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关系
日美贸易协议
日美贸易协议引言日本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二者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都备受关注。
近期,日本和美国就一项重要的贸易协议展开了谈判,并于2020年达成了协议。
本文将对日美贸易协议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背景日本和美国的贸易关系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一直存在紧张和争议。
美国曾长期指责日本实行保护主义政策,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
同时,美国也一直对日本的贸易顺差表示担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两国决定进行贸易协商。
谈判过程日美贸易协议的谈判始于2018年,历时两年。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就许多敏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汽车行业、农产品、数字贸易等。
双方的谈判团队多次会面和讨论,努力寻求共识和妥协。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于2020年达成了贸易协议,并在随后签署了协议。
协议内容日美贸易协议包含了多个领域的内容,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要点:1. 汽车行业根据协议,日本同意逐步降低对美国汽车进口的关税限制,以扩大美国汽车在日本市场的份额。
此外,双方还同意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研发和创新。
2. 农产品日本同意增加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量,并降低关税限制。
这对于美国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有助于扩大他们的出口市场。
3. 数字贸易协议还涵盖了数字贸易领域的合作。
双方同意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规定,促进数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影响分析日美贸易协议的签署对于双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对于日本来说,该协议有助于增加日本进口美国商品的数量,丰富了日本市场的选择。
同时,通过降低关税限制,日本企业也能更加容易地进入美国市场,推动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对于美国来说,贸易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增加美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并减少对日本商品的依赖。
此外,该协议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支持美国企业在日本开展业务。
然而,贸易协议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在汽车行业,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可能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此外,一些国内产业也可能受到冲击,并需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美日军事同盟
二战期间,美日曾是宿敌。
珍珠港事件及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为这一期间的两国关系作了充分的注解。
但战后不久,日美迅速化敌为友,逐渐走上了一条相互媾和的道路,其核心在于日本的军事主导权的出让。
从此后,美国在亚洲获得了一个极其关键的军事战略据点,而日本则免除了许多战败后的惩罚,获得了长久喘息的机会。
美日军事同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如今已非同往昔,它的发展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军事战略的选择。
探索日美军事同盟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把握未来大国关系的走向。
历史的怪胎美日军事同盟是二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产物。
二战结束后,战胜国共同签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波茨坦宣言》,另一个是《雅尔塔协定》。
上述文件的相关条款规定,战败国必须逐步废除军国主义,成立一个和平的民主政府,之后同盟国占领军即行撤离。
当时,占领日本的正是美国军队。
由此,美国主导了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致使两个昔日的冤家对头走到了一起。
在美国的主导下,战后初期,日本的确一度走上了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道路,制定了和平宪法。
原本按照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它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积极武装日本,这为其后的美日军事同盟埋下了伏笔。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为了将日本变成其在亚洲的军事基地与反共“防波堤”,中断了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造进程,转而与日本实现单独媾和。
1951年9月8日,美、英、法与日本片面签署《旧金山对日和约》,随后又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即旧安保条约。
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垄断财团和军工基础未被彻底清除的前提下,《旧金山对日和约》使日本再次获得了形式上的独立,同时按照《波茨坦宣言》本该撤出的美国军队却获得了长久驻扎日本的权力。
旧金山条约称,“日本希望美利坚合众国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其部队”,“美利坚合众国为了和平和安全的利益,目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其相当数量的武装部队,同时希望日本自己能逐渐增加承担其对直接和间接侵略的自卫责任”。
简述美日关系的发展
简述美日关系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美日关系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回顾美日关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方向,以便更好地迎接美日关系的变化所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1、日美在60 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1960 年的《日美安全条约》规定:“两国将设法消除在它们国际经济政策中的矛盾, 并且将鼓励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1961 年 6 月池田勇人首相访美,标志着日美正式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日美经济伙伴关系对保障日本的经济大国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日美建立经济伙伴关系的战略含义主要有二。
第一,美国减小扶植日本的力度。
第二,日本走向外援大国。
日美建立经济伙伴关系隐含着一种分工。
60 年代,日美就联合开发东南亚达成共识。
