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完整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土壤与生命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生命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生命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定义和组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上部层,由矿物颗粒、有机物质、水、气体和生物组成的复杂自然体系。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类型不同,对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保持会产生重要影响。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碳酸盐、有机物等。

二、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需要经历上百年以上的时间来完成。

主要的土壤形成因素包括岩石的风化、植被的生长、水文作用和生物活动等。

风化是指岩石破碎和溶解的过程,水文作用是指河流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生物活动则是指植物和微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三、土壤的重要功能1. 提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和水分2. 保护地球表面的生物多样性3. 调节地球的水文循环4. 吸附和转化有害物质5.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四、土壤与农业1. 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提高2.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的影响3. 农田土壤保护和治理五、土壤与环境保护1.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2. 土壤污染的影响和治理3. 土壤修复技术六、土壤与城市建设1. 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 城市园林绿化和土地复垦3. 垃圾处理和废弃土地的再利用七、土壤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1. 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 土壤传播的疾病和寄生虫的防治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1. 土壤资源的持续开发与保护2. 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3. 土壤与生物与化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总结: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功能作用以及与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环境,还能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对土壤的认识与研究,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多的贡献。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4.果实的外部有(),内部有()。

5,种子是由()、()、()等构成。

6.不管种子怎样放置,发芽后根都朝()长,茎、叶朝()长。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香蕉是果实,大蒜不是果实。

()2.种子萌发离不开水和空气。

()3.有阳光时,种子才会发芽。

()4.桨果的种子可以靠小鸟来传播。

()5.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吃,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6.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

()7.椰子是椰树的果实。

()2课、根和茎一、填一填。

1、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2.胡萝的根是一种特殊的()根。

3.根将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和()。

4.大多数植物都有(),茎有()的形态。

5.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的任务——把土壤中的养料从()运送到()中去,又把()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

6.植物的根可以分为()、()、()。

7.植物的地上茎按照生长状态可以分为()、()、()、().8.肥壮的“特殊根”含有丰富的()和()。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面画“√”错的画“×”)1.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上,有的植物的茎在地下。

()2.植物发出的小芽是没有茎的。

()3.我们吃的土豆(马铃著)是植物的茎。

()4、植物的根都不能食用。

()5.发芽是植物关键的生长期。

()三、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答:取一林有茎、叶的新鲜植物,切除根部,插入滴有红墨水的花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的颜色。

如果茎和叶显红色了,则说明植物的茎有运输的作用。

3课、叶和花一、填一填。

1、叶子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的,叶片上有()。

2、针叶和阔叶是按植物叶的()分类的。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

如油菜花、桃花。

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蜂、蝴蝶等。

4.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如玉米、水稻的花。

5.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

苏教版土壤与生命复习题

苏教版土壤与生命复习题

苏教版土壤与生命复习题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基础之一,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还为微生物和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

在苏教版教材中,土壤与生命的关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

以下是关于土壤与生命的复习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1. 土壤的定义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物质,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气体和生物组成。

2. 土壤的组成土壤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颗粒。

- 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等。

- 水分:土壤中的液态水。

- 气体:主要是空气,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 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蚯蚓等。

3. 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沙质土、壤土、黏土等。

4.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肥力高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5. 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植物的残体和根系分泌物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6. 土壤与微生物的关系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有机质的分解,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微生物本身也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有害物质的积累,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等,土壤污染会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

8. 土壤保护为了保护土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合理施肥、减少农药使用、实施轮作制度等。

9.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质、调整土壤pH值、引入有益微生物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

10. 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土壤不仅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也是城市绿化、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基础。

