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已阅
盾构端头加固施工方案
盾构端头加固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及范围1.1编制依据⑴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法区间隧道区间隧道平、纵断面布置图》⑵《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⑶《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⑷《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⑸《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⑺《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⑻《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⑼现有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装备能力及施工经验1.2编制范围本方案编制范围为黄山站~排下站区间,黄山站南头盾构进出洞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加固施工组织设计。
2 工程概况2.1端头井土体加固设计概况黄山站~排下站区间处于福州市主干道下,周围环境复杂,黄山站盾构到达端地基加固长度均为为9m,加固宽度为盾构洞圈延伸3m,深度加固范围为盾构隧道洞圈向上3m,向下4m;搅拌桩采用Φ650@450三轴搅拌桩,水泥掺入量应在施工前根据地层类型进行掺入量的强度及其他参数的对比试验。
搅拌桩加固体沿地面向下方向分强、弱加固区,强加固A区搅拌桩(实桩部分)水泥掺入量建议值取20%,弱加固B区搅拌桩(空桩部分)水泥掺入量建议值7%,采用42.5级水泥。
旋喷桩采用Φ800@600三管旋喷桩,每米水泥用量取250Kg/m。
施工前必须进行试桩,以便根据加固效果,确定施工工艺及各项施工参数。
经加固的土体应有很好的均质性、自立性,其中强加固区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7cm/sec。
(试桩桩位见平面布置图)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根据地勘资料,本标段地层情况如下:①1杂填土→②粉质粘土→③1淤泥→④粉质粘土→④j 中砂→⑤2中砂→⑤3淤泥质土。
区间隧道洞口土体加固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④粉质粘土和④j中砂为主(详见地质土层特征表)。
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
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盾构机是一种用于地下隧道施工的特殊工程设备,其功能是在地下挖掘出一条洞穴并加固,以便供人员、车辆或管道等通行。
在进出洞口进行加固施工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洞口的稳定性、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1.洞口的稳定性:(1)在进洞口施工之前,需要对洞口进行勘探和分析,以便了解地质情况。
根据洞口的地质情况,确定合适的进洞口施工方案。
(2)根据地质勘探结果,确定洞口的支护方式。
常用的支护方式包括钢板支护、初期衬砌和二次支护等。
(3)根据地质勘探结果,确定进出洞口的施工深度和土方开挖方式。
根据地质情况,可能需要采用爆破方式进行土方开挖。
2.施工的安全性:(1)在进出洞口施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
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洞口的警示标志、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2)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并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
(3)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洞口的支护工程和施工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如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3.施工的效率:(1)在进出洞口施工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进出洞口的施工步骤、施工时间和进度计划等。
(2)洞口施工需要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施工效率。
常用的设备包括挖掘机、抛丸机和喷射机等。
(3)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
施工人员应按照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总之,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洞口的稳定性、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的顺利进行。
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
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和目的:盾构机进出洞施工是指盾构机从洞口进入地下开挖,并最终从另一洞口运出的施工过程。
在盾构机进出洞的过程中,洞口周围地层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可能导致洞口附近地层的变形和不稳定。
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地下环境的稳定。
二、施工方法:1.地质勘探:在施工前,必须对盾构进出洞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到地层的厚度、性质、稳定性等信息,为施工提供重要的依据。
2.加固设计:根据地质勘探结果,进行加固设计。