显而易见,在军事扩张道路被堵死的情况下,日本只能实行包括提供外援在内的政治、经济扩张。
2、致力于建立与美国的军事伙伴关系是世纪之交日本的战略发展趋势之一,其发展方向不是日本增大对美依赖程度,而是增大相互性。
日美致力于建立军事伙伴关系的第二步,是以抬升日本的军事地位为前提,修改1978 年的《日美防务合作指针》。
1997 年9 月23 日在纽约发表的新《日美防务合作指针》(简称新《指针》)是两国建立军事伙伴关系的纲领性文件。
新《指针》对旧《指针》作了很大改动,强调日美应在平时合作方面加强交换情报和政策协商,增加了在维和、裁军、军控、安全对话等方面的合作内容,而在战时合作方面则首次提出日本周边有事时日美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的框架,标志着日美安保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3、经过长期酝酿,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于2000 年9 月11 日决定建立新的协调机制,标志着日美迈出建立军事伙伴关系的第三步。
进入21 世纪后,日美军事伙伴关系初步建立,其标志主要有二。
第一,日美在2001 年决定在安全领域开展战略对话,以加强两国军事关系的相互性。
第二,2001 年9 月11 日美国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后,日本积极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这不但是日本走向行使集体自卫权的重要的一步,而且意味着日本开始作为一支国际性军事力量与美国并肩作战。
日美关系之同盟悖论
国际政治学之日美国家利益分析史孟雄政教二班 2014213932日美关系之同盟悖论日美关系并不和谐。
甚至是陷入了一种”同盟悖论”。
这也体现了日美的国家利益的复杂性。
具体表现在安全保障领域的相互依赖,经济贸易领域的相互竞争和战略选择领域的相互猜疑。
相互配合包括两国相互需要和相互配合,日本需要美国保护,美国需要日本分担防卫责任。
相互竞争主要源于两国经济缺乏互补,因此摩擦是结构性的,TTP之争是两国战后经济摩擦的继续。
互相猜疑主要表现在战略选择方面,旧金山姌和之后,美国虽然结束了对日本的直接占领,但一直使用着冲绳军事基地,日本受到了控制。
日本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想摆脱美国寻求自主外交。
一、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最近主要表现在两者的西南诸岛防御问题和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上,尤其是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调整,同时增强自己的防卫能力,目的是避免被美国抛弃。
(1)相互需要:在二战后美国对日的非军事化改造和和平宪法的制定让失去武装力量的日本为了国防利益不得不依靠美国,日本不能发动自卫战争意味着国防安全的真空,在关于解禁集体自卫权修宪方面对美国言听计从,然而美国不满足于日本提供军事基地的形式,要求更多军事协助,应麦克阿瑟要求日方组建了自卫队,后冷战结束美国收缩防线,日本土美军减少,美国更加注重日本对中国的海军能力、新式战斗机进行重点应对,其防卫重点应在西南诸岛,美中应保持某种自由空间。
(2)相互配合:日本防卫需要美国,美军事基地也需要日方承担责任,然而日方对美方的其他分担任务要求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消极态度。
美国方官员认为日本应用有拦截通过该区域攻击美本土的导弹的能力,现实是日方因为触碰到解禁集体自卫权问题对此无法做到,美国保证过日本领海之外不受攻击,这就形成了不对等的同盟关系。
二、相互竞争从“同盟悖论”角度看,日美之间的相互竞争现象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国经济领域的竞争关系和不断出现的经贸摩擦。
结构性的经济的不互补导致这种摩擦。
美日关系的演变
一、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全境。
1945年8月12日,杜鲁门任命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麦克阿瑟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君临日本。
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既已决定借日本投降之机彻底削弱日本。
意在摧毁日本军国主义根源,消除军国主义影响;对建立和平民主的新日本是十分有必要的。
遗憾的是,实施两年,上述改革还远未完成,美国政府却嘎然刹车,对日政策从惩治改造转为复兴扶植。
二战后,国际形势风云突变。
苏联势力剧增,冷战开始;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将中国作为其稳定亚洲的中心的企图成为泡影,打乱了美国的亚洲战略;朝鲜、越南政权相继建立,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针对这种形式,美国改变其初期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在亚洲执行其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
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转变终止了对日本的改革进程,与此同时,占领军当局缓和了对日本的种种限制,放宽了对日本战争赔偿的要求,帮助日本复兴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把日本变成后方军需工厂,为其侵略战争服务。
日本从战争中收益大量外汇,对其经济恢复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二、从敌对到伙伴旧金山媾和是美日关系演变的里程碑。
随着冷战加剧和亚洲革命浪潮的澎湃发展,美国政府希望日本尽早摆脱约束,为其所谓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亦将美国完全控制日本的局面合法化、长期化。
1951年9月8日,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媾和会议,各盟国及日本决定,他们此后之关系将是由主权的平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友好的结合下进行合作。
《旧金山和约》的签订结束了盟国对日本的全面军事占领,盟国占领机构取消。
日本被缔约国承认为独立国家。
同时,和约亦为美国继续驻扎日本留有空间,这与托管条款使得日本的独立实际上是不完整的。
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日美两国的关系。
在《旧金山和约》签字的同一天,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
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
90年代日美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
90年代日美关系的调整及其影响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朱听昌师小芹日美关系是当代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
冷战时期的日美关系是以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需要作纽带、以美苏在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激烈对抗为背景、以日美安全条约为主要标志的特殊的双边关系。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沧桑巨变既向这一特殊关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促动因素。
9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调整过程。
日本和美国在自身利益需求和特定国际环境的双重制约下,其双边关系的调整既体现了大国关系在国际格局过渡时期进行调整的普遍规律,又显露出日美双边关系中特定因素作用的痕迹。