通过这些问题的复习,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改良土壤。

希望这些复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三年级)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三年级)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第一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
提问:
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
里土壤少?
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有哪些我们可
以研究的问题?
活动:
活动:
观察土壤里植物的根
活动:
第二课 了解土壤
观察土壤,写土壤记录。
研究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看视频《土壤里有什么》并回答。)
为植物提供了养料和水分 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
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
回答:
地质条件:南方土壤肥沃,植被丰茂;北方黄土高原地貌,
植被稀少
气候条件:南方雨水多;北方雨水少且风沙大。
人为破坏:砍伐树木、破坏植被、胡乱开垦。
表层土
下层土 岩石层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他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增加土壤肥力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
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 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 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梯田
种植绿肥
收集落叶沤肥
做一个肥料袋
往塑料袋中装土
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点水。 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 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 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
不同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是人
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 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
遗体,改变之土壤的肥力。
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 蔬菜就不能生长,花草、树木就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复习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复习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里有生命。

土壤是动植物生活的家园。

2、土壤里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等。

3、在观察土壤里的小动物时,我们不可以破坏它们生活的环境,更不要伤害它们。

4、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亲密”,植物对土壤有依赖性。

5、不同地方的土壤,颜色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6、我们在观察土壤时,可以运用的感觉器官有眼睛、鼻子、耳朵、手等。

7、研究土壤的成分:(1)用纸巾包住土块,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含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物质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总结:土壤是一个包括各种物质的混合物,它主要由水分、空气、沙粒、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8、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

9、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10、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11、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12、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保水性能最好的是黏土。

13、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颗粒小而均匀,壤土大颗粒和小颗粒都有;(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而扎手,黏土软而细腻,壤土硬度中等;(3)和点水握一握:沙土比较散,握不成团,黏土比较容易成团,壤土也可以成团,但比黏土差;(4)渗水性:沙土渗水性好,黏土渗水性差,壤土渗水性中等。

14、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在土壤中,没有生命的物质有沙、石块、落叶等。

2.土壤里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

3.常见的土壤颜色有黑色、红色、黄色。

4.植物的根牢牢的抓住土壤,从土壤中吸收养料和水分。

二.了解土壤1.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2.按土壤中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3.陶器、砖都是由土壤烧制出来的。

4.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5.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6.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7.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8.沙土渗水性最好,壤土渗水性一般,黏土渗水性最差。

9.通过观察,我发现土壤中含有泥土、沙、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物质。

10.有哪些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1)用放大镜看;(2)用手捻一捻;(3)和点水握一握。

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可以简单的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含有腐殖质的土壤分布在表层土,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2.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3.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4.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5.有些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6.科学家们在土壤中发现了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7.贫瘠的土壤可以增加腐殖质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8.你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答:(1)种植绿肥;(2)收集落叶沤肥;(3)收集粪便沤肥9.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1)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1、我们在(田野)、(花园里)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3、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4、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5、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10、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

2、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了,说明土壤里有()。

3、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

4、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层,上层颗粒()的物质是(),下层颗粒()的是(),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

5、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闻到(),说明土壤中含有()。

6、土壤由()、()、()、()、()等物质构成。

7、()、()都是()烧制出来的。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9、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三类。

10、()含量特别多的是(),()含量特别多的是(),()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11、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

12、不同的()适合种植不同的()。

13、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里。

14、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5、()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16、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分解成(),供植物生长。

17、表层土的养分来自(),它们被称为()。

18、()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越多,土壤越肥沃。

19、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

20、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就因经常()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21、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2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加()()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

23、做肥料袋的方法:(1)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

(2)洒水、轻轻扎上袋口。

(3)塑料袋放黑暗处。

24、蚯蚓是()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三年级起点)全册期末复习练习题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1、我们在、和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即。

3、小草的根很,这是因为根可以。

4、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

5、大部分植物的总是牢牢地抓住土壤,从土壤里吸收营养和水分。

6、常见的土壤的颜色有、、。

7、晴朗干燥的时候挖泥土,表层的土壤颜色,挖下去的深层土壤颜色。

8、土壤由、、和组成。

9、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等。

10、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了,说明土壤里有。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层:上层颗粒的物质是,下层颗粒的是,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闻到,说明土壤中含有。

5、土壤是一种,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和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

7、土壤按照可以分为、、三类。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中等颗粒为,细小颗粒为。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含量特别多的是,含量特别多的是,而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