加固设计主要包括洞口锚杆加固、地下水排泄、地层加固等内容。
洞口锚杆加固可以增加洞口的稳定性,地下水排泄可以控制洞口附近地下水位,地层加固可以增加洞口周围地层的稳定性。
3.施工步骤:(1)洞口锚杆加固:首先,在洞口附近的地表上钻孔,并注入水泥浆体,形成锚固体。
然后,将锚杆插入钻孔中,并与锚固体连接。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洞口的力分散到周围的地层中,增加了洞口的稳定性。
(2)地下水排泄:为控制洞口附近地下水位,需要在洞口附近钻孔,并通过管道将地下水引导到其他地方。
这样可以降低洞口附近地下水位,减少地层的变形和不稳定。
(3)地层加固:地层加固是通过注入固化剂或者灌浆来增加地层的稳定性。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地层加固方法。
常见的地层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冻结法加固等。
三、安全措施:1.施工前进行施工方案论证,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可行性。
2.施工过程中进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整排水和加固的措施。
3.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排除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严格执行施工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四、项目实施进度:根据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的复杂性和地质条件的不同,施工周期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施工时间,并合理安排各个施工步骤的顺序和时间。
同时,应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工程进度表,确保施工的按时完成。
盾构出入井加固施工方案
盾构出入井加固方案一、工程概述:在南北端头盾构出入井范围内,尚预留有部分φ1200上水管未拆除(具体尺寸见后附图),由于既有φ1200上水管与新铺设的φ1200上水管采用弯头连接,因此,未拆除部分主要对连接头起到顶推限制作用,避免由于水压而造成的接头失稳。
鉴于此种情况,为了既要确保盾构土体加固的效果,同时考虑φ1200上水管的安全,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二、加固方案加固原则:以不扰动管线为准则,加固方案分三部进行1、利用一道砼梁来连接未拆除φ1200上水管与地下连续墙,利用连续墙的反作用力与水管的摩阻力来共同限制水管的水平位移。
2、为了减小搅拌桩施工带来的土体隆起对管线的影响,在盾构出洞加固区采用SMW工法桩,同时将加固范围由6米缩短为3.5米。
3、未拆除管线底部的土体利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土体加固。
三、施工方法:一)砼梁施工1、施工概况:首先利用一块厚2cm的钢板(1200cm*1300cm)对未拆除φ1200上水管管口进行封堵,然后在钢板与连续墙之间浇注一条长600-800cm,高1300cm,宽1200cm的砼梁,将作用力传递到连续墙上。
2、施工顺序①土体清除:利用人工对管口与连续墙之间的土体进行清除,在清除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土体造成大的扰动,不得用挖机进行开挖。
开挖时要随时对管线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应停止开挖,及时回填。
②管口封闭:利用一块厚2cm的钢板(1200cm*1300cm)对未拆除φ1200上水管管口进行封堵,以防止在砼浇注过程中涌入管中。
③关立模板:基槽开挖及管口封闭完成后,由测量组对砼梁的尺寸进行现场放样,然后进行人工关模,模板采用钢模板,外侧采用方木配合钢管进行支设,内部采用钢筋对撑。
④砼浇注:砼梁浇注采用C20砼,人工浇捣。
二)SMW工法桩施工1、施工概况:为了减小搅拌桩施工带来的土体隆起对管线的影响,在盾构出洞加固区采用SMW工法桩,SMW工法桩以日本进口设备Φ650三轴搅拌机(型号为PAS-120V AR)施工。
盾构进出洞洞门加固方案
盾构进出洞洞门加固方案盾构进出洞加固设计采用管棚注浆,可采用跟踪注浆技术,便于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注浆,并每次注浆后及时冲洗袖阀管,以便下次注浆使用。
管棚注浆指标:管棚注浆浆液为水泥浆液,初拟参数:水泥浆液水灰比0.8:1~1:1,注浆压力:采用0.2~0.4mPa,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相关施工参数。
加固后地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1Mpa,若达不到要求,则需要进行补注浆液。
盾构洞门加固段采用Φ108大管棚作为加固的主要形式,利用车站或区间工作井明挖基坑作管棚工作室。
管棚工作室可根据施工机具设施及施工工艺要求调整设计。
盾构施工给前搭设管棚,管棚布置如图所示,管棚上边缘紧贴洞门钢环内侧,钢管环向中心间距400mm根据地质适当调整,以保证盾构机顺利出洞,外插角约1°。
钢管采用Φ108mm,壁厚6mm的无缝钢管,管棚分节为5m*3=15m。
两节之间用丝扣连接,丝扣螺纹长度段大于150mm。
相邻两根钢花管的接头要错接,其错接长度不小于1m。
钢管上钻注浆孔,孔径Φ10mm,孔间距200mm,呈梅花型布置。
钢管尾部(孔口段)2.0m,不钻花孔作为注浆段。
从管棚导向管按设计钻孔,钻孔时将钢管随钻头一起钻入地层中,当达到设计深度后停机,钻头用长约150mm的Φ121的钢管,并在钢管一端管口焊接合金制成。
钻头与钢管、钢管与钢管之间用丝扣连接。
向管棚钢管内注浆,注浆顺序先下后上,全孔可采用后退分段注浆方式。
1大管棚加固施工1.1大管棚加固施工设计要求1、管棚布置如图1-1所示范围。
管棚孔口位置沿隧道拱部开挖轮廓线外200mm布置,钢管环向中心间距400mm,外插角约1-2°。
设计要求需要进行19根大管棚钻孔、注浆施工,钻机平台位置可根据机具及工艺情况确定。
图1.1-1 管棚打设布置图2、钢管采用Φ108mm,壁厚6mm的无缝钢管,单个管棚长为15m,分节按照,管棚分节为:3×5=15m。
盾构端头加固施工方案