由于日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和第二经济大国,日美关系的调整在受制于客观环境的同时,也将对全球格局、亚太地区格局以及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拟就90年代以来日美关系的调整作一初步探讨。
一、日美同盟面临严峻挑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两极体制瓦解,战后40余年来日美同盟关系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
针对第三方的日美同盟关系在失去战后以来最大的外部威胁的历史条件下,其内部积累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
经过战后40多年的发展,日美之间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演变。
日本急欲摆脱在日美同盟关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加快争当政治大国的步伐。
早在1987年,日美经济实力对比即发生实质性变化:当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为19553美元,美国为18570美元,日本首次超过美国;1987年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约1328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政府的负债高达24356亿美元,年度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都创历史最高记录,成为世界头号负债国和贸易逆差国。
①从1986年12月到1991年9月,日本出现“平成景气”,经济年增长率平均为5%,是美国的两倍。
在经济实力膨胀的刺激下,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掀起了一股“购买美国”的热潮。
1989年日本索尼公司出资3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三菱地产公司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80%的股权;松下公司买下了美国MCA公司。
美日军事同盟
美日军事同盟在当今的国际政治舞台上,美日军事同盟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存在。
这一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嵌入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演变之中,并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日军事同盟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
日本作为战败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然而,随着冷战的拉开帷幕,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战略需要,开始逐步调整对日本的政策,有意扶持日本的军事力量,以使其在远东地区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在冷战时期,美日军事同盟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及其在亚洲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日本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军事力量。
同时,美日之间也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和情报共享,以提高双方在军事上的协同作战能力。
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美日军事同盟并未随之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拓展。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美日军事同盟的目标和任务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一方面,美日将应对所谓的“地区新兴威胁”列为重要任务,将关注点投向了朝鲜半岛、台海局势等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美日也试图通过加强军事同盟,来维护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美日军事同盟的不断强化,给地区和平与稳定带来了诸多挑战。
首先,美日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不仅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对周边国家的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例如,美日在东海、南海等敏感地区的军事活动,容易引发误判和冲突,破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美日军事同盟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地区的多边合作进程。
美日在一些问题上采取的强硬立场,使得地区国家之间的互信受到损害,阻碍了地区合作的深入开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美日军事同盟也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持军事同盟的运转,美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建设和装备采购,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用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资源。
同时,美日军事同盟的紧张态势也给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环境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了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
美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本文对美日同盟的调整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阐述,分别为: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的再定义、9·11事件后美日同盟的强化及新时期美日同盟的全面调整。
标签:美日同盟演变一、冷战时期美日同盟的形成二战结束后,战胜国美国对战败国日本进行单独军事占领和控制。
美国迫切希望日本成为其远东的工具,有效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的扩张。
而日本也不得不依靠美国来保障其安全,这就为两国确立同盟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1年美国和日本签订《旧金山和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2年2月两国又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
这些条约中规定,美军可以驻扎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地区,日本得向美军提供基地,并分担驻扎费用。
”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日战略同盟的正式建立。
虽然同盟建立之初奠定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但日本充分的利用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使本国经济逐渐转向正轨并取得飞速的发展。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改善战败国的国家形象,希望在对美外交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日本各党派要求修改不平等的旧条约的呼声越来越高。
