. 2个C. 1个D. 0个6、如上图, ∠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A. 5cmB. 3cmC. 2cmD. 不能确定7、如上图,△ABC 中,∠ C = 90°,AC =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若AC = 10cm , 则△DBE 的周长等于( )A .10cmB .8cmC .6cmD .9cm 8、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A.1处 B.2处 C.3处 D.4处二、填空题1、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 A '=∠∠,要使ABC A B C '''△≌△,则需增加的条件为______.(写一个即可)2、已知ABC DEF △≌△,5cm BC EF ==,△ABC 的面积是220cm ,那么△DEF 中EF 边上的高是______cm . 3、如图1,在△ABC 中,∠C=90°,AC=BC,AD 平分∠BAC 交BC 于D,DE ⊥AB 于E,且AB=5cm,第六EDCBA第七④①②③第则△DEB 的周长为 ________图1 图2 4、如图2,在ΔABC 中,∠C=9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若BD=10厘米,BC=8厘米,DC=6厘米,则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厘米。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相似比为1:1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表示: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判定公理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由3可推到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边边角,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H是英文斜边的缩写(Hypotenuse),L是英文直角边的缩写(leg)。
6、三条中线(或高、角分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
【知识归纳】
1.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ABC≌△A’B’C’(如图1)
A A’
B C B’C’
图1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相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应边相等(AAS);
(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相等(ASA);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注意:没有“AAA”和“SSA”的判定方法,这是因为“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和“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未必全等。
如图2,△ABC和△ADE中,∠A=∠A,∠1=∠3,∠2=∠4,即三个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并不相等,故它们不全等;如图3,△ABC和△ABD中,AB=AB,AC=AD,∠B=∠B,即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但它们并不全等。
图2 图3
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图形
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图形
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图形
④全等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
C. 两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
D.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
3、已知:如图2,△ABD ≌△CDB,若AB∥CD,则AB的对应边是()
A. DB
B. BC
C. CD
D. AD
4、如上图,在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四个条件中,能根据“SSS”证明△ABD与△ACE全等的条件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如图7,△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M、N,有如下结论:
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6、如上图, ∠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
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A. 5cm
B. 3cm
C. 2cm
D. 不能确定
7、如上图,△ABC 中,∠C = 90°,AC = BC ,
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若AC = 10cm , 则△DBE 的周长等于( )
A .10cm
B .8cm
C .6cm
D .9cm 8、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 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二、填空题
1、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 A '=∠∠,要使ABC A B C '''△≌△,则需增加的条件为______.(写一个即可)
2、已知ABC DEF △≌△,5cm BC EF ==,△ABC 的面积是2
20cm ,那么△DEF 中EF 边上的高是______cm . 3、如图1,在△ABC 中,∠C=90°,AC=BC,AD 平分∠BAC 交BC 于D,DE ⊥AB 于E,且AB=5cm,则△DEB 的周长为 ________
图1 图2 4、如图2,在ΔABC 中,∠C=90°∠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若BD=10厘米,BC=8厘米,DC=6厘米,
则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厘米。
5、已知:如图3,△OAD ≌△OBC ,且∠O =70°,∠C =25°,则∠AEB =________度. 三、解答题
1、如图,已知△ABD ≌△ACE ,AB=AC ,写出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如图,已知AB=AC ,AD=AE ,求证:BD=CE
第六题图
E
D
C
B
A
第七题图 A B C D
E O
A
B
C D E 图3
④ ①② ③
第八题
A
3.已知:如图,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
求证:(1)△OAB ≌△OCD ;(2)AB CD =。
4、如图,在ABC △中,40AB AC BAC =∠=,°,分别以AB AC ,为边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和ACE ,使90BAD CAE ∠=∠=°. (1)求DBC ∠的度数;(2)求证:BD CE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综合练习
1、已知:如图,AB∥CD,DF交AC于E,交AB于F,DE=EF.求证:
AE=EC.
2、如图5,AC=AE,∠C=∠E,∠1=∠2,求证△ABC≌△ADE.
3、如图,AC⊥CB,DB⊥CB,AB=DC,求证∠ABD=∠ACD.
4、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求证△ACD≌△CBE.
5、已知:BE⊥CD,BE=DE,BC=DA,求证:①△BEC≌△DAE ② DF⊥BC
B
F A
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