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2)用手捻一捻:;(3)和点水握一握:。

11、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中的颗粒(2)中的颗粒(3)中的颗粒 1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的渗水性(2)的渗水性(3)的渗水性结论: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

3、肥沃的土壤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能找到、和,之下是,它可能,在下层土之下是,再往下就是坚硬的。

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题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我们周围的土壤1、晴朗干燥的时候挖泥土,表层的土壤颜色,挖下去的深层土壤颜色。

2、大部分植物的总是牢牢得抓住土壤,从土壤里吸收营养和水分。

3、你在土壤里发现了。

二、了解土壤1、通过观察我发现土壤中有等物质,所以称它为物。

2、土壤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中的腐殖质是由变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

2、土壤中的是改良土壤的能手,所以被称为“天然的犁”,它喜欢生活在的土中。

3、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

4、富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主要分布在。

5、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方法有。

6、岩床位于和之下的最底层。

四、土壤的保护1、土地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人类的衣食资源。

为了增强人民珍惜土地、保护土地的意识,我国规定每年月日为我国的“土地日”。

2、土壤是覆盖在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

也为人类提供了和制作物品的。

3、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

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一、果实和种子1、果实包括和两部分结构。

2、观察种子萌发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小苗朝上。

3、利用等方法,可以看到果实有、内部有。

4、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和适宜的。

5、种子的种皮具有的作用。

二、根和茎1、植物的是连接根和叶的部位,承担着的任务。

2、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能将植物牢牢得在土壤中,同时又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和。

3、菠菜的根是根,葱的根是根。

4、植物长叶的部位,如树干、树枝、秸杆、藤、秧等叫做。

三、叶和花1、大多数植物利用、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

2、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

3、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4、花粉落到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做传粉。

5、树叶的相同之处:叶都是由和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

6、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制造的。

四、植物和我们1、一件完整的植物包括。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土壤的主要成分有:空气,水分,腐殖质。

2、我们挖取土壤时须要挖取土壤表层的土。

3、在土壤中生长的小草依靠(根)汲取土壤中的(养分)。

4、屎壳郎一般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土壤)中。

5、(颗粒状)的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6、土壤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答:土壤与人类的消费生活休戚相关,爱护土壤就是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假如植物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中毒或死亡现象.这样一来我们食用蔬菜等食品平安就得不到保障。

此外,没有优质的土壤就不行能有干净的水源空气。

7、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8、沙粒含量特殊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殊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由上而下分为三层:(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10、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 (蚂蚁),(屎壳郎),(蜈蚣),(蚂蚁)等。

11、把土壤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用纸巾包住土壤会发觉纸巾上有水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把土壤放入水中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漂移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

12、把土壤放到火上烧,我们可以闻到刺激的气味,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燃烧所散发的气味。

13、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14、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5、(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须要的养分最丰富。

(下层土)能供应应植物的养分稀有。

16、增加土壤的肥力,常用的改进土壤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搜集落叶),(粪便沤肥)等。

17、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进土壤的能手”?答:在土壤成肥过程中蚯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大地进步了土壤的肥力。

蚯蚓的一些活动变更了土壤的构造,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18、一节旧电池烂在土壤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

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科学(复习提纲)单元一:土壤与生命1.(土壤)是覆盖在岩石表面的疏松物质。

2.土壤是由(空气)、(水)、(沙子)、(黏土)和(腐殖质)组成的混合物。

3.表层土壤的养分来自腐烂(动植物的遗体),这种养分叫腐殖质。

4.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小颗粒为(黏粒)。

5.渗水性最好的是(沙土),最差的是(黏土),(黏土)能被握成团。

6.古人最早用烧烤(带泥块茎)的办法制造陶器。

7.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植树造林)。

8.破坏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9.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单元二:植物的一生1.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在花中,萼片是(保护未开的花)、花瓣是(吸引昆虫)、雌蕊是(接受花粉)、雄蕊是(产生花粉)。

3.一朵花中有(一个)雌蕊。

(雄蕊)、(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4.传播种子的方法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自身力量传播)和(人工授粉)。

