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321页附解析)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各课时测试题(全册共231页附解析)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第 2 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 3 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第 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第 5 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第 6 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 7 课新航路的开辟第 8 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第 9 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第 11 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 12 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第 13 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 14 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 16 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第 17 课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 18 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第 20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 21 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 23 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 24 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第 25 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 26 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一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测试卷第四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测试卷模块测试卷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1 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中农业的起源 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5 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 ·湖北孝感期中 ) 《淮南子·修务训》云 : “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相土地宜 , 燥湿肥硗高下 , 尝百草之滋味 , 水泉之甘苦 , 令民知所辟就 , 当此之时 , 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 , 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 :A 神农 , 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 , “乃始教民播种百谷” , 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 故 A 项正确 ;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 故 B 项错误 ;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 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 , 故 D项错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岳麓版)第一课[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
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
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生产的发展。
[课中思考题]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况恶化。
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地兼并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岳麓版历史必修2全册课时作业答案
课时作业部分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B解析:土地和粮食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和财政主要收入,也是国家统治的根基所在,所以把土地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故选B项。
2.B解析:原始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耒耜”,青铜器和铁器都是进入文明时代后才开始出现的,故选B项。
3.A解析:商代青铜器发达;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饮食、耕作等,选A项。
4.A解析:“落(络)马首,穿牛鼻”反映了牛耕开始应用于生产,是生产动力的重大进步。
5.C解析:工具的不断改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6.A解析:铁锄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曲辕犁和筒车出现于唐代;翻车出现于三国时期。
故A项正确。
7.B8.B解析:战国时期,秦国建成郑国渠,而非出现于秦朝。
9.D解析:五则农谚反映了播种时间、稻种的选择、栽插技术、农作物灌溉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
A、B两项都是从某一方面来介绍五则农谚的内容,以偏概全,故排除;C 项与题干无关。
10.C解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耕作方式,其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故与市场的联系不密切,排除带④的选项,选C项。
11.(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2)政府赋税沉重;贫富分化严重;贫苦农民陷入绝境;富人生活奢靡;贫苦农民逃到山区生活。
(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12.(1)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2)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这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模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①积极性: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师用书: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井田制的主要内容和性质,认识其瓦解的历史原因。
2.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及其各自的地位。
3.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租佃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认识租佃关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废井田,开阡陌[情景导学]思考:你能判断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制度?其中的“公田”归谁所有?提示:井田制。
贵族占有。
[教材导学]1.井田制的出现:商周时期,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井田制的内容(1)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
(2)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3)“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4)“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井田制的实质:国王名义上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4.瓦解过程(1)开始瓦解: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瓦解。
(2)加速瓦解:春秋时期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代表性的改革有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这些改革实际上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3)最终瓦解: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正式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易错易混]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周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
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情景导学]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思考:承德避暑山庄属于我国古代的哪一土地所有制?提示:君主土地私有制。
[教材导学]1.时间:战国时期,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2.形式(1)君主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2021-2022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作业: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方法,即用最简洁、快速、直接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安排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2.列宁说:“在一个患病帝国主义战斗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应付战斗,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C.探究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D.确定了应对战斗局势的新措施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能够应对战斗,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极大认可。
故D项正确。
答案:D3.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联(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A.实行余粮征集制B.征收粮食税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解析:“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是指利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就是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进展社会生产,为向社会主义过渡预备条件。
答案:D4.“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斗。
”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A.给农夫供应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夫的余粮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解析:材料中“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说明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夫的不满,威逼到苏维埃政权,为此,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D项是新经济政策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一~二章 上学期
一~二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课解析与探究:试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家庭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周王——公、侯——士——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
自我测评1: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有限,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
而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是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的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
学习活动提示“执”甲骨文形状像一人戴手梏;“圉”像戴手梏的人被关进监狱,这两个字说明商周已有监狱;“王”像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高大的人,说明王权的强大;“臣”像一只竖立的眼睛,说明臣下对上级的俯首顺目;“劓”像用刀割鼻子,“刖”像用锯割断人一足,这两个字反映商周时期有残损人的肢体的刑罚;“巫”的字形说明商周时期祭祀、占卜活动的频繁。
第2课解析与探究提示:1.王绾主X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地区,能够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X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X,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3.分封制的益处:边远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
弊端:分封存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巩固统治的作用;诸侯容易起异心,天下混乱。
郡县制的益处:官吏由中央任免,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
弊端:不分封皇子功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本;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功。