美国为了缓和日本的反美情绪,防止日本倒向中苏,同时确保在日本的美军基地和通过经济合作加强对日控制,也愿意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日本。
经过多次谈判,1960年1月19日美日在华盛顿签署了《新日美安全条约》。
新的条约废除美国干涉日本内部事务的条款,从范围上突破了旧条约关于保卫日本本土的合作范围。
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使日本获得更多的自主权,顺应了日本国内社会希望与美国建立平等关系的政治诉求,使得美日关系从原来的不平等逐渐走向平等,但条约实质上依然是针对中国与苏联的军事同盟条约,美日之间不对称的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提出了“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日本不在一味追随美国,对外政策逐渐变得积极主动,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化。
这一时期,美国也希望日本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配合其全球战略的实施。
论述现今中日美之间的关系
论述现今中日美之间的关系中日美是当今世界的三个重要力量,尼克松当年所说“五大力量中心”,中日美都在其中。
目前,美国式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
中美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正在努力提高国际上的影响力,寻求经济的发展。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日美关系,这些不单单是普通的国家双边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变关系。
三国的关系如何发展,不仅决定着东亚的和平稳定,而且还会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日美关系:1853年的日本的黑船事件后,两国于1854年签订了《神奈川条约》。
该事件为日美互动初期的重要事件,之后两国开始发展外交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与美国同为协约国阵营的成员。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引发美日战争,后美国为“避免更大的伤亡”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以结束战争。
美国在战后利用其在日本的占领地位,全方位的渗透日本政治、文化、经济,扶持起了一大批亲美人士。
1952年签订《旧金山和约》后,美军结束了对日本的占领,但仍保有对琉球的军事统治。
冷战时期基于战略和政治考量,美国与日本在1960年签定美日安保条约,日本可以依靠美国这个“挡箭牌”专心发展经济,许多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联系都很密切,有人曾评价美日是一体的。
日本需要美国的保护,美国需要日本的支持,双方具有共同的利益。
美国至今在日驻有大量部队,使日本成为美国海外驻兵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中美关系: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号,《中美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正式生效的时候。
但在此之前和之后,中美关系一直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为复杂、敏感而又重要的大国关系。
长期、全局来看,既非敌人又非伙伴;短期、局部来看,敌对与合作并存。
中美之间,诸如人权问题,台湾问题,安全领域,贸易逆差这类经贸问题,朝鲜战争和临海领地这类军事战略问题,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是中美之间关系十分复杂。
总体讲,是合作多于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彼此分歧。
美日同盟关系瓦解的推导
日本将失去牵制中国的资格:美日同盟关系瓦解的推导美日历史恩怨可以上溯到佩里舰队砸开日本的大门。
上个世纪,在日本战胜俄国之后,美日矛盾日益突出。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国都站在同盟国一边,但他们的盟友关系是短暂的。
在后来的《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谈判过程中,双方的讨价还价已经可以看出互为对手的敌意。
果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双方处于对立面参加了决定世界命运的较量。
失败的日本最终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二战之后,日本成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
得益于二战及之前的掠夺所带来的财富以及财富积累下的科研实力,日本迅速地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并于上个世纪60年代先后超越了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阵营的二号经济强国。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受到巨大的牵制,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从而放松了对于日本的管制,使得日本有重建其军事力量的机会。
到冷战结束时,日本自卫队已经成为了一支技术水准较高的精锐军队。
冷战中后期,中日算得上是潜在盟友,共同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
然而,风云变幻,谁也没有想到,在冷战结束后不久,中日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假如中国不在东亚地区,日本很可能有机会悉心经营,摆脱美国的影响力。
日本明白,自己与中国对抗还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
因此,日本继续在东亚地区充当美国的急先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日本需要美国,美国也需要日本。
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不愿意与中国单独硬碰硬。
日本是怕碰不过,美国是怕碰过了也无益。
这种谁也不能压倒谁,谁也不能吃掉谁的情况,已经构成了一个地缘政治中的典型稳定三角。
当前阶段,这一稳定三角中,美国是较弱的一角。
美国的实力分布于全世界,在东亚地区的投入稍显不足。
暂时,美国是依靠支持其东亚盟国与中国在亚洲地区抗衡。
韩国的态度日益趋于选择平衡者的角色,日本已经成为了美国亚洲战略独一无二的支点。
东亚地区的本质矛盾是中美矛盾,最主要的直接矛盾却是中日矛盾。
中日矛盾作为主要的直接矛盾这一认识,并非虚构。
基于日本“现实主义”文化视角看“日美同盟”
基于日本“现实主义”文化视角看“日美同盟”自从二战后,美国和日本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日美同盟”。
虽然在历史上,两国之间曾经存在矛盾和矛盾,但是现在,日美同盟已经成为了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同盟,对于整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现实主义”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日美同盟”。
首先,现实主义文化主张的是国家**利益**至上。
在这个意义上,日美同盟依然是基于双方国家利益的合作。
当日本面临对中国的威胁和东海问题时,美国的支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帮助日本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稳定。