.盾构端头加固施工方案(2)目录一、端头加固目的 (1)二、各端头地层情况 (1)三、施工部署 (1)1、施工分期 (1)2、临时供水、供电 (2)3、主要工程量、劳动力及机械设备等 (2)4、施工计划 (2)5、施工对策 (2)6、施工准备工作 (2)四、端头加固方案 (4)五、旋喷桩施工 (5)1、施工工艺流程 (5)2、钻孔 (5)3、插管 (5)4、浆液配制与喷射作业 (5)5、冲洗 (6)6、施工技术措施 (6)六、施工测量 (7)1、施工测量要求 (7)2、主要施工测量项目与方法 (7)3、测量人员及仪器 (8)4、测量质量的保证 (9)5、测量资料的管理 (9)七、质量保证措施 (9)1、质量保证体系 (9)2、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13)八、安全保证措施 (14)1、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14)2、安全职责落实 (15)3、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5)4、主要施工项目安全保护措施 (17)九、规范和表格 (18)1、采用标准及规范 (18)2、记录及验收表格 (18)一一、、端端头头加加固固目目的的为了保证盾构机进出洞的安全,隧道进出洞端头土体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防水性,使盾构机进出洞时端头土体不坍塌不渗漏,并能保证泥水的循环。
当洞门端头土体达不到要求时,就必须对临近端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加固。
二二、、各各端端头头地地层层情情况况本标段两台盾构机施工始发和到达共4次,左右线始发、到达各2个。
为了确保盾构始发和到达时施工安全,确保地层稳定,必须根据各始发和到达端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面建筑物及管线状况和端头结构等综合分析与评价,对洞门端头地层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
本标段工程的各始发端头和到达端头地层情况分析见表1。
表1 端头地质情况分析表三三、、施施工工部部署署11、、施施工工分分期期 本工程始发和到达共4次,左右线始发、到达各2个,分别在南端风井(始发井)和北端风井(到达井),根据端头加固的位置和盾构施工进度将其分为两期进行施工:南端风井(始发井)的始发端头加固作为第一期施工,北端风井(到达井)的到达端头加固作为第二期施工。
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施工工艺工法
盾构始发和到达端头加固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DT-0405-202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王联江1前言盾构始发和到达时,工作面将处于开放状态且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盾构始发和到达平安。
对始发和到达端头地层加固,要使加固体的强度,均匀性和止水性满足长时间开放状况下洞门的稳定性要求,并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要求,防止出现工作面涌泥、涌砂,甚至坍塌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盾构施工平安顺利。
盾构始发和接收端头加固常规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注浆法、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冻结法、素砼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以及降低地下水位等工法。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地基的稳定,防止出现工作面涌泥、涌砂,甚至坍塌等情况的发生,确保盾构施工平安顺利。
由于盾构始发和接收时的荷载较大,端头所处地层土质又较软弱,强度缺乏或压缩性大,不能在天然地基上直接施工时,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各种人工加固处理的方法,以改善地基性质,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和根底埋置深度。
地基加固的原理是: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起到固结、稳定、止水的效果,即到达地基加固的目的。
2工艺工法特点盾构隧道所处的地层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案。
常规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体均匀性好,强度、止水性和抗渗性满足设计要求。
2.3组合采用加固+降水的方案,在满足施工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
2.4采用监测信息化技术指导施工,使施工质量、平安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提高土的抗剪强度,防止过大的剪切变形和剪切破坏,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土的压缩性,减小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土的渗透性,减小渗流量,防止地基渗透破坏;改善土的特性,减轻振动反响,防止土体液化。
3适用范围本工艺工法适用于盾构始发和到达施工。
4主要引用标准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9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标准?[GB50446〕;地基与根底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208);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其他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标准、质量技术标准。