5.人工辅助授粉适用(传粉不足)的作物。

6.(种子)的主要作用是繁殖,(根)的主要作用是吸收,(茎)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叶)的主要作用是生产营养物质。

7.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空气)、(水)、和(适当的温度)。

8.果实里面有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种皮)、(子叶)、(胚根)和(胚芽)。

9.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10.所有植物叶的相同部分是(有叶脉)、(有叶片)。

11.叶的正面和背面不同的地方有(颜色不同)、(光滑程度不同)。

12.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面自己制造“食物”。

13.按生长的方式分:牵牛花的茎属于(缠绕茎)、甘薯的茎属于(匍匐茎)、爬山虎的茎属于(攀缘茎)、香樟树的茎属于(直立茎)。

单元三:固体和液体1.固体是有(一定形状)、(不易流动)。

2.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1、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以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

3、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4、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2、了解土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de)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de)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de)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de)是(沙子),水面漂浮(de)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de)是(沙土).8、比较沙土和黏土(de)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9、表层土(de)养分来自(腐烂(de)动植物(de)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de)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de)(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de)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de)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de)流失和保持土壤(de)肥力.12、贫瘠(de)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de)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de)犁)和(改良土壤(de)能手)答:蚯蚓(de)排泄物和在泥土里钻过以后(de)“隧道”,改变了土壤(de)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de)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14、常见(de)土壤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变形虫、线虫等.15、(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de)一层(疏松物质).16、土壤(de)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de)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de)原料).17、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de)(家园).从上到下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18、人类破坏土壤(de)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9、保护家乡土壤(de)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第二单元植物(de)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de)温度),种子才能萌发.3、植物传播种子(de)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de)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de)根是一种特殊(de)(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和养料)(de)作用.6、牵牛花(de)茎是(缠绕茎)、杉树(de)茎是(直立茎)、爬山虎(de)茎是(攀缘茎)、西瓜(de)茎是(匍匐茎).7、(茎)承担着(运输)(de)任务——把(水和土壤中(de)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de)(食物)传送给植物(de)其他部分.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9、不同植物(de)叶子,它们(de)(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de).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de)(水分)和空气中(de)(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长所需要(de)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de).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de)顺序.14、花(de)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15、花(de)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de)(功能).萼片:保护未开(de)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de)繁殖器官.(雄蕊)和(雌蕊)也是植物(de)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de)(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de)是借助(昆虫)和(风力).19、依靠(昆虫)传粉(de)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风力)传粉(de)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de)花等.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de)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2一株完整(de)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3植物(de)生长过程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4、我们吃(de)食物属于植物(de)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5、植物对人类(de)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26、茎(de)作用:取一株有茎、叶(de)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和叶发生(de)变化.发现:植物(de)茎和叶中有了红色(de)水分.说明:茎有运输水分(de)作用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de)物体是(固体).2、固体(de)共同性质是(有固定(de)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de)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de)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蜡烛等.在水中会下沉(de)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de)沉浮取决于固体在水中所占(de)(体积),而不是由固体(de)(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de)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奶粉)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de)固体有(面粉)、(沙子)、(石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de)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de)分离)、沉淀(泥沙与水(de)分离)、蒸发(水与盐(de)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de)物体是(液体).14、液体(de)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de)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de).16、比较液体性质(de)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de)快慢)、(比露珠(de)形状)等.17、按同体积(de)液体由重到轻(de)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de)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de)沉浮与(倒液体(de)顺序)无关.20、同体积(de)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de)(溶解),有(de)(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de)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de)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de)物体浮起来(de)方法有:(改变物体(de)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de)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de)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26、潜水艇沉浮(de)原因:潜水艇灌入空气,重量变轻,就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下沉.27、死海海水(de)(含盐量)很高,人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de))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de)途径有:(看电视)、(打)、(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de)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de)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de)(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de)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 ) 0摄氏度写作(0℃ )零下5摄氏度写作(—5℃ )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8、同一时刻在不同(de)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de).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de)温度从高到低排列(de)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10、白天气温变化(de)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de)放置高度是(相同)(de),都在离地(米)(de)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de)工具叫(雨量器).雨量(de)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de)大小、形状不同,测得(de)结果是(相同)(de).15、天气预报中雨量(de)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10毫米之间)(de)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de)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de)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de)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de)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de)是(特大暴雨).16、(风向)和(风力)是风(de)两个基本要素.17、(风向)是指风吹来(de)方向.从东面吹来(de)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de)是(东风).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de)箭头指向风(吹来)(de)方向.如风向标(de)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de)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de)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de)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21、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de)规律性天气现象.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de)时间段.24、柳树一年四季(de)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25、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26、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27、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28、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de)湿度气压计——大气压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30、我们(de)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de)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de)山峰.最新测量(de)高度是(米).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de)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34、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35.观察和理解(de)乐趣是自然界赐予(de)最美好(de)礼物.——爱因斯坦。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文档 (2)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文档 (2)