2021-2022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作业: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选择题1.《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
”郭沫若释“美金”“恶金”分别指青铜和铁器。
与郭沫若得出这一结论相匹配的历史事实是战国时期()A.青铜主要用作武器;铁器已应用于农业生产B.青铜颜色亮丽;铁器颜色深暗C.青铜贵重,宜作武器;铁器低贱,仅作农具D.青铜质地坚硬不易酸化;铁器质地粗糙且易锈蚀解析:“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斸,试诸壤土”,由此可以看出青铜主要用于武器(剑戟),铁器已用于农业生产(试诸壤土)。
故选A项。
答案:A2.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进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冶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舞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解析:“冶铁行业出富豪最多”说明铁器需求量大,利润高,因而A项符合题意。
而B项与D项的说法错误,我国古代封建政府大多都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时就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所以不鼓舞私人铸铁。
材料中说的是“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进展变化的标志”,并没有说与政治环境有关,故C项错误。
答案:A3.战国时期,荀子在《荀子·大略》中写道:“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结合所学学问推断,这一时期“布衣”的穿着最不行能是哪一种材料做成的()A.毛B.麻C.丝D.棉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最早被古人穿用的是动物的毛皮;以后古人又创造了利用植物的内皮纤维纺纱织布;早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古人创造了养蚕缫丝;中国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对棉花的种植和利用远比中原地区早,宋末元初以来,棉花开头向中原传播。
故选D项。
答案:D4.右图为乾隆年间《棉花图》,图中附有简要说明和清乾隆帝题诗:“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虚之人,莫不负挈纷如。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件+习题+单元过关检测)第2单元
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及地位
1.主要特征: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地位和作用。 (1)经济方面:它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进程。 (2)政治方面:它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促使无产阶级队伍 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一战期间 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应排除②,所 以此题应选择B项。 答案:B
►课堂点睛 关键信息: 一个趋势:曲折发展。 三次发展:19 世纪末初步发展、民国初年短暂春天、国民政府 前期较快发展。 四个因素:政府政策、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2.不利因素。 (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 市场、思想观念等条件。 (2)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 发展的主要因素。 (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 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 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 会环境。
——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 外商见我工厂竞用新法……百计阻抑……江浙、湖 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 材料三 广告词:今有烟二种,一种为国货,其一则否。君 购国货,实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否则为国家漏卮矣。以 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 材料四 民国时期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本课要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近代民族工业具有以轻工业为主、沿海沿江为主的基 本特点。 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 思想解放。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习题: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姓名,年级:时间: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
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分割的方块田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符合,故选A项。
答案:A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周王B.贵族C。
平民 D.奴隶解析:根据“方里而井”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状况,井田的所有权属于国王,但主要由贵族占有,是国有制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故选B项.答案:B3.春秋战国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和大夫出”B。
“废井田,开阡陌”C。
“相地而衰征”“履亩而税”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解析: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是指作为祭祀的牛成为耕地之牛,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答案:D4。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
答案:C5。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B。
均田制C。
私田制D。
公田制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B项正确;由材料“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和兵役”可知,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故C项错误;该土地制度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故D项错误。
2020-2021学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练习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
第24课: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1.在西欧有人将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顶风骑自行车爬坡,越往上越吃力,必须奋力向前,稍一松弛便会倒下。
下列不属于“顶风”的是( )A.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B.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差异C.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激化D.民族国家利己主义意识2.1943年,后来被誉为“欧洲之父”的让·莫内在提交法兰西民族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欧洲各国如果只是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重建各自的政府,强权政治和经济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欧洲就无和平可言。
”据此,欧洲成为一个共同的经济单位是基于 ( )A.恢复欧洲应有的国际地位B.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C.“冷战”格局威胁欧洲的安全D.对欧洲国家之间战争的反思3.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4.从1952年至今,欧洲的一体化不断发展,它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
这里的“整体利益”是指( )A.社会稳定、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B.共同的农业政策和稳定的货币体系C.健全的共同市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D.稳定的货币体系与健全的共同市场5.“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发展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D.确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6.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
请你为右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B.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C.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7.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
高中历史必修二思考题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思考题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思之窗]】答:1、他们向往自给自足的、自由的生活。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特点。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1、从时间上讲,中国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并且农业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从农业技术上讲,中国农业强调精耕细作。
对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不断改进,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从耕作方式上讲,中国农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学习延伸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思之窗]】答:其基本特征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一、官营手工业发达,资金雄厚、技术高超、产品精美。
例如:我国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表明我国的冶金业长期领先世界。
二、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但有所发展。
例如: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中后期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赞誉。
例如:西汉开始开通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丝绸、瓷器传到西方并大受欢迎。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思之窗】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2021-2022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课后作业: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Word版含解析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峻,其根本缘由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
1920~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段材料显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缘由之一是()A.社会生产率持续增长B.社会生产相对过剩C.工人工资水平下降D.企业内部劳资冲突尖锐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幅度赶不上商品增长的速度,生产与消费的冲突激化。
故选B项。
答案:B2.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假如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玫瑰花”枯萎的缘由是胡佛()A.个人力量不足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D.灰心无望的心情解析: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仍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导致经济萧条加剧。
题干中的材料表达了人们对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满。
故选B项。
答案:B3.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值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
”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结果使危机加剧。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因此“旧制度”是指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故选B项。
答案:B4.《道德经》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调整工业生产,避开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解析: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政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
故选B项。
答案:B5.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全部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课后习题( 有答案)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课标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学习目标】1.新航路的开辟:①开辟的原因;②人物和过程;③影响。