端头加固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2)2.1加固设计概况 (2)2.2管线概况 (2)2.3地质情况 (3)2.4水文情况 (4)2.5设计工程数量 (4)2.6周边建构筑物情况 (5)3施工计划 (6)3.1施工进度计划 (6)3.2材料与设备计划 (6)3.2.1机械设备部署 (6)3.2.2主要材料供应 (7)3.3人员部署 (8)4总体施工方案 (9)4.1三轴搅拌桩施工 (9)4.2高压旋喷桩施工 (11)5施工工艺技术 (13)5.1三轴搅拌桩 (13)5.1.1施工工艺流程 (13)5.1.2主要施工技术参数 (13)5.1.3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14)5.2高压旋喷桩 (16)5.2.1施工工艺流程 (16)5.2.2主要施工技术参数 (16)5.2.3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 (17)6验收要求 (19)6.1三轴搅拌桩质量检验标准 (19)6.2高压旋喷桩质量检验标准 (19)7质量、安全、环境保证措施及文明施工 (21)7.1质量保证措施 (21)7.1.1成桩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22)7.1.2桩体检测 (23)7.2安全保证措施 (23)7.3环境保证措施 (24)7.4场容场貌管理 (24)7.5材料堆放管理 (25)8应急处置措施 (26)8.1应急组织机构 (26)8.2应急救援组织职责 (31)8.3应急救援联络方式 (33)8.4应急物资保障 (35)8.5施工风险源辨识及应对措施 (35)8.6应急医院 (37)9附件 (39)1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T 1136-2017;(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4)项目文件、水文地质资料;(5)项目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6)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场地及邻近区域内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面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调查资料;(7)可供施工用的水、电接驳情况等;(8)设计提供的管线图及现场调查结果。
盾构端头加固方法
盾构端头加固方法我折腾了好久盾构端头加固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注浆加固,就像给土地打针似的,把那些特制的浆液注射到土里。
但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开始的时候,我就搞不清浆液的配方比例,总觉得多加点水泥肯定更结实,结果呢,浆液太稠了,根本就不好注射进去,堵在设备里那是常有的事,土的加固效果也不咋地。
后来啊,不断地调整比例,这里试一点,那里试一点,就跟做饭试调味似的。
最后发现一种比较合适的比例,就像找到了做菜的最佳配方一样,加固的效果才开始好起来。
还有啊,冷冻法。
这方法其实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要注意好多细节。
我做的时候,对于冷冻管的布置没经验。
有一回我布置得太稀疏了,中间好多地方没冻好,等盾构机过去的时候,差点出问题。
后来我就明白了,冷冻管就像给土地盖被子,要盖得均匀、严密才行,布置得密密麻麻的,太费材料和成本,太稀疏了又达不到效果。
所以就不断调试间距,慢慢才掌握了合适的间距布局。
另外呢,旋喷桩加固我也做过。
这个呀,在施工过程中,那个喷射的压力很关键。
我最开始的时候用的压力不对头,压力太小,喷出去的浆液跟懒洋洋不听使唤一样,加固的土强度不够。
压力调大了之后呢,又容易喷得四处飞溅。
那就跟有个调皮的孩子乱甩颜料似的,又容易造成浪费还不安全。
经过好多回的试验,才找到一个刚好的压力值。
我觉得要想盾构端头加固效果好,施工之前一定要多做地里的勘测。
这就好比医生看病之前先检查病人身体一样。
不知道地下土的成分和结构就瞎加固,那肯定不行。
然后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用。
比如说,先用注浆法初步填充一些空隙,再用冷冻法或者旋喷桩加固,这样相互配合,说不定效果就更好呢。
这只是我的一点心得,也许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但我的这些实践经历应该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吧。
地铁工程盾构掘进施工(含端头井加固)方案
地铁工程盾构掘进施工(含端头井加固)方案目录地铁工程盾构掘进施工(含端头井加固) (1)第一节施工准备 (1)第二节盾构始发 (5)第三节盾构掘进施工 (15)第四节盾构接收 (25)第五节特殊地段的掘进 (31)第六节管片生产与供应方案 (35)第七节隧道防水 (36)第一节施工准备1、盾构施工场地平整及地面硬化场内除生活、生产用房及渣土坑外全部硬化,其中龙门吊基础基础及其他设备基础在场地硬化时同时施作,场内采用20cm厚混凝土硬化重型机械基础及车辆行走道路,其他部位采用10cm厚混凝土硬化。
硬化路面表面平顺,控制好标高,做到场内排水畅通,无积水现象。
在施工围挡内侧设30×50cm2截面的排水沟,按一定的间距要求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泵,以满足施工排水及雨季排洪的需要。
2、区间盾构施工用电盾构施工时盾构机掘进采用10kV高压供电,在施工现场设高压配电室,就近引入高压,从高压配电室接出的高压电缆,经始发井输往地下洞壁悬挂,输送到盾构机后配套拖车上的电缆卷筒上。
经变压器降压至380V与低压配电柜相连,随后分配输往机上各用电设备。
洞外用电设备主要是龙门吊、砂浆拌合站、通风机、水循环设备等,电压等级为380V,采用三相五线制。
所有用电设备均采用一机一闸制。
并指派一名电气工程师,专职负责现场所有临时供电及电气设备安全。
(1)施工用电根据设备动力和照明容量确定,安装厢式变压器,变压器设在竖井地面施工范围内;(2)洞内施工照明线路电压,在施工区域内不大于36V,成洞和不作业地段采用220V,动力设备采用3相380V;(3)成洞地段固定电线路采用绝缘线架设,施工作业面区段的临时电线采用橡胶套电缆,竖井、通道内使用铠装电缆;(4)照明和动力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分层架设。
电线悬挂高度距路面不小于2m;(5)36V低压变压器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输电线路长度不大于100m;(6)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丝具。
盾构工程掘进施工端头加固方案9