同样地,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重心也在转向,因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长,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也得到了巨大的保障。
因此,日美同盟依然是相互支撑和帮助的双边关系。
其次,“现实主义”文化主张的是实力平衡。
在历史上,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权力平衡曾经是非常脆弱的,特别是在二战后的几年里。
然而,现在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虽然日本在军事方面仍然持有和平宪法,但是其防卫力量的建设也已经得到了强化,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强大的自卫队之一。
因此,现在的日本已经拥有更多在同盟中发言话语权的机会。
最后,“现实主义”文化主张的是对战略的注重。
在日美同盟中,两国都注重自己的战略利益,并把它作为合作的基础。
例如,美国一直处于全球军事部署和投资巨大的军事基地建设的状态,这也是保持其亚太地区利益的重要基础。
而在日本,小池百合子的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加强国防,增强自己在地区内的影响力。
总之,从“现实主义”文化的角度来看,“日美同盟”一直都能够保持久远的合作和稳定。
两国都处于互惠互利的部署地位,为保护各自的战略利益而付出努力。
而在未来,如果双方合作得更加密切,那么这个同盟将会变得更加强大和稳定,也为地区的和平安定作出更多的贡献。
历史性的握手:1971年裕仁天皇与尼克松的外交瞬间
历史性的握手:1971年裕仁天皇与尼克松的外交瞬间《历史性的握手:1971年裕仁天皇与尼克松的外交瞬间》在国际外交的长河中,某些瞬间因其深远的影响和象征意义而成为永恒。
1971年,日本裕仁天皇对美国的访问,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战后日本皇室外交的一次突破。
本文将探讨这次访问背后的意义,以及它如何成为日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一、战后和解的象征:裕仁天皇的美国之行1971年,日本裕仁天皇踏上了对美国的访问之旅。
这次访问不仅是天皇首次访问美国,更是一次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外交行动。
它标志着曾经在二战中对立的两个国家,在战后实现了和解与合作,共同面向未来。
二、尼克松的鞠躬:尊重与平等的外交姿态在与裕仁天皇的会面中,美国总统尼克松的鞠躬,成为了这次访问中的一个经典瞬间。
这一行为超越了简单的礼节,体现了对日本文化和皇室的尊重,同时也展示了大国间外交的平等与谦逊。
三、外交礼仪的背后:文化差异与相互理解尼克松的鞠躬,不仅是对天皇个人的尊重,更是对日本文化和传统的认同。
这一外交礼仪的背后,是两国在文化差异中寻求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它为日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访问的深远影响:日美关系的新时代裕仁天皇的美国之行,对日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访问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促进了双边合作的发展。
它不仅是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历史的见证:媒体与公众的记忆当时的媒体对这次访问进行了广泛的报道,通过图片和文字记录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这些报道不仅让公众得以见证这一重要事件,也成为了后人了解和研究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资料。
六、结语:外交的艺术与智慧1971年裕仁天皇的美国之行,是外交艺术与智慧的体现。
它展示了如何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外交手段加强国际关系,促进和平与合作。
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所代表的过去,更在于它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启示。
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论文名称:二战后美日关系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专业名称教育硕士(历史) 研究方向历史教育研究生姓名龙本宁学号Z*********** 任课教师周倩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二战后美日关系摘要:战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变为扶植。
美国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基地,日本也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关键词:崛起美日同盟战略转型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政府决定独占日本,其基本目标是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
为此,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以“打击和限制”为主的政策,力图通过民族化、非军事化、发展和平经济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
随着美苏冷战的不断加剧,美国迅速调整对日政策,放弃打击和限制改为支持和扶植,并开始把战略重点从中国转向日本,把日本纳入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防线之中。
日本出于对国家安全战略环境的判断和“只有务实的民族主义、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以牺牲部分国家主权为代价与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美国结盟的政策。
在随后的冷战岁月中,美国逐步把日本建设成为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军事支柱,美日同盟就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日本则成为美国对亚洲大陆实施遏制的冷战前沿。
与此同时,日本审时度势接受了“美主日从”的同盟关系,奉行对美“一边倒”的外交路线,美日同盟的建立为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
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
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
双边关系冷战后美日关系的新走向丁跃进内容摘要 二战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父子关系到兄弟关系再到夫妻关系的转变。
展望21世纪的美日关系,美日将进入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但以竞争为主的时代。
从长期来看,美日同盟关系将会发生质变。
在西方发达国家间,美日互为敌手的可能性最大。
关键词:美日同盟 异质性国家 离心倾向一、冷战体制下的美日特殊关系 父子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远东政策的重点在中国,对日本则采取军事上占领、经济上削弱的政策,目的在于彻底消除日本的战争潜力,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竞争者。
然而,随着冷战的兴起、中国革命的胜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日政策,转而扶持日本。