【问题引导·课前预习】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具备那些条件?2、新航路开辟中各个航海家的成就是什么?3、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各地历史发展进程有什么影响?【预习自测·发现知识漏洞】1.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
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2.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3.右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
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4. 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本杰明·基恩)此话的真实意思是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5.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之后,历届世博会都有了明确的主题,而主题口号都会反映举办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
1992年,西班牙以美洲被发现500周年为主题,在南部城市塞维利亚城举办了一届世博会,据此请推断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A.“一个世纪的进步”B.“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C.“交通与运输D.“发现的时代”【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探究一】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岳麓版)第一课[阅读与思考]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它说明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仔细比较课文中的农具插图,谈一谈它们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这种进步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函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
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1.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
提示: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
③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第二课生产的发展。
[课中思考题]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提示:直接后果是农民失去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遭受剥削,导致农民经济状况恶化。
土地兼并还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因为自耕农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会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财政状况恶化;由此,过度的土地兼并导致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破坏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阅读与思考]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一变化的意义。
提示:①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到了明清时期雇工和佃农在法律上已享有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
②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促成这一变化;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我测评]1.井田制中的公田和私田有什么区别?提示:“公田”是贵族占有的田地;“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即原有村社农民的土地,劳动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是怎样逐渐取代井田制的?提示: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
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并培植了一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
3.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提示:战国以前主要是土地国有制,战国以后2000多年主要为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4.概述租佃制产生、发展的过程,简析它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影响。
提示:租佃制产生于我国战国时期,到宋代日益普遍,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租佃关系下,国家、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控制逐渐减弱;租佃制下,主佃双方订立契约,分成租、定额租以及货币地租的纳租形式,佃农获得永久租佃权利等都有助于提高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同时,上述因素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商品化发展。
第三课[课中思考题]这两则史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提示:这个思考题是和教材内容直接相关的。
《史记》中的这则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江南的经济发展还相当落后,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效率也很低,只能勉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而《宋书》中的这则材料则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当繁荣,人烟稠密,生产力水平已经有长足发展,生产产量大幅度提高,一个郡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满足好几个郡几年的需求。
[自我测评]1.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什么特点?提示:该题让学生结合教材第一目内容总结即可。
2.概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
提示: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具体内容参见“教材分析”有关内容。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参见“教材分析”的有关内容和“教学参考资料”的有关条目。
第四课[课中思考题]1.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吗?提示:(教师讲完丝织业、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后,参照文字阅读框所引《柳南续笔》的史料,提出此问题让学生讨论。
)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人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衣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地区扩大的关系人手,可参看本课“教材分析”相关部分。
2.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①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②先民们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③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
3.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提示: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
[阅读与思考]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①原因:小农经济及农耕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等等。
②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我测评]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
提示:参见本课教材内容。
制瓷等2.总结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各自的经营特点。
提示:①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后来出现了从征役制向雇募制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壮大;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部门里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②经营特点:参见本课“教学过程建议”中的图表。
第五课[课中思考题]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工商食官”提示:①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和人们竞相从事商业活动的现象。
②原因:政策被破坏,给商业提供了冲破官府束缚的发展机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私商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某些学派鼓励人们追逐利益,商业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2.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不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时间,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出现了市民娱乐活动场所(瓦子)等具备多种商业功能的专业场所。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和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
3.你认为当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提示:有一定合理性。
“重农”即重视从事直接生产的农民和农业,“抑商”即抑制商业资本和商人势力。
在社会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商人会利用自己积聚的财富形成一股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运转的势力,而重农抑商政策则能起到平衡商业与农业的利益分化、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阅读与思考]请思考:《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何在?提示: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赞扬了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向统治阶级提出了如何管理工商业的方法。
司马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在正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的社会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商业及有关政策的不同看法,肯定了商业的价值和商人的地位,这就是《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
[解析与探究]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提示:①材料一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本业”,商业是“末业”,应该大力发展农业,并且驱使原来从事商业的人都从事农业。
材料二认为,商业也是“本业”,世人认为商业是“末业”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材料一的理由是:人们生产的产品有限,如果消费没有节制的话,就会产生匮乏。
从事商业的人不直接从事生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如果人们都从事农业生产,都靠自己的劳动生活,那么社会产品就会很充足,社会自然也会稳定了。
材料二的理由是:工商业本来也是古代圣王所规定的正当行业之一,商人只是实现古代圣王的愿望的人,所以工商业也是“本业”。
③教师引导学生具体讨论此问,答案不求唯一。
2.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是有利还是有弊,或是利弊参半,还是不同时期各有利弊?提示:对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利弊得失,不能一概而论。
答案不求唯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就此讨论和发言并对言之有理者给予肯定。
[自我测评]结合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
提示:①商业发展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商业起源较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中国商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
由于受此影响,古代社会中新的经济因素的生长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文明。
②城市经济发展的特色:商业繁荣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
农耕时代的城市经济发展呈现出不断突破限制、一直向前的趋势,这与商业发展大势是相吻合的。
其特色之二,就是随着商业贸易的扩大,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具体内容参见教材)。
第六课[阅读与思考]请思考: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依据教材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①一般性的表现和原因:清王朝专制集权体制更趋强固,闭关自守,自然经济依旧占据统治地位。
而西方则实现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大工业生产取代手工作坊,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专制,理性战胜神学,科学战胜蒙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