《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二、了解土壤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1 / 3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进行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2 / 3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1、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壤土的渗水性(2)黏土的渗水性(3)沙土的渗水性结论: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3 / 3。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科学重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13、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14、〈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15、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16、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17、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18、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才能萌发°3、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4、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5、〈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作用°6、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7、〈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8、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9、不同植物的叶子,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0、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1、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12、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3、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14、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15、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16、〈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17、〈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18、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是借助〈昆虫〉和〈风力〉°19、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20、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1、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2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3、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胡萝卜———根、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花生—种子、24、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的形状〉等°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37℃〉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4摄氏度〉12℃读作〈12摄氏度〉35℃读作〈35摄氏度〉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间〉的是〈中雨〉;〈25——50毫米之间〉的是〈大雨〉;〈50——100毫米之间〉的是〈暴雨〉;〈100——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是〈特大暴雨〉°16、〈风向〉和〈风力〉是风的两个基本要素°1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东面吹来的风是〈东风〉°当红旗飘向西时,吹的是〈东风〉°18、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19、用〈风力计〉可以测出风力的大小,也就是风速,用〈风级〉表示,通常把风力分为〈0——12级〉,共13个级°20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时风力应该是四级°21、风级歌:〈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青烟随风偏,〈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四级〉枝摇飞纸片,〈五级〉带叶小树摇,〈六级〉举伞步行艰,〈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飞瓦片,〈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上很少见°22、〈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23、〈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特征划分的时间段°24、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情况:春季〈发芽长叶〉、夏季〈生长茂盛〉、秋季〈树叶枯黄〉、冬季〈树叶落光〉°25、春季气候特征:阳光温暖,冰雪融化,植物发芽开花,冬眠动物苏醒°26、夏季气候特征:阳光炎热,雷雨大风,荷花盛开,植物茂盛°27、秋季气候特征: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穿上了毛衣°迁徙动物离去°28、冬季气候特征:日照最弱,寒风刺骨,植物树叶落光,白雪压上枝条°29、把器材与测量内容连线:寒暑表——气温雨量器——降水量风向标——风向风力计——风速湿度计——空气的湿度气压计——大气压血压计——血压电子秤——重量秒表——时间长短30、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31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32、〈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新测量的高度是〈8844.43米〉°33、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沙漏〉和〈漏刻〉°。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背诵(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第1课认识土壤1、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土、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

3、采集土壤用的工具有:铁铲、小铲、小桶或纸袋。

认识土壤实验中所需器材有:烧杯、4、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答:保护土壤的方法是:①多施用生物有机肥。

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减少化肥的使用,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

②减少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是一种很处理的生活垃圾。

它混入土壤,会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集中起来填埋,又要占用土地。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第2课种子发芽5、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关于种子,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答:关于种子,我们能提出问题有:①种子有什么样的构造?②种子是怎么来的?③种子为什么会发芽?④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⑤为什么有的种子不发芽?6、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