盾构工程掘进施工端头加固方案1.1.1端头加固为了确保盾构出洞施工的安全和更好地保护附近的建筑物,盾构进出洞前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
为此,盾构进始发(到达)井前应对工作井端头一定范围内土体进行加固,对端头井洞门外地基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并在加固体与地连墙间的间隙采用高压旋喷加固。
经加固的土体应有很好的均质性、自立性、止水性,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MPa,渗透系数小于10-8cm/s。
加固范围:盾构进出洞加固长度11米,加固宽度为盾构外径两侧3米及顶部底部3米,具体详见加固设计图。
1.1.1.1高压旋喷桩施工1.1.1.1.1施工工艺工艺流程见下图示图3.1.1-1 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1.1.1.1.2主要施工方法(1)钻机就位旋喷注浆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钻机安装在设计的孔位上,使其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
施工时旋喷管的倾斜度不大于1.5%。
(2)钻孔三重管旋喷法施工中采用地质钻机钻孔。
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大于50mm。
(3)插管插管是将喷管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
地质钻机钻孔完毕,拔出岩芯管,换上旋喷管插入到预定深度。
在插管过程中,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可边射水,边插管,水压力一般不超过1MPa。
若压力过高,则易将孔壁射塌。
(4)试管当注浆管插入预定深度后,应进行清水试压,到设备和管路情况正常后,则可开始高压注浆作业。
(5)旋喷高压注浆作业当旋喷管插入预定深度后,立即按设计配合比搅拌浆液,指挥人员宣布旋喷开始时,旋转提升旋喷管,自下而上连续进行喷浆。
值班技术人员时刻注意检查注浆流量、风量、压力、旋转和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随时做好记录,绘制作业过程曲线。
(6)喷射结束及拔管注浆至设计高度后,拔出喷浆管,注浆结束。
浆液填入孔中。
多余的清除掉。
拔管要及时,不可久留孔中。
(7)冲洗当旋喷提升到设计标高后,旋喷即告结束。
施工完毕把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冲洗干净,管内机内不残存水泥浆。
盾构进出洞地基加固方案
盾构进出洞地基加固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GDGJ08-116-2005;(5)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01标土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01标土建工程水文、工程地质资料;(7)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I-TS-01标土建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8)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场地及邻近区域内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面原有建(构)筑物等调查资料。
二、工程概况本标段工程为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上的站点和区间,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工程包括出入段线明挖段、出入段线-木渎站盾构隧道区间、木渎站、木渎站-金枫路站盾构区间。
共有2个盾构工作井,8个洞门,1个联络通道兼泵房。
木渎站~金枫路盾构区间隧道从木渎站出发,向东沿竹园路到达金枫路站。
沿途在右线里程CK0+472.600~CK1+362.000处穿越白塔河,右线里程CK0+472.600~CK1+362.000处穿越一自然河道,穿越的道路主要为木渎镇金山路及吴中区金枫路。
出入段~木渎站盾构区间隧道从出入段始发井向东沿竹园路到达木渎站,盾构区间单线长418m。
根据我标段施工情况,盾构施工总体筹划如下:左CK0+472.6左CK0+218左CL K0+200左CK1+362按设计需提前对相应位置端头盾构进出洞处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二区间共4个端头井加固区,分别处于出入段线东端头、木渎站西端头、木渎站东端头、金枫路站西端头。
三、工程地质、水文及周边环境1、工程地质本标段沿线地基土属第四系(Q)沉积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和工程性能可划分11个工程地质层。
(1)填土层(Q4ml)—层号①上部为杂填土,松散,下部以素土、耕植土为主,呈软~可塑状。
盾构进出洞加固方案
二、盾构进洞加固方案
1、加固区域地层情况 本区区域地层为④-4砾砂、④-4-5圆砾、④-5圆砾、④5-3中-粗砂,所含颗粒最大粒径约为110mm。地层具有岩性 坚硬、砾石含量大、含水丰富,渗透系数大等特点。 2、加固方法 针对本合同的地质情况拟采用的端头井加固方法:端 头井前紧靠车站围护桩2.4m内,采用地面垂直注浆并结合 降水井降水的施工方法,主要以改善地层松散的性状为目 的,以及止水,使隧道顶部及侧面增加抗压强度和粘结性, 实现加固目的,保证盾构机进洞时,洞门土体不产生塌落 从而保证盾构进洞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具体施工现场 布置详下图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地铁一号线第十五合同段盾构分部 2007年5月
一、盾构出Leabharlann 加固方案1、加固区域地层情况 本区区域地层为④-4砾砂、④-4-5圆砾、④-5圆砾、④-5-3中粗砂,所含颗粒最大粒径约为110mm。地层具有岩性坚硬、砾石 含量大、含水丰富,渗透系数大等特点。 2、加固要求 为了避免盾构机出洞时泥砂和地下水从出洞口涌入工作井,保 证盾构掘进顺利进行,应对盾构出洞口附近的地层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深度为隧道外径上各3m、下2.5m范围,宽度为隧道外径 左右各1m范围。初始掘进时车站结构前方14米内必须提前进行降 水处理。 3、加固方法 本次加固拟采用在车站围护桩前施做两排Φ1000@1400钻孔灌 注桩用来挡土,再配合降水井使得初始掘进前方14米内水位将到 隧道中心标高以下4米,来确保盾构出洞施工安全。布置形式详见 下图。下图中A型桩为素砼桩,B型桩内插16根Φ100mm毛竹来提 高桩体的抗剪能力。