1951年,美国违背 联合国宣言 ,单独与日本签订和约,同时还与日本签署了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美国承担日本的防务,而日本则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追随美国,成为美国实施亚太乃至全球战略的马前卒,从而确立了日本对美 称臣 的特殊的美日关系。
在战后长达40多年的冷战时期,美日这种特殊的结盟关系,无疑对双方有利。
美国通过同日本结盟,使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遏制和对抗苏联的 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日本借助于这种特殊关系,则获得了美国 核保护伞 的庇护,在防务上免费搭车,节省了大量的国防开支,用于国内经济恢复与重建。
朝鲜战争以及越南战争,给日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大量 战争特需 的刺激下,日本经济1955年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此后又经历了一个长达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期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2号经济强国。
伴随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的纺织品、半导体、电视机、钢铁、汽车等商品也大举进军美国市场。
对美贸易自1959年出现第一次顺差后,其顺差数额逐年增加。
80年代中期以来,日对美贸易顺差均在500亿美元上下。
80年代末日元急剧升值,膨胀了日本的金融实力。
日本企业大举向海外扩张,一些欧美企业甚至找上门去要求日本企业收购或兼并,以摆脱经营危机。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
美日关系二战中的盟友与敌人二战期间,美日之间既是盟友,也是敌人。
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盟友和敌人两个角度,探讨美日关系在二战中的演变。
1. 盟友关系在二战初期,美国与日本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友好关系。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引发了全面战争。
“中国事务”成为美日关系的焦点。
美国共和党政府支持中国,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对日本实施了经济制裁。
到了1941年,美国决定冻结日本的资产,这给两国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裂痕。
然而,尽管存在冲突,美国与日本仍在某些方面保持着盟友关系。
1940年,美国实施了“印度洋扩张法案”,以保护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尽管该法案是针对日本的,但美国随后与日本签订了“ABC-D条约”,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荷兰和美国,加强了对东南亚的合作。
这可以说是美日盟友关系的一种表现。
然而,一系列事件让盟友关系急转直下。
1941年,日本袭击了美国的珍珠港,导致两国直接陷入敌对状态。
美国对日本宣战,进一步加深了二战的紧张氛围。
从此,美日之间的关系彻底改变,盟友关系完全瓦解。
2. 敌人关系美日敌对关系的爆发,主要源于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的野心。
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侵略行为激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
二战爆发后,日本先后侵占了中国、朝鲜、菲律宾、马来亚等地,严重挑战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对日本进行了反击,实施了“跳岛战略”。
随着二战的发展,美国在关岛、萨凡纳岛、塞班岛等战役中逐渐推进,并最终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轰炸。
1945年,美国以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
在整个冲突过程中,美国与日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军事对抗,以及海陆空各个层面的战斗。
两国彼此视对方为敌人,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而进行殊死的争夺。
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国在重建日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美国实施了占领政策,为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
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
标题:美日文化关系报告书
摘要:
本报告主要探讨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关系。
美国和日本作为两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他们的文化关系对国际交流和合作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将从历史、语言、娱乐、饮食、艺术等方面深入分析美日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吸收。
1. 美国和日本在历史及战后重建中的文化交流
1.1 二战前的接触与交流
1.2 战后的文化重建和相互影响
1.3 华人与日本文化
2. 美日文化对比:语言和传统习俗
2.1 语言差异与交流挑战
2.2 日本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2.3 美国的多元文化特点与日本的传统价值观
3. 娱乐文化的相互影响
3.1 好莱坞与日本电影业的交流
3.2 日本动漫与美国动画的合作与融合
3.3 美国音乐与日本流行文化的互动
4. 饮食文化的相互吸收与创新
4.1 美国人对日本料理的热衷与创新
4.2 日本料理在美国的流行与变化
4.3 美国快餐文化对日本饮食的影响
5. 艺术与视觉文化
5.1 西方艺术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5.2 日本传统文化在美国现代艺术中的表达
5.3 美国摄影和电影对日本视觉文化的启迪
结论:
通过对美日文化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吸收是双向的,两国文化对彼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关系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彼此交流与合作的典范。
我们应该在尊重彼此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加深美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美日关系现状ppt
•
•
(二)、美军冲绳基地问题
•
(三)、日本对中美“越顶外交”的担忧
此次军演将有 34100名日本陆海空 军官兵和美国10400 多名官兵参加。演习 规模达到刚刚结束的 韩美黄海军演的6倍, 是日美史上最大的联 合军演。
美军与日本自卫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展 “离岛防卫”训练,日本希望借此向美军学习两 栖登陆“夺岛”作战. 而此次的训练 以“联合作战应对岛屿攻击” 为目的,具有非常鲜明 的实战特点。 日本将得到一个学习和 复制美军作战模式的机会, 特别是希望学到两栖登陆 作战的真谛, 美日联合演习“利剑 ” 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战场。
• 美国并不希望中日之间爆发军事冲突, • 因为这将把美国拖入其中。 日本首相安倍访美 • 如今,中美利益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以“获益”为目的的美国明白,它 被拖入同中国的直接对抗并不明智。因此,美国的策略恐怕依旧是:让中日 处于可控矛盾之中,让中日关系处于“斗而不破”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使美 国的利益最大化。