种子是有生命的。

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胚根会长出植物的根,胚芽会长出植物的茎和叶。

将一粒蚕豆种子浸泡两三天,用镊子小心剥去外皮,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浸泡后的蚕豆种子的体积变大。

7、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土,如发豆芽就不要土。

第3课向上长还是向下长8、怎样做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地性?(P9)答:方法1:把四粒玉米种子放在一个装有培养土的花盆里,分别按胚根朝上、朝下、朝左、朝右四种方位摆放后种下去,种子发芽后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方法2:①把纸巾连续对折三次,打湿纸巾,在折好的纸巾上均匀摆放4粒种子,把玉米种子小头分别朝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摆放在上面。

②从纸巾的一端开始卷,把种子卷在里面。

③保持纸筒的朝向,放在一个塑料袋中,封上袋口悬挂起来。

(纸巾太湿容易破,太干又不能为种子发芽提供足够的水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
1、我们在(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地方可以找到土壤。

2、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不断供给植物以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即(肥力)。

3、小草的根很(长),这是因为根可以(伸到很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4、挖小草时不能伤到小草的(根)。

5、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郞)、(青蛙)等。

6、通过对土壤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土壤里有什么?答:土壤中有小动物,比如:蚂蚁、蜗牛、蚯蚓;有植物,比如:小草、大树的根、落叶、枯枝……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研究土壤时,我们发现土壤由(水)、(空气)、(沙)、(腐殖质)和(黏土)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在观察土壤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

6、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掏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7、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8、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9、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0、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
(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
(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11、下例三幅图是用放大镜观察的土壤颗粒,请在图下填出它是哪种土壤中的颗粒。

(1)沙土中的颗粒(2)黏土中的颗粒(3)壤土中的颗粒
1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壤土的渗水性(2)黏土的渗水性(3)沙土的渗水性
结论: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1、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土),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小动物),(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会更多),在下层土之下是(岩石层),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2、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

3、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4、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5、土壤为什么会贫瘠?怎样改变土壤的贫瘠?
答: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6、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例子)有哪些?
答:①修筑梯田。

②种植绿肥。

③收集落叶沤肥。

④收集粪便沤肥。

⑤用农家肥。

7、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如:(蚂蚁)、(蚯蚓)、(蜈蚣)、(蜘蛛)等,(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它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的(肥力)。

8、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9、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0、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11、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12、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

13、做肥料袋的方法:
①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

②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

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

③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别忘了经常翻动翻动。

14、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因为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它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另外,蚯蚓的排泄物也是天然的肥料,所以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5、填出图中土壤名称,并说一说图中的动物在哪层土壤中。

图中的小动物生活在表层土中。

16、为什么有些地方草木茂盛,而有些地方却寸草难生?
答:有些地方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所以草木茂盛;有些地方土壤贫瘠,缺少水分,所以寸草难生。

17、为什么河田里种的萝卜又大又嫩,而山坡上种的萝卜,老、水分少呢?
答:河田里是沙土,土质疏松,水分充足;山坡上主要是黏土,土质较硬,缺乏水分。

18、做肥料袋时,往塑料袋里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是植物的母亲。

3、(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4、(塑料垃圾)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5、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的(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6、我国陆地总面积约(844万)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91.9%)。

7、(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的地理过程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8、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土壤,我们就没有地种,就没有植物,也就没有了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

9、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答: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有:喷洒农药。

②抛撒垃圾。

③开窑烧砖。

④开山毁林。

⑤乱丢废旧电池等。

10、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①植树造林。

②环保宣传。

③不乱喷洒农药。

④积极回收垃圾。

⑤保护蚯蚓。

⑥参与保护活
动。

⑦以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

11、在土厚相同、坡度相同、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哪块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和土多?通过实验结论是什么?
(1)没有草的木板上流失的水多,流失的土也多。

(2)结论是: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流失。

★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6、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

7、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

8、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
(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1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11、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12、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1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蚯蚓的排泄物和在泥土里钻过以后的“隧道”,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

14、常见的土壤动物有: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变形虫、线虫等。

15、(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16、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17、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从上到下可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

★18、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

19、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