A B B B A B B
A B B B A
2
B B
出洞时端头井加固平面图图
A B
B B B A
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已阅
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一、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个过程中,盾构技术因其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盾构机进入地下后,往往需要通过洞端头与地面相连,而这个地下施工安全难度较大。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对进出洞端头进行加固和稳定,本文就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进行了探讨。
二、加固原理在盾构机进入地下之前,需要在地面上开挖一定深度的明挖段,以便安装组装盾构机。
同时,为了将盾构机与地面相连,需要在盾构机进入隧道之后,加固洞口。
加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下空间的承重能力,避免因为地下水位升高或者地面震动等因素,导致隧道和洞口倒塌,从而危及盾构机的施工安全,严重的话还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中,一般通过加强洞口的封闭性和提高洞口的宽度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方案设计1.加固设施的设计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适合的加固设施。
一般情况下,有钢筋混凝土、钢材和人工挖掘加固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选择何种方案需要考虑到实际施工条件和工程成本。
2.洞口加固方案针对不同工程洞口的形状和尺寸,设计不同的加固网架和支撑体系。
一般的方案是,根据施工需要,在洞口上设置混凝土加固环,并根据洞口尺寸进行板钉的设置。
然后在洞门周边混凝土周边钢筋加固,以增强其承载力。
最后根据洞口形状和密度设置加固杆,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加固施工细节在加固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程,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施的稳定性。
加固前,需要将洞口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以减轻加固物料的重量和防止施工过程中的破坏;同时,需要将加固物料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排列,以确保加固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钢筋混凝土加固时,需要按照钢筋混凝土的优先顺序进行加固,由浅到深转化,并表示钢筋架构,以确保施工稳定和强度。
四、加固施工管理1.施工能力的评估施工前需要评估加固施工的能力,以确保施工员能胜任加固施工工作,消除施工过程中的隐患。
盾构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
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SG2-4标段区间工程(人民广场站~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人民广场站北端头建设一路站南端头建设一路站北端头建设三路站南端头)进出洞加固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Y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6、7号盾构区间项目经理部二OO九年七月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1.1工程概况人民广场站~建设一路站区间采取单圆盾构推动,区间上行线长1278.722m,下行线长1280.2m。
建设一路站~建设三路站区间采取单圆盾构推动,区间上行线长972.885m,下行线长975.812 m。
为确保盾构进、出洞时的安全,对两个区间四个端头井外盾构进出洞区域土体进行加固,加固区域沿盾构推动方向长度出洞区为9 m,进洞区为6 m,加固断面洞圈轮廓外上、下、左、右各 3 m(均为盾构推动方向),加固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 qu≥1.2MPa,渗透系数≤1×10-8cm/s(加固范围如有转变,以设计变更后加固范围为准),主要采取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施工工艺。
1. 2工程地质盾构推动区域主要位于第③51层砂质粉土、第③61层砂质粉土夹粉砂、第⑥层淤泥质粘土中。
土层分布情况见下图:两条区间隧道进出洞加固土体主要位于③51层砂质粉土、③61层砂质粉土夹粉砂。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2.1 施工安排依据现场条件结合本工程特点,依据甲方对安全、质量和工期要求,本工程计划安排1台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机,依据区间隧道推动先后顺序在四个端头井外依次进行地基加固。
2.2 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布置依据文明施工的要求安排,并依据场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水泥库、浆液搅拌站。
第三章施工技术方案3.1 桩位布置依据施工图纸要求,旋喷桩径选用Φ800,相邻桩搭接长度为200mm。