四、美日关系不稳定原因分析:
• (一
)美苏关系的缓和给美日关系注 入了新的因素。 • (二)日本在经济上对美国造成严重 威胁, 从而增加了美日关系中的不稳定 因素 • (三)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增加了美 日关系中的对立成份。 • (四)摩擦与合作都是出于国家利益 考虑。
五、美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
•
二、美日关系面临的问题
• 奥巴马成功连任后美日关系面临三大难点: 对于奥巴马的连任,日本表现得非常兴奋,但事实 上,日本政府一系列近乎狂热的表现,特别是强调东亚 严峻安全环境下的日美军事同盟问题,恰恰反映出日本 的一种不自信,流露出日本的一种忧虑。奥巴马的连任 致使美国没有必要确立新的对日政策,而在奥巴马“一 期政权”期间留下来的日美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就紧迫 地摆在面前。
日美关系的演变与影响
标题:日美关系的演变与影响日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演变和发展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美关系的演变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其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
一、日美关系的演变二战后,日本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冷战期间,日美关系得到了加强。
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友,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了美国巨大的支持。
同时,美国也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帮助日本实现了经济奇迹。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日美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这使得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也使得日本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中更加独立自主。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日本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逐渐发生了重叠。
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二、日美关系演变的原因日美关系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和误解。
其次,两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利益也存在着差异。
此外,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逐渐发生了重叠和冲突。
三、日美关系的影响日美关系对亚太地区和全球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对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日本和美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它们的合作和竞争都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发展。
其次,日美关系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也产生了影响。
日本和美国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它们的经济政策和贸易往来都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此外,日美关系还对国际安全和军事合作产生了影响。
两国在军事上的合作和竞争都影响着地区和全球的安全局势。
然而,日美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上的差异仍然存在,这使得两国之间的矛盾和误解难以消除。
其次,随着亚太地区的崛起,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也逐渐发生了冲突和竞争。
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合作协议
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合作协议1. 引言日本和美国作为亚太地区两个重要的军事大国,在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加强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促进两国军队的互通与合作,日本和美国一直在不断加强军事交流与合作,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军事合作协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合作协议内容、背景和影响。
2. 军事合作协议背景2.1 双边安全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合作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美国扶持日本重建国家的过程。
由于在战争中的历史原因,日本在军事力量和安全保障方面受到了严格限制。
但是,随着美日关系的逐渐改善,两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也逐渐增加。
2.2 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不断演变,中国的崛起和朝鲜的核武器开发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造成了挑战。
日本和美国都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合作,共同面对这些挑战,才能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3. 军事合作协议内容3.1 安全联盟条约1960年,日本和美国签署了《日本和美国安全条约》(The Treaty of Mutual Cooperation and Security betwee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该条约是日美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础。
根据该条约,日本和美国承诺在面临武力攻击时互相支持,并共同采取行动维护地区的安全。
3.2 军事演习和联合训练日本和美国定期举行军事演习和联合训练,以提高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些演习和训练包括海军、空军、陆军和特种部队等多个领域,旨在增进两国军队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3.3 军备合作与军事技术转让日本和美国在军备合作和军事技术转让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包括战斗机、导弹防御系统等先进装备和技术。
同时,两国还积极探索联合研发和生产军事装备的可能性,共同提高军备水平。
3.4 情报分享与海上安全合作日本和美国在情报分享和海上安全合作方面也密切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美关系
1.日美两国关系的亲疏与冷热,反映了世界政治局势的发展和两国实力的消长与变化。
结合史实回答相关问题:
(1)1900年,二者都曾参与发动了对中国的什么战争?一战结束后,两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哪一会议的召开暂时协调了二者的矛盾?