人民广场站北端头出洞加固区共布置424根桩;建设一路站南端头进洞加固区共布置635根;建设一路北端头出洞区共布置404根桩;建设三路站南端头出洞加固区共布置604根桩;加固断面范围均为洞圈轮廓上、下、左、右各3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02标盾构进出洞端头加固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定: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02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一年五月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02标端头加固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2〕《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32/ J 12-2005;〔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2标土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5〕南京地铁三号线D3-TA02标盾构端头加固施工图纸及相关资料;〔6〕《基础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7〕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办法汇编(一)、(二);2 工程概况2.1总体概况本标段为南京地铁三号线土建工程D3-TA02标包括两站三区间即:林场站~星火路站区间(矿山法)、星火路站、星火路站~高新路站区间(盾构法)、高新路站、高新路站~泰冯路站区间(盾构法):本工程平面位置图见图星火路站高新路站泰冯路站图2-1 工程平面位置图2.2本标段加固情况本区间盾构累计始发、到达8次,加固端头共4个,2个始发端头(星火路站东端头、高新路站东端头);2个到达加固(高新路站西端头,泰冯路站西端头)。
3 加固端头情况描述3.1星火路站东端头地质水文情况⑴端头地质:星火路站所处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1填土及①-2填土层、②-1b2-3 粉质粘土、③-1b2 粉质粘土、④-1b1-2粉质粘土、⑤e 残积土、k2p-2强风化粉砂岩,k2p-3中风化粉砂岩。
⑵端头水文:岗地范围粘性土层地下水贫乏,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东侧坳沟范围填土层及②-1b2-3层粉质粘土,该层夹粉土薄层,富水性差。
星火路站东端头地质勘探孔平面布置图28.1725.00Q1K3S1Z1427.00星火路站东端头S1Z14、S1K10、Q1K37、S1Z9、Q1K3孔地质断面图3.2高新路站西端头地质水文情况⑴端头地质:高新路站西端头所处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③-1b2可塑状粉质粘土、④-1b1-2硬塑-可塑状粉质粘土、⑤e 残积土、K2p-2层强风化岩、K2p-3层中风化岩;⑵端头水文:②层粘性土。
其中填土层透水性不均匀,一般水平向透水性略强于垂直向。
③层土中③-1b2层软塑粉质粘土饱含地下水,但透水性较弱,给水性较差,属于高新路西端头地质勘探孔平面布置图⑶平、纵断面及地层性状高新路站西端头Q1B28、Q1BK7、Q1K30 Q1Z26孔地质断面图3.3高新路站东端头地质水文情况⑴端头地质:高新路站东端头所处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2杂填土、②-1b2-3可塑~软塑状粉质粘土、②-3b3软塑状粉质粘土;(东端头有部分回填土,回填土中有孤石,部分孤石在隧道范围内)。
Q1BK7Q1BZ822.9022.5927.0022.4122.90Q1Z26Q1K30⑵端头水文:潜水含水层主要为填土②层粘性土。
其中填土层透水性不均匀,一般水平向透水略强于垂直向。
②-1b2-3层、②-3b3层粉质粘土水平层理发育,一般水平向透水略强于垂直向。
但总体仍属于微-弱透水层。
⑶平、纵断面及地层性状21.71S2K21S2Z22高新路站东端头S2Z22、S2K21、S2K7、S2Z7孔地质断面图3.4泰冯路站西端头地质水文情况泰冯路站西端头地层主要为①-2杂填土、③-1b2可塑状粉质粘土、④-1b1-2硬塑-可塑状粉质粘土、K2p-2层强风化岩、K2p-3层中风化岩。
⑴端头地质:泰冯路站区间穿越地层主要④-1B1-2可-硬塑状粉质粘土、5e残积土、K2p-2中风化岩。
强风化岩层为基岩裂缝水主要含水层,由于多上覆微-不透水粘性土,地下水补给不充分,因此水量较小,中风化岩层裂缝多为泥质、钙质充填,导水性差,水量贫乏。
Q2K2322.45泰冯路站西端头Q2K21、Q2K23、Q2Z20、Q2K18、Q2K20孔地质断面图4 端头加固方案设计盾构进出洞加固设计采用Ф850@600三轴搅拌桩加固,星火路站东端头地基加固与围护桩中间夹缝封闭采用Ф800@6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高新路站东、西端头未设计高压旋喷桩)。
水泥土搅拌桩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实桩桩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渗透系数≤1.0×10-8 cm/s。
设计范围:按设计需提前对相应位置端头盾构进出洞处进行地基加固处理,2区间共4个端头井加固区,分别处于星火路站东端头、高新路站西端头、高新路站东端头、泰冯路站西端头。
5 端头加固施工方案5.1方案概述端头加固设计盾构进出洞洞门外土体为软弱含水的土层,若不提前加固处理极易坍方、流砂、涌水,造成地面塌陷,甚至使盾构失去控制,为确保盾构机进出洞施工安全,必须对洞门外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为保证盾构始发安全,当盾构始发出现异常时能够迅对端头地基进行降水,在盾构加固体外设置3眼450mm管井作为应急井,管井伸入隧道底部以下不小于4m。
本区间盾构累计始发、到达8次,加固端头共3个,2个始发端头(星火路站东端头、高新路站东端头);1个到达加固(高新路站西端头)。
泰冯路站西端头因盾构隧道全断面为岩层所以未设计加固。
根据工程筹划,本标段盾构在星火路站东端头井(右线)始发、高新路站过站、泰冯路站西端头井吊出之后再从星火路站东端头(左线)始发、高新路站过站、泰冯路站西端头井吊(盾构施工结束)。
5.2端头加固施工范围星火路东端头纵向加固长度为6m,横向加固至隧道边缘两侧各3m,竖向加固至隧道边缘上下各3m,星火路隧道断面有部分岩层,所以竖向加固从隧道顶以上3m至隧道下部土岩分界面,高新路西端头纵向加固长度为,6m,横向加固至隧道边缘两侧各3m,竖向加固至隧道边缘上下各3m,高新路隧道断面有部分岩层,所以竖向加固从隧道顶以上3m至隧道下部土岩分界面,高新路东端头纵向加固长度为9m,横向加固至隧道边缘两侧各3m,竖向加固至隧道边缘上下各3m。