(2)二战中,哪一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对日宣战?为尽快打败德日等法西斯国家,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共同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请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3)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战败国日本的政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答:(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华盛顿会议(2)日军偷袭珍珠港雅尔塔会议(3)由惩处到扶植原因: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
中俄关系
时政热点:1。
2009年l0月12日至14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两国总理就进一步加强中俄合作达成共识,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
双边关系之一。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
2.2009年11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加坡会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双方就
继续推进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俄方愿同中方共同举行庆
二战胜利六十五周年活动。
2010年是二战胜利65周年,现在国际局势仍然是大国的关系,中俄联合举办庆二战胜利,因此,可以结合命题。
〖知识梳理〗
(一)在近代史上
【伪装友好是帮凶,获利最多】:
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958年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公里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②1860年、1864年分别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在内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71年俄国侵占中国新疆,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侵略】:
③1900年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和帮助】
(1918④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指明方向。
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
⑥北伐战争时期,1924年,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苏联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掀
起了国民革命运动。
⑦20世纪30年代,扶植王明占据中央领导地位,对中国革命进行过度干预,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长征);
⑧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 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强权牺牲中国】
⑨“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达成协议: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等,推行大国强权政治,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二)现代史上:
中俄关系50多年风雨历程,经历了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的历史性转变,既有过兄弟般的密切合作,也有过互为仇敌的对抗。
1、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新中国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之一,为恢复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友好合作和相互支援:一五计划时期中国是以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进行工业建设
3、1960年以后,中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中苏交恶,反目成仇,势不两立。
4、自80年代末期以来,两国放弃对抗,积极化解消极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且使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
【友好合作】
5、2001年10月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
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确立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2001年中、俄等6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7、当前,中俄两国在诸多的国际问题和地区争端问题上都能达成共识。
(三)中俄关系存在问题:
与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相比,经贸合作仍显滞后。
“官方热,民间冷;政治热,经济冷;中央热,地方冷”这样概括难免有些颇偏,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俄关系的现实。
(四)中俄关系认识:
无论对于中国来说还是对俄国而言,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都是至上的,各方为自己考虑都是正常和正当的。
在互信基础上实现共赢,才能使两国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
综合探究题
1、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碑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将全部确定。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你知道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吗?
(2)、近代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风雨历程,请你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三件中俄外交史实。
(3)、根据材料二,说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有过哪些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怎样失败的教训?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分别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探索其结果如何?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1)、《尼布楚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千米
土地;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曾纪泽赴俄交涉,俄国归还伊犁地区。
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出兵进攻驻东北的日军等等。
(写出3点即可,)(3)、成功经验:新经济政策及成就;以重工业为核心,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取的成就;失败教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及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各写一点即可)。
(4)、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等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
题是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
图1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图2北约华约对峙图
(2)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
怎样的趋势?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关注现代与未来:在当前,战争频繁,动荡不已。
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当今国际社会关注
的焦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当前的国际争端?
答:(1)主题:冷战或两极格局。
说明:图I杜鲁门主义出台或冷战的开始;图2两极格局形成。
(2)多极化趋势。
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动荡原因: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恐怖主义;在原来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
和平原因: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增强。
(4)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
焦点:巴以冲突,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等。
解决方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协商或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