5.3加固工法及要求为保证盾构进出洞、破除端头围护结构时隧道端头土体的自稳和防水要求,需在盾构进出洞前对洞口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本标段盾构进出洞地基加固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搅拌桩与车站围护结构间夹心层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加强止水帷幕止水(仅星火路站东端头设计高压旋喷桩),增加加固区与车站围护的整体性。
搅拌桩采用Ф850@600三轴搅拌桩,搅拌桩水泥掺入量:实桩20%、空桩7%。
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旋喷桩采用Ф800@600三管旋喷桩,旋喷桩水泥用量:实桩390kg/m、空桩90 kg/m,施工前进行试桩,并根据加固效果,调整施工工的各项施工参数。
经加固的土体保证良好的均质性、自立性,实桩桩体28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星火路站东端头盾构井加固平面图高新路站西端头盾构井加固平面图,高新路站东端头盾构井加固平面图6 施工部署6.1施工人员部署6.2施工机械部署本工程拟投入1套三轴搅拌桩机及配套设备和1套高压旋喷桩设备进行加固施工,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如下表:6.3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我部施工进度及盾构总体筹划时间,再综合考虑加固施工场地等因素,原则上在盾构始发前1~1.5个月完成加固施工,保证加固强度;加固区与车站围护结构的夹心层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保证盾构始发或到达时止水帷幕满足设计要求。
个别加固施工场地狭小,除作好充分的物质和人员准备外,必须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场布,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流程,将工期缩短,为后续工程争取时间。
为争取时间,加固施工原则上要考虑全天施工,按每天24小时施工计算。
详细进度计划见下表:7 施工方案7.1三轴搅拌桩施工方案7.1.1施工工艺流程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如图7-1所示:图7-1 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7.1.2三轴搅拌桩施工⑴桩位放样由现场技术员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控制点放出桩位,桩位平面偏差不大于50mm。
在两侧定位架上以设计间距,用红色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搅拌桩每次准确定位。
⑵开挖沟槽开挖过程中,根据基坑端头井围护外边控制线,用挖机开挖,清除地下障碍物。
移动搅拌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对中误差不大于2cm,双向调整桩机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200。
⑶水泥浆液拌制施工前应搭建好可存放水泥的拌浆平台,对相关人员技术交底。
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作为废浆处理。
⑷桩长控制标记施工前应在钻杆上做好标记,控制搅拌桩桩长不得小于设计桩长。
⑸钻进搅拌三轴搅拌桩桩身采用两喷两搅工艺,水泥和原状土须均匀搅拌,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为注浆搅拌,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下沉速度为0.5~1m/min;提升速度为1~2m/min;为了减少各幅桩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采用跳槽式连接,如图所示。
跳槽式双孔咬合成桩示意图①钻进喷浆开动灰浆泵,浆液从喷嘴喷出并具有一定压力后,开始钻进搅拌,同时根据试桩结果调整灰浆泵档次,保证喷浆量满足要求。
在钻进过程中连续喷入水泥。
钻进至土岩分界面后,应原地喷浆搅拌30秒。
如局部位置存在喷浆不足的情况时(喷浆过程中可测得泥浆比重,在通过流量表数值掌握注浆量),应在反转提升的过程中进行补浆。
②提升喷浆钻进至设计桩长或硬层后,开动灰浆泵,并根据试桩结果调整灰浆泵压力档次,保证喷浆量满足要求。
将搅拌头自桩端反转匀速提升搅拌,并连续喷入水泥浆液,直至导沟底标高。
7.1.3主要计算参数本工程采用Φ850三轴搅拌桩,桩间搭接250mm,主要施工参数如下表:7.1.4施工要点及技术要求⑴开机前必须探明和清除一切地下障碍物,须回填土的部位,必须分层回填夯实(高新路东、西端头),以确保桩的质量。
⑵桩机行使道路不得下沉,地基承载力不足可垫路基箱,桩机垂直偏差不大于0.5%。
⑶施工前应进行水泥检验,并将检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⑷水泥浆搅拌系统应配有可靠的计量装置,喷浆系统应配备流量表、压力计等检测装置;搅拌头下降、提升过程中应有速度控制装置和措施。
⑸施工前应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监督下,对浆液流量、喷浆压力、搅拌提升下降速度等进行标定。
⑹成桩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搅拌机的提升速度和搅拌速度,桩搅拌头提升速度均控制在1~2/min以内。
注浆泵出口压力控制在0.4~0.6Mpa。
⑺在成桩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进行详细的施工记录,施工中钻孔、提升喷浆的各道工序应详细、及时、准确记录,所有记录需按要求使用统一表格,包括:测量定位、浆液配比、喷浆压力、浆液流量、搅拌机下沉和提升速度、成桩深度、复喷及复搅等。
⑻在每天施工完毕后,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
并将粘附在搅拌头的软土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